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憤世嫉俗:楊德昌和他的電影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復旦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黃文傑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1263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1263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8344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復旦悅讀精品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1
    字數:2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黃文傑


        
        
    "

    內容簡介

    楊德昌是與侯孝賢齊名的臺灣新電影運動旗手。作為公認的大師級導演,他在作品中持之以恆地對社會現實與人性腐化展開了深刻的批判。
    《憤世嫉俗:楊德昌和他的電影》是中文世界首部全面解析楊德昌及其作品的專著,繫統地論述了他的創作理念與批判性內涵。首先,作者創造陸地探討了楊德昌自身生命經驗與其批判性之間的互動關繫,歸納了楊德昌批判思想的重要精神源泉。其次,作者從楊德昌始終關心的“人”的生存狀況出發,剖析了他作品中的精神危機與道德亂像,指出本應承擔救贖功能的教育與媒介反而具備“毀人”和“騙人”特質,繼而考察楊德昌電影中的暴力與犯罪現像,闡明他對“社會(環境)殺人”的隱憂。最後,作者總結了楊德昌對世人所寄寓的“獨立”願望,並通過比較分析畫出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的獨特坐標,同時辨明了他在創作中所抱持的“悲劇性的樂觀主義”態度。

    作者簡介

    黃文傑,江西高安人,先後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副編審,連續多年擔任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首輪或復審評委,著有《陷落的電影江湖》,譯有《無人是孤島:侯孝賢的電影世界》,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電影藝術》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曾獨立導演紀錄片。

    目錄

    導論
    一、楊德昌的重要性
    二、既往的解讀與缺失
    三、重讀的理路與意義

    第一章 格格不入:生命史
    一、外省人:從大陸到臺灣
    二、異鄉人:從臺灣到美國
    三、挑戰者:投身新電影運動
    四、獨立者:新電影運動之後

    第二章 現代性批判:創作核心
    一、批判:楊德昌的創作理念
    二、現代性:楊德昌的批判對像
    三、楊德昌批判思想的三大源泉

    第三章 空洞的人:精神批判
    一、現代社會的精神危機
    二、空虛:意義淪喪及其後果
    三、孤獨:人際疏離及其後果
    四、精神危機與戰後臺灣現代轉型

    第四章 墮落的人:道德批判
    一、現代社會的道德危機
    二、底線倫理崩潰與信任重建
    三、善惡轉變與辯證的人性觀
    四、道德危機與戰後臺灣經濟發展

    第五章 “毀人”:教育批判
    一、現代教育的規訓性
    二、楊德昌與教育體制的衝突
    三、殘缺家庭與粗暴型教育
    四、專制學校與壓迫式教育
    五、同流社會與功利性教育

    第六章 “騙人”:媒介批判
    一、現代媒介的雙重性
    二、楊德昌與媒體的衝突
    三、逐臭與拜金的媒體人
    四、小說與戲劇的欺騙性
    五、攝影的靈光效應
    六、電話的操縱特質
    七、幻像:電影與電視

    第七章 “殺人”:暴力批判
    一、現代都市的危險性
    二、無常之城與失範型自殺
    三、無情之城與受挫型殺人
    四、無主之城與青少年犯罪

    結語
    一、重申獨立的意涵
    二、楊德昌的獨特性
    三、楊德昌的批判實質
    四、悲劇性的樂觀主義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楊德昌生平年表
    附錄二 楊德昌作品年表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憤世嫉俗:楊德昌和他的電影》:
    二、異鄉人:從臺灣到美國
    歷史進展到20世紀60年代,與楊德昌的成長同步,臺灣也經歷了戰後的經濟恢復,而步上了向現代化快速前進的經濟起飛之路,迅速擺脫了貧困和落後的局面,“成功實現了農工轉型”@。與此同時,西方社會則迎來了一個大變革時代。在政治、文化藝術、生活方式等諸方面,西方的年輕人都以叛逆的姿態,挑戰傳統觀念,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反抗運動和革新潮流,如反戰運動、波普藝術、搖滾樂、性解放等,不斷衝擊既有的價值體繫。當時的楊德昌深為西方60年代的社會氛圍和文化藝術所吸引,但對它的了解是很間接,也是很不全面的,“得到的都是片片段段的,有些被刪減,有些被誤解,有些被胡吹亂講,覺得天天被騙,一下子被官方騙,一下子被這些自以為他們是藝文人士的騙”,“外面有很多事情是當時臺灣的環境沒辦法了解的”。楊德昌對當時西方世界正在發生的動蕩有個生動的比喻:“那面牆很高,聽到外面有人在敲鑼打鼓,而且聽到外面進來的人講外面有什麼,自己都沒看到。”正是因為強烈地“想要去知道真相”,楊德昌有了出國的念頭。那時外省家庭也都希望孩子出國,因為父母希望孩子不要重蹈他們流離遷徙的命運,在他們看來,美國“好像是一個天堂,是個沒有戰亂的世界,他們以前的惡夢都可以消失的地方”(這種普遍性的社會心理也被楊德昌拍進了電影中,從《海灘的一天》到《一一》,多個角色渴望去或者說去過美國)。
    1970年,楊德昌赴美留學,進入佛羅裡達大學攻讀電子工程碩士學位。楊德昌的哥哥先他赴美,後來妹妹也來了,但都離他很遠,“等於出國以後就非常獨立”,有時候沒有獎學金,“就出去找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楊德昌讀碩期間“還在修藝術繫的課”,這表明他重視自身藝術素養的提升,或許一直在有意識地為將來可能從事藝術創作做準備。
    拿到碩士學位後,楊德昌“覺得對家裡有交代了”,頓感輕松,遂於1974年申請到南加州大學(USC)修讀電影課程。USC是公認的“好萊塢人纔後備中心”,在楊德昌看來,這裡的“好萊塢氣息”非常濃厚,“那些王八蛋教電影都沒有自己的一套”,隻教技術、“劇務”,而不教“編劇、創作這些東西”,也就是說,這裡隻敦實務,而忽視創意能力的培養。對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實則低層次的電影教育,他失望無比。尤令他氣憤的是,學校裡還有較為嚴重的種族歧視現像。當時來自香港的方育平@高他一屆,“有一次上制作課,沒有人跟他(方育平)一組”,楊德昌對此極為憤慨@。那時他經常跟方育平抱怨,方勸他就學點技術,“熬過去”。但楊德昌連“熬都不想熬”,又有個教授“說他不會拍片,就憤而退學了”,前後總共就待了一個學期。在USC求學的不快經歷再次說明,楊德昌是個個性極為強烈的人,在與環境發生衝突時,他絕不肯委曲求全輕易就範。在他的生命史上,這不是他跟教育體制發生衝突的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