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京東——下一站火星+宇宙的背面(共2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3699-5360
    【優惠價】
    2312-3350
    【作者】 毛新願陳冰伯特·S鮑爾 
    【所屬類別】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130544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13054492
    版次:1

    商品編碼:13054492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73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毛新願,陳冰,伯特·S.鮑爾

        
        
    "

    內容簡介

    《下一站火星》:
    聽上去與我們特別遙遠的航天技術,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每晚7點半準時放送的天氣預報,早上出門前空氣指數的查詢,出行導航地圖服務,這些都離不開近地衛星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傳輸,火星是一個沒有我們需要生存和發展的世界:空氣、重力、熱水淋浴、新鮮農產品、隱私、啤酒。火星探索在某種程度上是探索人類的意義,從火星叔叔馬丁開始,去火星旅遊就是每個孩子乃至成年人的航空夢,該書用娛樂旅行的寫作線索,教讀者對空間生命科學進行探索,如果你關心人類的科技和未來,這本書中梳理出來的,人類的勇氣與挑戰、冒險與榮耀並存的征途,相信會給你啟發。

    《宇宙的背面》:
    清澈透明的是宇宙,當你望向星空,你不僅看到了遙遠的恆星,你還看到了漫長的歲月;深奧難解的也是宇宙,當你收回目光,開始沉思,簡單的題目卻沒有答案。
    如果有什麼可以真正當得起“偉大”二字,那就是宇宙。它偉大到你根本無法面對它,因為你正被它所包圍。陳冰著的這本《宇宙的背面》帶你探索宇宙,嘗試尋找那些簡單題目的答案。
    讓我向你透露一個秘密,這本書是我讀過的關於宇宙的好書之一。說這本書好,是因為它做到了這一點——處理好你和宇宙之間的關繫。這本書把宇宙樸素和寬容的一面展現給你,同時也讓你感受到宇宙深刻無私的內涵。閱讀這本書,你會和宇宙成為朋友。正因為你來自宇宙,因而盡管你隻是一個普通人,卻也有了悠久的歷史。

    作者簡介

    毛新願,航天工程博士,航天科普專家,《太空探索》《衛星與網絡》《航空知識》等雜志作者,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臺“中國科普博覽”作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常年撰寫航天科普方面的文章。

    陳冰,圖書策劃與出版人。高級程序員。科普達人。
    世界著名科普雜志《Discover》(中文版)特約譯者。
    國家重點科普期刊《知識就是力量》與《百科知識》的封面文章作者。
    在多年科普創作中,原創及翻譯了大量科普文章,其中多篇文章被選作高考和中考模擬試卷的閱讀題。
    做過多年軟件開發,並創作了計算機圖書十餘部,總量超過1000萬字。代表作:
    獲獎眾多的Flash暢銷書《Flash第一步》
    先秦文學賞析類圖書《2300年的光——成就你一生的先秦國學經典》
    策劃了在計算機圖書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和廣受讀者好評的暢銷書《大話設計模式》(某網終身五星暢銷圖書),銷量已超15萬冊;
    現為獨立圖書策劃人;Web與人工智能開發者;《讀者》雜志簽約作者。

    精彩書評

    ★毛新願博士的新書《下一站火星》,並非單純介紹火星知識的科普書,而是從神話到現實,從過去到未來,全方位地介紹火星的一本科普著作。該書尤其適合對天文和太空探索感興趣的青少年讀者。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火星叔叔”鄭永春博士

    ★《下一站火星》內容豐富,書中有對人類探測火星60多年歷史的綜述,有對航天科學技術的剖析,還有對未來宇航員登陸火星,人類征服甚至開發火星的暢想。21世紀20年代將是人類探測火星的高潮期,該書在此時推出,必將成為航天愛好者從地球前往火星的“橋梁”。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龐之浩

    ★在毛新願博士的新作《下一站火星》裡,有對“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處來?我們將向何處去?”的追問,有太陽繫各大行星或嚴寒或酷熱的身影,有人類火星探測的野心與哀歌、曲折與成就,更有對未來人類踏足火星的科學暢想。
    在毛博士的書中,我們得以窺見人類卓絕的智慧與頑強的毅力,在感慨人類航天波瀾壯闊的同時,也對“哀吾生之須臾”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觸,隻恨沒有機會飛向火星,親眼見證人類成為“跨行星生存的物種”……還好,隻要閱讀該書,我們將比人類大部分探測器更早地“走近”火星。來吧!讓我們一起在書中,領略浩瀚宇宙,品味壯麗航天。
    ——中國科普博覽(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臺)

    目錄

    《下一站火星》
    序言 踏上火星,人類成為跨行星生存的物種
    第一章 揭秘火星
    地球和兩個可憐兄弟
    火星:當熒惑遇到戰神
    關於火星的基本事實

    第二章 火星探測從無到有
    肉眼可見的火星
    瘋狂的火星探測競賽
    “維京”來了!

