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人間草木:汪曾祺散文精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譯林出版社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00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00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820554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2-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98
    字數:134000

    作者:汪曾祺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獻給廣大青少年的汪曾祺散文讀本
    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精選四十餘篇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散文,並收錄多次入選語文教材與讀本的經典篇目,包括《端午的鴨蛋》《胡同文化》等,是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散文珍品。汪曾祺在文字中談論成長、親情、故鄉、讀書,以平實細膩的筆觸描繪這個世界,融奇絕於平淡, 是提高寫作、鋻賞水平的優質範本。

    ? 讀讀汪曾祺,會讓你變成更好的人
    汪曾祺是人見人愛的“老頭兒”,是常懷童趣之心的長者,為我們提煉這個世界的純真美好。
    他是生活家,於微小之處發現生活的樂趣;他是美食的踐行者,會喫,會做,更會寫。他把日常的喫食寫得令人垂涎欲滴,他把簡單的生活過得花樣百出,把苦難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認認真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從不抱怨生活,卻不經意間嬉笑怒罵,恣意流露真情。
    這本書有生活,有文化,還有美,讀讀汪曾祺,會讓你變成更好的人。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汪曾祺近五十篇散文,呈現汪曾祺數十年散文創作的精華。作者以看似平淡隨意的筆觸,將如煙往事、尋常喫食、花鳥魚蟲、四方遊記、讀書趣事等世間百態娓娓道來,融奇絕於平淡,讀來韻味深長。令人透過字裡行間,感受到人性的良善與生活的美好。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 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 後一個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異秉》等。

    精彩書評

    讀大陸的作品,滿口噙香中國味的作家,當推汪曾祺和鄧友梅。

    ——金庸

    若世界真還公平,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采!“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和汪曾祺接觸過的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他確實有本錢做名士。苦心修煉而得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葉兆言

    汪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願得沾狐氣,林中共營生。

    ——賈平凹


    目錄

    代序 自報家門

    輯一 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父親
    我的母親
    舊病雜憶
    草巷口

    輯二 七載雲煙
    七載雲煙
    新校舍
    跑警報
    西南聯大中文繫
    瀋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聞一多先生上課
    金嶽霖先生

    輯三 昆明的雨

    胡同文化
    歲朝清供
    踢毽子
    北京人的遛鳥
    昆明的雨
    湘行二記

    輯四 四方食事
    五味
    故鄉的食物
    家常酒菜
    四方食事
    貼秋膘
    肉食者不鄙
    魚我所欲也
    菌小譜
    豆汁兒
    食豆飲水齋閑筆
    蘿卜

    輯五 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
    臘梅花
    北京的秋花
    草木春秋
    夏天的昆蟲
    關於葡萄
    夏天

    輯六 書到用時
    雁不棲樹
    讀詩抬杠
    《水滸》人物的綽號
    談幽默
    談讀雜書
    書到用時
    使這個世界更詩化
    中國戲曲和小說的血緣關繫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北京的秋花

    桂花

    桂花以多為勝。《紅樓夢》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家“單有幾十頃地種桂花”,人稱“桂花夏家”。“幾十頃地種桂花”,真是一個大觀!四川新都桂花甚多。楊升庵祠在桂湖,環湖植桂花,自山坡至水湄,層層疊疊,都是桂花。我到新都謁升庵祠,曾作詩:

    桂湖老桂發新枝,

    湖上升庵舊有祠。

    一種風流誰得似,

    <詞曲罪臣詩。

    楊升庵是纔子,以一甲一名中進士,著作有七十種。他因“議大禮”獲罪,充軍雲南,七十餘歲,客死於永昌。陳老蓮曾畫過他的像,“醉則簪花滿頭”,面色酡紅,是喝醉了的樣子。從陳老蓮的畫像看,升庵是個高個兒的胖子。但陳老蓮恐怕是憑想像畫的,未必即像升庵。新都人為他在桂湖建祠,升庵死若有知,亦當欣慰。

    北京桂花不多,且無大樹。頤和園有幾棵,沒有什麼人注意。我曾在藻鋻堂小住,樓道裡有兩棵桂花,是種在盆裡的,不到一人高!

