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
    該商品所屬分類:研究生 -> 工學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王希勤、黃翊東、李國林、葛寧、馬洪兵、吳及、王昭誠、王生進 
    【所屬類別】 圖書  教材  研究生/本科/專科教材  工學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512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551287
    叢書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核心課繫列教材

    作者:王希勤、黃翊東、李國林、葛寧、馬洪兵、吳及、王昭誠、王生進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是面向電子信息科學類學生、讀者的概論課和導引課,以信息載體與繫統的相互作用關繫為主線,構建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繫的核心框架,使得電子信息學科的課程知識安排有更清晰的脈絡主線,以合理有序地重新規劃相關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新生、讀者將具有自主安排後續專業課程選修與學習計劃的能力,進而確定以後的研究方向。


    本書配套MOOC“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引”已在學堂在線上線。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繫統地闡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繫的七個層次:場與電荷載體、電勢與電路、比特與邏輯、程序與處理器、數據與算法、數據包與網絡、媒體與認知,展示知識體繫七個層次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和每個層次內部的基本問題,突出知識體繫的全面性和繫統性,構建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繫的核心框架,使得電子信息學科的課程知識安排有了清晰的脈絡主線,為相關核心課程的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新生、讀者將初步建立電子信息學科知識的核心概念,理解課程體繫設置的背景,有助於自主安排後續專業課程的選修及確立未來的研究方向。


    本書針對電子信息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電子信息相關領域工程師,具有高中畢業水平的電子信息愛好者。本書是電子信息學科學生、讀者的入門 MAP 指引型教材。

    作者簡介
    王希勤,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教授,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長期從事信號處理理論、算法和繫統實現方面的研究。2006年任電子工程繫主任,發起並主持繫教學改革,深入研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繫,並推動新課程體繫建設,獲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黃翊東,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纔工程”人選。現任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微納光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高等教育分會副會長,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OSA),ACS Photonics雜志副主編。歷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副繫主任、繫主任,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是光電子物理及器件,在光纖通信DFB激光器的研究中,提出並實現多項創新技術發明,獲得國外授權專利18項,被授予NEC一等研究功績獎。2003年回國後,帶領研究小組在光子/光聲晶體、表面等離子體波導器件、片上集成自由電子光源、量子光源以及硅基光電子集成器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表論文300餘篇,被引用數千次。多年從事本科及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致力於電子信息領域知識體繫和人纔培養的研究,是清華大學電子信息課程體繫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王希勤,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教授,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長期從事信號處理理論、算法和繫統實現方面的研究。2006年任電子工程繫主任,發起並主持繫教學改革,深入研究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繫,並推動新課程體繫建設,獲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黃翊東,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纔工程”人選。現任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微納光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高等教育分會副會長,美國光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OSA),ACS Photonics雜志副主編。歷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副繫主任、繫主任,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是光電子物理及器件,在光纖通信DFB激光器的研究中,提出並實現多項創新技術發明,獲得國外授權專利18項,被授予NEC一等研究功績獎。2003年回國後,帶領研究小組在光子/光聲晶體、表面等離子體波導器件、片上集成自由電子光源、量子光源以及硅基光電子集成器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表論文300餘篇,被引用數千次。多年從事本科及研究生教學管理工作,致力於電子信息領域知識體繫和人纔培養的研究,是清華大學電子信息課程體繫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李國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副教授。於1993年、2002年獲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2年入職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電路與繫統研究所至今,主要從事電路與繫統、電子醫療、人機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3年至今,擔任本科生專業基礎課“通信電路”主講教師,該課程分獲清華大學、北京市和國家精品課稱號。2011年至今,擔任本科生專業核心課“電子電路與繫統基礎”課程負責人和主講教師,該課程被評為2018年清華大學“標杆課程”。曾獲2014年清華大學第5屆“清韻燭光我喜愛的教師”,2017—2019年畢業生調查“本科學習期間受益深的課程與教師”,2019年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


     


    葛寧,清華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電子工程繫通信研究所所長;基金委創新群體核心成員,2000—2006年曾任清華華環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電磁頻譜安全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學分會委員。1993年和1997年在清華大學獲得學士與博士學位,1997—1998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博士後,1998—2000年在美國ADC公司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通信片上繫統、短距離無線通信、寬帶無線網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負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目標導向、973課題和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等。發表SCI論文40餘篇,申請專利20餘項,獲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2項。曾獲2017年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4年及2017年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6年電子學會創新團隊獎。


     


    馬洪兵,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於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衛星遙感圖像處理與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擔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核心課“數字邏輯與處理器基礎”和專業限選課“操作繫統”主講教師。發表論文 70 餘篇,編著和翻譯教材 10 部。曾獲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獎、微軟傑出教師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協會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白金獎、國家林業局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


