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繫第四輯國手風範 12:黃徐對子譜
    該商品所屬分類:體育/運動 -> 體育/運動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陳祖德 
    【所屬類別】 圖書  體育/運動  圍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772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簡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37723
    作者:陳祖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

    編輯推薦

    **套繫統精解中國圍棋古譜的繫列叢書,三年陸續出齊,是對中國圍棋智慧的總結和提升,給圍棋專業、人士、圍棋愛好者的精品珍藏禮物。中國圍棋古譜很少有人繫統詮釋,陳祖德以一人之力,將*精彩的中國圍棋古譜繫統精解,讓今天的圍棋界人士順暢了解和學習中國圍棋古譜,是獨一無二的重要工程。

     
    內容簡介

    《黃徐對子譜》所載,繫康熙年間大國手黃龍士,與繼他而起、稱霸棋壇長達三四十年的徐星友之間的分先對局譜,凡七局。龍士棋風幽遠、細密,一直以來是星友棋藝養成的領路人,在這七局中,依然扮演著上手的角色;星友的棋風渾淪融和,恬淡正派,在本書中也有充分展現,但在力量上明顯遜龍士一籌。二人間對局數量雖少,質量上亦有存疑,但二人作為清初*代表性的大國手一級,這些對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後人不可不書,亦不能不加以珍視。本書適合圍棋界專業人士、圍棋愛好者等。

    作者簡介

    陳祖德
    1944年生,上海人。歷任國家體育總局棋類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棋院院長、中國圍棋協會主席、國際圍棋聯盟副會長。我國建國以來的傑出運動員和教練員。1999年被評為“新中國棋壇十大傑出人物”。曾兩次獲得體育榮譽獎章。曾獲1964年、1966年、1974年全國圍棋個人賽冠軍。他是我國第一位戰勝日本九段的棋手。1982年被授予九段。“中國流”布局的創始人。著有《超越自我》、《當湖十局細解》、《無極譜》等書,其中《超越自我》曾獲“人民文學獎”。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目錄

    《黃徐對子譜》
    總序 吳清源 壹
    序 常振明 參
    推薦序 中國流,大格局 吳遠之 伍
    自序 陳祖德 柒
    第一局 〇黃龍士 ●徐星友
    第二局 〇徐星友 ●黃龍士
    第三局 〇黃龍士 ●徐星友
    第四局 〇徐星友 ●黃龍士
    第五局 〇徐星友 ●黃龍士
    第六局 〇徐星友 ●黃龍士
    第七局 〇黃龍士 ●徐星友
    後記

    在線試讀
    後 記
    談論黃徐,總繞不開他們之間的那樁公案,那就是龍士方當中年,為何會忽然下世,這與徐星友有無關繫?由於過世的原因缺乏明確的記載,後世傳之紛纭,企圖來推測當時的情況到底如何。
    首先要明確的是,黃、徐間的關繫非同尋常。這可以從徐星友的棋力長成推而知之。徐星友年長黃龍士七八歲,據現有的記載,他似乎一直在黃龍士的磨礪之下,纔最終成長為國手一級的——從四子進至三子,由三子而血淚篇,由血淚篇一躍而為對子。他們之間對局數量如此之多,我們雖不能排除黃龍士提攜後進的雅量,但他們之間關繫的親厚,也是可以想見的了。
    因為這一層,譚其文在其《弈選小傳》中說,星友受龍士三子(當指“血淚篇”)後,足不下樓者三年(苦學深思,鑽研弈道),由是深嫉龍士(因為深入的研究,更明確了自己的纔能不及龍士),因延龍士至家,供奉備至,陰使恣情聲色,不數年,龍士以瘵卒,而星友遂為第一矣。
    這是譚先生一家言,可為傳聞軼事,聽風而不縈懷,但我認為不宜武斷地采為信史。其中諸多疑點,留待稍後敘述。但“延龍士至家”,或許給了我們某些提示,即本書所評之黃徐對子譜,極有可能發生在杭州的徐宅。而且,在此數年之間,他們間對局之數量,也決不止我們今天所見的六七局之數。
    於是,這就引出了另一個疑問。那就是以星友之財力,可以對龍士供奉備至,而獨不能在對局時一一記譜,在龍士生前或逝後,進而把他們間的對戰之局全部刊行嗎?星友敗於程蘭如,南歸杭州,發憤著書,從許多棋局中遴選出六十四局,摶成《兼山堂》一書,可見徐氏藏譜甚豐,資料不乏,甚至可以追溯到龍士十七歲時挑戰盛大有之譜。年代如此久遠的棋譜尚且留存,則現今流傳下來的,不過一鱗半爪的黃徐對子譜,就不能不令人生疑了。是星友的敗局過多,他要諱敗為勝,還是到星友輯錄《兼山堂譯譜》時,棋譜已頗多散佚?個中的原因,今天的我們已微茫難求。
    另外,從龍士、星友在黃徐七局中間表現出來的功力,我認為此時的星友與龍士仍存在明顯的差距,不足以當分先之棋分。所謂分先,對局雙方必要旗鼓相當,勝負持平。而在黃徐七局中,龍士卻是對星友取得了壓倒性的戰績,則星友如何能大言炎炎,與龍士分先對壘?這是不合常理的。因此據我的推測,這裡有一個可能的原因,那就是龍士在星友家中,一住數年,受到了星友的盛情款待,龍士既然感其情意,便不能不在棋分上予以優容。

