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狗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1424-2064
    【優惠價】
    890-1290
    【作者】 遲宇宙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257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2570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2121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8
    字數:206000

    作者:遲宇宙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部中國創富階層的心靈史,36個商業大咖的故事,文字版“財富中國”。

    著名財經作家遲宇宙首部小說力作,揭露一代中國創富階層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也許,對人性的書寫早已成為遲宇宙的寫作習慣。

    他的筆,刺穿人物表面,直接抵達人物的內心深處。

    細膩,詭譎,那些巨富之下運行的的偉大歷史,足夠挑戰你的想像極限。


    內容簡介

    “無論多麼淡定的人,當他突然被描述為‘領袖’之後,就會成為‘大狗’。他們突然之間膨脹起來。他們需要炫耀,也需要狂吠。”

    本書是著名財經作家遲宇宙關於中國創富階層生活與內心的未盡之言,一部走進大狗內心世界的精神分析小說。

    翻開此書,你會發現富豪與我們普通人是否真的不一樣:短小有力、叱咤文化產業的葛三爺;縱情聲色、馳騁股市戰場的潘神……那些巨富之下運行的不為人知的偉大歷史,足夠挑戰你的想像極限。

    改變孫文武的,不是他的前老板,也不是宏觀調控,而是他臉上那道刺字一般的傷疤。

    —— 《中國故事》

    告密者終將死於告密,背叛者終將遭到背叛。

    ——《仇恨》

    隻有掌握了內幕,我們纔會掌握安全。

    ——《內幕》


    作者簡介

    遲宇宙,畢業於北京大學,著名財經作家,《南方周末》記者,《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新京報》前副總編。

    作為商業史寫作者,被認為確立本土企業史寫作的行業標準,以獨特文風開啟商業史寫作新方向。

    現在他創立了一個新媒體,叫“商業人物”,致力於“關注中國商業力量,講述原創商業故事”。

    著有《宗慶後:萬有引力原理》《聯想局》、《海信史》《柳傳志說》《獵富》等。


    目錄

    Chapter 1 大佬

    老板的《養豬經》

    老板的故事

    劉項

    間諜

    銀行家

    中國故事

    忠誠

    Chapter 2 聯盟

    天山任老丘

    大小鬼

    愛情

    賭局

    仇恨

    Chapter 3 敗局

    梅花易數

    大師

    失去魔笛的潘神

    真相

    球迷

    小人傳

    王大槍的解放

    黃金時代

    Chapter 4 富二怪

    怪物

    牢籠

    傳說中的英雄

    英雄史

    Chapter 5 甘露園

    馬宏是條垃圾狗

    血戰到底

    因為愛

    奴纔

    甘露園離奇命案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老板的《養豬經》


    我養的不是豬,而是一種境界。


    老板是個方臉兒,喜歡戴黑框眼鏡,穿深色的T恤,還經常把袖子卷起一半。有人說他像個深藏不露的書生,也有人說他其實隻是個養豬的。對於人們的評價和猜測,他毫不在意。他總是直言不諱地對訪問者說:“我養的不是豬,而是一種境界。你們知道的,《道德經》的那種寂寞。”


    無論境界如何,是不是一種寂寞,人們都知道,他其實就是個養豬的。十年前他曾經混跡過互聯網,在攫取了巨額財富、成功地回歸到臥室之後,他就變得像任正非、倪潤峰那些老頭兒一樣神秘。有人說他正跟一位大和尚學武功,也有人說他正在研讀《玉女心經》,還有人說他皈依了巴哈伊教,經常與潘石屹和張欣一起出遊。


    關於他的謠傳多不勝數,這曾使他非常苦惱:“以前當老板的時候,覺得當個老板真不容易啊!現在不當老板,當投資家了,發現當老板的老板更難。真是當男人不容易,當蟻力神的男人更不容易。”


    倪潤峰後來黯然地告別了舞臺,聽到這消息的時候,他曾經埋頭被窩中痛哭失聲:“我以後再也不崇拜你了,我要崇拜馮侖。”他召開了董事會,要求聘請馮侖擔任獨立董事,向其學習如何野蠻生長,如何站得高、尿得遠。


    “站得有多高、尿得有多遠我並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怎麼通過技術手段,把飛出去老遠的尿回收回來,要知道那纔是真正的有機肥,如果沒有尿結石的話。”他說。


    董事們鼓掌。


    他關注尿,隻是一種表像。他真正關注的是豬。豬是他生命的大部分結構,是他基於表像之後的最終假設。


    他最喜歡問他人:“你們喫過真正好的豬肉嗎?”


