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復旦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167753-243120
【優惠價】
104846-151950
【作者】 中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大東文化研究院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808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0808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165131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叢書名:復旦學術精品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1-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848
套裝數量:30

字數:135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中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大東文化研究院

    
    
"

編輯推薦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
布面精裝 圖像彩印 全三十冊
國際合作學術成果域外所藏文獻珍本
明清中韓交往記錄漢字文化東亞歷史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是韓國所藏與中國密切相關的重要漢文歷史文獻資料,它主要是明清兩代李朝朝鮮使臣往來中國時根據當時所見所聞留下的文字記錄,且全部用漢字寫成。其中所記載的大量生動鮮活的史料,很多甚至未見於同時代中國典籍的記載。因此,它不僅是研究朝鮮歷史或中朝關繫史的珍貴資料,更是研究明清兩代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學術的重要史料。
當前,韓國燕行文獻正被越來越多學者所知曉,關注並運用韓國燕行文獻開展有關中國的研究逐漸成為學界的一個熱點。然而,以往所見的韓國燕行文獻主要是在韓國和日本所出版的幾種,由於這些材料在中國大陸收藏較少,對中國學者而言,利用這些資料開展研究存在諸多不便。因此,在中國大陸出版一套《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一方面可以讓中國研究者進一步熟悉韓國燕行文獻這一篇幅巨大的史料庫,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利用這部分材料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並進而起到推動中國的學術研究的作用。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由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共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選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韓國燕行文獻共80種,約25000-26000頁,所涉及史料的時間跨度為明、清兩代,選目由中韓主編雙方根據學界需求、所載內容、版本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慮後決定。全書擬分三次出版,初編擬出版32冊,每冊約500頁,全部采用原件影印方式出版,利用韓國所收藏的質量的底本進行制作。該叢書出版時,將在每一種燕行錄之前附上中韓雙語撰寫的提要,供讀者閱讀時參考。提要內容包括該書作者小傳、版本和收藏情況及文獻記載的具體內容。提要由中韓學者共同撰寫。該套資料出版後的目標購買群體定位在各大高等院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及部分個人研究者和收藏者。
本項目在啟動前,先後請教過多名相關專家,均以為選題大有意義,做法切實可行。各專家指出,本項目的完成不僅可以供學界作進一步研究之用;同時也是在探索一種新的實證研究的方式與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從而將推動“從周邊看中國”這一學術計劃的深入展開,因而這一出版工程意義非凡。與此同時,該套書的編撰出版,還是中韓兩國在學術資源共享、學術研究合作方面進行的一次有益的嘗試,相信此舉對於增進中韓兩國的友好關繫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在彙編的前期,做過大量深入具體的研究,落實了與專門收集、研究漢文文獻的韓國成均館大學的合作關繫。現已進行了近兩年,其間互有往來,互動良好。編者與出版社的合作也很順利,出版社從一開始就派出資深編輯專門負責。三方確定下來的具體做法是:以影印原書附以中韓雙語提要的形式,將上述80種漢文燕行文獻彙編一處,初編計32冊。現韓國提供的掃面件已全部到位,並搜集了全部作者的傳記資料。復旦大學方面則負責文獻的真偽考訂、編排年次,與韓國學者共同撰寫提要和影印出版。面世的《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不僅對各相關文獻的實際作者和撰述年代多方考辨,糾正了現在通行的韓國燕行文獻目錄中的不少錯誤,而且對圖書版本及文獻的具體內容有較深入的研究,書後還附錄了“韓國燕行年表”,體現了中韓雙方學者的研究水平,是中韓雙方學術機構通力合作的成果。

