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環境設計認知與考察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張軼 
【所屬類別】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3324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13324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9788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6
字數:24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軼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師生、設計師、設計愛好者.

本教材針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課堂練習較多,寫生和考察經歷太少的問題,聚焦於環境設計的田野考察,站在環境設計的專業視角,通過手繪的方式,記錄考察的內容與感悟,以期對學生的設計思路和設計表達有所啟示。

內容簡介

教材主要以江南、皖南地區的民居建築為主要考察對像。這兩個地域是作者十多年來每年帶領學生下鄉寫生的必去之處,也是*能體現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地域之一。書中的四個章節:場景布置、局部構造、風格營建、材質選擇,涵蓋了傳統古建設計和園林設計的主要方面。通過對這四個部分的考察,本教材為讀者展現出江南民居特有的形式魅力和精神韻味。通過本教材,讀者既可以了解傳統建築的從構造到布局、從風格到意境等多方面內容,也可以參照範例,訓練自己的手繪表達能力。

作者簡介

張軼,男,生於1971年,漢族,江蘇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學文學(設計藝術學)碩士,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設計學。

目錄

目 錄
前言 7
概述 13
江南、皖南地區民居概述 13
環境設計的認知要點 15
場景 15
構造 16
風格 17
材質 18
認知與考察案例 21
場景布置 21
洞外有天 21
小中見大 31
曲徑通幽 38
湖遠連山 44
局部構造 50
雕梁畫棟 50
精勾細琢 59
井然有序 67
別具一格 75
風格營建 80
清靜閑雅 80
熱鬧繁華 88
淳樸自然 93
蓬勃洋溢 110
材質選擇 115
清秀柔美 115
古樸稚拙 127
天然渾厚 139
精巧有趣 149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對於藝術是否可以通過教育來進行傳授和發揚,一直是教育界、藝術界爭論的話題。它觸及到藝術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進行藝術教育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惑了教育界和藝術界的很多人。

南京理工大學的張軼、楊林、曹田根據他們長期從事藝術教育和設計實踐的體會撰寫了《環境設計認知與考察》一書。在本書中作者客觀地、辯證地回答了這些問題。他們認為:藝術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的創造活動,凝聚了作者對自然、對社會的獨立思考和領悟,傾注了個人的情感。從這一點來講,它應當是作者自發產生的一種創造性勞動,而非外界灌輸和要求的結果,是“不可教”的。但是千百年來,藝術作為“術”的一種,應有必要的表現方法、形式,同時,人類在演進中不斷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理論成果,有著面向社會和他人傳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所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教育的方式來進行傳授的,是“可教”的。由此可見,藝術具有“不可教”與“可教”的雙重性,這種雙重性決定了藝術教育既要尊重學生觀察、思考、創作的自由,也要注重藝術的共性規律,在教學中予以適當指點和引導。作為藝術教育體繫中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也具有上述雙重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既需要學習共性的制圖方法、軟件用法、設計手法等技術性內容,又需要考慮自然與人工的關繫,同時也是對環境的功能性、審美性、生態性、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獨立思考和實踐的過程。理想的教學方法,是將這兩個過程融合、交織進行,以技術性內容為基礎,以獨立思考和研究為核心,讓學生在持續的專業訓練中磨練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南京理工大學張軼、楊林、曹田三位教師在環境藝術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方面都有長期實踐和豐富經驗。他們的新著《環境設計認知與考察》,是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法上的一種思考。作者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有一門特色課程《民俗調研與寫生》,在這門課程中他們帶領學生下鄉,對江南、皖南地區的民居建築進行實地考察。他們多年來一直承擔該課程的教學任務,總結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本書的主要內容。本書既不是技術性的傳授,也不是一般的畫集,而是立足於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實踐,通過手繪記錄的方式,讓讀者跟隨作者的視角,去學習如何觀察、認知和研究建築景觀。這種以“引領”代替“灌輸”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寫生即是教畫畫”的陳舊觀念,從而將學生的獨立觀察與個性思考融入寫生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為一種教學創新。

江南、皖南民居建築是我國建築體繫中的瑰寶,其外觀、結構、裝飾等很多方面都頗具特色。如何進行專業性的觀察?最需要研究哪些方面?很多初入環境設計專業的讀者對此不甚精通。本書的作者歸納出“場景”、“結構”、“風格”、“材質”四種認知要點,為讀者找到一條簡潔而清晰的觀察路徑。通過對這四種認知要點的觀察,讀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撥開繁復的建築形態,抓住建築景觀的核心,以專業的眼光來審視景物,從而提高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對景致特征、文化內涵的認知效率。

我相信,《環境設計認知與考察》的出版,將有助於人們提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認知水平,提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質量,並為讀者認知建築景觀、解讀環境設計起到作用。


高祥生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前 言

環境設計是改善人類生活環境、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它不僅是功能的,更是詩意的;不僅是技術的,更是人文的;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更是精神層面的。環境設計是一種綜合了功能滿足、技術構成、社會關懷、審美體驗,甚至是哲學思考等諸多內容在內的多維度的、繫統性的創造活動。