    被問的人通常會莫名其妙,因為人們那時候或者正在喫素,或者正在喫牛排,有幾個人還正在闢谷當中。


    他見人們啞口無言,就自言自語道:“你們肯定沒喫過。”


    有人問他:“你喫過嗎?”


    他說:“其實我也沒喫過。”


    人們一下子樂了。又問他:“什麼是真正好的豬肉?”


    他說:“我正在養,還沒出來。”


    “那什麼時候纔能喫到你養的豬啊?”


    “心急喫不到好豬肉。”


    《21世紀經濟觀察經營報》一位記者獲知,他養豬並不為了賺錢,甚至不是為了他經常說的“惠農”。作為一位傑出的投資家和數屆“全球年度經濟人物”,他也不需要制造噱頭為自己贏得眼球。


    他時常說:“我討厭史蒂夫·喬布斯和馬克·扎克伯格那樣的人,老愛顯擺自己,有什麼可顯擺的?學學人家馮侖,得空兒多讀讀經書,等年紀大了也好‘起它一個號、坐它一乘轎、刻它一部稿、討它一個小’。”


    他養豬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刻寫一部經書,《養豬經》。他的一位副董事長兼合伙人馬丁·路德·銀曾私下對《21世紀經濟觀察經營報》抱怨說:“他就是個農民,有錢了也是個農民。”


    馬丁·路德·銀是納米比亞籍華裔,他出生於河南省唐河縣大常莊,在養了二十年豬之後,他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並且成功地在被查處使用“瘦肉精”之前,技術移民到了納米比亞。


    《21世紀經濟觀察經營報》的那位記者一定還記得馬丁·路德·銀那冷酷的眼神。他臉色蒼白、兩手顫抖,語氣冰冷:


    “養豬能不用瘦肉精嗎?我是技術專家,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不用瘦肉精,養出的隻能是老母豬。”


    然而他的老板並不擔心養出的是什麼豬,而僅止擔心能否順利地刻下那部《養豬經》。他曾告訴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的董事總經理們,如果他的《養豬經》順利出版,那麼他將能夠在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大展拳腳,並且通過VC、PE、LP等方式,參與到大型出版集團的上市當中。


    “《養豬經》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本經書。”他說,“我記得有一次去喫火鍋,點了盤豬血。正常的豬血應呈暗紅色,但服務員倒進鍋中的那盤豬血卻是亮晶晶的。中國有那麼多人在喫豬血,如果有一本經書指導他們如何喫豬血,十三億人,你們會算的。”


    黑石的一個人問他:“你為什麼不關注豬小腸,你看李鋰和李鉭,人家弄弄豬小腸,就發了大財。”


    他“切”了一聲,笑道:“幾百個億就叫大財?等我的養豬場成了氣候,他能不能喫上飯還得看我的臉色。要是我不高興了,我把豬小腸全做成肥料。要是我高興了,倒還可以考慮參它海普瑞個股。最重要的是《養豬經》,這是一次探索,不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黑石的人反問道:“我還是更喜歡純粹的商業行為,你不是說過,部分豬種僅在養殖環節的毛利率就超過50%嗎?我喜歡這樣的數字。我希望看到你成為中國的三彙公司,干掉雙彙、雨潤、金鑼,千秋萬代、一統江湖、東方不敗。”


    他說:“劁豬是個技術活兒。”


    最終對其進行投資的是來自維京群島的白石和開曼群島的清水兩家對衝基金,他們分別投了100。他拿到投資的時候說:“200,這也好意思叫投資?頂多算個天使了。”


    馬丁·路德·銀偷偷告訴《21世紀經濟觀察經營報》記者,他的老板給白石和清水公司的人起了個綽號,“飛翔的胖豬天使”。


    《養豬經》項目的順利推進讓馬丁·路德·銀和他的老板對未來充滿了期許。有一次他們乘坐列車到溫州去,他們在那裡看到了一片農田。他們在一個叫永嘉的小站下了車。那是一個像黃昏一樣荒涼的早晨,茫茫的霧靄籠罩整個小城,那種哀婉和淒美,比北京的霧霾還要可怖。


    他指著遠方對馬丁·路德·銀說:“我們要在那裡建立一個養豬基地,引進日本狼兒島出產的綠毛豬,口感好,利潤高,一刀切下去還有花崗岩的紋路。”


    馬丁·路德·銀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說:“大理石。”


