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保護生物學原理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理學
    【市場價】
    1030-1494
    【優惠價】
    644-934
    【作者】 蔣志剛,馬克平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理學圖書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的理論與方法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4090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409096
    叢書名: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教材繫列

    作者:蔣志剛,馬克平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編輯推薦
    《保護生物學原理》可以作為自然保護專業的大學生與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生
    物多樣性研究者、自然保護工作者和相關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內容簡介
    《保護生物學原理》以如何防止物種滅絕為主線,結合中國實際,介紹保護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方法。《保護生物學原理》回顧了保護生物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吸收了新問題、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探討了學科特征與學科結構。探索了物種大滅絕原因和研究方法,介紹了物種瀕危等級評估方法,闡述了中國物種多樣性格局及其成因、有關全球變化的不同觀點及全球變化對生物分布格局的可能影響,探討了生命倫理、動物意識、動物福利、動物權利、生態足跡、公共物品、野生生物所有權、自然資源法、遺傳資源惠益分享、生態繫統服務功能、運動狩獵與戰利品狩獵、野生生物國際貿易、保護成本與生態文明等熱點問題。介紹了遺傳多樣性、生態繫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及生態繫統服務功能、千年生態繫統評估、遺傳資源保護和惠益分享問題,並介紹了動物行為與物種保護、種群生存力分析、瀕危物種就地保護與異地保護方法和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及社區、生計、傳統文化與自然保護等問題,並提供了保護生物學名詞。
    目錄
    序前言第 1章概論
    1.1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1.1.1生物多樣性
    專欄 1.1 物種
    專欄 1.2生物分類繫統
    1.1.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專欄 1.3物種的相對價值
    1.2人類文明史
    1.2.1采集狩獵文明
    1.2.2農耕文明
    1.2.3工業文明
    1.2.4信息文明
    1.3人類面臨的危機
    1.3.1人口增長序前言第 1章概論
    1.1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1.1.1生物多樣性
    專欄 1.1 物種
    專欄 1.2生物分類繫統
    1.1.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專欄 1.3物種的相對價值
    1.2人類文明史
    1.2.1采集狩獵文明
    1.2.2農耕文明
    1.2.3工業文明
    1.2.4信息文明
    1.3人類面臨的危機
    1.3.1人口增長
    專欄 1.4朝韓非軍事區的生物多樣性
    1.3.2資源危機
    1.3.3生態足跡
    1.3.4地球生命力
    1.3.5物種生存危機.
    1.3.6生物多樣性危機.
    1.4保護生物學
    1.4.1原始社會的自然保護
    1.4.2現代自然保護的啟蒙
    1.4.3保護生物學的誕生
    1.4.4人類的共識:保護生物多樣性
    專欄 1.5《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主要原則
    1.5中國的生物多樣性
    1.5.1物種多樣性
    1.5.2農業品種多樣性
    1.5.3中國保護生物學問題
    1.5.4中國保護生物學研究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2章 保護生物學原理與研究方法
    2.1學科特征與結構
    2.1.1學科特征
    2.1.2研究方法論
    2.2學科結構
    2.2.1物種多樣性
    專欄 2.1物種管理方法
    2.2.2遺傳多樣性
    2.2.3生態繫統多樣性
    2.2.4人與自然的關繫
    2.3學科現狀
    2.3.1學科知名度
    2.3.2誰在從事保護生物學研究?
    2.3.3傳統學科的滲透
    2.3.4國際國內立法的需求
    2.4機遇與挑戰
    2.4.1價值和實用
    2.4.2機理探索
    2.4.3方法缺陷
    2.4.4灰色信息
    2.4.5立法挑戰
    2.4.6全球化和網絡化挑戰
    2.5 對策
    2.5.1明確價值取向
    2.5.2完善理論體繫
    2.5.3重視尺度問題
    2.5.4收集灰色文獻
    2.5.5開展立法研究
    2.5.6應對全球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3章 物種大滅絕
    3.1 概論
    3.1.1大滅絕現像
    3.1.2滅絕的原因
    3.1.3研究大滅絕的方法
    專欄 3.1對以物種-面積公式反推物種滅絕速率的質疑
    3.1.4滅絕的進化意義
    專欄 3.2蓋婭假說與雛菊世界模型
    3.1.5物種大滅絕的周期性
    3.2更新世物種滅絕
    3.2.1 美洲
    3.2.2大洋洲
    3.2.3非洲與歐洲
    3.3全新世物種大滅絕
    3.3.1馬達加斯加群島.
    3.3.2新西蘭
    3.3.3太平洋諸島
    3.4我們正面臨第 6次大滅絕嗎?
    3.4.1從哺乳動物滅絕率外推
    3.4.2從哺乳動物瀕危率外推
    3.4.3現代的物種滅絕
    3.4.4全球變化下的滅絕趨勢
    3.4.5人類的作用
    3.5物種易滅絕機制
    3.5.1進化瀕危種和生態瀕危種
    3.5.2滅絕的非隨機模式
    3.5.3物種的生活史特征
    3.5.4物種生態特征
    3.5.5繫統發育年齡
    3.5.6特有性
    3.5.7外來種
    3.5.8物種的利用價值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4章 物種瀕危評估體繫
    4.1物種瀕危等級評估方法
    4.1.1 IUCN物種瀕危等級
    4.1.2各國的瀕危等級評價體繫
    4.1.3基於生境喪失率的瀕危等級評價體繫
    4.1.4物種抗滅絕能力指數
    4.1.5瀕危等級評價體繫間的比較
    4.2中國瀕危物種評估進展
    4.2.1中國瀕危植物物種評估進展
    4.2.2中國瀕危動物物種評估進展
    4.3中國陸生脊椎動物瀕危等級評估
    4.3.1評估原理
    4.3.2評估過程
    4.4 展望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網站
    參考文獻
    第 5章 中國高等植物及其瀕危狀況
    5.1中國高等植物概況
    5.1.1種類與分布
    5.1.2全球意義
    專欄 5.1 銀杉
    專欄 5.2野生稻
    5.2中國高等植物面臨的威脅
    5.2.1受威脅現狀
    5.2.2受威脅原因
    專欄 5.3紫莖澤蘭
    5.3《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
    5.3.1《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評估
    5.3.2評估結果
    5.4紅色名錄的啟示
    5.4.1優先保護及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的依據
    5.4.2長期監測的基礎
    5.4.3優先研究植物紅色名錄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6章 物種多樣性地理格局
    6.1物種多樣性地帶性格局
    6.1.1物種分布的緯度地帶性格局
    6.1.2物種分布的海撥格局
    6.1.3海洋物種分布格局
    6.2物種多樣性的假說
    6.2.1能量假說 (energy hypothesis)
    6.2.2氣候因子假說 (climate factor hypothesis)
    6.2.3環境穩定性假說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hypothesis)
    6.2.4生境異質性假說 (habitat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6.2.5面積假說 (area hypothesis)
    6.2.6時間假說 (time hypothesis)
    6.2.7競爭假說 (competition hypothesis)
    6.2.8干擾假說 (disturbance hypothesis)
    6.3中國陸生脊椎動物地理分布格局
    6.3.1物種多樣性格局
    6.3.2空間自相關分析
    6.3.3物種多樣性格局假說的檢驗
    6.3.4能量假說
    6.3.5環境穩定性假說
    6.3.6生境異質性假說
    專欄 6.1種域地理分布格局及相關假說
    6.4中國陸生哺乳動物種域地理分布格局
    6.4.1緯度種域大小
    6.4.2緯度種域地理分布格局
    6.4.3數據處理方法對 Rapoport法則檢驗結果的影響
    6.4.4中域效應對種域緯度分布的影響
    6.4.5環境因子對物種種域分布格局的影響
    6.4.6假說的檢驗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 7章 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7.1全球氣候變化
