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電子科學與技術導論(第3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297-432
    【優惠價】
    186-270
    【作者】 李哲英駱麗劉元盛劉佳 
    【所屬類別】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762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276217
    版次:3

    商品編碼:11843450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電子電氣基礎課程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2
    字數:4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哲英,駱盛,劉佳


        
        
    "

    內容簡介

    全書根據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以工程分析理論和技術概貌作為框架,分別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和應用電子繫統的學科體繫、物理學和數學基礎、基本分析理論和技術、工程應用概念、應用電子技術的核心內容等進行了概括性的介紹。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作者簡介

    李哲英,教授,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主要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教學、科研。出版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等多本教材。

    目錄

    緒論\t(1)
    0.1 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歷史\t(1)
    0.2 電子科學與技術的應用領域\t(3)
    0.3 基本內容與學科體繫\t(5)
    0.4 集成電路與應用技術的進展\t(7)
    練習題\t(9)
    第1章 電子科學與技術概述\t(10)
    1.1 物理學基礎\t(10)
    1.1.1 固體物理學\t(10)
    1.1.2 半導體物理學\t(12)
    1.1.3 納米電子學\t(12)
    1.1.4 量子力學\t(14)
    1.2 基本電磁理論\t(14)
    1.3 半導體材料\t(16)
    1.4 工程中的電子器件\t(17)
    1.4.1 有源器件\t(18)
    1.4.2 無源電子器件\t(23)
    1.5 電子器件與繫統\t(25)
    1.5.1 電子繫統的器件概念\t(25)
    1.5.2 繫統與器件的關繫\t(26)
    1.5.3 綠色電子器件與繫統的
    基本概念\t(27)
    1.6 應用電子繫統分析的基本概念\t(28)
    1.6.1 建模與分析的概念\t(28)
    1.6.2 電路分析的應用概念\t(29)
    1.6.3 繫統分析\t(34)
    本章小結\t(35)
    練習題\t(36)
    第2章 半導體物理基礎\t(37)
    2.1 半導體物理學的基本內容\t(37)
    2.1.1 半導體晶體材料的基本
    結構\t(37)
    2.1.2 半導體晶體\t(39)
    2.2 半導體器件的物理概念與分析
    方法\t(40)
    2.2.1 基本半導體類型\t(40)
    2.2.2 半導體物理中的量子分析
    理論\t(42)
    2.2.3 半導體器件結構分析
    方法\t(42)
    2.3 半導體材料的電學特征\t(43)
    本章小結\t(44)
    練習題\t(44)
    第3章 電子科學與技術中的數學
    工具\t(45)
    3.1 數學分析\t(45)
    3.2 微分方程\t(47)
    3.3 場論\t(48)
    3.4 線性代數\t(49)
    3.5 積分變換\t(50)
    3.6 復變函數\t(52)
    3.7 數理統計與概率論\t(53)
    3.8 數學工具的應用方法\t(53)
    本章小結\t(55)
    練習題\t(55)
    第4章 基本半導體器件\t(57)
    4.1 二極管\t(57)
    4.1.1 二極管基本結構與技術
    特性\t(58)
    4.1.2 二極管分類\t(59)
    4.2 雙極三極管\t(60)
    4.3 MOS場效應管與CMOS
    技術\t(66)
    4.4 結型場效應管\t(71)
    4.5 晶閘管\t(73)
    4.6 半導體電阻\t(74)
    4.7 半導體電容\t(75)
    4.8 半導體器件的模型概念\t(76)
    本章小結\t(77)
    練習題\t(77)
    第5章 電子繫統工程分析方法與
    EDA工具\t(79)
    5.1 概述\t(79)
    5.1.1 電子繫統中的模型
    概念\t(79)
    5.1.2 電子科學與技術分析中的宏
    模型\t(84)
    5.1.3 電子繫統常用EDA工具
    簡介\t(85)
    5.2 電子繫統工程分析的目標與
    內容\t(89)
    5.2.1 電子繫統分析的目標\t(89)
    5.2.2 電子繫統分析的基本
    內容\t(92)
    5.2.3 電子繫統分析的基本
    方法\t(92)
    5.3 電子繫統仿真基本原理\t(93)
    5.3.1 電路的描述\t(94)
    5.3.2 電路綜合\t(96)
    5.4 數字邏輯電路設計工具\t(96)
    5.4.1 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
    特征\t(97)
    5.4.2 VHDL語言\t(102)
    5.4.3 Verilog HDL語言\t(104)
    5.5 電子繫統測試技術概念\t(107)
