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古代文學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文法類
    【市場價】
    396-574
    【優惠價】
    248-359
    【作者】 主編:程國賦;副主編:張海沙、徐國榮、胡海義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文法類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87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20158799
    作者:主編:程國賦;副主編:張海沙、徐國榮、胡海義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 

        
        
    "
    編輯推薦

    中體量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帶你走進古典文學的歷史。

     
    內容簡介

    這部《中國古代文學史》,在新的高校教學形勢下編寫,力求更好地處理史論與作品的關繫,使編寫體例更加適合課堂教學與學生自學的需要,篇幅得當,適合不同專業學生的教材選擇與學習需要。編寫時,以作品為中心,注重作品分析。融合作品與史論,力求較為全面地展現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面貌,同時,刪繁就簡,突出重點。 


     

    作者簡介

    程國賦,現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2015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第二批“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纔。出版著作有《中國古典小說論稿》《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等,曾在《文學遺產》《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目錄
    目錄
    編先秦兩漢文學

    章上古歌謠和神話
    節概述
    第二節《周易》中的歌謠
    第三節《山海經》中的神話
    第二章《詩經》
    節概述
    第二節《七月》
    第三節《關雎》
    第四節《鹿鳴》
    第三章楚辭
    節概述

    目錄


    編先秦兩漢文學


     


    章上古歌謠和神話


    節概述


    第二節《周易》中的歌謠


    第三節《山海經》中的神話


    第二章《詩經》


    節概述


    第二節《七月》


    第三節《關雎》


    第四節《鹿鳴》


    第三章楚辭


    節概述


    第二節《離騷》


    第三節《九歌》


    第四章先秦兩漢散文


    節概述


    第二節《左傳》


    第三節《莊子》


    第四節司馬遷《史記》與班固《漢書》


     


    第五章漢賦


    節概述


    第二節賈誼《弔屈原賦》與枚乘《七發》


    第三節司馬相如《上林賦》與班固《兩都賦》


    第四節張衡《歸田賦》


    第六章漢代詩歌


    節概述


    第二節《孔雀東南飛》


    第三節《古詩十九首》


     


    第二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章建安風骨與兩晉詩壇


    節概述


    第二節“三曹”詩歌


    第三節“建安七子”與蔡琰的詩歌


    第四節阮籍《詠懷詩》與左思《詠史詩》


    第五節陶淵明《歸園田居》與《飲酒》


    第二章南北朝詩歌


    節概述


    第二節謝靈運《登池上樓》與鮑照《擬行路難》


    第三節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與瀋約


    《別範安成》


    第四節庾信《擬詠懷》


    第五節《西洲曲》與《木蘭辭》


    第三章魏晉南北朝辭賦


    節概述


    第二節曹植《洛神賦》


    第三節陸機《文賦》


    第四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第五節江淹《恨賦》與《別賦》


    第六節庾信《哀江南賦》


    第四章魏晉南北朝散文與駢文


    節概述


    第二節曹丕《典論·論文》與


    《與朝歌令吳質書》


    第三節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第四節王羲之《蘭亭集序》


    第五節徐陵《玉臺新詠序》


    第六《水經注》與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第五章魏晉南北朝小說


    節概述


    第二節干寶《搜神記》


    第三節劉義慶《世說新語》


     


    第三編隋唐五代文學


     


    章隋代與初唐詩歌


    節概述


    第二節隋代及貞觀詩壇


    第三節“四傑”與張若虛、劉希夷的詩歌


    第四節“瀋宋”與陳子昂等人的詩歌


    第二章盛唐詩歌


    節概述


    第二節王維、孟浩然等山水詩人的詩歌


    第三節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的詩歌


    第三章李白與杜甫


    節概述


    第二節李白的詩歌


    第三節杜甫的詩歌


    第四章中唐詩歌


    節概述


    第二節韋應物、劉長卿與“大歷十纔子”的詩歌


    第三節孟郊、韓愈與李賀的詩歌


    第四節白居易的詩歌


    第五節劉禹錫的詩歌


    第五章晚唐詩歌


    節概述


    第二節李商隱的詩歌


    第三節杜牧的詩歌


    第四節晚唐其他主要詩人


    第六章唐代散文


    節概述


    第二節韓愈的散文


    第三的散文


    第四節晚唐小品文


    第七章唐傳奇、俗講與變文


    節概述


    第二節《鶯鶯傳》


    第三節《王昭君變文》


    第八章唐五代詞


    節概述


    第二節溫庭筠與韋莊的詞


    第三節“南唐二主”與馮延巳的詞


     