    7.1.1全球變暖
    7.1.2中國的氣候變化
    7.1.3海洋溫度上升
    7.1.4全球氣候變化加劇
    專欄 7.1對全球變暖的質疑
    7.2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7.2.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
    7.2.2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
    7.3全球氣候變化的後果
    7.3.1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變化
    7.3.2雪蓋減小和冰川消融
    7.3.3海平面上升
    7.3.4氣候
    7.3.5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7.3.6全球氣候變化的其他後果
    7.4全球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7.4.1對物種的影響
    7.4.2對種群和群落的影響
    7.4.3對生態繫統的影響
    7.4.4對生態區繫的影響
    7.4.5對物種多樣性及其格局的影響
    7.4.6對物種多樣性的其他影響
    7.5物種和生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反應
    7.5.1長期進化適應(genetic evolution)和快速可塑性適應 (short-term plastic adaption)
    7.5.2物種對氣候變化反應的三個維度 (axes)
    7.6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格局影響的研究
    7.6.1研究方法
    7.6.2研究進展
    7.6.3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專欄 7.2裂腹魚演化與青藏高原隆升
    7.7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
    7.7.1全球各國的二氧化碳減排努力
    7.7.2減緩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應對措施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 8章 環境倫理與生態文明
    倫理與倫理規範
    8.倫理
    8.1.2倫理規範
    8.2生命倫理——倫理學的復活
    專欄 8.1關於靈長類實驗動物的爭執
    8.2.1生命倫理學的原理
    8.2.2倫理與保護生物學的關繫
    8.3環境倫理——人類的反思
    8.3.1人類中心主義
    8.3.2生態倫理
    8.4生態文明
    8.4.1生態文明的誕生
    8.4.2生態文明以人類價值為核心
    專欄 8.2動物意識與生命倫理
    8.4.3動物意識與生命倫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9章 所有權、價格與保護成本
    9.1所有權
    9.1.1公共物品或服務
    9.1.2傳統野生生物的所有權
    專欄 9.1鼕蟲夏草、松茸和紅松子
    9.1.3現代社會的野生動植物
    專欄 9.2強霾污染與公共物品、公共服務
    9.1.4公共的悲劇
    專欄 9.3消費行為
    9.2自然資源法
    9.2.1立法歷史
    9.2.2我國的自然資源法
    9.3 價格
    9.3.1資源的價格
    9.3.2生物多樣性定價的方法與可能性
    9.4野生動物價格與可持續利用
    9.4.1 狩獵
    9.4.2影響野生動物產品價格的因素
    9.4.3盤羊案例
    9.5價格的作用
    9.5.1邊際效應及其影響因素
    9.5.2野生生物價格的負面效應
    9.5.3野生生物價格的正面效應
    9.6保護成本
    9.6.1問題的提出
    9.6.2牡蠣礁的保護
    9.6.3保護成本的缺口
    9.6.4管理問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0章 保護生物學中的立法問題
    10.1國際環境法概論
    10.1.1國際環境法產生的必然性
    10.1.2國際環境法的主體和客體
    10.1.3國際環境法的特點
    10.1.4國際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10.2國際野生生物法
    10.2.1《生物多樣性公約》
    10.2.2《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10.2.3《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
    10.2.4《拉姆薩爾公約》
    10.2.5《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10.2.6其他野生生物保護條約
    10.3中國環境法概論
    10.3.1國家環境法的概念及特征
    10.3.2中國環境法體繫
    10.3.3環境管理的原則
    10.3.4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10.3.5中國環境法和國際環境法的關繫
    10.4中國有關於野生生物及其環境保護的法律
    10.4.1環境保護基本法
    10.4.2野生生物海洋環境保護法
    10.4.3野生生物陸地棲息環境保護法
    10.4.4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10.4.5野生生物物種保護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1章 遺傳多樣性
    11.1遺傳多樣性的概念
    11.1.1遺傳多樣性的定義
    11.1.2遺傳多樣性的描述
    11.1.3遺傳多樣性的表現形式
    11.1.4遺傳多樣性的產生和喪失
    11.2遺傳標記與遺傳多樣性檢測
    11.2.1同工酶和等位酶
    11.2.2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
    11.2.3 DNA指紋圖譜
    11.2.4基於聚合酶鏈反應的分子標記
    11.2.5 基於 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標記
    11.3遺傳多樣性與進化潛力
    11.3.1進化的必要性
    11.3.2影響種群進化的因素
    11.3.3影響遺傳多樣性的因素
    11.3.4遺傳多樣性如何決定物種的進化潛力
    11.3.5進化潛力與遺傳力
    11.3.6分子變異與數量性狀遺傳變異間的相互關繫
    11.3.7通過臨界種群大小來保持物種的進化潛力
    11.4遺傳多樣性的時空變化
    11.4.1遺傳多樣性的空間變化
    專欄 11.1中心區和邊緣區大倉鼠種群的遺傳多樣性
    專欄 11.2用種群統計學來解釋林蛙的種群遺傳結構
    11.4.2遺傳多樣性的時間變化
    專欄 11.3大倉鼠的種群遺傳多樣性
    11.4.3遺傳多樣性的時空變化
    專欄 11.4螳螂蝦蛄(Haptosquilla pulchella)和雕尾定蝦蛄(Hglyptocercus)的種群重建和遺傳多樣性
    11.5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因素與維持
    11.5.1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因素
    11.5.2遺傳多樣性的維持
    11.6遺傳多樣性與瀕危物種保護
    11.6.1瀕危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11.6.2通過遺傳學方法保護瀕危物種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2章 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
    12.1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1 農作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2 林木植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3 畜禽動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4 水產生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5 花卉植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6 藥用生物遺傳資源現狀
    12.1.7 能源植物多樣性
    12.2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管理與利用
    12.2.1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
    12.2.2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的管理
    12.2.3 生物遺傳資源的利用
    12.3 遺傳資源受威脅因素及保護與管理的問題
    12.3.1 遺傳資源野生生境遭到威脅和破壞
    12.3.2 品種單一化造成大量地方傳統優良品種的喪失
    12.3.3 生物遺傳資源管理不善導致大量資源流失
    12.3.4 生物遺傳資源編目、收集與保存力度不夠
    12.3.5 生物遺傳資源研究開發水平偏低
    12.3.6 法規與管理體制不健全
    12.4 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
    12.4.1 “生物海盜”與《生物多樣性公約》
    12.4.2 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國際制度
    12.4.3 生物遺傳資源相關的國際公約及其內容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3章 動物行為與物種保護
    13.1動物行為與物種保護的關繫
    13.1.1動物行為學、保護生物學與保護行為學
