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帝國之裘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828-1200
    【優惠價】
    518-750
    【作者】 謝健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3055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305515
    版次:1

    商品編碼:12570195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9-09-01
    用紙:雅致紙

    頁數:288
    字數:300000

    作者:謝健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帝國之裘》榮膺2018年美國亞洲歷史學會列文森獎。

    以全球史和新清史視角講述邊疆與皇室的故事。

    以奢侈品消費為切入點,皇帝、貴族、邊疆大臣、獵人、采珠者、挖參人、流民、冒險者都被卷入全球市場的新故事中。

    《帝國之裘》廣受歐立德、卜正民等著名學者稱贊。


    作者簡介

    謝健,2012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印第安納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與內陸亞洲,環境史,早期現代帝國的族群、商品與消費。

    關康,201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清史、滿族史、滿文文獻、清代宗教史。


    精彩書評

    本書利用滿文、蒙文和漢文文獻,提供了一個篇幅緊湊卻非常詳盡的研究。本書考察了內亞的素樸邊疆與中國的都市生活的關繫,講述了一個由市場驅動的精英階層的消費時尚,奢侈品的消費混雜著家園想像。

    ——歐立德(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


    作者將滿洲作為清朝最後的純淨禁地,該我們帶來很多耳目一新的發現。山珍等奢侈品的消費不僅僅產生了顯著的環境後果,而且還關繫到滿洲人的身份認同。這種奢侈品消費仍然與我們理解今天的環境密切相關。

    ——卜正民(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


    目錄

    中文版序言 / i

    致謝 / ii

    轉寫說明 / vi

    前言 / vii

    第一章北京的視角 / 1

    事物的衡量尺度 / 2

    質樸的根與帝國的宮廷 / 5

    漢人能穿毛皮嗎 / 13

    清帝國的整合 / 17

    新常態 / 23

    被奢侈品連起來的世界 / 34

    本章小結 / 37



    第二章珍珠竊賊與完美的秩序 / 39

    作為生產區的東北 / 40

    在滿洲故鄉之外:帝國機構和種類 / 45

    烏拉、珍珠和清廷 / 51

    蚌、人以及秩序的問題 / 57

    人參的案例 / 62

    重塑滿洲 / 70

    本章小結 / 72

    第三章蘑菇危機 / 73

    第一罪:無證 / 76

    蘑菇貿易 / 83

    控制采菇浪潮:1818年—1829年 / 88

    帝國回應的本質 / 93

    淨土與禁區 / 100

    本章小結:純淨的環境與地域 / 105



    第四章毛皮產地的自然環境 / 107

    全球毛皮貿易 / 108

    東北貿易的崩潰 / 113

    烏梁海的案例 / 118

    淨化的必要性 / 124

    烏梁海地區的毛皮危機:一個視角 / 128

    毛皮危機的角度——對數量的考察 / 137

    本章小結 / 143

    結論 / 145

    清帝國的純淨故土 / 147

    帝國的遺產 / 151

    附錄1771年—1910年的毛皮進貢 / 156

    注釋 / 159

    參考文獻 / 216

    索引 / 242

    譯後記 / 258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漢人能穿毛皮嗎



    在清帝國,服飾、物質文化與個人的身份密不可分;不能把人和毛皮 分開。[63] 服飾和膚色、臉上的痘癍一樣能夠代表整個人;緝拿逃奴、逃 妻、逃兵時使用的標準“年貌單”通緝令綜合了對人的生理和服飾的描述, 仿佛一個人的外貌永遠不變一樣。[64] 根據法律,要“據體貌服飾緝捕”逃 亡者。[65] 在鬥毆中,不得打掉他人的帽子(或揪掉流蘇)。[66] 如果一個外 地人死在蒙古地區,他的尸體和衣服都會被送回原籍。[67]

