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離心力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施特凡·托美劉學慧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61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6139
    版次:1

    商品編碼:13499712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67
    字數:337000

    作者:施特凡·托美,劉學慧

        
        
    "

    編輯推薦

    《離心力》,一個中年危機的男人在路上 。

    說以漫長的驅車旅行作為時間的支點,開啟了重新梳理過去以及現實生活之旅。

    小說的時間主線,在現實與回憶之間自如切換,現實畫面與回憶掠影交錯重疊。兩條時間軸線,隨時交叉穿越、無縫銜接,令讀者不敢走神,遂緊跟作者的時光機,一次次從當下跳回到昔日,剎那間又從當初拉回到眼前……


    內容簡介

    《離心力》以中年危機為主題,講述了一位婚姻幸福、事業有成的哲學教授哈特穆特·海因巴赫如何在平庸的生活中喪失動力與希望、一步步偏離生活軌道的故事。


    作者簡介

    施特凡·托美(1972— ),德國作家。曾就讀於柏林自由大學,主攻哲學、宗教學和漢學。著有小說《越界》《離心力》《對立面》《野蠻人的上帝》等。


    精彩書評

    亦莊亦諧,惟妙惟肖

    ——桑德拉·凱格爾《法蘭克福彙報》

    書中對那些百無聊賴的德國知識分子的刻畫切中肯綮。

    ——納達·維格爾特《德國財經時報》


    精彩書摘

    1973年

    臨近傍晚時分,世界開始轉變。鵝毛般的雪花飄揚在空中,仿佛脫離了地心引力。校園裡靜悄悄的,朦矓中隻見漫天的雪色昏沉。自十一月以來,城市上空一直籠罩著濃密的雲層。學生們下課後走到室外,總是伸長脖頸抬頭 仰望,期盼著雲散天晴。眼下,雪花輕輕拂過威爾遜圖書館的窗戶玻璃,旋即又飄散離去。橋上有人騎著自行車疾馳而下,身後揚起雪花浮塵,猶如薄霧。哈特穆特獃坐在圖書館狹小的桌前,桌子上放著《經驗主義與心靈哲學》一書,半個多小時過去了,仍然還在同一頁上。他出神地凝望著窗外,緊盯著一片飄落的雪花,任由雪花帶走他的思緒。他多麼想把臉貼在窗戶玻璃上,吹著哈氣隨意塗鴉。看了半天書,關於“所與的神話”這個概念,他根本就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

    終於還是來了,他思忖著。長達數周,空氣中彌漫著鼕天的味道。盡管這並不是一種實實在在可以聞見的味道,而更多的是一種向往,是對鼕天的向往;一旦鼕天真正來臨,他纔意識到自己曾有過的向往。大家都提醒他:鼕天的氣溫會達到零下三十度,可能會停電,房屋可能會被大雪覆蓋,道路會結冰打滑。可是現在他感到無比幸福,鼕天來了,萬籟俱寂。幸福這個字眼讓他大喫一驚,但他此刻確實感到很幸福。圖書館裡其他的同學紛紛抬起頭來,開始交頭接耳。

    晚上六點半的時候,他走出圖書館,外面一片漆黑。華盛頓大道橫跨河流兩岸,橋上罕見地空無一人。哈特穆特仰望著空中,覺得有些頭暈。腳下的密西西比河在黑暗中靜靜地流淌,每天他都要從橋上經過兩個來回,有時甚至往返多次。校園的東邊是肅穆的福特禮堂,這個名字來自於曾任大學校長的福特先生。盡管大雪紛飛,依然可見福特禮堂屹立在風雪中,還可以看到禮堂正門廊檐下的方形柱子。每天早上,哈特穆特都要去禮堂的四樓,每次心情都很緊張,就好像面臨一場考試。眼下,他踩著齊踝深的積雪,走在福特禮堂旁邊的大路上。胡爾維茨教授告訴他,沿著這條大路一直往前走。剛纔在圖書館裡,他根本就看不進去書,最終不得不把書放在一旁,拿出隨身攜帶的兩張小卡片,準備研究上面密密麻麻的內容。但是他還是靜不下心來。人們究竟會不會想念一個自己根本就不願意回去的地方?他想起小時候滑雪橇的情景,就在自己家旁邊的一條斜坡街上。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比較拮據,父親隻能自己動手做雪橇。他在工廠鋸好橇板,下班後再細心裝到木架子底下,一如既往的認真,他做任何事情都是這麼認真。

