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沸騰十五年:中國互聯網1995―2009(修訂版)(博文視點出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817-1184
【優惠價】
511-740
【作者】 林軍 
【所屬類別】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4218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421877
版次:1

商品編碼:13503150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10-01
用紙:膠版紙

作者:林軍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翻雲覆雨的中國網事 蕩氣回腸的產業傳奇

√ 虛擬世界的真實講述 萬像網絡的還原走筆

內容簡介

1995年,中國開通了北京、上海兩個接入Internet的節點,這一年被稱為中國互聯年。這之後的15年間,中國互聯網業產生了近40家海外上市公司,其中超過15家公司達到過1市值的高位。一浪又一浪的產業變革衝擊著從業者的內心,也催生出一幕幕的創業悲喜劇。本書記錄的是在中國互聯網行業起家的15年裡,一群創造屬於自己歷史的人和他們的真實故事,他們是中國互聯網自1995年興起的波瀾壯闊中的弄潮兒和財富新貴的代表:馬化騰、丁磊、張朝陽、馬雲、陳天橋、李彥宏、史玉柱、田溯寧、張樹新、王志東、王峻濤、雷軍、周鴻?t、陳一舟……他們不僅參與創造和推動了互聯網行業、移動互聯網、新科技互聯行業,改寫了自己的財富積累路徑,還用互聯網和移動科技創造和推動著整個國家的歷史進程,業已成為驅動新一代中國企業騰飛的中堅力量。

作者簡介

林軍中國垂直科技媒體先鋒,現為雷鋒網執行董事長,曾任《電腦報》北京新聞中心主任、《知識經濟》雜志常務副總編、IT中文網站天極網副總裁和總編輯、多玩遊戲網副總裁等,擁有20餘年媒體從業經驗,是中國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之一,長期致力於中國互聯網史和中國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寫作。著有《大企業病》《從不競爭》《柳傳志管理日志》等。代表作《沸騰十五年:中國互聯網1995—2009》在2009年出版後,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

精彩書評

林軍和他撰寫的這本關於中國互聯網產業歷史的書,脈絡清晰、生動鮮明地把這樣一大批創業者的形像和他們的動人故事呈現在讀者眼前,值得一讀。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中國互聯網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胡啟恆


林軍和他的這本關於中國互聯網產業歷史的著作用足夠多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是完全有可能遵從不作惡的基本道德底線,做更好的自己的。

——Google原全球副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開復


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可分三個階段:窄帶互聯網的建設(能上網)、寬帶互聯網的建設(更快上網)和互聯網大規模應用創新(更好上網),幸運的是,我都作為一分子積報地參與到其中,而更寬廣的路纔剛剛開始。可貴的是,林軍先生在他的書中用他的筆和心記錄下了這一切。

——亞信聯合創始人,產業互聯網領域企業家、投資人 田溯寧


讀林軍的這本關於中國互聯網產業歷史的書,就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 雷軍


中國互聯網企業其實已經擁有這個時代全球領先的市場競爭能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這是沸騰的中國互聯網時代給予我們這代人的饋贈。

——滴滴出行顧問、百度原產品副總裁 俞軍


身為互聯網投資領域的先驅之一,我一向認為,中國有朝一日必將成為互聯網的主要市場,如今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林軍這本書記述了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歷史,描摹出一群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家和風險投資人,生動地再現了夢想變成現實的過程。若想了解中國互聯網的過去與未來,這本書不容錯過。

