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戀愛依賴癥 為何愛情如此傷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伊東明宋家玉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981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981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469874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8-10-01
    用紙:雅致紙

    頁數:296
    字數:200000

    作者:伊東明,宋家玉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戀愛依賴癥——為何愛情如此傷人》:
    資深心理學專家撰寫和翻譯,深具專業深度和實操功能;
    準確號脈婚戀情感問題,深層解析病像與病理;
    對癥下藥,真正解決婚戀困境的心理治愈繫經典讀物。

    內容簡介

    為什麼好女總是遇到渣男?為什麼纔華、顏值都有,最後還是落單?為什麼一段關繫已是千瘡百孔,當事人卻怎麼也放不開?為什麼有人總是重復幾乎一模一樣的失敗戀愛模式……如果你遭遇以上問題,很可能你陷入了“戀愛依賴癥”這一非正常戀愛心理的怪圈。
    《戀愛依賴癥——為何愛情如此傷人》以現實男女戀愛中所常見的失敗案例為切入點,以“戀愛依賴癥”為主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釋為何人們會陷入苦戀而不能自撥這一普遍的社會現像。作者將戀愛依賴癥分為“相互依賴---陷入苦戀無法自撥”“回避依賴---恐懼得到幸福”“浪漫依賴---沉迷於戀愛帶來的刺激感”“性依賴---用性來治愈內心的痛苦”這四種類型並加以解說,並在最後給出了"斬斷不幸連鎖反應“的“恢復十步法”。書中“毒父母”“邊緣性人格障礙”“幸福上限”“安定機制”等很多心理學概念和知識的解讀讓人耳目一新。
    身為日本戀愛心理學家人,作者告訴我們,愛情是一個人生命成長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課。為何愛情如此傷人,大多數時候是因為我們對生命、對自我的認知出現了嚴重的偏差,與自身和外界的關繫出現了嚴重的扭曲,而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那個正確的人;為何愛情如此傷人,是因為戀愛關繫是我們童年時與父母及其他重要親人的關繫模式的再現,不幸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繫導致了成年的我們不懂愛、不會愛。因此,戀愛中的我們,首先要修補、修煉自己的內心;為人父母者,則應盡力為孩子創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

    作者簡介

    作者:伊東明,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慶應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東京心理咨詢公司董事長以及WILLSEED研修教育公司高級顧問,著有《用心學習戀愛心理學》“心理戰必勝叢書”等。
    譯者:宋家玉,畢業於日本富山大學;1995年受聘為日本富山大學心理學教授,1996年受聘為日本婚姻家庭關繫協會高級顧問,擔任國內電視臺情感類電視節目特約嘉賓,著有《把脈婚姻》《隻有婚戀心理專家知道——女性婚戀心理指導手冊》等。

    目錄

    譯者序 v

    在苦澀的戀愛中走不出來的人們(代序) ix

    第一章 名曰“ 愛”的麻醉劑 1
    無法自撥的苦澀之戀 2
    “ 愛”不是廉價的贈予 6
    到底是被愛?還是被利用? 9
    戀愛依賴癥患者之扭曲的愛 13
    戀愛依賴癥的四種類型 24
    依賴癥就是痴迷於某些東西 25
    各種各樣的誤解 28

    第二章 相互依賴 36
    走不出“小白臉”情結 36
    即使被暴力傷害也不言放棄 39
    不幸的女性想要幸福 42
    隻是本人沒有發現 44
    依賴於相互依賴的人 45
    認清相互依賴的要點 48
    相互依賴的婚戀情感周期 61
    為何會產生相互依賴的戀愛心理 67
    童年創傷性的經歷會給人造成巨大的影響 88
    解決問題的三個關鍵詞 89

    第三章 回避依賴 96
    吸引相互依賴癥的人 96
    不要建立“適度的壁壘” 118
    為什麼相互依賴癥者和回避依賴癥者就像
    一對翩翩起舞的舞者? 128
    從逃避行為開始 138
    做出決斷的五個要點 138
    同情心不可過多過濫 143

    第四章浪漫依賴 145
    把上面的故事浪漫化改編 147
    愛到底是什麼? 149
    隻追求刺激和性愛的人 154
    不撞南牆不回頭,不見棺材不落淚 162
    愛情激素 167
    愛情經歷未必帶來良好的經驗 168
    戀愛遊戲 171
    生活在幻想的世界裡 174
    是什麼東西讓人痴迷於幻想 178
    一段浪漫戀愛結束了,接著再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180
    灰姑娘的願望 182
    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關聯性 185
    深層心理的痛苦 191
    克服浪漫依賴的兩種方法 192

    第五章性依賴 196
    無法抑制的性欲望與性衝動 196
    色情中毒 199
    無法停止地玩火 202
    追求性愛的人 204
    性依賴的概念 205
    對自己、對他人都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207
    治療“性癮”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209
    總認為自己的“性依賴”是正常的 211
    容易陷入“性依賴”的人的性格 213
    從應激中逃脫出來—逃避 216
    性格和職場的雙重壓力 219
    想確認一下自己還活著—自我確認 221
    性愛也是一種自傷行為 223
    存在價值的證明書—性能力 225
    除了性感覺不到愛—渴望被愛 228
    創傷的治愈—重新開始,從頭再來 230
    為什麼會一邊哭著,一邊還能做著愛呢? 233
    恢復的道路正在打開 235
    向對方告白 239