    13.1.2動物行為研究與物種保護
    13.2動物行為的多樣性與生境需求
    13.2.1動物行為的彈性、多樣性與空間需求
    13.2.2動物行為與棲息地利用
    13.2.3棲息環境的異質性與行為多樣性
    13.3繁殖行為與物種保護
    13.3.1繁殖抑制
    13.3.2配偶繫統和配偶選擇
    13.3.3殺嬰行為
    13.4領域行為、遷移與物種保護
    13.4.1領域行為、邊緣效應與保護
    13.4.2遷移與種群生存力
    13.5警戒反應、生理緊張與人類干擾
    13.5.1野生環境中動物的警戒反應和生理緊張
    13.5.2警戒反應、生理緊張與遷地保護
    13.6行為學方法及其在保護中的應用
    13.6.1行為學研究方案設計
    13.6.2保護行為學研究方法
    13.6.3保護行為學應用途徑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4章 種群生存力分析
    14.1滅絕因素的劃分和種群保護的目標
    14.1.1滅絕因素的劃分
    14.1.2繫統壓力
    14.1.3隨機干擾
    14.1.4種群保護中的基本問題
    14.2種群生存力分析
    14.2.1種群生存力分析的概念和發展歷史
    14.2.2物種滅絕的特征 ——渦漩模型
    14.2.3種群統計隨機性和環境隨機性對小種群生存力的影響
    14.2.4災害對小種群生存力的影響
    14.2.5遺傳隨機性對小種群生存力的影響
    14.3種群生存力分析的模型和軟件
    14.3.1模型的類型
    14.3.2軟件類型
    14.4種群生存力分析的應用和種群保護的一般原則
    14.4.1種群生存力分析爭論的焦點:準確性和適用範圍
    14.4.2種群生存力分析在保護生物學中的應用
    14.4.3下降種群的種群生存力分析和保護原則
    14.4.4小種群保護的步驟和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5章 生態繫統多樣性
    15.1生態繫統多樣性的概念
    15.1.1生態多樣性指數
    15.1.2生態繫統多樣性的意義
    15.2生態繫統的類型及其分布
    15.2.1生態繫統的類型
    專欄 15.1生態繫統的主要分類途徑
    15.2.2生態繫統分布
    15.2.3中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15.2.4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15.3生態繫統多樣性的測度
    15.3.1多樣性的測度方法
    15.3.2 β多樣性的測度方法
    15.4生態繫統多樣性的動態及其監測
    15.4.1生態繫統的變化
    15.4.2生境破碎對生態繫統多樣性的影響
    15.4.3生態繫統多樣性的監測
    專欄 15.2生態繫統多樣性監測的意義
    15.5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繫統功能
    15.5.1有關物種在生態繫統中作用的假說
    15.5.2關鍵種的概念與類型
    15.5.3功能群的劃分及其意義
    15.5.4生態繫統服務功能
    專欄 15.3千年生態繫統評估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
    15.6瀕危生態繫統評估
    15.6.1評估的必要性
    15.6.2評估的標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6章 自然保護區
    16.1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16.1.1什麼是保護區 (protected area)
    16.1.2自然保護區的功能
    16.1.3自然保護區的分類
    專欄 16.1保護區的類型
    16.2自然保護區的設計原則
    16.2.1自然保護區的選址原則
    專欄 16.2中國自然保護區建立標準及類型與級別劃分
    16.2.2自然保護區的形狀與大小原則
    16.2.3自然保護區內部的功能分區原則
    16.3自然保護區網絡規劃
    16.3.1自然保護區網絡
    16.3.2自然保護區繫統規劃原則
    專欄 16.3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
    16.4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評價
    16.4.1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內容
    16.4.2自然保護區與社區共管
    16.4.3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和管理計劃
    16.4.4自然保護區管理有效性評估
    專欄 16.4國家環保部組織的七部委保護區評估
    16.5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
    16.5.1起步階段 (1956~1966年)
    16.5.2停滯與恢復階段 (1967~1984年)
    16.5.3建設發展階段 (1985年至今)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7章 遷地保護
    17.1遷地保護的意義和原則
    17.1.1遷地保護的意義
    專欄 17.1普氏野馬
    專欄 17.2黑足鼬
    17.1.2實施遷地保護的原則
    17.2遷地保護與小種群問題
    17.2.1確定遷地保護的小種群
    專欄 17.3 麋鹿
    17.2.2奠基者及遺傳貢獻
    17.3遷地保護環境中的行為發育
    17.3.1遷地保護環境
    17.3.2 印痕
    17.3.3親代哺育
    17.3.4生存技能
    17.4 遷地種群的管理
    專欄 17.4國際物種信息繫統 (International Species Information System,ISIS)
    17.4.1繁育方案
    17.4.2放歸自然
    專欄 17.5野化華南虎再引入項目候選地點考察
    17.4.3重建動物區繫
    專欄 17.6重建北美的野生動物區繫
    17.5動物園、水族館和植物園
    17.5.1動物園和水族館
    專欄 17.7中國動物園動物種類
    17.5.2植物園
    17.6種子庫和基因資源庫
    17.6.1種子庫
    17.6.2基因資源庫
    17.7保護繁育專家組(IUCN/SSC/CBSG)及其全球性遷地保護計劃
    17.7.1保護繁育專家組
    17.7.2物種存活計劃
    17.7.3保護評估和管理計劃
    17.7.4全球人工繁育行動計劃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8章 野生動植物貿易與管制
    18.1野生動植物的開發
    18.1.1生存性開發與商業性開發
    18.1.2野生動物 “經濟滅絕”與生存危機
    18.2野生動植物貿易
    18.2.1野生動植物的利用
    18.2.2貿易活動對資源的影響及其原因
    18.3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現狀
    18.3.1藥用野生動植物
    18.3.2觀賞野生動植物
    18.3.3食用野生動植物
    18.4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專欄 18.1 CITES概要
    18.4.1 CITES基本原則
    18.4.2 CITES附錄
    專欄 18.2 藏羚與“沙圖什”
    18.5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
    18.5.1世界貿易組織的演化
    18.5.2 CITES與《世界貿易組織法》的關繫
    18.6中國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管制
    18.6.1中國履行 CITES的措施
    18.6.2中國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
    18.7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前景與對策
    18.7.1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前景
    18.7.2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對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有關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9章 社區、生計、傳統文化與自然保護
    19.1社區、家庭能耗與自然保護
    19.1.1人口和家庭結構
    19.1.2家庭能耗
    19.2生計與自然保護
    專欄 19.1中藥材與野生動物
    19.2.1生計問題
    19.2.2資源競爭
    19.2.3天然林保護工程
    19.3人獸衝突
    19.3.1衝突的形式與後果
    19.3.2衝突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9.3.3中國的現狀
    19.4傳統文化與傳統知識
    19.4.1文化多樣性
    19.4.2傳統知識
    19.5社區共管
    19.5.1社區發展與保護的矛盾
    19.5.2基於社區的保護
    本章小結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名詞解釋
    索引

    序前言第 1章概論
    1.1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1.1.1生物多樣性
    專欄 1.1 物種
    專欄 1.2生物分類繫統
    1.1.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專欄 1.3物種的相對價值
    1.2人類文明史
    1.2.1采集狩獵文明
    1.2.2農耕文明
    1.2.3工業文明
    1.2.4信息文明
    1.3人類面臨的危機
    1.3.1人口增長
    專欄 1.4朝韓非軍事區的生物多樣性
    1.3.2資源危機
    1.3.3生態足跡
    1.3.4地球生命力
    1.3.5物種生存危機.
