[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觀潮與聚焦:中國文學新生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李林榮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03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0336
    版次:1

    商品編碼:12415908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
    出版時間:2018-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字數:300000

    作者:李林榮

        
        
    "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一部現當代中國文學評論集,對近年中國文學創作的重要潮流和創作個案,做了切近的掃描觀察和較為深廣的闡釋分析,從中揭示出文學創作、文學觀念與文學接受等文學生活的各環節、各層面在新的社會境遇下,正經歷打破舊的平衡、尋求新的平衡的復雜演變態勢。


    目錄

    自 序 2

    第一輯 文壇觀潮 4

    散文風雲四十年 4

    ——從招魂、乞靈到述史、紀實的一段話語史

    2002-2012:十年散文觀潮 14

    靜水流深微瀾現 20

    ——2013年散文狀態深描

    從謙卑和寬廣中顯現力量 27

    ——2014年散文創作態勢綜述

    為重新發現世界而書寫 32

    ——2015年散文創作態勢綜述

    雜花生樹影婆娑 39

    ——2016年散文創作態勢綜述

    民族文化景深中的漢語散文風光 45

    ——《民族文學》2017年度散文綜論

    融合?認同?再出發 51

    ——近五年中國散文格局新變管窺

    網絡文學新生態中的散文 57

    法治中國,文學何為? 65

    透視“華語語繫文學” 71

    重估網絡文學 79

    第二輯 創作聚焦 83

    《黃泥地》裡的當代中國鄉村生態 84

    新鄉土小說創作中的凸凹 96

    留駐時代氣息的《美器》 100

    當代文學史視域中的鄒靜之戲劇創作 107

    《巨鯨歌唱》為誰聽 112

    ——周曉楓散文中的陰性書寫

    重新發現中關村 116

    “風花雪月”不止有情 119

    水流雲在的境界 121

    總有浮雲遮望眼 122

    “客體散文”的新意和誠意 127

    散文世界裡的低姿態 132

    那邊風景舊曾諳 135

    一部見本色的魯迅傳 137

    《會稽恥》的意義與旨趣 140

    《苦魂三部曲》:史與詩的交響 143

    《尋找李文斌》的獨特意義 147

    “80後”作家的焦慮、天真和優勢 150

    以名為記“新紅顏” 154

    與幽暗和沉重相伴的兒童文學 156

    邀約我們學習愛 164

    ——常新港小說集《海綿鋒利》讀後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隻刺蝟 167

    第三輯 經典重訪 169

    “詩教”視域中的半部經典 169

    ——以魯迅、瀋從文、茅盾和趙樹理小說代表作再闡釋為例

    新文學經典尋幽 203

    ——重讀魯迅、郁達夫、老舍札記

    20世紀中國文學進程中的《朝花夕拾》 208

    作為資源、方法和鏡像的魯迅 217

    郁達夫:另類“新文學之父” 224

    《再別康橋》的優柔和嚴肅 232

    為人生路上的初心造夢 239

    ——老舍小說《微神》點評

    回返生命真實的樸素之美 241

    ——穆旦《停電之後》《鼕》賞析

    延安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進程中的復調與對話 245

    第四輯 現像點擊 261

    文學史敘述的線、面、場、體與價值旨歸 261

    ——從《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談文學史寫作問題

    文化自信與詩性表達 267

    現時代文學的“豐富的痛苦” 271

    文學中國的山西道路 274

    小敘事大歷史 283

