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聊齋志異詳注新評(套裝1-4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3300-4784
【優惠價】
2063-2990
【作者】 蒲松齡趙伯陶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073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0736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7298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4
作者:蒲松齡,趙伯陶


    
    
"

內容簡介

《聊齋志異》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是一位充滿現實關懷的文學家,他的小說,構思奇特,情節曲折,人物生動,既包蘊了深厚的文化傳統,又與當時的社會民情密切聯繫,文筆簡練,情韻悠長,並且富有雋永的鄉土氣息。該書以其傑出的藝術成就把我國的文言小說推向了高峰。
本書注評者研究《聊齋志異》多年,對作家遣詞之用心體察入微,注釋部分,小到字詞訓詁、人名、地名,大到社會制度、歷史背景,都做了準確、詳盡的注釋;評點文字,則眼界開闊,注重探明其本事、源流、事理,參照中外有關文獻,闡發文本深層隱含的微言大義,很好地揭示了小說的藝術價值。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以撰著狐、鬼為主要題材的文言短篇小說《聊齋志異》聞名於世。另有詩文集,今人合編為《蒲松齡集》。

趙伯陶,1948年8月生,北京市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編輯部編審。校點古籍《船山詩草》、《古夫於亭雜錄》(中華書局),注釋評選《明文選》、《王士禛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袁宏道集》(鳳凰出版社)、《七史選舉志校注》(武漢大學出版社)等。編著《中國文學編年史?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目錄

序袁世碩
前言趙伯陶
高序高珩
唐序唐夢賚
聊齋自志蒲松齡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變
噴水
瞳人語
畫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荍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種梨
勞山道士
長清僧
蛇人
斲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嬌娜
僧孽
妖術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葉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靈官
王蘭
鷹虎神
王成
青鳳
畫皮
賈兒
蛇癖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廟鬼
陸判
嬰寧
聶小倩
義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張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鳳陽士人
耿十八
珠兒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豬婆龍
卷二
某公
快刀
俠女
酒友
蓮香
阿寶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張誠
汾州狐
巧娘
吳令
口技
狐聯
濰水狐
紅玉

林四娘
江中
魯公女
道士
胡氏
戲術
丐僧
伏狐
蟄龍
蘇仙
李伯言
黃九郎
金陵女子
湯公
閻羅
連瑣
單道士
白於玉
夜叉國
小髻
西僧
老饕
連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於江
小二
庚娘
宮夢弼
鴝鵒
卷三
劉海石
諭鬼
泥鬼
夢別
犬燈
番僧
狐妾
雷曹
賭符
阿霞
李司鋻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獸