    1.3.6生物多樣性危機.
    1.4保護生物學
    1.4.1原始社會的自然保護
    1.4.2現代自然保護的啟蒙
    1.4.3保護生物學的誕生
    1.4.4人類的共識:保護生物多樣性
    專欄 1.5《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主要原則
    1.5中國的生物多樣性
    1.5.1物種多樣性
    1.5.2農業品種多樣性
    1.5.3中國保護生物學問題
    1.5.4中國保護生物學研究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2章 保護生物學原理與研究方法
    2.1學科特征與結構
    2.1.1學科特征
    2.1.2研究方法論
    2.2學科結構
    2.2.1物種多樣性
    專欄 2.1物種管理方法
    2.2.2遺傳多樣性
    2.2.3生態繫統多樣性
    2.2.4人與自然的關繫
    2.3學科現狀
    2.3.1學科知名度
    2.3.2誰在從事保護生物學研究?
    2.3.3傳統學科的滲透
    2.3.4國際國內立法的需求
    2.4機遇與挑戰
    2.4.1價值和實用
    2.4.2機理探索
    2.4.3方法缺陷
    2.4.4灰色信息
    2.4.5立法挑戰
    2.4.6全球化和網絡化挑戰
    2.5 對策
    2.5.1明確價值取向
    2.5.2完善理論體繫
    2.5.3重視尺度問題
    2.5.4收集灰色文獻
    2.5.5開展立法研究
    2.5.6應對全球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3章 物種大滅絕
    3.1 概論
    3.1.1大滅絕現像
    3.1.2滅絕的原因
    3.1.3研究大滅絕的方法
    專欄 3.1對以物種-面積公式反推物種滅絕速率的質疑
    3.1.4滅絕的進化意義
    專欄 3.2蓋婭假說與雛菊世界模型
    3.1.5物種大滅絕的周期性
    3.2更新世物種滅絕
    3.2.1 美洲
    3.2.2大洋洲
    3.2.3非洲與歐洲
    3.3全新世物種大滅絕
    3.3.1馬達加斯加群島.
    3.3.2新西蘭
    3.3.3太平洋諸島
    3.4我們正面臨第 6次大滅絕嗎?
    3.4.1從哺乳動物滅絕率外推
    3.4.2從哺乳動物瀕危率外推
    3.4.3現代的物種滅絕
    3.4.4全球變化下的滅絕趨勢
    3.4.5人類的作用
    3.5物種易滅絕機制
    3.5.1進化瀕危種和生態瀕危種
    3.5.2滅絕的非隨機模式
    3.5.3物種的生活史特征
    3.5.4物種生態特征
    3.5.5繫統發育年齡
    3.5.6特有性
    3.5.7外來種
    3.5.8物種的利用價值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4章 物種瀕危評估體繫
    4.1物種瀕危等級評估方法
    4.1.1 IUCN物種瀕危等級
    4.1.2各國的瀕危等級評價體繫
    4.1.3基於生境喪失率的瀕危等級評價體繫
    4.1.4物種抗滅絕能力指數
    4.1.5瀕危等級評價體繫間的比較
    4.2中國瀕危物種評估進展
    4.2.1中國瀕危植物物種評估進展
    4.2.2中國瀕危動物物種評估進展
    4.3中國陸生脊椎動物瀕危等級評估
    4.3.1評估原理
    4.3.2評估過程
    4.4 展望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網站
    參考文獻
    第 5章 中國高等植物及其瀕危狀況
    5.1中國高等植物概況
    5.1.1種類與分布
    5.1.2全球意義
    專欄 5.1 銀杉
    專欄 5.2野生稻
    5.2中國高等植物面臨的威脅
    5.2.1受威脅現狀
    5.2.2受威脅原因
    專欄 5.3紫莖澤蘭
    5.3《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
    5.3.1《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評估
    5.3.2評估結果
    5.4紅色名錄的啟示
    5.4.1優先保護及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的依據
    5.4.2長期監測的基礎
    5.4.3優先研究植物紅色名錄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6章 物種多樣性地理格局
    6.1物種多樣性地帶性格局
    6.1.1物種分布的緯度地帶性格局
    6.1.2物種分布的海撥格局
    6.1.3海洋物種分布格局
    6.2物種多樣性的假說
    6.2.1能量假說 (energy hypothesis)
    6.2.2氣候因子假說 (climate factor hypothesis)
    6.2.3環境穩定性假說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hypothesis)
    6.2.4生境異質性假說 (habitat heterogeneity hypothesis)
    6.2.5面積假說 (area hypothesis)
    6.2.6時間假說 (time hypothesis)
    6.2.7競爭假說 (competition hypothesis)
    6.2.8干擾假說 (disturbance hypothesis)
    6.3中國陸生脊椎動物地理分布格局
    6.3.1物種多樣性格局
    6.3.2空間自相關分析
    6.3.3物種多樣性格局假說的檢驗
    6.3.4能量假說
    6.3.5環境穩定性假說
    6.3.6生境異質性假說
    專欄 6.1種域地理分布格局及相關假說
    6.4中國陸生哺乳動物種域地理分布格局
    6.4.1緯度種域大小
    6.4.2緯度種域地理分布格局
    6.4.3數據處理方法對 Rapoport法則檢驗結果的影響
    6.4.4中域效應對種域緯度分布的影響
    6.4.5環境因子對物種種域分布格局的影響
    6.4.6假說的檢驗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 7章 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7.1全球氣候變化
    7.1.1全球變暖
    7.1.2中國的氣候變化
    7.1.3海洋溫度上升
    7.1.4全球氣候變化加劇
    專欄 7.1對全球變暖的質疑
    7.2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7.2.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
    7.2.2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
    7.3全球氣候變化的後果
    7.3.1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變化
    7.3.2雪蓋減小和冰川消融
    7.3.3海平面上升
    7.3.4氣候
    7.3.5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7.3.6全球氣候變化的其他後果
    7.4全球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7.4.1對物種的影響
    7.4.2對種群和群落的影響
    7.4.3對生態繫統的影響
    7.4.4對生態區繫的影響
    7.4.5對物種多樣性及其格局的影響
    7.4.6對物種多樣性的其他影響
    7.5物種和生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反應
    7.5.1長期進化適應(genetic evolution)和快速可塑性適應 (short-term plastic adaption)
    7.5.2物種對氣候變化反應的三個維度 (axes)
    7.6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格局影響的研究
    7.6.1研究方法
    7.6.2研究進展
    7.6.3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專欄 7.2裂腹魚演化與青藏高原隆升
