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國際政治關繫繫列教材:近現代國際關繫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復旦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唐賢興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320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32062
版次:1

商品編碼:10083151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國際政治關繫繫列教材,高等學校國際關繫繫列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2-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3
字數:48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唐賢興


    
    
"

編輯推薦

“復旦博學”是復旦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出的精品教材。“復旦博學·政治學繫列”教材由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師大等國內多所高校的資深教授及學有專長的骨干教師參與編寫,在內容上力求涵蓋政治學領域的基本概念、理論和相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政治學這門古老學科的產生、演變及其發展,準確闡釋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政治學領域的代表人物關於政治學(包括各門分支學科)的基本範疇、理論與各種社會政治現像的經典表述和精闢分析,旨在為國內各類院校政治學等相關專業師生提供一套比較規範的政治學基本教材。
《國際政

內容簡介

《國際政治關繫繫列教材:近現代國際關繫史》比較繫統地闡述了1648-1945年以來近現代國際關繫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國際關繫體繫的演變為線索,把近現代國際關繫史的演變劃分為威斯特伐裡亞體繫、維也納體繫、俾斯麥體繫、一戰前的兩極體繫和戰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繫、二戰後的雅爾塔體繫等幾個階段史論結合,對每個體繫的基本內容、本質特征、主要矛盾、大國關繫的變化以及國際關繫基本力量的分化組合等進行了剖析本書的敘述和分析詳略得當,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邏輯連貫,在已有的國際關繫史研究成果基礎上,對國際關繫史中的一些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和評價。
本書適宜於作為高等院校國際政治、政治學、外交學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國際關繫史教材。

作者簡介

唐賢興,1968年3月生,浙江嵊州人1989年獲中山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93年和1997年獲得復旦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復旦大學國際關繫與公共事務學院,兼復旦大學俄羅斯與東歐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目前主要從事國際關繫理論、俄羅斯問題與中俄關繫、近現代國際關繫史、近現代中國對外關繫史、國際法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著作有《尋求秩序、安全與民主:俄羅斯轉型問題研究》(主編,2002年出版),在《政治學研究》、《文史哲》、《歐洲》、《俄羅斯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多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亞體繫與歐洲國際關繫
第一節 威斯特伐利亞體繫的形成
一、17世紀初的歐洲各國
二、“三十年戰爭“
三、《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
第二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爭奪海上霸權的鬥爭
一、歐洲國家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態度
二、共和國與護國主期間英國的對外關繫(1649-1658)
三、斯圖亞特王朝復闢與光榮革命時期英國的對外關繫(1660-1688)
第三節 法國爭奪大陸霸權與歐洲國家的反法鬥爭
一、《比利牛斯條約》
二、路易十四對“天然疆界”的追求
三、奧土戰爭
四、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與《烏得勒支和約》
第四節 18世紀列強爭奪歐洲及殖民地霸權的鬥爭
一、俄國的擴張與北方大戰
二、普魯士的崛起與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三、七年戰爭
四、兩次俄土戰爭

第二章 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國際關繫
第一節 美國獨立戰爭與國際關繫
一、獨立戰爭的爆發與歐洲各國的態度
二、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與勝利後的外交
第二節 法國大革命與歐洲國際關繫
一、法國大革命對歐洲各國的震動與遭致的干涉
二、俄、普、奧第二、第三次瓜分波蘭
三、督政府時期法國對外關繫
第三節 拿破侖帝國時期的國際關繫
一、拿破侖的霸權圖謀與歐洲的失衡
二、拿破侖帝國的崩潰
三、拿破侖對外政策評價

第三章 維也納體繫的建立與瓦解
第一節 維也納體繫的建立
一、維也納會議
二、《神聖同盟條約》
三、《四國同盟條約》
四、對維也納會議及其體繫的評價
第二節 維也納體繫的最初運轉(梅特湦時代)
第三節 維也納體繫的危機
一、歐洲列強對拉美獨立運動的不同反應與門羅宣言
二、歐洲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
三、東方問題的凸現
第四節 維也納體繫的瓦解
一、1848年歐洲革命
二、克裡米亞戰爭

