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孟河醫學源流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蔣熙德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294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29418
    版次:1

    商品編碼:12556292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作者:蔣熙德


        
        
    "

    編輯推薦

    央視熱播劇《老中醫》現實版孟河醫派學術精品!

    醫者仁心《老中醫》
    博施濟眾孟河派
    學術精品守初心


    孟河醫派作為著名醫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時期,可謂為葛洪醫藥餘緒。孟河地區歷代名醫輩出,宋代出了許叔微,著《本事方》,開醫案類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準繩》以求“宗學術之規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區積集了一批學養很深的醫界人物,為孟河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孟河醫派著名醫家如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紛紛走出故土,有多名名醫東行上海,開業授徒,共和國建國前後許多著名中醫專家皆傳承於孟河醫派。

    孟河中醫是江蘇醫家一大流派。明末清初,費尚有棄官從醫,定居孟河,開始了孟河費氏的醫學事業。略晚於費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醫以治傷寒出名。乾隆年間,沙曉峰、沙達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當時。乾嘉年間,費士源以內科聞名。丁氏以兒科見長。馬氏、巢氏也已有人業醫。

    清道光、咸豐、同治年間,孟河名醫雲集,業務興盛,經驗成熟,學術思想逐漸形成,費尚有的六世孫費伯榮、費士源的孫子費蘭泉、馬家的馬省三和馬文植祖孫以及文植堂兄弟輩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數省。百十戶人家的孟河小鎮,有十幾家中藥鋪,足見當時醫事之盛。

    費家以調治內傷雜病見長,馬家以內、外、喉三科兼擅著稱。孟河醫家在雜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樹,使孟河醫家的聲名大揚。從清道光、咸豐年間起至清末民初,孟河醫家又陸續向外發展。沙石安遷鎮江大港,巢崇山、費繩甫、丁甘仁遷上海,餘聽鴻遷常熟,賀季衡遷丹陽,鄧星伯遷無錫。孟河醫道之盛,醫家輩出,正如丁甘仁在《診餘集》序中所說:“吾吳醫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醫之眾,又冠於吳中。”當時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敗,帝國主義侵略日趨猖狂,祖國文化倍受摧殘,傳統醫藥學更不例外,孟河醫家的崛起,增添了醫學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強的作用,這是孟河醫家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孟河醫家,極具代表性的是費、馬、巢、丁四大家。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績。由他們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醫派,似一顆燦爛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國初年的醫壇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費家具代表性的大家是費伯雄(1800-1879年)、費繩甫(1851-1914年)祖孫兩人。伯雄以歸醇糾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於晚清,他是孟河醫派的奠基人。繩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諸診而聞名上海。

    馬家原以瘍科名者數世,至馬培之(1820-1903年)呼聲極高,影響極大。1880年晉京為慈禧太後治病,名聲大振。宮廷裡傳出“外來醫生以馬文植較著”的聲譽。從此以後;馬培之被稱為“以外科見長而以內科成名”。

    巢家是在兩地先後成名,即是巢崇山(1843-1909年)、巢渭芳(1869-1927年)二人,巢崇山在上海行醫50餘年,家學淵源,學驗兩富,擅長內外兩科,刀圭之術猶為獨到。巢渭芳繫馬培之學生,精內科,尤長於時病。一生留居孟河,業務興旺,名重鄉裡。

    丁家醫學造詣較深的是丁甘仁(1865-1926年)。他從馬文植學,能兼蓄馬氏內外喉三科之長,為上海一大名醫;因創立中醫專門學校,有“醫譽滿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稱頌。

    內容簡介

    本書追溯了以“孟河醫派”為線索的一段中國醫學發展史。原作者Volker Scheid(中文名蔣熙德)以一個外國學者的視角,歷時八年,研究和撰寫了從明清、民國直至近代,江南地區“孟河醫派”的發展、繁榮、衰落以及在新中國的衍變。實際是中醫學在17世紀至20世紀在江南地區的發展、演變的一段縮影。這一段如此完整的醫學歷史是我國學者迄今尚未揭示的。

    作者簡介

    Volker Scheid德國人文學學者、漢學家、中醫,有三十年以上中醫臨床。他也是倫敦Westminster大學,Integrated Health學院的資深研究員。2000年他得到Wellcome醫學史基金會的贊助,來中國做中國醫學史的研究,歷時七年餘完成“孟河醫學源流論”一書,英文書名“Currents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1626-2006 ” 西雅圖Eastland 出版社。而“孟河醫學源流論”是該書的中文名。Volker也是“Chinese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 Plurality and Synthesis”的作者。

