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眾天文學(套裝上下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92-1584
    【優惠價】
    683-990
    【作者】 C弗拉馬裡翁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232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232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1659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16
    套裝數量:2
    字數:1000000

    作者:C.弗拉馬裡翁

        
        
    "

    編輯推薦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兩千多年前屈原這樣仰天發問。中外一理,對於浩渺星空、茫茫宇宙,人類心中一直藏著這樣疑問,被它所蘊藏的神奇和壯美所吸引。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得以更多地窺探宇宙的奧妙。然而許多天文知識對於廣大讀者而言,不免顯得高深而艱澀,對於宇宙星空他們仍然充滿困惑和迷茫,渴求了解。
    應該感謝《大眾天文學》的出版,更應該感謝《大眾天文學》中譯本的出版。無論是法文原書,還是中文譯本,都傾注了幾代著名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的畢生心血,他們共同完成並完善了這樣一本不朽的巨著。中譯本的風格與原版高度一致,它們都以文學的筆觸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宇宙面紗輕輕揭去,使普通讀者得以全面清楚地了解宇宙真相。中文譯本的出版更加曲折艱難,中國讀者能讀到這樣的天文學名著實屬不易,讓我們好生珍惜它。

    內容簡介

    《大眾天文學》是一部天文學科普名著,作者卡米伊·弗拉馬裡翁以文學的筆觸將浩芒宇宙的絢爛與神奇展示給廣大讀者。它是迄今為止,內容*全、篇幅很大、插圖很多的一部天文學科普名著。自它問世以來,一直受到廣泛歡迎,被譯成十幾種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許多人因讀了這本書而愛上天文學,甚至因此從事了天文研究工作。
    全書共分七篇,前六篇全方位描述和介紹了地球,月亮,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隕星,恆星宇宙;第七篇簡單介紹了各種天文儀器,讓讀者了解天文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和他們如何依靠這些精密儀器獲得驚人發現。全書圖文並茂,引人入勝,配有大量的圖片資料,中文翻譯文字流暢,通俗易懂,並保持了原有的文學風格;此外,譯者又根據近年來天文學的新發展做了增補和修訂,使全書內容翔實而新穎。

    作者簡介

    C.弗拉馬裡翁(Camille Flammarion,1842-1925),世界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法國天文學會創始人,並創辦《天文學》雜志。他的天文科普演講極為生動,世界聞名。他的一生著述五十餘部,尤以《大眾天文學》著名。該書一再重印、修訂再版,被譯成十幾種文字,傳誦全球。法國科學院為此給他頒發獎金。法國還專為此書發行了一枚特種郵票。為紀念他,天文學界命名了月球上的弗拉馬裡翁環形山,火星上的弗拉馬裡翁撞擊坑,1021號小行星為弗拉馬裡翁星。
    李珩(1898-1989),中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巴黎大學博士。曾任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上海天文臺首任臺長,並主編過《天文學報》《宇宙》。他一生重視科普,科普講演生動有趣,著作豐富多彩。科普著作中他傾注了很大心血的是翻譯《大眾天文學》。
    (1925- ),中國著名天文科普學家,北京天文館和《天文愛好者》雜志創始人之一。曾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北京天文館、中國科普研究所工作。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6741號小行星命星。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19世紀的同類著述中,《大眾天文學》乃是一部無出其右的傑作。
    ——20世紀的美國科普巨匠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大眾天文學》是一本世界科普名著,中譯本由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翻譯家李珩教授譯著,可謂名著名譯,謹予推薦。
    ——王綬琯(中國科學院院士, 曾任北京天文臺臺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主任)

    用令人著迷的語言,敘說宇宙的神奇與壯美;以曉暢優雅的文字,構築科學通俗化的豐碑。
    ——卞毓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客座教授,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

    世界科普巨匠阿西莫夫稱贊《大眾天文學》:“在同類著述中,這乃是一部無出其右的傑作。”弗翁以文學的筆墨、生動的語言鑄就了這部鴻篇巨著,也詮釋了自己的座右銘“科學知識應該大眾化,而不應該庸俗化”。
    ——中國圖書商報