第四章 德意志的統一和俾斯麥體繫
第一節 意大利的統-
一、意大利統一運動的興起
二、普隆比埃協定和法、撒、奧戰爭
三、對中意大利的歸並
四、對南意的歸並和意大利王國的建立
五、意大利的最終統一
第二節 德意志的統-
一、19世紀中葉的普魯士
二、丹麥戰爭
三、普奧戰爭
四、普法戰爭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第三節 俾斯麥體繫的建立
一、1873年三皇聯盟
二、東方問題的再起與俄土戰爭
三、1879年德奧同盟
四、1881年三皇同盟
五、1882年德、奧、意三國同盟
第四節 俾斯麥體繫的調整與瓦解
一、保加利亞危機和三皇同盟的終結
二、法德關繫危機和1887年《三國同盟續約》
三、兩次《地中海協定》和《再保險條約》
四、德國的外交“新路線”與法俄同盟的建立

第五章 美日的崛起與帝國主義瓜分殖民地的鬥爭
第一節 歐洲列強早期瓜分殖民地的鬥爭
一、列強對非洲的瓜分
二、列強角逐中近東
三、列強入侵亞洲
第二節 美國的崛起
一、門羅主義(1823).
二、美國內戰
三、美國在拉丁美洲的擴張
第三節 日本的崛起
一、日本的“開國與明治維新
二、在亞洲的侵略活動
第四節 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鬥爭
一、美國的擴張
二、英國的擴張
三、日本的進一步擴張

第六章 歐洲列強的重新組合與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第一節 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一、英德同盟談判的失敗
二、英法協定
三、英俄協定
第二節 一戰前的國際危機與局部戰爭
一、列強的軍備競賽和海牙國際和平會議
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三、波斯尼亞危機
四、第一次和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第三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列強的力量對比和矛盾激化
二、薩拉熱窩事件
三、七月危機
第四節 大戰期間的戰爭與外交鬥爭
一、交戰國爭取盟邦的鬥爭
二、戰爭的推進和交戰國的和平攻勢
三、遠東局勢
四、美國的參戰
第五節 俄國革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
一、十月革命與《布列斯特和約》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總結:性質及影響

第七章 凡爾賽——華盛頓體繫的建立
第一節 戰勝國對戰後世界“新秩序”的設想
一、戰爭對各協約國力量的影響
二、威爾遜的“十四點”綱領
第二節 巴黎和會與凡爾賽體繫的建立
一、巴黎和會的召開及列強在和會上的爭奪
二、《凡爾賽和約》
三、國際制度的實驗:國際聯盟的建立
四、凡爾賽體繫的實質及其矛盾
五、美國拒絕《凡爾賽和約》
第三節 華盛頓會議和華盛頓體繫的建立
一、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二、《四國條約》
三、《五國海軍條》
四、《九國公約》
五、凡爾賽——華盛頓體繫的內部矛盾

第八章 德國問題與歐洲安全
第一節 德國賠款問題
一、列強在德國賠款問題上的分歧
二、魯爾危機.
三、《道威斯計劃》
四、《楊格計劃》
五、胡佛《緩債宣言》與洛桑會議
第二節 歐洲安全問題
一、歐洲安全保障問題的提出
二、《洛迦諾公約》
三、國際聯盟的裁軍活動
四、《非戰公約》
五、《倫敦海軍公約》
第三節 20世紀20年代蘇聯對外關繫的發展
一、蘇俄粉碎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
二、熱那亞國際經濟會議
三、《拉巴洛協定》
四、蘇俄對華政策與1924年《中蘇協定》
五、資本主義國家承認蘇聯的高潮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民族解放與民族獨立運動
第一節 中東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
一、土耳其民族解放戰爭
二、北非地區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運動
三、巴勒斯坦問題的由來和發展
第二節 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民族解放鬥爭
一、中國反帝革命運動
二、朝鮮民族解放鬥爭
三、印度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
第三節 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鬥爭
一、墨西哥維護國家資源的鬥爭
二、美國武裝干涉尼加拉瓜
三、泛美會議