     


    吳及,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副繫主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臨床大數據中心共同主任。1996年和2001年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獲得工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13—2015年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模式識別、數據挖掘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從2006起擔任清


    華-訊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現在為IEEE高級會員,中國語音產業聯盟技術工作組組長,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口腔數字化醫療技術和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第二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語音對話與聽覺專業組委員。還擔任2018—2022年*電信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信部電子發展基金等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參加的項目“智能語音交互關鍵技術及應用開發平臺”於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的項目“面向海量語音數據的識別、檢索和內容分析技術及其應用”獲201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on ASLP,AAAI,ACL等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約130篇。


     


    王昭誠,清華大學長聘教授,IEEE Fellow / IET Fellow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1996—1997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7 —1999年,在新加坡 OKI 技術中心任職;1999—2009年,在德國 SONY 歐洲研發中心任職;2009年4月受聘為清華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毫米波通信、無線光通信和人工智能,主持 973 課題、863 課題和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授權歐美發明專利 46 項( 23 項為完成人),授權中國發明專利 45 項,多項授權歐美發明專利已被國際標準采納;發表 SCI 論文 150 餘篇,出版 Wiley 專著 2 部;被 Web of Science 引用 6000 餘次、被 Google Scholar 引用 11000 餘次;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年度論文獎、Electronics


    Letters 年度論文獎、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 in Communications年度論文獎、ICC2013 / ICC2017 論文獎等榮譽。


     


    王生進,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媒體大數據認知計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


    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多年從事圖像和視頻信息處理、物體檢測與分類、自動目標識別與跟蹤、智能視頻分析、目標檢測與識別領域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智能視頻分析、大數據認知計算研究領域開展深入研究並取得了出色成果。


    主持或參與多項 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十三五”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並取得出色成果。在物體識別研究中,在多個國際權威公開數據集上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在圖像檢索研究中,大幅度提升了圖像檢索中視覺匹配的精確度,在多個國際權威圖像檢索測試集上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帶領團隊構建了行人再識別領域中三個大型數據集iLIDS-VID、Market1501、MARS,總下載量逾 13000 次,該數據集成為國際上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發表的行人再識別論文中的常用測試數據集,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擔任IEEE Trans PAM、IEEE Trans  SMC、 CVPR等國際權威期刊和會議的特約審稿人。作為起草人之一,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安全防範繫統生物特征識別應用術語》和國家標準《安全防範視頻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要求(SVAC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1 項。指導的博士論文獲 2017 年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2018 年8月獲國際模式識別學會 ICPR2018 論文獎;2019 年11月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兼任北京圖像圖形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形圖像學會視頻監控與安全專委會主任、全國安防標委會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應用分技術委員會委員、公安部安全防範技術與風險評估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自動化學會國防大數據分會副主任委員、IEEE Region 10 Beijing


    Section 學術活動委員會主席。

    目錄
    緒論 電磁學與分析數學史概覽
    第1章 電磁場與物質
    1.1 電磁波——傳播的電磁場
    1.1.1 電磁波的概念
    1.1.2 描述電磁波的物理參量
    1.1.3 電磁波的粒子性
    1.2 物質——電磁波的介質
    1.2.1 晶體的概念
    1.2.2 晶體中電子的能帶
    1.2.3 人工納米結構
    1.3 電磁場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1 非共振相互作用
    1.3.2 共振相互作用
    1.3.3 電磁場與導體的相互作用

    緒論  電磁學與分析數學史概覽


    第1章  電磁場與物質


    1.1  電磁波——傳播的電磁場


    1.1.1  電磁波的概念


    1.1.2  描述電磁波的物理參量


    1.1.3  電磁波的粒子性


    1.2  物質——電磁波的介質


    1.2.1  晶體的概念


    1.2.2  晶體中電子的能帶


    1.2.3  人工納米結構


    1.3  電磁場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3.1  非共振相互作用


    1.3.2  共振相互作用


    1.3.3  電磁場與導體的相互作用


     


    第2章  電勢與電路


    2.1  電路功用


    2.1.1  對電能量進行處理


    2.1.2  對電信息進行處理


    2.1.3  用電路實現信息的遠距離傳遞: 一個射頻通信繫統實例


    2.2  電路抽像


    2.2.1  電路與基本器件


    2.2.2  電路基本定律


    2.2.3  基本分析方法


    2.2.4  電路抽像三原則


    2.3  數字抽像


    2.3.1  數字化就是離散化


    2.3.2  數字化後信息受損了嗎


    2.3.3  二進制與開關


    2.3.4  開關與數字電路


    2.3.5  集成電路與數字化趨勢


    2.4  能量處理和信號處理的一些額外說明


    2.4.1  能量處理: 能量轉換與傳輸


    2.4.2  信號處理: 信號與繫統問題


    2.5  小結


    2.5.1  發展趨勢


    2.5.2  新興熱點


    2.5.3  扎實基礎


     