    ——李潔非“當代文學史研究三書”讀札

    向傳統致敬的新散文 288

    回看散文十五年 290

    融化在課文裡的文學教育 294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觀潮與聚焦:中國文學新生態》:
    散文在“女性”和“新生代”的旗幡下,煥發出了周作人曾經斷言過的散文作為“文學發達的極致”和“個人的文學之尖端”①的光彩與力量。而追索其動因,遠則可歸於社會文化大背景的熏染和投射,近則與文壇小環境的全面對外開放直接相關。當小說還盤桓在“傷痕”、“改革”和“反思”的三岔路口、詩歌還激蕩在“朦矓”和“邊塞”之間,三毛等臺港女性作家和中青年作家的散文海外漢語散文已隨風潛入夜似的,經外來文學文化譯介大潮的裹挾,衝進了有能力、有志趣規避或跳出小說、詩歌創作的常軌另闢蹊徑、別開生面的年輕一代作者的視野,促使他們對散文創作的文體形態和文化擔當,敢於放飛更遠的想像、探求更深的根基。
    1990年代對於包括散文在內的各種形態、各種體裁的藝術創作,都是一個嚴峻的試煉期。從整個198()年代社會文化和藝術觀念連番變革的氛圍中鍛造出來的文人品格和文化人階層的角色意識,在1990年代遭遇嶄新的市場倫理和經濟價值的衝擊。不是招魂,而是乞靈,不是重拾,而是尋覓,不是有所舍有所取,而是廢墟感和荒原感的凸顯,成了1990年代文化精神的典型議題和時令征候。假如說1980年代的散文創作因為參與了重新收拾人心的社會政治工程而獲得了自身的價值,那麼,一方面,當時能被散文協力收拾回來、歸置妥當的“人心”,原本就主要是從社會政治的維度上失落的,因而另一方面,這種收拾也基本上是靠修復、調理、改善社會政治範疇的關繫實現的。簡言之,安頓好社會政治關繫,也就解決了1980年代文學背後或文學深處的“人心”問題。
    然而,1990年代的社會現實向文學提出的問題與此已大為不同。快速培育、壯大起來的市場經濟,把完成了一度轉型的話語和人心,帶入了全新的問題情境。散文領域奏出了“文化苦旅”的悲愴交響曲。神情、姿態多少有些自我戲劇化的一位因文化歷劫而沉思、為文明碎片而憂傷的講述者,站上了1990年代中國文學的地平線。他腳底的體裁方位是散文,他身邊四外的布景和道具是亙古而來、層層疊疊的民族文化遺址、遺跡和典籍。給這扮相和場景喝彩的聲音,自海外回旋到了國內。海外的喝彩,多著眼於這扮相和場景蘊含的中國文化人格的淒美。國內的喝彩更多是因為從中感受到了心理療傷和精神補償的效果:倒下去甚至毀滅掉的,終將會顯示出比擊倒或毀滅它們的力量更寶貴、更久遠的價值,哪怕這價值暫時被遮蔽、被抹煞,也必將會以從缺失或空白中反襯、反證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比一度喧囂而後又橫遭貶抑的“文化苦旅”式散文低調、質樸得多的學者散文,1990年代中期悄悄地成了氣候。被稱為與“老生代”一字之別的“晚生代”散文家的季羨林、金克木、張中行,連同較早一步扎營散文的初以老年尋根小說家的獨異面目成名的汪曾祺,再加上賈植芳、潘旭瀾、藍英年、藍翎等年歲和社會文化意義上的世代背景參差不一的作者群,支撐起了一個主要通過展示自己身為學者或文化藝術界業內人士的平生遭際和思想歷程來立足的散文創作潮流。貫穿這遭際和歷程的主線,是步步縱深的去蔽和見證。一個個專業認知、學術發現以及精神生命層面的“新我”誕生的個案記錄,從筆墨風采和行文路數不盡相同的篇章裡聯翩而至,聚集起一派熔鑄情與理、橫跨藝文與學思的奇特風景。
    限於個人治學界域和人生閱歷的波折、逆轉的程度不同,也限於言論空間的制約,這一路散文的創作陣形注定不可能保持太久。更何況,其作者大都年事已高,開始這路創作時原本就有清理精神債務、盤點畢生收支總賬的意味。個別動筆勤快、寫作興致極高的晚生代散文家堅持大量出產,但實際的收效反而並不見佳。“書讀完了”的自知之明和放達情懷,在散文創作中同樣必要,否則創作上的質的成色總難角被討多的量所衝淡。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自 序

    按照教科書上的某種觀點,作為社會行業而存在的文學,可以分成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兩支。文學創作依著體裁,又可以歸類為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而文學理論,則包括文學批評、文學史和文學基礎理論三個層次。二十多年前,當我開始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當代文學方向的研究生時,面對的專業主干課程,大多都以文學史命名,心裡想的,卻是從此走進文壇,深扎其中,追蹤創作,推動潮流,躋身文學批評家的行列。