第十章 全球性資本主義危機對國際秩序的衝擊
第一節 資本主義世界金融體繫的危機及影響
一、金融危機的爆發及其特點
二、經濟民族主義的加強與金本位體繫的瓦解
三、戰債問題和洛桑會議
四、經濟危機對西方大國的政治影響
第二節 羅斯福新政外交
一、新政經濟外交
二、睦鄰政策與美洲國家關繫的發展
第三節 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一、希特勒上臺及其對外擴張政策
二、德國的擴軍備戰活動
第四節 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一、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加強及其擴張政策
二、“九·一八”事變及其對中國侵略的開始
三、日本退出國聯和廢棄海軍裁軍條約

第十一章 法西斯侵略擴張加深與各國的對策
第一節 德、意、日侵略擴張的加深
一、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
二、德國進占萊茵河區
三、武裝干涉西班牙
四、西方的“不干涉”政策
五、日本的全面侵華和中國的抗日戰爭
第二節 大戰前各大國的對外政策
一、英法的“綏靖政策”
二、美國的孤立主義與《中立法》
三、《慕尼黑協定》及其後果
四、蘇聯的集體安全政策
第三節 大戰前夕的國際關繫
一、德意軍事同盟的建立
二、英法反德陣線形成
三、英、法、蘇三國同盟談判
四、英德秘密談判
五、《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國際秩序的重大變革
第一節 戰爭的歐洲階段:大戰的爆發與大國的政策調整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和性質
二、德國進攻波蘭
三、西線戰爭和法國的淪亡
四、英、美、蘇對外政策的調整
五、大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繫
第二節 戰爭的全球性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新階段
一、蘇德戰爭的爆發
二、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三、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及其影響
第三節 大戰的戰略轉折階段:軍事戰略的轉折和大國間的外交鬥爭
一、斯大林格勒戰役
二、盟軍北非戰役的勝利
三、會議外交:從卡薩布蘭卡到德黑蘭
四、“霸王計劃”與第二戰場的開闢
第四節 法西斯集團的崩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勝利
一、雅爾塔會議
二、德國的無條件投降
三、聯合國的成工
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2.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奧地利國王查理六世因沒有男性繼承人,為了避免出現像西班牙王位問題那樣的局面,他於1713年就發布了“國本詔書”。詔書規定,如果他死後哈布斯堡王室無男嗣繼承人,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外,奧地利王位由其長女瑪麗亞·特蕾西亞繼承。詔書頒布後,得到了各諸侯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承認並簽字。但是,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後,事情起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先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不顧他父親承認的諾言,提出割讓西裡西亞作為承認瑪麗亞,特蕾西亞王位的條件,否則就反對她的繼承權。與此同時,與哈布斯堡家族有血緣關繫的巴伐利亞、薩克森選侯也對瑪麗亞的權利提出異議,要求繼承王位。面對這些發難,瑪麗亞·特蕾西亞毅然宣布決不讓步。她說:“雖然我是一個可憐的女王,但有一顆男人的心。”
當時的國際形勢是不利於瑪麗亞的。德意志帝國內的與繼承王位無關的諸侯國對事態的發展多持冷淡態度;法國奉行傳統的反哈布斯堡家族的政策,瑪麗亞的困境正好提供了分裂和削弱對手的機會;西班牙、巴伐利亞、薩克森和撒丁王國都支持普魯士的無理要求。俄國的安娜沙皇與奧地利交好,卻不幸正在此關鍵時刻去世。為了同法國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和商業霸權,英國和荷蘭站到了奧地利一邊。但他們在戰爭中給奧地利的實際援助很少。戰爭中,英法的敵對使其他一切衝突都相形見絀。因此,這場戰爭實際上也是英法兩國爭奪歐洲和殖民地霸權的鬥爭。
