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信息社會法治讀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文法類
    【市場價】
    1203-1744
    【優惠價】
    752-1090
    【作者】 高鴻鈞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文法類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186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518679
    叢書名:法律全球化叢書

    作者:高鴻鈞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7月 


        
        
    "
    編輯推薦
    ▲ 國內率先探討新科技革命與法律變革的學術型讀本;
    ▲ 重點介紹並積極回應人工智能、虛擬經濟、區塊鏈等新技術帶來的法律問題;
    ▲ 推法學研究從規範研究到實證研究的轉換,進而實現法律與技術的結合。

     
    內容簡介
    本輯專號文章所涉主題包括:
    1)新科技革命與法律思潮的互動
    2)網絡空間的崛起與法律理論
    3)人工智能與法律
    4)虛擬現實、人工世界和法律
    5) 比特幣、區塊鏈與法律
    6) 技術演化和法律繫統論
    7) 代碼、算法與法律
    8) 知識、信息、數據、隱私與法律
    9)後人類社會與法律
    作者簡介
    高鴻鈞,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會長,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比較法學、外國法制史學。
    申衛星,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法總論、物權法、德國私法、衛生法學。
    魯楠,清華大學法學學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法與法律文化,法學理論、法社會學。
    餘盛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法與法文化,法學理論、法社會學。

    目錄
    目錄


    上篇觀念與範式

    01法治的危機——危險與機遇
    [澳]G.德·Q.沃克 著李小武吳偉光 譯3
    02全球的布科維納: 世界社會的主義
    托依布納 著高鴻鈞 譯58
    03走向共同體法治: 一種構想高鴻鈞89
    04算法社會與人的秉性於興中106
    05智能互聯網時代的法律變革馬長山121
    06數據新型財產權構建及其體繫研究龍衛球151
    07破解技術中立難題目錄


    上篇觀念與範式

    01法治的危機——危險與機遇
    [澳]G.德·Q.沃克 著李小武吳偉光 譯3
    02全球的布科維納: 世界社會的主義
    托依布納 著高鴻鈞 譯58
    03走向共同體法治: 一種構想高鴻鈞89
    04算法社會與人的秉性於興中106
    05智能互聯網時代的法律變革馬長山121
    06數據新型財產權構建及其體繫研究龍衛球151
    07破解技術中立難題
    ——法律與科技之關繫的法理學再思鄭玉雙180
    08西方法律形式合理性形成中的數學因素何柏生204
    09雙重偶聯性問題與法律繫統的生成
    ——盧曼法社會學的問題結構及其啟示泮偉江240
    10全球信息化秩序下的法律革命餘盛峰265
    11網絡獨立宣言
    \\[美\\]約翰·P. 巴洛李旭李小武 譯高鴻鈞 校287
    12點共產主義宣言\\[美\\]伊本·莫格林 著王宇琦 譯290
    13虛擬世界的法律化問題高全喜299
    14科技革命、法哲學與後人類境況魯楠335
    15面向新科技革命的比較法學高鴻鈞354
    16科學不確定性背景下的環境正義
    ——基於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的討論王明遠金峰368
    17樹應該有訴訟資格嗎?——邁向自然物的法律權利
    克裡斯托弗·D. 斯通 著王明遠 譯394
    信息社會法治讀本目錄下篇規則與制度
    18虛擬網絡,真實主權——基於網絡空間主權的網絡國際法
    張新寶許可451
    19中國網絡公共領域的功能、異化與規制陸宇峰494
    20超越代碼: 從賽博空間到物理世界的控制/生產機制
    胡凌519
    21法律如何處理數據財產?——從數據庫到大數據
    李謙547
    22數字經濟時代公共話語格局變遷的新圖景
    ——平臺驅動型參與的興起、特征與機制張欣574
    23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基本問題和制度構造
    劉金瑞599
    24論代碼的可規制性: 計算法律學基礎與新發展
    趙精武丁海俊621
    25商業自動化決策的算法解釋權研究張凌寒640
    26法律的“死亡”: 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律功能危機餘盛峰672
    27通過算法的治理: 人工智能語境下的法律轉型李晟700
    28人工智能對公司法的影響: 挑戰與應對林少偉720
    29信任,但需要驗證: 論區塊鏈為何需要法律
    \\[美\\]凱文·沃巴赫 著林少偉 譯739
    30區塊鏈的法治化: 技術、風險與規制蘇宇789