    第3章  比特與邏輯


    3.1  概念與內涵


    3.1.1  比特的定義


    3.1.2  比特的物理觀


    3.1.3  比特的數學觀


    3.1.4  比特的電子工程觀


    3.2  編碼映射與布爾代數


    3.2.1  編碼


    3.2.2  邏輯的由來


    3.2.3  布爾代數


    3.3  權重與計算


    3.3.1  權重編碼


    3.3.2  算術


    3.4  不確定與信息度量


    3.4.1  信息的定義


    3.4.2  信息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程序與處理器


    4.1  程序和程序設計語言


    4.1.1  計算機程序


    4.1.2  程序設計語言


    4.2  歷史的視角: 從算盤到ENIAC


    4.2.1  早期計算工具


    4.2.2  機械式計算機


    4.2.3  電子計算機


    4.3  處理器的基本原理


    4.3.1  二進制運算電路


    4.3.2  馮·諾依曼計算機


    4.3.3  指令集體繫結構


    4.3.4  處理器如何工作


    4.4  現代處理器設計技術


    4.4.1  處理器的性能


    4.4.2  CISC與RISC


    4.4.3  指令級並行處理


    4.4.4  Cache和新總線技術


     


    第5章  數據與算法


    5.1  數據


    5.1.1  什麼是數據


    5.1.2  數據處理技術


    5.1.3  數據的重要性


    5.2  數學模型


    5.2.1  什麼是數學模型


    5.2.2  數學模型的種類


    5.2.3  數學模型與計算機


    5.3  算法


    5.3.1  什麼是算法


    5.3.2  問題與解


    5.3.3  算法的分析與評價


    5.3.4  算法的實現方式


    5.3.5  常用的算法設計思想


    5.4  數據與算法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6章  通信與網絡


    6.1  概述


    6.1.1  信息的內涵


    6.1.2  典型繫統介紹


    6.2  信息的傳輸


    6.2.1  通信繫統的組成


    6.2.2  通信基礎理論


    6.2.3  調制與解調


    6.2.4  編碼技術


    6.3  信息的交換


    6.3.1  復用和多址


    6.3.2  排隊論和網絡協議


    6.3.3  交換技術


    6.3.4  Internet實例


     


    第7章  媒體與認知


    7.0  前言


    7.1  媒體概念與形式


    7.1.1  媒體的廣義定義


    7.1.2  多樣形式的媒體


    7.1.3  信息媒體


    7.1.4  媒體表示形式


    7.2  認知科學


    7.2.1  認知科學與認知理論


    7.2.2  認知過程


    7.2.3  感覺與知覺


    7.3  人的認知機理


    7.3.1  人的認知控制繫統構成


    7.3.2  人的認知控制繫統的層次性


    7.3.3  人的感知繫統特點


    7.3.4  人的視覺感知特點


    7.4  智能媒體處理


    7.4.1  媒體內容的特點


    7.4.2  信號分析方法


    7.4.3  智能處理方法


    7.4.4  深度學習方法


    7.5  媒體認知應用


    7.5.1  媒體與認知的相互作用


    7.5.2  媒體認知應用領域


    7.5.3  人工智能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前言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經過整整十年的努力,正式推出新版核心課繫列教材。這成果來之不易!在這個時間節點重新回顧此次課程體繫改革的思路歷程,對於學生,對於教師,對於工程教育研究者,無疑都有重要的意義。

    高等電子工程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不斷增長的知識量與有限的學制之間的矛盾。這個判斷是這批教材背後基本的觀點。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信息科技,在20世紀獨領風騷數十年,至21世紀,勢頭依然強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的總量呈現爆炸性增長趨勢。為了適應這種增長,高等教育繫統不斷進行調整,以把更多新知識納入教學。自18世紀以來,高等教育響應知識增長的主要方式是分化: 一方面延長學制,從本科延伸到碩士、博士; 一方面細化專業,比如把電子工程細分為通信、雷達、圖像、信息、微波、線路、電真空、微電子、光電子等。但過於細化的專業使得培養出的學生缺乏處理綜合性問題的必要準備。為了響應社會對人纔綜合性的要求,綜合化逐步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趨勢,同時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成為關注的重點。很多大學推行寬口徑、厚基礎本科培養,正是這種綜合化趨勢使然。通識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也正是大學對綜合化趨勢的積極回應。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經過整整十年的努力,正式推出新版核心課繫列教材。這成果來之不易!在這個時間節點重新回顧此次課程體繫改革的思路歷程,對於學生,對於教師,對於工程教育研究者,無疑都有重要的意義。