餘德
楊千總
瓜異
青梅
羅剎海市
田七郎
產龍
保住
公孫九娘
促織
柳秀纔
水災
諸城某甲
庫官
酆都御史
龍無目
狐諧
雨錢
妾擊賊
驅怪
姊妹易嫁
續黃粱
龍取水
小獵犬
碁鬼
辛十四娘
白蓮教
雙燈
捉鬼射狐
蹇償債
頭滾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戲
泥書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陽武侯
酒狂
趙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卷四
鴉頭
酒蟲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夢
布客
農人
章阿端
馎饦媼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獅子
閻王
土偶
長治女子
義犬
鄱陽神
伍秋月
蓮花公主
綠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
罵鴨
柳氏子
上仙
侯靜山
錢流
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輿
竇氏
梁彥
龍肉
魁星
馬介甫
潞令
厙將軍
絳妃
河間生
雲翠仙
跳神
鐵布衫法
大力將軍
白蓮教
顏氏
杜翁
小謝
縊鬼
吳門畫工
林氏
胡大姑
細侯
狼三則
美人首
劉亮采
蕙芳
山神
蕭七
亂離二則
豢蛇
雷公
菱角
餓鬼
考弊司
閻羅
卷五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鴿異
聶政
冷生
狐懲淫
山市
江城
孫生
八大王
戲縊
劉姓
邵女
鞏仙
二商
羅祖
沂水秀纔
梅女
郭秀纔
死僧
阿英
橘樹
牛成章
赤字
青娥
鏡聽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
仙人島
閻羅薨
顛道人
胡四娘
僧術
祿數
柳生
冤獄
鬼令
甄後
宦娘
阿繡
楊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龍戲蛛
商婦
閻羅宴
役鬼
細柳
畫馬
局詐
放蝶
男生子
鐘生
鬼妻
黃將軍
醫術
藏虱
夢狼
卷六
夜明
夏雪
化男
禽俠


負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樂如
褚生
盜戶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呂無病
錢卜巫
姚安
采薇翁
崔猛
詩讞
鹿啣草
小棺
邢子儀
李生
陸押官
蔣太史
邵士梅
顧生
陳錫九
邵臨淄
於去惡
狂生
澂俗
鳳仙
佟客
遼陽軍
張貢士
丐仙
愛奴
單父宰
孫必振
邑人研石
武夷
大鼠
張不量
牧豎
富翁
王司馬
嶽神
小梅
藥僧
於中丞
皂隸
績女
紅毛氈
抽腸
張鴻漸
太醫
牛飛
王子安
刁姓
農婦
金陵乙
郭安
折獄二則
義犬
楊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島
沅俗
卷七
雲蘿公主
鳥語
天宮
喬女

劉夫人
陵縣狐
王貨郎
罷龍
真生
布商
彭二掙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長亭
席方平
素秋
賈奉雉
胭脂
阿纖
瑞雲
仇大娘
曹操塚
龍飛相公
珊瑚
五通
五通(又)
申氏
恆娘
葛巾
黃英
書痴
齊天大聖
青蛙神
青蛙神(又)
任秀
馮木匠
晚霞
白秋練
卷八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樓人
大蠍
陳雲棲
司札吏
蚰蜒
司訓
黑鬼
織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張氏婦
於子遊
男妾
汪可受
牛犢
王大
樂仲
香玉
三仙
鬼隸
王十
大男
外國人
人妖
韋公子
石清虛
曾友於
嘉平公子
二班
車夫
乩仙
苗生
蠍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龍舡戶
青城婦
鸮鳥
古瓶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褚遂良
劉全
土化兔
鳥使
姬生
果報二則
公孫夏
韓方
紉針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錦瑟
太原獄
新鄭獄
李像先
房文淑
秦檜
浙東生
博興女
一員官
附錄
海大魚

愛纔