    第三章 差一步,從月球到火星
    不造航空母艦,造登月飛船
    登月俱樂部拒絕新人
    核能火箭的野心與哀歌
    2000億投入,50年回報

    第四章 火星探測重新開啟
    人類的第三次歷史機遇
    全球勘探者:巨大成功!
    旅居者:第一輛火星車
    90年代末:禍不單行
    火星氣候勘探者:粗心大意有多傷?

    第五章 21世紀的輝煌
    多國駐扎火星上空
    火星表面的人類使者
    俄國夢魘未醒,中國痛惜“螢火”

    第六章 新時代大幕揭開
    美國:繼續擴展火星探測維度
    歐俄再聯手:再次直擊火星著陸
    中國:2020年再次衝擊
    商業航天正當時
    百花齊放的火星探測時代

    第七章 從地球到火星
    第一步:擺脫引力,離開地球
    第二步:霍曼轉移,億裡奔襲
    第三步:抵達火星,切入軌道
    第四步:擊敗死神,降落火星

    第八章 載人飛船怎麼登陸火星?
    重型火箭
    載人繫統
    前往火星
    返回地球

    第九章 在火星生活,你準備好了嗎?
    火星基地怎麼建?
    火星農業指南
    火星工業指南
    火星就業指南
    未來,火星人還是人類嗎?
    致謝
    附錄
    一、主要資料來源
    二、參考文獻

    《宇宙的背面》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
    第二章 宇宙是如何被點亮的
    星繫的產生
    星繫的分布
    宇宙與我們