    編後記813
    前言
    2016年12月9日,清華大學法學院創立了“明理網絡法治論壇”,旨在通過聚焦互聯網發展中的熱點難點法律問題彙聚智慧、凝聚共識,以推動互聯網產業新秩序與網絡治理新體繫的形成。在被稱為新一代人年的2017年,清華大學法學院組織了“法律、科技與人文論壇”“智律論壇”“大數據論壇”“互聯網治理全球論壇”等一繫列學術活動,2017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了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並舉辦了為期兩天的“邁向數據法學”論壇。2018年4月9日,經過多番討論和認真籌劃,清華大學法學院在全國範圍內率先組織申報的“計算法學”(Computational Law)法律碩士項目成功獲批並正式立項。“計算法學”碩士項目的設立是對近年來互聯網法治密集研究的一個集中突破,是對清華大學法學院未來人纔培養和學科建設的提前布局,標志著清華大學法學院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
    之所以選取“計算法學”作為清華大學法學學科建設的一個突破點,是清華人對自己未來發展道路的一個清醒的認識,即清華法學院在傳統法學學科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未來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要加強對新興社會問題的回應能力,特別是在信息科技一日千裡的發展勢頭面前,法學絕不可故步自封,而應積極探索,在回應新問題的同時發展既有傳統法學理論、創新數字經濟新規則。2016年12月9日,清華大學法學院創立了“明理網絡法治論壇”,旨在通過聚焦互聯網發展中的熱點難點法律問題彙聚智慧、凝聚共識,以推動互聯網產業新秩序與網絡治理新體繫的形成。在被稱為新一代人年的2017年,清華大學法學院組織了“法律、科技與人文論壇”“智律論壇”“大數據論壇”“互聯網治理全球論壇”等一繫列學術活動,2017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了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並舉辦了為期兩天的“邁向數據法學”論壇。2018年4月9日,經過多番討論和認真籌劃,清華大學法學院在全國範圍內率先組織申報的“計算法學”(Computational Law)法律碩士項目成功獲批並正式立項。“計算法學”碩士項目的設立是對近年來互聯網法治密集研究的一個集中突破,是對清華大學法學院未來人纔培養和學科建設的提前布局,標志著清華大學法學院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
    之所以選取“計算法學”作為清華大學法學學科建設的一個突破點,是清華人對自己未來發展道路的一個清醒的認識,即清華法學院在傳統法學學科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未來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要加強對新興社會問題的回應能力,特別是在信息科技一日千裡的發展勢頭面前,法學絕不可故步自封,而應積極探索,在回應新問題的同時發展既有傳統法學理論、創新數字經濟新規則。
    從計算數學、計算力學、計算化學到計算語言學、計算社會科學,計算+X已經成為交叉學科發展的一個範式。清華大學率先設立“計算法學”,一是要對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引發的新興問題做出積極的法律回應;二是運用計算科學展開對傳統法學的研究,實現法學研究從規範研究向實證研究的轉換,推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進而實現法律與技術的結合。如上圖所示,曾幾何時,被我們廣為贊譽的烏鴉銜石子而喝水的故事中,烏鴉的聰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然而,一根吸管卻讓烏鴉銜石子喝水的聰明成為歷史。曾經富有創意的銜石子喝水如今變成了保守。由此可見,技術創新挑戰法律規範,法律需要順應技術的發展進行調整、規範、引導、優化;同時,技術的改變與進步又會革新法律制度,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和法治範式。
    信息社會法治讀本序言鐵器和農具使遊牧生活轉向農耕社會,蒸汽機的發明把人類帶進了工業社會,現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快速迭代,我們已然毫無疑義地進入信息社會。如果說農耕社會建立在熟人的基礎上,工業社會建立在陌生人的基礎上,那麼信息社會下卻是熟人很陌生,陌生人很熟悉:咫尺可天涯,天涯亦咫尺!
    回顧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我們會清晰地感受到技術進步與法治乃至社會治理模式的互動。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1998年,中國互聯網開始商業化和普及化。那個時代,我們用電話線撥號上網、56K流量的小貓……現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為近乎上古時代的稀奇之物。智能手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層出不窮的技術進步給我們帶來了千年未有的大變局。我們的生產、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都面臨著重新調整。網絡和人工智能正在給人類帶來一場認知革命,也帶來一場人類組織方式的重大變革。我們無法抗拒,隻能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法律人要加強法律專業之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必須承認,我們現在的法學學習和研究主要是邏輯推理和文本分析,缺乏數據和技術的支撐。我們需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思考未來的法律人如何工作;否則,等到機器人可以寫判決書的時候,隻會爬梳法條和記筆記的法律畢業生或許就要面臨畢業即失業了。人工智能的時代是一個人人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能夠做什麼的時代。
