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索尼婭的駕駛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多爾特·諾爾斯多爾特·諾爾斯劉國枝秦靜姝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115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11570
版次:1

商品編碼:12595885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9-10-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56
套裝數量:1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多爾特·諾爾斯,多爾特·諾爾斯,劉國枝,秦靜姝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教師,家長,職場人士,一般讀者
備受國際文壇矚目的丹麥女作家多爾特·諾爾斯代表作,國際布克獎決選作品, 已被翻譯為英、法、德、意、西等數十種語言。
【童年】在人生的哪個時候,你會瘋狂地懷念童年,想丟掉一切,回到未來還有無數可能的原點。
【成年】人們常說四十而不惑,但對索尼婭來說,卻恰恰相反。她年輕時發奮有為,通過讀書打拼,在大城市立穩腳跟,過上了光彩照人、令人羨慕的自由職業者的生活。可突如其來的一件小挫折,卻打開了她心底積壓經年的不安,把她推進了難以逃脫的精神牢獄。
【故鄉-遠方-歸處】奮鬥就像一場沒有歸處的旅行,我們總在鞭策自己向前,從一個鎮奔到一座城,再從這座城奔到下一座,匆忙間,身份漸漸變得模糊。在原子化的孤獨都市與魂牽夢縈卻逐漸面目全非的故鄉之間,哪裡纔是城漂一族最後能歸之處。
清透如歌的文字,夾著突如其來的黑色幽默,充分展現了一位獨立的現代女性對自我身份的審視與探尋。這是一個單身女人的故事,也是每一位被幸福丟下,卻仍執念追趕的努力者的故事。

內容簡介

二十年前,索尼婭為了擺脫平庸,坐上爸爸的汽車,孤注一擲來到哥本哈根,把日德蘭半島上偏遠閉塞的家鄉拋在了後視鏡中不斷遠去的視野裡。
如今,她已過不惑之年,在哥本哈根立穩了腳跟,是風靡歐洲的瑞典暢銷犯罪小說家約斯塔·斯文森的御用丹麥語譯者,是住在鄉間的爸媽和姐姐的驕傲,卻開始懷念起單純的幼年時光,思念家鄉遼闊危險的荒野、兇悍的鹿群和能沒過頭頂的麥田。
為了調節失落的心情,索尼婭決定放下手頭工作,去接觸學習新鮮事物:找按摩理療師,給久疏問候的家人寫信,甚至報了駕駛課。可開始上課後,她卻發現自己在一群年輕人裡無比突兀,教練的蠻橫,更讓她一直學不會換擋。且她總小心回避的遺傳病,也在這時一發不可收拾地復發了。
熱望的新生活就這麼迅速地把索尼婭拖進了絕望的泥沼,站在身心崩潰的邊緣,她該如何轉動方向盤,纔能讓自己重新選對車道,駛向幸福?

作者簡介

多爾特·諾爾斯(Dorthe Nors)
丹麥女作家,當代丹麥語寫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日德蘭半島,畢業於奧胡斯大學。在成為職業作家之前,一直從事翻譯工作,譯介了大量瑞典懸疑小說。現已出版五部長篇小說、兩部中篇小說和兩部短篇集。能用英語和丹麥語雙語寫作。
2017年憑借《索尼婭的駕駛課》入圍國際布克獎決選,且是《紐約客》刊登的首位丹麥作家。
作品以用詞精確,深諳人性,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細膩感觸,用克制的黑色幽默還原復雜壓抑的都市人心著稱。

