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城鎮化與區域協調發展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肖金成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417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417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1362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區域與城市發展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9
    字數:5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肖金成


        
        
    "

    內容簡介

    城市化是人們十分熟悉的話題,它與國民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曾多次成為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城市化作為農村人口從傳統分散的鄉村向現代先進的城市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一種世界性的普遍現像,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城市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鑰匙,是牽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因此,它是21世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既為加快城市化進程創造條件,也是市場機制下,擴大內需、啟動經濟的有效的手段。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城鎮化
    城市化: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
    疏導“民工潮”的新思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內涵和發展途徑
    城鎮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與農民工問題
    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基本途徑
    兩個轉移:我國人口變化的基本趨勢
    人的城鎮化:城鎮化的本質含義
    城鎮化:錢從哪裡來?人往哪裡去?
    城鎮化認識的“誤區”

    第二篇 城市群
    中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
    我國城市群發展研究
    城市群:城鎮化的主要載體
    京津冀城市群經濟合作的基本思路
    長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研究
    珠三角城市群的產業結構調整
    論長江中遊城市群的構建和發展

    第三篇 城鄉統籌
    城鄉統籌與新農村建設
    城鄉統籌戰略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途徑
    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區域與城鄉關繫研究
    農業產業化是解決農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勞動力轉移:貧困地區快速脫貧之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若干思考
    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與市縣關繫調整
    建制鎮性質、規模和改革建議
    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