    我們法律人對於人工智能的現實狀況和發展前景應該有更切實的體驗、更充分的準備、更堅定的理想,同時要有別於普通民眾八卦式的湊熱鬧,而應該更多從法律體繫內部展開對人工智能的理性思考。以我的本行——民法學為例,民法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擴展性,我們完全可以運用民法學知識體繫重新解讀人工智能帶來的新問題,在使民法學煥發青春的同時,也將新問題納入既有軌道順暢運轉。
    民法上的財產權、合同與責任制度,在數字經濟中仍大有用武之地。從產權制度看,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也是人工智能成為可能的重要基礎。然而,數據的法律屬性如何,數據到底屬於用戶還是屬於平臺,是對數據進行采集的數據公司,抑或其他主體?政府在利益相關者之間怎樣進行權利分配及對分配的正當性如何評判?這不僅是理論問題,實際上也影響著產業的發展,即在鼓勵技術創新和保護個人隱私等權益之間如何平衡?區塊鏈的廣泛運用使得交易進一步去中介化、去中心化,未來的民法典應該如何應對智能合約?自動駕駛汽車引發的法律責任,在設計者、使用者之間如何劃分?顯然不能用簡單的產品來界定。此外,機器人作品的知識產權、互聯網產業競爭與反壟斷、算法歧視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人工智能除去對具體法律制度的影響,還引發我們對法範式的反思。2017年10月26日,沙特阿拉伯授予美國漢森機器人公司生產的機器人索菲亞以公民身份,引發我們關於法律本質的思考。在法律關繫的主體和客體二分結構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法律地位?
    回顧歷史,我們會看到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法律關繫的主體,隻有自由權、市民權、家父權三權合一纔可以擁有主體資格。早期的奴隸在法律上等同於四足動物,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是人人盡可為“人”。法人制度的出現,讓我們看到非人亦可為“人”,關鍵在於如何界定“人”的本質。過去我們判斷人和動物,用以區別的標準很清楚,但是人和機器人的區別也許不會那麼清楚。比如,一個人如果是因為一條腿出現問題安裝假肢,我們不會因為他的身體有機械成分而否認他是一個人,甚至即使他的四肢全部換成假肢。但是,如果這個人的心髒換成人工心髒的時候呢?如果他的大腦中植入智能芯片呢?當原本認為決定人本質的大腦被換成芯片的時候,機器人和人的本質區別在哪裡?也許有人會說人畢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但血肉之軀對於機器人而言在技術上完全可以超越,至於人類的感情,隨著機器人深度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相信也不是問題。屆時,這樣一個和人類一樣擁有血肉之軀且擁有人類皮膚的機器人,它可不可以是法律關繫的主體?用《未來簡史》作者赫拉利的話來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將使“無機生命”逐漸取代“有機生命”變得可能。不知道未來社會中是否將會有三種人:一是自然人;二是機器人;三是單體細胞的克隆人。如此三種人混雜在一起構成未來的人類社會,您做好準備了嗎?
    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和人工智能的興起,人們對未來的發展既興奮又擔憂。從阿爾法狗到,人們在見證一個個奇跡的同時,也驚呼人類社會將面臨機器人的巨大挑戰,思考未來人類會不會被機器人統治。英國科學協會的調查顯示,1/3的人認為,在未來100年中,人工智能的崛起將會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60%的受訪者擔心機器人將導致未來10年人類可從事的工作越來越少。面對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挑戰,我們“不必過分憂慮,但需未雨綢繆”。
    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也是經歷了起起伏伏。20世紀60年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熱潮不斷,而終於泡沫破裂。此番隨著大數據的運用、算力的增強、算法的迭代和機器學習,再次引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大發展。然而,從弱人工智能(Narr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到強人工智能(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乃至超人工智能(Sup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任何科技本身都是一柄“雙刃劍”,技術進步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帶來一些副作用,然而我們已經無法退回到刀耕火種的時代,科技已經把我們帶上“不歸路”,我們無須因此感到灰心和焦慮,而應以更開放的心態擁抱科技。清華大學創設計算法學,就是在應對新興信息科技引發的法律問題的同時,從法律和倫理的角度對新興科技進行規範、引導、優化。在充分享受技術進步帶來巨大福利的同時,限制、消除技術發展引發的法律風險與倫理危機。對此,我們充滿信心,並相信大有可為!
    清華大學創立計算法學,首要任務是要加強法律與技術交叉的新型人纔培養,而人纔培養以教材為先。此次我們組織出版的《信息社會法治讀本》,是計算法學教材建設的步,希望通過選取此一領域的經典文獻,作為研究者的文獻,為其後研究的展開奠定基礎。
    有了這一想法,我與我院高鴻鈞教授交流時,竟不謀而合。高老師早已著手收集文獻、聯繫版權了,特別是在魯楠和盛峰兩位纔俊的支持下,本書編輯工作也進展順利,馬上就可以呈現於讀者諸君了,高老師執意囑我作序,我便假私濟公把清華大學發展計算法學的來龍去脈借此做個說明,希冀更多的學校和學人加入“計算法學”的學科建設中來,我們一起推動信息社會法治新規則的生成。