    後 記

    黃龍士、徐星友之間的分先對壘,在後人眼中看來,這應是當時棋壇的一大盛事。因為黃、徐二人,是相繼而起、稱雄棋壇的大國手。兩人年齡相近,棋力相若,而棋風截然不同,這番踫撞,想來為不少棋家所樂道。
    談論黃徐,總繞不開他們之間的那樁公案,那就是龍士方當中年,為何會忽然下世,這與徐星友有無關繫?由於過世的原因缺乏明確的記載,後世傳之紛纭,企圖來推測當時的情況到底如何。
    首先要明確的是,黃、徐間的關繫非同尋常。這可以從徐星友的棋力長成推而知之。徐星友年長黃龍士七八歲,據現有的記載,他似乎一直在黃龍士的磨礪之下,纔最終成長為國手一級的——從四子進至三子,由三子而血淚篇,由血淚篇一躍而為對子。他們之間對局數量如此之多,我們雖不能排除黃龍士提攜後進的雅量,但他們之間關繫的親厚,也是可以想見的了。
    因為這一層,譚其文在其《弈選小傳》中說,星友受龍士三子(當指“血淚篇”)後,足不下樓者三年(苦學深思,鑽研弈道),由是深嫉龍士(因為深入的研究,更明確了自己的纔能不及龍士),因延龍士至家,供奉備至,陰使恣情聲色,不數年,龍士以瘵卒,而星友遂為第一矣。
    這是譚先生一家言,可為傳聞軼事,聽風而不縈懷,但我認為不宜武斷地采為信史。其中諸多疑點,留待稍後敘述。但“延龍士至家”,或許給了我們某些提示,即本書所評之黃徐對子譜,極有可能發生在杭州的徐宅。而且,在此數年之間,他們間對局之數量,也決不止我們今天所見的六七局之數。
    於是,這就引出了另一個疑問。那就是以星友之財力,可以對龍士供奉備至,而獨不能在對局時一一記譜,在龍士生前或逝後,進而把他們間的對戰之局全部刊行嗎?星友敗於程蘭如,南歸杭州,發憤著書,從許多棋局中遴選出六十四局,摶成《兼山堂》一書,可見徐氏藏譜甚豐,資料不乏,甚至可以追溯到龍士十七歲時挑戰盛大有之譜。年代如此久遠的棋譜尚且留存,則現今流傳下來的,不過一鱗半爪的黃徐對子譜,就不能不令人生疑了。是星友的敗局過多,他要諱敗為勝,還是到星友輯錄《兼山堂譯譜》時,棋譜已頗多散佚?個中的原因,今天的我們已微茫難求。
    另外,從龍士、星友在黃徐七局中間表現出來的功力,我認為此時的星友與龍士仍存在明顯的差距,不足以當分先之棋分。所謂分先,對局雙方必要旗鼓相當,勝負持平。而在黃徐七局中,龍士卻是對星友取得了壓倒性的戰績,則星友如何能大言炎炎,與龍士分先對壘?這是不合常理的。因此據我的推測,這裡有一個可能的原因,那就是龍士在星友家中,一住數年,受到了星友的盛情款待,龍士既然感其情意,便不能不在棋分上予以優容。
    黃徐對局中,龍士還出現了不少與他水平不相符的疑問手,甚至有一局,我非常懷疑是時人的偽作。以龍士的水平和境界,獨步天下,在一局棋中連續下出疑問手,這是很不可解的。那麼,這就要考慮龍士對局時的狀態。是正常競技的狀態,如弈樂園三十局挑戰霸主周東侯那樣,鼓足鬥志,精益求精,還是在酒酣的狀態之下,任意為之?如果這七局棋對局雙方的記錄確信無誤,我則傾向於後一種可能,某些棋局很可能是在賓主觥籌交錯,盡情歡飲之後,信手揮灑的塗鴉之作。這樣的棋局,當然不能代表龍士的真正水平。限於資料,我不得不把黃徐七局全部評講,但有些棋實在礙眼且令人痛心,這一層還希望讀者能夠體察一二。
    關於黃徐間的公案,黃俊先生在《弈人傳》中,曾對徐星友之為大名所累,橫遭誣蔑,表示了一些不平,並作了一番澄清和辯護。我們今人以棋見人,也可以有一個大致的判斷,星友的棋路如此中正平和、閑淡大方,似不能有如此歹毒之心腸。
