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遊山西 話晉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276-400
【優惠價】
173-250
【作者】 梁小民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584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584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2530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梁小民作品集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6
字數:237000

代碼:39
作者:梁小民

    
    
"

編輯推薦

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為您講述輝煌五百年的晉商文化。《遊山西 話晉商》筆調清新、文字優美,書中體現出晉商深邃而令人回味的商業智慧,對今天的企業家來說,無疑是一本可以反復品味的商道讀本。


海報:

內容簡介

作者以歷史的恢宏氣勢以及學者兼遊者的角度,生動再現了在中國叱咤風雲五百年的晉商從起源到發展,從輝煌至衰落的歷史沉浮,剖析了晉商的成功因素和失敗原因。《遊山西 話晉商》不僅可資經商者、研究者學習、借鋻,也是大眾了解晉商發跡、興盛、衰落的一個好渠道。

作者簡介

梁小民,1943年出生於山西。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繫。1981年於北京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現已退休。在同濟大學、廈門大學等十餘所高校擔任EMBA教學工作。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6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主要著作有:《經濟學原理》(譯著)、《西方經濟學基礎教程》《黑板上的經濟學》《寫給企業家的經濟學》《在歷史與經濟之間》《小民話晉商》《隨書而飛》《走馬看商幫》等。

目錄

導言——回望晉商的文化之旅
那一片浩瀚的鹽池——晉商的起點
湮沒在歷史中的晉商——早期晉商發展史
黃河邊上的鐵牛——冶鐵業與晉商的興起
西門慶送給妻妾的潞綢——絲綢業與晉商的興起
並不遙遠的駝鈴聲——晉商清代的駝幫
來自北方的商機——“開中制”與晉商
從“開中制”到“折色制”——政策變化中的晉商
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走遍全國的晉商
第一桶金由何而來——晉商早期發家史
兩代晉商不一樣——明清晉商的差異與聯繫
現代銀行鄉下祖父的祖父——票號業前的晉商金融業
到平遙,別忘了日升昌——晉商票號的興起
如何彙通天下——票號的業務
制度決定成敗——晉商票號的股份制

遊山西話晉商
無規矩不成方圓——晉商的內部管理制度
得三晉英纔而經商——晉商的用人與激勵機制
道德、制度與約束——晉商的內部約束機制
民間皇城中的王家——歷史最長的晉商家族
關公是個符號——晉商的企業文化
慈禧住進大德通——晉商與官本位
九米鬥室中的“階級鬥爭”——日升昌票號的“雷毛之爭”
危機與機遇——社會動蕩中的晉商票號
風雨飄搖中的掙扎——票號業的苦難經歷
日升日又落——日升昌的衰亡
沒有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票號組建銀行的失敗
弱國無強商——晉商茶葉貿易中的挫折
坎坷的工業救國之路——晉商與近代工業
晉商起源的一個傳說——平陽亢氏的起家
官商一體成巨富——明代蒲州張王兩家
靠官還要靠自己——明代蒲州商人範世逵
小荷纔露尖尖角——明代的晉商
成也官,敗也官——清代皇商範家
清代的“福布斯”排行榜——清代晉商的富商巨賈
山西的天空群星燦爛——晉商中的掌櫃們
此孔非彼孔——孔祥熙並非晉商後人
山西人不“摳門”——晉商的大氣
遍及各地的會館——晉商的群體精神
山西人不浪漫——晉商的家庭
創造財富的那一半——晉商中的女性
常家的戲樓——晉商的慈善事業
經濟搭臺,文化唱戲——晉商與文化
太谷燈下的悲劇——晉商後人的墮落
輝煌中的陰影——晉商的另一面
晉商與傳統文化——最後的思考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民間皇城中的王家——歷史最長的晉商家族