    我建議北京多種一點桂花。桂花美蔭,葉堅厚,入鼕不凋。開花極香濃,干制宵餡、年糕。既有觀賞價值,也有經濟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菊花

    秋季廣交會上擺了很多盆菊花。廣交會結束了,菊花還沒有完全開殘。有一個日本商人問管理人員:“這些花你們打算怎麼處理?”答雲:“扔了!”—“別扔,我買。”他給了一點錢,把開得還正盛的菊花全部包了,訂了一架飛機,把菊花從廣州空運到日本,張貼了很大的海報:“中國菊展”。賣門票,參觀的人很多。他撈了一大筆錢。這件事叫我有兩點感想:一是日本商人真有商業頭腦,任何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我們的管理人員是老爺,到手的錢也抓不住。二是中國的菊花好,能得到日本人的贊賞。

    中國人長於藝菊,不知始於何年,全國有幾個城市的菊花都負盛名,如揚州、鎮江、合肥,黃河以北,當以北京為最。

    菊花品種甚多,在眾多的花卉中也許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種顏色。最初的菊大概隻有黃色的。“鞠有黃華”、“零落黃花滿地金”,“黃華”和菊花是同義詞。後來就發展到什麼顏色都有了。黃色的、白色的、紫的、紅的、粉的,都有。挪威的散文家別倫.·.別爾生說各種花裡隻有菊花有綠色的,也不盡然,牡丹、芍藥、月季都有綠的,但像綠菊那樣綠得像初新的嫩蠶豆那樣,確乎是沒有。我幾年前回鄉,在公園裡看到一盆綠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狀多樣,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狀瓣的。在鎮江焦山見過一盆“十丈珠簾”,細長的管瓣下垂到地,說“十丈”當然不會,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獅子頭、蟹爪、小鵝、金背大紅……南北皆相似,有的連名字也相同。如一種淺紅的瓣,極細而卷曲如一頭亂發的,上海人叫它“懶梳妝”,北京人也叫它“懶梳妝”,因為得其神韻。

    有些南方菊種北京少見。揚州人重“曉色”,謂其色如初日曉雲,北京似沒有。“十丈珠簾”,我在北京沒見過。“楓葉蘆花”,紫平瓣,有白色斑點,也沒有見過。

    我在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裡。老舍先生每年要請北京市文聯、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臘月,老舍先生的生日(我記得是臘月二十三);一次是重陽節左右,賞菊。老舍先生的哥哥很會蒔弄菊花。花很鮮艷;菜有北京特點(如芝麻醬燉黃花魚、“盒子菜”);酒“敞開供應”,既醉既飽,至今不忘。

    我不贊成搞菊山菊海,讓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擠成一堆,鬧鬧嚷嚷。菊花還是得一棵一棵地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贊成把菊花縛扎成龍、成獅子,這簡直是糟蹋了菊花。

    秋葵·雞冠·鳳仙·秋海棠

    秋葵我在北京沒有見過,想來是有的。秋葵是很好種的,在籬落、石縫間隨便丟幾個種子,即可開花。或不煩人種,也能自己開落。花瓣大、花淺黃,淡得近乎沒有顏色,瓣有細脈,瓣內側近花心處有紫色斑。秋葵風致楚楚,自甘寂寞。不知道為什麼,秋葵讓我想起女道士。秋葵亦名雞腳葵,以其葉似雞爪。