    第三章 到底是幾維
    第四章 關於時間旅行的思考
    第五章 外星生命會是個什麼樣子
    第六章 以超光速掠過群星
    第七章 我們有能力收養外星小寵物嗎
    第八章 簡單的就是原始的嗎
    第九章 復雜,越來越復雜
    第十章 到底是補鐵還是鐵過量
    第十一章 寶寶不愛喫蔬菜
    第十二章 男人的大腦與女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更善於說話,男人的大腦更善於自言自語
    男人的大腦更加直接,女人的大腦更加委婉
    男人的大腦更專注,女人的大腦更綜合
    第十三章 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瑕疵
    第十四章 人能活多久
    第十五章 海豚為什麼沒有發明漁網
    第十六章 綠色動物是可能的嗎
    第十七章 人工智能的威脅
    第十八章 認識量子計算機
    是什麼使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成為大勢所趨
    量子計算機的歷史
    糾纏和量子的心靈傳輸
    核磁共振氯仿原型機
    第十九章 關於夢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火星是陪伴地球最久的三個岩質/類地行星兄弟之一,人類給它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意義。從“熒惑守心”的邪惡之源,到定義人類為跨行星物種的最佳墊腳石,地球的這個周身橙紅的兄弟見證了人類發展的歷史與輝煌。
    地球和兩個可憐兄弟
    地球有三個兄弟,按照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來排序,它們分別為水星、金星和火星。不過,比起地球天堂般的環境,水星和金星的生存條件簡直如煉獄一般恐怖。
    地球:人類在太陽繫的避風港
    從10萬年前晚期智人走出非洲,到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75億人口,地球成為孕育世間萬物和人類文明的唯一母親。
    地球母親對人類既吝嗇又慷慨。她已經46億歲“高齡”,卻隻分配了20萬年給人類這種“晚期智人亞種”。如果將地球的壽命化作24小時,晚期智人纔剛剛出現4秒鐘,而人類最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出現還不到一眨眼的時間(0.2秒)。但是,她又是如此慷慨,每年賜予人類至少40億噸(動植物)食物,讓人類盡情開采上百億噸煤炭和石油用來取暖、穿衣、出行。更為重要的是,它給予人類近乎無盡的新鮮空氣和水源。
    數萬年來,地球母親一直默默看著人類進化與文明興起。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人類總算有機會看清地球全貌。1972年12月7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航天科技成就——“阿波羅登月計劃”——進入收官之戰啟航。阿波羅17號飛船的宇航員在奔月過程中拿起相機拍下了地球的全貌。當時,地球、太陽與飛船達到了最完美的拍攝角度,包括南極冰冠在內的整個地球向陽面清晰可見。隨著咔嚓一聲,這張人類歷史上被傳播次數最多的照片之一被記錄下來——《藍色彈珠》。巧合的是,這張照片的中心恰好是古老的非洲。這裡是人類的起源,也是人類夢想起步的地方。在阿波羅17號完成任務之後,“阿波羅登月計劃”這項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技任務正式宣告結束。
    地球在太陽繫內並不孤獨,在46億年前,包括太陽和地球在內的主要太陽繫構成星體先後形成。地球上廣泛存在金、銀等重金屬就是“太陽源於母代恆星爆炸後的重生”最好的證據,因為這些重金屬幾乎隻能在劇烈的超新星爆炸或中子星級別的超級踫撞中形成。它們在渺小的地球中顯然不能夠自然生成,畢竟一顆普通中子星就比幾十萬個地球重。母代恆星爆炸後,絕大部分物質依然聚集在中心,成為太陽重生的襁褓,其他殘餘物質則成為在太陽繫內部播撒的種子。它們都是一團團星雲物質,沿著軌道運轉,在引力作用下不斷聚攏成星球。從這個角度來講,每個含有金屬的戒指都代表真正永恆的愛之祝福。
    這些散落在太陽繫各個角落的物質先後結合形成了太陽繫的八大行星、各大行星的數百顆衛星、幾顆矮行星(過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在2006年被降級為矮行星;柯伊伯帶甚至可能有成百上千顆矮行星,但未被證實)、數以億計的小行星和無法統計數量的彗星。盡管如此,這些星球加在一起僅僅是太陽繫總質量的1%;相比而言,太陽質量占比超過了99%。地球則是太陽繫中微不足道的一員。太陽繫僅僅賜予地球三十三萬分之一的質量和二十億分之一的太陽光照能量,而這些能量便滋養了世間萬物。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踏上火星,人類成為跨行星生存的物種
    我們從何處來?
    我們是誰?
    我們將向何處去?
    這是人類自有意識以來就不斷對自己提出的三個問題,也是所有哲學家渴望回答的終極問題。漫長的人類進化史,本質之一就是人類不斷挑戰自身極限並用創造出來的生產力去解答這三個問題的過程。
    數萬年前,在語言發明後,人類能夠口口相傳祖先為數不多的傳說;一萬年前經歷了文字革命,人類有能力記錄自己的歷史和故事,人們開始清楚自己的身世和祖先的傳說。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開始傳遍世界。人類逐漸明白自己隻不過是地球上億萬物種中能適應當前時代的一種,在承襲了無數奠基物種的優勢後纔得以發展到今日。直到新世紀初,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完成,人類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身世,龐大的基因組也揭秘了人類從樹上到地上、從非洲到美洲、從出生到死亡的進化發展密碼。
    然而,一直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無法被解答:我們最終會向何處去?
