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媒介分析技巧(第五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工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美)阿瑟·伯格 著,何玉、李德剛、寇魯敏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工學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383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538349
    叢書名:新聞與傳播繫列教材?翻譯版

    作者:(美)阿瑟·伯格著,何玉、李德剛、寇魯敏譯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9月 


        
        
    "
    編輯推薦

    《媒介分析技巧(第五版)》為媒介分析方面的經典教材,阿瑟·伯格的論述生動幽默,以案例闡釋理論,親切易懂。在介紹符號學、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學以及社會學四大媒介分析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美式橄欖球、化妝品廣告、新聞廣播節目等媒介案例進行詳細的分析,易學、易懂、易用。

     
    內容簡介

    《媒介分析技巧(第五版)》旨在讓學習者對媒體有自己的分析,而非僅僅接受他人的解讀。部分闡述了媒介分析的四種理論,告訴讀者如何使用符號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精神分析理論和社會學理論來分析媒介文本,這對創意工作者的實踐也有啟發意義。第二部分的應用篇告訴學生如何運用上述四種理論來分析流行文化。 本書論述清晰、可讀性高,是一本實踐性強的媒介批評指南,可用於流行文化和媒介批評的相關課程,對新聞傳播學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具有啟發意義。 本書特色: ?章末學習資源 ?遊戲化教學方法 ?關注新技術與社會化媒體 ?術語表、人名和關鍵詞對照表 ?作者獨具風格的插畫

    作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阿瑟·阿薩·伯格是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廣播與電視傳播藝術繫的榮譽退休教授、美國著名傳播學者和媒介分析家。他從1965年至2003年一直在國舊金山州立大學任教。1954年他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專業是文學和哲學。1956年,他在愛荷華大學獲得新聞與寫作專業的碩士學位。從愛荷華大學畢業不久,他就應征入伍,在美國軍隊的華盛頓軍區服役。他在軍區的公共信息辦公室擔任專題作家和演講稿撰寫人。他還在周末晚上為《華盛頓郵報》報道高中體育。退役之後,他從明尼蘇達大學畢業之前,花了一年的時間周遊了歐洲,1965年,他從該校獲得了美國研究專業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是關於連環漫畫《萊爾·阿布納》(Li'l Abner)的。1963年—1964年期間,他作為富布賴特學者在意大利的米蘭大學任教。1984年他還在洛杉磯的南卡大學傳播學院做過一年的訪問學者。

    原作者簡介
    阿瑟·阿薩·伯格是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廣播與電視傳播藝術繫的榮譽退休教授、美國著名傳播學者和媒介分析家。他從1965年至2003年一直在國舊金山州立大學任教。1954年他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專業是文學和哲學。1956年,他在愛荷華大學獲得新聞與寫作專業的碩士學位。從愛荷華大學畢業不久,他就應征入伍,在美國軍隊的華盛頓軍區服役。他在軍區的公共信息辦公室擔任專題作家和演講稿撰寫人。他還在周末晚上為《華盛頓郵報》報道高中體育。退役之後,他從明尼蘇達大學畢業之前,花了一年的時間周遊了歐洲,1965年,他從該校獲得了美國研究專業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是關於連環漫畫《萊爾·阿布納》(Li'l Abner)的。1963年—1964年期間,他作為富布賴特學者在意大利的米蘭大學任教。1984年他還在洛杉磯的南卡大學傳播學院做過一年的訪問學者。
    他寫了大量的論文與書評,出版了70多本關於大眾傳媒、流行文化、幽默和日常生活的著作,比如:《媒介與社會:一種批判的視角》(Media and Society:A Critical Perspective)、《媒介和傳播學研究方法》(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喜劇寫作藝術》(The Art of Comedy Writing)、《電子遊戲:一種流行文化現像》(Video games:A Popular Cultural Phenomenon)。他還寫了很多學術荒誕小說,例如:《一個後現代主義的謀殺》(Postmortem for a Postmodernist)、《學術會議上的慘案:大眾傳播理論的另類讀本》》(The Mass Comm Murders:Five Media Theorists Self-destruct)、《塗爾干死了!——福爾摩斯走進社會學理論》(Durkheim Is Dead:Sherlock Holmes Is Introduced to Sociological Theory)。他的書已經被譯成6種語言,他曾經就自己的專業課程在十幾個國家做過演講。



