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507-736
    【優惠價】
    317-460
    【作者】 張其成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75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756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5065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醫思想文化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6
    字數:14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其成


        
        
    "

    內容簡介

    天佑中華,賜我中醫。三皇肇始,五帝開基。千年傳承,護佑蒼生;世代堅守,保民健康。大醫國風,乾坤浩蕩!醫魂仁心,山高水長!
    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也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先行者!
    當今時代,中醫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時機,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生死存亡的危機。如果我們還不能把握機遇,還不能贏得挑戰、戰勝危機,那麼中醫很可能將不復存在!我們這一代人將愧對歷史,愧對未來!
    如何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如何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如何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未來對我們的期盼,需要中醫藥行業內外各界人士一起努力、聯合攻關、協同創新。
    當然,首先要解決的是中醫藥學思想文化基礎問題,要理清本源,搞清楚中醫的世界觀、生命觀、價值觀,搞清楚中醫的思維方式,搞清楚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人文與科技)的關繫。因為就中醫的命運而言,從根本上說中醫的興衰是中華傳統文化興衰的縮影,中醫的危機是中國傳統文化危機的縮影,是否廢止中醫是“中西文化之爭”社會思潮的重要環節……如何發展中醫已經不僅僅是中醫界本身的事,而是整個思想界、文化界的事,是炎黃子孫及有識之士的使命和擔當。
    本叢書立足於整個思想文化大背景,對中醫生命哲學、中醫像數思維、中醫精神文化、中醫陰陽五行等內涵問題,中醫與易學、中醫與儒釋道、中醫與古代科技、中醫醫事文化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有的是歷時二十餘年的論文彙編,有的是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結題成果,希望能為釐清中醫思想文化源流、揭開中醫文化神秘面紗、展現中醫文化神奇魅力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簡介

    張其成,著名國學專家,中醫文化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化學科帶頭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2009年被搜狐網評選為“當代四大國學領軍人物”之一。主要著作分四個繫列:《易學研究叢書》《國學經典全解叢書》《國學養生叢書》《中醫思想文化叢書》。

    目錄

    第一章 五行的起源與流變
    第一節 殷商時代
    一、殷商甲骨文“四方”說
    二、殷商甲骨文“四時”說
    三、殷人甲骨文“五”數觀
    四、殷商大墓明堂的“亞”形構造
    第二節 西周時代
    一、《尚書》“五行”說
    二、《逸周書》五行說
    第三節 春秋時代
    一、《左傳》《國語》五行說
    二、《孫子》《墨子》五行觀念
    第四節 戰國時代
    一、《管子》五行說
    二、《禮記·月令》和《呂氏春秋·十二紀》五行說
    三、思孟學派五行說
    四、鄒衍五行學說
    五、帛書《易傳》五行說
    第五節 秦漢時代
    一、倫理五行說
    二、像數五行說
    第六節 隋唐時代
    第七節 兩宋時代
    第八節 明清時代
    小結

    第二章 五行的內涵與特征
    第一節 五行的內涵
    一、五行指“五材”
    二、五行指“五性”
    三、五行指“五常”
    四、五行指“五德”
    五、五行指“五類”
    六、五行指次序
    七、五行指五類事物或五種屬性之間的復雜關繫
    八、五行指五類事物在四時十二個月中的生長過程和不同狀態
    九、五行是一種多級多路的反饋聯繫,是一種內穩定器模型
    十、五行是一個描述自然循環運動或周期運動、維持動態平衡的多體穩定繫統
    十一、五行是一種嚴密的高級邏輯聯繫
    十二、五行是認識宇宙生命非線性現像的簡單而有效的思維模型
    第二節 五行的特征
    一、五行模型是思維模型,而不是物質模型
    二、五行表示的是關繫實在、功能實在,而不是物質實體、形態
    第三節 五行與氣、陰陽、八卦的關繫
    ……

