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陳平原:小說史學面面觀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三聯書店
    【市場價】
    441-640
    【優惠價】
    276-400
    【作者】 陳平原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721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72160
    版次:1

    商品編碼:13033757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12-01
    用紙:膠版紙

    字數:221000
    作者:陳平原


        
        
    "

    編輯推薦

    梁啟超說:“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而了解一國之小說,除了浩如煙海的文學閱讀外,還可以從學者的小說史學中窺得捷徑。讀完本書,可以了解20世紀中國小說史學研究的狀態,領略幾代文史工作者的風采,對中國近現代小說有總體把握。


    內容簡介

    陳平原《小說史學面面觀》討論晚清以降中國現代小說研究史。他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遴選魯迅、胡適、阿英、普實克、夏志清、韓南、嚴家炎、範伯群、趙園、黃子平、王德威和他自己,共計十二家,進行評述、延伸與發揮。用他的話說,這些研究者不一定業績最佳,但都別具特色,很能引發思考與討論。陳平原一向關心小說理論與小說史著合一的可能性,甚至追求如何在小說史學的實際操作中,真正實現方法革新乃至理論創造。因此憑借突出的問題意識,在這本書中一再叩問“小說史學”的功能、方法及境界,以及小說史學到底能走多遠等諸多問題。書中綜合小說史的趣味、學術史的尺度、教育史的視野,既是靈光乍現,一揮而就,也是他長期積累,水到渠成的成果。

    本書依據2020年春夏北大講稿整理而成,兼及專業論文與學術隨筆。有時長篇大論,有時點到為止,“大珠小珠落玉盤”,靈活多樣,且講究節奏,同時穿插閑話,兼及師友逸聞。“十二人十二書”,既可看做學壇點將,也可視為名著解析,是打通學界與大眾壁壘的一次有效嘗試。


    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繫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2021)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想像都市》《記憶北京》《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文學如何教育》等著作三十餘種。


    精彩書摘

    小引

    從1998年發表《新教育與新文學》(《學人》第十四輯,江蘇文藝出版社)到2011年刊行《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作為學科的文學史——文學教育的方法、途徑與境界》(增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我一直論述作為一種知識體繫與著述方式的文學史(及小說史、戲劇史等),是如何受制於現代大學的興起與轉型。

    在中國,“小說評論”早已有之,“小說史學”則隻有一百年歷史。具體說來,1920年可視作中國“小說史年。理由何在?這一年的7月27日,胡適撰寫了影響深遠的《水滸傳考證》,收入1921年12月上海亞東圖書館版《胡適文存》;這一年的8月2日,魯培校長聘為北京大學講師,專門講授中國小說史,1920年12月24日第一次登上北大講臺。一是發凡起例引領風氣的長篇論文,起很好的示範作用;一是現代大學設立的正式課程,可培養無數專業人士。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序言》開篇第一句“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日後的研究者續上了一句:“有史自魯迅始。”《胡適口述自傳》第十一章稱自家整理舊小說的努力,使得世人“認定它們也是一項學術研究的主題,與傳統的經學、史學平起平坐”。經由魯迅、胡適等新文化人的積極推動,作為“學術研究”的“小說史學”迅速崛起,百年之後,已然蔚為奇觀。

    魯迅、胡適開啟的“小說史學”,一開始主要以中國古典小說為研究對像;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現代小說也逐漸登堂入室。到了今天,二者分庭抗禮,大多數學者隻能專攻其一。考慮到修課的是中國近代、現代、當代文學及比較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我所討論的學術史視野中的“小說史學”,因此僅限於晚清以降的中國現代小說研究。

    即便如此,相關著述也都浩如煙海,不可能面面俱到。我選擇的十二家,不一定業績最佳,但都別具特色,很能引發思考與討論。換句話說,這不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企圖凸顯的是研究者的立場、趣味及方法。而且,這背後有北大學術傳統及我個人視野與能力的限制——作為研究生課程,也隻能如此了。

    從1989年發表《“進化的觀念”與小說史研究》(《文藝研究》1989年第5期)、《“小說史意識”與小說史研究》(《文史知識》1989年第10期)等,到1993年刊行《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再到2004年發表《小說史學的形成與新變》(《現代中國》第五輯,湖北教育出版社),我對小說史研究的策略及方法多有思考。遺憾的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我不再從事小說史研究,很多最新成果沒有閱讀,不少議論也就難免偏頗。好在對於整個學界來說,“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從來都隻是“偏師”,此課程(及《文藝爭鳴》的連載文章)若能呼喚更多新人登臺表演,則於願足矣。

    講課不同於著述,有時長篇大論,有時點到為止,“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同時,還得保持一定的水分與空氣。兩節課全是實打實的干貨,會讓人聽不下去的;必須張弛有度,方能維持聽眾的注意力。變幻莫測,靈活多樣,且講究韻律與節奏,這是課堂的特點——可以引述自家著作,開列參考書目;也可以穿插閑話,兼及師友逸聞。並非嚴格的專業論文,更接近於學術隨筆,兼及個人感受,從書裡談到書外,如此瑣瑣碎碎,不登大雅之堂,卻能使研究對像更加血肉豐滿,對聽課的學生來說,這些書本以外的“閑話”或許更為難得。

    因“新冠”疫情肆虐,北大改為線上教學。對著空蕩蕩的鏡頭宣講,不再與學生面對面,無法交換眼神,不僅不精彩,且容易忘詞。為了備忘,我寫下了部分講稿或詳細的大綱。課後意猶未盡,干脆整理成文,交給《文藝爭鳴》刊發,也算是對這一特殊時代、特殊課堂的紀念。

    2020年3月19日於京西圓明園花園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