    譯者簡介
    何玉,現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清華大學歷史學碩士。近年來一直從事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整理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與20世紀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史。發表論文近30篇,參與編著近10部。
    李德剛,山東壽光人,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文學博士,德國科隆大學訪問學者,副教授,高級編輯,全國百優廣電理論人纔,北京市宣傳文化繫統“四個一批”人纔。出版中文著作18部,其中譯著5部,發表論文30多篇。
    寇魯敏,天津外國語大學翻譯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筆譯,長期從事於翻譯工作。

    目錄
    部分闡釋技巧篇
    第1章符號學分析3學科簡史4
    意義問題5
    符號學的社會層面: 個人與社會6
    索緒爾對符號學的研究7
    符號8
    符號的形式10
    符號與廣告11
    品牌11
    物質文化12
    物品和身份12
    動作和表演13
    音樂和聲音效果13
    符號與真相13

    部分闡釋技巧篇
    第1章符號學分析3學科簡史4
    意義問題5
    符號學的社會層面: 個人與社會6
    索緒爾對符號學的研究7
    符號8
    符號的形式10
    符號與廣告11
    品牌11
    物質文化12
    物品和身份12
    動作和表演13
    音樂和聲音效果13
    符號與真相13
    面部表情作為符號14
    超真實15
    語言與言說16
    內涵與外延18
    共時與歷時20
    組合分析21
    聚合分析25互文性27
    對話理論29
    隱喻與轉喻30
    符碼31
    文化符碼32
    電視媒介的符號學34
    對符號學分析的若干批評35
    電視符號學分析要點一覽36
    討論題37
    參考文獻37
    第2章馬克思主義分析42
    唯物主義43
    基礎與上層建築44
    虛假意識46
    意識形態48
    法蘭克福學派49
    階級衝突50
    異化52
    消費社會55
    約翰·伯格對廣告的看法57
    資產階級的英雄58
    霸權59
    媒介兼並的問題61
    教條化的危險63
    格柵—群體分析64
    後現代社會中的馬克思主義批評67
    討論題69
    參考文獻69
    第3章精神分析批評73
    潛意識73
    性欲76
    威廉·羅西關於腳與鞋子色情性的看法78
    俄狄浦斯情結79
    神話的重要性81
    媒介與俄狄浦斯情結82
    本我、自我和超我83
    結構假說在文化中的應用86
    像征86
    防御機制88
    馬丁·格羅特雅恩對恐怖電影的看法89
    夢境90
    凝縮和轉移92
    侵犯與犯罪93
    刻板成見與攻擊性幽默95
    弗洛伊德與超越95
    榮格精神分析理論96
    原始意像96
    集體無意識97
    英雄神話97
    精神中的陰影因素98
    阿尼瑪與阿尼姆斯98
    精神分析之於媒介: 一點告誡99
    討論題101
    參考文獻101
    第4章社會學分析105
    埃米爾·塗爾干關於人的社會屬性的看法106
    基本概念108
    異化108
    失範109
    科層制109
    社會經濟等級110
    文化111
    偏離112
    精英112
    族裔性113
    功能主義113
    生活方式114
    邊緣化115
    大眾傳播與大眾媒介115
    大眾社會116
    後現代主義117
    種族119
    社會角色120
    性別120
    社會化121
    地位123
    刻板成見123
    價值觀123
    赫伯特·甘斯對品位文化的看法124
    精英文化124
    中上層文化125
    中下層文化125
    下層文化125
    半民間低層文化126
    使用與滿足126
    類型與公式131
    內容分析133
    利奧·洛溫塔爾的內容分析133
    討論題136
    參考文獻136
    第二部分應用篇
    第5章東方快車謀殺案141設置懸念142
    作為符號學家的偵探143
    社會維度與政治維度145
    作為革命家的波洛145
    討論題146
    第6章橄欖球比賽面面觀148
    橄欖球是一種符號遊戲148
    即時回放與現代敏感性149
    橄欖球使我們社會化150
    電視橄欖球統計數據151
    棒球為什麼乏味152
    橄欖球是宗教的替代品154
    馬克思主義的視角155
    橄欖球與心靈156
    結論157
    討論題158
    第7章纏蛇少女——對一則印刷媒介廣告的闡釋160
    符號中的符號: 應用符號學的入門161
    天堂少女: 案例分析162
    斐濟香水廣告的聚合分析166
    使用神話模型167
    斐濟香水廣告的心理分析層面169
    保持身體濕潤與焦慮的關繫170
    對香水與焦慮的終評170
    討論題172
    第8章全新聞電臺與美國資產階級174
    新聞與異化174
    新聞與統治階級的思想176
    廣告與焦慮176
    進退失據177
    新聞與訪談節目177
    互聯網新聞與社交媒介新聞178
    討論題179
    第9章電子遊戲: 一種新的藝術形式181
    電子遊戲是一種藝術形式還是一種媒介?183
    新技術與電子遊戲185
    珍妮特·默裡關於遊戲互動和遊戲沉迷的論述185
    電子遊戲與成癮186
    電子遊戲與暴力問題187
    關於電子遊戲和校園慘案188
    電子遊戲引起的社會問題和生理問題189
    電子遊戲與性189
    結論190
    討論題191
    第10章手機、社交媒介與身份問題193
    頓悟194
    8~18歲兒童的媒介使用情況195
    社交媒介196
    青少年與社交媒介的精神分析視角197
    手機符號: 符號學視角201
    馬克思主義手機觀202
    結論203
    討論題203
    後記: 什穆與分析204
    討論題205
    附錄模擬、活動、遊戲與訓練207
    對一個故事的解剖207
    聚合分析208