    目錄

    《大眾天文學》在中國(新版代序)
    譯者序言
    原出版說明
    弗拉馬裡翁傳略
    第一篇 地 球
    第一章 天空中的地球
    第二章 地球怎樣圍繞著地軸和太陽轉動
    第三章 地球怎樣圍繞著太陽轉動
    第四章 地球的第四種運動——歲差
    第五章 地球的攝動和太陽在空間的運行
    第六章 地球運動在理論上和實驗上的證據
    第七章 作為行星和世界的地球
    第八章 地球的起源
    第二篇 月 亮
    第九章 月亮——地球的衛星
    第十章 月相
    第十一章 月亮圍繞地球的運動
    第十二章 月亮對於地球的影響
    第十三章 月亮的表面狀況
    第十四章 月食和日食
    第三篇 太 陽
    第十五章 主宰世界的太陽
    第十六章 怎樣測量太陽的距離、大小和質量
    第十七章 太陽物理概觀
    第十八章 光球
    第十九章 原子與攝譜儀
    第二十章 太陽光譜帶來的消息
    第二十一章 日食
    第二十二章 色球與日珥
    第二十三章 日冕
    第二十四章 太陽與地球
    第二十五章 太陽內部
    第四篇 行 星 世 界
    第二十六章 視運動與真運動
    第二十七章 水星
    第二十八章 金星——牧羊人的星
    第二十九章 火星——小型的地球
    第三十章 小行星
    第三十一章 巨大的木星
    第三十二章 土星——太陽繫裡的奇觀
    第三十三章 天王星——顛倒了的世界
    第三十四章 太陽繫的邊界
    第五篇 彗星、流星與隕星
    第三十五章 歷史上的彗星
    第三十六章 彗星在空間的運動
    第三十七章 彗星的組織
    第三十八章 流星與隕星
    第六篇 恆 星 宇 宙
    第三十九章 星座
    第四十章 星的方位測量
    第四十一章 星的光亮與星的數目
    第四十二章 星的距離
    第四十三章 星的自行
    第四十四章 雙星
    第四十五章 星的光譜
    第四十六章 視向速度與分光雙星
    第四十七章 交食雙星
    第四十八章 星的直徑、質量與亮度
    第四十九章 變星
    第五十章 新星
    第五十一章 行星狀星雲——沃爾夫拉葉星
    第五十二章 星團
    第五十三章 星的化學結構與演化
    第五十四章 彌漫星雲
    第五十五章 射電天文學
    第五十六章 銀河繫
    第五十七章 河外星雲
    第七篇 天 文 儀 器
    第五十八章 天文儀器
    附 錄
    第一章 地球的結構
    第二章 地球大氣的演化史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
    第四章 水星的自轉及其表面觀測
    第五章 金星的自轉、大氣、溫度及其表面觀測
    第六章 射電天文學的新發展
    第七章 新天文學
    第八章 新型的河外天體
    星圖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天空中的地球
    本書是為喜歡了解周圍的事物,且對於宇宙的情況想沒有太多的付出就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明確的概念的讀者而編寫的。我們是在什麼東西上行走?地球在無限空間裡占有什麼地位?維持地球上的生命的太陽光是什麼?我們頭頂上的天空是什麼?黑夜裡發光的星星是什麼?要想得到解答這些疑問的知識,並不是無益的。如果沒有關於宇宙的基本知識,我們便隻能永遠受著自然界的影響而不明白其原因。這樣的基本知識,我們不但可以不太費神地獲得,而且還可以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趣味。天文學絕不是孤僻的、高不可攀的科學,它是和我們最接近的一門學問,在我們的一切知識裡它是最需要的,同時它能使我們入迷,給我們無比的快樂。我們不能漠視天文學,因為隻有它纔使我們明白,我們在哪裡,我們是什麼,而且它並不像有些學者所說的那樣,使你認為它充滿了數字。數學的公式不過是像建造華麗宮殿的架子,當架子一經拆掉,這神聖的殿宇便在天穹上放出光輝,在驚奇的眼睛裡,顯現出它的偉大和輝煌。
    這並不是說閱讀這本《大眾天文學》一書的人就不需要專心致志。這樣的書雖然比一本小說更真實、更親切,可是唯有你細心地去讀,書中的基本概念纔能成為你經久不忘的科學知識。讀一本小說,有時候到最後一頁,讀者還是和開始一樣,沒有得到什麼知識;可是任何人讀了一本科學書,都會擴大他的認識範圍,提高他的判斷能力。我們簡直可以說,在我們的時代裡,如果一個人對近代天文學的偉大成就一無所知,那麼他就不能叫做一個受過教育的人。