    我在家鄉縣委招待所見一大叢雞冠花,高過人頭,花大如掃地笤帚,顏色深得嚇人一跳。北京雞冠花未見有如此之粗野者。

    鳳仙花可染指甲,故又名指甲花。鳳仙花搗爛,少入礬,敷於指尖,即以鳳仙葉裹之,隔一夜,指甲即紅。鳳仙花莖可長得很粗,湖南人或以入臭壇腌漬,以佐粥,味似臭苋菜稈。

    秋海棠北京甚多,齊白石喜畫之。齊白石所畫,花梗頗長,這在我家那裡叫作“靈芝海棠”。諸花多為五瓣,唯秋海棠為四瓣。北京有銀星海棠,大葉甚堅厚,上灑銀星,稈亦高壯,簡直近似木本。我對這種孫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興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總是伶仃瘦弱的。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過人”—傳染別人,獨自臥病,在一座偏房裡,我們都叫那間小屋為“小房”。她不讓人去看她,我的保姆要抱我去讓她看看,她也不同意。因此我對我的母親毫無印像。她死後,這間“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妝的儲藏室,成年鎖著。我的繼母偶爾打開,取一兩件東西,我也跟了進去。“小房”外面有一個小天井,靠牆有一個秋葉形的小花壇,不知道是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也沒有人管它,它在秋天竟也開花。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不論在哪裡,我每看到秋海棠,總要想起我的母親。

