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人文與社會譯叢:道德錯誤論:歷史、批判、辯護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譯林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約納斯·奧爾松周奕李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86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8625
    版次:1

    商品編碼:13048503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平裝

    叢書名:人文與社會譯叢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2-0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50
    字數:1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約納斯·奧爾松,周奕李


        
        
    "

    編輯推薦

    日常道德思考和話語是否包含錯誤?清晰而富有哲學倫理學論著,啟發你思考道德判斷的本質。

    內容簡介

    事實上,懷疑論的幽靈一直縈繞在哲學的所有領域。一段時間以來,其在道德哲學領域最主要的化身便是道德錯誤論者。道德錯誤論者認為,日常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話語包含了一些站不住腳的本體論承諾。其後果是,日常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主張一致不為真。本書不僅從當代的,也從歷史的維度入手探討道德錯誤論,倫理學史以倫理學的理論化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

    約納斯·奧爾松,斯德哥爾摩大學實踐哲學高級講師。2005—2008年任牛津大學布雷齊諾斯學院研究員和道德哲學繫講師。曾在奧塔哥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倫理、哲學和公共事務中心(CEPPA),以及蒙特利爾大學擔任訪問職務。主要研究倫理學、價值理論及倫理學史。

    精彩書評

    在很大程度上,奧爾松是一位思路清晰的作者,看到一位哲學家坦率地談論(甚至是)他自己論點的局限性,令人耳目一新。這本書很可能在未來幾年裡引發富有成果的討論。特倫理學家會關注奧爾松在第五章至第九章中討論的道德錯誤論。休謨學者可能會關注第二章認識論感興趣的讀者可能會從第八章中受益。
    ——傑夫?威思頓姆,《哲學季刊》

    我喜歡奧爾松倫理學領域中縈繞著諸多復雜的術語,但本書清晰而引人注目。奧爾松的工作及時而精細,頗具哲學深度,它將啟發我自己的研究,我也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大三學生和研究生。
    ——《分析》

    約納斯?奧爾松的這本書引人入勝,對道德錯誤論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對於倫理學感興趣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發人深思的讀物。
    ——《倫理學》

    目錄

    第一章 導 言 001
    1.1 基本原理與全書簡述 001
    1.2 道德錯誤論和道德投射主義 004
    1.3 不同種類的道德錯誤論 008
    第一部分 歷 史
    第二章 休謨:投射主義者、實在論者、錯誤論者 023
    2.1 倫理學:描述性的和修正性的 026
    2.2 兩個反駁:休謨對美德的友善態度與道德判斷的驅動力 035
    2.3 道德錯誤論:休謨與麥凱 038
    第三章 哈格斯多姆:投射主義者、非認知主義者、錯誤論者 049
    3.1 背景介紹 050
    3.2 哈格斯多姆的早期倫理學觀點 052
    3.3 特根的批評 061
    第四章 道德錯誤論的其他先驅 069
    4.1 羅 素 070
    4.2 維特根斯坦 072
    4.3 羅賓森 076
    4.4 麥凱1946年的論證:源自相對主義的論證 080
    第二部分 批 判
    第五章 如何理解麥凱源自古怪性的論證(一) 089
    5.1 第一種古怪性論證:隨附性 097
    5.2 第二種古怪性論證:知識論 109
    5.3 第三種古怪性論證:驅動性 112
    第六章 如何理解麥凱源自古怪性的論證(二) 133
    6.1 第四種古怪性論證:不可還原的規範性 134
    6.2 為概念性主張辯護 142
    6.3 古怪性和同罪伙伴 150
    第七章 揭穿道德信念 160
    7.1 摩爾論證 161
    7.2 一個具有揭穿性的回應 163
    第三部分 辯 護
    第八章 道德錯誤論的影響 175
    8.1 錯誤論和假言理由 176
    8.2 錯誤論和信念的理由 179
    8.3 錯誤論和思慮 195
    第九章 道德錯誤論,然後呢? 206
    9.1 反對道德廢除主義 207
    9.2 反對道德虛構主義 209
    9.3 支持道德保留主義的理由 217
    參考文獻 230
    索 引 243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二章 休謨:投射主義者、實在論者、錯誤論者(節選)

    休謨對現像學命題和心理學命題的看法

    我的解釋的一個重要基礎是休謨對感官特質與道德屬性、審美屬性的著名比較。 休謨在《人性論》中做出了這個比較,並在《懷疑論者》和《品味的標準》兩篇文章中重復了這一比較。 仔細研究這個比較可以幫助我們弄清休謨究竟接受這四個投射主義命題中的哪一個。有證據表明,休謨接受現像學命題,他認為這個命題是對道德現像學的準確描述。 休謨在《人性論》中指出,“美德與邪惡[……]可能可以與聲音、色彩、熱和冷相比較。 根據當代哲學,這些都不是物體的特質,而是頭腦中的感知”,他隨即補充說,“道德上的這一發現,與物理學中的其他發現一樣,被認為是思辨科學的一個相當大的進步”。
    道德上的這一發現是一個重大進步,表明這不是一個大多數人已經理解的論點:它之所以是一個進步,恰恰就是因為大多數人未經反思地相信道德屬性存在於外在對像中,而不是存在於他們頭腦裡的感知中。也就是說,日常的道德現像學是這樣的:道德屬性被體驗為(如在1.2節中解釋的那樣)存在於世界中的獨立於心智的特征,正如現像學命題所述。 而這一點導致人們對道德屬性持有錯誤的信念。有證據表明這是休謨的觀點。 在《懷疑論者》中,休謨寫道:

