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機械制造基礎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朱秀琳朱秀琳 
【所屬類別】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3176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3176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5169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8
字數:4928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朱秀琳,朱秀琳

    
    
"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高職高專人纔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及課程的教學大綱組織編寫的。編寫總原則:從高職高專教育培養應用型人纔的總目標出發,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將傳統機械制造類課程以能力為中心進行了重新整合,大幅度刪減了理論性闡述及重復內容;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培養技能”為重點,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將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實際技能的訓練有機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建立工程概念,掌握機械制造的基本知識及分析工程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機械制造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學習後續課程和今後從事機械制造、數控技術等相關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全書內容包括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工程材料與熱處理、毛坯成形方法三個模塊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內容的組織都由工程實例引入,每個模塊還配有相應的實驗及相應操作工種的訓練介紹,學後測評中設置了較多應用性題目,真正做到“項目引領”、“工學結合”。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機械類、機電類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有關技術人員、技師、操作工、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參考書。

作者簡介

朱秀琳,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2000年獲東南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在機械工程領域從教20年,主持專業及課程建設多年。主編教材2本,副主編及參編4本;發表教科研論文十餘篇。

目錄

緒論 (1)
模塊一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
項目1尺寸公差與配合 (7)
任務1認識標準及標準化 (7)
1.1.1標準及標準化定義 (7)
1.1.2標準化發展史 (8)
1.1.3優先數和優先數繫 (9)
任務2掌握基本術語和定義 (11)
1.2.1孔和軸 (11)
1.2.2尺寸 (12)
1.2.3尺寸偏差、公差及公差帶 (14)
1.2.4配合 (15)
1.2.5基準制 (16)
任務3熟悉公差與配合的國家標準 (18)
1.3.1標準公差繫列 (18)
1.3.2基本偏差繫列 (21)
任務4掌握優先和常用配合 (29)
1.4.1優先、常用和一般用途的孔、軸公差帶 (29)
1.4.2孔、軸的優先和常用配合 (30)
任務5正確選擇尺寸公差與配合 (32)
1.5.1選擇基準制 (32)
1.5.2選擇公差等級 (33)
1.5.3配合的選用 (35)
學後測評 (39)
項目2幾何公差 (41)
任務1熟悉幾何公差的基本名詞術語、特征符號 (41)
2.1.1幾何誤差對零件性能的影響 (41)
2.1.2幾何公差的基本術語、特征符號 (42)
2.1.3幾何公差的標注 (43)
任務2熟悉幾何公差與幾何誤差 (44)
2.2.1形狀公差與形狀誤差 (45)
2.2.2方向公差與方向誤差 (52)
2.2.3位置公差與位置誤差 (58)
2.2.4跳動公差與跳動誤差 (63)
2.2.5方向、位置、跳動誤差及其評定 (65)
任務3正確選用幾何公差 (67)
2.3.1術語及定義 (67)
2.3.2公差原則 (69)
2.3.3幾何公差的選擇 (73)
學後測評 (80)
項目3表面粗糙度 (83)
任務1了解表面粗糙度主要術語及評定參數 (83)
3.1.1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術語 (83)
3.1.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 (85)
任務2識讀表面粗糙度的符號、代號及標注 (87)
任務3正確選用表面粗糙度 (91)
