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醫學史(新世紀第2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大中專教材
【市場價】
232-336
【優惠價】
145-210
【作者】 常存庫主編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40352
商品編碼:13617435471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7-03-01
代碼:28

作者:常存庫主編

    
    
"
作  者:常存庫 主編 著作
/
定  價:28
/
出 版 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01日
/
頁  數:191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13240352
/
目錄
●緒論
第一節中醫學的發展過程
一、學術體繫形成時期
二、臨證經驗積累和發展時期
三、理論總結與探索時期
四、體繫成熟與創新時期
五、中西醫交彙撞擊時期
第二節中醫學的歷史成就
一、周代至三國時期
二、晉代至唐代
三、代
四、明代至清代
第三節中醫學的學術特點
一、中醫學的觀念繫統及其特點
二、中醫學的理論繫統及其特點
三、中醫學的技術繫統及其特點
第一章醫藥的起源
第一節考古與神話傳說
一、考古發現
二、神話與傳說
第二節衛生保健
一、居處
二、衣著
三、食物與用火
四、導引
五、婚配
第三節醫藥知識
一、藥物
二、針灸
三、外治法
第四節多種醫藥起源論
一、醫源於聖人
二、醫源於巫
三、醫源於動物本能
四、醫食同源
第五節中醫學起源的地域與人文因素
一、中醫學起源的地域因素
二、中醫學起源的人文因素
第二章早期醫藥經驗與中醫學術方向
第一節對疾病的認識和診治
一、對疾病的認識及其反映的學術方向
二、對疾病的診治及體現的文化特點
第二節醫藥學理論的萌芽
一、相關的哲學思想
二、病因學
三、預防思想
第三節藥物知識
一、藥物的種類與數量
二、酒與湯液的意義
第四節衛生保健與醫事制度
一、衛生保健活動
二、醫事制度建設
第三章中醫學術體繫的建立
第一節諸漢墓出土醫書
一、基本內容簡介
二、出土醫書的分析
第二節四大經典的內容與價值
一、《黃帝內經》
二、《黃帝八十一難經》
三、《神農本草經》
四、《傷寒雜病論》
第三節理法方藥體繫與辨證論治原則
一、理、法、方、藥體繫的內容和特點
二、辨證論治原則的基本精神
第四章醫學各科的充分發展
第一節古醫籍的整理與注釋
一、《黃帝內經》的整理注釋
二、《傷寒雜病論》的整理注釋
第二節脈學與病源證候學的總結
一、脈學的總結與普及
二、病源證候學的探索
第三節綜合方書的編撰
一、《肘後救卒方》及其特點與成就
二、《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三、《外臺秘要》的成就和價值
第四節藥物學的發展
一、多種藥物學著作出現
二、藥物種類的豐富擴張
三、分類方法的進步
四、藥物炮制規範的建立
五、煉丹術與制藥化學
六、第一藥典的出現
第五節臨證各科的發展與特點
一、針灸
二、外科
三、傷科
四、婦產科
五、兒科
六、按摩科
七、五官科
八、內科
第六節醫學教育和醫政制度
一、醫學教育
二、醫政制度
第七節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印醫藥交流
四、中越醫藥交流
五、中國與阿拉伯諸國的醫藥交流
第五章臨床經驗的總結與理論升華
第一節醫政設施的進步
一、改進醫事管理
二、開設國家藥局
三、發展醫學教育
第二節古醫籍的整理與方書成就
一、醫籍的整理與刊行
二、方書編著和發展
第三節藥物學的發展
一、綜合性本草學成就
二、本草學的專題研究與發揮
第四節醫學各科的成就
一、病因病機的發揮
二、診斷學的進展
三、解剖學與法醫學
四、針灸學
五、內科
六、外科
七、傷科
八、婦產科
九、兒科
第五節學派爭鳴與各家學說
一、劉完素與火熱論
素與髒腑辨證論
三、張從正與攻邪論
四、李杲與脾胃論
五、朱震亨與相火論
六、王好古與陰證論
第六節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醫藥交流
四、中國與阿拉伯地區的醫藥交流
第六章中醫學的鼎盛與創新
第一節傳統醫學的成熟與昌盛
一、醫學著述、醫學雜志、學術團體
二、臨證各科的充分發展
三、方劑學的成熟與發展
四、醫事制度與衛生預防
第二節醫學的創新趨勢
一、藥物學的發展與新探索
二、傳染病研究的新方向與新成就
三、解剖生理學的探索
第三節尊經復古思潮與經典醫籍注釋
一、儒學對中醫尊經復古的影響
二、《內經》的注釋及分類研究
三、《傷寒論》的研究
四、《神農本草經》輯佚研究的高潮
第四節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國與朝鮮、日本的醫藥交流
二、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其他亞非國家的醫藥交流
第七章中西醫學的交彙與衝突
第一節中醫學的一般狀況
一、文獻整理研究與一般醫學著述
二、藥物學與方劑學成就
三、臨證各科成就
四、中醫學校、學會及雜志的創辦
第二節西方醫學的傳入與發展
一、西方醫學的傳人
二、西醫學在我國的發展
第三節中西醫彙通與中醫科學化思潮
一、中西醫彙通派及主要代表醫家
二、中醫科學化思潮
三、中西醫關繫的科學與文化分析
第八章中醫學的新生
第一節中醫事業的方針政策
第二節中醫事業的繁榮
一、中醫醫療
二、中醫教育
三、中醫科研
四、新聞出版與學術團體
五、中藥的生產與科研
第三節中西醫結合的興起
第四節中醫學在國外
一、國外中醫學術團體
二、國外的中醫醫療
三、國外的中醫科研
四、國際中醫教育
第五節中醫現代化的前景與展望
一、學術思想活躍,學術視野開闊
二、科研水平不斷升級
三、科研成果日益豐碩
附一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附二中國醫學大事年表
內容簡介
中國醫學是西方醫學繫統之外,另一個獨立的醫學體繫。醫學史是一門高度綜合的科學。中國醫學史是中華文明大河中之一支流,以其旺盛生命力自立於古今學科之林,傳承不輟,生生不息。通過中國醫學史的學習,應該對中國醫學的起源、中國醫學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有所認識,對中國醫學的歷史成就和學術特點有所掌握。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常存庫主編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常存庫主編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