    《樓上,樓下》的施特勞斯式分析208
    列維施特勞斯分析的步驟209
    夢的解析209
    撰寫一個醫療童話210
    起源故事210
    廣播劇本211
    電視敘事分析211
    普羅普遊戲212
    舉例213
    隱喻213
    怎樣玩隱喻遊戲213
    要考慮的東西214
    廣告分析215
    玩阿倫·維爾達夫斯基遊戲215
    文本分析216
    符號學分析216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批評216
    精神分析批評217
    社會學批評217
    術語表219
    參考書目231人名對照法239關鍵詞對照法243關於作者252
    第1章符號學分析3學科簡史4
    意義問題5
    符號學的社會層面: 個人與社會6
    索緒爾對符號學的研究7
    符號8
    符號的形式10
    符號與廣告11
    品牌11
    物質文化12
    物品和身份12
    動作和表演13
    音樂和聲音效果13
    符號與真相13
    面部表情作為符號14
    超真實15
    語言與言說16
    內涵與外延18
    共時與歷時20
    組合分析21
    聚合分析25
    互文性27
    對話理論29
    隱喻與轉喻30
    符碼31
    文化符碼32
    電視媒介的符號學34
    對符號學分析的若干批評35
    電視符號學分析要點一覽36
    討論題37
    參考文獻37
    第2章馬克思主義分析43
    唯物主義44
    基礎與上層建築45
    虛假意識47
    意識形態49
    法蘭克福學派50
    階級衝突51
    異化53
    消費社會56
    約翰·伯格對廣告的看法58
    資產階級的英雄59
    霸權60
    媒介兼並的問題62
    教條化的危險64
    格柵—群體分析65
    後現代社會中的馬克思主義批評68
    討論題70
    參考文獻70
    第3章精神分析批評75
    潛意識75
    性欲78
    威廉·羅西關於腳與鞋子色情性的看法80
    俄狄浦斯情結81
    神話的重要性83
    媒介與俄狄浦斯情結84
    本我、自我和超我86
    結構假說在文化中的應用88
    像征88
    防御機制90
    馬丁·格羅特雅恩對恐怖電影的看法91
    夢境92
    凝縮和轉移94
    侵犯與犯罪95
    刻板成見與攻擊性幽默97
    弗洛伊德與超越98
    榮格精神分析理論98
    原始意像98
    集體無意識99
    英雄神話99
    精神中的陰影因素100
    阿尼瑪與阿尼姆斯100
    精神分析之於媒介: 一點告誡101
    討論題103
    參考文獻103
    第4章社會學分析107
    埃米爾·塗爾干關於人的社會屬性的看法108
    基本概念110
    異化110
    失範111
    科層制111
    社會經濟等級112
    文化113
    偏離114
    精英114
    族裔性115
    功能主義115
    生活方式116
    邊緣化117
    大眾傳播與大眾媒介117
    大眾社會118
    後現代主義119
    種族121
    社會角色122
    性別122
    社會化123
    地位125
    刻板成見125
    價值觀125
    赫伯特·甘斯對品位文化的看法126
    精英文化126
    中上層文化127
    中下層文化127
    下層文化127
    半民間低層文化128
    使用與滿足128
    類型與公式133
    內容分析135
    利奧·洛溫塔爾的內容分析135
    討論題138
    參考文獻138
    第二部分應用篇
    第5章東方快車謀殺案145設置懸念146
    作為符號學家的偵探147
    社會維度與政治維度149
    作為革命家的波洛149
    討論題150
    第6章橄欖球比賽面面觀152
    橄欖球是一種符號遊戲152
    即時回放與現代敏感性153
    橄欖球使我們社會化154
    電視橄欖球統計數據155
    棒球為什麼乏味156
    橄欖球是宗教的替代品158
    馬克思主義的視角159
    橄欖球與心靈160
    結論161
    討論題162
    第7章纏蛇少女——對一則印刷媒介廣告的闡釋164
    符號中的符號: 應用符號學的入門165
    天堂少女: 案例分析166
    斐濟香水廣告的聚合分析170
    使用神話模型171
    斐濟香水廣告的心理分析層面173
    保持身體濕潤與焦慮的關繫174
    對香水與焦慮的終評174
    討論題176
    第8章全新聞電臺與美國資產階級178
    新聞與異化178
    新聞與統治階級的思想180
    廣告與焦慮180
    進退失據181
    新聞與訪談節目181
    互聯網新聞與社交媒介新聞182
    討論題183
    第9章電子遊戲: 一種新的藝術形式185
    電子遊戲是一種藝術形式還是一種媒介?187
    新技術與電子遊戲189
    珍妮特·默裡關於遊戲互動和遊戲沉迷的論述189
    電子遊戲與成癮190
    電子遊戲與暴力問題191
    關於電子遊戲和校園慘案192
    電子遊戲引起的社會問題和生理問題193
    電子遊戲與性193
    結論194
    討論題195
    第10章手機、社交媒介與身份問題197
    頓悟198
    8至18歲兒童的媒介使用情況199
    社交媒介200
    青少年與社交媒介的精神分析視角201
    手機符號: 符號學視角205
    馬克思主義手機觀206
    結論207
    討論題207
    後記: 什穆與分析208
    討論題209
    附錄模擬、活動、遊戲與訓練211
    對一個故事的解剖211
    聚合分析212
    《樓上,樓下》的施特勞斯式分析212
    列維施特勞斯分析的步驟213
    夢的解析213
    撰寫一個醫療童話214
    起源故事214
    廣播劇本215
    電視敘事分析215
    普羅普遊戲216
    舉例217
    隱喻217
    怎樣玩隱喻遊戲217
    要考慮的東西218
    廣告分析219
    玩阿倫·維爾達夫斯基遊戲219
    文本分析220
    符號學分析220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批評220
    精神分析批評221
    社會學批評221
    術語表223
    參考書目235人名索引243關鍵詞索引247關於作者256