內頁插圖

目錄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索尼婭的書桌上有三樣東西:約斯塔小說的譯稿,給凱特的那封具有結締組織性質的信, 以及租房合同。她上完駕駛課回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租房合同。不,更正一下:她先走進臥室,把雙人床推到角落,然後拿出了租房合同。當時她站在臥室門口,下巴肌肉酸痛, 一眼看到了那張床——顯眼地擺在房間中央,以便索尼婭和某位情人可以分別從兩邊上床。浪費空間,她想,而她隻需用腳投票反對這種擺放方法,將它挪到角落就行。於是它就被挪到了角落。從一邊上床就夠了。現在她坐在書桌前,考慮著譯稿。不管索尼婭如何處理自己的生活,約斯塔肯定都會安然如故,他甚至不會懷念她。在索尼婭身後,就站著下一個能用丹麥語為約斯塔代言的人,所以如果忽略經濟上的拮據,她可以輕易地選擇脫身。 索尼婭可有可無, 幾乎沒什麼用處。 譯稿旁是給凱特的那封信。索尼婭把郵票揭了下來,因為最好將它們用在真正會寄出去的信上。她還打開了信封,幸虧沒有把它寄出去,封口沒粘好,信紙很可能會在某個郵政設施中從信封裡掉出去,落入某個分揀機操作員之手,最後作為家庭不和的例子,貼在辦公室的公告板上。我很生氣,索尼婭想。我很生氣,但不能表現出來。如果表現出來,我就會失去凱特,然後是弗蘭克,還有他們的孩子,而爸爸媽媽總有一天會離世,如果要展望未來,我就不能對某個男人念念不忘,反正現在我不再奢望中大獎,可我還是不能生氣。生氣會帶來孤獨, 而他們會坐在西日德蘭的分揀機旁笑話這件事, 凱特則根本不會收到這封信。不,凱特永遠不會收到這封信, 因為索尼婭把信紙從信封裡倒了出來。 她重讀了一遍, 發現裡面其實並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內容。談了談培根?比亞內,幸好擺脫了他。幸好擺脫了那一切,索尼婭想,並看著租房合同。這是與公寓合作社簽的合同,索尼婭當時奇跡般地成了其中的會員。事實上,這種租住模式非常實用,居住環境整潔有序,也不用直接與房東打交道。但每次往窗外看去時,別人陽臺上的那些僵硬的貓頭鷹都讓她心緒不寧。本該是黑雁或別的候鳥,不該是鴿子、 塑料貓頭鷹和蒼鷺。應該是大天鵝!麻鷸!還有灰雁,以及其他會擺成壯觀的人字形從空中飛過的生物。向往,浮力。恰似索尼婭用魔法變出來的一般,一架直升機從後院上空飛過,灰色的金屬外殼使它顯得禁欲而克制。坐在那裡目送它遠去時,她幾乎想不起當初是為什麼纔來哥本哈根的。是與莫莉之間的友誼,沒錯,還有想靠自己有所作為的復雜渴望。想把在一個地方將她往下拽的東西在另一個地方變成助她上升之物。這是一種選擇,因為如果留在巴靈, 她會變成什麼樣呢?上小學期間,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 班上的女生都夢想成為狗狗美容師,但西日德蘭容得下多少狗狗美容師呢,老師問。而到頭來大多數女生都在幼兒園工作,或成為家庭護理員。索尼婭能拿當地的孩子們怎麼辦?她認為人生並非僅僅如此。 也許還有更大的東西。 以後我總可以有孩子的,索尼婭說,媽媽也這麼說,但這其實隻是索尼婭表達不想要孩子的另一種方式。到了哥本哈根,你可以有別的東西,最初的幾年她也順順利利。她了解了城市的節奏,還有它的對話,以及形式。但後來,她漸漸感覺到不對勁兒。她的下巴又繃緊了,她從桌邊站起身。 她找到電話,躺到床上。從一邊上床也挺好, 接著她撥了一個電話。她想抓住另一個方向——過去——的某種東西。哥本哈根什麼都沒有, 隻有人,在形狀和大小上與任何其他地方的人沒有兩樣。沒有更多,也沒有更少,隻有人, 而且,他們幾乎不跟自己圈子以外的人接觸。他們就像在國會露面的大農莊主,隻願意跟自己那幫人待在一起,他們身上散發著"老香料"的氣味,彼此觀點一致,興趣相同,如果想顯得鶴立雞群,就會以相同的方式鶴立雞群。在日德蘭內陸地區,他們想讓自己顯得特別的東西是四輪驅動汽車和閃閃發光的除草劑噴霧器; 在哥本哈根, 則是克莉斯汀尼亞自行車, 濃密的胡須,以及方方面面的步調一致。她曾多次設想過長大後會成為怎樣的人,到頭來卻變得庸碌無為,而這恰恰是莫莉當初認為她們要逃離的生活。隻是離開的家鄉是一個你永遠無法再返回的地方。