    但是隻需要稍微改變一下情況便不會有天文學了:如果我們的大氣中水汽的成分稍微多一些,使地球披上濃雲的外衣,或裹上一層不透光的被蓋,把天穹和它上面發光的星星完全掩蔽起來,於是我們就生活在永恆的濃霧裡,對於天上奇妙的現像全無所知了。這樣一來,我們人類的生活、意識和哲學一定會和今天大不相同。
    研究星辰的科學已經不是少數專家們的秘密,天文學啟發了一切人的智慧,並且揭示了自然界。這說明如果沒有它,人們便不知道自己在萬物中所占的地位。即使是粗淺的一點天文學知識,也是人們所需要的,因為今天每一個人都有必要了解宇宙的真相。
    天文學給我們揭示的一切真相裡,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而且也是使我們最感興趣的,首先就是它說明了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顆行星,並且說明了這顆行星的形狀、大小、質量、位置和運動。要研究天,最好先懂得地,因為地球是和我們最接近的。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就是從研究我們地球的位置和運動出發的,但是必須依靠近代天文學,我們對於這顆行星纔有確切的認識。根據觀測表明:地球絕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在時間的洪流裡,奔向一個我們不了解的目標,它迅速地旋轉著,載著它表面上生死不已的人類在太空運行。
    幾千年來,人類關於地球的性質和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宇宙的一般構造的認識是錯誤的。假使沒有天文學,人類的有關認識到今天還會照樣錯下去;即使在今天,也還有許多人由於缺乏天文學的基本知識,對於我們居住的世界存在著荒謬的看法。
    現在,上小學的孩子們很容易說出“地球是圓的”這個真理來。可是他們卻沒想到,人們經過多大的努力,借著幾何學和天文學的幫助,纔發現了這個真理。
    我們放眼望去,大地是一個廣闊的平原,雖然它表面有各種各樣起伏的地形:青翠的山嶺、美麗的峽谷、高聳的山脈、蜿蜒的河流、明媚的湖泊、遼闊的海洋以及千變萬化的原野。大地又好像是固定地穩立在永恆不變的基礎之上,上面是陰晴變化的天,它又好像是宇宙的不可動搖的基石,日、月、星辰都似乎在圍繞著大地轉動。根據這一切表面的現像,人們很容易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是為了人類的居住而被創造出來的。這種浮誇的看法,隻要沒有人提出異議,就很可能長久地被人類保留下去。
    原始人愚昧的生活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他們以整個精力忙於尋求食物。後來,他們的智力逐漸發展起來,想方設法地防備自然的災害和抵御仇敵的襲擊,以及增加他們物質上的財富。智慧是慢慢發展的,直到有一天,在東方寬闊的原野上,有人開始觀測星辰的運轉,於是就誕生了天文學〔引起天文學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想了解天文現像對於勞動生產的關繫,而不是少數人因好奇而觀測星辰的結果。——譯者注〕。起初,隻是一些牧羊人在黃昏日落、黎明日出時注意一些簡單的天像。例如,月亮的盈缺,月亮比太陽和星辰晚一些升起,布滿繁星的天空在我們的頭上緩緩地變化,行星在星座裡的運動,流星好像從天空中飛了出來,神秘而可怕的日食和月食,奇怪披發的彗星,這一切便是幾千年前古代人觀測研究的對像。天文學是最古老的科學,遠在有文字以前,人類已經研究天像,還創造了一種原始的歷法。原始的觀測記錄因戰爭而遺失,現今所保存的年代最悠遠的觀測,首推中國歷史的記載。例前2679年的新前2316年的彗星等。中國人還記11世紀鼕至日太陽是在寶瓶座β星附近,而現在它卻在人馬座γ星附近,相距有40多度之差。古埃及前4200年間已經有相當完備的歷法,他們把慣用了幾千年以360日為一年的歷法改為以365日為一年的歷法。7天為一個星期的周法,也有了它在天文學上的根據。雖然3世紀纔傳至歐洲,雖然一周7天的名字和每月的名字一樣,字源同樣出於拉丁語,然而事實上,前許多年前,星期的制度已經創始於猶太或巴比倫了。這七天的命名,是根據古人所知的運動的星辰: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假使那時候人們已經認識我們在1781、1846和1930年陸續發現的天王、海王和冥王〔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民間聯合會大會的決議通過:冥王星被視為太陽繫的矮行星,不再被視為大行星。——編者注〕三星,也許今天的一個星期是10天,而不是7天。時日的劃分若有了差異,對於社會的組織就不能沒有影響。
