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醫骨傷科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張文信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267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267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5077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全國中醫藥行業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7
    字數:33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文信


        
        
    "

    內容簡介

    《中醫骨傷科學》特色:
    1.注重把握培養方向,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為標準的原則,緊扣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纔的目標進行編寫,體現“工學結合”的人纔培養模式。
    2.注重中醫藥職業教育的特點,以教育部新的教學指導意見為綱領,貼近學生、貼近崗位、貼近社會,體現教材針對性、適用性及實用性,符合中醫藥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實際。
    3.注重強化精品意識,從教材內容結構、知識點、規範化、標準化、編寫技巧、語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備“精品教材”特質。
    4.注重教材內容與教學大綱的統一,涵蓋資格考試全部內容及所有考試要求的知識點,滿足學生獲得“雙證書”及相關工作崗位需求,有利於促進學生就業。
    5.注重創新教材呈現形式,版式設計新穎、活潑,圖文並茂,配有網絡教學大綱指導教與學,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認知規律及特點,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錄

    總論
    第一章中醫骨傷科學發展簡史
    一、中醫骨傷科學的起源(遠古前476年)
    二、中醫骨傷科學基礎理論的形成(前476~220年)
    三、中醫骨傷科學診療技術的進步(220~960年)
    四、中醫骨傷科學的發展(960~1368年)
    五、中醫骨傷科學的興盛和危機(1368-1949年)
    六、中醫骨傷科學的新生(1949年後)
    第二章損傷的分類與病因病機
    第一節 損傷的分類
    第二節 損傷的病因
    一、外因
    二、內因
    第三節 損傷的病機
    一、皮肉筋骨
    二、氣血
    三、津液
    四、髒腑
    五、經絡
    第三章診斷
    第一節 四診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二節 骨與關節檢查法
    一、檢查方法和次序
    二、肢體測量
    三、肌力檢查
    四、臨床檢查法
    第三節 影像學檢查
    一、X線檢查
    二、CT檢查
    三、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四、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
    第四章治療方法
    第一節 保守治療
    一、手法治療
    二、固定
    三、藥物治療
    四、其他療法
    第二節 手術治療
    一、手術的基本原則
    二、手術的適應證
    三、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第三節 練功療法
    一、練功療法的分類
    二、練功療法的作用
    三、練功的注意事項
    四、全身各部練功法

    各論
    第五章骨折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上肢骨折
    鎖骨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橈尺骨干雙骨折
    橈骨遠端骨折
    手部骨折
    第三節 下肢骨折
    股骨頸骨折
    股骨轉子間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髁上骨折
    髕骨骨折
    脛骨平臺骨折
    脛腓骨干骨折
    踝部骨折
    足骨骨折
    第四節 軀干骨折
    肋骨骨折
    脊柱骨折
    附:脊髓損傷
    骨盆骨折
    第六章脫位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顳下頜關節脫位
    第三節 肩關節脫位
    第四節 肘關節脫位
    第五節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
    第六節 髖關節脫位
    第七章筋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上肢筋傷
    肩關節周圍炎
    岡上肌肌腱炎
    肱骨外上髁炎
    腕管綜合征
    狹窄性腱鞘炎
    第三節 下肢筋傷
    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梨狀肌綜合征
    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踝關節扭挫傷
    第四節 軀干筋傷
    頸椎病
    腰椎間盤突出癥
    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
    第八章骨病
    第一節 化膿性骨髓炎
    第二節 化膿性關節炎
    第三節 骨關節結核
    第四節 類風濕關節炎
    第五節 強直性脊柱炎
    第六節 骨關節炎
    第七節 骨質疏松癥
    第八節 股骨頭缺血窪壞死
    第九節 骨腫瘤
    附錄方劑名錄
    主要參考書目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醫骨傷科學》:
    3.問受傷的部位和各種癥狀
    (1)疼痛要詳細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時間、程度及影響疼痛的因素。如腰部椎間盤突出癥,疼痛自腰部沿股部後側放射到小腿至足部;骨折及韌帶急性損傷則有銳痛;化膿性感染則有跳痛;勞損性疾病的疼痛,在休息時減輕,活動時加重;增生性關節炎則與此相反;受過損傷的肢體外感風寒濕邪,多在鼕春季節或天氣變化時疼痛。隻有詳細地了解疼痛的特點,再結合各項檢查結果,對診斷纔有比較正確的判斷。
    (2)腫脹須詢問腫脹出現的時間、部位、範圍和程度。一般感染性疾病是先有腫後有痛,而外傷性疾病則是先有疼痛後有腫脹。如是增生的腫物,更須詢問是先有腫物,或先有疼痛,以及腫物增長速度如何等。
    (3)肢體、軀干功能要詳細詢問活動障礙的具體情況,是傷後立即發生還是受傷後一段時間纔出現的。一般來說,骨折或脫位後肢體功能障礙立即發生,骨病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纔逐漸影響肢體功能。但有些病例如股骨頸嵌入性骨折,患者仍能跛行;單純輕度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仍能坐立或行走。應特別注意詢問其受傷的現場情況,從而了解其受傷機制,並認真地檢查,纔不致漏診。
    (4)畸形畸形多由骨或關節的破壞、移位、增生或筋肉組織的癱瘓、攣縮所致,應詳細詢問畸形發生的時間及過程。無外傷史者,要考慮為先天性畸形或是發育畸形。
    (5)創口詢問創口形成的原因、時間、污染情況、處理過程、出血情況,以及是否使用過破傷風抗毒素等。
    (三)全身情況
    1.問寒熱應詢問惡寒、發熱的程度和時間。如感染性疾病,則惡寒與發熱並見;顱腦損傷,可引起高熱;外傷性疾病,起初由於瘀阻經絡而化熱,出現幾天的低熱,而後積瘀蘊生熱毒而成癰,可出現高熱寒戰;骨關節結核,可出現午後潮熱;惡性骨腫瘤,晚期可有持續性發熱。
    2.問汗詢問汗液,可了解髒腑氣血、津液的情況。嚴重損傷或嚴重感染的患者,可出現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的危急現像;結核性感染可出現潮熱、盜汗;化膿性感染則可出現大熱、大汗。
    3.問飲食應詳細詢問進食的時間、食量、飲水情況及味覺等情況。對腹部損傷患者,應詢問其發生於飽食後或空腹時,以便估計胃腸破裂後腹腔污染的程度。還應詢問其是否口渴、是否飲食及喜冷或熱飲,用以估計津液消耗的情況。
    4.問二便對脊柱、骨盆、腹部損傷患者,應詢問其大小便的次數、量、顏色等。對尾骨骨折移位患者,應詢問其大便是否困難、形狀有無改變等。
    5.問睡眠嚴重創傷後,久不能睡或徹夜不眠;顱腦損傷後,昏迷不醒或醒後再度昏迷,不省人事。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