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生態目的性與環境倫理(3)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環境科學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原華榮 
    【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110978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1109781
    商品編碼:1027679238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3-05-01
    代碼:64

    作者:原華榮

        
        
    "



    作  者:原華榮 著
    /
    定  價:64
    /
    出 版 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1日
    /
    頁  數:299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11109781
    /
    目錄
    ●前言
    本卷提要
    16 “自然的秩序”
    16.1 “能量法則”和臨界不確定性
    16.1.1 “正態分布”和“能量法則”
    16.1.2 自組織和臨界不確定性:“耗散”與“協同”
    16.1.3 臨界不確定性之源:“蝴蝶”與“網絡”
    16.2 生態繫統
    16.2.1 生態因子、營養和時空結構
    16.2.2 能量流轉和物質循環
    16.2.3 群落演替與生態演替
    16.3 繫統的平衡與穩定
    16.3.1 生態原理
    16.3.2 種群的增長與調節
    16.3.3 “飽和效應”與“生態鏈效應”
    16.3.4 繫統的平衡與穩定:抵抗力和恢復力
    附錄1:關於平衡
    參考文獻
    17 生命原理
    17.1 “生存適應”
    17.1.1 生存原則和“生殖使命”
    17.1.2 “生存適應”
    17.1.3 “惰性原理”和“適應等價”
    17.2 “適應”與“選擇”
    17.2.1 “獲得性遺傳”與“自然選擇”
    17.2.2 “人”成為人:“生存適應”還是“自然選擇”?
    17.2.3 環境的“各態歷經”和生物進化的“預適應”
    17.2.4 “選擇”:自然無力承受的代價和進化難以逾越的障礙
    17.3 生命原理
    17.3.1 多樣性、復雜性:“應答”和
    17.3.2 “需要”:“節約”和“冗餘”
    17.3.3 “平衡原理”:自律、他律和“前”
    17.4 生命的維持與消亡
    17.4.1 協同演化
    17.4.2 合作與競爭
    17.4.3 海陸差異和生命的維持
    17.4.4 物質循環的中斷和生命的消亡
    附錄1:對地球生命的挑戰
    參考文獻
    18 “生態目的性”
    18.1 退化與進化
    18.1.1 兩種時間箭頭:退化與進化
    18.1.2 “免費午餐”:“退化是進化之梯”
    18.2 “生態目的性”
    18.2.1 “自為目的性”和“自在目的性”
    18.2.2 “生態目的性”
    18.2.3 “生態目的性”的貫徹
    18.3 資源的自然配置
    18.3.1 資源的自然配置:“最小化”和差異利用
    18.3.2 生態對策的“關聯一”和數量規定
    18.4 生物平等和“體能適應”
    18.4.1 “種際平等”:“生態目的性”的規定
    18.4.2 “小種群”和“短存活”:“代際平等”的保證
    18.4.3 “倫理硬殼”:“種內平等”的守護神
    18.4.4 “體能適應”與“生存智慧”
    附錄1:動物的智慧和英雄行為
    附錄2:植物的智慧
    參考文獻
    19 人與自然
    19.1 人與自然
    19.1.1 “自然的進化”與“反自然的進化”
    19.1.2 適應與和諧
    19.1.3 “零和”還是“雙贏”?
    19.2 生境衝突
    19.2.1 多樣性危機
    19.2.2 “閾空間”和“閾密度”
    19.2.3 生境衝突和“斬首行動”
    19.3 演化的危機
    19.3.1 地質滅絕
    19.3.2 人為滅絕
    19.3.3 演化的危機
    附錄1:倫理的“困惑”
    附錄2:地質滅絕與生物進化的“悖論”
    附錄3:生物滅絕:“人為說”與“氣候說”
    附錄4: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附錄5:“拯救”生命的努力
    附錄6:人類消失後的地球
    參考文獻
    20 人類的本質
    20.1 人類的外部性
    20.1.1 外部性的不同觀點
    20.1.2 外部性的邊界和本質判斷
    20.1.3 生物界外部性的消解
    20.1.4 人類在本質上的外部性
    20.2 “文化適應”
    20.2.1 “文化適應”:“馴化”與退化
    20.2.2 “浮士德式”的交易
    20.2.3 資源的人類配置:“全方位”和“優選化”
    20.3 人類社會的不平等
    20.3.1 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20.3.2 人類社會不平等的擴大
