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信號完整性揭秘:於博士SI設計手記 於爭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機械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452-656
    【優惠價】
    283-410
    【作者】 於爭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4384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機械工業出版社官方旗艦店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438427

    商品編碼:10026487950512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CMP)
    出版時間:2013-09-01

    頁數:200
    字數:248000
    審圖號:9787111438427

    作者:於爭

        
        
    "baecf198635367d9.jpgeef3fc2728ae9c53.jpg

    商品參數

      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信號完整性揭秘:於博士SI設計手記
    作者:   於爭
    市場價:   59.00
    ISBN號:   9787111438427
    版次:   1-1
    出版日期:   2013-10
    頁數:   0
    字數:   0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作者多年工程設計和科研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筆記基礎上,選取對工程設計極其重要的部分內容整理而成的,著重闡述與工程設計密切相關的信號完整性基礎知識。本書主要講述了數字信號特征、傳輸線等理論基礎,反射、串擾等基本的信號完整性問題,以及S參數、差分互連、阻抗不連續性、抖動、均衡等高速串行互連設計的*備知識,*後介紹了工程設計中*備的電源完整性入門知識。
    本書內容選擇源於實際工程設計的需要,論述過程中盡可能避免煩瑣復雜的數學推導,側重於直觀形像的講解,符合工程師的學習習慣,可作為硬件設計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繫統工程師、項目負責人以及其他相關技術工作者的培訓教材及工程設計參考書,同時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及教師的參考書籍。

        