    黃俊先生說,康熙六十年,青少年時期的範西屏、施襄夏,隨師俞永嘉一同拜謁長者星友。星友時年七十餘,授範施三子,極傾愛之,出《兼山堂弈譜》以贈。星友同時人翁嵩年說,餘自髫齡(指代幼時)與星友交,晚歲落拓,往還更密,樂數晨夕。不獨技藝精也,道氣迎人,迥出塵俗,絕無浮誇矜勝(自矜其勝。自己宣揚自己,洋洋得意)之習,以表異於眾,不求名而愈著。以嵩年對徐星友的親身了解,如此稱贊星友的美德懿行,發自內心地佩服於他,我們後人,就不難推斷出星友到底是何等樣人。以他的忠誠和藹,怎麼會因為圍棋這樣的“小技”而刻意陷害龍士呢?因此這種傳聞,必定是出自後世的小人,以利己害人之心度君子腹,甚至於不惜污蔑星友,來逞他一時議論之快罷了。黃俊接著說,能善誘遜己者(能循循善誘水平不如自己的人),必能敬愛勝己者。弈家積習,類好抑人揚己,刊譜時必掩其敗而著(彰顯)其勝。但是看星友的《兼山堂弈譜》,對龍士“推挹備至”,怎麼會是忌刻的人所為呢?也許是龍士去世後,星友以國手名者四十年,有忌妒他的人故意說出這些話來污蔑他,久而久之,“沿訛過甚”(謬論沿習,遠過於事實本身了)。因此黃俊為之辨正,認為“人以技重歟,技亦以人重也”。
    以上,黃俊從人品與棋品兩方面,辨正星友不能如傳聞一般加害龍士,讀來是頗有道理的。
    另外,從一般的事理上推測,如果當年星友處心積慮要加害龍士,則傳言洶洶,把他作為第一嫌疑人時,他似乎不能不出頭,作某些辯駁,以示立身很正,於事無涉。星友無辯駁之詞,或許反證了在他在世之時,並無什麼流言;也可以說,當時並無其他人等,對龍士之死提出什麼質疑,可見事實本身,在當時並無可疑。雖然龍士中年過世讓人沉悼,哀其纔能,但以清代康熙時期的治療條件和平均壽命,這似乎又不是不能理解的。(嘉道時期的國手陳子仙,據周小松的回憶,是因痢疾不治,旬日之間就突然去世了,時年五十餘。這在今天,也是難以想像的。)星友在《兼山堂譯譜》中於龍士的棋藝推崇之至,也可見他胸中坦蕩蕩,並無後世傳聞中這許多丘壑。
    龍士著有《弈括》,康熙庚寅年,崇川吳時亮為之刊行。其原因大概是時亮曾延請龍士於家教弈,龍士因手授而付梓。但此書流傳似不甚廣。嘉慶間遊藝居士重刊,並序雲:“近世談弈之書,首推施定庵《弈理指歸》、範西屏《桃花泉》,骎骎乎家有其書乎。獨怪施範與程梁並稱四家,皆導源於黃子龍士,施範著作盛行於世,而龍士《弈括》,外間知者頗少……龍士此編,涵渾淡泊,一切轉鬥攻劫之道,引而不發,而神明變化,已莫逾此,洵所謂百家騰躍,盡入寰中者……後學舍此不求,遽從事於《指歸》、《桃花泉》二書,何異論詩者誦李杜(李白、杜甫)而遺陶謝(陶淵明、謝靈運)?”等等。
    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弈譜》,兼容並包,於棋理亦有深刻之闡發,施襄夏評為“弈學之大宗”。二“宗”互現,正如棋史上龍士、星友先後光耀。壯哉斯人!
    最後,還有一些心曲想向讀者陳說。黃徐對子譜總共纔七局棋,無論如何,數量是少了一些,這是一件憾事。但作為清初最有代表性的、壟斷棋壇時間最長的兩位大國手,如果沒有他們的對子譜,那將是更大的缺憾。我想,先人既然給我們留下了這珍貴的七局棋,即便數量少了些,質量也有存疑,但至少能給我們更好地研究和參考,提供了一個基礎。至於書中的某些推測之語,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讀者提出不同的見解。