蟄蛇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於生名璟,字小宋,益都人〔1〕,讀書醴泉寺〔2〕。夜方披誦〔3〕,忽一女子在窗外贊曰:“於相公勤讀哉!”因念深山何處得女子?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曰:“勤讀哉!”於驚起,視之,綠衣長裙,婉妙無比〔4〕。於知非人,固詰裡居。女曰:“君視妾當非能咋噬者〔5〕,何勞窮問?”於心好之,遂與寢處。羅襦既解〔6〕,腰細殆不盈掬〔7〕。更籌方盡〔8〕,翩然遂去。由此無夕不至。
一夕共酌,談吐間妙解音律〔9〕。於曰:“卿聲嬌細,倘度一曲〔10〕,必能消魂〔11〕。”女笑曰:“不敢度曲,恐消君魂耳。”於固請之。曰:“妾非吝惜,恐他人所聞。君必欲之,請便獻丑,但隻微聲示意可耳。”遂以蓮鉤輕點足床〔12〕,歌雲:“樹上烏臼鳥〔13〕,賺奴中夜散〔14〕。不怨繡鞋濕,隻恐郎無伴。”聲細如蠅,裁可辨認〔15〕。而靜聽之,宛轉滑烈〔16〕,動耳搖心〔17〕。歌已,啟門窺曰:“防窗外有人。”繞屋周視,乃入。生曰:“卿何疑懼之深?笑曰:“諺雲:‘偷生鬼子常畏人。’妾之謂矣。”既而就寢,惕然不喜〔18〕,曰:“生平之分〔19〕,殆止此乎〔20〕?”於急問之,女曰:“妾心動,妾祿盡矣〔21〕。”於慰之曰:“心動眼〔22〕,蓋是常也,何遽此雲?”女稍懌〔23〕,復相綢繆〔24〕。
更漏既歇〔25〕,披衣下榻。方將啟關〔26〕,徘徊復返,曰:“不知何故,惿心怯〔27〕。乞送我出門。”於果起,送諸門外。女曰:“君佇望我,我逾垣去,君方歸。”於曰:“諾。”視女轉過房廊,寂不復見。方欲歸寢,聞女號救甚急。於奔往,四顧無跡,聲在檐間。舉首細視,則一蛛大如彈,摶捉一物〔28〕,哀鳴聲嘶。於破網挑下,去其縛纏,則一綠蜂,奄然將斃矣〔29〕。捉歸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30〕,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頻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
【注釋】
〔1〕益都:明清縣名,屬青州府,治所在今山東省青州市。
〔2〕醴泉寺:位於今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西南長白山中,始建於南北朝後期,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東山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寺即由此得名。《大清一統志》卷一二七:“醴泉寺在鄒平縣西南三十裡,有志公碑,宋範仲淹嘗讀書寺中。”王士禛《池北偶談》卷一一《張鯤詩》:“鄒平長白山醴泉寺,即範文正公畫粥處,四山環合,一溪帶瀠,溪上有範公祠。”
〔3〕披誦:展卷誦讀。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一五《史十一》:“相與披誦,極口贊賞。”
〔4〕婉妙:美好。
〔5〕咋噬(zéshì澤式):咬嚼吞喫。
〔6〕羅襦(rú儒)既解:謂解畢綢制短衣。語本《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羅襦襟解,微聞芗澤。”
〔7〕盈掬:又作“盈匊”,兩手合捧曰匊。《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匊。”毛傳:“兩手曰匊。”這裡謂兩手拇指與食指所合成的大小。
〔8〕更籌:古代夜間報更用的計時竹簽。這裡指時間。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應令》詩:“燒香知夜漏,刻燭驗更籌。”
〔9〕妙解音律:謂精通音樂的律呂、宮調等。
〔10〕度一曲:未按曲譜歌唱一曲。
〔11〕消魂:同“銷魂”,謂靈魂離開肉體,形容極其歡樂。宋秦觀《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12〕蓮鉤:謂舊時婦女所纏的小足。足床:坐榻。本書卷七《阿纖》:“少頃,以足床來,置地上,促客坐。”
〔13〕烏臼鳥:鳥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九《禽三·伯勞》附錄“鳩”引羅願曰:“即祝鳩也,江東謂之烏臼……小於烏,能逐烏。三月即鳴,今俗謂之駕犂,農人以為候。五更輒鳴,曰架架格格,至曙乃止,故滇人呼為榨油耶,亦曰鐵鸚鵡。能喙鷹鶻、烏鴉,乃隼屬也。南人呼為鳳凰皂隸,汴人呼為夏雞。古有催明之鳥名喚起者,蓋即此也。其鳥大如燕,黑色,長尾有歧,頭上戴勝。所巢之處,其類不得再巢,必相鬥不已。”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餘冠英《樂府詩選》注:“烏臼,就是鴉舅,候鳥名,形似老鴉而小,北方俗名黎雀,天黎明時就啼喚。”