    這是因為服飾能夠代表人的身份,而毛皮尤其像征了滿洲人的身份, 推而廣之,它還像征著邊疆地區,所以這種時尚激起了人們強烈的反應。 即便今天,穿毛皮也是一種闊綽的行為:它是文明的還是野蠻的?在我們 自己的世界中,我們從啟蒙自由主義的角度爭論毛皮的意義:毛皮的價值 取決於權力以及權力濫用的程度。而在中華帝國,毛皮是文化爭議的爆發 點;和羅馬、拜占庭以及倭馬亞帝國一樣,在中國,毛皮代表著野蠻,而 與毛皮有關的政策折射著帝國對外國和邊疆的策略。[68] 這暗示毛皮或者其 他物質材料的價值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價值不是由功能決定的;毛皮的作 用不僅僅在於為人保暖、防雨。[69] 當邊疆被簡化為戰場和流放地時,毛 皮就像征著困苦、孤寂以及野蠻,其價值就被一筆勾銷了;毛皮因而淪為“皮子”或“獸皮”。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將很多隱喻賦予穿著毛皮的野蠻人。一如安東籬(Antonia Finnane)證明的那樣,在整個帝國時代,穿著毛皮的野蠻人的 形像在邊疆文學中反復出現。[70] 從把匈奴描述成“衣其皮革,被旃裘” 的司馬遷(前 145 ?—前 86 年),到用詩紀念唐朝與突厥戰爭的著名邊塞 詩人,內陸亞洲邊疆與其物質文化密不可分。唐代詩人劉商(8 世紀)在他的《胡笳十八拍》中捕捉到了這種隱喻的精髓。這首詩敘述了漢代貴族 女性文姬被迫遠嫁匈奴的悲慘命運。作者借文姬之口哭訴道:[71]


    羊脂沐發長不梳,羔子皮裘領仍左。 狐襟貉袖腥復羶,晝披行兮夜披臥。

    自建立金朝的女真人控制中國北方之後,南宋(1127 年—1279 年) 的文人同樣把毛皮和他們的對手女真人及後者的殘暴行為聯繫到了一起。 徐夢莘(1126 年—1207 年)繪制了一幅典型而生動的——同時也是荒謬 的——女真人生活圖景;用他的話說,“雖得一鼠亦褫皮藏之”。[72] 蒙古 人滅金和南宋之後,文人們又把前者與毛皮聯繫到一起。匈奴、契丹、女 真、蒙古、滿洲都差不多:他們都買賣這種毛皮商品。

    確實,漢人精英也穿毛皮,歷史學家能夠撰寫一部與內陸亞洲平行的 漢地毛皮風尚史。例如,在戰國時期(前 475 年—前 221 年),有兩種官 帽包含素:一種是貂蟬,一種是珥貂,這兩種帽子都以懸掛貂尾 為特色。傳統文學告訴我們,貂蟬是趙武靈王(前 325 年—前 298 年在位) 發明的,這是他建設團隊精神的一個環節:“胡服騎射”是那個時代的口 號。[73] 貂蟬一直流行到唐帝 國(618 年 — 907 年 );薛愛 華(Edward Schafer)注意到這種帽子“是仗劍出塞,或者是返回故土放鷹走狗的任俠少年的特殊標志”。[74] b

    同樣,從漢朝開始,歷代史家都忠實地記錄來自東北的貢品,以展示 毛皮如何像征漢人帝國的權力。大眾對毛皮也有特殊需求,特別是蒙古人 統治漢地之後。明初,蒙古文化對漢人的時尚頗有影響。例如比甲(一種長款背心)、質孫(單色朝服,來自蒙古語的 jisu?n),以及所謂胡帽,即胡 人的帽子。[75] 1430 年,朝鮮王廷注意到“土豹貂皮,中國之人以為至寶”; 朝鮮宮廷本身也很快要求最高級貴族戴貂皮護耳帽,其他人用松鼠皮。[76] 時尚和物質文化超越了政治和族群邊界;穿得像野蠻人並不一定就會變成 野蠻人。

    15 世紀末、16 世紀初,毛皮流行於明朝和朝鮮。當時有一張延伸至 西伯利亞和庫頁島的貿易網。大量毛皮通過蒙古人、女真人的朝貢和貿易 流入以上兩個宮廷和東北亞的精英手中。[77] 毛皮逐漸成為東北地區的專屬 物產:例如從 15 世紀 60 年代開始,《明實錄》不再記錄明朝與女真人交 易馬匹和其他“土產”(例如珍珠),轉而記載貂皮。[78]