    7.7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
    7.7.1全球各國的二氧化碳減排努力
    7.7.2減緩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應對措施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 8章 環境倫理與生態文明
    倫理與倫理規範
    8.倫理
    8.1.2倫理規範
    8.2生命倫理——倫理學的復活
    專欄 8.1關於靈長類實驗動物的爭執
    8.2.1生命倫理學的原理
    8.2.2倫理與保護生物學的關繫
    8.3環境倫理——人類的反思
    8.3.1人類中心主義
    8.3.2生態倫理
    8.4生態文明
    8.4.1生態文明的誕生
    8.4.2生態文明以人類價值為核心
    專欄 8.2動物意識與生命倫理
    8.4.3動物意識與生命倫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9章 所有權、價格與保護成本
    9.1所有權
    9.1.1公共物品或服務
    9.1.2傳統野生生物的所有權
    專欄 9.1鼕蟲夏草、松茸和紅松子
    9.1.3現代社會的野生動植物
    專欄 9.2強霾污染與公共物品、公共服務
    9.1.4公共的悲劇
    專欄 9.3消費行為
    9.2自然資源法
    9.2.1立法歷史
    9.2.2我國的自然資源法
    9.3 價格
    9.3.1資源的價格
    9.3.2生物多樣性定價的方法與可能性
    9.4野生動物價格與可持續利用
    9.4.1 狩獵
    9.4.2影響野生動物產品價格的因素
    9.4.3盤羊案例
    9.5價格的作用
    9.5.1邊際效應及其影響因素
    9.5.2野生生物價格的負面效應
    9.5.3野生生物價格的正面效應
    9.6保護成本
    9.6.1問題的提出
    9.6.2牡蠣礁的保護
    9.6.3保護成本的缺口
    9.6.4管理問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0章 保護生物學中的立法問題
    10.1國際環境法概論
    10.1.1國際環境法產生的必然性
    10.1.2國際環境法的主體和客體
    10.1.3國際環境法的特點
    10.1.4國際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10.2國際野生生物法
    10.2.1《生物多樣性公約》
    10.2.2《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10.2.3《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
    10.2.4《拉姆薩爾公約》
    10.2.5《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10.2.6其他野生生物保護條約
    10.3中國環境法概論
    10.3.1國家環境法的概念及特征
    10.3.2中國環境法體繫
    10.3.3環境管理的原則
    10.3.4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10.3.5中國環境法和國際環境法的關繫
    10.4中國有關於野生生物及其環境保護的法律
    10.4.1環境保護基本法
    10.4.2野生生物海洋環境保護法
    10.4.3野生生物陸地棲息環境保護法
    10.4.4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10.4.5野生生物物種保護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1章 遺傳多樣性
    11.1遺傳多樣性的概念
    11.1.1遺傳多樣性的定義
    11.1.2遺傳多樣性的描述
    11.1.3遺傳多樣性的表現形式
    11.1.4遺傳多樣性的產生和喪失
    11.2遺傳標記與遺傳多樣性檢測
    11.2.1同工酶和等位酶
    11.2.2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
    11.2.3 DNA指紋圖譜
    11.2.4基於聚合酶鏈反應的分子標記
    11.2.5 基於 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標記
    11.3遺傳多樣性與進化潛力
    11.3.1進化的必要性
    11.3.2影響種群進化的因素
    11.3.3影響遺傳多樣性的因素
    11.3.4遺傳多樣性如何決定物種的進化潛力
    11.3.5進化潛力與遺傳力
    11.3.6分子變異與數量性狀遺傳變異間的相互關繫
    11.3.7通過臨界種群大小來保持物種的進化潛力
    11.4遺傳多樣性的時空變化
    11.4.1遺傳多樣性的空間變化
    專欄 11.1中心區和邊緣區大倉鼠種群的遺傳多樣性
    專欄 11.2用種群統計學來解釋林蛙的種群遺傳結構
    11.4.2遺傳多樣性的時間變化
    專欄 11.3大倉鼠的種群遺傳多樣性
    11.4.3遺傳多樣性的時空變化
    專欄 11.4螳螂蝦蛄(Haptosquilla pulchella)和雕尾定蝦蛄(Hglyptocercus)的種群重建和遺傳多樣性
    11.5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因素與維持
    11.5.1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因素
    11.5.2遺傳多樣性的維持
    11.6遺傳多樣性與瀕危物種保護
    11.6.1瀕危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11.6.2通過遺傳學方法保護瀕危物種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2章 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
    12.1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1 農作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2 林木植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3 畜禽動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4 水產生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5 花卉植物遺傳資源本底現狀
    12.1.6 藥用生物遺傳資源現狀
    12.1.7 能源植物多樣性
    12.2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管理與利用
    12.2.1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的保護
    12.2.2 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的管理
    12.2.3 生物遺傳資源的利用
    12.3 遺傳資源受威脅因素及保護與管理的問題
    12.3.1 遺傳資源野生生境遭到威脅和破壞
    12.3.2 品種單一化造成大量地方傳統優良品種的喪失
    12.3.3 生物遺傳資源管理不善導致大量資源流失
    12.3.4 生物遺傳資源編目、收集與保存力度不夠
    12.3.5 生物遺傳資源研究開發水平偏低
    12.3.6 法規與管理體制不健全
    12.4 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
    12.4.1 “生物海盜”與《生物多樣性公約》
    12.4.2 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國際制度
    12.4.3 生物遺傳資源相關的國際公約及其內容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3章 動物行為與物種保護
    13.1動物行為與物種保護的關繫
    13.1.1動物行為學、保護生物學與保護行為學
