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冶金廢水處理回用新技術手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環境科學
    【市場價】
    2428-3520
    【優惠價】
    1518-2200
    【作者】 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3069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22306913
    商品編碼:71233895398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9-03-01
    代碼:298

    作者: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

        
        
    "
    作  者: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 主編 著
    /
    定  價:298
    /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頁  數:861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122306913
    /
    主編推薦
    本書是專門介紹冶金廢水處理與回用的實用技術圖書,由行業專家王紹文、王海東領銜編著,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為讀者全面繫統的分享了冶金廢水處理與回用的關鍵技術,並分享了很多冶金廢水處理的工程實例供讀者參考,以增加其實用性。上篇 廢水技術與工藝★物理分離法 ★化學分離法 ★物化分離法 ★膜分離法★生物化學轉化法 ★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中篇 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鋼鐵工業節水減排與廢水處理回用和“零排放”★鐵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等
    目錄
    ●第1章緒論1.1冶金工業生產與排污特征/0011.1.1鋼鐵工業生產與排污特征/0011.1.2有色工業生產與污染特征/0041.2冶金廢水特征與主要污染物/0051.2.1鋼鐵工業廢水特征與潛在環境危害/0051.2.2有色金屬工業廢水特征與危害/0081.3鋼鐵工業廢水減排回用與差距/0111.3.1廢水回用與污染物減排/0111.3.2技術水平與差距/0161.4有色金屬工業廢水減排回用與差距/0191.4.1有色冶煉用水與廢水水質狀況/0191.4.2減排水平與差距/0221.5廢水處理原則與“零排放”途徑與措施/0241.5.1廢水處理主要原則/0241.5.2回用與“零排放”的途徑與措施/024參考文獻/026上篇廢水技術與工藝第2章物理分離法2.1篩除/0292.1.1原理與功能/0292.1.2技術與裝備/0292.1.3格柵分類與應用/0322.2沉澱/0322.2.1原理與功能/0322.2.2技術與裝備/0322.2.3沉澱池比較與應用/0352.3隔油/0362.3.1原理與功能/0362.3.2技術與裝備/0362.3.3隔油類型與比較/0382.4澄清/0392.4.1原理與功能/0392.4.2技術與裝備/0392.4.3澄清池選型與設計/0412.5離心分離/0412.5.1原理與功能/0412.5.2技術與裝備/0422.5.3離心機應用與效果/0432.6磁分離/0442.6.1原理與功能/0442.6.2技術與裝備/0442.6.3應用與設計/046第3章化學分離法3.1中和及pH值控制/0493.1.1原理與功能/0493.1.2技術與裝備/0503.1.3技術參數與應用/0513.2化學沉澱/0533.2.1原理與功能/0533.2.2技術與裝備/0533.2.3技術參數與應用/0543.3化學氧化與還原/0573.3.1原理與功能/0573.3.2技術與裝備/0583.3.3技術參數與應用/0613.4電解/0633.4.1原理與功能/0633.4.2技術與裝備/0633.5離子交換/0653.5.1原理與功能/0653.5.2技術與裝備/0653.5.3樹脂性能與應用/0683.6萃取/0703.6.1原理與功能/0703.6.2技術與裝備/0703.7消毒/0723.7.1原理與功能/0723.7.2技術與裝備/0733.7.3技術參數與應用/076第4章物化分離法4.1混凝/0794.1.1原理與功能/0794.1.2技術與裝備/0794.1.3藥劑與應用/0834.2吸附/0854.2.1原理與功能/0854.2.2技術與裝備/0854.2.3應用與比較/0884.3過濾/0894.3.1原理與功能/0894.3.2技術與裝備/0904.3.3濾料特征與設計參數/0924.4氣浮/0944.4.1原理與功能/0944.4.2技術與裝備/0944.4.3參數選擇與設計/097第5章膜分離法5.1電滲析/0995.1.1原理與功能/0995.1.2技術與裝備/1005.1.3技術選擇與產品性能/1045.2反滲透和納濾/1065.2.1原理與功能/1065.2.2技術與裝備/1075.2.3膜組件與膜進水指標/1115.3超濾和微濾/1135.3.1原理與功能/1135.3.2技術與裝備/1145.3.3膜組件比較與運行參數/116第6章生物化學轉化法6.1傳統活性污泥法/1196.1.1工藝與組成/1196.1.2主要運行工藝/1216.1.3運行過程與控制因素/1246.2活性污泥法的改良與發展/1266.2.1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1266.2.2AB法/1286.2.3膜生物反應器(MBR)法/1296.3生物膜法/1326.3.1基本原理與特點/1326.3.2處理工藝與裝備/1336.3.3技術參數與設計依據/1366.4生物脫氮法/1386.4.1傳統生物脫氮工藝/1386.4.2生物脫氮工藝/1396.4.3同步硝化-反硝化(SNO)工藝/1426.4.4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1436.5生物強化技術/1446.5.1原理與作用/1446.5.2主要技術工藝與特點/1446.5.3生物強化技術應用/145第7章