〔14〕賺(zuàn攥):哄騙。中夜散:謂因烏臼啼早而與郎由聚集而別離。中夜,半夜。三國魏曹植《美女行》:“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15〕裁:略微。
〔16〕滑烈:形容聲音圓轉清亮。
〔17〕搖心:謂心神不定。漢焦贛《易林·屯之小畜》:“夾河為婚,期至無船,搖心失望,不見所歡。”
〔18〕惕然:惶恐貌。
〔19〕分(fèn奮):緣分。
〔20〕殆:大概。
〔21〕祿盡:謂氣運將終,即瀕臨死亡。語本《左傳·莊公四年》:“(楚武王)入告夫人鄧曼曰:‘餘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
〔22〕(shùn順):眼皮跳動。漢蔡邕《廣連珠》:“臣聞目耳鳴,近夫小戒也;狐鳴犬嗥,家人小也。猶忌慎動作,封鎮書符,以防其禍。是故天地示異,災變橫起,則人主恆恐懼而修政。”
〔23〕懌(yì義):喜悅。
〔24〕綢繆(móu謀):形容男女纏綿難解的歡好。
〔25〕更漏既歇:謂天已曉。更漏,漏壺,為古代用滴漏計時的計時器,夜間憑漏刻傳更,故稱。
〔26〕啟關:打開大門。關,門閂。
〔27〕惿(tíxī提西):害怕。,《集韻·齊韻》:“,惿,心怯也。”
〔28〕摶(zhuàn篆):卷之使緊。《周禮·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漢鄭玄注引鄭司農曰:“摶,讀為‘一如瑱’之‘’,謂卷摶韋革也。”
〔29〕奄(yān淹)然:氣息微弱貌。《舊唐書》卷一八二《秦彥傳》:“死者十六七,縱存者鬼形鳥面,氣息奄然。”
〔30〕移時:經過一段時間。
【簡評】
一篇《蓮花公主》書寫人蜂之戀似乎意猶未盡,於是蒲松齡就有了這篇《綠衣女》的繼續暢想。小說中綠衣女兩次贊美於璟“勤讀哉”之語,既屬於其毛遂自薦的先聲,又寄托了讀書人高自位置的隱衷,其實全為作者一次白日夢的浮現。“腰細殆不盈掬”的形體描寫與“聲細如蠅”的語音比擬,無疑是扣緊“蜂”的特征下筆,所歌四句顯然又是作者模仿六朝樂府的結果,皆凸顯了這篇小說乃精心結撰的產物。“烏臼鳥”意像在表現古代男女纏綿戀情中具有特殊功能,如《烏夜啼》:“可憐烏臼鳥,強言知天曙。無故三更啼,歡子冒去。”又如《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願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南朝民歌的養分孕育了小說中的擬作,令人回味無窮。綠衣女似有所畏懼的楚楚可憐之情,符合舊時男子對於心目中女子稍顯病態的審美期待,這也是激發出其無限溫柔之遐想與“英雄救美”之幻想的媒介。南唐後主李煜生長於溫柔富貴的帝王之家,何所忌憚?其《菩薩蠻》詞雲:“花明月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偏偏熱衷於對“偷情”的細致刻畫,似乎非如此不足以表達兩情之繾綣。綠衣女“偷生鬼子常畏人”的自我調侃,也是這種性心理的傳達。清但明倫評此篇雲:“寫色寫聲,寫形寫神,俱從蜂曲曲繪出。結處一筆點明,復以投墨作字,振翼穿窗,作不盡之語。短篇中具賦物之妙。”白日夢中的歡會難以久長,但所留下的念想卻獲得了永恆!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我與伯陶先生為文字交。他積多年研討,作出一部《聊齋志異詳注新評》,行將出版,邀餘作序。恭敬不如從命,雖老邁筆澀,還是勉力再作一篇未必能為之增光的短文。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無疑是中國古代志怪傳奇繫統文言小說登峰造極的宏著,不獨在中國持久地擁有眾多讀者,而且很早便走出國門,飲譽世界文學之林。
蒲松齡一生讀書、教學、著書,從弱冠之年便開始熱衷記奇聞異事,作起小說來,曾經受到友好的勸誡和不友好的譏諷,認為談鬼說狐不是正經文章,於世無益,可憐無補費精神,妨礙了科舉前程。他作此等小說是投進了自己的生命的,在花妖狐魅的奇情異彩的故事裡,寄托著一位科舉失意的窮書生的人生苦樂,他的悲哀、夢幻、思索和傷時憂世的心腸。他飽讀經史,體悟到了文學的超現實功利的價值和生命力。所以,他雖然在一次鄉試落榜後對友人發出過“狐鬼事業屬他人”的感嘆,意思是自己不該做這等小說了,但他還是執著地繼續年復一年的寫作,直到年逾花甲,方纔逐漸輟筆,前後長達四十餘年。