它已經不復存在,索尼婭想,並試圖咽下喉嚨裡的硬塊,何況對它而言, 你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陌生人。她現在在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她已經很久沒有跟他們通話了。電話鈴在日德蘭半島響起, 但無人接聽。媽媽可能在外面的院子裡,而爸爸經常取下助聽器。他站在那裡與鄰居大聲交談,而他的助聽器則躺在廚房的臺面上嗡嗡作響。但隻要他們身體都好就行,索尼婭想,並掛掉電話,這時另一架直升機朝這邊飛來。接著又是一架。有整整一群。肯定是在演習,索尼婭想,也可能是無政府主義者重新聚了起來。也許他們正在某條街道的盡頭亂轉,投擲著小石子。還有可能是恐怖主義,她一邊想,一邊半坐起身。直升機在某處的上空盤旋,可能是在韋斯特布羅,索尼婭有些焦慮。接著她撥了凱特的電話。這是自發、本能、下意識的動作。 本該是黑雁! 她想。 麻鷸!籬笆樁!她應該離開,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駕”如人生
(代譯序)
提起丹麥作家,人們往往首先會想到被稱為“現代童話之父”的漢斯·克裡斯汀·安徒生(1805—1875), 他的作品已經被譯成 150 多種語言,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到了二十世紀, 憑借《走出非洲》(1937)中對非洲大地的詩意書寫,伊薩克·迪內森(又名卡倫·布裡克森, 1885—1962) 成為一個蜚聲世界的名字,而由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的同名電影1986年一舉斬獲奧斯卡七項大獎,則引發更多讀者對於小說的興趣,從而進一步鞏固了伊薩克·迪內森作為丹麥文學國寶的地位。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尤其是近幾年來,一位名叫多爾特·諾爾斯(Dorthe Nors)的女作家再一次引起世界範圍內的讀者和評論家們對丹麥文學的高度關注。
多爾特·諾爾斯1970年5月20日出生於丹麥日德蘭半島中部的海寧, 1999 年畢業於奧胡斯大學,獲得文學和藝術史學位,2001年出版第一部小說《靈魂》(Soul), 迄今已有5部長篇小說、2部中篇小說和2部短篇小說集問世。最先將她帶上世界文壇的是短篇小說,收錄在短篇小說集《空手劈》(Karate Chop, 2008)中的作品被陸續譯成英語,發表在英文雜志上。2013 年,短篇小說《蒼鷺》出現在 9 月份出版的《紐約客》上,多爾特·諾爾斯因此成為首位在《紐約客》上發表作品的丹麥作家。長篇小說《索尼婭的駕駛課》出版於 2016年,其英文版 Mirror, Shoulder, Signal 由米沙·霍克斯特拉(Misha Hoekstra)翻譯,英國普希金出版社出版, 並於 2017 年入圍國際布克獎短名單,雖然最終與大獎失之交臂,卻將多爾特·諾爾斯成功地推至世界文壇的聚光燈下。
本書譯自英文版 Mirror, Shoulder, Signal,原書名源於駕駛教練指導學員學車時的指令,意為“看鏡子,檢查盲點,打轉向燈”。 全書篇幅不長, 情節也相對簡單,由於主人公索尼婭是一個內心敏感細膩的女性,外部世界的一人一物、 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她內心世界的漣漪或漩渦,作品的內容可簡略概括為“正在進行的事件”和“索尼婭的內心活動”兩部分,前者主要包含4次駕駛課、2次按摩、3次眩暈癥發作、打給家人的3個電話、寫給家人的2張明信片和1封信、1次參加遠足冥想卻提前離隊、1次陪同朋友去聽音樂會卻不告而別;後者包括索尼婭對往事的回憶、對現時的疑慮和對未來的迷思。多爾特·諾爾斯以索尼婭學習開車為切入點,通過巧妙運作,將這些隨時可以淹沒在日常生活之中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串聯成一出“人在囧途”的悲喜劇。