    黃櫨·爬山虎

    霜葉紅於二月花。

    西山紅葉是黃櫨,不是楓樹。我覺得不妨種一點楓樹,這樣顏色更豐富些。日本楓嬌紅可愛,可以引進。

    近年北京種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葉轉紅。

    沿街的爬山虎紅了,

    北京的秋意濃了。

    一九九六年中秋

    載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北京晚報》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代序 自報家門
    京劇的角色出臺,大都有一段相當長的獨白。向觀眾介紹自己的歷史,最近遇到什麼事,他將要干什麼,叫作“自報家門”。過去西方戲劇很少用這種辦法。西方戲劇的第一幕往往是介紹人物,通過別人之口互相介紹出劇中人。這實在很費事。中國的“自報家門”省事得多。我采取這種辦法,也是為了圖省事,省得麻煩別人。
    法國安妮?居裡安女士打算翻譯我的小說。她從波士頓要到另一個城市去,已經訂好了飛機票。聽說我要到波士頓,特意把機票退了,好跟我見一面。她談了對我的小說的印像,談得很聰明。有一點是別的評論家沒有提過,我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的。她說我很多小說裡都有水。《大淖記事》是這樣。《受戒》寫水雖不多,但充滿了水的感覺。我想了想,真是這樣。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江蘇北部一個不大的城市—高郵。在運河的旁邊。
    運河西邊,是高郵湖。城的地勢低,據說運河的河底和城牆垛子一般高。我們小時候到運河堤上去玩,可以俯瞰堤下人家的屋頂。因此,常常鬧水災。縣境內有很多河道。出城到鄉鎮,大都是坐船。農民幾乎家家都有船。水不但於不自覺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說的背景,並且也影響了我的小說的風格。水有時是洶湧澎湃的,但我們那裡的水平常總是柔軟的,平和的,靜靜地流著。
    我是一九二〇年生的。三月五日。按陰歷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宵節。這是一個吉祥的日子。中國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日。到現在還是這樣。到了這天,宵,南北皆然。沾了這個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會忘記。
    我的家庭是一個舊式的地主家庭。房屋、家具、習俗,都很舊。整所住宅,隻有一處叫作“花廳”的三大間是明亮的,因為朝南的一溜大窗戶是安玻璃的。其餘的屋子的窗格上都糊的是白紙。一直到我讀高中時,晚上有的屋裡點的還是豆油燈。這在全城(除了鄉下)大概找不出幾家。
    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撥貢”。這是略高於“秀纔”的功名。據說要八股文寫得特別好,纔能被選為“撥貢”。他有相當多的田產,大概有兩三千畝田,還開著兩家藥店,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卻很儉省。他愛喝一點酒,酒菜不過是一個咸鴨蛋,而且一個咸鴨蛋能喝兩頓酒。喝了酒有時就一個人在屋裡大聲背唐詩。他同時又是一個免費為人醫治眼疾的眼科醫生。我們家看眼科是祖傳的。在孫輩裡他比較喜歡我。他讓我聞他的鼻煙。有一回我不停地打嗝,他忽然把我叫到跟前,問我他吩咐我做的事做好了沒有。我想了半天,他吩咐過我做什麼事呀?我使勁地想。他哈哈大笑:“嗝不打了吧!”他說這是治打嗝的最好的辦法。他教過我讀《論語》,還教我寫過初步的八股文,說如果在清朝,我完全可以中一個秀纔(那年我纔十三歲)。他賞給我一塊紫色的端硯,好幾本很名貴的原拓本字帖。一個封建家庭的祖父對於孫子的偏愛,也僅能表現到這個程度。
    我的生母姓楊。楊家是本縣的大族。在我三歲時,她就死去了。她得的是肺病,早就一個人住在一間偏屋裡,和家人隔離了。她不讓人把我抱去見她。因此我對她全無印像。我隻能從她的遺像(據說畫得很像)上知道她是什麼樣子,另外我從父親的畫室裡翻出一摞她生前寫的大楷,字寫得很清秀。由此我知道我的母親是讀過書的。她嫁給我父親後還能每天寫一張大字,可見她還過著一種閨秀式的生活,不為柴米操心。
    我父親是我所知道的一個最聰明的人。多纔多藝。他不但金石書畫皆通,而且是一個擅長單杠的體操運動員,一名足球健將。他還練過中國的武術。他有一間畫室,為了用色準確,裱糊得“四白落地”。他後半生不常作畫,以“懶”出名。他的畫室裡堆積了很多求畫人送來的宣紙,上面都貼了一個紅簽:“敬求法繪,賜呼××”。我的繼母有時提醒:“這幾張紙,你該給人家畫畫了。”父親看看紅簽,說:“這人已經死了。”每逢春秋佳日,天氣晴和,他就打開畫室作畫。我非常喜歡站在旁邊看他畫,對著宣紙端詳半天。先用筆杆的一頭或大拇指指甲在紙上劃幾道,決定布局,然後畫花頭、枝干,布葉,勾筋。畫成了,再看看,收拾一遍,題字,蓋章,用摁釘釘在板壁上,再反復看看。他年輕時曾畫過工筆的菊花。能辨別、表現很多菊花品種。因為他是陰歷九月生的,在中國,習慣把九月叫作菊月,所以對菊花特別有感情。後來就放筆作寫意花卉了。他的畫,照我看是很有功力的。可惜局處在一個小縣城裡,未能浪遊萬裡,多睹大家真跡。又未曾學詩,題識多用成句,隻成“一方之士”,聲名傳得不遠。很可惜!他學過很多樂器,笙簫管笛、琵琶、古琴都會。他的胡琴拉得很好。幾乎所有的中國樂器我們家都有過。