內容簡介

中韓交往忠實記錄 漢字文化歷史樣相
國際合作學術成果 域外漢籍珍本叢書
2010年5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越南漢喃研究院合編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越南所藏編)》(二十五冊),該套叢書是中國周邊國家所藏漢文歷史文獻資料在中國國內的首次大規模、原創性的出版,為學界提供了經由“異域之眼”觀察中國的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出版至今廣受海內外各方好評。
開展“從周邊看中國”的研究,即發掘和利用中國周邊國家所留存的文獻資料,借助“他者”眼光考察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正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關注和認可,而作為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支撐,文獻資料的整理和出版至為關鍵。因此,本著堅持學術、服務學術的一貫宗旨,在越南燕行文獻成功出版時隔一年之後,復旦大學出版社又再次推出了這一套由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合編的《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是指歷史上朝鮮王朝的使節往來中國明清兩朝而留下的有關中國的文字記載。這些文獻因形成時代的不同,分別以“朝天錄”(明代)或“燕行錄”(清代)為題,而學界一般習慣將其統稱為“燕行錄”。它們幾乎都用漢字書寫,時間跨度從明初一直到清末,目前留存的文獻數量大約有五百餘種,其篇幅從數千字到數十萬字不等;其作者群體構成廣泛,既有朝鮮使團的正式使節如正使、副使、書狀官,也有隨行人員如子弟軍官、通事(翻譯)等。其記載內容可謂包羅萬像,有對中國山川風貌的描寫、風土民俗的記述,有對中國時事政治、經濟、文化動態的記錄,還有朝鮮人與中國士人的交流筆談、詩文酬唱等等,總的來說這些都是與中國歷史文化直接相關的資料,而且由於作者外來者的身份,其觀察和記錄往往比中國本土同時期的記載更為細致,因而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在韓國國內,將燕行文獻視作國家重要的歷史遺產,歷來十分重視其整理出版。截至目前,已經出版的燕行文獻主要有《燕行錄選集》(兩冊)、《燕行錄全集》(一百冊)、《燕行錄選集補遺》(三冊)、《燕行錄全集日本所藏編》(三冊)等,幾乎涵蓋了現有的燕行文獻。不僅如此,新的燕行文獻的發掘和整理工作,還在不斷延續。應該說,燕行文獻的出版在韓國已經相當發達,但是對於這樣一批對中國歷史研究意義重大的文獻材料,以往在中國國內卻鮮見流傳,更談不上規模化的出版。許多早期研究燕行文獻的中國學者,無一不是在韓國如獲至寶後開始自己的研究,而直到今天,由於國內收藏有限,不少學者仍需假道國外,輾轉利用,多有不便。目前,在學界和出版界的共同推動下,在中國國內繫統性地出版韓國燕行文獻的工作已經被提上日程,而復旦大學出版社的這一套《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的出版,可算是一個開創性的標志。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套文獻的出版,並非對韓國已出版燕行文獻的簡單復制,而是一個精挑細選、注重研究的過程,它不僅僅是一次出版活動,更是中韓雙方學界開展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的學術成果。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的編撰出版,是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的一個學術合作項目,文史研究院與東亞學術院都是以東亞(亞洲)研究為旨趣的學術機構,雙方因共同的關注走到一起,於2008年簽署了全面學術合作協議,而在中國出版《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為中國學者提供研究材料的便利,成為雙方合作框架下的一項具體舉措。整套叢書的編撰工作歷時近三年,期間雙方開展了頻繁的雙邊交流,還專門召開了三次編撰討論會,正是在中韓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纔有了今天這一重要學術成果的問世。
《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全書共收錄韓國漢文燕行文獻三十三種,在文獻的選取上,中韓雙方的學者進行了反復的磋商,既考慮文獻的代表性和史料性,更注重文獻對中國歷史研究的實際價值。就成書年代而言,選本早為十五世紀末(明成化年間)的《飄海錄》(崔溥),晚為十九世紀末(清光緒年間)的《領選日記》(金允植),其中成書於明代的十二種,成書於清代的二十一種,既考慮明清兩朝時段上的覆蓋性,又考慮年代分布上的均衡性;就文獻形式而言,選取的絕大多數為文字性材料,體裁主要為日記體,個別為詩歌體,同時也選取少量珍貴的圖像性的材料,具代表性的就是《朝天記地圖》(鄭鬥源);而就具體篇目而言,一方面,既選取中國學者本已熟知的文獻,如《飄海錄》、《熱河日記》(樸趾源)等;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選取以往中國學界關注不多但極具研究價值的文獻。這套文獻具有很強的學術性,主要體現在為每一種燕行文獻所撰寫的解題上。對於所選取的每一種文獻,首先由韓國方面邀請本國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撰寫韓文解題,就文獻版本、作者生平、出使背景以及記載內容等做概要性的闡述;然後,由復旦大學方面負責翻譯成中文,並組織中國學者對解題進行補充修訂,其核心的工作是添加關於該文獻對於中國歷史研究的參考價值的評述。如此一來,最後完成的解題是在綜合了中韓雙方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文獻進行的精確介紹和恰當評價,從而為文獻的閱讀者和利用者提供一個基本的知識背景。而解題撰寫的過程本身,也是中韓兩國學者間開展學術交流和互動的過程。除了解題之外,全書末尾還附錄了明清兩代朝鮮王朝遣使中國一覽表,這個數據表通過整理《朝鮮王朝實錄》和《同文彙考》等文獻而編成,亦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此外,《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套裝共30冊)》的出版方式是首先對原始文獻進行高分辨率的影像采集,再進行影印出版。在韓國方面的大力幫助下,所收集到的提供拍攝的原始文獻,絕大多數都是目前韓國國內所能找到的品相好的版本,而這些影像的出版,也得到了相關圖書收藏機構的版權授權。而這樣一種出版方式,就和直接影印韓國已出版的燕行文獻集的方式有了本質的區別,它更直觀地展現了文獻的原始面貌,從而也使得整套叢書具有了一定的藝術性和較高的收藏價值。正因為這套叢書具備珍貴的文獻價值、重要的史料價值、極高的學術價值,所以在它編撰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關注,它相繼得到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基金資助,並作為復旦大學“985工程”三期的科研項目得到扶持。我們還看到,不少關注燕行文獻的研究者,通過網絡論壇、微博等途徑,表達自己對文獻出版的期許,並稱此舉有“造福學界”之利。如今這一套叢書終於得以出版發行,衷心希望這一合中韓雙方之力的學術結晶,能夠為中國學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為歷史研究開拓更為廣闊的視野,為中韓文化交流續寫嶄新的篇章。