    5.6 綠色電子繫統設計基本
    概念\t(109)
    本章小結\t(109)
    練習題\t(110)
    第6章 應用技術概述\t(111)
    6.1 繫統實現技術\t(111)
    6.2 電路設計的基本方法\t(112)
    6.2.1 應用電路結構設計與
    建模\t(112)
    6.2.2 電路仿真模型與參數的
    設計\t(114)
    6.2.3 分析和設計工具的應用
    特征\t(115)
    6.2.4 電子電路測試設計與
    分析\t(117)
    6.2.5 電子繫統電源電路設計
    與分析\t(120)
    6.3 典型模擬信號處理電路\t(121)
    6.3.1 放大器電路\t(121)
    6.3.2 信號發生器電路\t(123)
    6.3.3 模擬信號運算電路\t(125)
    6.3.4 濾波電路\t(128)
    6.3.5 模擬信號的變換電路\t(131)
    6.4 典型數字邏輯信號處理電路\t(133)
    6.4.1 組合邏輯電路\t(133)
    6.4.2 同步時序電路\t(135)
    6.5 綠色電子繫統分析基本
    概念\t(136)
    本章小結\t(137)
    練習題\t(137)
    第7章 集成電路\t(138)
    7.1 集成電路的基本概念\t(139)
    7.1.1 集成電路的基本特征\t(139)
    7.1.2 集成電路分類\t(140)
    7.2 集成電路的基本結構\t(141)
    7.2.1 模擬集成電路的基本
    結構\t(141)
    7.2.2 數字集成電路的基本
    結構\t(142)
    7.3 集成電路中的基本電路模塊\t(142)
    7.3.1 模擬集成電子技術中的
    基本電路模塊\t(143)
    7.3.2 數字集成電路的基本
    模塊\t(145)
    7.4 存儲器集成電路\t(149)
    7.4.1 半導體存儲器的基本
    概念\t(149)
    7.4.2 的基本結構\t(151)
    7.5 FPGA與CPLD器件\t(153)
    7.5.1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基本
    概念\t(153)
    7.5.2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基本
    結構\t(154)
    7.5.3 CPLD器件的基本
    結構\t(156)
    7.5.4 FPGA器件的基本
    結構\t(157)
    7.6 包含CPU的集成電路\t(158)
    7.6.1 微處理器\t(159)
    7.6.2 移動通信設備專用
    處理器\t(161)
    7.6.3 單片機\t(162)
    7.6.4 數字信號處理器件\t(163)
    7.6.5 微處理器繫統\t(164)
    本章小結\t(165)
    練習題\t(165)
    第8章 電路制造工藝\t(166)
    8.1 電子產品制造的基本概念\t(166)
    8.1.1 電子制造工藝\t(166)
    8.1.2 器件的工藝
    特征\t(168)
    8.1.3 工藝設計與管理\t(169)
    8.2 PCB制造\t(170)
    8.2.1 PCB技術概念\t(170)
    8.2.2 PCB制造工藝\t(171)
    8.2.3 PCB電路制造工藝\t(173)
    8.3 集成電路制造中的工藝技術\t(174)
    8.3.1 晶圓處理技術\t(176)
    8.3.2 掩膜技術\t(177)
    8.3.3 刻蝕技術\t(178)
    8.3.4 沉積技術\t(179)
    8.3.5 摻雜技術\t(180)
    8.3.6 外延技術\t(181)
    8.3.7 集成電路測試\t(181)
    8.4 制造工藝對設計的影響\t(182)
    本章小結\t(182)
    練習題\t(183)
    第9章 SoC技術\t(184)
    9.1 SoC技術的基本概念\t(184)
    9.1.1 SoC技術的基本定義\t(184)
    9.1.2 SoC技術的基本內容\t(185)
    9.1.3 SoC技術的應用\t(188)
    9.1.4 SoC技術應用要點\t(190)
    9.2 SoC器件分析\t(191)
    9.2.1 SoC器件的基本結構\t(191)
    9.2.2 SoC的CPU內核\t(192)
    9.2.3 SoC器件分析的基本
    內容\t(192)
    9.3 SoC器件設計方法與技術\t(194)
    9.3.1 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t(194)
    9.3.2 交互式設計模式\t(194)
    9.4 IP核技術\t(195)
    9.4.1 IP核設計\t(195)
    9.4.2 EDA技術和相關
    工具\t(196)
    9.4.3 可復用IP核的驗證
    技術\t(197)
    9.5 混合信號SoC器件\t(197)
    9.5.1 混合信號SoC器件中的
    模擬電路特征\t(198)
    9.5.2 混合信號SoC器件中的
    數字電路特征\t(199)
    9.5.3 混合信號SoC器件的
    設計技術\t(200)
    9.6 SoC應用設計概念\t(201)
    9.6.1 通信技術中的SoC
    設計\t(201)
    9.6.2 控制技術中的SoC
    設計\t(203)
    9.6.3 虛擬繫統中的SoC
    設計\t(205)
    本章小結\t(205)
    練習題\t(205)
    第10章 電子信息繫統\t(207)
    10.1 電子信息繫統概述\t(207)
    10.1.1 電子繫統與信息處理
    繫統\t(207)
    10.1.2 信號與信息處理\t(209)
    10.1.3 電子信息繫統的核心
    技術\t(209)
    10.2 電子信息處理繫統基本結構\t(210)
    10.2.1 電子信息處理繫統的
    組成\t(211)
    10.2.2 電子信息處理繫統的
    邏輯結構\t(213)
    10.2.3 電子信息處理繫統的
    物理結構\t(214)