    第六章祈求平穩的改變 241
    恢復的步驟 241
    健康的人際關繫的目標 242
    警惕心靈的悲鳴—步驟1“承認” 243
    需要他人的幫助—步驟2“求助” 245
    認清自己的問題—步驟3“ 時常注意這些問題” 248
    了解被壓抑的欲望—步驟4“ 認識引力” 252
    不愛自己就不會愛他人—步驟5“從愛自己開始” 253
    了解重大創傷對人造成的影響—步驟6“客觀地
    面對過去” 258
    重新打開那扇郁結已久的心門—步驟7“治愈過去” 262
    放棄執著—步驟8“放手” 264
    絕不走回頭路—步驟9“ 抗拒反彈” 268
    相信自己的力量—步驟10“ 鼓起勇氣邁出第一步” 270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為何會產生相互依賴的戀愛心理
    為什麼會陷入相互依賴的戀愛周期裡呢?這裡面有一種心理原
    因。精神分析學說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兩種,就人的內心而言,自己能意識到的稱之為意識,而自己意識不到的被稱之為無意識。相互依賴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內心生成的一種機制,自己也知道都做了些什麼,也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但是從這種狀態裡脫離出來卻非常困難。所以,為了從相互依賴的戀愛中擺脫出來,第一步是要認清那個無意識的機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相互依賴背後的那個無意識機制在深層心理層面徹底清除,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從孩提時代與父母的關繫中找原因。
    孩童時愛的感受
    我們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對我們來說就像是全知全能的神,為我們提供食物、安全、保護、愛等等,所有的一切我們都聽命於父母。反過來父母也像奴隸一樣伺候著我們,我們餓了就哭,父母馬上給我們哺乳;拉了尿也是哭,父母趕緊給我們換尿布,擦拭清洗。如果我們還是哭鬧不止,父母就竭盡全力來哄我們,用取悅的方式讓我們安靜。可以說我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這個時期,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父母就是我們自己(不隻是生身父母,即便是非親生父母也是同樣,都是以照顧我們為中心的),我們意識不到父母和我們是不同的個體,我們的欲望滿足了,一切就都OK 了,不存在他人的視角,世界就是為了我們自己而存在的,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這個時期被稱為“自戀階段”。稍微大一點點,我們依然還是想讓父母滿足我們的一切,如果得不到,我們還是用“哭”來抗爭,接下來父母在對待我們的態度上也慢慢地發生了變化,“不聽話那就自己來吧,即使哭也不行”,這個時候,我們會忽然感覺到,原來父母和自己是完全不同的個體,這個事實會慢慢地被我們所認識和接受,這就到了“分離”和“ 獨立”的階段。
    對孩子來說,這種“ 分離”和“ 獨立”是人生第一次大的考驗,過去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懷抱裡,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現在卻突然要涉足“ 危險恐怖“的未知世界,雖然父母是有意識在教育鍛煉孩子,但對孩子們來說卻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等於原本賴以生存的安
    全環境突然崩塌了。能不能順利逾越這個“ 分離”與“ 獨立”的階段,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父母如何適當地給孩子提出要求,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作為父母來說,把握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一邊要根據孩子的要求有所回應,一邊還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隻是孩子的伙伴,孩子應該獨立面對外部的世界,絕不能停留在依賴父母的慣性當中。如此一來,什麼時候應該“ 接手”,什麼時候應該“ 放手”,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 接手”過多的話,就會對孩子形成過度的保護,孩子會永遠停留在自戀階段。相反,如果“放手”過多的話,孩子又會產生被拋棄了的孤獨感和自我否定感,會造成分離的恐懼感太過強烈,反而邁不出第一步。
    父母的愛也可能會傷害孩子
    聽說過“毒父母”這個詞嗎?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美國著名的
    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所著的《中毒的父母》(Toxic Parents) 一書。
    可能有人會覺得用“毒”這種詞彙形容父母有點太過分,但確實