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7.1污泥處理與處置的原則與方法/1477.1.1處理、處置的原則/1477.1.2處理、處置的方法與組合/1487.2污泥濃縮/1507.2.1重力濃縮/1507.2.2氣浮濃縮/1527.2.3離心濃縮/1537.2.4濃縮方法比較與能耗/1547.3污泥穩定與消化/1557.3.1穩定與消化技術途徑/1557.3.2技術特征與設計參數/1587.4污泥脫水/1597.4.1機械脫水/1597.4.2自然脫水/1607.4.3脫水機比較與污泥利用概況/160參考文獻/162中篇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第8章鋼鐵工業節水減排與廢水處理回用和“零排放”8.1鋼鐵生產排污特征與物料和能源的平衡/1658.1.1煉鐵繫統/1658.1.2煉鋼與鑄造繫統/1688.1.3軋鋼繫統/1708.2用水繫統與節水減排/1728.2.1用水繫統組成與功效/1728.2.2淨循環用水繫統/1748.2.3濁循環用水繫統/1768.2.4淨、濁循環用水繫統的水質要求/1798.3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潛力分析/1818.3.1節水減排基本原則與對策/1818.3.2節水減排技術措施/1828.3.3生產耗水狀況與節水潛力分析/1848.4節水減排目標與“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878.4.1節水減排目標與實踐/1878.4.2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新理念/1898.4.3節水減排與廢水“零排放”的需求和規定/1928.5節水減排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1948.5.1總體設計技術規定與要求/1948.5.2基本規定與設計要求/2008.5.3軟化水、除鹽水處理繫統/2018.5.4循環水處理繫統/2028.5.5廢水處理回用繫統/2038.5.6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048.6廢水特征與處理技術工藝的選擇/2068.6.1廢水來源與水質控制/2068.6.2廢水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2088.6.3廢水處理與工藝流程的選擇/209第9章鐵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9.1用水特征與廢水水質水量/2139.1.1用水特征與要求/2139.1.2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2159.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179.2.1技術途徑與措施/2179.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189.2.3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2199.2.4節水減排設計與注意的問題/2209.3采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219.3.1礦山廢水危害與處理途徑/2219.3.2中和沉澱法/2219.3.3硫化物沉澱法/2329.3.4金屬置換法與沉澱浮選法/2339.3.5生化處理法/2359.3.6其他處理方法/2389.4選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09.4.1中和沉澱法和混凝沉澱法/2409.4.2氧化還原處理法/2439.4.3自然沉澱法與人工濕地法/2449.5尾礦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459.5.1紅尾礦的特征與物化組成/2459.5.2尾礦廢水的混凝沉澱處理/2459.5.3工程應用/246第10章焦化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0.1用水特征與廢水水質水量/24710.1.1用水特征與要求/24710.1.2廢水來源與組成/24910.1.3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25210.1.4焦化廢水有機物組成與類別/25810.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26210.2.1技術途徑與控制措施/26210.2.2廢水“零排放”消納途徑與要求/26510.2.3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6710.3廢水生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工藝選擇和設計要求/26910.3.1廢水生化處理技術概況與進程/26910.3.2存在問題與解決途徑/27410.3.3處理技術與工藝選擇/28210.3.4生化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8510.3.5預處理、後處理和深度處理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29010.3.6生化處理設計有關規定與要求/29410.4生物脫氮處理技術/29810.4.1A/O法脫氮工藝/29810.4.2同步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510.4.3短程硝化-反硝化脫氮工藝/30710.4.4厭氧氨氧化脫氮工藝/30910.4.5鐵炭微電解脫氮工藝/31210.5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技術/31410.5.1MBR技術原理與特征/31410.5.2MBR穩定運行與膜污染控制/31610.5.3MBR技術特征與處理效果/31910.5.4技術應用與實踐/32210.6生物強化技術/32810.6.1作用機制與類型/32810.6.2技術特征與處理效果/33110.6.3生物強化技術應用效果與作用分析/33310.7新型物化法處理技術/34610.7.1濕式氧化法/34710.7.2超臨界水氧化