    13.1.2動物行為研究與物種保護
    13.2動物行為的多樣性與生境需求
    13.2.1動物行為的彈性、多樣性與空間需求
    13.2.2動物行為與棲息地利用
    13.2.3棲息環境的異質性與行為多樣性
    13.3繁殖行為與物種保護
    13.3.1繁殖抑制
    13.3.2配偶繫統和配偶選擇
    13.3.3殺嬰行為
    13.4領域行為、遷移與物種保護
    13.4.1領域行為、邊緣效應與保護
    13.4.2遷移與種群生存力
    13.5警戒反應、生理緊張與人類干擾
    13.5.1野生環境中動物的警戒反應和生理緊張
    13.5.2警戒反應、生理緊張與遷地保護
    13.6行為學方法及其在保護中的應用
    13.6.1行為學研究方案設計
    13.6.2保護行為學研究方法
    13.6.3保護行為學應用途徑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4章 種群生存力分析
    14.1滅絕因素的劃分和種群保護的目標
    14.1.1滅絕因素的劃分
    14.1.2繫統壓力
    14.1.3隨機干擾
    14.1.4種群保護中的基本問題
    14.2種群生存力分析
    14.2.1種群生存力分析的概念和發展歷史
    14.2.2物種滅絕的特征 ——渦漩模型
    14.2.3種群統計隨機性和環境隨機性對小種群生存力的影響
    14.2.4災害對小種群生存力的影響
    14.2.5遺傳隨機性對小種群生存力的影響
    14.3種群生存力分析的模型和軟件
    14.3.1模型的類型
    14.3.2軟件類型
    14.4種群生存力分析的應用和種群保護的一般原則
    14.4.1種群生存力分析爭論的焦點:準確性和適用範圍
    14.4.2種群生存力分析在保護生物學中的應用
    14.4.3下降種群的種群生存力分析和保護原則
    14.4.4小種群保護的步驟和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
    第 15章 生態繫統多樣性
    15.1生態繫統多樣性的概念
    15.1.1生態多樣性指數
    15.1.2生態繫統多樣性的意義
    15.2生態繫統的類型及其分布
    15.2.1生態繫統的類型
    專欄 15.1生態繫統的主要分類途徑
    15.2.2生態繫統分布
    15.2.3中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15.2.4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15.3生態繫統多樣性的測度
    15.3.1多樣性的測度方法
    15.3.2 β多樣性的測度方法
    15.4生態繫統多樣性的動態及其監測
    15.4.1生態繫統的變化
    15.4.2生境破碎對生態繫統多樣性的影響
    15.4.3生態繫統多樣性的監測
    專欄 15.2生態繫統多樣性監測的意義
    15.5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繫統功能
    15.5.1有關物種在生態繫統中作用的假說
    15.5.2關鍵種的概念與類型
    15.5.3功能群的劃分及其意義
    15.5.4生態繫統服務功能
    專欄 15.3千年生態繫統評估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
    15.6瀕危生態繫統評估
    15.6.1評估的必要性
    15.6.2評估的標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6章 自然保護區
    16.1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16.1.1什麼是保護區 (protected area)
    16.1.2自然保護區的功能
    16.1.3自然保護區的分類
    專欄 16.1保護區的類型
    16.2自然保護區的設計原則
    16.2.1自然保護區的選址原則
    專欄 16.2中國自然保護區建立標準及類型與級別劃分
    16.2.2自然保護區的形狀與大小原則
    16.2.3自然保護區內部的功能分區原則
    16.3自然保護區網絡規劃
    16.3.1自然保護區網絡
    16.3.2自然保護區繫統規劃原則
    專欄 16.3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
    16.4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評價
    16.4.1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內容
    16.4.2自然保護區與社區共管
    16.4.3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和管理計劃
    16.4.4自然保護區管理有效性評估
    專欄 16.4國家環保部組織的七部委保護區評估
    16.5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
    16.5.1起步階段 (1956~1966年)
    16.5.2停滯與恢復階段 (1967~1984年)
    16.5.3建設發展階段 (1985年至今)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7章 遷地保護
    17.1遷地保護的意義和原則
    17.1.1遷地保護的意義
    專欄 17.1普氏野馬
    專欄 17.2黑足鼬
    17.1.2實施遷地保護的原則
    17.2遷地保護與小種群問題
    17.2.1確定遷地保護的小種群
    專欄 17.3 麋鹿
    17.2.2奠基者及遺傳貢獻
    17.3遷地保護環境中的行為發育
    17.3.1遷地保護環境
    17.3.2 印痕
    17.3.3親代哺育
    17.3.4生存技能
    17.4 遷地種群的管理
    專欄 17.4國際物種信息繫統 (International Species Information System,ISIS)
    17.4.1繁育方案
    17.4.2放歸自然
    專欄 17.5野化華南虎再引入項目候選地點考察
    17.4.3重建動物區繫
    專欄 17.6重建北美的野生動物區繫
    17.5動物園、水族館和植物園
    17.5.1動物園和水族館
    專欄 17.7中國動物園動物種類
    17.5.2植物園
    17.6種子庫和基因資源庫
    17.6.1種子庫
    17.6.2基因資源庫
    17.7保護繁育專家組(IUCN/SSC/CBSG)及其全球性遷地保護計劃
    17.7.1保護繁育專家組
    17.7.2物種存活計劃
    17.7.3保護評估和管理計劃
    17.7.4全球人工繁育行動計劃
    本章小結
    思考題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8章 野生動植物貿易與管制
    18.1野生動植物的開發
    18.1.1生存性開發與商業性開發
    18.1.2野生動物 “經濟滅絕”與生存危機
    18.2野生動植物貿易
    18.2.1野生動植物的利用
    18.2.2貿易活動對資源的影響及其原因
    18.3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現狀
    18.3.1藥用野生動植物
    18.3.2觀賞野生動植物
    18.3.3食用野生動植物
    18.4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專欄 18.1 CITES概要
    18.4.1 CITES基本原則
    18.4.2 CITES附錄
    專欄 18.2 藏羚與“沙圖什”
    18.5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
    18.5.1世界貿易組織的演化
    18.5.2 CITES與《世界貿易組織法》的關繫
    18.6中國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管制
    18.6.1中國履行 CITES的措施
    18.6.2中國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
    18.7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前景與對策