    即使當一個人獨自思考並感受到去責備或去贊賞的情緒時,這個人也能宣稱一個對像是丑陋而令人生厭,而另一個對像是美麗又可親的;我認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特質也並非真正存在於對像中,而完全是屬於那個產生責備或贊賞情緒的個人。 我承認,[……]要使這一主張對那些疏忽大意的思想家而言變得顯而易見、易於接受,是困難的。 (EMPL 163)

    為什麼這一主張對那些疏忽大意的思想家而言很難變得顯而易見、易於接受呢? 這大概是因為疏忽大意的思想家太依賴於他們將道德屬性體驗為心智獨立的特性的經驗。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的這種解讀中,休謨並沒有否認大眾認為道德屬性在這種意義上依賴於心智,即一個行動者或行為是否是有美德的或是邪惡的取決於行動者的心智特性或品格。 休謨認為,大眾理解的道德美德與邪惡的心智依賴性,符合1.2節中給出的定義,即心智依賴性是那些不依賴於評價性觀測者的心理回應的屬性。
    在幾頁之後,休謨給出了更多相似的觀點:“關於美,無論是自然的或是道德的,[……]令人滿意的特性被認為存在於[被評估]的對像之中;而不是存在於[給出評價的觀察者]的情感之中。”盡管休謨沒有直接和明確地討論日常道德現像學,但這些段落支持我們認為他認同現像學命題。
    休謨認同心理學命題,這一點應該是不容置疑的,即休謨也認同,我們將道德屬性體驗為獨立於心智的這個經驗,是由情感態度引起的,因此可以用情感態度來加以解釋。 上面討論過的段落表明他接受這一點。 在《第二問詢》的開篇,休謨對比了對道德的理性主義和情感主義的解釋,並最終支持後者,反對前者。當然,這也是他在《人性論》第三卷中的主要關注點。 在這裡,休謨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證,他讓讀者仔細考慮蓄意謀殺,然後問他(讀者)是否“能發現被[他]稱為邪惡的事實,或任何被稱為 邪惡 的真實的存在物”。
    休謨預測說,這樣做會使邪惡完全從讀者的手中逃脫,直到讀者轉向他內心的反思,並發現“[在他心中]湧起的對這種行為的一種不認可的情緒”。事實上,休謨認為“認為客體具有美德不過是從對某個品格的沉思中感受到的一種特殊的滿足感”。這種滿足的感覺被誤認為是對客觀道德特征的一種感知,“因為[這種滿足的感覺]並沒有那麼洶湧和劇烈,以至於我們並不能將它,以一種明顯的方式,與對客體的感知區分開來”,這也是由於“我們的慣習是將所有具有任何相似之處的東西都看成是一樣的”。在那些我們由於其美德(例如仁慈或機智)而稱贊客體的情況中,我們認可他們的情緒經常也並不是洶湧或劇烈的,因此,它們在現像學上幾乎與我們對品格特征的感知相似。 因此,我們所認為的對獨立於心智的道德特征的感知,其實是一種道德情感。 這些是休謨關於情感態度如何解釋道德現像的說明。
    目前為止,我論證了休謨支持投射主義(見1.2節)。 重要的是,我們要注意這一點並沒有使他認可錯誤論、主觀主義、表現主義或其他一些與此倫理學觀點。 一個更具爭議性的問題是休謨是否接受本體論命題和語義學命題。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導言