    “圈1200畝地,養10000頭吧,”他說,“你去跟永嘉政府談談。對外別說是1200畝,就說是80頃。”


    馬丁·路德·銀沉默了。他需要花很長時間來思考,如何把1200畝換算成80頃。


    老板這時候又發話了:“我們要探索一個高科技養豬新模式,這將構成我《養豬經》的核心內容與競爭力。我們要打造一個養豬產業的航母。”


    他站在那裡,腦袋裡迅速流轉的電波轉化為了想像:在風光秀麗的江南小城中,他的養豬場有著豪華的豬舍,每間豬舍都是全封閉的,還安裝有中央空調。通風管道從地下經過,利用地底恆溫的特點,夏天降溫,鼕季保暖。外牆全用保溫材料,屋頂鋪著太陽能板,用來發電和照明。每頭豬有兩平方米的“豬均面積”。要訓練豬上廁所。豬廁所要裝氣體傳感器,氨氣、硫化氫、一氧化碳或甲烷濃度一達到設定標準,水龍頭就自動打開,把糞便衝走,進行封閉處理,形成有機肥料……


    “你看過安妮·普魯的《老謀深算》嗎?”他問馬丁·路德·銀,“那真是長條地的一個偉大夢想。”


    回到上海後,他給雙彙的萬隆寫了一封信:“我們將乘一列火車到溫州或永嘉去,在那裡我們將終老一生,死後與日月同輝。瘦肉精作證。”


    他放下筆,開始打坐,並且作出了一個手勢。馬丁·路德·銀說,那是他慣用的“虎鶴雙形”。老板後來告訴中央電視臺《自說自話》欄目,其實那叫“雙龍環抱”。


    老板的故事


    他身上總有一種厚顏無恥的自信,可以使你不由自主地接受他所有的解釋和承諾。

    我的朋友齊人物給我講過一位老板的故事。“這隻是一個故事,我對其真實性並不負有司法及道德上的責任。”——


    老板姓葛,行三,江湖人稱葛三爺。也有些宵小忌憚老板威名,又不敢公然挑戰,就隻好背地裡叫他“葛天霸”,誣稱他欺男霸女、低俗下流、無惡不作、十惡不赦。老板公司的全體員工曾為此發表過一封公開信,針對這些不實指控進行出挑反駁。


    傳說中的老板,是一位作家、畫家、鼓手、樂隊主唱、演員、導演、炫富和物質主義分子以及奢侈品瘋狂崇拜者。當然,他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個身份是,商人,精明、貪婪和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在我們所從事的“文化創意產業”裡,老板即或不是頭面人物,也可謂是數一數二、泰山北鬥。


    葛三爺是一位傑出的作家。有人曾說三爺是中國的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我記得海明威在《流動的聖潔》中對菲茨傑拉德的描述是:“他的纔能像一隻粉蝶翅膀上的粉末構成的圖案那樣的自然。有一個時期,他對此並不比粉蝶所知更多,他也不知道這圖案是什麼時候給擦掉或損壞的。後來他纔意識到翅膀受了損傷,並了解它們的構造,於是學會了思索,他再也不會飛了,因為對飛翔的愛好已經消失,他隻能回憶往昔毫不費力的飛翔的日子。”


    我還記得菲茨傑拉德出身世家,從小被以美國貴族的養成方式培養,大學讀的是普林斯頓,與三爺的“青春史”和“英雄史”有著天壤的差別。菲茨傑拉德惟一的不幸是愛上了一個女人並娶她為妻。這個女人講究排場,揮霍無度,後來又精神失常,將他徹底毀滅。然而人們依舊記得他是“迷惘的一代”,依舊記得《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夜色溫柔》。


    既然有人質疑三爺與菲茨傑拉德的“不匹配”,於是就有一位作家說三爺是中國的杜魯門·卡波特,也就是美國那位寫了《冷血》的著名作家。“同樣有著小男孩兒的身材,嬌嫩的嗓音,熱衷名利場生活,結交明星、模特、奧運冠軍、房地產老板……”卡波特的經歷倒確與三爺匹配,因為他自幼父母離異,17歲便高中輟學,受雇於《紐約客》開始寫作生涯。可是關於作家葛三爺,人們所記得的隻是一個名字——《幸福順流成坨》,以及一位著名評論家的褒獎——“後現代、黑色幽默和零度寫作,在自嘲和反諷中充滿了對人類的悲憫”。然而三爺從未擁有《冷血》、《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沒擁有《寵兒》和《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主流文學界的那些大爺們,出於對三爺的羨慕嫉妒恨,對他和他的《幸福順流成坨》津津樂道,卻又不明所以。


