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吳師機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江濤潘桂娟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68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680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94067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4
    字數:14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江濤,潘桂娟


        
        
    "

    內容簡介

    吳師機,原名樽,又名安業,字尚先,生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卒於光緒十二年(1886),浙江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著有《理瀹駢文》,載方千餘首。吳師機在“外治”方面卓有建樹,提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並確立三焦分治法;對內病外治的作用機理、制方遣藥、作用途徑、敷貼部位及穴位等,有較為繫統的理論闡發,詳細總結了內、外、婦、兒、五官科疾病的外治經驗;施診專以膏藥為主,還有臍療、穴位貼敷等。《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吳師機》內容包括吳師機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後世影響等。

    作者簡介

    江濤,女,1972年出生,山東省青島市人;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教授,醫學博士,中醫醫史文獻專業;從事中醫各家學說教學及中醫臨床文獻研究、醫家學術思想研究。參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中醫各家學說》及《中醫必讀百部名著·醫案卷》。《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5”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5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目錄

    生平概述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紀略

    著作簡介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外治法的源流
    (二)外治法的優勢
    (三)歷代醫家的影響
    二、學術特色
    (一)外治法的理論
    (二)外治法的應用

    臨證經驗
    一、內科疾病的外治經驗
    (一)溫病
    (二)肺病
    (三)脾胃病
    (四)癥瘕積聚
    (五)鼓脹
    (六)水腫
    (七)黃疸
    (八)諸痛
    二、婦科疾病的外治經驗
    (一)常用的外治方法
    (二)常用的治療部位
    (三)常用的外治劑型
    三、兒科疾病的外治經驗
    (一)常用的外治方法
    (二)常用外治方法的適應證
    (三)常用的外治部位
    四、痘疹類疾病的外治經驗
    (一)常用的外治方法
    (二)常用的外治部位
    五、皮膚病的外治經驗
    六、頭面諸疾的外治經驗
    (一)眼病
    (二)鼻病
    (三)耳病
    (四)唇病
    (五)齒病
    (六)舌病
    (七)咽喉病
    七、針灸的運用
    (一)重視腧穴
    (二)重視灸法
    (三)重視刺血療法