    第四編宋遼金文學


     


    章北宋詩文


    節概述


    第二節歐陽修、梅堯臣與蘇舜欽的詩文


    第三節王安石與蘇洵等人的詩文


    第四節蘇軾的詩文


    第五節黃庭堅、陳師道與陳與義的詩歌


    第二章北宋詞


    節概述


    第二節柳永的詞作


    第三節“二晏”與歐陽修的詞


    第四節蘇軾的詞


    第五節秦觀與賀鑄的詞


    第六節周邦彥的詞


    第三章南宋詩文


    節概述


    第二節陸遊的詩歌


    第三節楊萬裡與範成大的詩歌


    第四節南宋散文


    第四章南宋詞


    節概述


    第二節李清照的詞


    第三節辛棄疾的詞


    第四節姜夔的詞


    第五章宋代話本


    節概述


    第二節《錯斬崔寧》


    第三節《碾玉觀音》


    第六章遼金文學


    節概述


    好問的作品


    第三節《西廂記諸宮調》


     


    明文學


     


    <代散曲與詩文


    節概述


    散曲形成期與繁榮時期的代表作


    散曲鼎盛期與衰落時期的代表作


    代詩文


    雜劇


    節概述


    第二節《竇娥冤》


    第三節《西廂記》


    第四節《漢宮秋》


    第五節《梧桐雨》


    第六節《倩女離魂》


    代南戲


    節概述


    第二節“四大傳奇”


    第三節《琵琶記》


    第四章明代詩詞、散曲與民歌


    節概述


    第二節明代詩歌


    第三節明代的詞


    第四節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第五章明代散文


    節概述


    第二節明代前期散文


    第三節唐宋派與明代中期散文


    第四節公安派與晚明小品散文


    第六章《三國演義》


    節概述


    第二節“隆中對”


    第三節“溫酒斬華雄”


    第七章《水滸傳》


    節概述


    第二節“梁山大聚義”


    第三節“武松打虎”


    第八章《西遊記》


    節概述


    第二節“大鬧天宮”


    第三節“三調芭蕉扇”


    第九章《金瓶梅》和明代中後期其他長篇小說


    節概述


    第二節“潘金蓮冷嘲宋惠蓮”


    第三節明代其他長篇小說


    第十章明代短篇小說


    節概述


    第二節《翠翠傳》


    第三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四節《轉運漢遇巧洞庭紅波斯胡指


    破鼉龍殼》


    第十一章明代戲劇


    節概述


    第二節《四聲猿》


    第三節《牡丹亭》


     


    第六編清代文學


     


    章清代詩歌


    節概述


    第二節清初與清代前期詩歌


    第三節清中葉至晚清時期詩歌


    第二章清代散文與駢文


    節概述


    第二節清代散文


    第三節清代駢文


    第三章清代的詞與散曲


    節概述


    第二節清代前中期詞


    第三節清代後期詞


    第四節清代散曲


    第四章清代戲劇與講唱文學


    節概述


    第二節《清忠譜》


    第三節《閑情偶寄》與“笠翁十種曲”


    第四節《長生殿》


    第五節《桃花扇》


    第六節清代講唱文學


    第五章《聊齋志異》與清代前期小說


    節概述


    第二節《十二樓》與《無聲戲》


    第三節《聊齋志異·阿繡》


    第六章《儒林外史》


    節概述


    第三節“範進中舉”


    第三節“馬二先生”


