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ontemporary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441-640
【優惠價】
276-400
【作者】 陸靜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28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1802825
版次:1

商品編碼:12592822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道路·文化建設卷,“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外文名稱:External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9

字數:1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陸靜

    
    
"

內容簡介

《中國道路·文化建設卷》叢書按主題分作十卷百冊。十卷的主題分別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與軍隊建設、外交與國際戰略、黨的領導和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世界對中國道路評價。每卷按分卷主題的具體內容分為若干冊,各冊對實踐探索、改革歷程、發展成效、經驗總結、理論創新等方面問題做出闡釋。在闡釋中,以改革開放四十年偉大實踐為主要內容,結合新中國成立近七十年的持續探索,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發展歷程以及悠久文明傳承的總結,既有強烈的時代感,又有深刻的歷史感召力和面向未來的震撼力。
《中國道路·文化建設卷》叢書整體策劃,分卷作業。在寫作風格上,注重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對中國道路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做出探索;注重對中國道路的實踐經驗、理論創新做出求實、求真的闡釋;注重對中國道路做出富有特色的、令人信服的國際表達;注重對中國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所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闡釋。

目錄

第一章 文化與傳播
一、文化
二、傳播
三、文化與傳播
四、文化傳播方式

第二章 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理論闡釋與意義
一、當代中國文化
二、對外傳播
三、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 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實踐
一、古代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二、近現代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三、當代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第四章 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成就與經驗
一、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成就
二、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經驗

第五章 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內容問題
二、文化自信問題
三、人纔問題
四、產業化模式問題
五、市場營銷問題
六、話語權問題
七、評估與反饋機制問題

第六章 西方發達國家文化對外傳播的經驗
一、對外傳播主體廣泛化
二、對外傳播載體多樣化
三、對外傳播化
四、對外傳播基礎繫統化

第七章 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策略
一、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基本原則
二、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基本策略
結語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
(一)有利於豐富當代中國文化的時代內涵,提高國際視野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鋻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鋻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中西文化比較》中寫道:“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被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裡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借鋻希臘,阿拉伯參照羅馬帝國,中世紀的歐洲又模擬阿拉伯,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亦效仿拜占庭帝國。”①從羅素簡短的歷史概括中可以看出文化的借鋻是文化興盛和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過程是我們了解西方、融人世界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世界一切人類先進文明成果、豐富自身文化內涵、提高國際視野的過程。
文化傳播學領域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文化增值原理。文化增值指在原有文化容量的基礎上,在傳播的過程中增加新的內容含量和價值意義。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其實就是文化增值過程。當代中國文化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會在與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踫撞中實現文化的增值,從而進一步擴大當代中國文化的時代內涵與國際視野,從而不斷地自我揚棄和自我發展。
(二)有利於塑造良好的國際形像,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
20世紀90年代初,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了“軟實力”(softpower)概念。軟實力是國家形像塑造的重要載體。具備強大軟實力的國家,會向外界輻射出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有助於塑造良好的國家形像,增加國際認同度,減少發展進程中的阻力。
當前,我們的國家形像存在著較為嚴重“他塑”現像,中國在國際上的形像總體還是由西方的主流媒體所主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外部世界眼中的中國是一個西方主流媒體“建構的中國”或者“虛擬的中國”。這種建構、虛擬的認識和界定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但大多是誤讀。比如,意大利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遊記》、門多薩的《大中華帝國志》和利瑪竇的《基督教遠征中國史》等書對中國地大物博、商貿發達、城市無比繁榮、交通便利、遍地黃金等大國形像的描繪,在西方世界樹立了一個理想化的中國形像,由此產生了中國崇拜現像。清末,西方國家經濟和政治制度迅速發展,而當時清朝的經濟開始衰落,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認識開始產生大轉折。英國人安森的《環球旅行記》和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中開始揭露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和落後。特別是1792~1794年,英國外交官馬嘎爾尼出使中國,他帶回了野蠻專制的中國形像,此舉使得中國成為邪惡、專制、墮落的代名詞。在之後的一個世紀之中,華夏的形像不斷惡化,鴉片戰爭中,又被戴上了“鴉片帝國”“東亞病夫”的帽子。一直到20世紀初,中國的負面形像都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20世紀初,西方國家又提出了有關中國的“黃禍論”。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西方又提出“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的崛起是對世界的一種威脅,將中國“妖魔化”。
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然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很大程度還停留在西方媒體報道中。中國的文化影響力與中國的大國地位、大國形像極為不相稱。如果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不能夠和中國經濟的崛起同步,那麼,世界對崛起中的中國便很難實現了解和信任。
衡量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文化傳播能力。對外文化傳播能力的不斷提高,能有效地塑造良好國家形像以及營造中國國際輿論環境;能有效地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並確保國家文化的安全性;能有效地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改善中國文化貿易逆差的嚴峻局面。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提高傳播能力和傳播效力,積極地向世界推廣我國的優秀文化,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軟實力。
(三)有利於抵御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維護國家文化主權
話語不僅是思維符號和交際工具,而且直接體現為“權力”。一個國家的國際話語權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媒體的對外傳播能力,包括媒體的規模、經濟實力和傳播的影響力。但是,話語權的大小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文化。“話語權畢竟是通過反映主觀意識的話語來表達和運用權力,而不是通過冰冷的刀槍和武力的對抗來實現,所以國際話語權總是沾染著文化氣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因素。這些因素甚至可能在國際話語權的搶奪中成為主導因素。”
在文化全球化時代,文化的交流與踫撞成為一種常態,但這種常態也帶來了世界文化生態格局的不平衡。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道路決定命運。中國道路是發展中國、富強中國之路,是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人間正道、康莊大道。要增強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中國道路》叢書,就是以此為主旨,對中國道路的實踐、成就和經驗,以及歷史、現實與未來,分卷分冊做出全景式展示。
叢書按主題分作十卷百冊。十卷的主題分別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與軍隊建設、外交與國際戰略、黨的領導和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世界對中國道路評價。每卷按分卷主題的具體內容分為若干冊,各冊對實踐探索、改革歷程、發展成效、經驗總結、理論創新等方面問題做出闡釋。在闡釋中,以改革開放四十年偉大實踐為主要內容,結合新中國成立近七十年的持續探索,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發展歷程以及悠久文明傳承的總結,既有強烈的時代感,又有深刻的歷史感召力和面向未來的震撼力。
叢書整體策劃,分卷作業。在寫作風格上,注重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對中國道路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做出探索;注重對中國道路的實踐經驗、理論創新做出求實、求真的闡釋;注重對中國道路做出富有特色的、令人信服的國際表達;注重對中國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所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闡釋。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新時代。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歷史征程中,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經濟科學出版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精心策劃、組織編寫《中國道路》叢書有著更為顯著的、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道路》叢書2015年策劃啟動,2017年開始陸續推出。叢書2016年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主題出版規劃項目,2017年列入國家“90種迎接黨的十九大精品出版選題”,2018年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