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5G移動通信:面向全連接的世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通訊
    【市場價】
    1313-1904
    【優惠價】
    821-1190
    【作者】 劉光毅等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5079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507921
    商品編碼:44559438817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9-03-01
    代碼:169

    作者:劉光毅等

        
        
    "
    作  者:劉光毅 等 著
    /
    定  價:169
    /
    出 版 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頁  數:423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115507921
    /
    目錄
    ●章 5G需求與願景 001
    1.1 5G總體願景 002
    1.2 驅動力和市場趨勢 004
    1.3 典型業務、場景與性能挑戰 005
    1.4 可持續發展與效率需求 006
    1.5 5G關鍵能力 007
    1.6 小結 009
    參考文獻 009
    第2章 候選頻率與傳播特征 011
    2.1 候選頻譜 012
    2.1.1 需求 013
    2.1.2 候選頻譜 014
    2.1.3 國內5G頻率分配方案 023
    2.2 傳播特性 024
    2.2.1 對繫統設計的影響 024
    2.2.2 傳播特性分類 025
    2.2.3 5G信道傳播特性研究思路 028
    2.2.4 測量與建模結果 030
    2.3 5G信道模型 034
    2.3.1 主模塊 035
    2.3.2 6 GHz以下頻段的擴展模塊 036
    2.3.3 基於地圖的混合信道模塊 037
    2.3.4 路徑損耗與陰影模型 037
    2.3.5 穿透損耗 041
    2.3.6 LOS 概率 042
    2.3.7 快衰模型 043
    2.4 小結 044
    參考文獻 044
    第3章 5G推進展望 047
    3.1 5G重要組織概述 048
    3.1.1 ITU 048
    3.1.2 3GPP 050
    3.1.3 NGMN 051
    3.1.4 IMT-2020推進組 051
    3.2 5G的推進進展 052
    3.2.1 ITU的5G推進進展 053
    3.2.2 NGMN的5G進展 057
    3.2.3 中國IMT-2020推進組的5G進展 060
    3.2.4 3GPP的5G進展 062
    3.3 小結 063
    參考文獻 064
    第4章 多天線技術的演進:3D-MIMO 065
    4.1 技術原理 066
    4.2 典型應用場景 067
    4.3 3D-MIMO中波束成形傳輸方案 068
    4.3.1 單用戶波束成形傳輸方案 069
    4.3.2 多用戶波束成形和聯合調度 070
    4.4 3D-MIMO中的信道反饋方案 076
    4.5 3D-MIMO性能評估 079
    4.5.1 仿真假設 079
    4.5.2 3D-MIMO與2D-MIMO的繫統性能對比 082
    4.5.3 不同配對用戶數對3D-MIMO的影響 083
    4.5.4 不同天線形態的3D-MIMO性能對比 084
    4.5.5 SRS誤差對3D-MIMO性能的影響 085
    4.6 3D-MIMO樣機測試驗證 088
    4.6.1 3D-MIMO硬件架構 088
    4.6.2 3D-MIMO天線暗室測試 090
    4.6.3 城區宏覆蓋場景下的外場測試 090
    4.6.4 高覆蓋場景下的外場測試 094
    參考文獻 098
    第5章 非正交與多址 101
    5.1 5G新型多址技術面臨的挑戰與設計框架 102
    5.2 5G與非正交多址 105
    5.2.1 正交多址與非正交多址 105
    5.2.2 5G與非正交多址 106
    5.3 非正交容量界分析 106
    5.3.1 下行正交/非正交容量界分析 107
    5.3.2 上行非正交容量界分析 109
    5.3.3 非正交容量界給5G多址方案的啟示 111
    5.4 MUSA 112
    5.4.1 MUSA下行設計及和其他方案比較 112
    5.4.2 MUSA上行設計及和其他方案比較 115
    5.4.3 MUSA應用場景與性能優勢 118
    5.5 SCMA 119
    5.5.1 SCMA基本概念 119
    5.5.2 SCMA碼本設計 121
    5.5.3 SCMA低復雜度接收機設計 124
    5.5.4 SCMA應用場景與性能優勢 124
    5.5.5 SCMA未來研究方向 127
    5.6 小結 127
    參考文獻 128
    第6章 全雙工 131
    6.1 無線全雙工簡介 132
    6.2 全雙工自干擾抑制 133
    6.2.1 全雙工自干擾抑制原理 134
    6.2.2 基於數字參考重建的自干擾抵消 136
    6.2.3 基於模擬參考重建的自干擾抵消 137
    6.2.4 天線域自干擾抑制 138
    6.2.5 全雙工自干擾抵消的實測性能 140
    6.3 全雙工在蜂窩繫統中面臨的挑戰 142
    6.4 小結 144
    參考文獻 144
    第7章 編碼與鏈路自適應 147
    7.1 5G鏈路自適應的新需求和新趨勢 148
    7.2 小數據分組編碼 150
    7.2.1 低碼率的TBCC 150
    7.2.2 結合碼空間檢測的差錯校驗方法 151
    7.3 分組編碼技術 152
    7.3.1 技術方案 153
    7.3.2 復雜度分析 154
    7.3.3 仿真分析 155
    7.4 軟HARQ技術 156
    7.4.1 軟HARQ方案 157
    7.4.2 基於分組編碼的軟HARQ方案 161
    7.5 小結 162
    參考文獻 163
    第8章 網絡架構 165
    8.1 5G網絡架構需求 166
    8.2 現有網絡存在的問題 167
    8.2.1 網絡架構發展歷程與內在邏輯 167
    8.2.2 現網架構導致的現實挑戰 168
    8.3 5G網絡架構特征 170
    8.3.1 5G網絡架構設計原則 170