    申衛星,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
    2018年9月
    在線試讀
    03走向共同體法治: 一種構想

    高鴻鈞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本文是筆者《現代法治的出路》(清華大學出版社)第7章後一部分。當時,虛擬技術的發展還剛剛起步,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前景尚不明朗。因此,文中尚未展示虛擬社會的廣闊空間,更未探索區塊鏈對社會結構、關繫和價值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但是,自願社會共同體的概念很可能與新科技革命的社會模式具有某種契合。


    歷史上,許多理想主義者都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無情地揭露、批判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端與罪惡,並構想、設計了超越現實社會的理想方案,其中一些人甚至進行了大膽試驗。無論是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莫爾的“烏托邦”,無論是基督教的“千年王國”還是康有為的“大同世界”,都屬於這類理想方案。對於這些方案的利弊得失,學界早有詳細評說,這裡隻想指出兩點,,任何理想方案都隻能從社會現實中尋求,而不應建立在世外桃源之類的幻想基礎之上;第二,對現實社會的任何超越都必須立足於現實,理論上可能的世界並不等於現實可能的世界,局部經驗的成功並不一定具有普適性。因此,任何脫離現實的超越,理想的翅膀飛翔越高,實踐中可能會跌得越重。03走向共同體法治: 一種構想

    高鴻鈞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本文是筆者《現代法治的出路》(清華大學出版社)第7章後一部分。當時,虛擬技術的發展還剛剛起步,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前景尚不明朗。因此,文中尚未展示虛擬社會的廣闊空間,更未探索區塊鏈對社會結構、關繫和價值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但是,自願社會共同體的概念很可能與新科技革命的社會模式具有某種契合。