3.3.1表面粗糙度對零件功能的影響 (91)
3.3.2表面粗糙度參數的選用 (92)
3.3.3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用 (92)
學後測評 (94)
項目4質量檢測 (96)
任務1幾何量檢測 (96)
4.1.1相關知識概述 (96)
4.1.2常用計量器具簡介 (100)
4.1.3檢測形位誤差 (106)
4.1.4檢測表面粗糙度 (111)
任務2認識三坐標測量機 (113)
4.2.1三坐標測量機概述 (114)
4.2.2三坐標測量機的主機 (116)
4.2.3三坐標測量機的測量繫統 (118)
4.2.4三坐標測量機的控制繫統 (122)
4.2.5三坐標測量機的軟件繫統 (122)
4.2.6MISTRAL070705型三坐標測量機簡介 (124)
任務3檢驗組織性能 (126)
4.3.1致密性檢驗 (127)
4.3.2放射性檢驗 (127)
4.3.3超聲波檢驗 (128)
4.3.4磁粉探傷 (131)
4.3.5滲透檢驗 (133)
任務4認識計量檢驗工 (134)
4.4.1計量檢驗概述 (134)
4.4.2計量檢驗工工作內容 (135)
4.4.3計量檢驗工工作注意事項 (137)
實驗1尺寸誤差檢測 (139)
實驗2形位誤差檢測 (139)
實驗3表面粗糙度檢測 (140)
實驗4超聲波檢測 (140)
學後測評 (140)
模塊二工程材料與熱處理
項目5金屬材料的性能 (141)
任務1熟悉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141)
5.1.1強度 (142)
5.1.2塑性 (145)
5.1.3硬度 (145)
5.1.4韌性 (147)
5.1.5疲勞強度 (149)
任務2了解金屬材料的工藝性能 (150)
5.2.1鑄造性能 (150)
5.2.2壓力加工性能 (150)
5.2.3焊接性 (150)
5.2.4切削加工性能 (151)
5.2.5熱處理性能 (151)
實驗5金屬材料強度和塑性的測定 (151)
實驗6金屬材料硬度的測定 (151)
實驗7金屬材料衝擊韌度的測定 (152)
學後測評 (152)
項目6鐵碳合金 (154)
任務1了解金屬的結構與結晶 (154)
6.1.1純金屬的晶體結構 (154)
6.1.2金屬的實際晶體結構 (156)
6.1.3合金的晶體結構 (160)
6.1.4純金屬的結晶過程及鐵的同素異構現像 (162)
任務2了解金屬的塑性變形和再結晶 (165)
6.2.1金屬的塑性變形 (165)
6.2.2冷塑性變形對金屬性能與組織的影響 (168)
6.2.3回復與再結晶 (170)
6.2.4金屬的熱塑性變形 (171)
任務3掌握鐵碳合金相圖 (172)
6.3.1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 (172)
6.3.2Fe-Fe3C相圖的運用 (173)
任務4掌握碳素鋼的常用牌號及應用 (179)
6.4.1碳鋼素對其性能的影響 (179)
6.4.2碳素鋼的分類 (180)
6.4.3碳素鋼的牌號及用途 (180)
任務5熟悉鑄鐵及其熱處理 (184)
6.5.1鑄鐵的分類及石墨化 (184)
6.5.2灰鑄鐵 (186)
6.5.3可鍛鑄鐵 (187)
6.5.4球墨鑄鐵 (188)
實驗8鐵碳合金的組織觀察 (188)
學後測評 (189)
項目7鋼的熱處理 (191)
任務1認識鋼的組織轉變 (191)
7.1.1鋼在加熱時的組織轉變 (191)
7.1.2鋼在冷卻時的組織轉變 (195)
7.1.3過冷奧氏體的組織轉變類型 (199)
任務2掌握鋼的常規熱處理方法 (203)
7.2.1退火 (203)
7.2.2正火 (205)
7.2.3淬火 (205)
7.2.4回火 (210)
任務3熟悉鋼的表面熱處理方法 (213)
7.3.1鋼的表面淬火 (214)
7.3.2鋼的化學熱處理 (217)
任務4了解熱處理新技術 (222)
7.4.1真空熱處理 (222)
7.4.2激光熱處理 (223)
7.4.3形變熱處理 (223)
7.4.4氣相沉積技術 (223)
任務5熟悉熱處理工 (224)
7.5.1熱處理工職業概況 (224)
7.5.2熱處理工基本要求 (224)
實驗9常規熱處理實驗 (228)
學後測評 (228)
項目8其他常用工程材料 (230)
任務1熟悉合金鋼 (230)
8.1.1素在鋼中的作用 (230)
8.1.2合金鋼的分類及牌號 (232)
8.1.3合金結構鋼 (233)
8.1.4合金工具鋼 (236)
8.1.5特殊性能鋼 (238)
任務2熟悉非鐵金屬及其合金 (239)
8.2.1鋁及鋁合金 (239)
8.2.2銅及銅合金 (241)
8.2.3滑動軸承合金簡介 (243)
8.2.4粉末冶金材料簡介 (244)
任務3了解非金屬材料 (245)
8.3.1高分子材料 (245)
8.3.2陶瓷 (247)
8.3.3復合材料 (248)
學後測評 (249)
項目9工程材料的選用及熱處理工藝設計 (250)
任務1認識零件的失效 (250)
9.1.1零件的失效分類 (250)
9.1.2零件失效的主要因素 (251)
9.1.3失效分析及其重要性 (251)
任務2掌握機械零件選材的原則 (252)
9.2.1滿足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原則 (253)
9.2.2防止出現失效事故原則 (253)
9.2.3經濟性原則 (253)
任務3掌握熱處理工藝設計方法 (254)
9.3.1熱處理工藝與機械零件設計的關繫 (255)
9.3.2熱處理工藝與冷加工的關繫 (256)
9.3.3熱處理工藝設計的原則和步驟 (257)
任務4典型零件的選材及熱處理工藝分析 (258)
9.4.1齒輪 (258)
9.4.2軸類零件 (259)
學後測評 (261)
模塊三毛坯成形方法
項目10毛坯成形技術及毛坯的選擇 (262)