    消費者對毛皮的了解逐漸增加。李時珍(1518 年—1593 年)在對貂 皮進行了一番研究之後,在《本草綱目》中描述道:“用皮為裘、帽、風 領,寒月服之,得風更暖,著水不濡,得雪即消,拂面如焰。”[79] 李時珍 以醫生的身份建議大家用貂裘的袖子擦去眼睛上的塵土。[80] 他的書裡還列 舉了其他毛皮動物,如海獺。作者注意到:“今人以其皮為風領,雲亞於 貂焉。”[81] 毛皮在京師實在太風行了,以至於朝廷於 1506 年發布了一道禁 奢令,禁止奴僕、妓女和底層人穿貂裘。[82] 一個世紀之後,某些戰略家向 朝廷發出警告:毛皮貿易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崛起的基礎。[83]

    對於其他思想家而言,毛皮最大的危害是它貶抑了漢文化。在 1491年 3 月 6 日的一份令人喫驚的檔案中,某位御史警告朝廷,京城男女“胡 服胡語”、漢人像“胡”一樣穿著貂皮狐皮。他要求“復華夏之淳風”,還 敦促朝廷之陋俗”並實現“習俗純正”。[84] 漢人穿毛皮,但穿毛 皮並不是漢人的習俗。為了肅清外部文化影響並恢復傳統風俗,一切異族 服飾,特別是毛皮必須被摒棄。所以,如果滿洲的毛皮時尚是一項政治計 劃,那麼漢人的反彈就與此同理。二者都從自己的角度建構出了一種永 恆、原始的淳樸風俗。[85]

    因此,清朝統治全國之後,毛皮仍然是一個爭議點。談遷在《國榷》中記載,他於滿洲人定鼎十年之後抵達北京,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全新的、 恐怖的世界。在 1654 年 3 月 15 日——順治帝的萬壽節——的一條記錄中, 他記載禮部官員如何花費一周的時間穿著貂皮或狐皮舉行慶典。對於談遷 而言,這種衣服足夠讓一個貧寒官員破產:“聞上御玄狐裘,直三千金。 諸臣玄裘最下者千金。”[86] 但是大家對這種浪費束手無策:穿毛皮是新 規矩。

    盡管談遷批評穿毛皮是一種浪費行為,但其他人強調的是漢人的 族群和文化自豪感正在面臨危機。耶穌會神父奧利恩(Pierre Joseph D’ Orléans,1641 年—1698 年)注意到漢人需要“剃發,並且接受韃靼人的 服飾”。[87] 依然遵守明朝服飾制度的朝鮮燕行使對毛皮在中國的流行大加 嘲諷。朝鮮使節金昌業(1658 年—1721 年)曾經溜進皇宮旦慶典。

    最讓他震驚的是清朝官員下跪叩頭時用的小毯子:“座席有頭爪虎皮為貴, 其次無頭爪虎皮,其次狼,其次獾,其次貉,其次野羊,其次狍,其次白 氈為下。”[88] a 他裝扮成僕人但露出了馬腳:“(餘服色與奴輩無別,而以 著)豹裘,且有從者。胡人多目之”,他後來在日記中還寫道“遂脫豹裘, 卻從者混下輩”。[89]

    燕行使在遊記中記錄了漢人的某些出格言論。例如一位在禮部供職的 官員潘德輿提到康熙帝對“韃靼人”的偏袒時,用“獺”代替“韃”。他 批評皇帝嘴上提倡節儉,實際行為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他嘲笑朝廷往“寧 古塔邊外”蒙古“韃子”身上花了太多錢,目的僅僅是要買他們的毛皮和 人參。[90] c 滿洲人堅守自己的習慣;因為雙關語和誤解,金昌業發現自己 很難區分“獺”和“韃”: 問:“皇朝往鄧將軍廟。鄧將軍是何人耶?”通官曰: “鄧將軍之雲是訛傳。以老剌赤(即努爾哈赤——譯者注)父之所 著帽藏此廟朝先往焚香。其帽亦豈希貴哉?不過是山獺皮 而盡蠹矣。”仍笑之。[91] a



    像金昌業這樣的燕行使很容易通過服飾對滿洲人進行判斷,一如後 來的朝鮮使臣通常聚焦於中國人的穿著上。[92] 使臣洪大榮(1731 年— 1783 年)對生活在北京的不同族群和國籍之人的描述就包括每個人的長 袍和帽子的顏色、服裝的裁剪方式和布料。琉球使臣穿的長款光緞袍子讓 他賞心悅目。而滿洲人、蒙古人的衣服就讓他心生厭惡。他們顯得恐怖而 “兇暴”。[93]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 言(節選)