人們常說“四十而不惑”,但索尼婭卻似乎恰恰相反,正處於大惑之中。索尼婭的家鄉是位於日德蘭半島的一個小鎮,早年由於厭倦那兒單調重復的生活,她發奮努力,得以在中學畢業後與好朋友莫莉一起到哥本哈根上大學,並通過多年打拼,貌似在城市立穩腳跟。現在的索尼婭已經四十多歲,經歷了戀愛不順,至今婚姻無著,沒有子女,單身一人住在一套租來的公寓裡,屬於典型的城漂一族。她從事著一份表面光鮮的自由職業——將瑞典著名犯罪小說家的作品翻譯成丹麥語,在高強度翻譯工作的間隙,她決定抽出時間來學習開車。正是通過上駕校這個契機,通過自己的駕車之惑,索尼婭對自己的職業之惑和身份之惑進行了深度審視和拷問。
索尼婭很羨慕別人能輕易學會開車並輕松駕駛,自己卻人到中年纔開始有所行動, 而學車的過程也並不順利。首先,索尼婭發現自己是駕校裡年齡最大的學員,在一群年輕人中顯得格格不入。其次,她與教練的相處也是尷尬連連。第一位教練尤特是個脾氣暴躁的長舌婦,練車途中總是說長道短、喋喋不休,特別是為了不中止嘮叨而干脆幫索尼婭換擋,使得索尼婭始終處於“不會換擋”的窘境。 第二位教練——也是駕校的老板——福爾克態度友好,很有耐心,但因為有過勾搭女學員的“前科”,而讓索尼婭處處設防,時時戒備。與此同時,索尼婭還有一個難言之隱:因為母親一繫的遺傳,她患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隻要頭部處於某個特定位置, 就會引發眩暈。雖然索尼婭安慰自己說這對駕駛沒有影響,但她深知其中的隱患,深知此事絕對不可以被駕校方面知曉。因此,一路小心翼翼卻磕磕絆絆地走來,幾番努力和掙扎之後,還是無助又無奈地發出“為什麼就不能隻是學開車”之問。
翻譯是一項搭建橋梁的工作,自有其崇高偉大的色彩。作為瑞典暢銷小說家的御用丹麥語譯者,索尼婭是母親與姐姐的驕傲,也經常受到媒體的關注和讀者的好評。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譯著的“橋梁”作用在實際生活中卻出現反轉。索尼婭一直對自己與姐姐凱特的關繫耿耿於懷:曾經親密無間、手足情深的姐妹如今卻冷漠疏離。凱特喜歡閱讀索尼婭翻譯的犯罪小說,也為索尼婭的成就感到自豪,卻不肯接索尼婭的電話,不願與她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說,索尼婭的譯著成了姐妹倆不由自主踫面的“場所”,“因為正是由於索尼婭的努力,凱特現在纔可以埋首於一個用丹麥語描繪的井然有序的罪惡世界中”。而跟福爾克一起學車時,聽說他妻子喜歡看書,索尼婭便刻意為她帶了幾本自己翻譯的書,放在汽車的後座上,以營造出一種他妻子也在車上的氛圍,阻隔福爾克對她的非分之念。另外,這些小說雖然充斥著腐爛的尸體和殘缺的陰道,卻是國會議員們的最愛,是他們眼中的“數獨遊戲”,是他們去鄉下別墅度假時攜帶的唯一讀物。索尼婭不禁對自己工作的意義產生嚴重質疑,覺得自己是“西方文化這個巨大尸體上的寄生蟲”。而對小說的原作者而言, 索尼婭的作用也並非無可替代,一旦索尼婭退出,很快就會有新人登臺。由此看來, 譯者的價值究竟何在?
中年、女性、單身、譯者組成了索尼婭身份的四維,但不足以構建出一個鮮明獨特的身份。身在哥本哈根的索尼婭處於焦慮、迷茫之中。她情不自禁地回溯過去,卻發現家鄉是一個永遠無法返回的地方,當年一起闖蕩世界的閨蜜也早已改名換姓今非昔比,她曾經愛上的男人都不會真的“看到”她的存在。注目現在,城市裡人頭攢動,車流如織,但這裡的一切都不願與她有任何關繫,鄉愁無所依托,理想無處安放。展望未來——索尼婭的未來已經因為一次算命而關閉,算命師的預言她既不敢相信也不敢不信,從而徹底剝奪了她對自己未來的發言權。就這樣,索尼婭沉溺於“失根”“失位”“失焦”的狀態中,尋尋覓覓,兜兜轉轉,而位置性眩暈的疾病無疑是對這所作的隱喻性注解。
按摩師埃倫對索尼婭身體的解讀總是讓索尼婭想起大學時的文本分析課,“一切都另有其意,一切都應該升華,要掙脫自身的外殼,上升到某種更高的含義”。同理,索尼婭的駕駛課也不僅僅是為出行方便而上的駕駛課,也應該另有其意。正如英文書名中的三個單詞“Mirror”“Shoulder”“Signal”所指涉的,步入人生中途、 陷於人生囧途的索尼婭在看後視鏡(回首往事) 和檢查盲點(檢思迷惘) 之後, 頓悟人生就是一段苦樂相間、 得失相依的旅程,終於準備打轉向燈(調整生活方向,離開哥本哈根),與生活握手言和。
譯者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