    過了丁基鎮之後,進入了他不太熟悉的校園園區,地面有些凸凹不平。路兩邊是宿舍樓,還有零星的獨棟別墅。他在學校食堂喫飯的時候,聽鄰桌的人說這裡曾經舉行過聚眾淫亂派對。周圍很開闊,到處可見紅磚建築、斑駁遒勁的榆樹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的各色人等。不知從哪棟房子裡傳來熱鬧的嬉笑聲,打破了薄冰般的沉寂,陣陣喧鬧聲飄蕩在他身後。

    走過35號國道旁的十字路口,對面就是胡爾維茨教授的家了。教授從未請他到家裡來,難道這次是要單獨跟他解釋:為什麼沒有招收他當博士生?難道是因為他的歐式思維過於荒唐,教授覺得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給他洗腦?還記得當初教授第一眼看到他的成績單,看到他在柏林學過的課程,就不免搖頭嘆氣:什麼?請問,自主學習是什麼課程?自那以後,哈特穆特每兩周都要提交讀書報告。踫上生詞,他都要查詞典,然後寫在小卡片上,記下單詞的意義和文中的例句,慢慢地就被文章的風格所吸引。在課堂上,哈特穆特多麼想舉手發言,大膽地說:“這種要求根本就不合常理。”可是,實際上,他很少發言,每周二和周四在304教室上課他都覺得是在經受考驗。那麼,今天晚上教授是要告訴他表現合格了,還是要把他掃地出門了?

    教授家的房子是當地常見的維多利亞風格:雖然漫天飄著雪花,隻能依稀辨認出房子的輪廓,但是仍然能夠看到外牆是木板構造、門口有高高的臺階、屋檐交錯、窗臺凸出,房屋整體外飾都塗成了藍灰色,讓人倍感舒適溫馨。樓裡的窗戶都亮著燈光,哈特穆特拾階而上,覺得自己心跳加快。他抬手看了一下手表,正好七點整。將要談多久呢?想到後面還有一場約會,他反而不清楚究竟是哪個約會讓他更加緊張?確切地說,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和教授談完,不過八點之前肯定不會結束。另外,他也沒料到,路上竟然要走這麼久。也許要談到十點,或者九點半。她說過,和教授談完以後順路去接她就行,如果太晚了,就去看夜場電影。兩人在四天前約定一起看電影,自那以後他根本無法專心看書,總覺得有一道掃視的目光投向自己。

    他輕輕按了一下門鈴,門後傳來的清脆鈴聲嚇了他一大跳。接著傳來一陣利索的腳步聲,聽得出不是教授本人。門開了,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矜持地伸手歡迎他:“你好!是哈特穆特吧?”這個女人很面熟,以前在教授辦公桌上的照片上見過。

    “胡爾維茨夫人,晚上好!”

    她比她丈夫矮了將近五十釐米。她微笑著讓他進屋,一邊讓他換拖鞋,一邊順手關上門,同時問他,路上好不好找?她能正確說出他的德文名字,不像有些美國人總是念成“哈德穆德”。胡爾維茨夫人自我介紹說她叫瑪莎,伸手接過他被雪花濡濕的外套,領著他進了客廳。屋裡很暖和,哈特穆特的眼鏡上糊了一層霧氣。窗外漆黑一片,客廳裡燈光通明,照在窗戶玻璃上,顯得更加亮堂。哈特穆特環顧四周,瑪莎仿佛突然想起了什麼,伸直手指對他說:“來杯熱茶吧!”不等他做出反應,她已轉身進了廚房。河對岸的華特宿舍樓裡總是漂浮著汽油味,還有潮濕的地毯霉味。而現在,教授家裡香氣撲鼻,他覺得像是桂皮的香味、新鮮面包和烤蘋果的味道。餐桌上、靠窗的條幾上,鋪著白色的針織桌布,還放著燭臺、玻璃花瓶和相框。一些照片裡是一個穿著制服、目光自信的男士,而大部分則是他們的女兒們的照片,有獨照,也有合影,或玩耍、或騎馬,還有的是她們戴著學位帽的大學畢業照。從照片上可以看出,胡爾維茨教授年輕的時候身材高大,總是比他旁邊的人高出很多,盡管他那個時候已經微微有點駝背了。