    隻有我知道三爺的艱辛和苦衷。三爺出身草根,幼年因體弱多病、身材矮小,屢屢遭到強梁羞辱。他心中怒火萬丈,卻無處釋放,惟有下定決心,要做人上之人。多年之後三爺發跡,依舊勤奮得近乎殘忍。一位訪問者對此不解,他便對其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杜月笙曾對一個人講:“你原來是一條鯉魚,修行了五百年跳了龍門變成龍了。而我呢,原來是條泥鰍,先修煉了一千年變成了鯉魚,然後再修煉五百年纔跳了龍門。倘若我們倆一起失敗,那你還是一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了,你說我做事情怎麼能不謹慎呢?”


    三爺說:“這就是杜月笙,他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裡洋場,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他出身貧民窟,卻又成為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融、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他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一個人物。有杜月笙在前頭警醒,我怎敢不勤奮努力?”


    三爺一直說他生活在一個殘酷的人的世界,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一寸寸地搶回來的。事實上,三爺並非杜月笙一樣強取豪奪的強人,更非什麼梁山好漢。他的原始積累,都來自他辛辛苦苦地碼字,一字一句地寫成了《幸福順流成坨》,幾乎達到“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境界。《幸福順流成坨》出版後,洛陽紙貴,三爺形成了自己最大的愛好——每天去銀行查存款餘額,看看自己當天又有了多少進賬。


    ……



    梅花易數


    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在一個庸常和不值得回顧的夜晚,齊人物采訪了宗慶後。這位“中國首富”留給他深刻的印像。他聰穎而執著,頑固和信命。當天晚上,齊人物抑制不住自己的表達欲望,寫下了一條微博:


    “采訪宗慶後,得出幾個結論:1、做生意是需要天賦的。2、勤奮很重要,勤奮的前提是旺盛的體力和精力。3、堅持最重要,一條道走到黑遠比四處尋找出路更能找到出路;4、要有超常的忍耐力和承受力。5、最重要更重要的一條,是運氣。‘有的人天生勇敢,有的人天生機敏,但卻都不如天生就幸運的人。’”


    最後一句話出自古龍的《七種武器》之《碧玉刀》。而每次想起《碧玉刀》的時候,齊人物就會想起李沉舟。這位空前低調的民營企業家所掌握的財富絲毫不遜於宗慶後,而其所掌握的力量及能量,至今人們依舊無法參詳。可是,這位可愛的乃至完美的受訪者,如今“噬嗑”了。


    齊人物關注李沉舟乃至為他著迷,重要的因素,是這名字與溫瑞安《神州奇俠》繫列中的那個李沉舟並無二致。那個李沉舟是天下第一大幫權力幫幫主,驚纔絕艷,域內獨步,人稱“君臨天下”。他的武功深不可測。他的兵器就是自己的拳頭。他的人生信條是:“拳就是權。握拳就是握權。出拳有力就是權力。男人不可一日無權。我隻相信我的拳。”


    現實生活中的李沉舟同樣信奉拳頭和權力。他自十五歲創業,從一家拖拉機配件廠起步,用了三十來年時間使沉舟集團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重型農用機械公司。在這三十來年裡,李沉舟要承受各種各樣的市場壓力、無窮無盡的原罪詰責、若即若離的紅黑關繫以及時時刻刻的猜疑和背叛。


    他的忍耐力和承受力使他成為精英中的精英、翹楚中的翹楚。“可是,一個忍受和承受了三十年陰暗力量的人,他的內心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致敬的方式

    我出生在山東萊州的一個小山村,偏遠、閉塞。幼年沒什麼書可讀,隻能翻看“毛選”、民兵訓練用書《射擊》以及用來糊窗的報紙,內容大都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後期的中國。後來偶然間,我讀到了《鏡花緣》和《封神演義》,算是開啟了正式的閱讀之旅。那兩本書都出版於1950年代,繁體版。幼年的我靠猜測,識得不少繁體字,到了中學,閱讀古籍時已幾無障礙,去大學讀中文繫就變得順理成章。


    我的閱讀都是偶然的,十二歲的時候讀到寶文堂版的《鹿鼎記》,從此著了迷;十五歲時讀德萊塞的《嘉莉妹妹》,感到不一樣的震撼,仿佛暗夜中劃出的一道閃電。


    到了大學,閱讀就變成一種生活和習慣。什麼書都讀,文學、歷史、古籍,有一段時間甚至對彼得·林奇著了迷。寫作也變成一種常態,主要是寫詩和隨筆,也寫過幾個短篇,後來發現自己缺乏寫小說的能力。那時候我對小說家充滿景仰——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好的想像力,寫出如此絕妙的故事?