    8.3.2 5G網絡架構設計目標 170
    8.3.3 5G網絡架構設計 171
    8.4 NFV與SDN 173
    8.4.1 NFV技術介紹 173
    8.4.2 SDN技術介紹 181
    8.4.3 SDN在5G移動網絡中的作用 185
    8.4.4 NFV和SDN的關繫 190
    8.4.5 基於NFV和SDN的5G網絡架構展望 190
    8.5 小結 193
    參考文獻 194
    第9章 用戶無感知的移動性管理 195
    9.1 5G移動性的特點和需求 196
    9.2 5G網絡中移動性的場景分析 199
    9.3 移動性解決方案 200
    9.3.1 備選的移動性方案 201
    9.3.2 移動性的關鍵指標 202
    9.3.3 影響移動性的關鍵技術 203
    9.3.4 觀察和分析 210
    9.4 小結 210
    0章 以用戶為中心的自治網絡 211
    10.1 以用戶為中心的自治網絡需求 212
    10.2 潛在技術方向 214
    10.2.1 基於大數據的用戶行為感知與優化 214
    10.2.2 多維度QCI設計 217
    10.2.3 用戶和業務的智能感知與優化 219
    10.2.4 特殊場景的性能保障與提升 220
    10.3 小結 222
    1章 毫米波繫統的設計與驗證 223
    11.1 毫米波信道傳播特性:理論和實際測量結果 224
    11.2 波束成形算法 226
    11.3 毫米波波束成形原型繫統 228
    11.4 原型繫統的試驗結果 230
    11.4.1 室外試驗 230
    11.4.2 室外對室內的穿透 232
    11.4.3 室外移動 232
    11.4.4 室內多用戶 233
    11.5 小結 233
    參考文獻 234
    2章 超密集網絡及小區虛擬化 235
    12.1 超密集網絡概述 236
    12.2 LTE繫統的小區結構及分析 241
    12.3 UDN虛擬化技術 245
    12.3.1 虛擬化整體架構 247
    12.3.2 小區虛擬化 248
    12.3.3 終端虛擬化 255
    12.4 5G小區虛擬化的關鍵支撐技術 256
    12.4.1 數據同步 256
    12.4.2 無線自回傳 257
    12.5 小結 260
    參考文獻 260
    3章 海量機器型通信 263
    13.1 機器型通信市場前景和現有技術 264
    13.1.1 機器間通信產業與市場 264
    13.1.2 現有M2M技術 266
    13.2 海量機器型通信技術需求 267
    13.2.1 機器型化應用 268
    13.2.2 機器型通信終端數量 268
    13.2.3 機器型通信終端成本 269
    13.2.4 電池壽命 269
    13.2.5 覆蓋範圍 270
    13.3 海量機器型通信的網絡功能 270
    13.3.1 終端的擁塞控制和過載控制 270
    13.3.2 MTC終端觸發 270
    13.3.3 MTC終端分組 271
    13.3.4 MTC終端監控 271
    13.3.5 其他方面的要求 271
    13.4 海量機器型通信的無線技術 272
    13.4.1 5G機器型通信的無線連接方式 272
    13.4.2 MTC終端的接入和傳輸 273
    13.4.3 MTC終端的成本優化 275
    13.4.4 覆蓋增強 277
    13.4.5 降低功耗 279
    13.5 面向海量機器型通信的網絡架構演進 281
    13.5.1 5G網絡架構挑戰 282
    13.5.2 面向5G的MTC網絡架構 283
    13.5.3 M2M網絡技術 284
    13.5.4 M2M網絡關注的領域 286
    13.6 小結 290
    參考文獻 290
    4章 5G標準概覽 293
    14.1 5G R15概覽 294
    14.1.1 5G部署方式 295
    14.1.2 5G端到端網絡架構與協議 297
    14.1.3 5G新空口的主要特征 301
    14.1.4 5G新核心網的主要特征 307
    14.2 5G R16標準概述 310
    14.2.1 5G新空口R16的新功能 310
    14.2.2 5G新核心網R16的新功能 332
    14.3 小結 342
    參考文獻 342
    5章 3.5 GHz 5G樣機設計與外場試驗 345
    15.1 5G產業推進規劃 346
    15.2 5G基站的樣機規劃和技術要求 351
    15.3 5G基站樣機開發 364
    15.3.1 RF通道數的選擇 365
    15.3.2 CPRI/eCPRI的選擇 368
    15.3.3 整機性能 370
    15.4 5G樣機的外場試驗 374
    15.5 小結 380
    參考文獻 380
    6章 5G應用與部署展望 381
    16.1 全球運營商5G部署規劃 382
    16.2 5G應用展望 387
    16.2.1 5G的核心能力及其商業模式 388
    16.2.2 5G典型應用 392
    16.3 5G發展面臨的挑戰 394
    16.4 小結 398
    參考文獻 399
    附錄一 Global Mobile Industry Ready to Start Full-Scale Development of 5G NR 401
    附錄二 5G標準按時完成,產業攜手加速商用步伐 411
    內容簡介
    本書從5G需求與願景出發,深入揭示了5G產生的背景、頻率需求、候選頻率及其無線傳播特性,圍繞5G相關的主要標準化組織及其研究的很新進展對5G標準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圍繞5G的關鍵技術,分別從多天線的演進、非正交與多址、全雙工、編碼與鏈路自適應、網絡架構、用戶無感知的移動性管理、以用戶為中心的自治網絡、毫米波繫統設計、超密集網絡及小區虛似化以及物聯網的優化等方面詳細介紹了5G的關鍵技術,很後對3.5 GHz 5G樣機的設計與外場試驗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展望了5G應用與部署。
    本書多方面地繫統闡述5G的來龍去脈以及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是5G研發、無線通信技術教學以及工程實施人員有益的參考書。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劉光毅等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劉光毅等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