蒲松齡位卑家貧,生前無貲刊行其著作,死後其子、孫曾多方謀求私家和官家的資助,都未能如願。然而,在他生前不斷寫作的時候,已有友朋借讀傳抄,名位甚高的大文人王漁洋索讀、評點、題詩後,聲名日高,傳抄之風日漸高漲,死後尤甚。半個世紀後,在浙江嚴州做知府的趙起杲,就自己得到的幾種規模不一的抄本,會同著名經營圖書者鮑廷博,編校刻印了十六卷本的《聊齋志異》,世稱青柯亭本。隨之,多地書鋪競相翻刻重印,接著又有注釋本、評點本、圖詠本相繼出來,風行天下二百年。
青柯亭本編刻在清代文網嚴苛的時段,編刻者汰棄了三十餘篇有礙時忌的篇章,刪改了一些詞句。上個世紀中葉,移居遼寧的蒲氏後裔將其家珍藏乃祖《聊齋志異》的半部手稿上交政府文化部門,引起了社會關注,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出來,青柯亭本的分卷、篇目及文字上的差異就顯現出來了。張友鶴適時彙集手稿本、前出之輯佚本和所見之鑄雪齋抄本,整理出一部《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印出,結束了青柯亭十六卷本獨行的歷史。
“三會本”在《聊齋志異》傳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嗣後出版的新注本、賞析本、新的外文譯本,大都是沿用其卷次、篇目和文字。但隨著幾部《聊齋志異》的早期抄本的發現和研究的深入,“三會本”的缺陷也顯露出來了。一是幾種早期抄本分卷不一致,可判定是直接據手稿本過錄的康熙抄本與手稿本隻分作幾冊的情況一致,“三會本”依照鑄雪齋抄本分作十二卷,顯然不是“作者原定卷數”。二是鑄雪齋抄本與手稿本的異文最多,多是抄主擅自隨意改篡,“三會本”於手稿本不存的約半數篇章,基本依從鑄雪齋抄本,便欲求接近手稿而適得其反了。這便又一次地提出需要重新整理這部古典小說名著的問題。
新世紀伊始,齊魯書社推出了任篤行輯校的《聊齋志異全校會注集評》本。新整理本依據蒲箬《柳泉公行述《柳泉蒲先生墓表》稱“《聊齋志異》八卷”,手稿本、康熙抄本分冊的實際情況,編成八卷本,又依鑄雪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總目編次基本一致,易名“異史”的抄本亦大體相當的情況,排定了八卷的次第,基本上恢復了原書的原貌。文字校勘,手稿本存有的篇章以手稿本為底本,手稿本不存而康熙抄本所有的篇章,以康熙抄本為底本,剩餘的百餘篇則酌情以青柯亭本或“異史”本為底本,校以其他本子。這也基本上接近了原作文本。
伯陶兄作這部《聊齋志異詳注新評》本,就是以任篤行的“全校本”為底本。我上面簡要勾勒出《聊齋志異》刊行本的歷史變化,意思便是想說明這種做法大方向是正確的。全書分作八卷,其中五卷的篇目文本,都是復原了作者手稿原貌。至於另外三卷的篇目組合大體參照鑄雪齋抄本總目次第確定,或有可議之處,但約半部不存的手稿是否果為整齊的四冊,是否本來就存在著誤置錯簡的情況,難以做出更理想的所謂貼近手稿原貌的調整。這樣不僅可以省卻煩瑣的諸本文字校勘,也是對前人勞動成果的尊重。事實上,他也還是十分認真地對底本文字間的句讀、校勘、字詞的失誤,一一做了改正,比底本更完好了。
《聊齋志異》是古代漢語文言小說。文言是由來已久公私約定的書面語言,隻有讀書人纔能夠寫作,也成為文化素質和文學纔能的標尺,講究詞采和使事用典,博學能文之士纔能寫得好,讀得懂,寫作者顯現出其文纔,閱讀者能領會其文筆高妙,具有超語言的文學性。蒲松齡飽讀詩書,曾經用心研讀古代典範的駢散文,涵養甚高,經史成語典故,順手撚來便有韻致情趣,贏得了當地官紳乃至文學名流的稱賞,代人歌哭,代人捉刀,成了他難以擺脫的重負。他作心愛的《聊齋志異》更為用心,將兩千年前司馬遷開啟的傳記文學之文筆,施之於小說的虛構敘事,更加無所拘束,寫人敘事繪景狀物,極盡揣摩之能事,將古老的文言的表現功能發揮到了難以再超越的境界。這自然也給一般粗識字的讀者造成了閱讀和理解的困難。所以,青柯亭本風行全國後,便有呂湛恩、何垠的注釋本,何守奇、但明倫、馮鎮巒的評點本,都對讀者閱讀、理解文本和作品廣泛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於近世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的主導地位,文言不再是公私通用的書面語言,名副其實地成了古漢語,再加上文學觀念的變化,《聊齋志異》與現代讀者的語言隔膜就更大了。所以,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就有多種《聊齋志異》的全本、選本的注釋,或者再加白話譯文、評析的本子出來。由於著者學養、研究深淺程度的不同,這些本子各有其優長處,也難免各有其缺失,注釋、評析或多缺乏創新意識。