——美國風投創始人、暢銷書作家 史蒂夫·哈蒙


目錄

目錄

1995?互聯年/001

寧波電信局員工丁磊開除了自己/003

大學教師馬雲和中國黃頁/006

田溯寧和丁健把Internet帶回家/009

Sprint將北京、上海節點的工程轉包給亞信/013

承建ChinaNet,亞信四處開花/016

神秘的訊業金網/018

清華大學研究生沙龍主席萬平國創辦中網/021

另一個學生會主席張樹新/023

興發集團給錢,張樹新唱戲/026

中國電信裡的那些年輕人/029

1996?海歸歸來/034

因為陳章良,張朝陽回到中國/036

內心張揚的ISI首席代表/038

2催生了搜狐/040

張朝陽也不知道愛特信做什麼好/042

尼葛洛龐帝來了/045

股東貸款挽救了搜狐/049

“明星銷售”張朝陽/052

王志東一年之內三進硅谷/054

馮波和王志東簽訂了融資代理合同/057

1997?大門洞開/061

ChinaByte的誕生驚動朝野/062

默多克希望進入中國/065

鄧文迪主義/067

ChinaByte老兵宮玉國/069

劉長樂和默多克對等控制鳳凰衛視/072

麥戈文給了天極網50/074

天極網和ChinaByte合並/079

新華社與中華網/081

大連金州沒有眼淚/085

中文網站第一編輯陳肜/089

1998?極客當道/092

那些玩個人主頁的玩主/093

廣州幫/096

丁磊在BBS收獲創業伙伴/098

網易的免費服務/101

免費中文電子郵箱——163.net/104

潤訊工程師馬化騰/107

技術天纔張志東/108

市場奇纔曾李青/110

騰訊的創始人們/113

從OICQ到QQ/115

MIH接過IDG和電訊盈科的“槍”/117

周鴻祎在方正的日子/121

“綠色兵團”/125

光輝與標尺/128

墜入塵埃/133

中國黑客今安在/136

1999?狂歡開始了/138

福州人王峻濤雪夜進京/139

綜藝股份撿了個大便宜/142

72小時網絡生存實驗助推8848/146

等待批文,8848錯過了時間窗口/148

8848的新CEO:譚智/151

海虹控股:“5·19”行情第一牛股/152

在希望軟件公司的日子/154

聯眾三人行/156

“聶馬”也在聯眾下棋/160

謝文做了筆好買賣/162

中華網和香港商人葉克勇/165

那些張朝陽的同學們/167

李彥宏也回來了/169

陳天橋與朱駿/173

2000?泡沫四溢/177

周凱旋高調登場/178

王兟入局/180

163.net和TOM跨媒體平臺/182

詹宏志來去匆匆/187

柳傳志借互聯網全身而退/190

更加奇怪的FM365/192

雷軍說服金山、聯想一起投資卓越/197

<錢的《大話西遊》/202

網上精品店和陳年/205

移動夢網拯救了中國互聯網/207

2001?大轉折/210

網易CFO何海文離去/211

網易財報風波/212

網易被停牌後丁磊得遇段永平/214

網易靠短信得以翻身/217

從天夏到《大話西遊》/219

《精靈》和《大話西遊》繫列/221

北大青鳥奇襲搜狐/224

張朝陽管理董事會/228

搜狐那些董事們/231

王志東沉沒/233

1998年9月開始的那段姻緣/235

四通利方vs華淵:貌合神離/238

沙正治來去匆匆/240

王志東復位/243

新浪網上市模式/245

新浪網上市承銷商摩根士丹利/248

關明生幫助馬雲開啟阿裡巴巴三年整改/249

2002?新“上山下鄉運動”/253

VC王功權和3721周鴻祎/254

黃勇鼓勵周鴻祎到第一線去/260

“閃電計劃”讓百度在中文搜索中“咬住”了谷歌/275

代理《熱血傳奇》,陳天橋“空手套白狼”/279

和育碧決裂,占領網吧/282

盛大通喫上下遊/286

盛大對決Wemade公司/288

周雲帆、楊寧兄弟情深/289

ChinaRen:三人創業團隊/291

創辦空中網/293

軍人後代王雷雷/294

2003?時來運轉/297

“非典”讓阿裡巴巴被世人皆知/298

杭州四例“非典”病例,阿裡巴巴有其一/300

eBay買單,邵亦波成功套/303

攜程和瀋南鵬的出色亮相/307

連環創業家季琦/311

梁建章其人/312

章蘇陽看中了攜程團隊/314

李國慶設計讓亞馬遜買下卓越/318

2004?新一浪/324

微軟中國總裁唐駿空降盛大/325

軟銀用400買了盛大25%的股份/328

逆流上市,盛大大顯雄風/330

陳天橋其人/333

盛大向左,第九城市向右/335

巨人也想進軍網絡遊戲行業/339

《征途》的史玉柱式創新/343

騰訊在香港上市/348

移動QQ及QQ秀/350

周鴻祎的1的教訓/357

2005?“草根”衝擊波/365

短信“超女”和李宇春/367

百度貼吧和MP3搜索/369

清華宋柯和北大許曉峰/373

數字音樂群英會/379

龐升東和51.com/382

