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等待復活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文物考古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吳功青徐詩凌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812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81239
    商品編碼:12021968041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7-04-01
    代碼:42

    作者:吳功青,徐詩凌

        
        
    "
    作  者:吳功青,徐詩凌 著
    /
    定  價:42
    /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01日
    /
    頁  數:196
    /
    裝  幀:簡裝
    /
    ISBN:9787301281239
    /
    主編推薦
        兩位青年學者以生動的論述與優雅的文筆,揭示了西方墓葬與基督教精神的關聯,使我們得以管窺早期西方的墓葬文化與信仰傳統。    《等待復活——早期歐洲墓葬概觀》不僅詳細地介紹了墓窖的內部構造,同時深入解讀其所涉及的歷史文化背景,是我們把握早期西方文化傳統的一把鑰匙。    《等待復活——早期歐洲墓葬概觀》內附大量精美插圖,更加直觀地呈現了墓葬中存留的碑文、碎片、石棺、雕像、等
    目錄
    ●目 錄序言......001部分神秘的地下宮殿——聖卡裡斯托墓窖章  羅馬墓葬與聖卡裡斯托墓窖......003一、羅馬墓葬......003二、早期基督教與卡裡斯托墓窖......010第二章  走進墓窖......019一、構造......019二、早期基督徒的墓葬習俗......042三、像征......050第三章  墓窖與早期基督徒的生死觀......055一、死亡:從“記憶”到“睡眠”......055二、死後的“合一”與“無形教會”......060三、殉道的激情......063四、信仰與世俗生活......070結  語......073第二部分聖司提反堂的聖徒墓章  走出教難的基督教......079一、“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079二、“被死亡觸摸到的日子”......082第二章  由死而生的聖徒與教會......089一、“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093二、“這是你們所欲求的”......105三、“他們會有區別地淨化病體嗎?”......115第三章  雖死猶生的聖徒與城市......132一、“一個新的耶路撒冷建成了”......134二、“那也被稱作聖耶路撒冷的”......144三、“請拯救你的博洛尼亞城及其市民”......160插圖說明......182
    內容簡介
        《等待復活——早期歐洲墓葬概觀》對西方獨具特色的墓葬文化進行了精彩介紹,通過鮮活的史料分析與透徹的哲學思考,帶領讀者體會早期基督徒的對生死問題的理解。因此,某時某地的人如何建造墳墓,如何對待死者,也是理解其看待死亡、生命和生活的鑰匙。    《等待復活——早期歐洲墓葬概觀》由兩部學術小品組成,兩位在意大利求學的年輕學者從兩處基督徒墓葬的歷史、構造和相關習俗入手,揭示出基督教精神在墓葬中的根本體現,並反映出基督徒從古代晚期到近代的生活處境與思想觀念變遷。讀者由此可窺見西方墓葬習俗和信仰傳統。
    作者簡介
    吳功青,徐詩凌 著
        吳功青,安徽省嶽西縣人。2013年畢業於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獲歷史學博士,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希臘化羅馬哲學、教父哲學和文藝復興,有多篇論文發表於《北京大學學報》《哲學門》等學術刊物。    徐詩凌,廣東省廣州市人。2015年畢業於意大利摩德納大學,獲歷史學博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風險治理創新研究中心分析員。
    精彩內容
        2.聖卡裡斯托墓窖的歷史與今天
        1)墓窖的由來
        1世紀的基督徒還沒有專屬自己的墓地。絕大多數時候,他們和異教徒一同埋葬在公眾的墓地裡。比如,聖彼得就被埋葬在梵蒂岡山上的大型墓地Necropolis(希臘文“墓地”之意)中。2世紀以後,隨著基督徒人數的大量增多,教會開始興建自己的墓地。當時,羅馬有很多露天墓地。但是,由於露天墓地裡的死者經常實行火葬,基督徒無法接受。早期的基督徒,虔誠地相信基督的身體從十字架上復活,又相信自己能蒙上帝的恩澤,身體有也能從死裡復活。隻有土葬,纔能優選程度地保存身體,因此為早期的基督徒普遍接納。
    摘要
    序 言當中國旅行者到達西歐諸國,他們面對的通常是兩種景點:宮殿和教堂。如果說遊客們可以在宮殿、城堡中一窺過去西方上層階級生活,饒有興味地與自家的衣食住行,乃至紫禁城、王府等古跡和古裝電視劇裡展現的本國上層生活進行對照和理解,教堂就通常更難理解些。教堂不同於其他建築的外觀、結構、組件、大量的雕塑和繪畫,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相去甚遠,使我們或者一片茫然,或者冒出千百個“這是什麼?”的問題。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是關於教堂的地面:地上這些不規則排列的一塊塊石板是什麼?答曰:這是墓碑。看看,這上面寫著姓名和生卒年呢。嚇!就埋在教堂裡,叫人踩來踩去啊?!傳統上我們會認為,千人萬人踏的門檻、路面,是大力度優惠賤的了。祥林嫂為了贖罪,纔在廟裡捐門檻,代她受人踩踏,死後纔不受苦。歐洲這些古人倒是寧願死後被踩在各色人腳下了?如果說這是奇怪,人骨教堂則是驚悚了。但除非是確實認為看死人骨頭太晦氣的,大多數遊客還是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吳功青徐詩凌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吳功青徐詩凌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