    前言

    本書流傳甚久的原因是它可以教你許多分析技巧,而你可以用這些技巧對流行文化、媒介以及你感興趣的任何東西做出自己的解釋。一旦你學習了我在本書前四章中討論的方法論,並了解這些方法論在本書第二部分中的應用,你就可以用它們來分析和闡釋各種電影、電視節目、印刷媒介廣告、視頻、商業廣告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其他方面的媒介和文化。在學術術語中,我們將這些作品稱為“文本”。
    我來談一下寫本書的原因。1976年,一位學生在閱讀了我的《流行文化》一書後給我寫了一封信。下文是引自她信中的部分內容:我漫步在中央圖書館的書架間,為我的作文課找一本書,就在那時,看到了您的《流行文化》。當天晚上我讀了這本書……流行文化淹沒了我們,也成就了我們。除了多個信用卡、雙車位車庫、一口皓齒,我們還追求什麼?您帶出了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事情,那些一直困擾我的事……面對流行文化,無論我多努力要保持清醒,不斷批評它,然而,我還是被吸引進去,並且始終沒有辦法不被卷入其中。我想知道如何從流行文化的角度來研究社會,請務必回信並寫下您的想法。1982年,也就是6年後,我用《媒介分析技巧》一書作為我的回信。媒介分析教學視角