包括嗩吶、海笛。他吹過的簫和笛子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好的簫笛。他的手很巧,心很細。我母親的冥衣(中國人相信人死了,在另一個世界—陰間還要生活,故用紙糊制了生活用物燒了,使死者可以“冥中收用”,統稱冥器)是他親手糊的。他選購了各種砑花的色紙,糊了很多套,四季衣裳,單夾皮棉,應有盡有。“裘皮”剪得極細,和真的一樣,還能分出羊皮、狐皮。他會糊風箏。有一年糊了一個蜈蚣—這是風箏最難的一種,帶著兒女到麥田裡去放。蜈蚣在天上矯矢擺動,跟活的一樣。這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天。他放蜈蚣用的是胡琴的“老弦”。用琴弦放風箏,我還未見過第二人。他養過鳥,養過蟋蟀。他用鑽石刀把玻璃裁成小片,再用膠水一片一片逗攏粘固,做成小船、小亭子、八面玲瓏繡球,在裡面養金鈴子—一種金色的小昆蟲,磨翅發聲如金鈴。我父親真是一個聰明人。如果我還不算太笨,大概跟我從父親那裡接受的遺傳因子有點關繫。我的審美意識的形成,跟我從小看他作畫有關。
    我父親是個隨便的人,比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我十幾歲時就和他對座飲酒,一起抽煙。他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這種脾氣也傳給了我。不但影響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後輩的關繫,而且影響了我對我所寫的人物的態度以及對讀者的態度。
    我的小學和初中是在本縣讀的。
    小學在一座佛寺的旁邊,原來即是佛寺的一部分。我幾乎每天放學都要到佛寺裡逛一逛,看看哼哈二將、四大天王、釋迦牟尼、迦葉阿難、十八羅漢、南海觀音。這些佛像塑得生動。這是我的雕塑藝術館。
    從我家到小學要經過一條大街,一條曲曲彎彎的巷子。我放學回家喜歡東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鋪、手工作坊、布店、醬園、雜貨店、爆仗店、燒餅店、賣石灰麻刀的鋪子、染坊……我到銀匠店裡去看銀匠在一個模子上鏨出一個小羅漢,到竹器廠看師傅怎樣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車匠店看車匠用硬木車旋出各種形狀的器物,看燈籠鋪糊燈籠……百看不厭。有人問我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我說這跟我從小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有關。這些店鋪、這些手藝人使我深受感動,使我聞嗅到一種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這一路的印像深深注入我的記憶,我的小說有很多篇寫的便是這座封閉的、褪色的小城的人事。
    初中原是一個道觀,還保留著一個放生魚池。池上有飛梁(石橋),一座原來供奉呂洞賓的小樓和一座小亭子。亭子四周長滿了紫竹(竹竿深紫色)。這種竹子別處少見。學校後面有小河,河邊開著野薔薇。學校挨近東門,出東門是殺人的刑場。我每天沿著城東的護城河上學、回家,看柳樹,看麥田,看河水。
    我自小學五年級至初中畢業,教國文的都是一位姓高的先生。高先生很有學問,他很喜歡我。我的作文幾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古文中,我受影響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歸有光的幾篇代表作。歸有光以輕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物,親切而淒婉。這和我的氣質很相近,我現在的小說裡還時時回響著歸有光的餘韻。
    我讀的高中是江陰的南菁中學。這是一座創立很早的學校,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這個學校注重數理化,輕視文史。但我買了一部詞學叢書,課餘常用毛筆抄宋詞,既練了書法,也略窺了詞意。詞大都是抒情的,多寫離別。這和少年人每易有的無端感傷情緒易於相合。到現在我的小說裡還帶有一點隱隱約約的哀愁。
    讀了高中二年級,日本人占領了江南,江北危急。我隨祖父、父親在離城稍遠的一個村莊的小庵裡避難。在庵裡大概住了半年。我在《受戒》裡寫了和尚的生活。這篇作品引起注意,不少人問我當過和尚沒有。我沒有當過和尚。在這座小庵裡我除了帶了準備考大學的教科書,隻帶了兩本書,一本《瀋從文小說選》,一本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說得誇張一點,可以說這兩本書定了我的終身。這使我對文學形成比較穩定的興趣,並且對我的風格產生深遠的影響。我父親也看了瀋從文的小說,說:“小說也是可以這樣寫的?”我的小說也有人說是不像小說,其來有自。
    一九三九年,我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考大學。到昆明,得了一場惡性瘧疾,住進了醫院。這是我一生第一次住院,也是唯一的一次。高燒超過四十度。護士給我注射了強心針,我問她:“要不要寫遺書?”我剛剛能喝一碗蛋花湯,晃晃悠悠進了考場。考完了。一點把握沒有。天保佑,發了榜,我居然考中了第一志願: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繫!
