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機制研究 [On the Mechanism of Eco-Environmen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104-1600
【優惠價】
690-1000
【作者】 顏運秋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72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7219
版次:1

商品編碼:12711058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On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6
字數:5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顏運秋


    
    
"

內容簡介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機制研究》是一項應對改革開放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日益凸顯的生態環境惡化、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發等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研究課題。《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機制研究》主要論述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存在和發展的理論基礎,回答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機制為什麼存在和發展問題;合理界定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基本內涵與外延;繫統分析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功能;解釋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的利益衡量規則,特別是對生態環境公益的學理解釋;論述了生態環境公益訴權;探索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司法組織建設問題;探化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原告資格問題;設計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程序規則;探討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運行的障礙及其出路;建設性的提出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激勵約束機制;借鋻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域外經驗,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立法與司法獻計獻策。力圖做到以下創新:(1)研究體繫的創新。以訴訟進程為主線、以訴訟程序構建為目標,將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理論與制度的研究細化為基本內涵、理論基礎、價值功能、利益衡量規則、訴權與訴訟請求、司法模式與司法組織、原告資格、證據規則、訴前程序、訴訟時效、管轄制度、立案機制、調解和解與撤訴機制、執行程序、激勵約束機制、立法與司法等幾個方面,內容比較詳細具體,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理論與制度的難點和創新,各部分內容自成體繫,互相關聯。(2)研究內容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一,提出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重心應當實現從民事公益訴訟到行政公益訴訟的轉移,應當改變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起訴權由檢察機關壟斷的局面。二,從司法能動和司法改革角度,探索推動獨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司法組織的組建。三,為了正確處理好行政權與司法權的關繫,建議設置訴前程序,在提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之前,通過公益告發和檢察建議等方式,做到對行政機關和行政權的基本尊重,也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訴前程序的建議最終被立法機關采納。四,科學論證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存在的理論基礎。“非人類中心主義”強調主客同體,造就了生態環境法律和公益訴訟制度的產生和發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權義基礎是環境義務和環境公益權而不是環境私益權,是程序意義環境權而非實體意義環境權。五,提出利益衡量方法是治理型環境司法的基本方法,治理型環境司法的裁判過程實際上就是法官平衡生態環境利益與其他利益以及再分配生態環境利益的過程。六,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訴的類型主要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之訴、停止侵害生態環境之訴、排除妨礙之訴、消除影響之訴、生態環境修復之訴、生態環境行政作為之訴、生態環境行政不作為之訴等。七,逐漸放寬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是訴訟制度發展的一個趨勢。檢察機關被冠以“公益代表人身份”,在起訴時就是公訴人身份。我們反對行政機關有公益起訴權。在民間組織以及公益律師遠未得到充分發展的當下中國,過分擔心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會“濫訴”實為偽命題。八,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證據具有科學技術性強、易逝性明顯、極具隱蔽性、專業性等特點,為充分利用有限的社會資源和司法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公益,將明顯屬於濫訴或者惡意訴訟的起訴排除在外,原則上應要求提起公益訴訟的原告在起訴時提交初步證明材料,以證明其訴訟請求具有一定的事實依據,原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自認不具有拘束力,原告無須證明行為人有過錯,被告對因果關繫負有提供反證的舉證責任,等等。

目錄

第一章 理論基礎
第一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現實基礎
第二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倫理基礎
第三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權義基礎
第四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與公益信托理論
第五節 環境民主、公眾參與與生態環境公益訴訟

第二章 立法比較
第一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域外立法
第二節 我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地方性立法
第三節 我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全國性立法
第四節 完善我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立法的幾點宏觀建議

第三章 利益衡量
第一節 生態環境
第二節 生態環境公益
第三節 生態環境公害
第四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的利益衡量

第四章 基本內涵與重心
第一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第二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重心: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

第五章 價值功能
第一節 環保群體性事件的減壓功能
第二節 生態環境公益的司法保護功能
第三節 生態環境公共政策形成的促進功能
第四節 對生態環境行政監管的補充功能
第五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功能的發揮

第六章 訴權與訴訟請求
第一節 生態環境公益之訴
第二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無反訴
第三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權
第四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訴訟請求

第七章 司法模式與司法組織
第一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司法模式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 我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司法模式的選擇
第三節 國外生態環境司法專門化的介評
第四節 我國生態環境司法專門化的做法與探討
第五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司法組織的建設

第八章 原告資格
第一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起訴主性
第二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的檢察機關
第三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的行政機關
第四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的環保組織
第五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的公民
第六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中的其他主體
第七節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起訴資格的序位
……