    第七章《紅樓夢》


    節概述


    第二節“黛玉葬花”


    第三節“抄檢大觀園”


    第八章清代中後期其他小說作家作品


    節概述


    第二節《鏡花緣》、《兒女英雄傳》與


    《海上花列傳》


    第三節“四大譴責小說”


    後記

    前言
    前言

    前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編寫始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根據現有文獻,早的中國文學史是由俄國人瓦西裡·巴甫洛維奇·瓦西裡耶夫(Василий Павл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1818—1900)於1880年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綱要》參見趙春梅:《簡論瓦西裡耶夫的〈中國文學史綱要〉》,《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隨後日本學者末松謙澄於1882年出版《支那古文學略史》,古城貞吉於1897年出版《支那文學史》(上海開智書局1913年出版中譯本,改題為《中國五千年文學史》),笹川種郎於1898年出版《支那歷朝文學史》(上海中西書局1903年出版中譯本,改題《歷朝文學史》),英國人翟理斯1901年於倫敦、德國人顧路柏1902年於萊比錫先後出版同名的《中國文學史》。國人自己所著的中國文學史,始於林傳甲於光緒三十年(1904)在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擔任國文教員時所編講義。另有黃人於1904—1907年擔任東吳大學首任中國文學教習時,也編撰《中國文學史》。此後中國文學史的著作層出不窮,可謂汗牛充棟。從竇警凡著《歷朝文學史》、曾毅著《中國文學史》、謝無量著《中國大文學史》、胡適著《白話文學史》、鄭振鐸著《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到劉大傑著《中國文學發展史》、遊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章培恆與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再到新近出版的各類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各種分體文學史、斷代文學史、性別文學史,其數量已逾千種參見陳玉堂:《中國文學史書目提要》,黃山書社1986年版;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等:《中國文學史學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韓春萌:《直面1600部中國文學史》,《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3期;張泉:《現有中國文學史的評估問題——從1600餘部中國文學史談起》,《文藝爭鳴》2008年第3期。,蔚為大觀。


    中國古代文學史百餘年來的教材編寫歷程其實就是一部學科發展史,也是一部值得不斷反思的專業教育史與學術史。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重寫文學史”、“回歸文學本位”、“還原歷史現場”等口號的提出,更是對中國文學史的反思與編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中國文學史的編撰實踐尤其是從國人的中國文學史編撰歷程來看,中國文學史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中國高等教育的產物,是伴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而興盛起來的。中國人自編的部中國文學史——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就是用於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專業教學的講義,林傳甲在《中國文學史·自序》中認為:“我中國文學為國民教育之根本。”黃人的《中國文學史》也是如此,它是作者於東吳大學任教期間編撰的。此後出現的各種中國文學史,大多是高校教師組織、參與編撰的,大多是作為高校中國文學學科教學的教材,可以說,《中國文學史》的編撰、中國文學史學科的發展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之間的關繫是密不可分的。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主要作為教材而編寫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不斷湧現。在這股編寫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的熱潮中,許多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思考與完善。例如,在新的高校教學形勢下如何處理史論與作品的關繫?如何讓編寫體例更加適合課堂教學與學生自學的需要?多大篇幅的《中國文學史》適合不同專業學生的教材選擇與學習需要?有鋻於此,我們組織了一批在全國各地高校教學一線躬耕多年的教師們編寫了這本《中國古代文學史》。總的看來,本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作品為中心,注重作品分析。文學活動由世界、作者、作品、讀者四個要素構成,四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所謂世界,是指作品所反映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是作品賴以存在的基礎;作者是文學創作的主體,而讀者是文學接受的主體,在這四個要素之中,作品是根本的要素。法國學者米歇爾·福柯在《知識考古學·引言》中認為:“今後,文學分析不是將某一時代的精神或感覺作為單位,也不是‘團體’、‘流派’、‘世代’或者‘運動’,甚至不是在將作者的生活和他的‘創作’結合起來的交換手法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作為單位,而是將一部作品、一本書、一篇文章的結構作為單位。”由此形成歷史的不連續性、被中斷的偶然性來作為“思想史、科學史、哲學史、思維史,還有文學史”關注的重心。確應如此,文學史的長河是由無數的作品彙聚而成的,那些美麗的浪花應該是偉大的經典作品。因此,中國古代文學史書寫的主要對像就是文學作品。作家與讀者,創作、傳播與接受,文獻、文學與文化,思想、藝術與流變等諸多文學史話題,都必須也隻能以作品為中心。離開了作品,文學史隻是一具空殼。因此,本教材在編撰過程中突出的重點之一就是以作品為中心,注重作品分析,尤其是參照焦循、王國維、胡適等人“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看法,對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詩、曲、明清小說等“一代文學”之代表加以重點介紹、分析。作品分析的內容占據本教材約五分之三的篇幅,以此為主體來展開中國古代文學的長卷。我們對時代背景、歷史事件與社會思潮的詳細介紹,是為了展現“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南朝劉勰撰《文心雕龍·時序》)的發展規律,以更好地幫助解讀文學作品。


