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奧運第一人:張伯苓的故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體育/運動 -> 體育/運動
    【市場價】
    99-144
    【優惠價】
    62-90
    【作者】 孫海麟 
    【所屬類別】 圖書  體育/運動  奧林匹克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706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10070643
    作者:孫海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5月 

        
        
    "

    內容簡介
    北京2008年奧運會正在向我們走來。一百年前,是誰最早在中國點燃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夢想?近代中國奧林匹克運動走過怎樣的發展歷程?
    本書以確鑿的史料表明,與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生活在同時代的中國教育家、天津南開學校創始人之一張伯苓,不僅在中國最早點燃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夢想,而且為在中國傳播與踐行奧林匹克精神進行了不懈的奮鬥,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奧運第一人”,被譽為“中國的顧拜旦”。
    通過本書,讀者將循著張伯苓的人生軌跡,重溫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緣起與發展,體味奧林匹克運動對於人類文明史的重大貢獻及其旺盛的生命力。
    目錄
    引言誰是中國奧運第一人
    1. 報考北洋水師學堂
    2. 威海衛與巴黎
    3. 創辦南開中學堂
    4. 天津基督教青年會
    5. 點燃奧林匹克夢想
    6. 在南開學校的體育實踐
    7. 威震全國的“南開五虎”
    8. 南開棒球、壘球名天下
    9. 享譽排壇的南敏排球隊
    10. 捧回“愛羅鼎”杯的足球隊
    11. 南開運動員最榮耀
    12. 崇尚良好的體育道德
    13. 推進近代天津體育引言誰是中國奧運第一人
    1. 報考北洋水師學堂
    2. 威海衛與巴黎
    3. 創辦南開中學堂
    4. 天津基督教青年會
    5. 點燃奧林匹克夢想
    6. 在南開學校的體育實踐
    7. 威震全國的“南開五虎”
    8. 南開棒球、壘球名天下
    9. 享譽排壇的南敏排球隊
    10. 捧回“愛羅鼎”杯的足球隊
    11. 南開運動員最榮耀
    12. 崇尚良好的體育道德
    13. 推進近代天津體育
    14. 創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
    15. 倡導並參與全國運動會
    16. 發起遠東運動會
    17. 第十屆奧運會
    18. 橫眉怒對偽“滿洲國”
    19. 第十一屆奧運會
    20. 名垂史冊的華北運動會
    21. 行使中國的體育主權
    22. 振奮國人志氣的愛國絕唱
    23. 中國體育向何去
    24. 扶持國產體育器材
    25. 體育名師的“伯樂”
    26. 開女子體育運動之先河
    27. “九九”體育節
    28. 第十四屆奧運會
    29. 神交顧拜旦
    30. 記住張伯苓
    參考文獻
    後記
    在線試讀
    1. 報考北洋水師學堂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支讓國人交織著悲壯與屈辱的軍隊——北洋水師。透過文藝作品,人們景仰這支軍隊中鄧世昌等愛國將士的舍生取義,慷慨赴死,也熟知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腐敗無能,喪權辱國。
    其實,更多的北洋水師官兵是默默無聞的,他們為保衛國家的疆域而戰鬥或捐軀,卻背負著太多的歷史責任。本書的主人公張伯苓,就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張伯苓,名壽春,1876年(清光緒二年)4月5日生於天津。張伯苓的父親張久庵年輕時不重功名,教家館,精樂器,人稱“琵琶張”。張伯苓降生時,張久庵年屆四十有三,人到中年的他,意識到人生苦短,應有作為,就堅決不讓孩子再玩琵琶,說是玩琵琶會玩物喪志。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寄托在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上。
    為此,張久庵憑借著在天津的名望,請津門耆宿於澤久先生按照自己的意思題詩一首,詩雲:“功名蹭蹬老風塵,寄傲弦歌樂此身。置散投閑殊自得,讀書有子不嫌貧。”通過這首詩,人們不難看出張久庵對於張伯苓的要求與期望。張伯苓記住了這些教誨,成年後請書法家呂咸先生書寫,裝裱在鏡框內,作為張家的家訓傳世。
    張伯苓自幼聰穎,年齡稍長性情剛直,每逢路見不平,常為弱者辨析是非曲直。當時正值張久庵家道中落,每日為生計奔走操勞,無力為張伯苓延師教學。這個時候剛好有位同族家道殷實,請了家館老師教子讀書,張久庵征得該家同意,遂送張伯苓前去附讀。但是,好景不長,張館告停,張伯苓失學。不久,有位劉先生開辦義塾,設館招收貧寒子弟,張伯苓這纔得以繼續求學。
