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各家針灸學說(供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專業用 新世紀第2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高希言田嶽鳳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29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2975
    版次:2

    商品編碼:12498162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1
    字數:4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高希言,田嶽鳳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供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專業閱讀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十版)
    新世紀第二版

    內容簡介

    《各家針灸學說(供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專業用 新世紀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分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介紹各家針灸學說的形成、發展及學術流派等;各論從生平與著作、學說與貢獻、臨床應用與學術影響等方面介紹59位古代、5位近代醫家的針灸學說、思想與臨床經驗,並節錄了醫家的部分原著,以便對該醫家有更多的了解,補充正文中未涉及的內容,供學習時參考。

    作者簡介

    高希言,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針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主要承擔針灸學國家局重點學科的建設與日常教學工作,主講本科生《各家針灸學說》《針灸醫籍選》,研究生《針灸名著選》《針灸學臨床》等課程。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針灸各家學說形成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內經》的針灸學成就及其對後世針灸學說的影響
    一、經絡學成就與影響
    二、腧穴學成就與影響
    三,刺灸學成就與影響
    四、針灸治療學成就與影響
    第二節 《難經》的針灸學成就及其對後世針灸學說的影響
    一、經絡腧穴學成就與影響
    二、刺法灸法學成就與影響
    第三節 《甲乙經》的針灸學成就及其對後世針灸學說的影響
    一、腧穴學成就與影響
    二、刺灸學成就與影響
    三、處方選穴成就與影響
    第二章 針灸學說流派與醫家
    第一節 針灸流派起源的傳說
    第二節 戰國之後的主要針灸流派
    一、重針派
    二、重灸派
    三、穴法派
    四、手法派
    五、刺營出血派
    六、針灸藥相須派
    七、經穴理論派
    八、中西醫彙通派
    第三章 針灸學說流蹶肜廄叼背景及影響因素
    第一節 古代針灸學說產生的背景
    一、家傳方式
    二、師授方式
    第二節 針灸學說流派形成的影響因素
    一、文獻傳承與醫家之間的影響
    二、地區因素
    三、工作對像環境條件及療效因素
    第四章 針灸學說流派對針灸醫學發展的影響
    第一節 對經絡腧穴理論發展的影響
    一、對經絡學說發展的影響
    二、對腧穴學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對刺灸臨床發展的影響

    下篇 各論
    第五章 漢唐時期醫家
    第一節 張機
    一、生平與著作
    二、學說與貢獻
    三、臨床應用與學術影響
    四、閱讀文選
    第二節 王熙
    一、生平與著作
    二、學說與貢獻
    三、臨床應用與學術影響
    四、閱讀文選
    第三節 葛洪
    ……
    第七章 明代醫家
    第六章時期醫家
    第八章 清代醫家
    第九章 近代針灸醫家