    二、融合作品與史論,力求較為全面地展現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面貌。本教材以作品為中心,但並不是一部零散的作品選,而是融合作品與史論,使之相得益彰。章學誠《文史通義·書教中》雲:“東京以還,文勝篇富,史臣不能概見於紀傳,則彙次為《文苑》之篇。文人行業無多,但著官階貫繫,略如《文選》人名之注,試榜履歷之書,本為麗藻篇名,轉覺風華消索,則知一代文章之勝,史文不可得而盡也。蕭統《文選》以還,為之者眾。今之尤表表者,姚氏之《唐文粹》、呂氏之《宋文鋻》、蘇文類》,並欲包括全代,與史相輔,此則轉有似乎言事分書,其實諸選乃是春華,正史其秋實爾。”章學誠認為東漢以來的各類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史家無法全部采入,即使特闢《文苑傳》,也僅記敘文人行略,難以探察文學發展的歷史全貌。於是自蕭統《文選》以來,諸多選家好將歷代或一代文章彙編成集,如此,作品與史論“參互考校”,互為彰顯。受此啟發,本教材每章設置“概說”一節,主要談文學史論,其餘內容則集中分析作品。但本教材並非文學史與作品選的簡單嫁接,而是試圖融合作品與史論,力求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每章的“概說”中,在梳理文學史的發展長河時,以作品為浪花,為其定位,展現後浪推前浪的軌跡與關繫。其餘章節在分析作品時則與“概說”相呼應,既能避免史論流於空泛的問題,又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史敘邏輯中不致於犧牲作品呈現的歷史原貌,在邏輯歸納與“還原歷史”之間取得的平衡,“把《三百篇》還給西周東周之間的無名詩人,把《古樂府》還給漢魏六朝的無名詩人,把唐詩還給唐,把詞還給五代兩宋,把小曲雜朝,把明清的小說還給明清。每一個時代,還他那個時代的特長的文學,然後評判他們的文學的價值。”(胡適《〈國學季刊〉發刊宣言》),力圖較為客觀、全面地展現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面貌。


    三、針對當前“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教學的難題,本教材為適應新形勢下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在編撰體例上做了一些改革。“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必修的基礎課與主干課,也是許多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選修課,擔負著向學生傳授數千年的中國古代文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質和審美情操的重任。但在近年來數次教學改革中,一些高校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的教學課時被大幅縮減,“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甚至被取消,任課教師隻能將作品穿插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相關教學內容之中。而且,“中國古代文學史”自身就普遍存在“講不完”的問題,由此也帶來文學史教學要不要課堂討論參見葛曉音:《中國文學史基礎課教學中的若干問題》,《文史知識》2010年第3期。、作品講解流於蜻蜓點水甚至常被忽略的問題。因此,本教材在傳統的文學史編寫體例的基礎上,針對教學中的上述問題,采用以時代為經、以文體為緯、以經典作品為坐標繫的節點、以文學史概說和作品分析為主體,將傳統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集於一體。本教材每章的概說部分力求要言不煩,梳理了從上古時期到1912年清朝滅亡的文學史發展的歷程,論述各個時期重要的文學現像,交代重要的文學史常識。作品分析精選能反映文學史面貌與文學成就的經典作品,對於篇幅較長的作品則節選其中的精華部分,力求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這讓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類別和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教學重點,靈活處理,而且在有限的課時內,同時兼顧文學史與作品選教學,為兩者相得益彰提供了材料支撐。本教材還在每章末尾列有習題、參考文獻與,為學生自學、檢驗學習效果、拓展閱讀視野提供了便利。