    瑪莎從廚房端著滿滿的托盤出來。她穿著同樣質地的深綠色裙子和套裝上衣,戴著銀質項鏈和耳環,仿佛面前不是一個大學生,而是在隆重接待明尼蘇達大學的校長。她小心地將茶壺放在小熱茶爐上,開心地打量著他。

    “我們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誰到家裡來做客,我們都請他喫瑪芬蛋糕,當然客人可以隨意自便。你也來一塊吧?”

    “我……現在已經七點多了,不用了。”盡管他很餓,他依然客套地拒絕。

    “別客氣,喫一塊吧。胡爾維茨一會兒下來。”她抬頭看著天花板,正好樓上傳來沉重的腳步聲。“他也知道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哈特穆特,你要知道,我們家雖然是兩層樓,但一樓是我做主。我說了算。”

    “那好吧,那我就喫一塊。”

    “我隻是想推銷出去我自己做的榅桲果醬。請坐。”瑪莎指著橢圓形餐桌旁的椅子示意他坐下。同時,她忙著在餐桌上擺放餐具。在接下來的一刻鐘時間裡,哈特穆特喫掉了平生以來的第一塊瑪芬蛋糕,喝了兩杯兌了朗姆酒的茶,一邊聽瑪莎聊到她的三個女兒:克萊爾、伊蓮和賽西莉。三個女兒都很出色,瑪莎希望她們能夠盡快懷孕生孩子。 瑪莎喋喋不休地說著女兒們的事情,她們的住處、丈夫、工作等等。每次聽到樓上的地板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她就縮緊脖子。每次都是這樣。同時,她也在仔細觀察著哈特穆特,一旦覺察到他有沒聽明白的地方,她就趕緊再解釋一遍。直到瑪莎給他盤子裡續上第二塊蛋糕時,他纔意識到自己是在狼吞虎咽。幾個月以來,他都是喫三明治或者學校食堂的簡單飯菜,這些他都沒好意思說。他幾乎插不上嘴,隻是簡單提及他的家庭,瑪莎則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他父母每周日都去教堂,還有一個妹妹露特,快結婚了。妹妹在上一封信裡寫道:太遺憾了,你不能回來參加我的婚禮。這封信他到現在還沒有回復。他無法想像,嬌小笨拙的露特站在教堂的婚禮聖壇前的樣子。不知什麼時候,樓上的地板嘎吱嘎吱地響個不停,瑪莎閉上眼睛,長嘆了一口氣。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離心力——逃離與追尋的人生之旅

    (代譯序)

    德國新銳作家施特凡·托美(Stephan Thome)曾以小說《越界》(Grenzgang)入圍2009年德國圖書獎,並被德國Aspekte文學大獎評選為年度最佳小說處女作。當年,一同入圍德國圖書獎獎項的還有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2012年,托美推出了第二部長篇小說《離心力》(Fliehkräfte),隨即入圍該年度的德國圖書獎短名單,並獲2014年柏林藝術獎文學類獎項。雖然最終他與德國圖書獎失之交臂,卻三