    前800年間,大約在荷馬時代,人們以為地球的周圍環繞著名叫俄刻阿諾斯(Okéanos)的海洋。海水充滿下面的半球,隻有上面的半球纔對著天。太陽(赫利俄斯,Hélios)每晚落在這海裡就熄滅了它的火,在海洋深處洗了一個澡以後,第二天早上重新點燃了它的火。
    古人根據表面的觀察,以為夜晚星辰閃爍的天空和晝間陽光普照的天空是兩樣的。如果那時有人敢說,白晝的天空也充滿了星星,正和夜裡一般,隻是因為太陽的強烈光輝將星光掩蔽,我們纔看不見星星,那麼這個人一定是一位有纔、有膽的理論家。
    不久,人們便注意到太陽、月亮、行星、恆星都有東升和西落的現像,而且在落下去和升起來的時間間隔裡,這些星辰都應該從地下面經過。地下面!這三個字具有多麼大的革命性的意義啊!一直到了那個時候,人們總以為我們腳下的地是無限的深厚,它一定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面,否則他們便不能設想為什麼地是這樣的穩定。可是,星辰在我們頭上所走的彎曲的路徑,既然在它落下地以後仍然繼續進行,到第二天再從地下升起,那麼我們便應該設想地下有廣大的走廊,使天上的這些火炬通過。有些人以為地像一張圓桌,立在12根支柱上面;又有人以為地像一個圓頂,載於4個銅像的背上。但是世界需要支撐的這個看法,不管支撐的東西是柱、是銅像或是山,總不能消除掉疑問,因為這些支撐的東西也應該有它們的基礎。天穹好像圍繞著我們在旋轉,於是使地球穩定的這個支柱便無處安放,而不得不打消有支柱的這個見解,因此,我們便不能不承認地是懸空無靠的。
    如果我們相信迪歐根尼(Diogène de La?rt)的話,這便是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前500年間所得出的結論。我們有理由把認為地球是懸空的這個看法當做是天文學上的一個大發現。與荷馬同時代的赫西奧德(Hésiode)以為地是一個圓盤,處於天穹和地獄之間,其間的距離曾經被伏爾甘(火神,Vulcan)所測定,他的砧從天穹落到地面需要九日九夜,再從地面落到地獄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關於宇宙構造的這種見解,在許多年代裡一直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但進步的火炬已經點燃,便不會熄滅。地理學的發展與對月食的觀測(圖4)證明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實在是一個球。於是人們便想像這個偉大的球處在宇宙的中心,別的天體——月亮、太陽、行星和恆星,從現像上看來,都圍繞著地球,依照大小不同的圓周轉動。
    圖4月食時(1921年10月16日)地球的黑影在月亮上的情形(地影的輪廓是圓的)
    近年來,我們對於地是球形的這個論斷已經得到直接的證據,這便是從很高的一點拍攝地平線的照片。1935年有人用上升到平流層的氣球,在高出地面22千米處拍照,最近更有人用火箭載著照相機射到100千米高處去拍照(本篇封面圖,即圖1)。地平線的曲率在第一張照片上已經可以看得出,在第二張照片上,更是非常的明顯(本篇第七章)〔1961年以來,載人宇宙飛船已經從更高處拍攝了許多地面照片。——校者注〕。
    天文學家細心觀測天體的視運動已有2 000年的歷史。在研究的過程中曾出現過很多奇特的不能解釋的復雜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到他們明白自己對於地球位置的認識是錯誤(和過去他們認為地球是穩定的一樣)時,纔獲得了解決。不朽的哥白尼反復地討論了在他 2 000 年以前的古希臘人,如伊塞塔斯(Hicetas)、埃斯方特(Ecphante)、斐洛勞斯(Philolaüs)、柏拉圖(Platon)、赫拉克利德(Héraclide)和阿利斯塔克(Aristarque)等提出的地球運動的學說,這一學說曾於1440年被尼科拉?德?曲薩(Nicolas de Cusa)主教重新提出,但總是不被人們接受。這位博學的波蘭僧正(即哥白尼)在1543年與世長辭時,給科學留下了一本巨著〔指《天體運行論》(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舊譯《天旋論》〕,明確地揭露了人類對宇宙長期的錯誤認識。
    地球在24小時內繞著自己的軸轉動一周,由這一運動所形成的現像,便是天穹圍繞地球轉動一周,這是哥白尼所說明的第一個真相,而且從此就被肯定下來。這也是我們首先要考查的事實。上面已經說過,我們對於天文學的學習,將從研究地球在空間的位置和它的各種運動開始。
    地球繞著自己的軸旋轉,不過是它的一種運動。它被太陽的引力控制在一個軌道上繞著太陽運行,日地平均距離是1.49億千米,在一年內繞了一個約有9.4億千米長的大圓周。
