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呼蘭河傳(《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蕭紅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99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99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6321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叢書名:《語文》閱讀推薦叢書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字數:216000

作者:蕭紅

    
    
"

內容簡介

★ 一代纔女的曠世傑作

★ 暢銷七十多年,魅力永遠

★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第9位

★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名著

★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釋詳盡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亦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1940年完成於香港。是歷經多年漂泊之後的作者,以童年見聞及對於家鄉的回憶為題材寫作的一部自傳式長篇小說。用筆既溫馨輕盈,又渾厚凝重。它是抒情小說的典範,以文體的獨特、語言的清麗自然為評家所稱道,為讀者所鐘愛。

本次重版,以1941年上海雜志公司初版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幾個版本進行了全新校訂,對個別不太好懂的字詞,加了注釋。另附蕭紅其他幾篇名作——《yong久的憧憬和追求》《手》《小城三月》等,俱為其作品中之上佳者,有興趣的讀者可做進一步閱讀。

此次收入“《語文》閱讀推薦叢書”,進行了重新校訂。以1941年上海雜志公司初版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幾個版本進行了全新校訂,對個別不太好懂的字詞,加了注釋。另附蕭紅其他幾篇名作——《yong久的憧憬和追求》《手》《小城三月》等,俱為其作品中之上佳者,有興趣的讀者可做進一步閱讀。

另外,書前配有“導讀”,書後有“知識鏈接”,以給青少年朋友以必要閱讀指引和知識積累。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和*具纔情的女作家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原名張廼瑩,筆名悄吟等,黑龍江呼蘭人。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小城三月》《回憶魯迅先生》《馬伯樂》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於香港,年僅三十一歲。


精彩書評

經典名篇是人類思想智慧和審美感受的結晶,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中外經典的整理、譯介和出版上有著卓越貢獻和值得信賴的品質,“《語文》推薦閱讀叢書”同樣如此。

——著名作家 王蒙

我這些年是提倡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的。要給孩子自由閱讀的空間,也可以讀些“閑書”,這樣纔能培養興趣。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套書品種齊全、版本可靠、質量上乘,非常適合學生閱讀。

——北京大學教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總主編 溫儒敏

作為專業的文學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套“《語文》推薦閱讀叢書”書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國作品的整理和譯介上,也都采用了*家的大師底本,值得推薦!

——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 曹文軒

語文教科書陸續使用後,文學閱讀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套書緊扣教材的內容,充分照顧到了學生拓展閱讀的需要,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語文讀本。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朱永新

“《語文》推薦閱讀叢書”緊密對接語文教學的新動態,對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及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均大有裨益。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顧之川

這套書不僅有典範文本,還將“知識鏈接”與導讀內容精心組合,為學生更充分、深刻地理解作品及做進一步思考和討論,提供了必要指引,是中小學生閱讀經典的上佳之選。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教育部教師司教師培訓專家 蘇立康


媒體及專業機構推薦:

1999年列入《亞洲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第9位。

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北京圖書大廈聯合發起選出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書單。

名人推薦(專業書評):

……蕭紅是*有前途的女作家,看來她有可能接替丁玲女士,正如丁玲接替了冰心女士。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魯迅