    18.7.1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前景
    18.7.2中國野生動植物貿易的對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有關網站
    參考文獻
    第 19章 社區、生計、傳統文化與自然保護
    19.1社區、家庭能耗與自然保護
    19.1.1人口和家庭結構
    19.1.2家庭能耗
    19.2生計與自然保護
    專欄 19.1中藥材與野生動物
    19.2.1生計問題
    19.2.2資源競爭
    19.2.3天然林保護工程
    19.3人獸衝突
    19.3.1衝突的形式與後果
    19.3.2衝突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9.3.3中國的現狀
    19.4傳統文化與傳統知識
    19.4.1文化多樣性
    19.4.2傳統知識
    19.5社區共管
    19.5.1社區發展與保護的矛盾
    19.5.2基於社區的保護
    本章小結
    閱讀書目和網站
    參考文獻
    名詞解釋
    索引
    在線試讀
    第 1章概論
    20世紀後期,科學之林中出現了一門學科——保護生物學( conservation biology,在臺灣譯為保育生物學); 90年代,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了第二次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大會締結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大眾傳媒中,“生物多樣性”正變成家喻戶曉的名詞。生物多樣性的確切含義是什麼?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何在?保護生物學與生物多樣性之間存在何種內在聯繫?這些是深入探討保護生物學之前必須明確的問題。
    1.1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1.1.1生物多樣性
    基因決定生命既是保守的,又是可變的。延續性與多樣性是生命的兩大基本特征。生命的延續性指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類型到復雜類型都具有自我復制、繁衍再生的能力。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及它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繫統。它是生命繫統的基本特征。生命繫統是一個等級繫統( hierarchical system),包括多個層次或水平,即基因、細胞、組織、器官、物種、種群、群落、生態繫統、景觀。每一個層次都具有豐富的變化,即都存在著多樣性。目前,基因多樣性(或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繫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主要層次。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組織了 National Forum on BioDiversity。E. O. Wilson、K. J. Gaston、W. V. Reid、 K. R. Miller和 J. A. McNeely等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先驅(Gaston,1996)。現在,人們往往把生物多樣性視為生命實體本身,而不再僅僅視為生命繫統的特征之一。人類文化多樣性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正如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人類文化的一些特征表現為人們在特殊生態環境下生存的策略。第 1章概論
    20世紀後期,科學之林中出現了一門學科——保護生物學( conservation biology,在臺灣譯為保育生物學); 90年代,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召開了第二次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大會締結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大眾傳媒中,“生物多樣性”正變成家喻戶曉的名詞。生物多樣性的確切含義是什麼?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何在?保護生物學與生物多樣性之間存在何種內在聯繫?這些是深入探討保護生物學之前必須明確的問題。
    1.1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
    1.1.1生物多樣性
    基因決定生命既是保守的,又是可變的。延續性與多樣性是生命的兩大基本特征。生命的延續性指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類型到復雜類型都具有自我復制、繁衍再生的能力。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及它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繫統。它是生命繫統的基本特征。生命繫統是一個等級繫統( hierarchical system),包括多個層次或水平,即基因、細胞、組織、器官、物種、種群、群落、生態繫統、景觀。每一個層次都具有豐富的變化,即都存在著多樣性。目前,基因多樣性(或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繫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主要層次。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組織了 National Forum on BioDiversity。E. O. Wilson、K. J. Gaston、W. V. Reid、 K. R. Miller和 J. A. McNeely等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先驅(Gaston,1996)。現在,人們往往把生物多樣性視為生命實體本身,而不再僅僅視為生命繫統的特征之一。人類文化多樣性也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正如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人類文化的一些特征表現為人們在特殊生態環境下生存的策略。
    遺傳多樣性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它決定其他層次的生物多樣性(孔宏智, 2012)。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是脫氧核糖核酸( DNA)或核糖核酸( RNA),一個哺乳動物的單倍體基因組( haploid genome)約有 3×109個核苷酸堿基,相當於 300萬個基因(劉祖洞, 1991)。人類基因組有 3.2×109個核苷酸堿基, 31 000個基因( Dennis et al., 2001)。每個基因都可能參與性狀控制,或是一個基因起主導作用,或是多個基因協調控制一個性狀。同一個基因位點可能存在著多個等位基因,這些等位基因可以分離重組,於是產生了豐富多樣的基因型。另外,基因可能發生突變,如一個人類基因位點的突變率為 10萬分之一。基因突變增加了遺傳多樣性。遺傳學研究生物的遺傳變異,因此,保護生物學與遺傳學有著密切的關繫。但保護生物學研究者更關心基因位點雜合度、近交和雜交引起的物種進化適合度( evolutionary fitness)變化及小種群中的遺傳多樣性變化等問題。