    歷史上,許多理想主義者都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無情地揭露、批判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端與罪惡,並構想、設計了超越現實社會的理想方案,其中一些人甚至進行了大膽試驗。無論是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莫爾的“烏托邦”,無論是基督教的“千年王國”還是康有為的“大同世界”,都屬於這類理想方案。對於這些方案的利弊得失,學界早有詳細評說,這裡隻想指出兩點,,任何理想方案都隻能從社會現實中尋求,而不應建立在世外桃源之類的幻想基礎之上;第二,對現實社會的任何超越都必須立足於現實,理論上可能的世界並不等於現實可能的世界,局部經驗的成功並不一定具有普適性。因此,任何脫離現實的超越,理想的翅膀飛翔越高,實踐中可能會跌得越重。
    還必須強調指出,任何理想的社會方案都必須考量人的需求。如果人們的所有需求(包括生理、利益、信仰、愛好、情趣等)是共同的,就可能存在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的社會安排和好的生活方式。如果人們在需求上存有差異或偏好,那麼就不可能存在某種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的社會安排和好的生活方式。對此,諾齊克早有繫統論述: \\[美\\]羅伯特·諾齊克.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何懷宏,等譯.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08310.歷史上,各個社會都試圖通過經濟、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組織體制或意識形態來統合和消解差異,但都沒有獲得完全的成功;各種適用於全人類的統一理想方案也都終在現實中紛紛踫壁。雖然人們具有某些基本共性,但是,人們在生理如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差異,就是基於生理而產生的。、利益、信仰、愛好或情趣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雖然人們有某些共同的基本需要,但是,每個人可能都會表現出對不同需要的偏好。如果承認上述差異或偏好,人類秩序就應盡量避免扼殺具體的差異或遏制個體的偏好,而應致力於尋求一種能夠有利於各種差異並存、各類偏好共容的秩序類型。然而,現代社會統一的社會結構、社會關繫和價值取向卻試圖通約人們的價值、消彌個體的差異、遏制個人的偏好,由此造的扼殺和對個性的壓抑,並引發諸多社會衝突。這些衝突對現代社會秩序構成嚴厲的挑戰。
    信息社會法治讀本03走向共同體法治: 一種構想為了消解基本價值緊張關繫、緩解各種社會衝突、尋求一種更具正當性的社會秩序,我們也許有必要考慮某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式,其中可供選擇的思路之一就是由人們根據自己的利益、信仰、愛好或情趣等自願組成社會共同體。
    一、 社會共同體的重構
    社會共同體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19世紀,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對共同體曾經進行過繫統研究。他認為: “共同體是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應被理解為一種生機勃勃的有機體。”\\[德\\]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林榮遠,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9: 54.當代英國法社會學家科特雷爾試圖通過組建共同體來消解現代西方法治的衝突。他認為,現代西方法治的衝突主要是源於現代法的內在衝突,這些衝突表現為秩序與正義之間的衝突,意志與理性之間的衝突,以及主權國家強加的等級結構的統治權與成員以協議和以價值共識為基礎的合作性社會共同體之間的衝突。消解衝突的方式是建立各種以信任為基礎和以道德或價值共享為紐帶的社會共同體。通過社會共同體之間以及它們與國家之間的良性互動,通過官方法與共同體民間法的良性互動,消解法律內部的價值衝突。R Cotterrell. Laws Community: Legal Theory i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Clarendon Press, 1995: 315337.
    社會共同體作為一種個人自由與群合的統一體,既不同於散在的個人集合,也不同於松散聯繫的臨時性人群聚合,它是具有內聚力的一種較為持久的社會組合。滕尼斯將共同體分為三類,即血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並認為精神共同體“可以被理解為真正人的和形式的共同體”\\[德\\]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林榮遠,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9: 65.。實際上,作為社會組織形態,共同體的範圍遠遠超出這三種類型,如中世紀西歐的行會便主要以共同利益作為基礎,從而超出這些範圍。我們可按不同標準對共同體進行劃分: 按照規模大小,可分為家庭共同體、氏族共同體、部落共同體、國家共同體、跨國家共同體以及國際社會共同體;依照聚合的內在要素,可分為血緣共同體、民族共同體、種族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信仰共同體、愛好共同體、情趣共同體、地域共同體等;基於承擔的功能,可分為政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宗教共同體、倫理共同體以及法律共同體等;根據是否出於個人自願,可分為自願共同體與非自願共同體。由此可見,共同體是一個具有廣泛包容性的概念。
    (一) 道同而謀: 自願共同體