任務1熟悉鑄造及鑄工 (262)
10.1.1鑄造工藝基礎 (263)
10.1.2其他鑄造方法簡介 (270)
10.1.3鑄工訓練基礎 (273)
任務2熟悉鍛壓及鍛工 (274)
10.2.1鍛壓工藝基礎 (274)
10.2.2鍛壓方法簡介 (276)
10.2.3鍛工訓練基礎 (282)
任務3熟悉焊接及焊工 (283)
10.3.1焊接工藝基礎 (283)
10.3.2其他焊接方法簡介 (290)
10.3.3焊工訓練基礎 (293)
任務4正確選擇毛坯 (295)
10.4.1毛坯生產方法的選擇原則 (295)
10.4.2典型零件的毛坯選擇 (296)
學後測評 (297)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本書是根據高職高專人纔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及課程的教學大綱組織編寫的,可以滿足教學計劃48~64學時的教學要求。編寫總原則:從高職高專教育培養應用型人纔的總目標出發,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將傳統機械制造類課程以能力為中心進行了重新整合,大幅度刪減了理論性闡述及重復內容;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培養技能”為重點,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將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實際技能的訓練有機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建立工程概念,掌握機械制造的基本知識及分析工程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機械制造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學習後續課程和今後從事機械制造、數控技術等相關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全書內容分為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工程材料與熱處理和毛坯成形方法三個模塊。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模塊主要包含計量檢驗工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工程材料與熱處理模塊內容包括熱處理工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毛坯成形方法模塊包含熱加工工種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本書在編寫中力求體現以下特點:

(1)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以能力為本位構建模塊化、彈性化的教材體繫。所有內容圍繞計量檢驗工、熱處理工、鑄工、鍛工、焊工的職業崗位要求組織,並結合大量職業能力實訓環節。

(2)在各模塊後面都附有思考與練習題,以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配有相應的實驗及相應操作工種的訓練介紹,努力做到工學結合。

(3)全面貫徹國家最新標準,如材料的標準、名詞術語、符號及單位等。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機械類、機電類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有關技術人員、技師、操作工、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和參考書。

本書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朱秀琳老師任主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徽、王道林老師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江蘇省農業機械研究所的樊一鳴高工,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侯子平老師及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王紅軍、徐年富、高梅老師。其中緒論、項目1、3由朱秀琳編寫,項目2由侯子平編寫,項目4由樊一鳴編寫,項目5、徽編寫,項目7由徐年富編寫,項目8由高梅編寫,項目9、10由王道林編寫,項目4中任務2由王紅軍編寫。全書由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孫慶鴻教授任主審。

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和習題答案,請有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後下載,如有問題請在網站留言或與電子工業出版社聯繫(E-mail:hxedu@phei.com.cn)。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資料和文獻,在此對原作者一並表示誠摯的謝意!由於編寫時間倉促,加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及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