    從基因組繫列看,物種之間的差別比原來想像要小。 1997年,人類基因組的全序列測定已經完成,人們對生物進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基因組不同片段的進化速率不同,有些 DNA片段進化快,如線粒體基因組的高變區快速進化,可以分辨出生物個體之間的差異,而大多數片段進化的速率慢。與黑猩猩基因組的 DNA繫列比較,人類基因組的 30億堿基對中隻有 15 000萬個堿基對發生了變化。人們發現了人類基因組中變化昀快的區域,如 HAR1(human accelerated region 1)、HAR2、FOXP2、AMY1、 ASPM、LCT等基因。其中, FOXP2基因是使人類嘴巴形成正確發音的嘴型、讓人能夠正確說話的基因, AMY1基因編碼唾液澱粉酶, ASPM基因控制大腦體積, LCT基因編碼乳糖酶。 HAR1區域有 118個堿基,但在人類出現之前, HAR1進化極其緩慢。黑猩猩與雞在 3億年以前分化,目前,二者 HAR1區域隻有兩個堿基的差異;而人與黑猩猩的分化隻有數百萬年,二者 HAR1區域的堿基差異已經達到 18處。研究證明 HAR1區域快速進化,改變了人的大腦皮層。 HAR2區域在胎兒發育期激活了腕部與拇指基因,決定了胎兒手部的發育( Pollard,2011)。這些基因組區域的變化決定人的形成。隨著研究深入,我們將會發現更多快速演化的基因位點。
    種內的多樣性是物種以上各級( taxon)水平多樣性的昀重要來源。遺傳變異、生活史特點、種群動態及其遺傳結構等決定或影響著一個物種與其他物種及其環境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種內的多樣性是一個物種對人為干擾進行成功反應的決定因素。種內的遺傳變異程度也決定其進化的潛勢。遺傳多樣性都發生在分子水平,並且都與核酸的理化性質緊密相關。新的變異是突變的結果。自然界中存在的變異源於突變的積累,這些突變都經受過自然選擇。一些中性突變通過隨機過程整合到基因組中。上述過程形成了豐富的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檢測的方法隨著生物學,特別是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和完善,從形態學水平、細胞學(染色體)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分子水平逐漸發展到基因組測序。從形態學或表型性狀上檢測遺傳多樣性是經典也是簡便易行的方法。通常所利用的表型性狀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單基因性狀,另一類是根據多基因決定的數量性狀。染色體多態性主要從染色體數目、組型及其減數分裂時的行為等方面進行研究;蛋白質多態性一般通過兩種途徑進行分析:一是氨基酸序列分析,一是同工酶或等位酶電泳分析,後者應用較為廣泛。DNA多態性曾主要通過 RFLP(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 DNA指紋( DNA fingerprinting)、RAPD(隨機擴增多態性 DNA)等技術進行分析。現在可以利用測定線粒體基因組高變區、微衛星測定遺傳多樣性、識別個體、發展基因組測序、識別功能基因、剔除基因。
    物種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物種的多樣化及其變化,包括一定區域內生物區繫的狀況(如受威脅狀況和特有性等)、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維持機制等。生態學中的物種多樣性則是對生物群落組織化水平的度量,與對應此處的物種多樣性即生物多樣性物種水平的多樣性有所不同。
    物種是一級生物,代表一群在形態、生理、生化上與其他生物有明顯區別的生物。通常這群生物之間可以交換遺傳物質,產生可育後代(專欄 1.1)。如果說遺傳多樣性損失常常是人們肉眼所不可見的自然現像,那麼,物種滅絕就是人們所能看見的、可引起人們警覺的自然現像。由於物種數目繁多,許多物種在人們開展研究之前有可能滅絕。目前已記錄的生物物種為 140萬~170萬種,其中一半以上的物種分布在熱帶地區。據Wilson(1992)的統計資料,目前全球已記錄的生物為 141.3萬種,其中昆蟲 75.1萬種,其他動物 28.1萬種,高等植物 24.84萬種,真菌 6.9萬種,真核單細胞有機體 3.08萬種,藻類 2.69萬種,細菌等 0.48萬種,病毒 0.1萬種。估計全世界生物物種總數在 200萬種至 1億種,因此,分類學家在物種分類和編目方面面臨著艱巨的任務。
    專欄 1.1 物種
    物種(species)是生物分類的,是一個可以隨時間而變化的個體集合,是真實的存在。物種是生物對環境異質性的應答,是生物進化的,是生態繫統的基本。所以,生物以物種的形式存在。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即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繫統多樣性中的基本層次。然而,對於種的概念已經存在多年爭議,即使是在對生物遺傳基礎的分子機理已有相當認識的今天,對於物種的定義仍存在爭議。物種有如下定義(Mayr and Ashlock,1991)。模式種(typological species):基於本質先於存在論(essentialism)的哲學基礎,源於柏拉圖(Plato,古希臘哲學前427~347年)和亞裡士多德的哲學思想,即宇宙的多樣性是存在於宇宙中的有限數目的“模”。而每一個種有標準的形式,即所謂的形態“模”。該思想認為種僅是模式(type)的表達(expression)。命名種(nominalistic species):認為種的概念是人為的抽像,隻有個體是客觀實在。達爾文即持此唯名論種概念,他在《物種起源》中說:“物種這個名詞,我認為完全是為了方便起見用來任意表示一群相互密切類似的個體的”。生物種(biological species):種是一個由能相互交配的自然種群組成的集群,它與其他這類的集群在生殖上相互隔離。生物種的不連續性抵消了有性生殖所帶來的遺傳不穩定性。生物種概念可以解釋種的穩定性(fixity)和可塑性(plasticity)。群體種:種由一些具有形態和遺傳相似性的種群組成,種內個體的相似性大於種間個體的相似性。進化種(evolutionary species):種是生物的進化分支,具有單一的進化地位和趨性。分支種(cladistic species):針對物種在空間上間斷分布而在時間上連續分布之悖論,德國動物學家威利·亨尼希(Willi Hennig)及他的追隨者建立了支序理論(cladistic theory),他認為與其將生殖隔離作為種的標準,不如將生物進化每個分支事件,即兩個線繫的衍征產生作為物種的識別標準。Zink和McKitrick(1995)認為進化種概念與支序種概念是相似的。在生物學研究中,物種概念在不斷演化,從模式種到生物種、進化種概念的演化,是從模式種概念向種群概念的轉化,即從靜態的種的概念向動態的種的概念轉變。
    物種分類是基於性狀相似性的比較,評估形態、生理、遺傳、行為性狀數據進行推導的過程。雖然人們常常不能直接觀察到物種的生殖隔離或物種分化,但可依據觀察到的各種證據,如形態差異,對物種地位進行推論。有條件時,利用生物學的手段對這種推論進行驗證,終確定物種的形態學標準。(或個體)不是因為其相似而構成,而是因為其屬於而相似。生物分類學家將形態差異的類型和程度視為生殖隔離的外在指標,它被用作進行推論的證據。生物種的概念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困難(Mayr and Ashlock,1991)。由於分類信息不足,缺少生活史和種群分析資料,形態變異型(morphotype)是種內變異還是不同種常常難於確定。自然界存在單親繁殖(uniparental reproduction):雌雄同體、孤雌生殖、無性生殖等無性種(agamospecies)現像,還存在進化中間體(evolutionary intermediacy)-半種(semispecies)現像。有亞種(subspecies)(Mayr and Ashlock,1991)。亞種通常指地理亞種,規則。亞種是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認可的。分布在一定地理空間中的同種個體,與其他亞種存在可分辨的差異,亞種間 75%以上的個體存在不同性狀,即 75%在古生物學研究中還使用時間亞種(temporal subspecies)(Mayr and Ashlock,1991)。種的類型有多型種(polytypic species)和單型種(monotypic species)之分。多型種指包含兩個或更多個亞種的種,其中一個亞種為指名亞種(nominate subspecies),如雉雞(Phasianus cochicus)有 31個亞種,指名亞種為雉雞高加索亞種(Phasianus colchicus colchicus)。與多型種相對的概念是單型種,單型種隻有一個亞種。孑遺種(relic species):指地史上曾有廣泛分布,由於地質變遷,現僅存在於局部地區的古老物種。孑遺種分為分類孑遺種和地理孑遺種。前者在繫統發生上是古老的分類群,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和矛尾魚(Latimeria chalum-nae);後者的形成是氣候、土壤、地形環境因素影響的結果,如銀杏(Ginkgo biloba)、大熊貓(Ail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