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經典詠流傳·學生背誦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許文廣過肜田梅執行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30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43047
版次:1

商品編碼:12535202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
出版時間:2019-0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64
字數:140000

作者:許文廣,過肜,田梅,執行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全部詩詞,並附加統編版語文教材裡詩詞作品近二百首,加以簡單明晰的解讀。是一本集古詩詞學習、背誦、音樂欣賞於一體的優質課外讀物。

本書由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作序推薦。掃描書中劇照及二維碼,可聆聽節目中經典傳唱人演繹詩詞之美,以及專業播音員的示範朗誦。


作者簡介

《經典詠流傳》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一檔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用現代音樂演繹古典詩詞,讓經典再次流行。主編許文廣,知名電視制作人,現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先後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節目部副主任、主任,主管《開學第一課》《經典詠流傳》等多個品牌欄目。


精彩書評

《經典詠流傳》立足於“再造當下的流行和未來的經典”的定位,意識到將文學性和音樂性合二為一,采取星素結合、老少同臺、中外交融的形式,將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上升到全民參與的高度、美學引領的深度。該節目以作品扎實、、創作精心、表演真誠,使得每首詩詞與歌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像,並迅速流傳開來。

——《人民日報》

《經典詠流傳》在文化傳遞和音樂創新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在滿屏喧囂浮躁的泛娛樂化包圍中脫穎而出,堅守自己的藝術品質和文化立場,將經典詩詞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讓人們重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它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復蘇文化記憶的歷史呈現,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時代強音。

——《光明日報》

《經典詠流傳》,這個名字就很好,在中國古代,詠是朗誦和歌唱結合在一起,流傳就是傳承下去,要流行起來,這個詠又是雙關語,既是一種表現形式,同時又是一種期盼,讓經典能夠永遠流傳,讓它在歌唱中、在朗誦中傳承下來。

——教育部部長 陳寶生

經典的*大魅力在於它永遠不會過時,永遠具有鮮活、感人以及喚起人們心靈共鳴和凝聚人心的魅力。《經典詠流傳》把古典詩詞和對古典詩詞的感悟一並融進歌詞之中,這種古今融合,就是傳統文化在現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一種形式。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康震

美育是關乎心靈的教育,文化藝術應淨化心靈,開啟心智,塑造平凡而卓越的人格。《經典詠流傳》每一首歌和詩的背後都是人生,當下的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情感的寄托。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貫穿在文化之根、民族之魂當中,通過現代傳播模式,為青少年一代打下鮮明的印記。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王黎光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將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與音樂的美感韻律相結合,用當下的主流價值映照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感受古典詩詞的美,感受傳統文化的意義。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制片人、《經典詠流傳》總導演 田梅


目錄

目錄

讓經典喜聞樂見 溫儒敏 001

小學部分

采薇(節選)[先秦]詩經·小雅002

江南漢樂府003

長歌行漢樂府004

七步詩[三國·魏]曹植005

敕勒歌北朝民歌006

詠鵝[唐]駱賓王007

風[唐]李嶠008

詠柳[唐]賀知章009

回鄉偶書[唐]賀知章010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011

涼州詞[唐]王之渙012

春曉[唐]孟浩然013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014

涼州詞[唐]王翰015

出塞[唐]王昌齡016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01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018

鳥鳴澗[唐]王維019

鹿柴[唐]王維020

<二使安西 [唐]王維021

古朗月行(節選)[唐]李白022

贈汪倫[唐]李白023

靜夜思[唐]李白024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025

夜宿山寺[唐]李白026

望天門山[唐]李白02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028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029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030

三五七言[ 唐] 李白031

別董大[ 唐] 高適032

絕句[ 唐] 杜甫033

絕句[ 唐] 杜甫034

春夜喜雨[ 唐] 杜甫035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唐] 杜甫036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 杜甫03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038

漁歌子[ 唐] 張志和039

楓橋夜泊[ 唐] 張繼040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041

塞下曲[ 唐] 盧綸042

遊子吟[ 唐] 孟郊043

秋思[ 唐] 張籍044

望洞庭[ 唐] 劉禹錫045

浪淘沙[ 唐] 劉禹錫046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白居易047

憶江南[ 唐] 白居易048

池上[ 唐] 白居易049

憫農(其一)[ 唐] 李紳050

憫農(其二)[ 唐] 李紳051

江雪[ 唐]052

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053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054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055

馬詩[ 唐] 李賀056

清明[ 唐] 杜牧057

山行[唐]杜牧058

江南春[唐]杜牧059

嫦娥[唐]李商隱060

樂遊原[唐]李商隱061

乞巧[唐]林傑062

蜂[唐]羅隱063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064

金縷衣[唐]佚名65

銅官窯瓷器題詩[唐]佚名066

江上漁者[宋]範仲淹067

梅花[宋]王安石068

日[宋]王安石069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070

書湖陰先生壁[宋]王安石071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072

畫[宋]佚名073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宋]蘇軾07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宋]蘇軾075

浣溪沙[宋]蘇軾076

題西林壁[宋]蘇軾077

惠崇《春江曉景》(其一)[宋]蘇軾078

行香子[宋]秦觀079

夏日絕句[宋]李清照080

絕句[宋]佚名081

三衢道中[宋]曾幾082

示兒[宋]陸遊083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遊084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宋]範成大085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範成大086