博客方興東:因微軟封殺而生/386

“土豆”王微和“我樂”周娟/390

阿北和他的豆瓣理想國/394

2006?江湖水深/399

反迅雷聯盟/400

站長之王蔡文勝/407

雅虎中國“羅生門”/414

360安全衛士的反戈一擊/420

SNS超級玩家陳一舟/426

谷歌中國無奈2006/434

2007?用戶為王/441

完美時空、金山、網龍、暢遊的2007/442

陳天橋向左,史玉柱向右/451

阿裡巴巴B2B的神奇表現和衛哲加入/458

從阿裡雲到淘寶商城/465

淘寶商城的艱難往事/469

PPG向左,VANCL向右/476

劉強東自建物流/480

百度“有啊”折戟沉沙/483

2008?大開大合/488

新浪前高管程炳皓與他的開心網/489

鄭志昊幫QQ空間打贏了與51的戰爭/492

失敗的51去低端化實驗/497

農場遊戲的玩家們/504

網頁遊戲江湖水也深/512

周鴻祎和免費殺毒/521

從榕樹下到起點中文網/526

2009?春去春又來/534

天使投資人雷軍和他的UCWeb/535

移動互聯網掀起第三浪/537

騰訊“四大名著”和網易的《魔獸》爭霸戰/543

淘寶商城和“雙11”/547

互聯網是改革開放的下半場/554

後記/557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言: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書記錄了一群在中國創造屬於自己歷史的人及他們的故事,他們是在中國互聯網自1995年興起的波瀾壯闊中的弄潮兒:馬化騰、丁磊、張朝陽、馬雲、陳天橋、李彥宏、史玉柱、田溯寧、張樹新、王志東、王峻濤、雷軍、周鴻祎……這些人的名字至今依舊被經常提及,他們的故事恆久流傳。

還有一些正在創造歷史的人,或沒來得及被我發現,或歷史還沒來得及給他們展現的機會,因此沒有被收錄到本書之中,但這絲毫不影響本書的豐富度和可信度。

這個用互聯網創造自己和推動這個國家歷史的群體主要由三類人組成:海歸(從海外歸來的創業者)、本土技術愛好者(本書中的特定稱謂為“極客”)和商業價值發現者(簡稱“商人”)。

他們中當頭的海歸當屬1994回來的田溯寧、丁健和1995年回來的張朝陽,他們也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第一代海歸。互聯網第二代海歸則多是在1999年回國,以創辦百度的李彥宏和ChinaRen的三兄弟——陳一舟、周雲帆和楊寧為其中的標志性人物。互聯網第三代海歸的代表當屬創辦迅雷的鄒勝龍和程浩,他們在2002年前後回國創業。

走下飛機舷梯,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想不到11月初的北京會如此之冷。搓了搓手,張朝陽拎起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外面,是他尚未觸摸到的中國互聯網事業。前一天,1995年10月31日,是張朝陽31歲的生日。盡管想來不大可能,但張朝陽堅持認為,他回國創業的第一天,即1995年11月1日,北京是下著雪的。也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張朝陽的回憶如此寒冷。

1995年12月,田溯寧坐在北京麗都飯店門前的臺階上,漫無目的地翻著《新聞周刊》,內心非常沮喪。從美國來的幾個朋友邀請田溯寧到麗都飯店參加聖誕晚會,但當田溯寧走進飯店時,被保安給攔住了——因為隻有外國人和持有外國護照的人纔能夠進去參加這個晚會。那是田溯寧最沮喪的時刻之一。

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有著這樣那樣對未來生活的沒把握,但田溯寧、張朝陽還是回來了,他們回來的理由隻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可總也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是美國式的教育讓田溯寧、張朝陽更加內省,更加尊重內心力量的召喚。

他們中的另一人種是“極客”,在本書的1998年那一章,我主要講述極客當道的故事,在其他的章節中,我也不惜篇幅地講述他們的故事。當時他們中最出名的一個人叫王志東,這個在20世紀60年代出生於廣東虎門的人最傳奇的地方不是他曾經創辦過三家公司——中文之星、四通利方和新浪網,而是其每次離開時都借助公眾力量為自己的“江湖名聲”正名。前兩次,他把源代碼交出,揮手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第三次,他用魚死網破式的決裂告訴大家,其實他不想走。王志東是一個愛惜自己名聲甚於一切的人。所以,即便他已經遠離這個行業的中心地位,但在我們記憶深處仍有他卓絕的地位,他是國人很早就自我意識覺醒並付諸實踐的一個。