    本書已問世近40年了。版《媒介分析技巧》於1982年面世,年代久遠,甚至早在此版本(第五版)的許多讀者誕生之前。作為一名作家,我在職業生涯中學到,一本書永遠不可能真正完成。我總會在書中增加新內容,添加新討論,探索新話題。因此,我花了30多年的時間修訂這本書。
    本書流傳甚久的原因是它可以教你許多分析技巧,而你可以用這些技巧對流行文化、媒介以及你感興趣的任何東西做出自己的解釋。一旦你學習了我在本書前四章中討論的方法論,並了解這些方法論在本書第二部分中的應用,你就可以用它們來分析和闡釋各種電影、電視節目、印刷媒介廣告、視頻、商業廣告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其他方面的媒介和文化。在學術術語中,我們將這些作品稱為“文本”。
    我來談一下寫本書的原因。1976年,一位學生在閱讀了我的《流行文化》一書後給我寫了一封信。下文是引自她信中的部分內容:我漫步在中央圖書館的書架間,為我的作文課找一本書,就在那時,看到了您的《流行文化》。當天晚上我讀了這本書……流行文化淹沒了我們,也成就了我們。除了多個信用卡、雙車位車庫、一口皓齒,我們還追求什麼?您帶出了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事情,那些一直困擾我的事……面對流行文化,無論我多努力要保持清醒,不斷批評它,然而,我還是被吸引進去,並且始終沒有辦法不被卷入其中。我想知道如何從流行文化的角度來研究社會,請務必回信並寫下您的想法。1982年,也就是6年後,我用《媒介分析技巧》一書作為我的回信。媒介分析教學視角
    此書旨在改變與流行文化和媒介批評相關課程的教授方式。通過學習此書,希望學生們能夠掌握自己分析媒介的能力,而不是將精力放在閱讀其他人(教授和批評家)對媒介的批評上。我的關注點是媒介自身的文本(text)(在專業術語中,節目、商業廣告和其他獨立的媒介內容都被稱為“文本”)。當我們說“我要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真正的意思是要看電視上特定的節目。有時,一些觀眾會不停地用遙控器換臺,實際上他們看到的是不同節目的片段集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看到的不是特定的節目,而是電視機。但這並非大多數人看電視的方式,近年來,已不再流行觀看電視節目。
    此外,教授媒介分析技巧還有一個好處。由於新的節目和其他形式的流行文化的盛行,學生們在學習本書中的分析方法時,還可以利用這些概念來分析這些新的節目和娛樂活動。
    因此,在本書的部分即闡釋技巧篇,我向讀者介紹了符號學理論、精神分析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學理論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中,我向學生們展示了如何利用這些理論來分析不同的媒介文本。
    為了幫助讀者學習如何使用書中討論的方法論,我在本書尾篇準備了許多練習和遊戲。學習方法論是一回事,學習如何利用這些方法論及其概念來分析文本和其他大眾媒介文化是另一回事。此外,還有術語表,用於提供本書中使用的重要概念的定義。
    此書傳達給學生的信息
    媒介批評與分析並非基於個人對電影、電視節目、電子遊戲等的看法。當然,你可以有自己的品位,但是如果你想說服他人,你的觀點值得考慮,你必須有辦法來支撐你的觀點。而本書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這本書為你提供了分析和闡釋大眾媒介文化的重要的四種方法。讀完這本書後,你會學到許多概念,而這些概念可以幫你解讀文本,也可以讓你更好地了解媒介對社會的影響。
    有時候很多學生問我,為什麼他們在選修“實踐課”——播音課或節目制作課的同時,還要學習媒介分析課?我解釋說,批評和創新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創意工作者(導演、藝術家、音樂家、演員等)必須能夠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分析判斷,他們需要明確自己工作成功的原因,同時也要清楚如何纔能避免重犯錯誤。
    假設你是一名創意型藝術家,但你卻不了解你要做的事情,那麼,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種偶然。這也是藝術家要研究藝術史及拍電影的學生要學習電影史和電影理論的原因。我以前的許多學生告訴我,他們剛參加工作時驚訝地發現所學的有用的課程是媒介批評、媒體美學、媒介和傳播學研究方法。任何人都能學會操作攝像機,關鍵是用攝像機來做什麼。
    在《媒介分析技巧》(第五版)中,我談到了許多有趣且富有爭議性的文本,例如風靡一時的經典劇《囚徒》(1967—1968),可能你們中間許多人都沒聽說過。我從中選取了一些劇集,其中有許多好的分析實例。如果你沒有看過這一繫列,你可以在www.amctv com/originals/theprisoner網站上免費觀看一些劇情。2009年,新版《囚徒》上映,但成績不佳。在教媒介批評時,我首先將方法論教給學生,例如符號學理論,然後讓學生觀看一集《囚徒》。之後,我會讓學生對剛看過的文本進行符號學分析。就書中提到的四種分析方法,我分別選擇了《囚徒》的不同劇集,同時也使用了其他電影、電視節目或其他類型的文本。