    第三章 五行與五髒的配屬
    第四章 五行一五髒模型的建構
    第五章 五行一五髒模型的應用
    第六章 對五行一五髒模型的思考

    結語
    附:本書所引甲骨數目簡稱表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中醫五行新探》:
    就“五行”與“氣”的關繫而言,“五行”是“氣”的五種表現形式,“氣”是“五行”的本質和基礎。就“五行”與“陰陽”關繫而言,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陰陽和五行不是一個體繫,五行是“三”、陰陽是“二”。雖然“五行”與“陰陽”的來源不同,但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兩者卻是相通的。“三”是一種中間狀態、中間關繫。五行是兩對陰陽加上中土,而中央土的最大功能就是協調兩對陰陽的關繫。加上中土使得“陰陽”模型一下子成為一個動態的“生命”的模型。這兩對陰陽就是:水(陰)與火(陽)、木(陽)與金(陰)。而“陰陽”並不是簡單的“二”,因為“陰陽”學說的核心是“陰”與“陽”的關繫(互根、互換、互動、互變……),這種關繫實際上就是“三”,因此我們可以說五行和陰陽都是在展現陰陽“二”的動態關繫“三”,“陰陽”和“五行”並不是毫不相干的兩個體繫。
    “五行”是“二”與“三”的巧妙相合。《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第42章)“一”為太極,“二”為陰陽,“三”就是“衝氣”,就是“和”,也就是陰陽的關繫、五行的中“土”。“陰陽”隻有發生關繫、隻有相“和”纔能“生萬物”。“三”對中國文化、中國科技的影響是至為深遠的,中醫的三陰三陽、六氣、六腑、十二經絡,天文歷法中的三垣、十二次、十二辰、十二建除、二十四節氣(每季三個月共六節氣),音律學中的五聲、十二律、三分損益法……可以說都是對“三”的運用,是“三”觀念的體現。五行的基數正是“三”,五行除了分類的功用外,更重要的就是闡釋“三”,就是建構宇宙萬物的關繫網。“五行”(“三”)是“陰陽”(“二”)的合理發展。
    《黃帝內經》把“陰陽”視為天地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素問·陰陽應像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紀大論》:“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無論是“四時陰陽”(或“陰陽四時”)還是“五運陰陽”,都歸結為“陰陽”,“陰陽”纔是天地萬物的根本。《黃帝內經》正是將“陰陽”視為解釋人體生命的最高範疇,人體生理、病理等一切器官、功能、活動、病變都可用“陰陽”加以描述。《素問·陰陽應像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使也。”認為天地、上下、男女、左右、水火都不過是“陰陽”的代稱。《黃帝內經》還從人體生命現像出發,認為“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髒;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不僅將髒腑、氣形、氣味、上竅下竅、腠理五髒、四肢六腑等作了“陰陽”分類,而且說明了陰陽之間可以互相轉換。《黃帝內經》的治療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平”就是人體陰陽的和諧平衡。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本書是在筆者1999年博士後論文《中醫五行一五髒模型研究》的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
    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從時間與內涵兩個角度考查了五行的起源與流變;第二章從哲學的角度比較分析了五行的內涵與特征;第三章介紹了五行從哲學向醫學的滲透過程,即五行與五髒的配屬;第四章主要從理論上探討了五行一五髒模型的實質、特性、意義;第五章則主要從實踐上介紹了五行一五髒模型在診療與養生中的應用;第六章在對五行一五髒模型作了依托於客觀事實的思考的同時闡述了筆者關於中西醫的本質區別及其未來發展的看法。
    光陰荏苒,回想當年撰寫論文時還是不惑,如今已近耳順,對老師、對家人、對同事、對學生的感激也隨著時間的沉澱越發濃郁。首先要感謝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王洪圖教授、錢超塵教授,他們不僅在課題立項、學術研究上給我以精心指導,而且對我的生活也照顧有加,使我不僅感覺到知識的洗禮,還常常感到一種父輩的關愛。同時要感謝王永炎院士、魯兆麟教授、王玉川教授在研究上給予我的指導、幫助與啟發。還要感謝內經教研室的老師們及學校和基礎醫學院的其他老師、同道,是你們讓我度過了愉快而充實的兩年時光,至今難忘!
    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我的學生張徽、丁立維在整理,補充資料工作方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