    清朝皇帝不是保護了純淨的邊疆,而是“創造”了它



    1886 年,H.埃文·詹姆斯(H. Evan James)a 在滿洲地區發現了原始的自然景觀。他激動地向皇家地理學會(Royal Geographic Society)彙報 說:“這裡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有森林、鮮花和茂密的草地—— 對於熱愛大自然的人而言這裡絕對是天堂。”他看到的是秋天之前的景色, “(我)仿佛來到了伊甸園”。詹姆斯後來回憶攀登長白山時的情景:



    我們來到了一片肥沃、開闊的草場。人類能夠想到的顏色的 鮮花這裡都有,一片片藍色的鳶尾花、鮮紅的虎皮百合、香氣撲鼻 的黃色萱草、橙色的大型金鳳花以及紫色的附子讓人眼花繚亂。更 遠處是一小片一小片花園一樣的鄉村,成片的雲杉和冷杉裝飾著大 地,短短的生苔覆蓋著土壤,數不清的深藍色龍膽閃閃發光。這裡 還有各種淡紫色、淺黃色耬鬥草,白色和紅色的蘭花,以及其他諸 芳百卉。[1]

    滿洲大地堪稱大自然的恩賜。其他歐洲旅行家驚訝地發現滿洲地區 2 “完全未被開發”;看起來當地“杳無人煙”,且一直“與世隔絕”。[2] 當時 的一位俄國探險家說他從未見過這麼多魚:“大馬哈魚、鱒魚、鯉魚、鱘 魚、鰉魚 [3]、鯡魚從河裡跳出來,制造著震耳的噪音;這條(黑龍)江簡直是個人工魚塘。”[4] 大馬哈魚和鯡魚遊到這裡產卵時,天上的“天鵝、 鸛、鵝、鴨子和野鴨成群結隊地”尾隨而來。[5] 茂密的叢林從未遭破壞, 如果想通過這裡就得用手斧開路。古斯塔夫·雷德(Gustav Radde)a 一路 “砍”過興安嶺。探險大功告成後,他說:“大自然以她全部的處女之力創 造了如此豐富的植被”,所以“穿越這一區域……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

    A.R. 阿加西(A.R.Agassiz)宣傳道:“現如今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狩獵 活動正在迅速消失。隻有在滿洲地區頑強地保存下來,為冒險家提供著打 獵的樂趣。”[7] 虎、熊、麋鹿、野豬、狐狸和貂遍布叢林。滿洲地區隻有一 種秩序,那就是大自然本身。

    兩個世紀前的 1743 年,乾隆帝(1735 年—1795 年在位)在《御制 盛京賦》中用相同的語言贊美了滿洲地區的富饒。與詹姆斯一樣,他也被 當地多種多樣的動物深深吸引住了,這裡有“虎、豹、熊、羆、野馬、野 騾、鹿、獐、狍、麂、狼、豺、封駝、狐狸、獾、貉”。他還贊美了滿洲 地區豐富的植物(蘆葦、茅草、水蔥、紅花、蓼等)以及大量的禽類(野 雞、沙雞、鵝、鴨、鷺、鸛、鶴、鵜鶘、燕子和啄木鳥)。[8] 然而對於乾隆 帝而言,滿洲的生命力不僅限於動植物,她的力量同樣觸及人類世界:“法 天則地,陽耀陰藏……形勝之選,奕世永賴。俯臨區夏,襟控中外。”[9] b 作為一位滿洲“聖主”,乾隆帝與滿洲的虎、豹、熊分享著某些 素。他用滿洲最珍貴的物產豐富自己:貂皮和水獺皮袍子、口蘑、鑲嵌東 珠的帽子。滿洲的大自然具有某種力量。