    19世紀中後期,中國洋務運動日益發展。在推進洋務運動的過程中,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認為培養人纔是當務之急,比較注重提倡創辦與洋務事業配套的新式學堂,1880年他奏請清廷在天津設立了北洋水師學堂。1891年,不滿十四歲的張伯苓以優異成績考入這所為培養北洋海軍後備人纔的軍事學堂。
    為了延攬人纔,吸引學生,北洋水師學堂招生時提出了優渥的就學條件,規定來學堂讀書的學生,不僅免交食宿費,而且每月發放贍銀四兩的補貼。這樣的條件,對於立志求學卻苦於家境不佳的貧寒子弟確實有吸引力。當時中華民族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許多熱血青年以反對列強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希望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科學知識和技能來尋求強國的路徑。
    張伯苓自幼家境貧寒,生活坎坷,對國家危難更有一番深刻的體驗,自然心存報國壯志。天津作為北京的門戶,歷來是北方陸路海航的重要碼頭,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海軍又是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新興兵種,因此,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將來比較容易為保家衛國盡一份力量;加上北洋水師學堂優厚的學習條件,這都成為他報考這所學堂就讀的直接原因。1. 報考北洋水師學堂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支讓國人交織著悲壯與屈辱的軍隊——北洋水師。透過文藝作品,人們景仰這支軍隊中鄧世昌等愛國將士的舍生取義,慷慨赴死,也熟知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腐敗無能,喪權辱國。
    其實,更多的北洋水師官兵是默默無聞的,他們為保衛國家的疆域而戰鬥或捐軀,卻背負著太多的歷史責任。本書的主人公張伯苓,就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張伯苓,名壽春,1876年(清光緒二年)4月5日生於天津。張伯苓的父親張久庵年輕時不重功名,教家館,精樂器,人稱“琵琶張”。張伯苓降生時,張久庵年屆四十有三,人到中年的他,意識到人生苦短,應有作為,就堅決不讓孩子再玩琵琶,說是玩琵琶會玩物喪志。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寄托在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上。
    為此,張久庵憑借著在天津的名望,請津門耆宿於澤久先生按照自己的意思題詩一首,詩雲:“功名蹭蹬老風塵,寄傲弦歌樂此身。置散投閑殊自得,讀書有子不嫌貧。”通過這首詩,人們不難看出張久庵對於張伯苓的要求與期望。張伯苓記住了這些教誨,成年後請書法家呂咸先生書寫,裝裱在鏡框內,作為張家的家訓傳世。
    張伯苓自幼聰穎,年齡稍長性情剛直,每逢路見不平,常為弱者辨析是非曲直。當時正值張久庵家道中落,每日為生計奔走操勞,無力為張伯苓延師教學。這個時候剛好有位同族家道殷實,請了家館老師教子讀書,張久庵征得該家同意,遂送張伯苓前去附讀。但是,好景不長,張館告停,張伯苓失學。不久,有位劉先生開辦義塾,設館招收貧寒子弟,張伯苓這纔得以繼續求學。
    19世紀中後期,中國洋務運動日益發展。在推進洋務運動的過程中,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認為培養人纔是當務之急,比較注重提倡創辦與洋務事業配套的新式學堂,1880年他奏請清廷在天津設立了北洋水師學堂。1891年,不滿十四歲的張伯苓以優異成績考入這所為培養北洋海軍後備人纔的軍事學堂。
    為了延攬人纔,吸引學生,北洋水師學堂招生時提出了優渥的就學條件,規定來學堂讀書的學生,不僅免交食宿費,而且每月發放贍銀四兩的補貼。這樣的條件,對於立志求學卻苦於家境不佳的貧寒子弟確實有吸引力。當時中華民族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許多熱血青年以反對列強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希望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科學知識和技能來尋求強國的路徑。
    張伯苓自幼家境貧寒,生活坎坷,對國家危難更有一番深刻的體驗,自然心存報國壯志。天津作為北京的門戶,歷來是北方陸路海航的重要碼頭,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海軍又是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新興兵種,因此,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將來比較容易為保家衛國盡一份力量;加上北洋水師學堂優厚的學習條件,這都成為他報考這所學堂就讀的直接原因。
    張伯苓入學後學習駕駛,每次考試都名列第一。其時的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和監督,是從英國留學歸來的近代中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嚴復主張改革中國的傳統教育,引進西學,開啟民智,以教育為強國之本。他向學生傳播達爾文的進化論,強調在激烈競爭的時代通過教育提高國民的素質。受嚴復的影響,張伯苓較早地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接觸了西方近代體育。