精彩書評

中國上海舉辦新書首發式
中韓雙方專家盛贊《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
媒體高度關注文獻出版
8月8日,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與復旦大學出版社共同舉辦《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新書發布會,來自國內和韓國的專家齊聚一堂,追溯中韓文化交流,研討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本書中方主編葛兆光教授,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院長、本書韓方主編辛承雲教授,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安大會、陳在教、金慶浩、曹蒼錄教授,著名文史專家、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趙昌平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董事長朱傑人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江曉原教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周振鶴教授,復旦大學歷史繫鄒振環教授,復旦大學歷史繫韓升教授,復旦大學哲學繫吳震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繫陳引馳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繫傅傑教授,復旦大學中文繫邵毅平教授出席會議,並一致認為《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
發布會還吸引了諸多媒體爭相報道。截止8月24日,“新華社”、“中國日報”、“文彙報”、“解放日報”、《中華讀書報》、“人民網”、“鳳凰網”、“東方網”、“光明網”、“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臺灣網”、“搜狐資訊”等逾四十家媒體紛紛給予報道。
“新華社”引用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即本書中方主編葛兆光教授的講話,指出“該叢書集錄韓國所藏漢文文獻珍本,呈現明清時期中國與朝鮮王朝交往記錄,是一部以漢字呈現的‘東亞歷史’。給研究者提供了用‘異域之眼’觀察中國的新鮮視角以及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院長即本書韓方主編辛承雲則介紹道:“在韓國國內,歷來將燕行文獻視為國家重要的歷史遺產。《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從現存於韓國各大重要研究機構的燕行文獻中精選了33種,主要選取以往中國學界關注不多但極具研究價值的文獻,時間上主要集中於17世紀。這些文獻既體現了當時朝鮮士大夫階層對清朝的個人感情,也有著‘很多對變遷中國的描述’。”
《文彙報》以借“‘他者’眼光考察中國歷史文化”為題介紹了這套文獻的歷史背景以及對於研究明清中國的意義,在報道中指出:韓國漢文燕行文獻,是指歷史上朝鮮王朝的使節往來中國明清兩朝時留下的有關中國的文字記載。這些與中國歷史文化直接相關的資料,由於寫作者的外來身份,他們的觀察和記錄往往比同時期中國本土的記載更為細致獨特,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文彙報》還特別提到:尤值一提的是,這套文獻並非對韓國現有燕行文獻的簡單復制,而是中韓學界開展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的學術成果。據了解,該叢書的出版身後,是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的一個學術合作項目,叢書編撰歷時近3年,還專門召開了3次編撰討論會。《解放日報》、《中國日報》、鳳凰網、東方網介紹了該文獻收錄的內容和北京資料,說明了該文獻從不同角度真切地顯示了當時中國的諸多實相:目前留存的文獻數量大約有500餘種,其篇幅從數千字到數十萬字不等;這些文獻因形成時代的不同,分別以“朝天錄”(明代)或“燕行錄”(清代)為題,而學界一般習慣將其統稱為“燕行錄”。它們幾乎都用漢字書寫。其作者既有朝鮮使團的正使、副使、書狀官,也有子弟軍官、通事(翻譯)等隨行人員。其記載內容包羅萬像,有對中國山川風貌的描寫、風土民俗的記述,有對中國時事政治、經濟、文化動態的記錄,也有朝鮮人與中國士人的交流筆談、詩文酬唱等。
會後,“新華社”還采訪了賀聖遂董事長(本書編委),在采訪中,賀董事長表示,“從周邊看中國”是中、日、韓、越等國學術研究合作的重要項目,去年出版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越南所藏編)》迄今已售近200套,獲世界各地和中國不少重要學術機構收藏研究,為世界研究中國增添了大量史料。該社計劃繼續推出《日本漢文燕行集》和‘日本漢籍荟萃’,為學界研究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和東南亞文化的交流提供第一手的必備文獻。”
——網友評論