環境設計對設計者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設計者不僅要通曉藝術和技術,發現和表現自然之美,同時還要透徹地了解政治、宗教、倫理、風俗等各方面的文化內涵,將諸多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表達出設計對像的人文之美。在西方,古代時期的建築設計與環境設計通常由知名的建築家或雕塑家來主持,古希臘雅典衛城的重建是由大雕塑家菲狄亞斯操刀的,聖彼得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等,出自米開朗基羅、伯魯乃列斯基、尚?德?謝耶等大師之手。在中國,古代時期的建築、園林等景觀更是凝聚了工匠的集體智慧。雖然我們並不知曉那些工匠的名字,但傳統建築的巧奪天工,古典園林的美輪美奂,離開了那些能工巧匠是不可能實現的。

今天,隨著信息和網絡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軟件和網絡素材讓環境設計工作便捷了許多。設計師不再需要伏案奮筆或者野外作業,隻要輕點鼠標,一幅幅虛擬卻又真實的設計圖景就可以描繪出來。然而,技術的進步卻讓設計者丟失了許多,尤其是一些必要的基本功,是設計者的“看家本領”,是設計者不可或缺、萬萬不可丟失的。

在中國古代,環境設計有一種“看家本領”叫做“相”。“相”是一種觀察場地、綜合分析、合理調度的能力,即所謂的“相地合宜,構園得體”。比如傳統園林中的疊石,疊石大師是在反復“相”的過程中完成一座假山的構造的,故而疊石大師又叫“相師”。計成在《園冶》中認為隻要“相”的功夫到家,造園就成功了一半,可見“相”是環境設計的基本能力。再說“宜”,“宜”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籌帷幄、巧妙安排的,講究“因地制宜”、“因變制宜”。設計者需要親臨現場,根據場址、地勢、氣候、風水及材料、工具等實際情況來靈活變通地制定設計方案,這就叫“制宜”。從“相”到“宜”,是環境設計的完整過程,也是環境設計者至關重要的“看家本領”。

眼下的虛擬軟件雖然能讓場地規劃和設計一步到位,設計師審時度勢、靈活變通的能力卻大打,久而久之,這類設計師隻能“依樣畫葫蘆”,何談“靈感”?又何談“創新”?“看家本領”的缺失,是這類設計師的終身遺憾。從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角度來說,由於課程設置、師資力量、資金條件的諸多限制,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多,面對實際場地或景觀進行觀察、認知、寫生、策劃的機會就更加缺乏。這也是許多學生過度地依賴電腦軟件和網絡的原因之一。很顯然,缺乏“場地感”、“環境感”,缺少從“相”到“宜”的全過程的訓練,這樣的學生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環境設計的能力。

要使學生獲得環境設計的基本能力,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觀察和認知現實的環境,動手記錄和表達身臨其境的感悟和靈感。讓學生在“相”和“宜”的基本能力上下足功夫,從而培養出有創新性、有實戰性的環境設計專業人纔。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便萌發了創作和編著本書的初衷。

本書從環境設計的專業視角出發,對江南、皖南地區的民居建築進行了考察。以手繪的方式,記錄民居建築和山水景觀的風貌特征,為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提供考察的範本和參考的依據。通過本書,讀者可以細致地了解江南、皖南民居的建築構造和景觀布局,學習如何進行觀察,如何選取景物,如何表達場景的風格、氛圍和特色,以及在設計作品中如何營造理想的景觀。

本書的認知案例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場景布置”、“局部構造”、“風格營建”和“材質選擇”。第一部分“場景布置”研究景觀環境的基本構造——場景的布局與配置,選取江南、皖南建築和園林的四種場景:“洞外有天”、“小中見大”、“曲徑通幽”和“湖遠連山”,逐一進行探討。第二部分“局部構造”則是將視角轉向建築構造的微觀,分為“雕梁畫棟”、“精勾細琢”、“井然有序”、“別具一格”四節,結合地域民俗、家族制度、文人情趣等人文因素,闡釋江南民居的特色。第三部分“風格營建”則融合了文學意境和書畫情趣素,分“清靜閑雅”、“熱鬧繁華”、“淳樸自然”、“蓬勃洋溢”四種風格進行表述。第四部分“材質選擇”則將傳統建築和景觀所用到的各種材質(石材、木材、磚瓦等)彙聚一處進行考察,抓住各種材質的特點,從“清秀柔美”、“古樸稚拙”、“天然渾厚”、“精巧有趣”四個角度分別予以討論。

用這樣的方式對“環境設計的認知和考察”進行引導,在思路上是一種創新,在實踐上是一種探索。其目的,是讓環境設計及相關專業的學習者體會手繪技藝的奧妙所在,更是讓環境設計從業人員從中領悟“看家本領”的魅力和張力,從而不斷提高環境設計的能力和水平。

記得明代著名書畫家唐寅有一首題畫詩,其中有一詩句為:“些須做得工夫處,不損胸前一片天。”古人的美術創作如此,當今的環境設計也與此理相通。如若本書編著的“些須工夫”,能夠為環境設計贏得“胸前一片天”,那就是本書的三位作者與廣大讀者的共同心願了。


作者

2017年11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