    四、與以往鴻篇巨制的中國文學史著作相比,本教材試圖刪繁就簡,突出重點,突出詩歌、散文、詞曲、小說等各種文體、各個時代的經典作家、作品。以往的中國文學史,往往長達百萬字,例如,黃人編撰的《中國文學史》長達170萬字,近年來高校普遍使用、影響較大的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共有163萬字。與百餘萬字的《中國文學史》著作相比,本教材可以說是一部簡明扼要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之所以編寫這樣一部“簡本”《中國古代文學史》,也是考慮到高校本科教學的需要。有些本科院校在四學年八個學期的時間內,中國文學史課程講授五到六個學期。也有的高校,中國文學史的課程隻有四個學期左右;另外,對於一些非中文專業的本科生如藝術、新聞等專業及一些專科院校的學生而言,中國文學史的課程隻有兩個學期左右的授課時間,有鋻於此,我們編撰這本簡明扼要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以適應現階段高校本科、化教學的需求。我們所提倡的“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篇幅精簡,整部教材約六十萬字,隻有以往中國文學史教材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二是突出重點,突出經典作家、作品,而不求面面俱到。


    著名的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曾感嘆:“《中國文學史》!唉!哪裡有一本完備的呢?”(《中國文學論集·我的一個要求》)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本教材肯定還存在很多疏漏不當之處,懇請學術界同行與同學們批評、指正。


    ......


    後記


     


    從2014年開始策劃這部“簡版”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到如今即將出版,轉眼之間,已過去近七年的時間。我們編撰這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初衷就考慮到在高校教學工作中,本科和專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學科和非中文學科,對於中國文學史的教學存在著不同的需求。中國古代文學跨越的時代漫長,包含詩、詞、駢文、散文、戲曲、小說等諸種文體,涉及的作家、作品非常多,現有的一千餘種《中國文學史》對中國文學史學科的發展、建設、對於高校中國文學史的教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過,往往因為篇幅很長,所以授課教師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難以把握重點,難以把中國文學史中精華的部分,重要的作家、作品、重要的文學現像、文學活動傳授給同學們。有鋻於此,我們組織全國多地從事中國文學史教學的高校教師編撰這部“簡版”《中國古代文學史》,以適應高校中國文化教學的需要。


    這部《中國古代文學史》共六編,約六十萬字,由我擔任主編,張海沙、徐國榮、胡海義擔任副主編,徐國榮負責編《先秦兩漢文學》、第二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組稿和撰寫工作,張海沙負責第三編《隋唐五代文學》、第四編《宋遼金文學》的組稿和撰寫工作,程國賦、胡海義負責第明文學》、第六編《清代文學》的組稿和撰寫工作。


    本教材的編寫隊伍以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繫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的教師為主,另外邀請了華南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重慶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韶關學院、湖南城市學院、湖南文理學院等高校的教師參與編撰,他們都是活躍在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一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博士後,是所在高校的中青年教學骨干,同時,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著獨到的研究。本教材各章節的具體編寫人員名單如下:


    前言,由暨南大學程國賦、湖南師範大學胡海義完成。


    編《先秦兩漢文學》:章《上古歌謠和神話》、第二章《詩經》、第三章《楚辭》、第四章《先秦兩漢散文》,由暨南大學宋小克撰稿;第五章《漢賦》、第六章《漢代詩歌》,由暨南大學何志軍撰稿。