    度入圍該獎項,可見其實力。

    施特凡·托美1972年出生於德國黑森州的小鎮比登科普夫(Biedenkopf an der Lahn),曾就讀於柏林自由大學,主攻哲學、宗教學和漢學。2004年,他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跨文化闡釋學和儒家思想,探討了跨越文化界限進行理解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在成為小說家之前,托美是一位學者,研究哲學、宗教和漢學,他嘗試用闡釋學解讀儒家思想和文化,尤其是宋明理學。托美的像牙塔生涯被他的第一部小說《越界》打斷。這部小說以他的家鄉為藍本,男女主人公都試圖在對方或者他人身上尋找出路,尋找可能拯救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都想逃離各自的孤獨和苦悶,卻不知路在何方。小說中充滿了困惑和疑慮,一經推出即備受德國文壇矚目,先後獲得了多個重要獎項。《越界》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在德國電視一臺播出。

    從2011年開始,托美成為一名自由作家,並被德國媒體評價為“德語文學近十年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緊接著,他出版了《離心力》和《對立面》(Gegenspiel)。他筆下的主人公跟他本人一樣,都是身為哲學教授,在解剖自己過去與未來的過程中,試圖逃避日常、叩問人生意義。

    托美在文學創作中善於描寫德國中產階級尤其是知識分子階層的日常生活、人生危機和內心世界。《離心力》以中年危機為主題,講述了一位婚姻幸福、事業有成的哲學教授哈特穆特·海因巴赫(Hartmut Hainbach)如何在平庸的生活中喪失動力與希望、一步步偏離生活軌道的故事。哈特穆特·海因巴赫將近六十,已擁有了他夢想得到的一切:事業上獲得了哲學教授職稱,生活上娶到了理想的妻子,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雖然擁有了這一切,可是哈特穆特卻並不感到幸福。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單一,恰在此時,妻子為了藝術追求而搬到首都柏林,兩人從此變成了周末夫妻;獨生女兒與父母並不親近,遠離家鄉去漢堡求學,並在上大學期間瞞著父母愛上了一位女性朋友;高校內部的改革困境讓他喪失了工作熱情。困頓之中,哈特穆特面臨一次改行的機遇,思考抉擇的同時,他願借此機會釐清生活的意義:事業軌跡、婚姻生活、父女關繫等重要的人生階段,他原本以為都曾做出過正確的選擇。

    小說開頭,哈特穆特去看望搬到柏林的妻子瑪麗亞,這種周末夫妻的探望模式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長此以往,肯定不是辦法,兩人都有意改變現狀。哈特穆特接受了柏林一家出版社的邀約,趁著探望妻子的間隙去出版社詳談。至於他是否會決定辭去大學的教授職位,接受出版社的工作,最終搬到柏林與妻子團聚,這個問題一直貫穿全書,牽動著讀者的心。

    是否能夠果斷放棄大學的教授職位,對哈特穆特來說,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牽扯到相關的政策制度和繁瑣的退休金計算公式。哈特穆特索性決定暫且不管這些,如同逃離一般踏上了決斷之旅:他從波恩出發,驅車穿過法國、西班牙,一直到達葡萄牙的裡斯本。在旅途中,他先去巴黎造訪了初戀女友桑德麗娜,希望能像從前那樣,聽聽她的建議、獲得她的支持;之後他又即興看望了前同事貝恩哈德,想看看他從大學辭職之後經營酒莊的現狀,似乎也想從他那裡獲得一些動力以做決斷。一路上,哈特穆特終於有時間追憶一幕幕過往,他終於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歷程是多麼扭曲、多麼偏離、多麼虛無……