    第四篇 區域協調發展
    東、中、西的經濟差距與中西部的發展
    梯度推移與區域協調發展
    省域中心與邊緣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研究
    體制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協調呼喚政策引導
    區域協調發展仍需多方面努力
    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設想
    西部大開發與全面開放
    西部大開發與基礎設施投融資
    西部大開發與金融深化
    西部大開發與東、西合作
    抓住東北振興機遇,加快實現三個突破
    資源型城市的特征和經濟結構轉型研究
    中部崛起的制約因素與對策
    “中部崛起”戰略中的發展模式選擇
    環渤海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環渤海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與港口的分工合作
    “十一五”中國區域經濟協調布局構想
    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第五篇 地區發展
    優化北京空間布局的基本思路
    天津濱海新區:我國北方發展的戰略性新亮點
    促進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中部崛起中山西振興之策略
    重慶渝西地區空間布局的基本思路
    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的若干思路
    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雲南省個舊市調研報告
    將攀枝花市建成雲貴川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一、城市化:伴隨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城市化是一種世界性的社會經濟現像,按照權威的解釋,城市化是鄉村分散的人口、勞動力和非農業經濟活動不斷進行空間的聚集而逐漸轉化為城市的經濟要素,城市相應地成長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的過程。比較利益、規模經濟和聚集經濟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經濟動力。比較利益是建立在區域分工基礎上的貿易比較優勢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它是城市形成的第一源動力。比較利益的存在為市場交換提供了可能,於是就為另一類專業分工——商業的產生提供了條件。規模經濟是城市形成的又一基本力量,規模經濟的存在為人口和經濟活動的地理集中提供了市場動力。如果說比較利益和規模經濟為城市的形成創造了初始條件,那麼聚集經濟則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直接推動力,它是多樣化的廠商、居民及相關組織單位得以聚集、推動城市形成並使之不斷膨脹的根本力量。企業、人口的空間集中不僅可以節約運輸、洽談等交易費用,而且可以產生諸如道路、排水繫統、管理等方面的規模經濟,從而降低有關社會經濟活動的成本。眾多具有不同偏好的居民的存在,會減少需求和生產波動給廠商造成的損失,眾多的社會經濟活動可以給具有不同工作能力的居民提供多種就業機會。地域上的聚集會產生互補利益,人口、企業及相關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集中,大大便利了信息交換和技術擴散,同時也刺激著新知識、新觀念的產生。正是由於上述聚集經濟效益,人口、企業不斷地趨於地理上的集中,從而推動了城市的形成、發展和擴大。
    20年的改革開放,解放了我國的生產力,使我國終於告別了短缺經濟,但消費需求不足的陰影隨之又籠罩在我們頭上。計劃經濟時期,生產決定消費,即生產什麼,居民就消費什麼,生產多少,居民就消費多少。在市場經濟時期,情況變得完全不同了。生產者生產出的商品,消費者不一定購買或者消費者並不一定有購買能力,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制約了生產的發展。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使我國消費品的生產能力成倍增大,而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消費水平、消費習慣並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生活在農村的中國人雖絕大部分實現了溫飽,但其他消費仍停留在極低的水平上。其原因是生活在農村的居民,多數人仍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商品化程度很低,種植業、養殖業收入和外出打工的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相對於城市人來說,他們具有更大的儲蓄傾向,此外,社交和文化生活的缺乏,也抑制了他們的諸如著裝、書刊、娛樂等方面的需求。在那些供電不正常的鄉村,農民們即使買得起家用電器,也很難用得上。我們曾想方設法開拓農村大市場,但總是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城市’化水平低,生活在農村的人過多,必然制約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達到36%,其成就。被世人所矚目。但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仍落後很多,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超過45%,世界平均發展速度每年為0.4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20年。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多數超過70%,比起他們來,我國的差距就更大了。
    城市化進程不隻是城市人比例的提高,它還是社會資源空間配置優化的過程,它將帶來城市體繫的發展和城市分布格局的轉變。城市體繫的發展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中、小城市發展起來,構成一個比例更為協調的城市。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後記
    我從1994年開始師從陳棟生教授研究區域經濟,在此之前,我一直從事投資業務管理。從投資管理到區域經濟研究,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轉折,我苦苦地尋找切入點。映入我視野的是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我身邊就聚集了不少“農民工”,不斷地尋求我的幫助。1995年,我開始研究這一越來越大的群體。我收集文獻,並到北京聚集“農民工”較多的“浙江村”考察和調研,於年底寫出了我就讀博士學位以來的第一篇研究報告:《農民進城的正負效應分析》,兩萬多字,發表於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內刊《經濟理論與實踐》,此文未引起什麼反響,但我所的司機邊師傅細致閱讀了我的報告,並在我的報告上“批示”:建議出書。我的報告於1996年以《疏導民工潮的新思路》為題分兩期在《中國市場》雜志發表,但邊師傅的建議直到今天纔成為現實。
    1998年,我進入南開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我的合作導師逄錦聚教授分配給我一項任務,就是為他所主編的《中國財政50年》執筆寫一章,題為《中國城市化道路》。寫這一章我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是我繫統研究城鎮化的開始。當時,我國受到東南亞貨幣危機的影響,外貿出口下滑,經濟增長減速,全國上下均為促進經濟增長出謀劃策,我便趁熱打鐵寫了《城鎮化: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一文,文中提出:城市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鑰匙,是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應成為我國21世紀的大戰略。正當我為自己的觀點自嗚得意之際,此文卻受到一位領導的質疑,理由是城裡還有那麼多的下崗職工,你還鼓吹讓農民進城來。寫好的文章報不上去,隻好發表在《河北經濟》雜志1998年第5期上。
    2002年,我主持“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研究”課題,課題報告由中國水利出版社出版,書名為《打造中心城市》。2007年,主持“中國城市群研究”課題,研究報告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書名為《中國十大城市群》。2008年,主持了“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課題,2010年.參與研究“農民工市民化”課題。這些都是集體研究的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我隻承擔了其中一小部分研究任務,我個人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不同的雜志上。、
    在“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課題中,我們提出了“農民工市民化”的觀點,被社會各界所認同。我們提出的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就是:以農民工為主體,以城市群為主要載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2012年,我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黨國英博士合作撰寫了《城鎮化戰略》一書,由學習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聯合出版。在書的封面寫下這麼一段話:城鎮化是農民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是工業化的伴生物,是世界性的普遍現像。在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城鎮化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鑰匙,成為牽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不僅有利於實現城鄉統籌,有利於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更有利於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因此,其成為21世紀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是必然的。這本書從寫作到出版歷時兩年,但我對城鎮化的研究用了18年時間。為了讓讀者了解我18年來對城鎮化研究的歷程,了解我不同時期所發表的觀點,我把18年來所發表的有關城鎮化的文章彙集起來,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我的專業領域是區域經濟。我從1993年開始學習區域經濟,我的博士論文選題是《西部發展戰略研究》。經過一段學習和研究,我發現我進入了一個“迷宮”,眼花繚亂,使人不辨東南西北。一直到1996年,也-就是我讀博士學位的第三個年頭,還未寫出一篇關於區域經濟的文章來。這令我異常氣餒,隻好回到我的老本行,研究國有企業改革。歷時一年,寫出了我的博士論文《國有企業改革的難點與對策》,論文由經濟科學出版社於1999年出版,書名為《國有資本運營論》。對此,我感到對不起我的博士生導師,所以,我向他表示,畢業後將繼續研究區域經濟。1998年5月,我進入南開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我的合作導師是逄錦聚教授,他是研究政治經濟學的著名經濟學家。但我向他表示,我在莩士後期間,重點研究區域經濟,他表示理解和支持。我的博士後報告題目是《西部發展戰略與布局》,我寫的第一篇文章是《東西部的差距與中西部的發展》。1998年6月,我應聘到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任所長助理,告別了我長期從事的比較熟悉的財政、金融、投資領域,正式到了我不太熟悉但決心投身其中的區域經濟、地區發展領域。從搞業務到從事職業研究,是我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轉折,從研究財政、金融、投資到研究國土規劃、區域經濟是我職業生涯的第二個轉折。我本想坐幾年冷板凳,全面、深入、繫統地研究西部,探索西部發展之路。但沒有想到,我叉一次坐到了熱鍋上。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參與主持了國家發改委重點課題“西部發展戰略研究”,帶領調研組從西安一直到新疆,進行考察調研。幾年時間,我跑遍了西部12省市,參加了許多會議,發表了許多文章,但我的博士後報告卻未來得及出版。好在我的許多觀點都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了。發表了多少篇文章,接受了多少次訪談,我自己也記不清了。借本書出版之際,我收集整理了一下,選擇幾篇,放到書裡,以備同仁們翻閱評析。這些文章,均未修改過,一是沒有太多時間,二是保留歷史原貌,正所謂原汁原味。
    近幾年,我所也為地方提供咨詢服務或為地方政府進行發展戰略方面的研究,我執筆寫了其中的一部分並付諸發表。我也選了幾篇,提供給讀者參考。
    上述是本書中一些文章或報告的背景情況。本書既是18年來我發表的有關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方面的文章的結集,也是我的基本思路和觀點,願意通過本書與讀者討論並就教於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同仁們。
    在論文彙集過程中,張燕博士和申現傑博士花費了很多精力幫助我收集資料,書中有多篇文章是和我的同事合作完成的,經濟科學出版社呂萍總編輯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借本書出版的機會,我表示衷心地感謝!
    肖金成
    2013年12月12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