    第二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章《建安風骨與兩晉詩壇》,由暨南大學何志軍撰稿;第二章《南北朝詩歌》、第三章《魏晉南北朝辭賦》、第四章《魏晉南北朝散文與駢文》、第五章《魏晉南北朝小說》,由暨南大學徐國榮撰稿。


    第三編《隋唐五代文學》:引言,章《隋代與初唐詩歌》、第二章《盛唐詩歌》由暨南大學張海沙撰寫;第三章《李白與杜甫》、第四章《中唐詩歌》由暨南大學侯本塔撰寫;第五章《晚唐詩歌》由暨南大學張振謙撰寫;第六章《唐代散文》由湖南文理學院餘莉、華南師範大學馬茂軍撰寫;第七章《唐傳奇、俗講與變文》由暨南大學程國賦、湖南師範大學胡海義撰寫;第八章《唐五代詞》由暨南大學程剛撰寫。


    第四編《宋遼金文學》:引言、章《北宋詩文》、二、三、五節,第三章《南宋詩文》,第六章《遼金文學》由暨南大學張振謙撰寫;章第四節《蘇軾的詩文》、第二章《北宋詞》、第四章《南宋詞》由暨南大學程剛撰寫;第五章《宋代話本》由重慶師範大學楊宗紅撰寫。


    第明文學》代散曲與詩文》、第雜劇》、第代南戲》由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南方學院陳建森撰寫;第四章《明代詩詞、散曲與民歌》由湖南城市學院袁志成撰寫;第五章《明代散文》由湖南文理學院周勇撰寫;第六章《三國演義》、第七章《水滸傳》、第九章《〈金瓶梅〉和明代中後期其他長篇小說》由湖南師範大學胡海義撰寫;第八章《西遊記》由廣州美術學院鄭子成撰寫;第十章《明代短篇小說》由暨南大學蔡亞平撰寫;第十一章《明代戲劇》由廣西民族大學廖華撰寫。


    第六編《清代文學》:章《清代詩歌》、第二章《清代散文與駢文》由韶關學院寧夏江撰寫;第三章《清代的詞與散曲》由湖南城市學院袁志成撰寫;第四章《清代戲劇與講唱文學》至五節由廣州大學楊驥撰寫,第六節由湖南城市學院袁志成撰寫;第五章《〈聊齋志異〉與清代前期小說》、三節,第六章《儒林外史》,第七章《紅樓夢》由暨南大學王進駒撰寫;第五章《〈聊齋志異〉與清代前期小說》、二節,第八章《清代中後期其他小說作家作品》由廣州大學江曙撰寫。


    全書統稿、修改由暨南大學程國賦、湖南師範大學胡海義完成。


    在本教材即將出版之際,衷心感謝各位參與編寫的教師,大家在日常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之餘,抽出時間參與這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撰寫工作,並先後幾次進行修改、完善;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周絢隆副總編輯、古典文學編輯室葛雲波主任以及責任編輯董岑仕老師對這部教材的大力支持,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我們在2014年開始著手編撰這部《中國古代文學史》時,擬定編撰體例和目標,例如以作品為中心,打通文學史的總體論述和作品選之間的界限,將兩者融為一體;突出重點,關注經典作家、作品,同時又進行整體、宏觀的闡述和總結,做到點與面的結合,等等。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距離我們既定的目標一定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衷心期待學術界各位前輩、同行、期待使用本教材的各位授課老師、各位同學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於我們對這部教材進一步修改、完善。


     