    我們的地球要在36514日裡繞這樣大一個圓周,它在空中運行時,一天要走257萬千米,一小時要走10.7萬千米,一秒鐘要走30千米,這是很容易計算出來的。
    我們在空中運行的速度比最快的火車還要快 1 000 倍,而火車比烏龜要快 1 000 倍。如果我們開出一列火車去追趕地球,那正像一個烏龜去追趕火車!我們的地球在天空中運行的速度比炮彈的速度還要快30倍。
    假想有人在空中距離地球軌道不遠的地方,看見一個漸漸增大的星球滾滾飛奔而來,蓋住了整個天空,然後又向空間深處飛馳而去,他該是怎樣的驚詫!
    我們住在這樣一個運動著的球上,差不多就像附在射擊到空中的炮彈上的灰塵一樣。空氣、水和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參加地球的各種運動,所以除了去觀測那些不參加這些運動的星辰以外,我們是不能夠證明有這些運動的。這顆載著我們的行星的運動,既不受摩擦,也不會踫撞,絕對沉寂地在永恆的天空中運行著,這是多麼奇妙的結構啊!地球在它理想的軌道上莊嚴地運動著,比在澄靜的湖面上劃行的小船還要輕盈。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大眾天文學》在中國(新版代序)《大眾天文學》是一部世界名著,由法國天文學家、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卡米伊?弗拉馬裡翁(Camille Flammarion,1842~1925)創作,1880年在法國出版,成為傳遍全球、轟動一時的科普讀物,曾譯成許多文字在國外出版。原書也一再重印。作者是一位博學多纔、口若懸河的天文科普奇纔,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的天文科普演講擁有大量聽眾,每辦講座都是座無虛席,男女老少無不聽得如醉如痴。因此他的書也是令人爭相閱讀,愛不釋手。1925年弗翁逝世,但他的著作仍然暢銷。20世紀20年代,中央觀像臺首任臺長高魯博士就想把《大眾天文學》譯成中文,但未能實現。高魯對弗翁的天文普及貢獻倍加贊揚,無限崇拜,言必稱弗翁,因此人們常戲稱高魯是中國的弗拉馬裡翁。高魯於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一任所長,開始籌建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不久又出任中國駐法公使,因此《大眾天文學》中文翻譯的事就此擱淺。1954年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北京天文館開始籌建,1955年正式動工,就在這個時候,《大眾天文學》的新版問世,許多位法國著名天文學家應弗拉馬裡翁夫人的要求,對本書在保存原有風格的基礎上用大量天文學的新發現、新知識加以修訂。新版的《大眾天文學》又一次風行全球,英國首先於1964年出版了該書新版的英譯本,書名為The Flammarion book of astronomy(《弗拉馬裡翁的天文學書》)。1957年北京天文館建成開幕,中國的天文科普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後,人們對天文知識的需要和興趣空前高漲。這時,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上海天文臺臺長李珩教授除了對北京天文館的建成表示了極大的支持和祝賀外,還表示願意把《大眾天文學》新版譯成中文出版,用以紀念北京天文館的誕生,並把弗翁成功的天文學科普經驗傳播到中國來。新版《大眾天文學》精裝一巨冊,洋洋百萬字,圖片近千幅。把這樣一部世界名著譯介到中國來談何容易,但是李珩教授毅然挑起這副重擔,於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翻譯這部巨著,他告訴我說為了早日譯成,他犧牲了許多娛樂休閑,集中力量,投入全部身心於繁重而愉快的工作中,他仿佛面對弗翁聽他在演講,看他在著述。當時李珩教授就約我擔任他的助手,譯完之後由我整理、校閱,選編一些新的彩色插圖。我知道這是一項意義十分重大的工作,我隻能盡力而為。全部譯稿約兩千多頁,在我家中書桌上擺了一年多的時間,纔算完成。因為我在北京天文館的工作十分繁雜,時間緊迫,我往往編校《大眾天文學》譯稿到深夜。當時我謝絕了許多約稿,連《十萬個為什麼》的約稿也不敢答應,因為《大眾天文學》這本書對天文科普工作者、對天文館工作者、對廣大天文愛好者,甚至對一些天文教育和研究工作者都會是有價值的讀物,因此一定要集中精力完成這個任務。在這個流水作業中,李珩教授譯好一部分就從上海寄到北京,我編校完一部分後又送給科學出版社的夏墨英責任編輯,由她最後整理發排,大約在1964年底或1965年初正式付印。全書分三個分冊出版。第一分冊為《地球?