    有這樣一種父母,他們的所做所為給孩子的未來和人生帶來的是嚴重的負面影響和傷害,但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當然還是好父母、普通正常的父母占大多數,所以,對於那些成長在父母有問題的殘缺的家庭裡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很難理解正常的父母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但父母給他們造成的不良影響又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不是用眼睛就能簡單識別的。有些父母是在不知不覺中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而且周圍的人很難理解和察覺。“毒親”這個詞在一部分人中間很流行,而且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概念,被很多人所理解和認同。
    蘇珊·福沃德所說的“毒父母”是指像神一般的父母、不履行義
    務的父母、控制欲很強的父母、酗酒成性的父母、語言尖酸刻薄的父母、有暴力行為的父母、性成癮的父母等等。要想了解各種“毒父母”的詳細情況,不妨讀讀《中毒的父母》這本書。由於父母各種不恰當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了嚴重影響,結果孩子會出現諸如“罪惡感”“自我否定感”“ 無價值感”和“ 絕望感”等等一繫列的負面情緒和情感,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即便和父母分開,或者即使父母不在了,植入內心的這些負面情緒和情感依然會持久地存在,一生都很難剔除。被“毒父母”培養
    出來的孩子,一般沒什麼幸福感可言,也談不上心靈的安逸,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肯定的能力非常低下,可以說“毒父母”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是一生的。
    每個人都必須經歷從父母的身邊分離獨立出來的過程,單純從這一點上來說,在“毒父母”身邊成長起來的孩子,順利實現分離和獨立是件很難的事情,他們往往沉溺於從父母那裡得到愛,或想要得到愛,而且會一直保持著一種對愛的高強度的索取模式,幾乎沒有從父母那裡分離和獨立出來的勇氣和信心。
    因為得不到父母應該給予的由愛而轉化成的支持和安全感,所以,孩子會一邊祈求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和關照,但從內心深處又記恨著不愛、不關心、不保護自己的父母,這種記恨有時會發展到憎恨的程度,當然,自己未必能意識得那麼清楚。
    父母過度的嬌生慣養乍看起來好像是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其實那些愛多半是帶有附加條件的支配性的愛;還有一種父母是在對孩子的期待中纔有愛,期待沒有了,或孩子沒有滿足父母的希望時,就會被冷冰冰地推開,這對孩子依然是種傷害。對於這些父母,他們年齡稍大一點後,會從孩子對他們的態度上感受出一些問題,但想挽回那些“已經失去的愛”幾乎是不可能的了。這時他們會對孩子說:那個時候確實有些地方照顧不周,但不管怎麼說,父母都盡心了,天下的父母哪有不疼愛自己孩子的!生活總不能像電視劇吧,都那麼合情合理,順心順意。還會再三強調為了養孩子不知道付出了多大的辛勞,受了多少罪,喫了多少苦,會一直否認孩子提出的一些質疑。兒時深受“ 毒父母”影響的人,就這樣每次想跟父母說說自己內心的感受時,都會被父母數落一頓,被父母非常合理化的理由和解釋擋了回來,最後隻能什麼也不說了。
    人長大後要離開父母,然後有自己的交往,精神上也要脫離父
    母,這是必然的事。對相互依賴癥者來說,在深層心理方面其實一直會受父母的影響,雖然表面上離開了父母,不需要父母再給予直接的愛或關照。但當他們遇到親密的人,特別是戀人時,在他們的深層心理方面會把戀人當成父母,想從戀人那裡把孩提時期沒有得到的愛彌補回來,這是戀愛依賴癥者普遍具有的一種補償心理。
    蘇珊·福沃德在另一本書《有一種病叫愛情》(Obsessive Love)
    裡寫道:對於戀愛依賴癥者來說,戀人就是“像征性的父母”,在深
    層心理上戀人是現實父母的代理(本人是意識不到的,在戀愛過程中,自己既扮演小時候孩子的角色,又會在戀人面前扮演小時候自己父母的角色)。這就是相互依賴癥者緊緊抓住戀人不放的緣由,對他(她)來說,戀人就是父母,因為是父母,就得緊緊地黏在一起;因為是父母,就不能離開;因為是父母,對方和自己的心理界限就沒必要那麼清晰;因為是父母,就不能這麼隨便更換。正因為兒時經歷過最痛苦最害怕的事(被父母傷害),因此最擔心再次經歷這種災難,所以即便選擇了一個很差勁的戀人,也絕不想放棄,而是竭力地忍耐,不斷地努力,這就是相互依賴癥者緊緊抓住戀人不放的心理原因。
    假如你有相互依賴傾向,又恰好談著一場相互依賴的戀愛的話,過去父母對你做的那些事情很難說不在這場戀愛中對你產生影響,你或許會發現當下談著的這場戀愛與小時候的很多狀況相類似,甚至有些小時候的心情、經驗或體會經常會被觸及、感悟,對方一些經意或不經意的言語或行動會引發你極大的情緒反應(多半是恐懼感、拒絕感、孤獨感、自我否定感等等消極的情緒)。
    本來兩個人正坐在那裡享受著豐盛的晚餐,突然因一點小事拌起嘴來,那一瞬間相互依賴癥者會產生一種出奇的恐怖感,感覺特別像是當年父母在爭吵的樣子吧。如果戀人再以非常怠慢的口吻對待自己的要求的話,那會瞬間激起自己強烈的憤怒和悲傷情緒,這時候潛意識裡裝得滿滿的都是怨恨的情緒:你過去無論有過多少請求,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認可和滿足,現在又遇到這種情況了,自己的每次主張都會得到對方無情的否定、指責,甚至是謾罵或人身攻擊,但自己並不是對方想像的那麼任性、那麼一無是處,所有那些被無視、被冷淡的孩提時期的感情,好像一下子又復蘇了。然後會突然爆發出一種難以名狀的、極度消極的情緒和精神紊亂,確切地說,這種情況的產生不隻是因為當下的自己和眼前的對方,更多的是因為過去的經驗體會和感情記憶被激活了,過去的情感傷口又一次揭開了。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