    程國賦


    二〇二一年八月二十日於暨南園

    在線試讀
    中國古代文學史

    先秦兩漢文學
    先秦兩漢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上古時期,可細分為先秦文學和兩漢文學兩段。若從周初算起,至東漢結束,時間跨度約為一千二百年。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孕育期,上可追溯至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傳說時期的文學,是原始神話和歌謠。它們經歷了世代的口耳相傳,至很晚纔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來。若以文字為標志,則中國文學的源頭可追溯至殷墟甲骨文和青銅器上的銘文。
    先秦文學大致可分為夏商、西周、春秋和戰國四個時期。夏商二代屬於巫文化盛行的時期,其文學與宗教關繫密切。自周公制禮作樂,禮樂成為文化主流,西周進入新的文明時代。《詩經·大雅》多數篇章作於西周,是禮樂文化產物,整體呈現敦厚典雅的風格。進入春秋時期,隨著周天子式微,禮樂崩壞,文學亦出現哀怨之氣,但總體呈現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風格。進入戰國時期,七國爭雄,諸子橫議,文學創作也是異彩紛呈,充滿個性與激情。先秦文學尚處於混沌形態,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詩樂舞結合。《詩經》和《楚辭》中的許多詩歌也和樂舞有很大關繫。如《史記·孔子世家》雲:“三百五篇,夫子皆弦歌之。”而《楚辭·九歌》諸篇則含有大量對唱、表演的成分。文史哲不分則表現在:作者無意於純粹的文學創作,而是蘊詩情於哲學、史學創作中。如《莊子》諸篇,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文學色彩濃郁。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焚書坑儒之後,文學創作空前冷落。秦代影響較大的文人是李斯,其《諫逐客書》鋪張揚厲,體現戰國策士的文風。後隨秦始皇巡遊天下,創作了多篇歌頌功德的刻石銘文,呈雄壯質實風格。
    秦國橫掃六國,定於一尊,然傳二世而亡。在政治制度上,漢承秦制,依然隱藏著深重的政治隱患。有鋻於此,漢初士人興起批判暴秦、探討歷史興衰的政論風潮。若賈誼《過秦論》,晁錯《論貴粟疏》,都是政論散文中的傳世名篇。到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達到鼎盛,文學創作也空前繁榮。司馬遷的《史記》就創作於這一時期,代表著中國歷史散文的成就。魯迅撰《漢文學史綱要》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至東漢,班固繼承《史記》體例編纂《漢書》,也是史傳文學的典範之作。漢代文學以辭賦為大宗。漢賦有騷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之分。騷體賦興於漢初,直承《楚辭》風貌,以賈誼《弔屈原賦》、《鳥賦》為代表。漢大賦是漢賦主流,以鋪張揚厲為風尚,以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為代表,能體現大漢氣像。抒情小賦興於東漢,以班固《幽通賦》、張衡《歸田賦》為代表,是向楚辭抒情傳統的回歸。漢代文學中,五言體的樂府詩有活力。兩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以高超的敘事技巧、靈活多樣的體制,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新的典範。章上古歌謠和神話

    中國古代文學史



    先秦兩漢文學


    先秦兩漢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上古時期,可細分為先秦文學和兩漢文學兩段。若從周初算起,至東漢結束,時間跨度約為一千二百年。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孕育期,上可追溯至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傳說時期的文學,是原始神話和歌謠。它們經歷了世代的口耳相傳,至很晚纔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來。若以文字為標志,則中國文學的源頭可追溯至殷墟甲骨文和青銅器上的銘文。


    先秦文學大致可分為夏商、西周、春秋和戰國四個時期。夏商二代屬於巫文化盛行的時期,其文學與宗教關繫密切。自周公制禮作樂,禮樂成為文化主流,西周進入新的文明時代。《詩經·大雅》多數篇章作於西周,是禮樂文化產物,整體呈現敦厚典雅的風格。進入春秋時期,隨著周天子式微,禮樂崩壞,文學亦出現哀怨之氣,但總體呈現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風格。進入戰國時期,七國爭雄,諸子橫議,文學創作也是異彩紛呈,充滿個性與激情。先秦文學尚處於混沌形態,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詩樂舞結合。《詩經》和《楚辭》中的許多詩歌也和樂舞有很大關繫。如《史記·孔子世家》雲:“三百五篇,夫子皆弦歌之。”而《楚辭·九歌》諸篇則含有大量對唱、表演的成分。文史哲不分則表現在:作者無意於純粹的文學創作,而是蘊詩情於哲學、史學創作中。如《莊子》諸篇,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文學色彩濃郁。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焚書坑儒之後,文學創作空前冷落。秦代影響較大的文人是李斯,其《諫逐客書》鋪張揚厲,體現戰國策士的文風。後隨秦始皇巡遊天下,創作了多篇歌頌功德的刻石銘文,呈雄壯質實風格。