    總序

    吳清源

    我的助手牛力力從中國帶回了祖德先生的消息, 得知他正在研究和講解清朝的古棋,
    這令我十分喜慰。
    回思上世紀五十年代與川端康成先生的對話, 我曾比較過中日兩國在兩三百年以前圍
    棋發展的盛況。那時的日本圍棋, 在德川幕府的治下, 出現了劃時代的名人———道策, 他的棋力超群, 有“十三段”的美譽,更創制了“道策流”, 開啟了近代布局的先河, 可以說是棋界了不起的大人物。
    但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 中國的座子圍棋, 也達到了巔峰, 或者可以更準確地說,
    中國圍棋最強的時代, 就是在三百年前左右的乾隆時代。當時的中國,名家輩出,其中更有像黃月天(龍士)、施定庵(襄夏)等超群撥俗的強手。但兩國的翹楚,道策先生以及後起的丈和先生,與清朝的黃月天、施定庵、範西屏三位棋聖, 並沒有在盤上一爭短長的機緣;道光、咸豐年間,爭奪名人碁所失利的幻庵因碩, 曾有意來華,與當時中國的大國手周小松切磋棋藝,然也因海路不通而作罷。但清代大國手的棋力,我以為是到達了非常了不起的程度的,應相當於日本的名人一級的水平。
    我是根據從清朝流傳下來的棋譜集, 而得出這一判斷的, 五十年前我對川端先生如是說,時至今日, 我仍然抱持這樣的信念。
    但清朝並沒有幕府將軍為棋士提供祿米, 也沒有“名人碁所”、“御城碁” 這樣嚴密的
    制度作為支撐, 而隻有貴族或富豪不定期主辦的棋賽, 中國頂尖的名手, 於是依賴懸賞的獎金獲得收入。
    在康熙時期, 黃月天獨步天下, 沒有人能和他相抗衡;到了乾隆年間,則是施定庵與範西屏兩人並立的時代。“但是不知何故,兩雄之間的對弈局數很少,全部不過十二三局而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富豪所舉辦的十局賽, 這十局棋被稱為千兩之棋; 也就是說,一局就相當於一百兩的價值,而當時的一千兩,以今天的價值來看, 應該相當有(指上世紀50年。———編者注)吧?此二人就可以說是相當高強的專家棋士,並且一生就是以圍棋為職業而持續地下棋。”
    “其中還有名為‘血淚篇’的黃月天與徐星友之對弈譜流傳於世。徐星友當時雖然已號稱國手等級,但是其棋力還是比不上黃月天,兩者當時的局差是先二左右,但是黃月天卻說實際上可以讓徐星友三子, 於是徐星友非常憤慨,真的就和黃月天下受三子的十局賽。當然,最後這個十局賽是黃月天輸多勝少,不過還是有幾局棋是黃月天漂亮地獲勝, 所以被稱為‘血淚篇’,是非常精彩的名局。”
    但到了清朝的末年, 中國的圍棋水準急劇地衰退, 到達了谷底。我的老師顧水如先生、
    汪雲峰先生, 與中國最後一位大國手周小松, 可能要以“先二” 的棋格纔能與之相抗。此後,中國圍棋的水準慢慢回升,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達到今日的光輝興盛局面。
    中國清代的圍棋, 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既有清末中國圍棋急劇衰落, 在一般人心目中
    造成了中國古棋不如日本圍棋的深刻印像, 又有那時的戰法, 與現代的圍棋大大不同的原
    因。因為, “即使看了乾隆時代的古譜, 也無法應用到現代的下法中, 因此不受到重視,
    也很少被拿來研究”。
    但圍棋的玄妙、幽深, 又非一時一地、一人一局所能勘破。三百年前的下法, 在今人
    看來, 已經有了不甚滿意的地方; 三百年後, 後人看我們今天的棋, 是否也會抱持同樣的看法?我們雖然不得而知,但以事理推斷,明矣。
    祖德先生發思古之幽情, 整理國故, 他的著眼點, 想來也在此處。此舉善莫大焉, 於
    是欣然草文, 以為響應。