    附錄 綜合性醫籍中的針灸內容簡介
    主要參考書目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各家針灸學說(供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專業用 新世紀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三)循經取穴派
    在穴法派中,還有醫家強調經絡的應用。這一派一般不提某癥用某穴,僅提取某經,岐伯、王叔和即是如此。李梃《醫學入門》也說:“《靈樞》雜證論某病取某經,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隨經取用。”至於如何隨經取用,李氏說:“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陽明經,中部足太陰,下部足厥陰,前膺足陽明,後背足太陽,因各經之病而取各經之穴者,最為要訣。”後來由於取經學說難於掌握,有逐漸被穴法取代的趨勢,故清代徐靈胎深表惋惜,他在《醫學源流論》中指出:“古人取經,今人隻知取穴,亦為一失。”今天看來,穴位主治作用沒有絕對的特異性,同經穴位的作用共性較多,《內經》及後世一些醫家之所以強調取經,是有臨床指導意義的。
    (四)按時取穴派
    按時取穴,近人稱為時間針灸學,此派崛時期。這一學派把氣血在人體經脈的流注盛衰時間作為選用穴位的依據,學術思想導源於《內經》《難經》,代表人物為金代的何若愚。
    何氏撰有《流注指微針賦》,是子午流注的早期專著,代竇桂芳收入《針灸四書》,擴大了它的影響。經明代徐鳳的發揮,成為今天的子午流注納甲法。高武的《針灸聚英》記載了子午流注納子法,豐富完善了子午流注內容。明代中期李梃據《針灸大全》之法,演子午流注開穴法,擴大了子午流注的選穴。
    按時取穴方法還有飛騰八法和靈龜八法,是在竇漢卿“八穴流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前者見王國瑞的《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兩法並見於徐鳳的《針灸大全》。此外,竇氏在《標幽賦》中還提到“一日取十二經之原”的按時開原穴法,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載有“十二經夫妻相合逐日按時取原穴法”,都是按時選穴的內容。四、手法派
    手法派是指注重毫針操作,提高臨床療效的針灸流派,其學術內容包括毫針進針、出針、候氣、行氣、補瀉等內容,宋代以前都遵《內經》《難經》之說,到了金、明時期逐漸興盛,形成學術流派。代表人物有席弘、陳會、劉瑾、楊繼洲等。手法派與重針派不同,前者主要是指操作手法,後者指治療工具,講究操作手法的工具主要是毫針,故二者關繫又十分密切。
    《內經》記載的補瀉手法有迎隨、徐疾、呼吸、開闔幾種。不同時代、不同醫家對“迎隨”有不同的理解,《內經》中的“迎隨”並非具體的操作術式,而是對補瀉的統稱;“徐疾”是對針刺補瀉主要特點的概括;“呼吸”“開闔”是補瀉手法的組成部分,並不是獨立的補瀉操作方法。後世醫家總結並應用了提插、捻轉手法,成為補瀉手法的主體內容。《內經》針刺補瀉概念的形成,主要基於對自然現像及生命活動的認識,體現古人對生命活動樸素的、直觀的思維方式,如補法由淺而深,徐徐進針以使“氣入”,氣下後,疾出針,按針孔,則氣不洩;瀉法疾進針而緩緩出針以引氣外出,出針時邊出針邊搖針,搖大針孔,排邪氣外出。
    時期竇漢卿對針刺手法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提出捻轉補瀉“隨濟左而補暖,迎奪右而瀉涼”等具體操作方法的雛形。自金至明代,是針刺手法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金針賦》是手法派形成的標志,其中記載的燒山火、透天涼、陽中隱陰、陰中隱陽等復式手法,成為針刺手法的核心內容。
    明代的手法研究與爭鳴,基本上是圍繞針刺補瀉的作用和復式手法展開,影響較大的醫家有高武、李梃、汪機、楊繼洲等。高武《針灸聚英》中解釋了14種復式手法,但又認為這是“巧立名色而已,求針之明,為針之晦”,可見對針刺手法的不同看法和爭論在明代就開始了。汪機對針刺理論與手法多有發揮,對有爭議的問題,直言不諱,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針刺有瀉無補”,但他在施術中並非完全否定補瀉,而是主張務實求是,他以提按、徐疾、捻轉為綱論述各種手法。樓英在《醫學綱目·刺虛實》中記載了補瀉的操作:“蓋補者針入腠理,得氣漸漸作三次推納,進至分寸。《經》所謂徐納疾出,世所謂一退三飛,熱氣榮榮者是也;瀉者宜針入分寸,得氣後漸漸作三次動伸,退出腠理,《經》所謂疾納徐出,世所謂一飛三退,冷氣沉沉者是也。”後世醫家進一步發揮,將進、退、動、伸手法,理解為提插手法中的重插、重提、輕插、輕提等概念。
    楊繼洲闡述了針刺補瀉的原理,創造性地發揮了《內經》“迎而奪之”“隨而濟之”的內涵,認為迎隨是“針下予奪之機”,它包含了徐疾、提插、捻轉、呼吸等手法的內容,發展了《難經》關於“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日迎隨”的論述,使補瀉有理論原則可依,有具體操作可憑,將手法的理論與臨床有機結合,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纔培養改革的意見》,適應新形勢下我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中醫藥人纔培.養的需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材建設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教材辦”)、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下,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專家指導委員會指導下,總結全國中醫藥行業歷版教材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建設的經驗,制定了“‘十三五’中醫藥教材改革工作方案”和“‘十三五’中醫藥行業本科規劃教材建設工作總體方案”,全面組織和規劃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鋻於由全國中醫藥行業主管部門主持編寫的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目前已出版九版,為體現其繫統性和傳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國中醫藥教育史上稱為第十版。
    本套教材規劃過程中,教材辦認真聽取了教育部中醫學、中藥學等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相關專家的意見,結合中醫藥教育教學一線教師的反饋意見,加強頂層設計和組織管理,在新世紀以來三版優秀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正本清源,突出中醫藥特色,弘揚中醫藥優勢,優化知識結構,做好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銜接”的建設目標,旨在適應新時期中醫藥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學手段變革的需要,彰顯現代中醫藥教育理念,在繼承中創新,在發展中提高,打造符合中醫藥教育教學規律的經典教材。
    本套教材建設過程中,教材辦還聘請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三個專業德高望重的專家組成編審專家組,請他們參與主編確定,列席編寫會議和定稿會議,對編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參加教材間內容統籌、審讀稿件等。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