到山西一定要去喬家大院,甚至不少人是為了看喬家大院而去山西的。這是因為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和電視劇《喬家大院》極大 地提高了喬家大院的知名度,不少人認為喬家大院就是晉商大院的典型代表。其實山西這種晉商大院有很多,至少有兩座大院比喬家大院 更有氣勢,也更精美。那就是晉城市的皇城相府 ——《康熙字典》的 主編陳廷敬家族的大院,以及晉中靈石縣被稱為民間皇城、中國第一 大院的王家大院。
從臨汾向北沿大運高速,過洪洞和霍州就來到了靈石,靈石是晉 中最南端的縣。王家大院就在晉中綿山腳下靈石縣的靜升村。這座大 院的主人王家是晉商中歷史最長的家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 經二十八代人。能建起這樣的大院的,當然是富商之家。我們到這裡 旅遊不僅要看大院的宏偉與精美,還要回望王家經商致富的歷程。
靜升村的王氏有三支:“中王氏”“東王氏”和“西王氏”。後來成 為晉商大家族的是西王氏。西王氏皇慶年間遷至靜升村的王 實。起初他以佃耕為主,逐步有了幾畝薄田,成為自耕農,閑時在家 做豆腐。他做的豆腐堅而不硬、嫩而不酥,加之他人如其名,童叟無 欺,處世誠懇和藹,因此生意越做越好。晉商中的許多大商人,如曹 家、喬家和王家一樣都是做豆腐起家,所以山西人有“要想富,做豆 腐”之說。
王家的經商與大院都始於王實。據傳,王實有一天外出賣豆腐路見一老人病倒於草叢中,於是背回家尋醫問藥,悉心照料。老人病好後又留他小住休養。有一天老人登上黃土高坡,發現靜升村的九溝聚風水吉相,而且似乎聽到鳳凰清音起伏不絕,認定這是塊風水寶地, 就讓王實在此建房。王實有些錢後就按老人之言在村西一棵老槐樹東 側修建了兩座宅居。其子孫繼續擴建,成為後來的擁翠巷(人稱王家 巷),就是今天王家大院之始。
到第三代王家已開設豆腐坊、醋坊、油鋪、糧雜貨鋪、典當鋪、 錢鋪等多家商業鋪店,到六世王賢時已成為“本鄉富家翁”,院落向 東西兩個方向繼續拓展。
明代是晉商馳騁天下的時代,也是王家大發展,由耕讀之家轉 向商賈之家,成為巨商大賈的時代。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 八世王可纔在靜升村創辦“寶和樓 ”,經營金銀器和飾品的手工制 作。王家從十世起開始經營棉花、雜貨和典當業。明隆慶五年(1571 年),政府開放北部邊疆貿易,十一世王新命和十二世王大紀、王大 清等人抓住這一機會,投靠霍州皇室朱千聰,與族人、村人聯手,北 上縣城關口,在晉京之間奔走經營,終成巨商。十三世王炳然在河北 巨鹿和河南浚縣創辦“萬豐公”糧莊。王炳然堅持“買賣不爭毫釐, 生意全憑信義”的理念,平常秤平鬥滿,災時減價平糶,重義輕利, 頗得人心,王家的買賣因此越做越大。到明末天啟年間(1621—1627 年),王氏家族已成一方富紳,人丁興旺,亦成為山西第一家族。
清朝建立,海內統一,為王氏家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清順 治、康熙年間十三世王興旺與其子姪於晉、陝、蒙、豫、冀、魯一帶做 糧食、牲畜生意。這時他們結交了許多達官貴人與燕趙豪傑志士,打 通了北方貿易的通道,資金積累到10萬兩白銀。康熙四年(1665年), 王家建“擁翠”和“鎖瑞”兩巷住宅,10年後又建了義安院。
十四世王謙受、王謙和、王謙讓、王正居、王謙美兄弟五人又使王家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叛亂,王氏兄弟為政府籌集軍馬糧草。平定三藩後,王氏兄弟受到朝廷嘉獎, 名噪京畿,資產達20萬兩白銀。這時,王家把原來分散的宅院聯成裡 仁、擁翠、鎖瑞、鐘靈、拱秀五條巷,奠定了今日王家大院的基礎。這 時,王家的“寶和樓”與“萬豐公”生意興隆,又有經營皮貨的“廣 順號”等商號,並以王家醋坊為基礎制成“王家香醋”,創辦“德和 源”“德和誠”兩家商號經營,還在薊州(今天津薊縣)開辦“廣順 號”,經營絲綢、布料及皮貨,信譽卓著,名盛一時。
王家在富起來之後極為重視教育,辦學教育子孫及鄉人。從十五 世王夢簡開始,或正途科考,或異途捐保,或祖德蔭襲,“功名磊落者 代不乏人,身列儒林名登仕籍者五十餘人”。從此由富商之家轉向商 宦之家。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年過七旬的王謙受奉旨以京畿富 紳的身份參加“千叟宴”,並受御賜龍頭拐杖一把。
乾隆時期,王氏十五世王夢鵬兄弟、十六世王生炳兄弟、十七 世王如璣兄弟、十八世王世泰兄弟,在直隸、山東各地開當鋪、辦 錢莊,實現了家族財產滾雪球式的發展,並向利潤豐厚的鹽茶貿易 轉移。到乾隆後期,王家為鹺務(鹽務)、為領運(販運)者不一其 中,如十六世王中極等為子孫謀求到了簽發鹽茶專賣證書的官員; 十七世王鳳山任甘肅涼州莊浪茶馬同知,王納任山東鹽運司濱東分司 運同;十八世王世泰嘗領河東鹽務(運城鹽務),王錫蒲任甘肅寧州 知州兼平涼鹽茶同知,王臣敬任長節鹽運司天津分司運同;二十世王 鴻漸任兩淮鹽運司;等等。這些官職品級並不高,但為王家從事鹽茶 貿易提供了方便,實現了官商結合。當時王家的經商範圍遍布於長城 內外、大江南北,直至閩粵沿海和雲貴高原。
在經商致富的過程中,王家大院也在不斷擴張。乾隆四年(1739年),王家在東山梁上建立恆貞堡(紅門堡),有院落88處,房屋近800間。乾隆十三年(1748年)向南擴建凝固下堡,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村南建“和義”“拱板”兩堡,乾隆末年建成鐵門院年(1796年),又在高家崖動工,16年後建成“視履堡”,總面積近30 畝,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王氏歷經140年,建成了今天宏偉的 王家大院,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院內有鄭板橋、祁寯藻、孫嘉淦、 史梅玨、梁詩正等名人達官的題字。在清乾隆、嘉慶年間,王氏家族 達到了頂峰。
道光之後,王氏家族在十八世、十九世之後走向衰落。盡管也有短暫的復興及在歷史上值得注意的人物(從道光到光緒年間仍有31 個進士、1個舉人),但總體走向衰亡。其間的原因一是外部環境的 變化,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都對王家的經商活動有不小的打擊。 但更重要的是長期的富有使後世子孫成為紈绔子弟,奢侈成性,坐喫 山空,無度揮霍,甚至個別還淪為盜賊。王氏子孫沿街乞討者有,賣 兒賣女者有,出賣祖院者也有。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王氏家族 二十一世王欽讓賣掉靜升本地、晉南、晉中、石家莊、保定及京津一 帶的多家商號,舉家南遷到四川,隻留族人王修敬看管紅門堡內的新 宅院。一代富商就這樣隨風而去了。
你在王家大院能看到其當年的輝煌,但更能從其由興至衰的歷史中體會到許多人生的哲理。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