1740年12月,普魯士派兵占領了西裡西亞。接著,巴伐利亞、薩克森和西班牙也向奧地利發動了進攻。瑪麗亞,特蕾西亞針對敵人的洶洶進攻,采取了積極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改革安撫少數民族,贏得了匈牙利貴族和已被占領的波希米亞的支持,對外則主動聯合英國,得到英國的財政幫助和俄國的道義支援。奧軍在戰場上由被動變為主動,擺脫了初期的危險局面。這時反奧聯盟中反而出現了矛盾,由於薩克森對西裡西亞部分領土的要求,促使普魯士與奧地利達成密約:奧地利放棄下西裡西亞,普魯士同意停戰。但不久,密約墨跡未干,普魯士又背信棄義,於1741年11月重新發起了進攻。因奧軍在停戰期間得到休整,普魯士的這次進攻沒有收獲,反而一些原先占領的地盤又被奧軍收復。不久,不甘心失敗的普魯士卷土重來,而且提出要奧地利割讓波希米亞的要求。女王拒絕了他的勒索。此次普軍進展順利,奧軍接連失敗。在英國出面調停下,普奧雙方舉行了談判,簽訂《柏林和約》。奧地利放棄西裡西亞和一些公爵領地。隨後,薩克森也同奧地利締結了和約。第一次西裡西亞戰爭結束。
瑪麗亞·特蕾西亞雖然暫時接受了《柏林和約》的條款,但她不甘心失去西裡西亞。1743年,英國政府更迭,新上臺的卡特雷特勛爵改變了前任沃波爾政府援奧不利的政策,他展開強大的外交攻勢,使撒丁王國和薩克森站到了奧地利一邊。在意大利戰場,奧軍也戰勝了西班牙軍隊。形勢變得對奧地利十分有利。6月27日,英荷奧聯軍在萊茵河畔戰勝了法軍,不僅阻止了法國的進攻,而且還突人了阿爾薩斯地區。普魯士為保住已取得的西裡西亞,派兵侵人波希米亞。由於薩克森參戰,普軍兩面受敵,被迫後退。
在普法矛盾、奧盟逐漸強大的不利形勢下,腓特烈二世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纔能和指揮藝術,於1745年兩次擊退奧軍的進攻,薩克森軍隊也被打得一敗塗地。面對再次危急的局勢,奧地利不得小與普魯土重開談判,於12月簽訂了《德雷斯登和約》,結束了第二次西裡西亞戰爭。但戰爭遠沒有結束,唱主角的英法的對峙還在進行。由於英國希望奧地利集中力量反對法國,所以,第二次西裡西亞戰爭的結束是非常符合英國的意圖的。
3.《亞琛和約》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一開始就是以英法兩國的角逐為背景的。英法為歐洲優勢和商業、殖民地利益,一直進行著競爭。法國支持普魯士,瓜分奧地利,企圖建立大陸霸權;英國則極力避免這種前景的出現,希望大陸能繼續保持均勢。戰爭初期,英法隻是站在各自支持的一方,給予各種援助,雙方並未宣戰。隨戰爭的發展,兩國矛盾不斷尖銳,到1744年兩國的間接對抗就變為正式戰爭了。奧普之間的戰爭發展為以英法為核心的兩個集團的戰爭。
戰爭在陸地和海洋同時展開。法國的陸戰連連告捷,但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雙方進入相持階段。英國的力量主要放在海上一切與法國有商業和殖民衝突的地方,在北美和印度都發生了戰爭。1747年重創法國艦隊,1748年擊敗西班牙艦隊,英國在海戰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此時,瑪麗亞·特蕾西亞爭取俄國援助的工作有了結果,俄國於1747年宣布參加英奧方面作戰,不僅有力增強了英奧集團,而且使奧地利的地位也大大提高。普魯士見勢不妙,急忙退出了戰爭,給法國造成很大打擊。英國、荷蘭與法國先達成協議,於1748年1月18日締結了《亞琛和約》。西班牙、奧地利、撒丁隨後先後加人。先前普奧間的《德雷斯登和約》仍然有效。和約確認了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王位繼承權,普魯士得到了西裡西亞,西班牙和撒丁王國取得了奧地利在意大利的部分屬地,法國歸還它在尼德蘭占領的地區,在印度占領的馬德拉斯和美洲的一些地區歸還英國。此外,法國還必須拆毀敦刻爾克的防御工事,英國獲得將販賣黑奴的條約再延長四年的權利。
《亞琛和約》加強了英國和普魯士的實力,削弱了法國和奧地利。法國在與英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再次敗於英國,兩國矛盾加深,不久爆發七年戰爭。普魯士得到加強後,成了與奧地利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的競爭對手。奧地利失去經濟發達的西裡西亞,時刻想著復仇和收復失地。法國認為在戰爭中受到普魯士的欺騙,對普魯士產生憎恨。法奧面臨共同的敵人普魯士,長期的敵對關繫開始松弛,在反普目標上走向聯合。和約實際上沒有解決矛盾,反而產生了新矛盾,加深了某些矛盾,各國在和約簽訂後,都積極地準備著新的歐洲戰爭。