    如上所述,人們在生理、信仰、利益、愛好或情趣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無視這些差異,試圖以整齊劃一的價值、規則和體制將人們打造成“標準化產品”,無疑會壓抑個性,扼殺多樣性,遏制創造性。即便確實存在一個好的世界,但是,“所有可能世界中對我好的世界,將不會是對你好的世界”“在所有我能想像出來的世界中,那個我願意居住的世界,將不會恰好是你將選擇的世界”。\\[美\\]羅伯特·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何懷宏,等譯.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08310.再退一步講,即使絕大多數人在所有方面的需求都是共同的,存在差異的是極少數,出於對人權的普遍保護(其中當然包括對少數人的保護關於對少數人的保護: 周勇. 少數人權利的法理.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該書不僅繫統論述了“少數人”的含義、少數人權利的正當性以及當代國際社會對少數人權利保護的現狀,而且在附錄中選編了有關保護少數人權利的重要文獻。),我們也不應無視他們的需求,也不應像功利主義所主張的那樣,為了實現“大多數人的福祉”而竟可置少數人的權益於不顧。另外,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必定生活在特定的關繫中,個體的自由在群體的互動中得到保障,個體的生活在社會的關聯中獲得歸屬感,個體的生命在社會和文化的認同中共享意義感。既然個人無法擺脫社會而獨立存在,獨往獨來,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社會組織形式既能限度地確保個人自由,又能行之有效地維持群體互惠合作?顯然,並非所有社會共同體都能負載這項使命,例如,一切非自願共同體都無法確保個人自由。這樣,我們便把目光轉向自願共同體。
    相對於非自願共同體,自願共同體是在自願群合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社會組織模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非自願共同體不是真正的共同體,作為非自願共同體的國家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冒充的集體”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5: 8384.,而帶有隨機組合特性的共產主義社會的“聯合體”纔是一種真正的自願共同體。不過,這種自願共同體需以理想的物質條件作為存在的基本前提。英國學者泰勒所提出的共同體概念,已具有自願的特征: ①成員享有共同信仰和價值;②成員間的關繫是直接的和多面的;③成員之間的關繫在嚴格意義上是互惠的,即成員之間共享、不計功利和互助。M Taylor. Community, Anarchy and Liber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2533.但這種共同體模式隻限於規模較小、成員關繫較為固定的共同體,無法成為具有普適意義的社會組織模式。哈貝馬斯的溝通共同體雖然突出強調成員的自願參與、平等對話和自由溝通,但它是指非實體性的、聯繫松散的溝通網絡J Haberma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W Rehg, Polity Press, 1996: 402407.,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體性共同體。科特雷爾主張把信任作為共同體的基礎這體現在他的共同體概念中: “共同體可被理解為人際高度互信而結成的社會互動形式。”R Cotterrell. Laws Community: Legal Theory i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Clarendon Press, 1995: 332.,這使得他所構想的共同體也具有自願的特性。但是,這一前提條件過於嚴格,許多共同體(例如利益共同體)很難建立起來真正的信任關繫。諾齊克將共同體設想為一種烏托邦結構,在這種“烏托邦中,將不是隻有一種共同體存在,也不是隻有一種生活方式”\\[美\\]羅伯特·諾齊克.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何懷宏,等譯.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11.,“烏托邦將由各種烏托邦組成,其中有許多相當歧異的共同體,在這些共同體中,人們在不同的制度下過著不同的生活”同上。。他還進一步指出,共同體基於人們的“自願聯合”;人們可以自由組建、加入或退出。同上。可見,在諾齊克的思想中,共同體是實體性的社會組合,並具有自願的性質,“烏托邦”一詞也被賦予積極意義。從尋求具有充分正當性秩序的角度講,諾齊克所構想的作為烏托邦結構的自願共同體,確是“一種令人振奮和鼓舞的理想”同上注,330頁.。
    基於以上論述,我們可把自願共同體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 ①以成員的自願協議為基礎;②向所有人開放,成員可自由加入、退出;③成員間“道同而謀”,互惠合作,相互認同;④所有成員地位平等,管理者由直接選舉產生,並可依一定程序及時撤換;⑤事關共同體的一切重要事務都由全體成員討論,在程序化的平等協商、自由溝通的基礎上做出決定;⑥所有決定都對全體成員公開,隨時接受成員的建議與批評。