也許有人會覺得《呼蘭河傳》不是一部小說。

他們也許會這樣說:沒有貫串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個的有機體。

也許又有人覺得《呼蘭河傳》好像是自傳,卻又不完全像自傳。

但是我卻覺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

而且我們不也可以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著名作家茅盾

在死水一般的生活裡,wei一起著作用的是歷史的惰性力量。呼蘭城的子民們正是無怨無尤地在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成規中生活著。稍有“反常”,就不能為人們接受,就連那小城裡的牙科醫生廣告牌子上的“牙齒太大”,就使得人們“害怕”而不敢問津了。對統治古老中國的歷史的惰性力量,魯迅作了廣闊的探索與開掘,蕭紅卻隻集中於一點,“不把人當作人”。一生受盡坎坷欺辱、創傷累累的蕭紅,對於“人”的尊嚴,有著一種近乎神經質的敏感,哪怕是*微小的無心的貶抑和傷害,都會引起她心靈的顫栗,無盡的哀怨。她不無恐怖地發現:在中國普通百姓中,“人”不是“人”,已經成了生活的常態、常規、常理,而“人”要成為“人”,卻十分的自然地(用不著誰下命令!)被視為大逆不道,這已經成為一種病態的社會心理與習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構成了“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古來不曉得死了多少人物!”……《呼蘭河傳》裡的小團圓媳婦,因為“笑呵呵”的,因為“兩個眼睛骨碌骨碌的轉”,因為“坐到那兒坐得筆直”,因為“走起路來,走得風快”——多少有點“人”的模樣兒,就被認為“不像個團圓媳婦了”!人們就有權罵她、打她,有權用烙鐵烙她,把她放到熱水鍋裡去燙去煮,一直到“伸腿”“完事”!而且這還是“為她著想”,出於一片“善心”。不要以為這裡有半點虛偽做作,這一切確確實實充滿了善良和真誠。然而,這攙雜著善良的殘忍,不是更令人發指麼?蕭紅的作品裡,甚至像趙太爺、魯四老爺這樣的代表社會邪惡勢力的反動人物都不曾出現,有的隻是“柳媽”——“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的善男信女們。正是這些善男信女和小團圓媳婦們的矛盾衝突,構成了蕭紅筆下的悲喜劇。這是更深刻的悲劇:喫人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已經滲透到民族意識與心理之中,成為“歷史”的力量,“多數”的力量。這是更普遍的悲劇:古往今來,直接死於統治者屠刀下的人少,更多的卻死於“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的不見血的“謀殺”之中,這難道不是一個痛苦的、令人難以接受的鐵的事實?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看,這又何嘗不是一出民族的愚昧、人性的扭曲的喜劇?——然而,對於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是怎麼也笑不出來的啊!茅盾說,讀蕭紅的作品,“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人們從蕭紅作品中得到的感受,與讀魯迅作品竟是這樣的相似!

——錢理群(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改造民族靈魂”的文學》,

《十月》,1982年第1期

《呼蘭河傳》以更加成熟的藝術筆觸,寫出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城鎮的單調的美麗、人民的善良與愚昧。蕭紅小說的風俗畫面並不僅為了增加一點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含量與深刻的生命體驗。“呼蘭河這小城裡住著我的祖父”,這一句幾乎可以看作是全篇的主題詞。從她的作品視界所能看到的故鄉人民的生活方式,幾乎便是無生活方式:喫,睡,勞作,像動物一般生生死死,冷漠死滅到失去一切生活目標,失去過去和未來。在這樣的停滯的生活中是必然產生小團圓媳婦的悲劇的。但這裡的“城與人,少女與老人,生者與逝者”的關繫中,也存在著生命中的永恆。

蕭紅小說的文化形態因為本真,因為原始,所以在表現傳統的落後文化對人的戕害,及對中國社會滯後發展的作用上,在展現並於生與死、關於空間的永存、時間的永動等生命體驗方面,提供了一部形像的文學樣品。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名學者):《中國現代文學

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誠然,蕭紅不隻寫了“童心世界”,但蕭紅的確寫了童心世界,而且那是她作品中*有光彩的世界。你會親切地回味到《牛車上》一片稚氣中的盎然情趣,和《後花園》、《小城三月》、《呼蘭河傳》(在我看來,這些是蕭紅作品中*美的篇什)中“童心”對於“世界”的覆蓋。……你得承認,“童年印像”是她的作品中*具審美價值的部分。我非但無意於貶抑,而且以為這種形像記憶、情緒記憶以至感覺記憶的能力,是她的文學纔能的獨特證明。

曾經有過那樣多的作家嘗試復原自己失落了的“童心世界”,成功者卻屈指可數。成功從不來自對兒童的模仿,而來自在時間的遷流中不曾失去的兒童的生動感覺,不曾失去的兒童特有的世界模型,尤其“整合”世界形像的感性纔能。憑著這纔能,他們纔有可能重造童年,像蕭紅這樣。

——趙園(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論蕭紅小說

兼及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特征》,選自《論小說十家》(修訂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版