    讀者可能猜想一定會有好結果,好奇哈特穆特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也好奇瑪麗亞知道他的決定以後會有何反應。然而,時隔兩周之後,當兩人終於在葡萄牙會合時,哈特穆特纔知道,自始至終這一切都是瑪麗亞的安排,並且就在他思前想後、猶豫不決時,出版社方面已經覺得哈特穆特根本就不是合適的人選。瑪麗亞的一席話道出了實情,也是對哈特穆特最大的打擊。原來,他竟然是最後一個知道真相的人,原來他這段時間以來所受的折磨和思考竟然都是枉然,原來他做出的一切努力和嘗試早就注定將是徒勞。僅從這一點來看,這就是一個特別的小說。特別之處在於,一開始設立的懸念,隨著情節的推進,雖然一直縈繞在主人公及讀者的心頭,但是其實都是莫須有,終將化為虛空。一切的逃離,從北到南的跨越,心之所向,難以取舍,卻誘人至極。可是造化弄人,離心漩渦,一番撲騰掙扎,頭暈目眩之後,卻仍在原地。哈特穆特將何去何從,曾經的誘惑隻是虛無,他是否應該回歸日常,故事該如何收尾?作者沒有繼續交代,隻留給讀者以想像——哈特穆特需要冷靜,他下到海水中,舒展四肢,任憑波浪起伏,隨波逐流……

    托美擅長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人物內心的矛盾、衝突與撕裂。作為一名小說家,他對“一目了然”毫無興趣,他喜歡“曖昧”、矛盾和不確定性,不喜歡黑白分明、非此即彼。

    關於人物內心深處的矛盾及欲望,托美曾在一次采訪中說到:我們都有很多願望、很多雄心壯志,至於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願望,人們未必那麼清楚,有時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我們總是既想要魚,又想要熊掌;我們既想要財富,又想要自由;我們想在外面認識紅顏知己,同時又瞞著家中伴侶。我們的欲望不可能滿足於單一性。欲望和矛盾是天性中的一部分,可以限制,但無法克服。

    在作者的眼中,人生就是一場旅行,走走停停,最後總有那麼一個終點。途中有蜿蜒曲折,有岔口;有時會迷路,有時會走錯路。也許在旅途的終點,已經不再是當初的自己。經歷之後,回顧過往,甚至都不敢相信那些都曾是自己走過的路。

    托美筆下塑造的人物在時間漫遊中看見了不一樣的過去,作者用小說證明,時間是一門藝術,能夠使一切從牢籠中跳出。在他看來,他是站在小說中的人物角度來考慮故事情節的發展。作者本人為了找到創作靈感,曾多次親自到歐洲的一些小鎮上,自己開著車,模擬故事中的主人公,放空頭腦、放飛思想、一路馳騁。正是基於這些體驗,托美寫出的故事纔會顯得如此自然。

    如同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樣,這部小說中的人物總是處於自己的願望和期待與周圍環境和傳統的張力氛圍之中,讀者能感受到一繫列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讀博深造、職場競爭、愛情婚姻、成家立業、子女教育、高校改革、同性戀等。所有這些話題,看似瑣碎,卻是日常。主人公的日常在旅行途中漸次展開,回憶與意識流,成為小說的主要脈絡。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生活當中的細節場景,人物描寫細致耐心,內在情感自然流露。無論是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能從主人公身上找到共鳴:求學路上的堅持與寂寞,初入職場的迷茫與痛苦,愛情婚姻的可遇不可求,家庭生活的美滿與不足,師生、同事、朋友、夫妻、父女、舊愛、萍水相逢,傳統與現代,世俗與世出,保守與改革,藝術家的追求執著、創新探索、先鋒實驗,兩德統一,高校改革等等,總能贏得讀者的共鳴。

    哈特穆特在逃避現實的過程中,面對生活中的一堆日常,他索性隨機踏上時間之旅,追憶往昔許多藏在記憶深處的細節,試圖在旅途中尋找答案。在托美的筆下,主人公一頭扎進時間隧道,仿佛一名遊客,又如同一名觀察者,看見了自己不一樣的過去。小說以漫長的驅車旅行作為時間的支點,開啟了重新梳理過去以及現實生活之旅。

    小說的時間主線,在現實與回憶之間自如切換,現實畫面與回憶掠影交錯重疊。兩條時間軸線,隨時交叉穿越、無縫銜接,令讀者不敢走神,遂緊跟作者的時光機,一次次從當下跳回到昔日,剎那間又從當初拉回到眼前,錯綜復雜、互為交代補充。兩條時間線在結尾處正好合二為一,是為結點,一切終將結束。