    秦國橫掃六國,定於一尊,然傳二世而亡。在政治制度上,漢承秦制,依然隱藏著深重的政治隱患。有鋻於此,漢初士人興起批判暴秦、探討歷史興衰的政論風潮。若賈誼《過秦論》,晁錯《論貴粟疏》,都是政論散文中的傳世名篇。到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達到鼎盛,文學創作也空前繁榮。司馬遷的《史記》就創作於這一時期,代表著中國歷史散文的成就。魯迅撰《漢文學史綱要》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至東漢,班固繼承《史記》體例編纂《漢書》,也是史傳文學的典範之作。漢代文學以辭賦為大宗。漢賦有騷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之分。騷體賦興於漢初,直承《楚辭》風貌,以賈誼《弔屈原賦》、《鳥賦》為代表。漢大賦是漢賦主流,以鋪張揚厲為風尚,以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為代表,能體現大漢氣像。抒情小賦興於東漢,以班固《幽通賦》、張衡《歸田賦》為代表,是向楚辭抒情傳統的回歸。漢代文學中,五言體的樂府詩有活力。兩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以高超的敘事技巧、靈活多樣的體制,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新的典範。章上古歌謠和神話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其濫觴期可追溯到文字發明之前。那是中國古史中黃帝、堯、舜、禹等帝王所在的傳說時代。這一時代的主要文學樣式是原始歌謠與神話。它們長期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大約在周代纔以文字記錄下來。上古歌謠和神話散落在先秦各類典籍中,雖然不是當初的原貌,卻是窺探中國文學發生期的重要文獻。


     


    節概述


    原始歌謠和神話源於先民的生產與生活。《吳越春秋》卷九記載的《彈歌》雲:“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土,指泥丸,彈丸。彈是比弓箭更原始的射獵工具。肉,指獵物。《彈歌》屬於“二言詩”,語言簡練、輕快,描述了制彈、狩獵的過程。歌謠重在抒情,而神話重在記事。有關先民生產與生活的諸多歷史文化記憶,就在神話中被保存下來。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後稷是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周人是農耕民族,故奉其先祖為谷神,並把發明“牛耕”的美譽賦予叔均。


    原始歌謠和神話,產生於蒙昧時代,常與原始宗教活動相伴而生。據《禮記·郊特牲》記載,神農時代的《蠟辭》雲:“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蠟,是先民年終祭祀萬物的原始宗教活動。大概因為人們耕於河畔,洪水常淹沒農作物,而淤泥又常掩埋農田,故先民祈盼“土”和“水”皆歸其所,而不危害莊稼。從事農業生產,常患水旱之災,而旱災之害更甚於水災。在神話中,先民對旱災的記憶尤其深刻。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旱神女魃為患,“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旱魃流行,嚴重危害農業。作為農神,叔均先請求天帝處置女魃,後又發明咒語,驅逐女魃。叔均驅逐女魃的神話,正是先民抗擊旱災的歷史記憶。


    原始歌謠與神話,往往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結合。據《呂氏春秋·古樂》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葛天氏是傳說中的部族,其故地大約在今山東省南部一帶。“八闋”是一組樂曲,其詞已不可考,但從“遂草木”、“奮五谷”等題名來看,當與先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傳說時代,古帝王皆有樂,有典樂之官。舜帝典樂之官為夔。據《虞書·舜典》記載,舜命夔典樂,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在古史中,夔為樂官,在神話中,夔為神獸。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裡,以威天下。”先民多以牛皮制鼓,夔狀似牛,被黃帝所用。樂官之夔,神獸之夔,孰先孰後,已不可考,但古史與神話的互滲已非常明顯。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