    1.1 基本原理與全書簡述

    事實上,懷疑論的幽靈一直縈繞在哲學的所有領域。 一段時間以來,其在道德哲學領域最主要的化身便是道德錯誤論者。 道德錯誤論者認為,日常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話語包含了一些站不住腳的本體論承諾。 其後果是,日常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主張一致不為真。 本書不僅從當代的,也從歷史的維度入手探討道德錯誤論。
    本書的主要目標分別反映在三個部分的各個主題之中。 目標之一是介紹道德錯誤論論辯的歷史背景。 這種論辯時常始於對麥凱在《倫理學:發明對與錯》(1977)第一章中的論證的討論,並結束於對這些論證的拒絕。 在第一部分(“歷史”)中,我討論了大衛?休謨,以及影響力與其不相上下的二十世紀哲學家,包括阿克瑟爾?哈格斯多姆、伯特蘭?羅素、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和理查德?羅賓森的道德錯誤論。
    我在第一部分的目標並不是列出一個詳盡的關於道德錯誤論及其支持者的歷史清單。 為了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歷史探究,我不得不在至少兩方面做出選擇。 首先,我需要選定一個起始點。 我選擇的起始點是休謨,但是那些激發了道德錯誤論的發展的論證和觀點在哲學史上可明確追溯到更早的時期。 麥凱提到,在眾多哲學家中,托馬斯?霍布斯是其靈感的一個歷史來源。1根據霍布斯的觀點,道德規則是人類的發明物。 更具體地說,理性、自利的個體想要通過協商找出一條使他們擺脫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的出路,而道德原則是他們在協商中討價還價的成果。 因此,寬泛地說,霍倫理學是有興趣的,但是很難下定論說他或者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是比當代學者更早的道德錯誤論者。2對道德判斷的語義學以及道德屬性的本體論的關注,在道德哲學理論化的歷史中是晚近纔出現的。 這些關注使我們可以在道德錯誤論與主觀主義、相對主義、非認知主義,以及其他一些主張道德不是被發現,而是被發明出來的理論之間做出一種可行且有意義的區分。 正如我們即將在第二章中看到的,要將一個既連貫又忠於休謨文本的立場歸於休謨是十分困難的。
    其次,我將在近代哲學史中選出那些值得關注的哲學家。 就像選擇一個合適的起始點一樣,第二個選擇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對於“道德錯誤論”的定義。 我們隨後將在1.3節中討論這個問題。我按主題挑選出了那些我特別關注的哲學家,選出他們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論證和理論與對當代道德錯誤論的討論有許多有意思的聯繫,特別是與下述觀點的聯繫:那些涉及道德屬性和道德事實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話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怪的。 我希望這些討論能既有利於理解和解釋這些哲學家的著作,又有助於我們理解道德錯誤論可能的形式與內容,以及它們如何倫理學理論結合。 通過這些討論,我希望第一章乃至全書倫理學史以倫理學的理論化有所貢獻。
    我們將看到,道德投射主義(moral projectivism)和道德錯誤論是有緊密聯繫的兩種觀點。 前者與後者是相容的,但前者並不蘊含後者。我們即將在第一部分中看到,道德錯誤論的後繼者們更傾向於關注暗示了道德錯誤論的道德投射主義論證,而不那麼關注那些直接支持道德錯誤論的本體論和語義學論證。 在這一點上,麥凱在他的《倫理學:發明對與錯》中對道德錯誤論的辯護,是論辯中的一個重要進展。 原因即在於麥凱的辯護不僅包含了對相關的語義學主張的明確辯護,更重要的是它還包含了源自古怪性的論證(the argument from queerness),後者試圖確立相關的本體論主張。
    在麥凱之前,源自古怪性的論證隻是被暗示,但如今它成了道德錯誤論與寬泛意倫理學爭論的中心。 源自古怪性的論證也是本書的關鍵,並且是第二部分(“批判”)的重點。 在我看來,源自古怪性的論證是復雜的,經常缺乏充分的理解,並且時常被過快地忽略。 其部分原因是麥凱對於這個論證的呈現過於精簡,以致其有時不太清晰。我在第二部分詳細梳理了這個論證。 我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致力於解讀麥凱,這需要一些詮釋;其二是以最清晰有力的方式呈現源自古怪性的論證,而這需要超出,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偏離麥凱自己的討論。 比如,我將區分源自古怪性的論證和古怪性論證(the queerness argument)。麥凱並沒有明確做出這個區分,但我認為這個區分有助於澄清他對於道德錯誤論的論證。 我將論證,存在四種不同的古怪性論證,並因此也存在四種源自古怪性的論證。 其中三種經不起仔細的推敲,但是第四種論證,即致力於攻擊不可還原的規範性的古怪性論證有相當大的論證效力。 正如麥凱自己意識到的,道德錯誤論者需要解釋為什麼所謂的錯誤能夠持續存在於道德思考與話語之中。 第二部分以對這些解釋的討論收尾。
    我在第三部分(“辯護”)的兩個主要目標之一,是回應當代對道德錯誤論的質疑。 第二部分中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反對不可還原的規範性的論證不能局限於道德領域。 錯誤論的某個可信版本必須不僅是關於道德的錯誤論,還必須是關於更廣泛意義上的不可還原的規範性的錯誤論。 一些哲學家認為,這些修正對於道德錯誤論而言是致命的。我將在第八章論證這些修正對於道德錯誤論而言並不致命。 我在第三部分的第二個目標是討論道德錯誤論對於實際道德思考和話語的影響。 我將質疑道德廢除主義(moral abolitionism)與道德虛構主義(moral fictionalism),然後為一種我稱之為道德保留主義(moral conservationism)的觀點做辯護。
    此章剩餘的部分探討了以下幾個問題:道德錯誤論是什麼,道德錯誤論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替代形式,以及道德錯誤論如何與道德投射主義關聯到一起。 我們將先從最後一個問題開始討論。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