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脈理正義/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鄒志夔姚惠萍高雨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83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83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3604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2
    字數:19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鄒志夔,姚惠萍,高雨


        
        
    "

    內容簡介

    《脈理正義》六卷,明代鄒志夔著。卷前列辨脈十篇,辨析十個脈學中頗有爭議的問題。卷一為明診,揭脈之綱領,分別部位,詳明診法,探討血脈成因、寸口取法、寸關尺定位、持脈方法、二十六種脈形、五髒六腑平脈等理論。卷二為序脈,布脈之條目,宗滑氏脈像陰陽比偶學說,述浮沉、遲數、實虛、洪微、滑澀、緊緩、長短、弦芤、動伏、濡弱、革牢、促結、散代等二十六脈,兩兩對偶。於各脈之下,詳述與之相通的脈像主病。其論脈多與臨床治療緊密結合,既論其常,又論其變。卷三、卷四為類癥,分論傷寒脈法與雜病脈法,詳其體用,融脈、癥於一體。又論雜病四十四種,闡述病機、治法與方藥。卷五為萃經,彙集《素問》《靈柩》《難經》《脈經》論脈要語。卷六為外診,述望、聞、問三診之精論。全書內容完備,論述精詳,頗多新見,是一部較為重要的中醫脈學著作。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九年(1680)經濟堂刻本為底本。

    內頁插圖

    目錄

    脈辨十篇
    辨詰
    辨七表八裡九道之謬
    辨命門
    辨右尺為心包絡三焦
    辨三焦非無形
    辨相火
    辨三焦所配
    辨人迎氣口《內經》《脈經》所稱不同
    辨大小腸經髒之別
    辨女子尺屬心肺之謬

    卷之一 明診
    原脈第一
    取寸口第二
    分寸關尺第三
    別髒腑經絡配五行第四
    人迎氣口神門脈第五
    持脈法第六
    脈有輕重有上下去來第七
    脈形第八
    髒腑平脈第九
    胃氣為本第十
    四時六氣脈第十一
    脈貴有神第十二
    脈貴有根第十三
    觀人有強弱大小第十四
    分別男女第十五
    方宜脈第十六
    反關脈第十七
    附:反見脈

    卷之二 序脈
    浮脈主病第一
    沉脈主病第二
    浮沉二脈合論
    遲脈主病第三
    數脈主病第四
    遲數二脈合論
    實脈主病第五
    虛脈主病第六
    實虛二脈合論
    洪脈主病第七
    微脈主病第八
    洪微二脈合論
    滑脈主病第九
    澀脈主病第十
    滑澀二脈合論
    緊脈主病第十一
    緩脈主病第十二
    緊緩二脈合論
    長脈主病第十三
    短脈主病第十四
    長短二脈合論
    弦脈主病第十五
    芤脈主病第十六
    弦芤二脈合論
    動脈主病第十七
    伏脈主病第十八
    動伏二脈合論
    濡脈主病第十九
    弱脈主病第二十
    濡弱二脈合論
    革脈主病第二十一
    牢脈主病第二十二
    牢革二脈合論
    促脈主病二十三
    結脈主病第二十四
    促結二脈合論
    散脈主病第二十五
    代脈主病第二十六
    散代二脈合論
    澀促結代合論
    厥脈主病第二十七
    損至脈法第二十八
    鼓從脈法第二十九
    靜躁脈法第三十
    祟脈法三十一
    死絕脈法第三十二
    大奇脈法第三十三
    察脈識病捷法第三十四

    卷之三 類癥上傷寒脈法
    評傷寒脈法大略第一
    評傷寒三陰三陽脈法
    第二
    ……
    卷之四 類癥下 雜病脈
    卷之五 萃經
    卷之六 外診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醫藥古籍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醫學傳承數千年的知識寶庫,凝聚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法、生命理論和醫療經驗,不僅對於傳承中醫學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更是現代中醫藥科技創新和學術進步的源頭和根基。保護和利用好中醫藥古籍,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醫學術的必由之路,事關中醫藥事業發展全局。
    1949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開展了繫統的中醫藥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在北京成立,負責指導全國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召開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1982-1990)》,衛生部先後下達了兩批200餘種中醫古籍整理任務,掀起了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對中醫文化與學術的弘揚、傳承和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古籍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以及“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2009年《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開展中醫藥古籍普查登記,建立綜合信息數據庫和珍貴古籍名錄,加強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強調繼承與創新並重,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2003~2010年,國家財政多次立項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開展針對性中醫藥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設立全國唯一的行業古籍保護中心,影印搶救瀕危珍本、孤本中醫古籍1640餘種;整理發布《中國中醫古籍總目》;遴選351種孤本收入《中醫古籍孤本大全》影印出版;開展了海外中醫古籍目錄調研和孤本回歸工作,收集了11個國家和2個地區137個圖書館的240餘種書目,基本摸清流失海外的中醫古籍現狀,確定國內失傳的中醫藥古籍共有220種,復制出版海外所藏中醫藥古籍133種。2010年,國家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資助整理400餘種中醫藥古籍,並著眼於加強中醫藥古籍保護和研究機構建設,培養中醫古籍整理研究的後備人纔,全面提高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