自從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意大利由於長期遭受外族人侵,加上內部混戰,一直處於分裂的局面。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意大利分裂為八個實行封建專制統治的小邦。在八個小邦中,除去教皇國、撒丁王國和兩西西裡王國以外,其餘各邦都直接或間接地為奧地利所統治。1848年革命失敗後,意大利仍然陷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奧地利不僅統治著北部的倫巴底和威尼斯,還直接或間接地控制著中部的托斯堪納、莫德納、帕爾馬、盧加等公國;西班牙的波旁家族控制著南部的兩西西裡王國(又稱那不勒斯王國);教皇國駐有奧地利的軍隊,羅馬駐有法國的軍隊。在外國刺刀的支持下,意大利各邦國大都恢復了專制制度的統治。惟有撒丁王國繼續實行1848年自由主義性質的憲法。這部憲法限制了國王的權力,實行兩院制,宣布了各種資產階級自由,撒丁王國因此是意大利各邦中唯一保持獨立的君主立憲的國家。
意大利境內的各邦封建主,依靠外國勢力(除撒丁王國外),殘酷鎮壓國內革命運動,幾乎全都廢除了1848年革命時期頒布的憲法,大批革命志士被殺害或監禁,封建反動勢力的恐怖統治籠罩著整個意大利半島。在倫巴底和威尼斯,奧國人建立了軍警獨裁統治,意大利居民隻要稍微表示一點民族感情,就要受到嚴酷的鎮壓。在教皇國和兩西西裡王國,不久前參加革命的意大利自由和獨立的鬥士有幾百人被處死刑,成千上萬人被投進監獄和送去服役。殘暴的民族壓迫和專制統治,使得意大利人民無法容忍,因此他們都強烈要求盡早擺脫這一悲慘處境。
到19世紀上半期,在意大利諸邦中,除撤丁王國、倫巴底和托斯堪納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外,其餘各邦都依然是落後的農業國,封建關繫占主導地位,大量土地掌握在王公貴族和僧侶手中。封建割據狀態致使意大利境內關卡林立,法律、貨幣和度量衡不統一,極大地阻礙了彼此間的商品流通,使統一的民族市場難於形成,這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極為不利。所以意大利的資產階級和全國人民一樣反對外國統治與國家分裂,堅決要求建立統一的國內市場和成立近代民族國家。
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19世紀中期既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時期,也是資本主義在先進國家迅速發展和最後確立的時期。這時意大利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政治實力日益增長,人民群眾的革命情緒和民族意識不斷加強。在全國,“大家都捐棄了黨派之間的仇恨,忘卻了城市之間和省與省之間的嫉妒;再也不分誰是米蘭人,誰是佛羅倫薩人或是波洛尼亞人,因為大家都是意大利人。……他們唯一操心的神聖事業就是祖國。”在當時的意大利,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是其整個國家民族利益的根本所在,是其全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和最高理想,也是時代賦予意大利人民的光榮歷史使命。
在意大利統一運動中,存在著兩個政治派別和兩條道路的鬥爭。一派是以馬志尼和加裡波第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派。它以中小資產階級為基礎,並得到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支持,主張通過民族革命戰爭,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推翻各邦封建王朝,驅除外國侵略勢力,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不過,馬志尼領導的屢次起義不斷地遭到失敗。他後來轉而依靠恐怖手段,謀刺一些邦國的統治者,導致內部發生分裂。另一派是由大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聯合在一起的自由派。他們十分害怕人民群眾的革命鬥爭,主張“自上而下”地進行改革,力圖通過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的妥協,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國家來實現意大利的統一。這一派的中堅力量就在於撒丁王國。原因主要在於,一方面,當時隻有撒丁王國是意大利諸邦中的唯一獨立國家,而且是全意大利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中心,具有統一全意大利的政治號召力。另一方面,撒丁王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比較發達,國防力量也得益於其軍事改革而有空前的增強,這樣,各邦之中隻有它纔擁有統一意大利的雄厚物質基礎和可觀的軍事實力。