    滿洲地區的環境和物產對乾隆帝和詹姆斯各自的世界來說都堪稱獨 特,二人就此均有論著行世。他們都稱贊滿洲大地是資源的彙集地和自然 生命力的源泉;這片土地本身就有自我創造力,而且完全未被人類侵擾。 兩位作者都認為滿洲的自然是未加雕琢的璞玉;時光也沒有侵蝕這片沃土。詹姆斯和他同時代人看到的是一片史前的大地,滿眼都是遠離塵囂的風光。而乾隆帝心中的滿洲地區則是一個永恆的源泉,源源不絕地為帝國 提供支持和世俗力量。對於詹姆斯而言,滿洲地區無非是另一個邊疆而 已。這裡是乾隆帝的故鄉:它像皇帝一樣培育了文明。我們可以在有關亞 洲、非洲和美洲原野的描述中找到詹姆斯所看到的景像。那麼乾隆帝眼中 的滿洲地區是什麼樣的?究竟是滿洲地區造就了皇帝,還是皇帝造就了滿 洲地區?是什麼構成了清帝國原始的自然,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本書利用滿文、蒙古文的文獻重新考察中國清代的環境史。像滿洲 地區這樣的邊疆,在環境史中的地位非常模糊:它是研究的重點,但是有 關的很多文獻完全無人問津。不少人將邊疆視作農業和商業擴張的出口或 文學想像的對像;大多數人之所以這樣看問題是受占優勢的漢文文獻所 限,而且他們力圖服務於一個更宏大的中國史敘事框架。這種研究方法 忽略了另一半故事:與已經公布的漢文記載相比,清朝的滿蒙文檔案為我 們描述了邊疆地區別樣的圖景。一個全面的視角可以為我們提供全新的歷 史。我們必須謹記要從兩個角度考察邊疆:中國歷史不僅僅是關於漢人的 故事。

    本書的重點在於揭示 1760 年—1830 年之間滿洲、蒙古地區出現的環 境變遷,當時一股史無前例的商業擴張和自然資源開發熱潮徹底改變了中 國內地和邊疆的生態環境。這股浪潮之兇猛絕不亞於今天,它在制度、意 識形態、環境方面淵源頗深,影響也相當深遠。其中還有伴隨而來的動 蕩、對環境的焦慮和危機意識。地方官的請願書如潮水般湧進北京:森林 裡的貂、狐狸和松鼠消失;野生人參被采光;采菇人把蘑菇連根挖掉;淡 水蚌(freshwater mussels)無法孕育珍珠。朝廷千方百計地試圖讓滿洲大地 恢復原始的狀態:征召士兵、設立卡倫、繪制輿圖、注冊人口、懲罰盜獵 盜采者、調查貪污案件、改革官僚機構。官府還夷平參田、突襲采菇人的 營地、設立無人區,在那裡殺害甚至“驚擾”野生動物都是違法的。皇帝 下令“令蚌繁育”。他還要求“肅清”蒙古草原。“肅清”滿洲、蒙古地區的結果並非恢復大自然的原始狀態;它反映 的是政府的本質。清帝國並不是在保護邊疆地區的自然環境,而是“創造” 了它。本書即旨在闡明這一創造的歷史過程,並探究其背後的環境壓力和 制度框架。為了說明演變的來龍去脈,本書將聚焦在檔案記錄最多的三種 現像上:東珠的消亡、蒙古地區采摘野生蘑菇的狂潮、中俄邊界地區毛皮 動物數量的銳減。以上每種現像都有更廣泛的歷史背景,即 18 世紀末至19 世紀初期席卷從清朝邊境到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商業浪潮。到 1800 年,從蒙古到加利福尼亞的毛皮動物獵手在同一個世界裡勞作、面臨同樣 的問題、滿足同樣的市場需求。不過,隻有在利用多語言文獻和多種檔案 的情況下,這部環境史纔能變得清晰。




    譯後記

    多年前,我有幸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的一次滿文文獻國際 研討會上聽過謝健先生關於清代貢貂問題的報告。當時一位老師對我說, 日後中國年輕一代清史研究者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這些熟悉理論、懂語言

    (滿、漢、蒙古語等)的外國同齡人了。不過會後我沒有再關注此人的研 究。2017 年下半年,我的博士生導師張永江老師向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 王立剛先生推薦我翻譯謝健的這本《帝國之裘》。當時我工作繁忙,頗有 推辭之意,但簡單翻閱部分章節後,感到該書獨具特色,確有向國內同行 介紹之必要,遂應下此項工作。