    10.3 電子信息處理繫統中的軟件
    工程\t(215)
    10.3.1 軟件工程的基本
    概念\t(215)
    10.3.2 基本算法及其概念\t(216)
    10.3.3 電子信息處理繫統軟件
    設計\t(218)
    10.4 綠色電子信息處理繫統的設計
    與應用\t(219)
    本章小結\t(220)
    練習題\t(220)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第3版前言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本書第2版於2011年出版至今已有5年之餘。這5年中,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依然保持高速發展。特別是3G、4G、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等,極大地促進了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正是應用領域的促進作用,使得電子科學與技術這個學科領域處在了發展的歷史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起點就是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是電子科學與技術的一個應用領域,而是逐步成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發展的催化劑。為此,作者在近3年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本書做了少量修訂,重點修訂了信息技術相關的內容,力求在體現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技術內涵的基礎之上,向讀者提供新的應用技術概念。
    根據電子科學與技術(特別是其應用技術)的變化,對本書第2版做了如下修訂:
    (1)緒論中強調了近年來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本變化。
    (2)針對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與變化,增加了各章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突出了相關研究領域的內容,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3)根據電子科學與技術工程應用的發展,重新編寫第7章有關微處理器部分的內容,增加了對移動通信設備專用處理器的介紹。同時,還對介紹電子信息繫統的第10章做了重點修訂,增加了有關本學科研究和應用相關的算法基本概念部分。
    本書修訂工作中,李哲英教授負責第1~3盛教授負責第4~6章,駱麗教授負責第7~8章,劉佳講師負責第9~10章。李哲英教授主持了全書的修訂,並負責統稿。此外,北京聯合大學微電子應用技術研究所教師修麗梅、呂彩霞、韓璽參與了部分繪圖、文字處理和仿真計算的工作。
    本書第2版出版後,多所高校教師對本書有關內容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其中包括北京聯合大學的鮑泓教授、王毓銀教授、鈕文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羅偉雄教授,臺灣中原大學鍾文耀教授,臺灣修平科技大學餘建政助理教授等,作者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本書難免還存在一些問題與缺陷,敬請廣大同行和讀者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作 者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