目錄

總目錄
卷首
序一 〔中〕葛兆光
序二 〔韓〕辛承雲
凡例
第一冊
錦南先生漂海錄 崔溥撰
第二冊
朝天錄 鄭士龍撰
朝天日記 趙憲撰
第三冊
荷谷先生朝天記 許篈撰
第四冊
朝天錄 尹根壽撰
赴京日錄 鄭昆壽撰
戊戌朝天錄 李廷龜撰
甲辰朝天錄 李廷龜撰
丙辰朝天錄 李廷龜撰
庚申朝天錄 李廷龜撰
庚申朝天紀事 李廷龜撰
庚申燕行錄 李廷龜撰
第五冊
朝天日錄 崔晛撰
第六冊
朝天錄 李民宬撰
第七冊
槎行錄 全湜撰
朝天記地圖 鄭鬥源撰
朝京日錄 金堉撰
第八冊
燕途紀行 麟坪大君李 撰
老峰燕行錄 閔鼎重撰
第九冊
老稼齋燕行日記(一) 金昌業撰
笫十冊
老稼齋燕行日記(二) 金昌業撰
第十一冊
燕行錄 閔鎮遠撰
庚子燕行雜識 李宜顯撰
第十二冊
一庵燕記(一) 李器之撰
第十三冊
一庵燕記(二) 李器之撰
寒圃齋使行日記 李健命撰
第十四冊
桑蓬錄(一) 姜浩溥撰
第十五冊
桑蓬錄(二) 姜浩溥撰
第十六冊
北轅錄(一) 李商鳳撰
第十七冊
北轅錄(二) 李商鳳撰
第十八冊
湛軒燕記(一) 洪大容撰
第十九冊
湛軒燕記(二) 洪大容撰
第二十冊
燕行記事 李 撰
第二十一冊
入燕記 李德懋撰 隨槎錄 盧以漸撰
第二十二冊
熱河日記(一) 樸趾源撰
第二十三冊
熱河日記(二) 樸趾源撰
第二十四冊
熱河紀遊 徐浩修撰
第二十五冊
燕行錄 白景炫撰
燕臺再遊錄 柳得恭撰
第二十六冊
薊山紀程 李海應撰
第二十七冊
燕薊紀程 樸思浩撰
第二十八冊
燕轅直指(一) 金景善撰
第二十九冊
燕轅直指(二) 金景善撰
第三十冊
領選日記 金允植撰
朝鮮王朝遣使中國一覽表
朝中歷史紀年表(1392—1910)
書名及作者索引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凡例
一、韓國漢文燕行文獻,是指歷史上朝鮮王朝官方使節或其隨從人員出使中國而撰著制作的相關漢文記錄,其中,在明朝時期形成的多題為“朝天錄”、“朝天記”,在清朝時期形成的則多題為“燕行錄”、“燕行記”。從形式上看,則可分為日記、詩文集和使程圖錄等。本編影印的相關文獻,是經過中韓雙方編者精心選取並認為最具研究價值的33種燕行文獻,其原書均藏於韓國。
二、本編所收燕行文獻之原本由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大東文化研究院聯繫韓國各圖書收藏機構(包括韓國首爾大學奎章閣、成均館大學尊經閣、高麗大學中央圖書館、延世大學中央圖書館、慶北大學中央圖書館、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韓國銀行知識情報室、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提供版權,並選取最佳版本拍攝高清圖片供中方影印出版。
三、本編所收燕行文獻,其排次均以文獻所涉的出使年代為序,出使年代相同者,以作者生年先後為序。
四、本編所收各燕行文獻的卷首,均附解題一篇。內容除書名、卷數、版本、冊數、收藏單位及索書號外,主要介紹作者生平及本書概要。解題由韓國學者撰寫韓文初稿,中方負責翻譯並進行補充修訂,補充修訂工作側重於介紹各種燕行文獻中與中國歷史文化密切相關的內容,並闡述其作為域外文獻對中國學者的研究價值所在。不當之處,尚祈各方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一
〔中〕葛兆光
很久以來,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就是“僅僅靠中國資料來解釋中國是否已經足夠?”我覺得,這雖然似乎隻涉及使用歷史資料的方法,實際上,背後卻有一個如何“理解”中國的觀念。我一直希望能夠通過周邊各國豐富的文獻資料和不同的文化視角來反觀中國,可是,即使是在“近在咫尺”的朝鮮或“一衣帶水” 的日本,至今還有很多關繫到中國的資料,似乎還沒有得到充分的使用。