    該書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作者打破了傳統中國環境史的框架。國內外 已有的相關著作多注目於漢地的環境變遷而不及於邊疆。如伊懋可的《大 像的退卻》堪稱典範,但作者采用的是漢地中心的研究範式:



    “中國”的社會歷程,大抵是“漢族”或“華人”人口、政權和 文化所經歷的 4000 年的發展史……總的來說,這幅圖畫在一個方面 反映了漢人的中國向天然疆界,也即海岸、草原、沙漠、高山和叢 林的擴展。a



    這種忽視邊疆的研究會讓人們誤以為草原、森林原本是“純淨”的,是等待漢人移民開發的“真空”(原書第 7 頁)。這種刻板印像已經成為邊 疆史、環境史固有的敘述模式。謝健則利用滿蒙文檔案證明歷史上存在一 個“更寬廣、復雜的世界:不是漢地,而是整個清帝國”(原書第 15 頁),

    且中國歷史“不僅僅是關於漢人的故事”(原書第 3 頁)。作者注意到,為 了滿足清代君主和內地消費者對毛皮、珍珠、口蘑、人參等邊疆特產的需 求,生活在烏裡雅蘇臺的獵戶、東北的烏拉牲丁等各族群在朝廷的指派下 投身資源開發和貿易,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當地的自然環境,還融入了一 個將內地、邊疆以及其他國家連接在一起的貿易網絡。而這些變化的出現 比漢人移民進入當地早得多。

    其次,國內外有關毛皮、蘑菇、東珠貿易的研究數量不少、質量亦 高,但作者以以上三種物品為例,為我們介紹了在 18 世紀中期至 19 世紀 初期,中國北方邊疆出現的史無前例的環境變遷,並探究其背後的制度、 意識形態原因及後果。作者更注意到中國如何參與 19 世紀全球貿易:中 國市場對邊疆、海外珍稀物品的需求,將北京、廣州、恰克圖、北海道、 俄羅斯、夏威夷,甚至更遙遠的阿拉斯加連為一體,而中國消費者對商品 的熱切追求也導致很多地區出現了資源過度開發、物種滅絕的問題。從全 球或區域(如內陸亞洲、東亞等)的角度研究中國史的著作已不稀奇,但 關注奢侈品貿易網及其引發的環境、政治後果者尚不多見。

    最後,作者諳熟滿文,繫統地利用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內務府 奏銷檔》《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折》,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軍機處檔折件》 以及蒙古國家中央檔案館的《烏裡雅蘇臺將軍衙門檔》。這些檔案為讀者 揭示的內容往往不見於漢文史料。例如第三章提到的內地人潛入蒙古地 區采菇問題,在漢文文獻中僅有隻字片語的記載,而作者通過烏裡雅蘇 臺將軍衙門的滿文檔案不但將采菇熱潮的發展變化過程描述出來,而且 深入地剖析了若干案例,彌補了傳統史料的缺漏,也增強了該書的可讀 性。與某些外國學者簡單地摘引幾條檔案即敢於立論不同,謝健研讀檔案 非常仔細,故得出的結論可謂信而有征,這一點從其對 18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毛皮進貢數量的統計即可見一斑。a 當然,作者作為年輕的美國學者,著作中出現若干錯誤在所難免。如

    第 68 頁混淆了扈倫的烏拉國和打牲烏拉。此外,作者對滿漢文文獻的理

    解有一些偏差。如第 42 頁將清世宗的話張冠李戴為大臣的話;第 85 頁將 受處分的開原城守尉六十七和復州驍騎校七十八兩人的名字誤作人數。(以 上錯誤皆已由作者本人改正)不過,這些錯誤對作者的論點之成立與否基 本沒有影響。

    最後 需要說 明的 是,我在 翻譯 該書的 過程中 多次 向好友 孫思 淼、 Пламен Станиславов Андреев 求教語言、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愛人孟修 幫我查找了很多資料。我的博士生導師張永江教授在春節期間撥冗審閱譯 稿,並糾正了原著和譯文中的錯漏。沒有他們的幫助,我的這本譯著恐怕 難以問世。因我缺乏翻譯英文學術專著的經驗,翻譯時間亦較緊迫,譯文 中必然有很多不如意之處。所有翻譯中的錯謬皆由本人負責,在此懇祈方 家賜教。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