    我在大學裡終於可以把德萊塞讀個遍,自此迷上他的《美國悲劇》和《欲望三部曲》。他自然不是我心中最好的小說家,他排在卡夫卡、博爾赫斯的後面,也排在海明威、魯爾福的後面,可我就是喜歡。


    大學畢業後我一直從事媒體工作,大部分時間做經濟新聞,寫過《海信史》和《聯想局》兩本野心勃勃的商業史。那時候我意識到,中國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見的大時代,商業文明終將成為這個國家的信仰。時代需要與之匹配的記錄者,我想做這樣的人。


    我記錄這個時代的方式是非虛構寫作,特寫和圖書。我認為我寫不了小說。直到有一天,我讀了安妮·普魯的《近距離》和奈保爾的《米格爾街》,突然意識到博爾赫斯《惡棍列傳》的傳統在他們身上流淌著。他們會為我指一條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我大概五年前開始繫統地寫一些短篇的商業題材小說,也做了幾個長篇的規劃,想用德萊塞的方式記錄這個時代。中間我主持過一本雜志——《中國故事》,雖然並不成功,但卻進行了一些嘗試,我們用虛構和非虛構兩種模式,來記錄這個時代。


    在《中國故事》的改版前言中我說,中國正在經歷前所之未有之大變局,公文體的說法是“社會轉型時期”。它所提供的不僅是財富的得到與失去,價值的呈現和淪喪,也呈現著心靈的污濁與清晰,生命的脆弱與堅韌。高尚者和卑鄙者在同一個舞臺上表演,大人物與小人物在相同的時間節點下共生。對於一個觀察者和一個文字愛好者來說,這是多好的時代啊!


    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不需要依靠想像力就能得到足夠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生活所呈現出的遠遠超過戲劇的描述,卡波特的《冷血》模式可以直接復制,成為餘華的《第七天》,社交網絡上的傳聞、法庭上的辯論,甚至超出了美劇所能提供的狗血橋段。荒誕、絕望、麻痺,豐富、豐滿、豐腴。多好的土壤啊,充滿了人畜的糞便、腐殖質(我們農村叫綠肥),也充滿了碳酸氫銨和尿素……


    我想記錄這個時代,記錄大人物也記錄小人物,記錄成功者也記錄失敗者,記錄身邊人也記錄陌生人,記錄我們人類也記錄飛鳥走獸,記錄我們的肉體也記錄我們的心靈。我想找出我們時代的特征,哪怕它一無所有,僅止一個幻夢。


    這就是我想講述的“中國故事”,全部是歷史,在它們還未曾被我講述的時候,就成了歷史。它們有跡可循,無處可遁。我努力去記錄,去理解,去接納,去沉澱,然後,歸納和演繹,使之成為未來的“野史”,成為這段斷代史的真實的補充和參照物。


    財富是我切入觀察的視角。我相信,財富雖然不是當下判斷夢想和成功的一個最好標準,甚至是最差的一個標準,但它至少是一個較為通行的標準。我們恨它,卻離不開它。財富本身沒有意識形態,使用者賦予了它成色。我們也需要生存。我們更需要財富能夠超越數字本身,成為一種真正的力量,推動進步,靠近自由。我記錄那些財富的流動、得失,記錄富豪和草根,記錄那些面孔的變化,記錄生存和死亡,記錄上升和墮落。然後,有時候真沒什麼然後。


    我也會記錄那些城市,記錄那些鄉村,記錄那些山川河流,記錄那些再也不會相見的旅人。他們講述他們的故事,我講述他們的“中國故事”。


    《中國故事》終究成了一個失敗的商業項目,但卻使我堅持著寫下來。我繫統性地用非虛構和虛構兩種方式關注中國工商界,形成上百個人物特寫和近百個短篇小說。這些小短篇都來源於真實的生活和事件,有著復雜多面的原型——小說隻是一種存在,它可以將無數個真實形像疊加、融合,形成“主人公”。


    感謝德萊塞、博爾赫斯、安妮·普魯、奈保爾,還有茨威格,他打通了虛構和非虛構,我是他們的信徒。感謝這個時代,提供了超越戲劇的戲劇性。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讓我成了一個寫小說的人。


    我現在終於可以歇會兒了。


    下一站,很長。

    遲宇宙

    2017年春於北京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