伯陶兄作的《聊齋志異》的書,書名題曰“詳注新評”,表明其新作之書與前出之注評本有別而超越之,文本語詞注釋超常的詳盡詳細,評析完全是自己別出心裁作出的,與前出諸書是不一樣的。我有幸先讀了這部書的文稿,感覺到伯陶兄長期做出版編輯工作,文史積累甚富,於《聊齋志異》尤喜研讀,作此書是有自己的積久而成的思路,個中有一般為這部小說名著作注作評者沒有明確意識到的地方,這就是作注釋要讓今後的讀者讀通文章,讀得更深細,理解得更深切,領會到文本深層的意思和作者文筆之奧妙。
伯陶兄注釋確實太周詳,語詞出注極多,這有多方面的考慮。古文與現代讀者漸行漸遠,許多字詞、成語典故已不為人知道,乃至完全消失,不能不加以解釋;前出之注本乃至現代權威詞書解釋錯了的,注文要做些辨正以釋疑;古字詞往往有多個涵義,要依據文本既定的語境做出最貼切解釋,都可見伯陶兄作新注十分細心,也極為用力,多有發前人所未發者。這裡舉個例子:《司文郎》是《聊齋》名篇,故事是圍繞著科舉制藝文進行的,敘述語言和人物話語活用了許多經史語句,前出之注評多不經心深究,隻能囫圇地明白其大致的意思,難以達到透徹深切的理解。如小說開頭寫鬼書生宋生:“白服裙帽,望之傀然。”前一句諸家注本多失注,後一句“傀然”多注為“魁梧、高大”,現代權威詞典中“傀然”條便依之釋義。有注家察覺到釋義為“魁梧、高大”不甚貼切;懷疑“傀然”似應作“傫然”,為“頹喪貌”,改字為釋,難稱妥當。其實,這都是由於不明白“白服裙帽”隱喻的意思。此四字出自《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傳》,是六朝時的便服,不是“朝服”,聯繫小說後面宋生自雲是前朝秀纔,明清易代之年遭難而死的遊魂,可知他穿著前朝服裝,而不是新朝的裝束,當時人自然感到奇異。《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蝕,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災,諸侯薨,令去樂。”鄭玄注:“傀,猶怪也。”這裡“望之傀然”就是令人感到奇特的意思。這就切合人物身份,個中隱含尊重意思。這篇小說中,輕浮狂妄的餘杭生提出“校文藝”,溫厚的王生撚出《論語》“殷有三仁焉”句為題,文高思敏的宋生隨口用《孟子》裡的話破題:“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夫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已矣,何必同。”前出注本沒注出宋生話的出處,從而也就理會不出宋生是巧換“三仁”的概念為“三人”,是譏諷狂妄的餘杭生與之不同道,也就是不是一路人。如果讀者不明就裡,恰如伯陶此篇“簡評”所說:“這勢必辜負了蒲翁的一片良苦用心。”
伯陶注釋《聊齋》,眼界開闊,小說文本中出現的人名、地名、物名、事件,即便不甚關乎作品大體者,都不輕易放過。如辨《金姑父》篇的“東莞”應為“東關驛”,《夜叉國》中的“交州”應依二十四卷抄本作“膠州”,《沅俗》所言“沅江”江”,《尸變》中的“搭帳衣”實為“送給死者的衣衾”等,不僅與文本敘寫的情況相吻合,對讀者也有增長歷史文化知識的意義。出於這種思路,伯陶作“簡評”也衝破了一般就小說所敘故事情節揭示其意思意義的模式,注重探明各自的本事、源流、事理,參照中西有關文獻,引生出文本深層隱含的微言大義。如《土化兔》篇不足五十字,記清初戰功卓著、官封靖逆侯的張勇鎮守蘭州時,獵獲之兔“中有半身或兩股尚為土質”,“一時秦中爭傳土能化兔”。片言隻語,純屬志怪異事,因而不為選評家重視。“新評”由張勇原為明朝副將,降清後追擊李自成餘部,為抗擊吳三桂進軍雲南,十分賣力,參照古代“土之怪曰墳羊”(即尚未完全化成羊)之說,認為這是“清初讀書人不滿於張勇賣身投靠新朝的行徑,而造作‘土化兔’的‘閑話’”,諷刺他是“兩截人”。這就發明了這個傳說生成的歷史底蘊了。“新評”最有新意的是對《績女》的解析。這篇古老的仙女下凡模式的故事不再是窮苦單身漢的白日夢,績女降臨一位寡婦家,表現的是其色身引起的人間寡婦的性感,名士費生神魂傾動生發性愛幻想。“新評”就費生《南鄉子》詞意,博引古代詩賦詠女子纖足語句和西方《性心理學》“足戀”說,認為這篇小說反映的是作者的性心理。“清但明倫認為‘通篇主意,隻示色身、墮情障六言盡之’,顯然無勇氣揭開小說所蒙上的道學面紗,洞見作者的真實性幻想。”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說,“簡評”確實是揭開了小說所蒙上的道學面紗,洞見了作者真實性幻想,宜乎稱之為“新評”。
袁世碩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