小池[ 宋] 楊萬裡087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宋] 楊萬裡088

舟過安仁(其三)[ 宋] 楊萬裡089

春日[ 宋] 朱熹090

觀書有感[ 宋] 朱熹091

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09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093

題臨安邸[ 宋] 林升094

……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采 薇(節選)[ 先秦] 詩經·小雅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先秦稱為《詩》,漢代尊為經典,始稱《詩經》。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朝廟樂章及民歌三百一十一首,其中六篇有目無詩,實際收詩三百零五篇。全書分國風、小雅、大雅、頌四體。十五國風中大部分是民歌。《采薇》中的這幾句,寫征人出征和返回時的今昔對比。當初出征時,楊柳青青;如今歸來,鼕雪飄飄。情景如畫,征人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情也不言而喻。這四句詩從藝術手法上得到後來批評家的高度肯定,尤其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姜齋詩話》評價說它“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是公認的佳評。

江 南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樂府是秦漢時期官方設立的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曾經大規模地擴建樂府,並從全國各地收集民間詩歌,配樂演唱。有許多歌辭一直流傳到今天,人們把這些歌辭也稱作“樂府”,後來“樂府”就成為一種詩歌體裁名稱。這首詩屬於漢樂府“相和歌辭”,是一首一人唱、多人和的歌。詩的後面五句每句隻改變一個字,正表明了這種唱和的特點。歌中描繪了江南荷花的豐茂盛美、魚兒在荷花荷葉間自由自在嬉戲的情景,同時也暗示了采蓮人正在快樂嬉戲,簡明歡快,充滿江南風情。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讓經典喜聞樂見

溫儒敏(北京大學教授,教育部統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總主編)

我平時是個不太關注電視的人,但是在看過《經典詠流傳》之後,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內心十分感動。據我了解,從節目裡走出來的《明日歌》已經成了很多校園的班歌,《苔》《梅》《木蘭詩》《定風波》等歌曲都有很高的傳唱度。

用廣大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播經典,這是值得肯定的嘗試。客觀來說,傳統經典與當代讀者存在隔膜,尤其對於尚有理解障礙的孩子們來說,許多經典需要“導讀”纔能輔助他們進入閱讀狀態,否則容易形成他們對經典的抵觸情緒。從這個層面來說,《經典詠流傳》不是一檔簡單的音樂節目,它創造性地嫁接當下的語言,吻合當下的語境,對古典詩詞進行譜曲、傳唱,在普及的基礎上進行傳承,讓年輕一代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美感,是很有意義的“導讀”工作。

現在,整個社會、整個生活都太鬧了,許多人完全沒有辦法靜下來,十五分鐘閱讀的耐性都沒有。實話實說,電視節目不能解決教育問題,音樂也替代不了文學,《經典詠流傳》的創新普及隻是第一步,現代流行音樂的改編有助於他們去接觸和感知,但不能僅僅依賴於此,真正的閱讀需要更進一步,拋開這種形式自己沉浸到書籍中去。《經典詠流傳》現在的傳播影響力很大,大量作品被許多孩子哼唱,他們之中或許有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乃至更多會因為音樂的牽引去自發尋找原著拜讀,而這些孩子未來又會長成我們極具閱讀素養的國民。我想,這就是節目最大的意義所在。

傳統經典文化的學習越來越重要了,這不隻是學習語文的需要,也是為學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全新的“統編版”語文教材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即傳統文化篇目大幅增加。可以說,新編語文教材在激發閱讀興趣和拓展課外閱讀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專治“不讀書”和“少讀書”,以前的課文都是一篇一篇講,但是到了高中階段我們設計了很多整本書的閱讀,以後都是一組一組來講,還不光是讀,更要求學生參與一些創造性的活動。年輕一代的書香之氣,需要整個社會的氛圍營造。如果我們有百分之二十的家庭有些讀書的氛圍,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就可能大大好轉。在我看來,《經典詠流傳》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多了一種普及渠道,也讓中國音樂多了一份文學底蘊,值得繼續做下去。

這些年來,我由衷希望帶動大家回到教育的本意上去理解語文教學,把學生被應試式教育“敗壞了的胃口”調試過來。如果僅僅限於語文教材,不做課外閱讀,無論怎麼操練都無法提高語文素養。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就是培養讀書興趣。我多次表達過,要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學會“連滾帶爬”地讀。在閱讀興趣的培養上,我提倡語文教學采取“1 +X”的思路,教一篇古文連帶讓學生讀四五篇古文,所增加的“X”部分不一定讀那麼精,有了足夠的閱讀量,語感纔能出來。

為了能讓學生親近文化,領悟經典,隻要不惡搞,各種方式都可以嘗試。舉個例子,《離騷》被很多人稱為“最難背的古文”,我注意到《經典詠流傳》也將這首古典詩詞和編鐘之音一起呈現於舞臺之上,創作了一首大氣磅礡的《上下求索》。通過這樣的改編,哪怕多一個人願意去親近和了解屈原的心聲,它就是積極而有效的。

讀經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雖然有些難和累,但每上一個高度,都能有所收獲。年輕人總是比較喜歡流行文化,這可以理解。但有一條,人不能光是消費,要有積累,要多去獲取那些經過時間篩選的精美的東西。讀書養性,寫作練腦。現在這個社會太浮躁,應該有一個空間讓自己沉下來,撫慰自己的心靈,讀書就是一種好的方法。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