參與和推動互聯網創業的第三種人是商人,盡管這些商人在當時甚至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商人都並不出色,但這不影響他們在今天的巨大成功。今天他們中最有名的那個叫馬雲,他甚至成為21世紀最初10年裡中國最知名的商人,有關他的傳記讀物以打計算,媒體上關於他的文章連篇累牘,很大程度上他是作為一個勵志偶像一樣被制造著。而之所以被大眾熱捧,在於,其本身就是一個先改變自己,繼而改變世界的有為青年。

在這本書中,我試圖給這些人做一個集體畫像:他們有的生於20世紀60年代,也有的生於20世紀70年代,其中還有一小部分生於20世紀80年代(在本書中比例很小,但未來肯定會出現)。他們來自天南地北,但以浙江人居多,上海人和廣東人也不少,福建、湖北、陝西、四川、重慶等地都有涉及。

本書發現,這些人有一個被公眾自覺不自覺遺忘的共同屬性,那就是:這些人有著比起其他人更加強大和自信的內心世界,他們都志向高遠、目標遠大,改變自我的同時希望改變世界。

到底是中國互聯網的巨大成功推動了中國崛起的進程,還是中國崛起的巨大勢能成就了中國互聯網有如夏花般的絢麗,這個莊周夢蝶式的命題一直縈繞著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和觀察家們。我的答案是前者,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中國互聯網的成功看作是一個支柱產業的崛起這麼簡單,而應該把它看作是我們這個民族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下自我意識覺醒的一次大的提升,一次全民自發的集體性的自我趕超。

那麼,為什麼是互聯網點燃、推動了這場中國民眾在1995年形成的自發的自我覺醒運動呢?

在半個世紀前,有一個口號曾經被響亮地提出,但後來又被小心翼翼地擱置,這個口號就是“超英趕美”。學習、追趕甚至超越英美等發達國家,一直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眾最重要、最強烈、最質樸的情感,不論官方還是民間。但在互聯網之前,我們更多的隻是一種徒勞式的吶喊和掩耳式的自欺,理由無他,就是我們實在不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我們又不願意因為直視這種現實而喪失一個國家和民族應有的自信。

這種情緒和認知在張承志所著的名篇《北方的河》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相信,會有一個公正而深刻的認識為我們總結的:那時,我們這一代人獨有的奮鬥、思考、烙印和選擇纔會顯露其意義。但那時我們也將為自己曾有的幼稚、錯誤和局限而後悔,更會感慨自己無法重新生活。這是一種深刻的悲觀的基礎。但是對於一個幅員遼闊而又歷史悠久的國度來說,前途最終是光明的,因為這個母體會有一種血統、一種水土、一種創造的力量使活潑健康的新生兒降生於世,病態軟弱的呻吟將會在他們的歡聲叫喊中被淹沒,從這個觀點來看,一切又應當是樂觀的。”

互聯網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這項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太平洋彼岸開始落地、開始商業化、開始展現其迷人魅力的時候,對應的,正是中國改革開放進入1992年之後的又一黃金盛年。進一步打開國門的中國人由於一開始在全球互聯網競合時代並沒有落後太多,因此能以更開放、更從容的心態來迎接這一場由開放和創新為主要推動的互聯網衝擊波。

與此同時,我們曾經在很長時間內期盼的海歸歸來的希冀在1995年之後成了事實,這批生在中國、學在美國的人,兼容東西方文化,打通了中國和美國之間競合的綠色通路。互聯網在美國的每一個細小的創新,在太平洋的西岸,都會有人進行學習、借鋻甚至模仿和跟隨。這在之後甚至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成功路徑:用最快的速度學習美國最成功的商業模式,然後迅速本土化,贏得用戶,獲取收入,然後再到美國資本市場去上市,融資後再進行發展,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創新。這種立足本土、對接美國式的造富運動由此產生了足夠的“陽光富豪”和“知識英雄”,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成為互聯網創新中國的內在推動,並使之成為一場全民運動。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如今,不論是市場中心還是創新中心依舊在美國、依舊在硅谷,但在過去的15年裡,互聯網在中國從無到有,快速成長,終於自成一體,並滲透到了經濟生活的每一個細胞。尤其值得驕傲的是,在這個世紀裡,本土企業幾乎在所有的領域都擊敗了各自的國際對手,這在其他行業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完勝場面,甚至連Google這樣的公司都無法幸免,它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競爭對手百度的一半。這雖然很難說已經是最後的結果,但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對於我們這個國家,對於普羅大眾,在信心層面的崛起有著正面而深遠的意義。