    20.3.3 人類社會不平等的“畫面”
    20.4 人類的本質
    20.4.1 “認識自己”
    20.4.2 反自然:人類的本質
    20.4.3 人類存在的理由
    附錄1:人與人的“雙贏”和“社會和諧論”
    附錄2:人類的“原罪”
    附錄3:財富價值觀的倒置
    附錄4:勞動與分配的“2080/8020規則”
    附錄5: “托夫勒一弗裡德曼的神話”
    參考文獻
    21 環境倫理
    21.1 人類中心主義
    21.1.1 人類中心主義
    21.1.2 “人是自然的目的”
    21.2 動物保護倫理和生物中心主義
    21.2.1 動物保護倫理
    21.2.2 “敬畏生命”
    21.2.3 生物中心主義
    21.3 生態中心主義
    21.3.1 “自然價值論”
    21.3.2 “深層生態學”
    21.4 “大地倫理”
    21.4.1 “大地倫理”
    21.4.2 “生態學意識”
    21.4.3 倫理責任和倫理教育
    附錄1:日本為何不顧聲討熱衷捕鯨?
    附錄2:“叢林法則”與“社會達爾文主義”
    參考文獻
    22 整體主義
    22.1 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
    22.1.1 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
    22.1.2 生命之鏈、死亡之網
    22.1.3 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態繫統
    22.2 生態整體主義和道德關繫
    22.2.1 分歧、論爭和判斷是與非的共同尺度
    22.2.2 生態整體主義和道德關繫
    22.3 道德選擇與道德權利
    22.3.1 “性”、習得性和道德選擇能力的獲得
    22.3.2 理性和道德選擇能力:人類做錯事的緣由
    22.3.3 人類並不比動植物“智慧”
    22.4 道德權利的“意蘊”和回應
    22.4.1 道德權利的“意蘊”
    22.4.2 回應:並非優越的理性和道德選擇能力
    22.5 個體權利的“恰當位置”
    22.5.1 個體與整體
    22.5.2 個體權利的“恰當位置”
    22.5.3 “外在價值準則”
    22.6 “顛覆性的”生態學
    22.6.1 “生態學上的怪胎”
    22.6.2 “顛覆性”的生態學
    附錄1:人類的“智慧”
    附錄2:人類和動物的道德心
    參考文獻
    23 “生物圈倫理”
    23.1 “優選倫理主體”和“優選倫理尺度”
    23.1.1 人是生物圈“無縫之網”上的一個“節”嗎?
    23.1.2 “優選倫理主體”和,優選倫理尺度”
    23.2 自然“本善”,人性“本惡”
    23.2.1 善惡的行為和本質判斷
    23.2.2 自然“本善”
    23.2.3 人性“本惡”
    23.3 “天賦生存權”和“生態義務權利”
    23.3.1 “天賦生存權”
    23.3.2 “生態義務權利”――“天賦生存權”的基石
    23.3.3 “生態義務權利”――對傳統倫理觀的“顛覆性”挑戰
    23.3.4 “道德披風”該為誰披上?
    23.4 “生物圈倫理”
    23.4.1 “生物圈倫理”
    23.4.2 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23.4.3 “種內平等”、“代際平等”和“種際平等”的優先性
    23.5 “倫理的規模危機”
    23.5.1 “倫理的規模危機”
    23.5.2 人類的倫理責任:縮減人口規模
    附錄1:受害者無權要求處死老虎
    附錄2:狗的禮贊
    附錄3:自然的故事與人類的故事
    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原華榮編寫的這本《“生態目的性”與環境倫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3卷,共8章(第16章~第23章)。主要內容有:“能量法則”和臨界不確定性,生態繫統、生態原理、繫統的平衡與穩定;生存適應和生命原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生命的維持與消亡;“生態目的性”、生物,人類的資源配置原則、生物平等/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地質滅絕與進化的“悖論”;進化的性質,雙贏還是零和?生境衝突、人為滅絕和生命演化的危機;“文化適應”、人在本質上的外部性和反自然;生物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生態整體主義、道德權利,選擇、“外在價值準則”和“顛覆性”的生態學:倫理的主體和尺度,自然“本善”、人性“本惡”,“天賦生存權”、生態義務權利“基石”和“生物圈倫理”。
    《“生態目的性”與環境倫理――“小人口”原理(第3卷)》可供從事倫理學、歷史學、人口學、人類學、生態學、地理學、社會學、哲學,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原華榮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原華榮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