    常振明

    祖德先生的“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繫” 交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是文化界、圍棋界的一件盛事。
    我與祖德先生的交誼已經有幾十年了, 因為在入讀大學以前, 我曾經是北京市的一名
    專業棋手。在棋上, 祖德先生是我的前輩, 在國家隊一起訓練或比賽時, 我常有機會向他請教。在年齡上,祖德先生長我十二歲,溫文爾雅,待我如同兄長一般。我在棋界的時間雖然不長, 但這一段濃厚的記憶, 常常令我回味。
    那時候, 我們的國家隊基本上還是以日本為師, 耳濡目染的是日本棋界所開發出來的
    下法, 如小目的定式, 木谷實與吳清源的新布石, 運籌布子講究棋理和棋形, 等等, 並且在棋手中間,有一種趕超日本的氣氛,於是,對我們的前輩, 明清時代的國手所遵循的下法, 當時並沒有餘力過多地涉獵。
    但是從2005年起, 我們的年輕棋手常昊、羅洗河、古力,包括中信北京隊的孔傑等,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一繫列的佳績,從頂尖棋手的層面以及整體厚度的層面, 可以說, 我們不僅超過了日本,與以前的“苦手” 韓國相比,也占了一點上風。在這樣的形勢下,回過頭來研究古代圍棋, 從我們的古譜中汲取營養,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確是非常好的時機。
    唐太宗曾經說: “以史為鋻, 可以知興替。” 歷史這面鏡子, 不僅記載了過去,從中也可以推知未來。像我國的古代圍棋,經歷了魏晉、唐宋,到明清時達到了頂峰, 但從清末至民國, 隨著國勢的衰退,圍棋的水平也大大地倒退。隻是在新中國,由帥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提倡,圍棋纔重新步入了興旺的局面,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回到了我們的祖先曾經達到的“盛世景像”。撫今追昔, 令人感慨。
    圍棋的盛衰、興替, 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裡邊起作用?帥有一句名言, 叫做“國運盛, 棋運盛”,說的是外部的環境,國家的繁榮,是圍棋事業興盛的主導條件; 另一方面,棋手們是否有開闊的胸襟、前進的動力,樂意於從方方面面汲取養分的謙虛態度,我以為也是重要的內部因素。
    圍棋是我們的國粹,凝聚了先人們傑出的智慧。對它的繼承和發揚,是我們每一個熱愛圍棋的人都無可推卸的責任。中信集團多年以來一直關注著圍棋事業的發展以及圍棋文化的傳承。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的第九屆世界業餘圍棋錦標賽,中信集團曾給予了一定的資助。在中國圍棋甲級聯賽創辦之初,中信集團組隊“中”,連續四屆參加了比賽。2009年,中信集團再度與北京圍棋隊聯手, 更名為“中信北京隊”,重返圍甲的大舞臺。此外,對於圍棋團體的成長、青少年棋手的培養,中信集團也曾稍盡綿力。
    中信出版社以前曾經推出過吳清源大師的作品,如他的自傳《中的精神》,以及他的棋譜選集《人生十八局》等,獲得了一些好評。這次與祖德先生攜手,把目光轉向我們的傳統文化———明清時期的古譜,制作一個大繫列, 以此來傳承和發揚國故,也希望得到讀者的認可。