從各方面來看,撒丁王國都必然地成為意大利統一運動的中心,事實上也隻有它纔能夠組織與動員足夠的力量,最終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唐賢興博士等編寫的《近現代國際關繫史》一書,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比較繫統地闡述了從三十年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300多年時間國際關繫的形成和發展脈絡。古代中世紀當然也有國際關繫,但從全球角度看,那時主要是地區性的交往,各大洲之間的聯繫是松散的?稱不上真正的國際關繫。全球性國際關繫的形成是從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由於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國際關繫隨著全球化腳步由歐洲向全世界擴張,終於形成了一個囊括全球的國際關繫體繫。真正的國際關繫體繫是從近代開始的。三十年戰爭正處於封建時代與資本主義時代交替的階段。這次戰爭的背景較為復雜,戰爭的影響也相當深遠。因此,從三十年戰爭作為近代國際關繫的起點是適當的。
本書以國際關繫體繫的演變為基本線索,對近現代的國際關繫進行描述分析。近現代國際關繫史前後經歷300多年,時間跨度大,涉及面很廣,千頭萬緒,如果不圍繞一根主線,就會顯得雜亂無章。該書扣緊國際體繫的發展變化,從三十年戰爭後的威斯特伐裡亞體繫→拿破侖戰爭後的維也納體繫→德意志帝國興起後的俾斯麥結盟體繫→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兩極體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雅爾塔體繫,對每個體繫的基本內容、本質特征、主要矛盾、大國關繫的變化以及國際關繫基本力量的分化組合等進行剖析。這是本書的一個明顯特點。
能夠借鋻和運用有關政治學和國際關繫理論的研究成果來對國際關繫進行分析,做到史論結合而不是純粹的歷史敘述?這是該書的又一個特點:除了運用國際體繫理論對近現代國際關繫的體繫演變進行較為細致的分析外,作者們還把均勢理論的分析和運用貫穿於近現代國際關繫史的描述中,尤其是在分析戰爭與和平、大國爭霸與鬥爭、軍備競賽與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內容時,對均勢政策與理論模型作了作者自己的評價。國際關繫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假設和命題,作者也在具體的分析中作了評述。近現代國際關繫史是大國爭霸、霸權更替的歷史,在分析這一歷史演變時,作者運用相關的大囤政治發展理論,對各大國的興衰和霸權更替的內外條件進行了剖析,並總結相應的經驗教訓。這對今天我們反對霸權主義,倡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該書還注意研究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繫中的影響。在分析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時,特別是法西斯產生的根源時,都強調經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從外交、對外政策、國際鬥爭的角度分析國際經濟關繫對國際關繫的影響。雖然,在近現代,經濟因素在國際關繫中的地位同政治、軍事和外交因素相比還處於次要的地位,與今天經濟、科技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
心不可同日而語。但經濟因素仍然是近現代國際關繫變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該書作者查閱了大量中外文資料。吸收了許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有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當然,該書也存在一些缺點與不足,其中一個明顯不足是第一手原始資料用得不多。同時,有些部分分析還略嫌不夠深入。相信在再版時會有所改進。從總體上說,作為一本教科書?這是一本詳略得當、層次分明、史論結合、邏輯連貫的好書。了解昨天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今天。今天國際關繫發生的重大事件大都能從過去找到它的根源。學習近現代國際關繫史,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把今天的問題處理得更好。相信《近現代國際關繫史》的出版對開拓學生的視野,促進創新思維能起到積極作用。
復旦大學國際關繫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顏聲毅
2002年5月於復旦大學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