互聯網給你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在過去的15年時間內,這個行業已經成為中國制造富豪數量最多、首富密度最高的行業,這個行業也被公認為為數不多的能產生世界級中國大公司的行業之一。在我看來,這個“之一”的後綴甚至都有些多餘。

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15年,中國互聯網所能創造出的財富傳奇隻會比上一個15年多得多。同時,互聯網在中國的另一宏偉使命,就是幫助與美國相比,有著更多農業經濟比重、有著更多負擔的制造工業,以及還有相當比例的手工業的中國經濟提供更多產業升級的契機。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崛起,難道不是嗎?

還有一個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現實是:在過去的15年中,每到中國經濟的低谷之年,中國互聯網和中國經濟之間的蹺蹺板定律再度應驗。比如,1998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災難之年,但這一年裡網易、搜狐開始起步,新浪、騰訊、聯眾、3721誕生;再比如,2004年中國經濟重新因為緊縮而上下恐慌,但這一年,有9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和香港市場上市,加上2003年12月的攜程和慧聰,2005年的華友和百度,這形成了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密集的一個上市狂潮,數量也達到驚人的13家。

在2001年和2008年中國經濟的另兩個萎靡之年,中國互聯網也顯示出比其他產業更加強大的復蘇能力,2001年,在整個互聯網概念遭到崩盤的背景下,網易靠短信和網遊解除停牌的故事至今仍為經典,而2008年騰訊、搜狐等諸多公司亮麗的年報給予了這個行業足夠的信心。

2008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互聯網網民的第一人口大國,我相信,在未來的5~10年裡,中國就可能成為世界互聯網第一大市場,然而也許不用15年,中國將有可能成為全球互聯網第一強國。這種可能性真的很大。

在眾多看好中國的樂觀派看來,在這個世紀的前50年,中國就有可能成為21世紀的中心之國,對此,我的觀點是,其最大的“發動機”應該就是互聯網。

回到本書,我希望能表達三個意願。

第一個意願,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或者是從事互聯網、電信、媒體或其他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我希望你能從這本書中讀到一個產業是怎麼誕生、發展乃至長大的;這個產業中最優秀的公司是怎麼做起來的;這個產業的領袖是怎麼催生出來的,他們又是擁有怎麼樣豐盈內心世界的一群人。

第二個意願,如果你對互聯網了解不多或者隻是一個希望多了解互聯網的人,你更多的是一個對中國命運走向關心的有識之士的話,我希望本書能幫你更好地解讀處於變化的世界和正在一天天走向強大的祖國。

第三個意願,如果你不是很關心互聯網,也暫時不想去創業,你對外部的世界也無暇或者不需要去關注的話,那麼,我希望本書能幫助作為互聯網用戶的你能更好地建立起對自我的認知,讀出你自己的潛力和前程,和我們的國家一起成長和進步,這和你的未來休戚相關,也是本書最希冀達到的目的。

每當社會發生重大變遷,世界都會再一次變成需要重新認識的對像。這樣的時期,會使許多昨日的成功者產生被拋棄感,也會給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帶來嶄新的機會。如何認識這個變遷中的時代,如何認識自己,如何選擇前程,便成為人生極重要的事情。

我希望,我苦口婆心講述的這些關於自我意識張顯和自我認知的道理,能在你人生的早晨讓你讀到、領悟到,我相信,它能讓你的人生有所受益。

我希望,我用心記錄下的那些身前身後的成功和失敗,能幫助你在這個已經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的黎明,去開闢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新時代,雖然你未必是最早出發的人。

我希望,我在這本書中講述的諸多關於中國崛起和中國人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實踐,能幫助你對我們這個國家和我們這個民族偉大的創造力產生巨大的自信,為之驕傲的同時也迅速行動起來。

動起來吧,未來屬於你我。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