    自序

    陳祖德
    如果不是中華民族來發明,世界上至今也不會有圍棋。
    中華民族是個智慧的民族。人們經常提四大發明, 其實中華民族影響深遠的發明創造
    何止這四項? 譬如圍棋,就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圍棋的歷史悠久,遠遠早於四大發明,而且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智慧。四大發明固然了不起,但隻是我們比其他民族先走了一步,如果我們不發明,其他民族早晚也會發明。唯有圍棋, 如果不是中華民族來發明, 那麼,世界上至今也不會有圍棋。
    圍棋深奧莫測、變化無窮。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前發明圍棋, 數千年後的我們, 怎麼
    想都想不明白, 都覺得不可思議: 先祖有怎樣的聰明怎樣的智慧纔能發明圍棋? 難怪有人認為圍棋是外星人發明的。
    還有不可思議的是, 歷史無情, 隻要跟不上歷史的發展,不符合時代的節拍,歷史必然將它淘汰。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不知淘汰了多少東西。多少文化藝術纔短短二三百年的歷史,如今已無以存矣,或者是需要保護需要搶救矣, 偏偏圍棋越活越年輕。
    圍棋的歷史悠久, 遠遠早於四大發明, 而且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智慧。
    圍棋歷經數千年, 非但沒被淘汰沒成為老朽,相反,如今生機勃勃、熱力四射、陽光燦爛。今天的圍棋,在國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般的洶湧的愛好者,特別是少年兒童愛好者;在世界上更是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族所接受、所喜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藝術卻綻放出無比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最不可思議的。
    我國歷史上絕大部分的帝王將相、纔子佳人和文人墨客都會下圍棋,其中有很多對圍棋情有獨鐘,甚至痴迷。他們留下了大量的有關圍棋的詩詞賦文以及趣聞軼事。歷朝歷代對社會有著極為重要影響的群體,可能在交往和遊戲間,就肩負起了圍棋的薪火傳承。
    魏晉唐宋時期我國的文化藝術包括圍棋蓬勃發展。圍棋本身具有文化性和競技性兩個主要方面,而我國古代社會重視的主要在精神層面,好像覺得看重競技看重勝負似有悖文化藝術的清雅脫俗。蘇東坡的名言“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是對勝負的一種灑脫,也是當時的一種人生態度。
    我國古代圍棋水平真正的提高是從明末開始, 至清康乾盛世達到了無限風光的頂峰。
    正如陳毅同志所說“國運盛, 棋運盛”。
    祖國的千年前的精美棋具,隻在日本奈良的博物館“正倉院”。
    康乾時代, 棋壇人纔輩出, 強手如林。令人可喜的是, 留下了大量的棋譜和各種圍棋著作。
    但同時我又感到遺憾和痛心,因為這之前留下的圍棋史料太少太少。圍棋最早的古譜是宋本《忘憂清樂集》,其中有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與呂範的對局,但這張棋譜的真假無從考證。
    圍棋在春秋戰國時已相當普遍, 孔、孟曾多次提及圍棋。但春秋戰國時的圍棋究竟怎
    麼樣? 孔、孟的圍棋又下得如何? 想看到竹簡時代的棋譜無疑是種奢望。
    然而秦代有了篆書,尤其是漢代有了隸書,文字已發展到書法藝術,當時留下圍棋的棋譜應當是有可能了。但歷代那些酷愛圍棋的有名的君王、士大夫以及大詩人、大纔子,如漢高祖劉邦、曹操和曹丕父子、梁武帝蕭衍、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宋徽宗趙佶、明璋以及他的大將徐達和大臣劉伯溫等等,還有杜甫、杜牧、白居易、王維、劉禹錫、李商隱、韓愈、陸遊、文天祥和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等家喻戶曉的文壇北鬥,他們為圍棋留下了豐富的傳聞和詩文,可就是未留下一張棋譜!這給人留下無限想像和無窮遺憾!