    目錄

      目錄


    前言
    *1章概述/
    1.1什麼是信號完整性/
    1.2SI問題的根源/
    1.3新的設計方法/
    1.4SI設計的難點/
    1.5SI設計的誤區/
    1.6關於經驗法則/
    1.7SI設計與SI仿真/
    1.8SI設計的特點/
    1.9基礎的重要性/
    1.10小結/
    *2章數字信號頻譜與帶寬/
    2.1周期信號的單邊譜/
    2.2周期信號的雙邊譜/
    2.3單邊譜與雙邊譜的關繫/
    2.4理想方波信號的頻譜/
    2.5方波信號的頻譜特征/
    2.6信號帶寬與上升時間的關繫/
    2.7梯形波的頻譜特征/
    2.8信號帶寬0.35/Tr是如何得到的/
    2.9信號帶寬0.5/Tr指的是什麼/
    2.10關於信號帶寬的補充說明/
    2.11小結/
    第3章傳輸線/
    3.1什麼是傳輸線/
    3.2信號的傳輸方式/
    3.3傳輸線的返回電流/
    3.4傳輸線的分布電容/
    3.5單位長度電容/
    3.6介電常數、等效介電常數/
    3.7傳輸線的分布電感/
    3.8回路電感/
    3.9單位長度電感/
    3.10波傳播的LC參數表示/
    3.11瞬態阻抗與特性阻抗/
    3.12影響特性阻抗的因素/
    3.13參考平面/
    3.14返回電流的分布/
    3.15傳輸線的延時/
    3.16理想傳輸線的集總參數模型/
    3.17耦合傳輸線模態分析/
    3.18模態對阻抗的影響/
    3.19線間距對阻抗的影響/
    3.20有損傳輸線/
    3.21趨膚效應/
    3.22直流電阻、交流電阻、傳導損耗/
    3.23鄰近效應/
    3.24表面粗糙度/
    3.25介質損耗/
    3.26復介電常數/
    3.27有損傳輸線的特性阻抗與延時/
    3.28小結/
    第4章信號的反射與端接/
    4.1反射是怎麼形成的/
    4.2使用反彈圖計算反射波形/
    4.3正反射和負反射的含義/
    4.4有限上升時間信號的反射
    波形/
    4.5容性阻抗不連續/
    4.6互連線末端容性負載的反射/
    4.7互連線中間容性負載的反射/
    4.8容性負載對時間延遲的影響/
    4.9容性負載對傳輸線阻抗的影響/
    4.10感性阻抗不連續/
    4.11互連線末端感性負載的反射/
    4.12互連線中間感性負載的反射/
    4.13感性負載對時間延遲的影響/
    4.14殘樁與分支的影響/
    4.15臨界長度/
    4.16多長的走線需要端接/
    4.17如何估計驅動器的輸出阻抗/
    4.18端接方法/
    4.19拓撲結構/
    4.20串聯端接中的樁線/
    4.21並聯端接位置/
    4.22分支結構中阻尼電阻的應用/
    4.23TDR阻抗測量/
    4.24小結/
    附錄4.1線路末端的電容/
    附錄4.2線路中間的電容/
    附錄4.3線路末端的電感/
    附錄4.4線路中間的電感/
    第5章串擾/
    5.1串擾形成的根源/
    5.2耦合長度/
    5.3容性串擾/
    5.4感性串擾/
    5.5近端串擾和遠端串擾/
    5.6近端串擾的飽和/
    5.7遠端串擾的飽和與模態分解/
    5.8邊沿耦合與寬邊耦合的串擾/
    5.9影響串擾的因素/
    5.10串擾對信號的影響/
    5.11串擾與時序/
    5.12蛇形走線與信號的延遲/
    5.13保護地線/
    5.14端接與串擾/
    5.15減小串擾的常用方法/
    5.16小結/
    附錄遠端串擾兩種解釋的等效性證明/
    第6章S參數/
    6.1網絡分析基礎/
    6.2S參數定義/
    6.3從頻域的角度理解S參數/
    6.4S11的含義/
    6.5S11與輸入阻抗/
    6.6使用S11提取特性阻抗/
    6.7S11與瞬時阻抗/
    6.8S21的含義/
    6.9S21相位與傳輸延時/
    6.10S21與通道響應/
    6.11S參數對稱性及能量守恆/
    6.12S參數中的紋波/
    6.13多端口S參數/
    6.14S參數與串擾/
    6.15小結/
    第7章互連線中的阻抗不連續/
    7.1分支結構/
    7.2參考平面的寬度/
    7.3互連線跨分割/
    7.4過孔/
    7.5小結/
    第8章差分互連/
    8.1差分傳輸/
    8.2差分對的返回電流/
    8.3差分信號抗噪聲原理/
    8.4差分互連中的阻抗參數/
    8.5差分互連的反射與端接/
    8.6差分互連的串擾/
    8.7差分與共模的相互轉化/
    8.8差分S參數/
    8.9差分對的等長等距/
    8.10松耦合還是緊耦合/
    8.11小結/
    第9章抖動/
    9.1抖動的含義/
    9.2Jitter描述方法/
    9.3Jitter統計特性/
    9.4Jitter、BER、眼圖之間關繫/
    9.5Jitter分類及產生原因/
    9.6Jitter分離/
    9.7Clock Jitter與相噪/
    9.8小結/
    *10章均衡/
    10.1互連中的信號畸變/
    10.2碼間干擾/
    10.3碼間干擾與帶寬/
    10.4離散繫統的碼間干擾/
    10.5均衡原理/
    10.6均衡分類/
    10.7無源CTLE/
    10.8有源CTLE/
    10.9離散時間線性均衡/
    10.10使用ZFS算法確定FFE抽頭繫數/
    10.11使用MMSE算法確定FFE抽頭繫數/
    10.12反饋判決均衡/
    10.13小結/
    *11章電源完整性/
    11.1為什麼要重視電源噪聲問題/
    11.2PDN繫統的噪聲來源/
    11.3電容去耦的兩種解釋/
    11.4理想情況的去耦電容量/
    11.5實際電容的特性/
    11.6安裝電感與自諧振頻率/
    11.7目標阻抗的設計方法/
    11.8相同容值電容的並聯/
    11.9不同容值電容的並聯/
    11.10容值差對諧振峰的影響/
    11.11ESR對諧振峰的影響/
    11.12安裝電感對諧振峰的影響/
    11.13去耦網絡電容的配置方法/
    11.14阻抗曲線形狀與電源噪聲/
    11.15在多大頻率範圍內去耦/
    11.16去耦電容的擺放/
    11.17去耦電容的安裝/
    11.18PDN繫統的直流壓降/
    11.19小結/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