    後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後世發揮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吳師機》:
    1.外治法的理論根本
    吳師機提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說,並多次在《理瀹駢文》中強調這一機理,強調“內外治殊途同歸之旨,乃道之大原也”。外治與內治一樣,均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的,所以在病因、病機、辨證等醫理方面是相同的。在臨床運用上,內治與外治並沒有很大的區別,“所異者法耳”。這些外治與內治機理統一的原則,一直有效地指導著臨床實踐。綜觀吳師機全書,分析古今治驗名方中外治方劑的組方,可知“膏方取法,不外於湯丸”;就臨床施治而言,“大凡外治用藥,皆本內治之理,而其中有巧妙之外,則法為之也”(《理瀹駢文·續增略言》)。吳師機的外治即是在此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
    (1)須辨證論治
    外治法的使用過程中,要運用中醫理論對四診收集來的有關病情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和邪正之間的關繫,判斷、歸納、推理出某種證,做出診斷,再根據其證確立相應的治則,遣方用藥。辨證以陰陽、表裡、虛實、寒熱、髒腑、經絡、氣血等中醫理論為指導。《理瀹駢文》充滿了辨證論治的思想。施法之要,首當辨證,證之陰陽、寒熱,病位之在表在裡、在髒在腑,須慎審細辨,做到“辨證分明”。
    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提到,施治之法有五,包括“審陰陽”“察四時五行”“求病機”“度病情”“辨病形”。“審陰陽”,以知病之表裡寒熱、邪正虛實;“察四時五行”,以知四時所傷、五髒病變;“求病機”,明證之原委,洞察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度病情”,析五志所傷之為病及五志對疾病的影響;“辨病形”,根據外在癥狀,以確定病之所在何髒何腑。
    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首先明確提出八綱辨證在外治領域的應用。吳師機說:“形癥昭著,務細核其六變(即寒熱、表裡、虛實之變)。”在用藥上,曰:“有表裡、寒熱、虛實分用之膏。”(《理瀹駢文·略言》)八綱辨證,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總綱,在中醫外治領域同樣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2)治病必求於本
    “本”者,即陰陽也,中醫理論始終貫穿著陰陽學說。所以在辨證論治時必須結合陰陽的盛衰、消長和轉化去分析病情,抓住陰陽的變化纔能把握本質,能做到辨證無誤,施治效捷。吳師機雲:“外治必如內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陰陽、識髒腑也。”(《理瀹駢文·略言》)吳師機十分強調探求病之根本,認為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氣血陰陽的失調,外治和內治一樣,是通過藥物來調整失衡的氣血陰陽,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吳師機在書中提到了其妹婿汪畫山對中醫外科疾病的辨證論治方法,並對其推崇備至,給予充分的肯定,認為“足為外科指南”,故“錄其要者,亦可識所學之精矣”(《理瀹駢文·續增略言》),並將其應用在診療實踐中。
    “一察所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謂如內科之求其本也。要像內科疾病治療那樣“求其本”,細察引起疾病的病因,諸如風勝、濕勝、熱勝等六淫邪毒,蛇蟲、食物、藥物等特殊之毒,外來傷害,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事損傷等。
    “二望形色”:“謂高聳、平塌、軟堅,與鮮明、昏暗、板活也”,望形色主要指辨別皮損突出或陷入皮膚的程度、軟硬度,顏色的深淺亮暗等;“癰不盡紅也、疽不盡白也”,根據顏色紅或白辨癰、疽之部位的深淺;“疔不盡硬也”“疔怕軟不怕硬”,主要指的是根據疔的軟硬程度來判斷疔的病程與愈後;疔軟是氣血不充的表現,大部分病程較長或愈後不佳;疔硬則大部分病程較短,愈後較好。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醫理論肇始於《黃帝內經》《難經》,本草學探源於《神農本草經》,辨證論治及方劑學發軔於《傷寒雜病論》。在此基礎上,歷代醫家結合自身的思考與實踐,提出獨具特色的真知灼見,不斷革故鼎新,充實完善,使得中醫藥學具有繫統的知識體繫結構、豐富的原創理論內涵、顯著的臨床診治療效、深邃的中國哲學背景和特有的話語表達方式。歷代醫家本身就是“活”的學術載體,他們刻意研精,探微索隱,華葉遞榮,日新其用。因此,中醫藥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始終呈現出一派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的繁榮景像。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自2008年起相繼依托2005年度國家“973”計劃課題“中醫學理論體繫框架結構與內涵研究”、2009年度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醫藥古籍與方志的文獻整理”子課題“古代醫家學術思想與診療經驗研究”、2013年度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醫理論體繫結構與內涵研究室”建設規劃,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選取歷代具有代表性或學術特色突出的醫家,繫統地闡釋與解析其代表性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旨在發掘與傳承、豐富與完善中醫理論體繫,為提升中醫師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和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鋻。本套叢書即是此繫列研究階段性成果總結而成。
    綜觀歷史,凡能稱之為“大醫”者,大都博覽群書,學問淹博賅洽,集百家之言,成一家之長。因此,我們以每位醫家獨立成書,盡可能尊重原著,進行總結、提煉和闡發。此外,本叢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將醫家特色學術觀點與臨床實踐相印證,盡可能選擇一些典型醫案,用以說明理論的實踐價值,便於臨床施用。本叢書現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中的“醫藥衛生”重點圖書出版計劃,並將於“十三五”期間完成此項出版計劃,擬收載歷代102名中醫名家,總字數約1600萬。
    叢書各分冊作者,有中醫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資深專家、國家及行業重點學科帶頭人,也有中青年教師、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師中的學術骨干,分別來自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科研機構和臨床單位。從學科分布來看,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醫史文獻、中醫經典及中醫臨床基礎、中醫臨床各學科。全體作者以對中醫藥事業的拳拳之心,共同努力和無私奉獻,歷經數年成就了這份艱巨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了傳承、運用、發展中醫藥學術的重大使命。
    在完成上述科研項目及叢書撰寫、統稿與審訂的過程中,研究團隊暨編委會和審訂委員會全體成員,精益求精之心始終如一。在上述科研項目負責人、叢書總主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潘桂娟研究員主持下,由常務副主編張宇鵬副研究員、陳曦副研究員及各分題負責人——翟雙慶教授、劉桂榮教授、鄭洪新教授、邢玉瑞教授、錢會南教授、馬淑然教授、文穎娟教授、陸翔教授、楊衛彬研究員、崔為教授、柳亞平副教授、江泳副教授、王靜波博士等,以及醫史文獻專家張效霞副教授,分別承擔或參與了團隊的組織和協調,課題任務書和叢書編寫體例的起草、修訂和具體組織實施,各單位課題研究任務的落實和分冊文稿編寫和審訂等工作。編委會還多次組織工作會議和繼續教育項目培訓,組織審訂委員會專家復審和修訂;最終由總主編逐冊復審、修訂、統稿並組織作者再次修訂各分冊文稿。自2015年6月開始,編委會將叢書各分冊文稿陸續提交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擬於2019年12月之前按計劃完成本套叢書的出版。
    2016年3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了《關於加強中醫理論傳承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對傳承脈絡清晰、理論特色鮮明的古代醫家的學術思想研究,深入研究中醫對生命、健康與疾病認知理論,繫統總結中醫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理論精華,提升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和產品研發的能力,切實傳承中醫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和預防治療觀”。上述項目研究及叢書的編寫,是研究團隊對國家層面“加強中醫理論傳承與創新”號召的積極響應,體現了當代中醫學人敢於擔當的勇氣和矢志不渝的追求!通過此項全國協作的繫統工程,凝聚了中醫醫史、文獻、理論、臨床研究的專門人纔,培育了一支專業化的學術隊伍。
    在此衷心感謝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其所屬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研究生院,以及北京中醫藥大學、陝西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雲南中醫學院、安徽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河北中醫學院、貴陽中醫藥大學、中日友好醫院等16家科研、教學、醫療單位,對此項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謝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有關領導及華中健編審、伊麗縈博士及全體編校人員對叢書編寫及出版的大力支持!
    本叢書即將付梓之際,百餘名作者感慨萬千!希望廣大讀者透過本叢書,能夠概要縱覽中醫藥學術發展之歷史脈絡,擷取中醫理論之精華,傳承千載臨床之經驗,為中醫藥學術的振興和人類衛生保健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由於種種原因,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以促進本叢書不斷修訂和完善,共同推進中醫藥學術的繼承與發揚!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編委會
    2016年9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