    順敘和倒敘兩條時間軸線並列出現,按照作品中的章節順序,其中一條主線以年份為標號,從過去的某個時間節點展開,看似記敘,實為背景交代。小說開篇從1973年主人公哈特穆特在美國留學讀博開始,之後的年份數字依次對應著人生的六個重要階段:1973年(求學)、1978年(入職)、1980年(愛情)、1985年(婚姻)、1991年(家庭)、1998年(事業)。理論上來說,如果按照這條時間線發展,主人公應該是一帆風順,擁有了自己想擁有的一切。但是,這條時間線並不是唯一的時間脈絡,中間穿插著另一條時間主線,以章節序號排序,一共14個章節,三三兩兩分別穿插在各個年份階段之間,從主人公去柏林一家出版社商談改行調動工作的會面開始,自此以後,各個章節分別圍繞主人公的內心糾結而展開:是否應該放棄大學教授的職位而調去柏林工作,以便能夠與妻子團聚、不再過周末夫妻的生活;政策是否允許、經濟是否受到損失;有哪些離職手續要去所在的高校辦理;有哪些利弊要考慮。難以抉擇,無法逃離,卻又抵制不住誘惑、忍受不了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分離、內心的孤獨。

    兩條時間線穿插交錯,時而重疊、時而切換,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但是,作者卻能遊刃有餘,張弛有度,在時空之間穿梭,窺透了人的內心,誘惑就在那裡,近在咫尺,等你去取,卻發現一路追尋而來卻是遙不可及。失落、解脫、無助、無望,矛盾仍在,問題未解決,曾經努力過、憧憬過、忐忑過,以為馳騁千裡,最終卻仍在原地、無能為力。

    各章節之間高潮迭起,點睛之處,戛然而止,回味無窮。兩條時間軸平行、交錯,畫面閃回,蒙太奇效果明顯。語言簡潔,不拖泥帶水,人物對話或內心獨白盡可能保持原汁原味。作者的敘述娓娓道來,不急不緩卻又扣人心弦,每到關鍵之處,點到為止,總有留白空間,讓人讀來不禁遐想聯翩。

    哈特穆特穿越歐洲的追尋之旅,按照時間線條或回憶或重逢或偶遇不同的女性角色。可以說,女性角色貫穿了主人公的各個人生階段,對他的成長、成纔和成功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連他自己也承認,“除了我的博導之外,我基本上都是跟女人學的。反正最重要的東西都是。” 在主人公的人生不同階段,時間軸分別以年份標出,女性角色貫穿其人生的不同階段,由於道德約束和家庭責任,最終這些隻是插曲。

    小說一開始講述哈特穆特年輕時留學美國申請讀博,在此期間他認識了來自法國的留學生桑德麗娜。同樣是來自歐洲,德國人哈特穆特嚴肅認真、準點守時、專心治學;而法國人桑德麗娜在學習之餘懂得欣賞音樂、品嘗美酒、發表觀點、享受生活。多年以後,提到初戀女友,哈特穆特仍然覺得她教會了他很多,“我們都在明尼阿波利斯讀博士,她在很多方面都比我懂得多。我這輩子第一次喝到比較像樣的葡萄酒,就是和她一起喝的。”生活中的很多第一次,哈特穆特都是跟桑德麗娜一起經歷,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駕車長途旅行……

    因此,哈特穆特為了推遲決斷是否離職,臨時起意驅車南下。他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契機有三:柏林的卡洛夫出版社主動邀請他加入;於是,他回到學校了解相關離職政策,並專門約了法務部的女同事卡塔琳娜共進晚餐,請她幫忙計算退休金的變化;席間,兩人談興正濃、酒勁正酣,肢體觸踫之際,險些越雷池而釀大錯。

    所幸哈特穆特在關鍵時刻一下子清醒過來,抵制住了誘惑、經受住了考驗、守住了心中的底線。也正由於此,促成了他貫穿全書的追尋之旅:從德國起程之後,首先去巴黎看望初戀女友桑德麗娜,似乎試圖從她那裡獲得推動力,以促使他下定決心做出果斷選擇。