    我們的智慧而瀟灑的先人呵! 難道是歷史太悠久了, 反而不懂得歷史的價值? 難道是文化太豐厚了, 反而不珍惜文化的遺存?
    不要說棋譜, 就是棋具, 遠的不用說, 就說最後一個王朝———清代, 圍棋如此盛行,可我卻從未見過清代的棋盤棋子。
    在日本奈良的博物館“正倉院”中,珍藏著兩副唐朝皇帝贈送日本的棋盤棋子。棋盤由上好的紫檀木制作,棋盤的四周邊上是精致的圖案。對局雙方可由棋盤邊上拉開一個抽屜,其中各放著一個烏龜造型的棋盒。棋盒中每顆棋子均畫有色彩艷麗的飛鳥。這兩副棋具,材質優良、構思精妙、工藝極致,可謂美輪美奂,無與倫比。我們的祖先怎麼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棋具,如此超一流的工藝品?!望著這兩副棋具,可以想像圍棋在千年之前是什麼樣的水平。
    可是祖國的千年前的精美棋具隻能在異國他鄉纔能見到, 而在自己的祖國, 不要說千年之前, 就是百年歷史的一般棋具都難以尋覓!
    我國最早的圍棋文獻《敦煌碁經》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我多麼希望能夠在故國故土一睹!但再想想,《敦煌碁經》這部文獻畢竟保留下來了。如果它不曾遠渡重洋,依然在故鄉, 那它的命運又會怎樣?
    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太多太多, 但我們失去了多少多少?
    圍棋有娛樂、教育、交流、健身等功能,何必都要擠上職業棋手這獨木橋。
    新中國成立後, 圍棋得到以陳毅同志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心, 得以很快復興。我國圍棋界以趕超日本為目標,精誠團結,自強不息,水平急速提高。
    圍棋事業需要拿成績來證明自己,人民大眾需要成績以得到鼓舞,祖國需要成績來揚眉吐氣。圍棋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競技性越來越突出。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忽視了圍棋競技性,而在這短短幾十年中幾乎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競技性當然很重要,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當整個社會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競技和勝負上,自然, 文化性被忽視、被冷落、被遺忘, 甚至被淡出。
    現在我國有很多孩子學圍棋,不少孩子的家長為了把自己的寶貝培養成常昊、古力這樣的世界冠軍,大人孩子付出多少代價,使快樂的圍棋變得那麼的沉重。在北京集中了全國各地那些非常聰明優秀的小棋手,很有些孩子甚至寧可學業荒廢,或者連小學都不上,隻是希望成為職業棋手。這似乎是圍棋的盛事, 但總令人感到不是滋味,這是圍棋事業發展的一個異化現像。
    圍棋與生俱來地是多功能的。首先是娛樂功能, 圍棋充滿著樂趣, 魅力無比,能叫人樂此不疲,忘乎所以,用現在的流行語叫“樂活”。圍棋有教育功能,圍棋好的孩子數學一定好。圍棋的核心是陰陽,充滿著辯證法,包含著豐富的哲理。圍棋所包含的哲理可運用到方方面面,可提升境界,啟迪人生。尤其通過學圍棋能使孩子的素質全面提高。圍棋有交際功能,圍棋有個別名叫“手談”,下棋即交流,可能得到終生的好友。紋枰手談心領神會有利於和諧社會。日本的“圍棋五得”,頭兩條,即得好友、得人和。圍棋還有健身功能,圍棋能使大腦得到很好的鍛煉, 益智健身,下圍棋的人大多長壽,我還未聽說過下圍棋的人患老年痴獃癥。日本“圍棋五得” 的最後一條,即是得天壽。
    古人還創造出無數優美動人的圍棋詩詞賦文。當代有人收集整理出版了一本《圍棋文化詩詞選》,其中不少古代圍棋詩詞佳作,但我深信這隻是歷史上的一小部分。
    我們的祖先發明了圍棋,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帶來了無窮樂趣!何必都要擠上職業棋手這獨木橋。現在的社會功利性過強,這種功利性有意識無意識地影響著我們的棋手。如研究棋譜隻看重韓國一線棋手的對局,日本的棋譜已不屑一顧,更何況我國的古譜。很多棋手根本沒看過我國的古譜,恐怕連古代那些大國手的名字也全然不知。