月球》,第二分冊為《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與隕星》,第三分冊為《恆星宇宙?天文儀器》。科學出版社為了該書的出版曾作了大量宣傳和征訂工作。第一、二兩個分冊於1965年出版問世,得到好評與歡迎。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本書像許多其他科普圖書一樣受到批判,被認為是宣揚資本主義文化的毒草。第三分冊《恆星宇宙?天文儀器》在1966年已經印好出版,但被封殺在倉庫裡禁止發行。直到20世紀70年代“文革”後期纔打上“限國內發行”的字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出售,致使許多讀者未能購得第三分冊而感到遺憾。“文革”之後,許多讀者要求該書重印出售,但紙型已毀,無能為力,因此《大眾天文學》的三冊一套的完整本竟成了稀有之物。1978年舉行的科學大會為我們送來了科學的春天,在譯者李珩教授的建議下,科學出版社同意重新出版《大眾天文學》,但考慮到該書原版是1955年出版,事隔近30年,在此期間天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決定請李珩教授全面加以補充修訂。補充資料已寫就約10萬字,新增插圖約百幅,時已進入80年代,又因種種原因,《大眾天文學》的新版隻得擱淺。在重新增補修訂並商談出版本書的過程中,我始終和李珩教授與出版社保持密切聯繫,參與其事。最後,李珩教授隻能將增補資料全部交我保存,以待可能的出版機會。未曾想到在21世紀來臨之際,《大眾天文學》修訂版的出版又出現了新機遇。這裡還需再插入一段往事。法文版《大眾天文學》在1985年又出版了全新的版本,書名Astronomie Flammarion(《弗拉馬裡翁天文學》)。由法國的10多位天文學家協力修訂,全面刷新,全書共1 056頁,分一、二兩巨冊,插圖約1 500幅,全部彩色印刷。1987年,北京圖書館入藏這個新版本,我立即將全部目錄及序言等資料復印寄給李珩教授,但面對這個巨大的版本,已臨暮年的他隻能贊嘆而無能為力,而且當時已經沒有出版該書新版的任何可能。李珩教授於1989年逝世。2001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了解到《大眾天文學》的歷史情況後,並征得李珩之女李曉玉教授的同意,決定啟動重版這一科普巨著的工程。2002年新年過後,李曉玉教授來北京參加學術會議,這是我們多年來的重逢,當時就和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共同座談了有關《大眾天文學》修訂版的出版事宜,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在科學出版社1965—1966年出版的中譯本的基礎上,加入李珩教授為該書編寫的增補材料(見附錄部分),再選編許多精美的彩色天文圖片,修訂版分上下兩冊出版,爭取在2002年內問世。其中,圖版工作仍由我來負責,除了對原書插圖中少數圖片(如原中譯本153頁的日食路徑圖改為21世紀頭20年的圖)外一律照排。彩色版圖完全更新,從原有的不到20頁擴充為80頁。最後的星圖部、李兆星編譯的以2000.0的全天星圖代替過時的舊圖。彩圖編選的原則是以能反映天文學最新發現和成就,圖片更精美,更具有代表性,不但增加了科學內涵,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有一定欣賞價值,引起讀者對天文學的興趣。這一次2013年的再版是由李曉玉教授和我共同商定的,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為了提高本版次的質量,北大出版社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特別要提到劉維副編審細讀全書,提出了若干值得改進的部分。還有一位資深天文愛好者從加拿大寄來一些應加的勘誤之處,對這些我和責編根據法英中三個版本進行了認真的校對和討論達成共識。這次還特別邀請了天文學界的老前輩90高齡的王綬琯院士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卞毓麟研究員等對本書加以點評和推薦。在此李曉玉教授和我都表示誠摯的感謝。此外,這次的版本較前加大了字號,閱讀更加方便,最後還增加了卞毓麟研究員最新編撰的《弗拉馬裡翁傳》,使讀者對弗翁有進一步的了解。當《大眾天文學》中譯本修訂版問世之時,我們對李珩教授表示深深地尊敬與懷念。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2013年3月於北京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