大約十年前,我開始有計劃地閱讀韓國出版的一些漢文文獻,包括《李朝實錄》、《海行總載》、各種韓國文集,以及各種朝天錄與燕行錄,讓我驚訝的是,這裡面居然有這麼豐富的有關中國的資料。這些龐大的官方史料、整齊的詩文別集以及個人記錄,比如日記、筆談以及詩歌等等,居然如此深刻地呈現著古代,特別是15世紀以來長達數百年間,朝鮮人對於中國的見聞、記憶和想像,特別是這些漢文寫成的燕行文獻(包括明代各種朝天錄和清代各種燕行錄)。我這裡之所以用“見聞”這個詞,是因為這裡面有很多是實地考察的忠實記錄。當然也有一些不是經由文獻記載和轉述,轉化為“歷史記憶”,使得一個“中國”變成了記憶中的和現實中的兩個“中國”。毋庸諱言,裡面也有很多“想像”,尤其清代的燕行文獻,一些對大明王朝有深厚感情而對大清帝國有著強烈鄙夷的朝鮮文人,對於他們聽到的和看到的各種現像,在做固執的聯想和偏執的想像,在這些聯想和想像背後,不僅裹挾了太多的歷史,也攜帶了太多的情感。
當然,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有關中國歷史和文化極其豐富的資料。過去,崔溥的《漂海錄》和樸趾源的《熱河日記》常常被人們引用,可是,應當還有更多資料有待開發,它們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發現。比如關於明清兩代易代時的歷史細節,比如明清兩代北京的城市與生活,比如關於一些中國著名學人的住址和交往,比如關於明清社會風俗與演劇,比如清代滿漢之間的衝突,比如變遷中的北京的書籍與學風,等等。有學者曾經指出,這些文獻中有很多本國人忽略而異域人所關心的歷史細節,因為朝鮮人到了中國,作為外國人,他們注意到的常常是與本國相異的東西,那些一眼看去覺得不同的事物、人物和現像,會自然地凸現在視野中,而生活在其中的中國人卻常常會因為熟悉而視而不見,因此被淡忘和忽略。
過去,也許由於曾經作為朝鮮的占領者和殖民者的緣故,日本學界對於朝鮮文獻有較多的關注,不僅林泰輔、白鳥庫吉等東洋學的開創者對朝鮮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還出現了像今西龍、籐塚鄰等這樣的專家,他們對朝鮮漢文文獻有很多收集和研究,至今日本仍然有很多研究這一領域的學者,還有像《朝鮮學報》那樣持續許多年出版的高水準學術刊物,就連我們常用的樸趾源《熱河日記》也有今村與志雄先生那樣精彩而詳細的注本。但在中國卻隻出版過《李朝實錄》等少量朝鮮漢文史料,像《同文彙考》、《通文館志》等相當多的文獻,都很少被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學者關注。雖然近幾年的情況稍稍有了變化。現在,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合作,選擇了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末四百年間的三十餘種最具史料價值的燕行文獻,撰寫了較詳細的提要,編成這一套《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也許會給學界提供一些新的資料,我們希望這一套書與2010年我們與越南漢喃研究院合編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一樣,讓我們“跳出中國,又反觀中國”,通過異域之眼了解中國的真正特性。
首先,我要感謝韓國成均館大學亞洲學術院的合作,沒有他們精心挑選和掃描,我們無法得到各種燕行文獻目前的最好版本,而且他們也對各種燕行文獻撰寫了初步提要,讓我們撰寫更詳細的中文提要有了很好的基礎;其次,我要感謝復旦大學各位參與撰寫提要的研究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特別要感謝王鑫磊、朱莉麗的工作,他們兩位在組織、聯絡和統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後,我要感謝復旦大學出版社,特別是賀聖遂、孫晶和韓結根先生,在上一次出版《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的基礎上,這次又一次精誠合作,推出這樣一套大型資料集,給中國學術界提供新資料。
(作者繫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