第九章 證據制度
第十章 程序規則
第十一章 保障機制
第十二章 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機制研究》:
環境保護法要保護或要實現的是環境利益,這應當是一個不存在異議的結論。然而,在環境法學研究中,在何謂環境利益這一似乎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上存在著或許在環境法學之外甚至法學之外的歧見。環境利益不應該是“環境的利益”,盡管學界,尤其是環境倫理學界有不少持此說者。如果環境真的有利益,甚至如有的學者說的那樣還享有權利,比如動物的權利,那就讓環境自己去主張,讓動物自己去爭取,讓自然物自己去維護吧,因為環境的利益究竟是什麼隻有環境纔知道,人類沒有辦法弄清楚動物需要怎樣的權利,我們的環境法學者也無從了解自然物的權利能否實現或怎樣纔算已經實現。環境利益也不應該是由環境污染或破壞引起的人的利益損害中的利益。環境法要保護的環境利益一定是環境利益,而不是與環境有關的其他某種利益。環境利益就是環境的“有用性”,能夠給主體帶來“好處”的特性,就是環境之成為主體的“要求、願望或期待”的那類特性,或者就是主體可得或已得的“收益”。如果環境品質達到了人類需求的標準,環境利益就實現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環境利益就沒有實現,人類就繼續“享受”負利益。
環境經濟利益與環境生態利益是截然對立的。盡管環境經濟利益與環境生態利益也有統一的一面,但也隻能局限於環境經濟利益的追求不能超出環境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環境生態利益是環境經濟利益的極限。環境法以解決環境問題為根本,即以保護環境生態利益為目標。環境經濟利益與環境生態利益的截然對立面決定了環境法中的環境利益不能包含環境經濟利益。而且,環境是經濟利益的根源,經濟利益是人們對財產需求的滿足,具體的環境經濟利益是可以財產化的。這種財產化無論是國有化還是私有化,最終表現為排他屬性。簡言之,環境經濟利益具有排他性。這種排他性的經濟利益上升為法律權利時,屬於民商法範疇。總而言之,這種排他性的經濟利益當屬傳統法律所調整的內容,而不屬於新興的環境法範疇。
環境利益是環境時代的利益家庭成員,環境利益是利益法學在環境時代的核心關懷。但是,將利益與環境組合,確實是新時代的新提法,這就涉及“環境”與“利益”的範圍界定以及組合詞“環境利益”的概念清晰界定。“環境利益是一種公共利益,環境保護雙軌制,要求一方面有完善的環境行政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有完善的環境公眾參與制度。”“應肯定環境利益是獨立的新型利益,從性質看屬於共同利益。”“環境生態利益是指生態環境作為生態繫統維持其基本結構功能的穩定和發展對人類持續發展和永續繁衍的價值。”有學者認為,生態是生產力之父,生態利益是人類的最高利益,在生態文明時代,生態優先規律不僅是生產力運行的基本規律,而且是處理人類與自然關繫的基本準則。
環境利益的特質應該是生態利益。正如有的學者已經認識到,環境資源的生態功能實際上就是環境公共利益。⑤生態利益明顯區別於傳統的利益形態,並不為傳統法律所調整,因此有必要將生態利益從大“環境利益”概念中獨立晰出。在嚴格意義上,“對環境本身的損害”可能會產生兩種情況:(1)可能影響人的利益;(2)可能不涉及人的利益。例如馬路上的公交車冒黑煙或學校周圍的制藥廠散發惡臭屬於第一類情形;捕殺一頭野牛則屬於第二類情形。與這兩種實體利益相對應,在程序救濟上也完全不同,前者主要通過環境民事侵權救濟制度保護因環境損害導致的個體所受侵害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至多隻是附帶救濟對環境本身的損害,間接保護和增進生態利益,後者則主要通過生態環境公共利益的代表提出生態環境公益訴訟預防和救濟生態利益。生態利益是一種人類與自然所共同擁有的利益,實際生活中並不存在一個與之對應的實體,姑且將之稱為“生態利益共同體”。生態利益是一種新的獨立利益形態,它不同於個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個人利益也好,社會利益也好,國家利益也好,它們在法律上大致都能找到自己的主體,但是生態利益的主體在現實中卻一直難以找到相對應的實體,在法學研究上也還是空白,然而不能確定其利益主體對生態利益的保護是十分不利的。利益得以維護的必要條件就是有特定利益主體的存在。生態利益是生態繫統整體表現出來的為人類所需要的生態功能,是利益家族的新成員。它不同於人身、財產等私有利益,是一種共有的利益;也不同於一般有形的公共物,是一種無形的且不以數量多少為衡量標準的公共物,需要通過生態科學的原理予以把握。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人類改造生態環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話,就可以給人民帶來開發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機會;反之,如果使用不當或輕率使用的話,就會給人類及其環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害。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將環境資源視為無主財產,一如最為饑餓的路人有權隨意摘取野果那樣。我們一直將這些環境資源定價為零成本,也正在以一種過分浪費和毫無節制的方式使用這些環境資源並且承受由此導致的各種不可避免的不利後果。其實,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許多新的、富於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方法。“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像,是當生物學和哲學還處於低級幼稚階段時的產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科學上的蒙昧。這樣一門如此原始的科學卻已經用最現代化、最可怕的化學武器武裝起來了;這些武器在被用來對付昆蟲之餘,已轉過來威脅著我們整個的大地了,這真是我們的巨大不幸。而且,這些巨大不幸的預兆早已經降臨到地球的很多地方,到處是死亡的陰影,醫生越來越為他們病人中出現的新的疾病感到困惑。在人對生態環境的所有襲擊中,最令人震驚的是空氣、土地、河流和海洋受到了危險甚至致命物質的污染。這種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恢復的,它不僅進入了生命賴以生存的世界,而且進入了生物組織內部。這一邪惡的環鏈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法逆轉的。①所以,保護和改善人類生態環境是關繫到人類的幸福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也是各國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國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