    我成不了語言文字學家。我對古文字有興趣的隻是它的美術價值—字形。我一直沒有學會國際音標。我不會成為文學史研究者或文學理論專家,我上課很少記筆記,並且時常缺課。我隻能從興趣出發,隨心所欲,亂七八糟地看一些書。白天在茶館裡。夜晚在繫圖書館。於是,我隻能成為一個作家了。
    不能說我在投考志願書上填了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繫是衝著瀋從文去的,我當時有點恍恍惚惚,缺乏任何強烈的意志。但是“瀋從文”是對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過的。
    瀋先生一共開過三門課:“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中國小說史”,我都選了。瀋先生很欣賞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說是得意高足。
    瀋先生實在不大會講課。講話聲音小,湘西口音很重,很不好懂。他講課沒有講義,不成繫統,隻是即興的漫談。他教創作,反反復復,經常講的一句話是:要貼到人物來寫。很多學生都不大理解這是什麼意思。我是理解的。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在小說裡,人物是主要的,主導的,其餘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貼近,富同情,共哀樂。什麼時候作者的筆貼不住人物,就會虛假。寫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環境。寫景處即是寫人,景和人不能遊離。常見有的小說寫景極美,但隻是作者眼中之景,與人物無關。這樣有時甚至會使人物疏遠。即作者的敘述語言也須和人物相協調,不能用知識分子的語言去寫農民。我相信我的理解是對的。這也許不是寫小說唯一的原則(有的小說可以不著重寫人,也可以有的小說隻是作者在那裡發議論),但是是重要的原則。至少在現實主義的小說裡,這是重要原則。
    瀋先生每次進城(為了躲日本飛機空襲,他住在昆明附近呈貢的鄉下,有課時纔進城住兩三天),我都去看他。還書、借書,聽他和客人談天。他上街,我陪他同去,逛寄賣行、舊貨攤,買耿馬漆盒,買火腿月餅。餓了,就到他的宿舍對面的小鋪喫一碗加一個雞蛋的米線。有一次我喝得爛醉,坐在路邊,他以為是一個生病的難民,一看,是我!他和幾個同學把我架到宿舍裡,灌了好些釅茶,我纔清醒過來。有一次我去看他,牙疼,腮幫子腫得老高,他不說一句話,出去給我買了幾個大橘子。
    我讀的是中國文學繫,但是大部分時間是看翻譯小說。當時在聯大比較時髦的是A. 紀德,後來是薩特。我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外國作家我受影響較大的是契訶夫,還有一個西班牙作家阿索林。我很喜歡阿索林,他的小說像是覆蓋著陰影的小溪,安安靜靜的,同時又是活潑的,流動的。我讀了一些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作品,讀了普魯斯特小說的片段。我的小說有一個時期明顯地受了意識流方法的影響,如《小學校的鐘聲》、《復仇》。
    離開大學後,我在昆明郊區一個聯大同學辦的中學教了兩年書。《小學校的鐘聲》和《復仇》便是這時寫的。當時沒有地方發表。後來由瀋先生寄給上海的《文藝復興》,鄭振鐸先生打開原稿,發現上面已經叫蠹蟲蛀了好些小洞。
    一九四六年初秋,我由昆明到上海。經李健吾先生介紹,到一個私立中學教了兩年書。一九四八年初春離開。這兩年寫了一些小說,結為《邂逅集》。
    到北京,失業半年,後來到歷史博物館任職。陳列室在午門城樓上,展出的文物不多,遊客寥寥無幾。職員裡住在館裡的隻有我一個人。我住的那間據說原是錦衣衛值宿的屋子。為了防火,當時故宮範圍內都不裝電燈,我就到舊貨攤上買了一盞白瓷罩子的古式煤油燈。晚上燈下讀書,不知身在何世。北京一解放,我就報名參加了四野南下工作團。
    我原想隨四野一直打到廣州,積累生活,寫一點剛勁的作品。不想到武漢就被留下來接管文教單位,後來又被派到一個女子中學當副教導主任。一年之後,我又回到北京,到北京市文聯工作。一九五四年,調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
    自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八年,我一直當文藝刊物編輯。編過《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我對民間文學是很有感情的。民間故事豐富的想像和農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新鮮和韻律的精巧使我驚奇不置。但我對民間文學的感情被割斷了。一九五八年,我被錯劃成“右派”,下放到長城外面的一個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將近四年。
    這四年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和農業工人(即是農民)一同勞動,喫一樣的飯,晚上睡在一間大宿舍裡,一鋪大炕(枕頭挨著枕頭,虱子可以自由地從最東邊一個人的被窩裡爬到最西邊的被窩裡)。我比較切實地看到中國的農村和中國的農民是怎麼回事。
    一九六二年初,我調到北京京劇團當編劇,一直到現在。