    對上述概括需做以下說明: ,所謂“道同”是指具有共同利益、信仰、愛好或情趣等。人們道不同,不相為謀;“同道相謀”,組成共同體,並在交往互動與互惠合作中實現利益追求,獲得群體歸屬感,分享生命意義感。此外,個人通過參加共同體,與他人合作,可以實現“道同互助”,從而獲得群體力量的支持。在這方面,工會、婦聯、殘聯、教會等共同體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第二,自願共同體是自我組織的群合,它們基於利益、信仰、愛好或情趣等而組成,有各種各樣的名稱,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可以是一個村社,也可以是一個城鎮社區;可以是一個律師協會,也可以是一個球迷協會;可以是一個環保組織,也可以是一個和平組織;可以是一個宗教組織,也可以是同性戀組織;可以是一個歐盟那樣的跨國家共同體,也可以是基於條約或協定而形成的國際社會共同體……一個人可以加入一個共同體,也可以同時加入數個共同體;在不同共同體中,他的不同層面的多種需求能夠得到滿足。第三,自願共同體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管理者通過選舉產生,有一定的任期限制;重要事務通過全體成員協商決定。這種共同體通常有規章和制度,而這種規章制度就是共同體的法律。這種法律的強制性與國家法律的強制性不同,它是在性質上建立在自願基礎之上的自律性約束,不同意這些約束,人們可不加入或隨時退出該共同體。
    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對於規模較大尤其是跨地區、跨國家的自願共同體來說,無法進行面對面的交往溝通,在此情況下,如何能夠實行直接選舉?如何能夠在信息對稱的基礎上進行平等協商?如何確保所有成員都能夠參與共同體重要事務的決策?關於諸如此類的問題,過去一直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實踐表明,無論何種形式的共同體,隻要在人數上達到一定規模,或在空間上超過一定距離,都無法通過直接民主的方式進行管理,也無法保證平等協商和自由溝通,不得不通過代議制的形式做出決策,並授權科層制的等級體制進行管理。其結果,共同體中的人們仍然無法擺脫等級科層制權力的統馭和操控。
    幸運的是,當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迅速發展,似乎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技術性的契機。計算機網絡的廣泛使用和發展,不僅為人際聯繫提供了便利的媒介,而且為遠距離的交流提供了迅捷的載體。以計算機網絡為主要載體的信息技術,將人們的心智與技術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在真實與虛擬、現實與像征、抽像與具體、符碼與意義之間,形成了有機的鏈接與良性互動,打破了傳統的空間界域與時間流序關於信息技術對傳統的空間和時間觀念的影響.\\[西班牙\\]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夏鑄九,等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466568.,顛覆了科層制的權力體制,解構了官方壟斷的霸權話語,實現了個人化的多維交流和水平溝通。歷史上,生產工具特別是技術的重大改進通常都帶來了社會的重大變革,與以往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相比,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社會結構、社會關繫和社會價值的影響都來得更巨大而深遠。
    借助互聯網的技術,規模較大或距離較遠的共同體成員可進行直接聯繫與溝通,互惠地交流信息,互利地分享經驗,自由地商討共同體的事務,合理地制定活動計劃和方案,及時地確立和改進協商程序與規則,有效地進行直接投票選舉,民主地評估管理業績及其他事項等。計算機技術與網絡繫統的迅速發展與普及更便於人們獲取信息、交換意見、交流思想,從而有利於形成直接民主的“網絡共和國”。在這方面,全球性的綠色和平組織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的範例。\\[西班牙\\]曼紐爾·卡斯特. 認同的力量.夏鑄九,等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127154.
    至於計算機與網絡本身存在的缺陷,可通過技術的改進逐漸得到解決;網絡中虛假的信息、群體極化以及可能出現的其他負面因素,可通過公開的討論、批評機制以及共同體的自律性規範加以抑制和消除。關於計算機網絡問題,本書參照了\\[美\\]凱斯·桑斯坦. 網絡共和國: 網絡社會中的民主問題. 黃維明,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西班牙\\]曼紐爾·卡斯特. 網絡社會的崛起.夏鑄九,等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西班牙\\]曼紐爾·卡斯特.認同的力量.夏鑄九,等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西班牙\\]曼紐爾·卡斯特. 千年終結. 夏鑄九,等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自願共同體是一種社會組合,借助這種組合形式,人們可以進行互助合作、互動參與以及互惠交流;可以進行平等協商、及時溝通和自由討論。通過這種合作、參與、交流、協商、溝通和討論,共同體成員能夠獲得集體協作的力量感、社會管理的主人感、群體生活的歸屬感、特定價值的認同感、生活意義的共享感以及真實自我的實現感。同時,這種組合是完全基於個人的自由選擇、自主決定,人們隻服從自己施加的限制與約束,並且可自由進出。因而,每個人又都保持充分的獨立和自由。這種共同體能夠限度地實現人際協調和個人與群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實現個人自由與群體合作的有機統一。
    雖然效率導向的利益共同體會繼續存在,但是,大量基於信仰、愛好或情趣等非功利性自願共同體會得到鼓勵和發展,而這會消解效率在現代社會價值體繫中所占據的中心地位,將擁擠與拼爭在效率狹路上的人們疏散開來。在非功利性自願共同體中,人們在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條件的情況下,充分尋求心性充盈、精神滿足和情趣愉悅,盡情地享受生活,體驗生命,感受自然。在共同體內部,每個成員都會受到平等對待,因為那裡不存在等級特權。如果某個共同體出現不公平的格局,多數成員會“以腳投票”,退出該共同體,而這將導致該共同體的自然解體。這樣,效率與公平之間的緊張關繫就可以得到實質性的緩解。