    目錄

    引言
    中醫及傳統問題中醫及傳統問題
    西方人想像中的傳統
    不斷發展的傳統
    研究活傳統
    學派

    第一部分
    封建帝制末期:家庭、譜繫和社會關繫
    第一章 封建帝制末期中國的經濟與社會
    常州、武進、孟河簡史
    江南經濟、社會與文化
    江南譜繫與社會網絡
    第二章 封建帝制末期的儒家醫學傳統
    階段劃分:宋代以前的傳統醫學
    傳播王朝慈悲
    儒醫
    儒家醫學與政治化身份
    明清時代的儒醫
    回歸正統
    個人興趣與創新
    清代末期的醫學領域
    武進縣的優秀醫術
    第三章 孟河醫學的起源
    起始期
    鞏固期
    繁榮期
    沙氏家族
    馬氏家族
    跨地區網絡
    第四章 孟河醫學的繁榮
    費伯雄(1800-一1879)
    馬培之(1820-一1903)
    巢氏譜繫
    主導網絡與優勢策略
    醫療領域的理想與現實
    階層、聲譽和成為醫者的努力
    個人、家族與譜繫:競爭與合作
    第五章 孟河醫學的東傳
    費家:盡量保證家族內傳承
    馬家:學徒身份與當地網絡
    餘氏家族
    巢氏家族
    從譜繫到網絡
    第六章 費伯雄與孟河醫派的發展
    中醫派繫及其精湛的醫術
    孟河醫派的起源
    尋找可靠性:費伯雄的醫醇
    可靠性的實質
    孟河醫派的風格
    從個人風格到地方性醫學

    第二部分
    “中華民國”:籍貫、國粹、新舊時代分水嶺
    第七章 近代初期中醫在上海的發展
    家族傳統、醫學流派、旅居上海的醫生
    在上海的中醫社會組織
    籍貫、身份、現代化
    第八章 民國時期中醫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起因
    機構的現代化及其與過去的關繫
    創建國醫
    中醫與科學、現代的結合
    中醫現代化的個人觀點:四個人的傳記
    人物和思想繫譜
    第九章 丁甘仁和孟河醫派的誕生
    開始階段:]820-1890
    早期的上海生涯:1890-1905
    名醫、商人和教師:1905一1916
    中醫現代化和關繫政治:建立上海中醫專門學校
    從慈善團體到中醫醫院
    孟河醫派的創立
    開創一支新的醫派
    政治性的聯合
    第十章 後丁甘仁時期的丁氏醫學
    丁仲英(1886-1978)
    丁濟萬(1903-1963)
    丁景源(1930一1995)
    從全球網絡到全球醫學
    丁濟華(1909一1964)
    丁濟民(1912一1979)
    丁濟南(1913-2000)
    孟河醫學的結束?
    第十一章 丁氏醫藥的傳承和變遷
    丁甘仁的醫學
    丁氏醫家開方風格:四個病例的研究
    摒棄家族傳統:丁濟南的醫學
    風為百病之長
    丁氏醫學和儒醫傳統

    第三部分
    當代中國:新中國中醫傳統的傳承、銘記和重建
    第十二章 中醫的制度化及不同見解重7
    艱難開端:1949一1953
    傳統中醫組織機構的設立:1954一1966
    中斷:1966-1976
    持續發展:1977一1989
    政治關繫網
    走向現代:1989年以後
    第十三章 繼承傳統、發展中醫和提高自身修養
    程門雪:發揚傳統但不盲從現代化
    中醫作為自我修養的項目
    中醫改革
    中醫之道
    秦伯未:教育改革中醫傳統
    章 次公:根植傳統土壤的革命者
    傳統的結束?
    第十四章 武進中醫的銘記
    孟河流派怎樣成為武進中醫的代表
    被遺忘的吳家
    吳家中醫
    打破傳統的行醫方式
    差點被歷史湮沒的錢派
    謝觀因何出名卻未能隨心所願
    傳統與社會回憶

    重溫傳統流派
    孟河醫派發展的新篇章 中文版《孟河醫學源流論》之後記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