法/35210.7.3光化學氧化法/35510.7.4微波與超聲波技術/35810.7.5水煤漿處理技術/36210.7.6燒結配料燃燒處理技術/36610.7.7MAP法處理技術/36810.8以廢治廢處理技術/36910.8.1焦爐煙氣處理技術/36910.8.2粉煤灰深度處理技術/37110.9焦化廢水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條件與工藝集成/37410.9.1技術現狀與控制要求/37410.9.2酚、氰、氨等物質的脫除與回收/37610.9.3水質調節與影響因素的控制/37910.9.4技術組合與工藝集成/380第11章燒結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1.1用水特征與廢水水質水量/38911.1.1用水特征與用水要求/38911.1.2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39211.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39311.2.1技術途徑與措施/39311.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39611.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39711.2.4節水減排設計與注意的問題/39711.3燒結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39811.3.1廢水處理目的與要求/39811.3.2集中濃縮-噴漿法/39911.3.3集中濃縮-過濾法/40211.3.4綜合處理法/40511.3.5濃縮池-濃泥鬥法/40711.3.6磁化-沉澱法/409第12章煉鐵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2.1用水特征與廢水水質水量/41112.1.1高爐用水繫統與經效比較/41212.1.2煉鐵用水特征與用水要求/41512.1.3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41712.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與設計要求/42312.2.1技術途徑與措施/42412.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42612.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42812.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42812.3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3012.3.1廢水處理技術概況與比較/43012.3.2處理技術與工藝選擇/44012.3.3技術應用與實踐/44812.3.4含氰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5712.4高爐衝渣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6012.4.1衝渣用水要求與廢水組成/46012.4.2高爐渣水淬處理工藝/46012.4.3高爐渣水淬廢水處理與回用/46412.4.4技術應用與實踐/46512.5高爐污泥處理與利用技術/47012.5.1高爐含鋅污泥處理/47012.5.2含鋅高爐瓦斯泥(灰)中鋅的回收/47312.5.3高爐污泥(瓦斯泥)回用於燒結原料/47512.6煉鐵廠其他廢水/47512.6.1鑄鐵機用水循環回用繫統/47512.6.2高爐爐缸直接灑水循環冷卻繫統廢水處理與回用/47612.6.3煉鐵廠串級用水技術/476第13章煉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3.1用水特征與廢水水質水量/47913.1.1用水特征與用水要求/47913.1.2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48613.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和設計要求/49013.2.1技術途徑與措施/49013.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49213.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49313.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49413.3轉爐煙氣除塵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49613.3.1廢水處理技術概況與發展/49613.3.2廢水沉降特征與處理目標/50013.3.3處理技術與工藝/50413.3.4技術應用與實踐/50613.4連鑄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1613.4.1連鑄廢水處理典型工藝與技術/51613.4.2物理法除油為主的處理與回用技術/51713.4.3化學法除油為主的處理與回用技術/52013.4.4技術應用與實踐/52213.5鋼渣冷卻與廢水回用技術/52813.5.1鋼渣水冷卻工藝與技術/52813.5.2技術應用與實踐/53113.6轉爐塵泥的泥水分離與利用技術/53313.6.1泥水分離技術與設備/53313.6.2污泥脫水設備/53613.6.3轉爐塵泥回收利用技術/53713.6.4技術應用與實踐/54013.7其他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4113.7.1鋼水真空脫氣裝置濁循環水處理技術/54113.7.2連鑄火焰清理濁循環水處理技術/543第14章軋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4.1用水特征與廢水水質水量/54514.1.1熱軋廠用水特征與用水要求/54514.1.2冷軋廠用水特征與用水要求/54814.1.3熱軋廠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55014.1.4冷軋廠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