    這種自願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也會對現代社會關繫發生重要的影響。在大量非功利性自願共同體中,人際交往是旨在促進互相理解與彼此認同,加強互惠合作與團結互助,不再受功利性金錢關繫的支配。自願共同體的平等參與機制和開放機制,足以弱化現代社會中實際存在的等級權力關繫。這種自願共同體的發展會改變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基本結構。如上所述,無論是特權身份制的傳統社會,還是契約身份制的現代社會,其共同特點是人們存有標示著社會等級的身份差別。不管身份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也不管身份是公開的還是隱蔽的,是固定不變的還是變化流動的,隻要身份實際上與等級的權力相關聯,個體的自由就無保障,實際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就不會得到有效抑制。自願共同體呈現出一種扁平的或平面的社會組織模式,可消除任何官僚制或科層制的等級權力結構。在那裡,如果說“身份”還繼續存在,那麼,它的含義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 它不再標示人們的社會等級,而隻具有標示共同體成員體貌、性格、情趣、偏好等特征的意義。由此,在自願共同體內部,統治與被統治、命令與服從的對立已不復存在。
    (二) 道並行不悖:
    人們不禁要問,這種自願共同體之間是否會存有衝突,倘若回答是肯定的,如何解決共同體之間的衝突?首先,共同體就本身事務享有高度的自主與自治權,但要服從一個限制,即不得妨害或侵犯其他自願共同體、個人或組織的權益。如果發生這種衝突,首先應通過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則交付國家或國際社會共同體進行公正的裁決。由此,這便引出了共同體與國家、國際社會的關繫問題。
    盡管個人、社會共同體以及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組織、歐洲聯盟、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等對國家主權的制約日益增加,但世界各國發展極不平衡,國際政治、經濟及軍事競爭十分激烈;在一個國家內部,民族、種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隔閡、歧見與衝突明顯可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國家仍然會繼續存在。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在國家存在的條件下,自願共同體與國家會是怎樣一種關繫?大量自願共同體的存在可能會弱化國家的權力。但是,國家權力的強大並不等同於國家強大。一般說來,與民主制下的國家權力相比,專制極權體制下的國家權力更顯強大,但專制國家並不比民主國家更強大。一個社會可分為公域與私域。在公域中,包括屬於國家權力管理範圍的公域與個人聯合組成的公域。自願共同體屬於後一種公域。這種公域的存在與發展,可通過自願群合來整合社會: 它把分散的個人聯合起來,借助平等協商和自由討論的決策程序達成基本共識,然後把這種體現他們意志與願望的共識集中輸入屬於國家權力範圍的公域,再通過協調、論證的過程,將其中的合理意見與建議納入國家的立法、行政決策與司法中去,然後由國家回饋社會。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可以實現私域與公域的良性互動,國家權力範圍內公域與非國家權力(主要是自願共同體)範圍內公域的良性互動。非國家權力公域的大小,通常反映一個社會的民主發達程度,當國家權力範圍內的公域完全消解在非國家權力的公域之中,民主便得到限度的體現;反之,當一個社會的公域和私域完全由國家權力加以壟斷,其民主便極其有限。
    當然,自願共同體也可能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首先要對屬於國家利益的性質與範圍進行充分討論和適當界定,然後就特定共同體的行為是否有損國家利益進行廣泛討論。通過討論和論證,各共同體之間以及共同體與國家之間達成共識,至少達成合理的妥協。
    此外,不能設想所有的社會成員都一定會加入自願共同體,即便在一個共同體成為主導社會組織形式的社會,也還會存在不屬於任何共同體的個人。同時,也可能存在非自願共同體以及非共同體性質的社會組織。但是,由於自願共同體能夠限度地消解自由與群合的緊張關繫,並能夠使效率與公平的緊張關繫得到實質性緩解,伴隨民主的發展,它將成為人們樂於接受的政治管理模式與社會組織形式。
    有人也許會問,大量非功利性自願共同體的成員如何獲得作為維持生計的基本物質條件?首先,以信仰、愛好或情趣為基礎的共同體雖然不以利益為主要的追求目標,但並不意味著共同體成員完全鄙棄和拒斥任何物質利益,而隻是意指他們已不再把追求現實物質利益作為首要目標,更重視非功利性需求的滿足。這些共同體的成員如果能夠把非功利性追求與謀生相結合(如文體愛好者從事有報酬的表演等),無疑更好。但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他們仍需為謀生而從事某些勞動。在能夠保障生活基本條件的前提下,他們將更多地關注並從事自己所真正熱愛的非功利事業。其次,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各種基金的設立和擴展能夠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使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從事非功利性事業,而無須在效率軌道上角逐永無止境的物質利益。那些更看重信仰、愛好、情趣的人們,在物質方面享受的某些缺憾可從非功利性的精神追求與情趣滿足中獲得補償。後,現代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的發展,使得社會生產力空前提高,單位時間的勞動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