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非物質文化遺產:關鍵詞研究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社科
    【市場價】
    585-848
    【優惠價】
    366-530
    【作者】 劉壯王先勝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71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7127
    商品編碼:10029780953563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0-12-01
    代碼:79

    作者:劉壯,王先勝

        
        
    "



    作  者:劉壯,王先勝 著
    /
    定  價:79
    /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
    頁  數:208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20367127
    /
    目錄
    ●序
    第一章 緒論: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選題意義
    第三節 研究綜述
    一 國外研究綜述
    二 國內研究綜述
    第四節 篇章結構與主要內容
    第二章 回溯:文化遺產的本質
    第一節 回顧:文化遺產概念的三種視角
    一 本土傳統中的文化遺產概念
    二 域外思潮演變結果的文化遺產概念
    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中的文化遺產概念
    第二節 文化遺產界定的有益進路
    一 “物”的權屬
    二 文化的認同
    三 文化與自然的邊界
    第三節 學科視野下的文化遺產
    一 過去未來之間
    二 探尋的脈絡
    三 描述抑或解釋
    第四節 文化遺產的本質
    一 文化遺產何為?
    二 作為價值尺度的文化遺產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出現
    一 保護主體缺失期
    二 傳承主體凸現期
    三 大規模保護行動期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和界定
    二 我國法律法規中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和界定
    三 中國政府文件與教科文組織文件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和界定的異同
    第四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探討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
    一 自我體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確認基礎
    二 非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方式
    三 動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手段
    四 人類的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無形文化遺產辨正
    第五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上)
    第一節 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保護發展歷程看其相對性
    第二節 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定義與界定看其相對性
    一 有關概念的歷時性(或線性)發展過程
    二 文化遺產的性質和價值判斷決定有關概念的不周延性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決定概念的不確定性(或非確定性)
    第三節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生背景與過程看其相對性
    第四節 從時代和發展的角度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
    第五節 從保護與傳承的目的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
    第六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中)
    第一節 文化遺產的相對性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在相對性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對性的表現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本體或外延的多角度考察
    二 關於“文化空間”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相對性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下)
    第一節 從歷史的角度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對性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真性保護是相對的
    一 由於時代和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所決定
    二 由於文化生態環境的改變和變化所決定
    三 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性所決定
    四 由於保護目的、目標的原因以及現實需要所決定
    第三節 遺產價值的相對性及保護意義的相對性
    第四節 因人財物及技術保護隻能是相對的
    第八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延與認知路向
    第一節 對像:語境隔閡與現實差異
    一 文化空間
    二 口頭傳說/口頭傳統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文化載體
    四 傳統和民間的強調
    第二節 視角:文化·民族·現實
    一 學理自足的文化選擇
    二 民族憂思與文化抵抗
    三 現實困境的自我掙扎
    四 一種理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觀
    第三節 路徑:學理闡釋與現像還原
    第四節 模式:歷史之維與當下之思
    一 歷時/共時
    二 民族(群體)/區域
    第九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關繫研究狀況
    一 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或物質截然不同
    二 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因素不可分割
    三 介於上述二者之間的認識
    第二節 問題與討論
    一 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
    二 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節 認識與觀點
    第十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人權
    第一節 保護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權前提
    第二節 為什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權目的
    第三節 怎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人權內涵
    一 生存權和發展權
    二 受教育權利
    三 文化權利
    第四節 基於人權視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向
    第十一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學科
    第一節 研究對像:“物”抑或“人”?
    第二節 研究方法:田野調查?
    第三節 知識生產:“遺產志”?
    第四節 展望:構建中國特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繫
    一 法律體繫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前提
    二 工作體繫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機制保障
    三 研究體繫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理論基礎
    四 教育體繫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實現路徑
    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關鍵詞研究》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新興的領域為對像,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為基礎,結合我國法律法規和保護實踐,從學科體繫構建的視角出發,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所涉及的核心概念進行了深入辨析,初步構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概念體繫。全書主體包括十章,內容具體有:文化遺產的本質、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興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對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外延與認知路向、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人權、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學科等內容,還包括一章緒論,介紹本項研究的學術淵源的意義價值。
    作者簡介
    劉壯,王先勝 著
    王先勝,四川鄰水人,考古紋飾學創始人。目前供職於重慶文理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為副研究員、重慶市社科普及專家。主要從事古代紋飾、史前文化、傳說歷史、文化遺產、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研究,著有《中國史前刻畫解讀報告》、《炎黃大戰的考古學研究》、《考古紋飾學的理論與實踐》、《考古與史學評論集》、《破譯老子太極圖》等學術著作400多萬字,發表論文50多篇80多萬字,屢為人大復印資料、《社會科學報》、《歷史與社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CSSCI等轉載、摘編摘要、收錄索引。主要學術貢獻和認識:主張建立考古紋飾學並重新定義考古學,論證炎黃歷史距今6500年,建議國家“探源工程”進行了重大調整,建議國家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劉壯王先勝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劉壯王先勝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