55314.2節水減排與“零排放”的技術途徑與設計要求/55414.2.1技術途徑與措施/55414.2.2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55614.2.3取(用)水量控制與設計指標/55714.2.4節水減排設計與應注意的問題/55814.3熱軋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56014.3.1處理目標與方案選擇/56014.3.2處理技術與工藝流程/56214.3.3廢水處理主要構築物/56514.3.4含細顆粒鐵皮的污泥與廢水的分離回用/56914.3.5含油廢水廢渣處理/57114.4熱軋廠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57314.4.1化學沉澱法/57314.4.2物化法/57414.4.3稀土磁盤技術/58014.5冷軋廠含油乳化液處理與回用技術/58214.5.1含油乳化液特征與分類/58214.5.2處理與回用的技術選擇/58414.5.3化學法分離技術/58714.5.4膜法分離技術/59214.5.5膜分離法與化學法的技術比較/59814.5.6生化法和其他方法綜合處理技術/60014.6冷軋廠含鉻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0214.6.1化學還原法/60214.6.2膜分離法/60414.6.3生化法/60814.6.4生化法與傳統化學還原法的比較/61114.7冷軋廠酸洗廢液(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1214.7.1鹽酸酸洗廢液資源化處理與回用技術/61214.7.2硫酸酸洗廢液資源化處理技術/61614.7.3不鏽鋼酸洗廢液——硝酸、氫氟酸的再生回用技術/62314.7.4技術應用與實踐/62814.7.5冷軋低濃度酸堿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3114.8冷軋廠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63514.8.11550mm冷軋帶鋼廠廢水處理與回用/63514.8.2魯特納法鹽酸廢液處理回用技術與應用/64214.8.3超濾法處理與回收冷軋含油、乳化液廢水/644第15章鐵合金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5.1用水特征與廢水水質水量/65115.1.1用水特征與用水要求/65115.1.2鐵合金用水規定與用水水質要求/65715.1.3用水繫統與工藝流程/65915.1.4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66115.2錳鐵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6415.2.1堿性氯化法/66515.2.2渣濾法-塔式生物濾池法/66815.2.3汽提、冷凝分離、堿吸收生產/66915.3沉澱V2O5廢液分離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7115.3.1鋼屑-石灰法/67115.3.2還原中和法/67215.4金屬鉻生產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67315.4.1硫酸亞鐵還原法/67415.4.2鐵氧體法/67515.4.3技術應用與實踐/67715.5其他廢水處理技術/677第16章鋼鐵工業綜合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6.1鋼鐵工業廢水回用與“零排放”面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67916.1.1綜合廢水來源與要求/68016.1.2綜合廢水處理方案選擇與技術集成/68216.2綜合廢水處理回用工藝組成與技術規定/69016.2.1主要工藝組成/69016.2.2處理工藝技術規定/69216.3廢水回用指標的確定與要求/69316.3.1指標體繫的確定與依據/69316.3.2水質指標體繫的內容與規定/69316.4廢水回用方式與水質測定/69516.4.1回用方式與要求/69516.4.2水質測定方法與依據/69616.5技術應用與實踐/69716.5.1實例工程(1)/69716.5.2實例工程(2)/70016.5.3實例工程(3)/700參考文獻/701下篇有色金屬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第17章有色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17.1有色金屬工業排污節點與特征/70917.1.1重有色金屬/71017.1.2輕有色金屬/71417.1.3稀有金屬/71817.1.4貴金屬/72017.2有色金屬冶煉廢水水質與特征/72117.2.1廢水來源與特征/72117.2.2廢水水質與特征/72217.3節水減排技術規定與設計要求/72417.3.1總體布置與環境保護/72417.3.2節水減排一般規定與設計要求/72517.3.3礦山采選場(廠)/72617.3.4重有色金屬冶煉廠/72717.3.5輕有色金屬冶煉廠/72817.3.6稀有金屬冶煉廠/72917.3.7有色金屬加工廠/73017.4節水減排技術途徑與措施/73117.4.1強化清潔生產規劃與設計,強化源頭治理/73117.4.2技術節水減排的途徑與對策/73217.4.3管理節水減排的途徑與對策/73317.5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及發展/73317.5.1革新傳統石灰中和法/73417.5.2組合工藝與技術/73517.5.3膜分離技術開發與應用/73817.5.4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740第18章有色金屬礦山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8.1有色礦山廢水特征與水質水量/74318.1.1采礦場/74318.1.2選礦廠/74518.2礦山廢水污染控制與減排措施/74718.2.1酸性廢水形成與源頭控制/74718.2.2節水減排技術與措施/74918.3采礦場廢水處理回用技術/75018.3.1中和沉澱法/75018.3.2硫化物沉澱法