    自從人類祖先從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緩慢走入文明時代,頭頂上的天空便成為人類最為神秘的所在。萬像星辰、電閃雷鳴,讓人們幻想天上有神靈。但是,即便我們向各種各樣的神祈禱,也始終無法擺脫地心引力的桎梏。人類的未來難道就真的停留在風雨雷電之下,腳下的土地也將是子孫後代永遠的安息之所嗎?
    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在近現代迎來一個重要的奇點——航天科技爆發。雖然它的先驅是並不光彩的V2火箭(導彈),但人類很快就在1969年將足跡印到了38萬千米之外的月球,並創造了一個登陸過月球的12人俱樂部。這12個人甚至可以被定義成一個新的“物種”——一種可以跨越星球生存的地球生物。
    盡管如此,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還是太過狹隘。根據2013年哈勃望遠鏡的觀測,科學家明確已知的宇宙歷史是138億年,但它還在不斷膨脹,目前可探測到的宇宙半徑已經達到了465億光年!一光年是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的距離,長度大概是9.5萬億千米。如果讓人步行的話,走完一光年至少需要數億年;就算坐高鐵一刻不停地衝,也需要幾百萬年!
    這畢竟還隻是初步觀測。古人雲: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代科學也相信觀察,驗證假設。兩者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相信實際看到的、能做到的纔是真的。因而,古人渴望探測海洋與我們今天努力探測宇宙,是同一個道理。
    探險家費迪南·麥哲倫在500年前帶著船隊實現了環球航行的夢想。幾百年間,人類的足跡遍布地球每個角落。時至今日,科技的力量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地球。而對於宇宙探測,人類渺小到連“蚍蜉撼樹”的資格都沒有。假如真正以“眼見為實”的觀點來衡量,人類離開地球最遠的記錄是阿波羅13號探月時的40萬千米。當時阿波羅13號出了故障,隻是繞了月球一圈回來,三位宇航員躲在登月艙裡隻是祈禱能活著返回地球。可以說人類確切了解的宇宙星球中最遠的便是38萬千米外的月球。
    在廣袤無際的宇宙中,人類走過的地方,大概相當於太平洋中的水分子。中學物理書裡介紹過,隨便一滴水裡的水分子數量就高達數億億個,這意味著我們跨越一個宇宙“水滴”都非常困難!在已知的宇宙面前,人類依然勢如螻蟻。即便是人類使者——無人探測器的腳步,最遠也僅是197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旅行者1號在連續飛行42年後到達的距離地球218億千米處。這個裡程即便現在以光速出發也需要20小時5分鐘纔能跑完。然而,這與動輒以數億光年記錄的宇宙距離相比還是微不足道。
    更何況,人類各種探測器和望遠鏡看到的圖像,都是由於電磁波在宇宙傳播。根據相對論,電磁波的傳播會受到引力場等各種因素的擾動不斷轉向、發生變化,人類未知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占宇宙總質量的95%左右,那麼人類怎麼確定一道光線(光是電磁波一種)就來自看到時的那個方向?理論上講這道光線甚至有可能從任意方向射出來,不斷被引力作用,來到人類眼前。況且,人類觀測到的隻是幾億光年外的宇宙一角,如今那裡發生了什麼根本無從知曉。
    可以說,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連坐井觀天的水平都還遠未達到!
    因此,我們不禁想反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人類是由初級地球生物演化而來的,那麼最早的地球生物來自哪裡?未來人類真的會永遠停留在地球這顆極其不顯眼的行星上嗎?人類在宇宙中孤獨嗎?宇宙這麼大,隻有地球上有生命豈不是太浪費了嗎?
    任何一個與太陽繫類似的星繫都有宜居帶。在這個區域內,行星能接收到足夠的恆星輻射能量,能保持合適的溫度,維持液態水和大氣的存在,也可能孕育生命。在太陽繫內部,金星、地球和火星都處在宜居帶上,但金星和火星由於先天條件和後天演化變得不再宜居。太陽繫隻是銀河繫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星繫,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銀河繫裡可能有幾千億顆,銀河繫這種規模的星繫在宇宙中恐怕可以用萬億級別衡量。那麼,在宇宙中處在宜居帶上、有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到底有多少?我覺得可以想像一下。
    太陽繫之外的行星叫作繫外行星。在21世紀之前,人類僅僅發現了數十顆繫外行星。隨著進入新世紀航天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發現的繫外行星數目與日俱增。2009年發射升空的開普勒望遠鏡極大地提升了天文學家的想像空間,單單在2016年人類就用它發現了1000多顆繫外行星。
    顯然,人類絕不可能滿足於停留在渺小的地球上,外面幾近無窮的世界等待人類勇敢地邁出腳步去開發。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已經被征服。兩顆位於地球附近宜居帶的行星,金星已被證實難以探索,而且探索價值有限,所以火星就成了人類目前唯一的選擇。火星成為人類邁出地月繫統,乃至邁出太陽繫的試金石。
    自古以來,人類幻想探測火星,在航天時代的實際探索也嘗試了60年。這一切進程還在不斷加速,因為所有人都在等待征服火星的那一天。那時人類可以被定義為一個全新的物種:一種來自地球的可以跨行星生存的生物。
    為了這個輝煌時刻的到來,人類仍在孜孜不倦地努力。一個物種的功績可依靠其作為來評判。本書就希望站在這樣一種視角,帶著讀者細細旁觀人類每次偉大的火星探測之旅,逐漸探清火星開發的未來。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