    我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今年六十九歲,寫作時間不可謂不長。但我的寫作一直是斷斷續續,一陣一陣的,因此數量很少。過了六十歲,就聽到有人稱我為“老作家”,我覺得很不習慣。第一,我不大意識到我是一個作家;第二,我沒有覺得我已經老了。近兩年逐漸習慣了。有什麼辦法呢,歲數不饒人。杜甫詩:“座下人漸多。”現在每有宴會,我常被請到上席,我已經出了幾本書,有點影響。再說我不是作家,就有點矯情了。我算什麼樣的作家呢?
    我年輕時受過西方現代派的影響,有些作品很“空靈”,甚至很不好懂。這些作品都已散失。有人說翻翻舊報刊,是可以找到了。勸我搜集起來出一本書。我不想干這種事。實在太幼稚,而且和人民的疾苦距離太遠。我近年的作品漸趨平實。在北京市作協討論我的作品的座談會上,我作了一個簡短的發言,題為“回到民族傳統,回到現實主義”,這大體上可以說是我現在的文學主張。我並不排斥現代主義。每逢有人詆毀青年作家帶有現代主義傾向的作品時,我常會為他們辯護。我現在有時也偶爾還寫一點很難說是純正的現實主義的作品,比如《曇花、鶴和鬼火》,就是在通體看來是客觀敘述的小說中有時還夾帶一點意識流片段,不過評論家不易察覺。我的看似平常的作品其實並不那麼老實。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於平淡,納外來於傳統,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我是較早意識到要把現代創作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的。和傳統文化脫節,我以為是開國以後,五十年代文學的一個缺陷—有人說這是中國文化的“斷裂”,這說得嚴重了一點。有評論家說我的作品受了兩千多年前的老莊思想的影響,可能有一點,我在昆明教中學時案頭常放的一本書是《莊子集解》。但是對莊子感極大的興趣的,主要是其文章,至於他的思想,我到現在還不甚了了。我自己想想,我受影響較深的,還是儒家。我覺得孔夫子是個很有人情味的人,並且是個詩人。他可以發脾氣,賭咒發誓。我很喜歡《論語?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章》。他讓在座的四位學生談談自己的志願,最後問到曾晳(點):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這寫得實在非常美。曾點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極致。
    我很喜歡宋儒的詩: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說得更實在的是:
    頓覺眼前生意滿,
    須知世上苦人多。
    我覺得儒家是愛人的,因此我自詡為“中國式的人道主義者”。
    我的小說似乎不講究結構。我在一篇談小說的短文中,說結構的原則是:隨便。有一位年齡略低我的作家每談小說,必談結構的重要。他說:“我講了一輩子結構,你卻說:隨便!”我後來在談結構的前面加了一句話:“苦心經營的隨便”,他同意了。我不喜歡結構痕跡太露的小說,如莫泊桑,如歐.?.亨利。我傾向“為文無法”,即無定法。我很向往蘇軾所說的:“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我的小說在國內被稱為“散文化”的小說。我以為散文化是世界短篇小說發展的一種(不是唯一的)趨勢。
    我很重視語言,也許過分重視了。我以為語言具有內容性。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外部的,不隻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個作者氣質、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態度,不是理念),必須由語言入手,並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裡。語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語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繫。包世臣論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語言像樹,枝干內部液汁流轉,一枝搖,百枝搖。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我認為一篇小說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作的。作者寫了,讀者讀了,創作過程纔算完成。作者不能什麼都知道,都寫盡了。要留出餘地,讓讀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補充。中國畫講究“計白當黑”。包世臣論書以為當使字之上下左右皆有字。宋人論崔灝的《長干歌》“無字處皆有字”。短篇小說可以說是“空白的藝術”。辦法很簡單:能不說的話就不說。這樣一篇小說的容量就會更大了,傳達的信息就更多。以己少少許,勝人多多許。短了,其實是長了。少了,其實是多了。這是很劃算的事。
    我這篇“自報家門”實在太長了。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日
    載一九八八年第七期《作家》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