/75318.3.3鐵氧體法/75418.3.4氧化法和還原法/75718.3.5萃取電積法/75918.3.6生化法/76018.3.7膜分離法/76118.4采礦廢水處理技術應用與實踐/76418.4.1中和沉澱法/76418.4.2聯合處理法/76618.4.3生化法/76718.5選礦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6818.5.1自然沉澱法/76918.5.2中和沉澱法與混凝沉澱法/77018.5.3離子交換法/77118.5.4浮上法/77418.5.5人工濕地法/77618.6選礦廠廢水處理技術應用與實踐/77618.6.1中和沉澱+硫化法/77618.6.2選礦廢水“零排放”技術/77718.6.3人工濕地法/780第19章重有色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19.1重有色金屬廢水來源與特征/78319.1.1銅冶煉廢水/78319.1.2鉛冶煉廢水/78419.1.3鋅冶煉廢水/78519.2用水與廢水特征和水質水量/78619.2.1冶煉工藝用水狀況/78619.2.2廢水特征與水質/78619.3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8719.3.1廢水處理原則與要求/78719.3.2中和沉澱法/78819.3.3硫化物沉澱法/78919.3.4藥劑還原法/79019.3.5電解法/79119.3.6離子交換法/79219.3.7鐵氧體法/79319.3.8生化法/79419.4含汞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79519.4.1硫化物沉澱法/79519.4.2化學凝聚法/79519.4.3金屬還原法/79619.4.4硼氫化鈉還原法/79619.4.5活性炭吸附過濾法/79719.4.6離子交換法/79719.5技術應用與實踐/79719.5.1膜法處理“零排放”技術/79719.5.2中和沉澱法/79919.5.3聯合處理法/80319.5.4硫化物沉澱法/80619.5.5清濁分流回收利用法/809第20章輕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0.1廢水來源與特征/81320.1.1鋁冶煉廢水/81320.1.2鎂冶煉廢水/81420.1.3鈦冶煉廢水/81520.1.4氟化鹽生產廢水/81520.2冶煉廢水水質水量/81620.2.1鋁冶煉/81620.2.2鎂冶煉/81820.3廢水治理與回用技術/81920.3.1鋁冶煉廢水/81920.3.2鎂冶煉廢水/82020.3.3氟化鹽生產廢水與含氟廢水/82020.4技術應用與實踐/82220.4.1氧化鋁廢水“零排放”實例/82220.4.2中和沉澱法/82520.4.3聯合處理法/827第21章稀有金屬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1.1廢水來源與特征/82921.2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83021.2.1放射性廢水/83121.2.2含砷廢水/83321.2.3含鈹廢水/83621.3技術應用與實踐/83821.3.1放射性廢水處理/83821.3.2稀土金屬廢水處理/83921.3.3半導體化合物廢水處理/840第22章黃金冶煉廠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22.1廢水來源與特征/84522.1.1鋅粉置換法生產廢水/84622.1.2炭漿法生產廢水/84622.1.3離子交換法生產廢水/84622.2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84722.2.1含金廢水/84822.2.2含氰廢水/84922.3技術應用與實踐/85522.3.1酸化-中和法/85522.3.2聯合法/85622.3.3SO2-空氣氧化法/859參考文獻/861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22章。上篇為廢水技術與工藝,按物理分離法、化學分離法、物化分離法、膜分離法、生物化學轉化法和污泥處理與處置技術等工藝類別分別介紹冶金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功能原理、設備與裝置、工藝選擇與設計參數;中篇為鋼鐵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鐵礦山采選、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鐵合金等生產廠的廢水來源、特征,節水減排途徑與對策,處理回用與“零排放”的技術工藝與設計要求;下篇為有色金屬工業節水與廢水處理回用技術,主要介紹有色金屬采選及重有色金屬、輕金屬、稀有金屬、黃金冶煉廠的廢水來源、特征,節水減排技術措施與對策,廢水處理回用與實現“零排放”的技術工藝與設計要求。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作為從事冶金工業、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 主編 著
    王紹文,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955~1960年天津大學畢業;1960-1963年天大研究生畢業後任教;1965年調冶金工業部研究總院工作,歷任科研處處長、院副總工程師、冶金環保所所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津貼至今。先後主持、負責和參加20多項課題攻關,其中“六五”國家攻兩項、“七五”一項、“八五”兩項、“十五”一項、“十一五”一項。有14項獲得國家、省、部初級重大成果獎,其中國 家級三項,省 部級七項。編著著作13部、參編7部。先後被推薦為: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環保工程獎和環境工程專項設計等評審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專家、中國工程建設標準等
    摘要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王紹文李驚濤王海東主編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