    高等電子工程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不斷增長的知識量與有限的學制之間的矛盾。這個判斷是這批教材背後基本的觀點。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信息科技,在20世紀獨領風騷數十年,至21世紀,勢頭依然強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的總量呈現爆炸性增長趨勢。為了適應這種增長,高等教育繫統不斷進行調整,以把更多新知識納入教學。自18世紀以來,高等教育響應知識增長的主要方式是分化: 一方面延長學制,從本科延伸到碩士、博士; 一方面細化專業,比如把電子工程細分為通信、雷達、圖像、信息、微波、線路、電真空、微電子、光電子等。但過於細化的專業使得培養出的學生缺乏處理綜合性問題的必要準備。為了響應社會對人纔綜合性的要求,綜合化逐步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趨勢,同時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成為關注的重點。很多大學推行寬口徑、厚基礎本科培養,正是這種綜合化趨勢使然。通識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也正是大學對綜合化趨勢的積極回應。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在20世紀80年代有九個細化的專業,20世紀90年代合並成兩個專業,2005年進一步合並成一個專業,即“電子信息科學類”,與上述綜合化的趨勢一致。


    綜合化的困難在於,在有限的學制內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太多,實踐訓練和課外活動的時間被擠占,學生在動手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案是延長學制,比如把本科定位在基礎教育,碩士定位在專業教育,實行五年制或六年制本碩貫通。這個方案雖可以短暫緩解課程量大的壓力,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知識爆炸性增長帶來的問題,因此不可持續。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是減少課程,但這並非易事。減少課程意味著去掉一些教學內容。關於哪些內容可以去掉,哪些內容必須保留,並不容易找到有高度共識的判據。


    探索一條可持續有共識的途徑,解決知識量增長與學制限制之間的矛盾,已是必需,也是課程體繫改革的目的所在。



    學科知識架構是課程體繫的基礎,其中核心概念是重中之重。這是這批教材背後關鍵的觀點。


    布魯納特別強調學科知識架構的重要性。架構的重要性在於幫助學生利用關聯性來理解和重構知識; 清晰的架構也有助於學生長期記憶和快速回憶,更容易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抓住知識架構,知識體繫的脈絡就變得清晰明了,教學內容的選擇就會有公認的依據。


    核心概念是知識架構的彙聚點,大量的概念是從少數核心概念衍生出來的。形像地說,核心概念是干,衍生概念是枝、是葉。所謂知識量爆炸性增長,很多情況下是“枝更繁、葉更茂”,而不是產生了新的核心概念。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教學內容應重點圍繞核心概念來組織。教學內容中,既要有抽像的概念性的知識,也要有具體的案例性的知識。


     


    梳理學科知識的核心概念,這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課程改革中為關鍵的一步。辦法是梳理自1600年吉爾伯特發表《論磁》一書以來,電磁學、電子學、電子工程以及相關領域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庫恩對“範式”的定義為標準,逐步歸納出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知識體繫的核心概念,即那些具有“範式”地位的學科成就。


    圍繞核心概念選擇具體案例是每一位教材編者和教學教師的任務,原則是具有典型性和時代性,且與學生的先期知識有較高關聯度,以幫助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去理解新的概念。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繫的核心概念是: 信息載體與繫統的相互作用。這是這批教材公共的基礎。


    1955年前後,斯坦福大學工學院院長特曼和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繫主任布朗都認識到信息比電力發展得更快,他們分別領導兩所學校的電機工程繫進行了課程改革。特曼認為,電子學正在快速成為電機工程教育的主體。他主張徹底修改課程體繫,犧牲掉一些傳統的工科課程以包含更多的數學和物理,包括固體物理、量子電子學等。布朗認為,電機工程的課程體繫有兩個分支,即能量轉換和信息處理與傳輸。他強調這兩個分支不應是非此即彼的兩個選項,因為它們都基於共同的原理,即場與材料之間相互作用的統一原理。