序二
〔韓〕辛承雲
歷史上中韓兩國之間外交使節的往來活動可謂源遠流長,而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朝鮮王朝時期朝鮮使者往來中國時留下了大量文獻記載。在這些文獻中,形成於明代的部分一般稱作“朝天錄”,而形成於清代的部分則稱作“燕行錄”。在韓國,這些文獻之所以都以“燕行”統稱,一方面是因為朝鮮使者的目的地即中國的北京又稱“燕京”之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和同樣長期存在的朝鮮使者往來隔海之國日本所留下的“海行”文獻的概念相對應。朝鮮王朝五百年間,由朝廷任命並派遣前往明清兩朝的使節團隊約有一千餘批次,盡管各個時期的情況或有所不同,但通常來說,每一次使行平均都有參與人員五六百名,歷時一百五十天左右,行程約六千裡,可謂規模浩大。而對於這些使行活動的詳細過程,使團成員諸如正使、副使、書狀官及其隨行人員(子弟軍官、譯官等)留下了大量的文獻記載,就目前已知並發現的燕行文獻而言,其數量就多達五百餘種。
在韓國國內,一直十分重視對這些燕行文獻的彙編、翻譯和出版工作。早在朝鮮王朝末期,就曾經有將金昌業、樸趾源、洪大容三人的燕行錄以《燕彙》為題進行彙編的記載。而在1930年,由青丘學會刊行的《青丘學叢》,也曾經附錄過105種燕行文獻的目錄。從1960年到1962年,成均館大學大東文化研究院基於立足東亞研究中韓交流史的出發點,率先將31種燕行文獻彙編成《燕行錄選集》(上、下)出版,正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正規化的資料出版及後續的翻譯工作,使得燕行文獻相關的研究由此展開。此後,在2001年,韓國東國大學又出版了由林基中所編的《燕行錄全集》一百冊,此舉再次使得各界對於燕行文獻的關注達到了一個高潮。不僅如此,2008年,我院又將新收集到的二十種燕行文獻集合成《燕行錄選集補遺》(上、中、下)予以出版,此舉不僅是對以往同類燕行文獻出版工作的延續,更為中韓兩國的學者在文學、歷史、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最新的資料。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些極具研究價值的燕行文獻,在中國卻一直未曾有過公開的出版,以致中國國內的研究者在開展相關研究時面臨諸多不便之處。因為注意到了這一點,在2008年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與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簽訂了學術交流與共同研究協定之後,2009年葛兆光院長訪問韓國時提出的第一個合作設想,就是由雙方共同在中國出版一套韓國所藏的漢文燕行文獻的選編叢書,雙方就此迅速達成一致意見。此後,文史研究院與東亞學術院下屬的大東文化研究院立即展開合作。合作過程中,雙方頻繁進行溝通聯絡,除日常工作聯繫外,還專門召開了三次編撰研討會,集中解決編撰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在雙方精誠合作下,叢書編撰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歷時兩年多的努力,終於使得這一套《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三十冊)得以出版面世。
這套《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選編》叢書,總共收錄了33種韓國漢文燕行文獻,這些文獻的原本分別收藏在韓國首爾大學奎章閣、國立中央圖書館、延世大學中央圖書館、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高麗大學中央圖書館、慶北大學中央圖書館、韓國銀行知識情報室以及成均館大學尊經閣等機構,這些機構在編撰過程中慷慨地為我們提供各自所藏文獻的珍貴原本供我方拍攝,在此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同時,對於每一種燕行文獻,我們都邀請中韓雙方的學者共同撰寫專業、詳細的解題,對他們的這一重要的工作,在此也要深表感謝。最後,還要特別對叢書編撰過程中承擔大量事務的大東文化研究院的曹蒼錄先生以及中國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的王鑫磊先生、朱莉麗女士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