    要知道中華民族有多智慧嗎,圍棋古譜告訴你。
    圍棋水平的等級分為九段, 這源自於日本, 而九段的等級無疑來自於我國古代的九品。我國古代圍棋的等級和官員一樣,也分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居下。每個等級又有其很雅的名稱,一品曰入神,以下分別是坐照、具體、通幽、用智、小巧、鬥力、若愚、守拙。多麼有意思。古人給圍棋取了很多別名,以形狀命名的是方圓、紋枰,以顏色命名的是黑白、烏鷺。在晉代又給了圍棋不少雅號,如手談、坐隱、爛柯、忘憂, 圍棋太有趣、太吸引人,故又將圍棋稱為木野狐,等等。
    唐宋時代的圍棋國手王積薪、劉仲甫寫的“圍棋十訣”、“棋經十三篇”, 享譽海內外,至今常被人引用,說明其含義之深刻,影響之巨大。
    清代留下了很多精彩紛呈的棋譜。古代的下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主要區別在古代對局雙方先在對角放上座子,此外要還棋頭,即多一塊棋多還一子。這兩條決定了與現在下法上的差異。但棋理相通, 技藝無異,我們研究古代棋譜,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過去,而且可讓我們欣賞古代優秀棋手的纔華,他們構思的巧妙、計算的精確令人折服。清代的圍棋國手眾多,每人風格不同,各有所長。最突出的是三位大國手,他們是康熙年代的黃龍士和乾隆年代的施襄夏、範西屏。他們將中華民族的智慧在圍棋盤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古代圍棋的巔峰。
    有人可能會拿現在的棋理、現在的眼光去審視、評判他們,感到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因而取否定態度。但這顯然是不公正的,是片面的。不同的時代不能這樣比較,正如不能拿吳清源同李昌鎬相比較,正如再過數百年,或有人會指責今天的棋手這樣那樣的不足或不明棋理, 因此否定今天的棋手,這又公正嗎?
    明清的圍棋國手眾多,又傳承了大量的棋譜。雖然有棋譜,但從未有人繫統地評注。我曾出過一本《當湖十局細解》,僅此而已。把古代國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精彩的對局有繫統地評注講解,以此介紹給當今社會,這項工作工程很大, 但又必須有人去做,不做對不起我們的先人, 也對不起今人,對不起當前蓬勃發展的圍棋大好形勢。
    前年,我圍棋頻道中講解了一些古代國手的對局,越講越感到有必要將這些古譜有繫統地整理出版。我終於決心挑起這副重擔,這副擔子可能要壓我多年,但這是我的責任,是我的使命。
    吳清源先生得知我要從事這項工作, 特意從日本發來長文,表示對我的支持。吳先生是我所景仰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棋士,他以九十六歲的高齡,寫下這麼多的文字, 我既感到愧不敢當,又感到莫大的鼓舞。
    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好朋友、雲南大益茶業集團的董事長吳遠之先生,他不但將大益普洱茶辦成我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茶企業,而且他把那最大和最好的決心,投向了慈善事業,投向了文化事業。我目睹了他那雲南大益愛心基金會這些年來所做的善事,我覺得大受益和大感動!吳先生知道我要出一套古譜大繫, 鼎力相助,使我能安心地一步一步走進古譜。
    我也要感謝中信出版社。該出版社隸屬於中國中信集團,中信集團多年來與圍棋有不解之緣,對我國圍棋事業作出很多貢獻。現在中信集團的董事長常振明先生年輕時是圍棋高手,參加過不少重大比賽,並取得過出色的成績。他對圍棋的理解和熱情使我決心並放心地將此書交給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曾出版過數本吳清源的書籍,很獲好評。我相信這次和中信出版社的合作一定是愉快的。
    最後, 我要感謝我的兩位助手程天祥和黎劍。我雖然已退休, 但工作依然繁忙,簡直不亞於退休前,因此靠一己之力恐難以勝任,如今有了兩位盡心盡力的助手, 天助吾也。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