    時隔多年,再去巴黎。見到昔日的戀人,已然物是人非。她孑然一身,雖受重病打擊,仍能堅強面對、努力生活。她問他特地到巴黎來是否在找尋什麼,哈特穆特回答說:“找尋……很多東西。關於未來的正確決定。離開波恩的日常生活。也許還有找尋我自己吧。”而桑德麗娜則認為,過去的一切已經都過去,“曾經,我們都很天真,然後我們不是變得憤世嫉俗,就是變得剛愎自用。現在我們則是麻木不仁。”此時的桑德麗娜不能像從前那樣給他建議,雖然哈特穆特依然還記得:“有很多東西,我都是第一次從你那裡聽說的。我相信,這些第一次我大都還記得。”

    桑德麗娜很清楚哈特穆特需要她的建議和推動,她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別猶豫了。把房子賣掉,換個工作,搬到柏林去。要不然,你就會被孤獨拋棄出局。你現在已經處在危險的邊緣了。”可是,實際上,他突然心血來潮的決定,隻給他帶來了短暫的欣喜。他的內心深處渴望逃離,可是還有另一個自己卻一直在選擇逃避。

    哈特穆特與其說是想從桑德麗娜那裡得到支持與推動,不如說是來和她告別,告別初戀、告別過往,與過去做一個了斷。“他們將最後一次擁抱。帶著酒心巧克力來看她的日子不會再有。他們的故事到此結束。”哈特穆特不想再把桑德麗娜卷到這些與她不相干的事情中去,“他自己無可救藥的不快樂,不能再成為她的負擔。”

    離開巴黎,哈特穆特繼續南行。“做出決定,然後采取正確的行動。不要想著事先就知道那些你隻能在經歷過後纔知道的事情。”旅途中,他不斷重新經歷過去,回顧並審視當下的處境。困頓之時,作者又巧妙安排了一個年輕的女性角色瑪麗卡。這是一位非常叛逆的年輕女子,名字與哈特穆特的妻子瑪麗亞極為相似。她本來是與男友結伴出遊,卻因為無法忍受情感束縛而踫巧躲進哈特穆特的車裡,打算任性離開。從某種程度上,瑪麗卡就是年輕時候的瑪麗亞,她不顧一切地追求自由,可是又對哈特穆特充滿了信任。兩人一路往南,沿途所經過的路線正好就是哈特穆特當年和瑪麗亞一同駕車經過的路線。在與瑪麗卡交談的過程中,兩人對彼此的過往有了一些了解:哈特穆特是一位“自由、沉思的哲學家”,而瑪麗卡是一位“獨立、隨性、富有同情心”的女子,毫無拘束、充滿野性。或許正是因為萍水相逢,哈特穆特對她敞開心扉,回憶了年輕時候的感情經歷:在他認識瑪麗亞之前,曾經和特蕾莎交往了很久,懷孕、墮胎,分手、忘記,回憶、掛念,祝福、祈禱。旅途中的回憶和釐清、訴說與傾吐,也算是卸下了心中的包袱,與內心過去的自己做一個告別。

    另外,在小說的多個章節中,作者也埋下了影響主人公職業生涯的伏筆:哈特穆特早年在柏林做臨時講師期間,曾經被有夫之婦安娜?薩爾巴赫糾纏。安娜的丈夫因為不能滿足妻子而默許她跟哈特穆特交往,最終哈特穆特果斷絕交。多年之後,哈特穆特第一次申請教授職位,沒想到安娜竟是掌握生殺大權的院長,結果可想而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小說中的每個章節幾乎都要提到哈特穆特的寶貝女兒菲力帕,她就是哈特穆特“生命中最大的財富和幸福”。如今,女兒已經長大成人,離開父母去漢堡求學,不再需要老父親的呵護。父女親密關繫的挫敗,使得哈特穆特在女兒面前言行謹慎、小心翼翼。菲力帕目前正在聖地亞哥交流學習西班牙語,哈特穆特此次穿越歐洲的旅行,最終目的地就是聖地亞哥,去看望掛念已久的菲力帕。誰料,菲力帕學習語言是假,實際上卻是愛上了西班牙女孩加布莉艾拉,兩人公開承認是同性戀,甚至已經同居生活,卻一直瞞著父母。哈特穆特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可以說,這是他在工作之外所遭受的又一重大打擊,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最後的心理崩潰。