……蕭紅可算是個所謂“內觀”和“自傳體”型的作家;她能生動地將她周遭的景色人物呈現在讀者前。因此,她*成功和*感人的作品,大多是經由她個人主觀和想像,將過去的事,詳盡、真實地再創造。《後花園》、《手》、《牛車上》以及《家族以外的人》都是此中的好例證。……她*後的傑作《呼蘭河傳》,可說是她這種體裁的延續並且是她的dian峰之作。

……筆者認為《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文評家們在時空上距戰時的中國越遠就越認為該書是寫作技巧上*成功之作。這一看法,即為此書不朽的*有力例證。

——葛浩文(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蕭紅傳》,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目錄

目 次

導讀

蕭紅小傳/駱賓基

序/茅盾

呼蘭河傳

附錄一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附錄二

牛車上

後花園

小城三月

編校後記

知識鏈接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三章(節選)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住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的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花園裡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據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祖母喜歡喫果子就種了果園。祖母又喜歡養羊,羊就把果樹給啃了。果樹於是都死了。到我有記憶的時候,園子裡就隻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它們是並不存在的。小的時候,隻覺得園子裡邊就有一棵大榆樹。

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這榆樹先嘯,來了雨,大榆樹先就冒煙了。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裡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後園裡邊。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撥草,我就撥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的溜平,哪裡會溜得準,東一腳的,西一腳的瞎鬧。有的把菜種不單沒被土蓋上,反而把菜子踢飛了。

小白菜長得非常之快,沒有幾天就冒了芽了。一轉眼就可以撥下來喫了。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杆,祖父就把鋤頭杆撥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裡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的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等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滿留著狗尾草的一片,他就問我:

“這是什麼?”

我說:

“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熱了,把草摘下來問我:

“你每天喫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

“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

“你不信,我到屋裡拿來你看。”

我跑到屋裡,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的就拋給祖父了。說:

“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的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隻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並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了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喫黃瓜去了。

黃瓜也許沒有喫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飛過,於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飛得多麼快,哪裡會追得上。好則一開初也沒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來,跟了蜻蜓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去了。

采一個倭瓜花心,捉一個大綠豆青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也許把螞蚱腿就綁掉,線頭上隻拴了一隻腿,而不見螞蚱了。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裡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並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裡一揚,大喊著:

“下雨了,下雨了。”

太陽在園子裡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鑽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麼黑暗的地飛出來。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牆都會回答似的。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似的。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隻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可是白雲一來了的時候,那大團的白雲,好像翻了花的白銀似的,從祖父的頭上經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那麼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扣在臉上就睡了。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附錄一)

一九一一年,在一個小縣城裡邊,我生在一個小地主的家裡。那縣城差不多就是中國的最東最北部——黑龍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個月飄著白雪。

父親常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僕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於無情。

有一次,為著房屋租金的事情,父親把房客的全套的馬車趕了過來。房客的家屬們哭著,訴說著,向著我的祖父跪了下來,於是祖父把兩匹棕色的馬從車上解下來還了回去。

為著這兩匹馬,父親向祖父起著終夜的爭吵。“兩匹馬,咱們是不算什麼的,窮人,這兩匹馬就是命根。”祖父這樣說著,而父親還是爭吵。

九歲時,母親死去。父親也就更變了樣,偶然打碎了一隻杯子,他就要罵到使人發抖的程度。後來就連父親的眼睛也轉了彎,每從他的身邊經過,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針刺一樣:他斜視著你,他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梁經過嘴角而後往下流著。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黃昏裡,圍著暖爐,圍著祖父;聽著祖父讀著詩篇,看著祖父讀著詩篇時微紅的嘴唇。

父親打了我的時候,我就在祖父的房裡,一直面向著窗子,從黃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一樣的飄著;而暖爐上水壺的蓋子,則像伴奏的樂器似的振動著。

祖父時時把多紋的兩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後又放在我的頭上,我的耳邊便響著這樣的聲音:

“快快長吧!長大就好了。”

二十歲那年,我就逃出了父親的家庭。直到現在還是過著流浪的生活。

“長大”是“長大”了,而沒有“好”。

可是從祖父那裡,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

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一九三六,十二,十二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