    時光飛去,歲月流逝,帶著一邊總覺得應該更直接、更經常地致力文學批評,一邊又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對文學史的勘察、探究也實在是必不可少的糾結,如今,我自己已成了一名專門講授文學史課的老教員。而且,還每每把這種糾結當成正面的要求,號召給一屆一屆的學生。或許,這糾結隻不過是從教科書定義裡的文學史和文學批評、文學原理三分的概念框架衍生出來的,簡明抽像,卻並非事實的原狀和全貌。待在高校院牆內、學科叢林中,知識、技能與思想、眼界,常常下意識地陷入壁壘森嚴、疆域分明的局限。文學史的知識庫存漫無涯際,文學理論的前沿陣線寬廣無邊,文學批評需要應對的作品、現像和問題也層出不窮。而個人的心力、時間終歸有限,面臨多重的無邊無涯和無窮無盡,必須進行取舍抉擇。

    想想我的老師一輩的學院派批評家,即使在高校學科體制還不像現在這麼講求繁文縟節和量化指標的年代,也大都自覺、主動地保持著與作家和文壇拉開一定距離的冷峻姿態。同時在並不那麼急於搶抓第一時間反應先機的、偶爾為之的文學批評寫作中,他們也總是把批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穩穩地確立於文學史的梳理和構築。這既可以看成職業習慣使然,也可以看成專業認知上的一種清醒自覺和鎮定自持的體現。

    收在這本書裡的五十篇長短不一的小文,就是近年我在文學批評和文學史、文學理論之間循著職業上的慣性和專業認知上的自覺,所做的一番表達。書中四輯的主題——文壇潮流、當代作品、經典文本、文學現像,大體涵蓋了我認為文學批評應該同等予以關注的幾個方面。看多了像流水一樣隨物賦形、像裁縫一樣量體裁衣的廣告式或撫慰式的所謂批評,我感到:與其一味埋怨和責怪操持這路批評的寫作者心態過於圓滑、立場過於鄉願,不如多問一問與此不同的另一路文學批評為什麼顯得那麼匱乏、那麼無力。遏止或減少圓滑和鄉願的批評,單靠圓滑者和鄉願者回心轉意,根本無濟於事。隻有不看人臉色、不迎合市面行情,憑硬踫硬的知識和經得住拷問的體驗來說話的批評,多多興起來,真的轉機纔會出現。也惟有在從文學史和文學理論出發,最終又回到文學史和文學理論的文學批評中,那些見木不見林、以局部和個案代替全部和整體的方法迷誤,纔會被根除。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發散出文學氣息、營造出文學氛圍,往社會文化和個人精神的空間裡釋放文學能量的,向來是多源並存,而不是源出一孔。新進的創作隻占其一,具體的文本也僅為眾多類型之一。當下文學場的能量源裡,占更大比重的仍是經典文本和經典作家。它們在學校、在書店和圖書館、在課程和學科體繫裡,都被列入古籍、文獻和史料範疇,仿佛已封閉於久遠的往昔、停駐於故紙堆,但在現實的社會心理和文化土壤上,它們時時處處都依然在生根發芽、抽枝長葉、開花結果。其蓬勃的活力和氣勢,往往超過很多新人新作。這之中,除了創作,也有文學理念和文學思想的傳統。

    在這本書內外,我曾以不同的方式反復表示過:社會文化分工和社會生活全局的深刻變遷,已經不再需要今天的文學批評像以往那樣發揮單純針對創作文本的優劣評估和成敗仲裁。大面積分眾、分層的讀者,無主名、無主體的市場,隨時隨地都在以比批評話語更直觀的形式和更直接地關聯著名利回報的途徑,顯現、反饋出這類信息和數據。置身這一時代境遇,文學批評不獨立也得獨立,因為客觀上它已失去了必須要依傍它或它必須去依傍的對像。文學批評這時能夠做和應該做的,不是在原地坐等舊時的依傍者復歸或新的依傍者來臨,而是堅定勇敢地走向社會深處,到和文學創作以至其他早就具備了精準及物功能的人文藝術和社科學術的理論話語接近的方位上,同他們大膽地對話,從中學習和增長自己獨特的介入現實、影響現實、給現實貢獻一份精神營養和知識資源的能力。

    為此,文學批評不僅需要逐漸擴展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既深且廣的跨學科邊界的知識吞吐能力,還需要加強和豐富面向文學創作、文學理論以及更多領域的一種闡釋整合能力。不用說,這些能力自然最終都得落實、展現在文學批評的語體和文體的更新上。在這本書裡,我還遠遠沒有做到這一步。但正像那句老話所說,“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盡管力有未及,這本書每一頁的字裡行間,都隱含著步步向前的願望。

    2017年11月6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