    場與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是電機工程個明確的核心概念,其初的成果形式是麥克斯韋方程組,後又發展出量子電動力學。自彼時以來,經過大半個世紀的飛速發展,場與材料的相互關繫不斷發展演變,推動繫統層次不斷增加。新材料、新結構形器件連接成各種電路,在電路中,場轉化為電勢(電流電壓),“電勢與電路”取代“場和材料”構成新的相互作用關繫。電路演變成開關,發展出數字邏輯電路,電勢二值化為比特,“比特與邏輯”取代“電勢與電路”構成新的相互作用關繫。數字邏輯電路與計算機體繫結構相結合發展出處理器(CPU),比特擴展為指令和數據,進而組織成程序,“程序與處理器”取代“比特與邏輯”構成新的相互作用關繫。在處理器基礎上發展出計算機,計算機執行各種算法,而算法處理的是數據,“數據與算法”取代“程序與處理器”構成新的相互作用關繫。計算機互聯出現互聯網,網絡處理的是數據包,“數據包與網絡”取代“數據與算法”構成新的相互作用關繫。網絡服務於人,為人的認知繫統提供各種媒體(包括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媒體與認知”取代“數據包與網絡”構成新的相互作用關繫。


    以上每一對相互作用關繫的出現,既有所變,也有所不變。變,是指新的繫統層次的出現和範式的轉變; 不變,是指“信息處理與傳輸”這個方向一以貫之,未曾改變。從電子信息的角度看,場、電勢、比特、程序、數據、數據包、媒體都是信息的載體; 而材料、電路、邏輯(電路)、處理器、算法、網絡、認知(繫統)都是繫統。雖然信息的載體變了,處理特定的信息載體的繫統變了,描述它們之間相互作用關繫的範式也變了,但是諸相互作用關繫的本質是統一的,可歸納為“信息載體與繫統的相互作用”。


    上述七層相互作用關繫,層層遞進,統一於“信息載體與繫統的相互作用”這一核心概念,構成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知識體繫的核心架構。



    在核心知識架構基礎上,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規劃出十門核心課: 電動力學(或電磁場與波)、固體物理、電子電路與繫統基礎、數字邏輯與CPU基礎、數據與算法、通信與網絡、媒體與認知、信號與繫統、概率論與隨機過程、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其中,電動力學和固體物理涉及場和材料的相互作用關繫,電子電路與繫統基礎重點在電勢與電路的相互作用關繫,數字邏輯與CPU基礎覆蓋了比特與邏輯及程序與處理器兩對相互作用關繫,數據與算法重點在數據與算法的相互作用關繫,通信與網絡重點在數據包與網絡的相互作用關繫,媒體與認知重點在媒體和人的認知繫統的相互作用關繫。這些課覆蓋了核心知識架構的七個層次,並且有清楚的對應關繫。另外三門課是公共的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自不必說,信號與繫統重點在確定性信號與繫統的建模和分析,概率論與隨機過程重點在不確定性信號的建模和分析。


    按照“寬口徑、厚基礎”的要求,上述十門課均被確定為電子信息科學類學生必修專業課。專業必修課之前有若干數學、物理基礎課,之後有若干專業限選課和任選課。這套課程體繫的專業覆蓋面拓寬了,核心概念深化了,而且教學計劃安排也更緊湊了。近十年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的教學實踐證明,這套課程體繫是可行的。



    知識體繫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課程體繫也不會一成不變。就目前的知識體繫而言,關於算法性質、網絡性質、認知繫統性質的基本概念體繫尚未完全成型,處於範式前階段,相應的課程也會在學科發展中不斷完善和調整。這也意味著學生和教師有很大的創新空間。電動力學和固體物理雖然已經相對成熟,但是從知識體繫角度說,它們應該覆蓋場與材料(電荷載體)的相互作用,如何進一步突出“相互作用關繫”還可以進一步探討。隨著集成電路的發展,傳統上區分場與電勢的條件,即電路尺寸遠小於波長,也變得模糊了。電子電路與繫統或許需要把場和電勢的理論相結合。隨著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發展,未來在邏輯與處理器和通信與網絡層次或許會出現新的範式也未可知。


    工程科學的核心概念往往建立在技術發明的基礎之上,比如目前主流的處理器和網絡分別是面向馮·諾依曼結構和TCP/IP協議的,如果體繫結構發生變化或者網絡協議發生變化,那麼相應地,程序的概念和數據包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



    這套課程體繫是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的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前提的。兄弟院校可以參考,但是在實踐中要結合自身教師和學生的情況做適當取舍和調整。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的很多老師深度參與了課程體繫的建設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這一過程中,他們表現出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令人欽佩!自課程改革以來,特別是2009年以來,數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繫的本科同學也深度參與了課程體繫的改革工作。他們在沒有教材和講義的情況下,積極支持和參與課程體繫的建設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向這些同學表示衷心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多年來一直關注和支持課程體繫建設工作,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王希勤2017年7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