    關於小說的名稱《離心力》,德語原文用的是復數(Fliehkräfte),並非隻有一種離心力,作者想要表達的恰恰就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必將面臨的種種無形力量以及循環往復的無限逃離。

    嚴格來說,離心力並不是力,它隻是一種假想出來的虛擬力,是慣性的體現、外在的表現效果。當物體在做圓周運動,尤其是高速圓周運動的時候,需要受到比較大的向心力。一旦物體所受到的外力不足以支撐自身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時,就有離心的趨勢,看似將會使旋轉的物體遠離它的旋轉中心。向心加速度會在物體的坐標繫產生如同力一般的效果,類似於有一股力作用在離心方向,卻無法找出施力物體。如果向心力不足,物體就會越轉越離開旋轉中心,甚至直接被甩出去。假設以此物體為原點建立坐標,看起來就好像有一股與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使物體向遠離圓周運動圓心的方向運動,而實際情況是向心力不足。因此,所謂的“離心力”和“離心現像”,其實是提供給物體的向心力不足而導致的,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力使物體離心。如果真有離心力存在,則與向心力相平衡,物體受力平衡,速度方向不會改變,是平衡態,不可能做圓周運動,所以證明離心力並不存在。

    作者借用這種物理現像來暗指人們在生活中對於日常慣性和單調生活的逃離嘗試,必將是一種虛空和徒勞。如同圓周運動中的物體一樣,人們所需要的恰恰是足夠強大的向心力,也就是動力和拉力,去面對一切不如意,頂得住壓力,纔是保持繼續正常運動的唯一解決辦法。

    在實踐中,離心力的最終作用並不會出現,旋轉逃離的物體仍然會停留在原地。作為一種看不見的並非真實存在的力量,其作用之大足以拉扯人心不斷往下墜落,在面對各種失望和失意的同時,人,最終隻能踏上孤獨的旅程,經過掙扎而尋求本質。

    逃離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更是一種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既然是一種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所以重點不在結果,他們需要在逃離中確認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逃離看起來是一種對外面世界的探尋,其實是一種對內在自我的審視。

    生活中,哈特穆特和妻子瑪麗亞一直都在逃離,也一直在為逃離付出代價。兩人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同:瑪麗亞逃離家庭、逃離波恩,搬到柏林,追求藝術;瑪麗亞顯現出的是對命運的反抗;而在哈特穆特身上顯露出來的則是一種非常宿命的人生觀:哈特穆特獨自一人留守在波恩空蕩蕩的大房子裡,突然之間從擁有一切變成一無所有,沒有家庭生活、沒有工作熱情、不被女兒需要……殘酷的真相是,不管如何逃離,最終都要面對失去,失去往昔美好的生活,一切都不可能再回到過去,一切都不再是原來記憶中的樣子。失去是人生無法回避的主題,不管以何種態度對待人生,終將要面對殘酷的失去。

    在孤獨的旅程中欲望與希望交錯、快樂與失落交替,其實無須追問,生命的意義就在那裡,無可逃遁。在時間的流逝下,回顧過往,前瞻未來。生命仍在繼續,結果如何,自有定論。

    人類真是一種可怕的生物,對於任何一種現狀和日常總是易於心生厭倦,內心深處總是幻想著不斷逃離。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了離心張力,你越要掙脫、越要逃離,最終在生活的漩渦中找尋、迷失、追求、發現自己。如此循環往復,一張一弛,難以抗拒,無法逃離。

    離心之力,向往逃離;虛空一場,仍在原地——逃不掉的日常,回不去的過往。人生唏噓,一聲嘆息。

    劉學慧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