    電視節目和其他流行文化文本稍縱即逝,因此如果我選擇了在2010年流行的電視節目,到2014年時未必還有此節目。媒介文本的產生及消亡速度如此之快,影響了應用篇的案例選擇。因此,我選擇了一些經典的主題,例如經典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你可以讀一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懸疑小說,將其與電影進行比較,然後再將電影和小說與美國廣播公司(PBS)的“戲劇名作”節目相比較,電視制作對小說的改編幅度更大。書中也有關於全新聞節目、橄欖球比賽、雜志廣告、電子遊戲以及社交媒介的章節,以上都是媒介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版增加了哪些新內容?
    在這一版中,我更新了媒介和相關問題的統計數據並增加了對許多主題的討論。包括以下新增主題:
    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對符號學的研究
     品牌符號學
     意識形態與大眾傳媒
     法蘭克福學派
     文化符碼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
     神話及其在分析文本和其他文化層面的應用
     俄狄浦斯情結在媒介中如何應用:詹姆斯·邦德、《星球大戰》
     後現代主義
     神話精神分析解說
     赫伯特·甘斯(Herbert Gans)對品位文化的看法
    此外,我還加了許多新的插圖來加強本書的視覺吸引力。希望此版本對你而言更有趣實用,並幫助你成為媒介的精明使用者和批評者。此外,本書還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媒介在生活中、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媒介分析技巧》已被翻譯成意大利文、中文、韓文和西班牙文,本書前三版已被翻譯為中文。
    結尾
    在媒介批評課程開始時,我告訴學生: “你會發現這門課程會改變你的生活。”學生們不約而同地笑了。結束這門課程後,當踫巧遇到他們時,許多學生都說,他們在《媒介分析技巧》一書中學到的方法論影響了他們看待媒介的方式及中的生活其他方面。比如,幾年前在超市購物時,一位年約40歲的女士微笑著向我走來。“伯格博士,”她說,“您不記得我了嗎?20年前我參加過您的符號學研討會。”走近一看,我回憶起了她確實曾上過我的課,卻記不起具體是哪門課程。然後她說了許多有意思的話: “您當時教給我們的符號學課程……我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這一點很重要。隻要你學習了這些方法論,它們便會始終伴隨著你,並影響你的生活方式。
    致謝
    我向自1982年此書首次出版以來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表達誠摯感謝,包括幫助我創作這本書的所有編輯、編輯助理、文字編輯、美術編輯、封面設計師和制作編輯,以及為此書各版本撰寫書評的教授們。在《媒介分析技巧》的幾個版本中,我很榮幸與我的前任編輯瑪格麗特·斯維爾(Margaret Seawell)和我的制作編輯阿斯特麗德·弗丁(Astrid Virding)合作;此版本的制作編輯是斯蒂芬妮·帕萊爾米尼(Stephanie Palermini)。在《媒介和傳播學研究方法》(第三版)中,我們也合作過。
    對於這一版本,我要感謝我的編輯馬特·伯尼(Matt Byrnie)以及他的助理加布裡埃爾·皮金妮(Gabrielle Piccininni),還有以下提供許多有益建議的評論家們:丹尼爾·萊帕德(Daniel Lepard)(加州聖瑪麗學院)
    邁克爾·薩瓦(Michael Savoie)(瓦爾德斯塔州立大學)
    多裡安·戴維斯(Dorian Davis)(瑪麗芒曼哈頓學院)
    凱倫·布爾克(Karen Burke)(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安·安達洛羅(Ann Andaloro)(摩海德州立大學)同時,我還要感謝多年來使用此書的教授們及讀過此書並給我發郵件反饋的學生們。本書第1章是對《理解電視:論作為社會與文化力量的電視》(Understanding Television: Essays on Television as a Social and Culture Force)一文的改動,經理查德·P .阿德勒(Richard P. Adler)編輯而成。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