    年幼時張伯苓曾體弱多病,在北洋水師學堂他不但得到遊泳、單杠、雙杠、兵式體操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訓練,而且學會了擊劍、拳擊、啞鈴、足球、跳欄、競走、跳遠、跳高等外來的體育項目。體育鍛煉和重視習武讓張伯苓的身體變得健康而強壯,他對各種強身健體的體育活動都很熱衷,並且樣樣精通,尤其擅長爬桅杆,他爬桅杆速度之快聞名全校,年年奪標。
    2. 威海衛與巴黎
    1894年,十八歲的張伯苓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在北洋水師學堂第五期駕駛班畢業。正當他壯懷激烈地投身軍旅生活,憧憬著駕駛戰艦、抵御列強、報效國家的前景的時候,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
    張伯苓來到山東威海衛劉公島北洋水師駐地,聽到的是中國海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而整個北洋水師竟然沒有一艘可供水師學堂畢業生實習用的艦艇,讓張伯苓無比悲憤,受到極大的刺激。隨後,他在劉公島目睹了一個英國兵和一個中國兵站崗的情景:那英國兵,身體魁偉,穿戴得很莊嚴,面上露著輕蔑中國人的眼神;而中國兵,面色憔悴,兩肩高聳,身穿一件破舊的衣服,胸前有個“勇”字……
    在張伯苓的眼裡,這兩個兵真有天地的分別,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感到一種難言的苦澀。他站在劉公島的海岸,眼望蒼茫的大海,耳聽著海浪拍岸,心潮澎湃。他忽然意識到,自己苦苦思索並尋求的海軍救國之路卻救不了中國!看來,國家的強弱固然與國防武備有重要關繫,而更重要的是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體魄健康狀況,在現代世界中欲求生存,必須有強健的國民。因為無船實習和操練,張伯苓與他的同學們不得不回家待命。
    就在張伯苓為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而憤懣的時候,在遙遠的歐洲,也有一位愛國志士在為他的祖國的命運而憂心忡忡。他叫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DeCoubertin,1863—1937),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少年時代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他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入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後又赴英國留學。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顧拜旦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他沒有聽從父母的規勸,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等一繫列著作,提出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1888年,他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他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
    1890年,顧拜旦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精心籌備,1894年6月在巴黎勝利召開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來自15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
    張伯苓比顧拜旦晚出生13年,屬於同一個時代的人。1894年,當顧拜旦在巴黎致力於建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時候,張伯苓在威海衛正經歷著民族危亡的切膚之痛。他們雖然由於地域的阻隔而無緣謀面,卻心有靈犀一點通,在將教育與體育結合起來,改變與提高國民素質,建立一個團結、友誼、美好的新世界等理念方面,他們有著共同的激情與追求。果然,在顧拜旦建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幾年之後,張伯苓開始了教育與體育的艱難跋涉。
    3. 創辦南開中學堂
    1896年春天,張伯苓重返威海衛,進入通濟號實習艦做見習軍官。其間,他遭遇了終生難忘的國恥:帝國主義者在中國爭奪勢力範圍,已由日軍占領的中國威海衛軍港交還中國,然後轉租於英國,張伯苓隨艦奉命前去辦理交接。
    兩天的時間裡,在本來屬於中國領土的威海衛軍港,年輕的愛國軍人張伯苓目睹了“國幟三易”的恥辱。事後,他無數次地向人們講述:“我在那裡親眼目睹兩日之間三次易幟,取下太陽旗,掛起黃龍旗;第二次,我又看見取下黃龍旗,掛起米字旗。當時說不出的悲憤交集,乃深深覺得,我國欲在現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創造一代新人。”張伯苓痛感,中國雖大,歷史雖久,但人落伍了。他說:“我乃決計獻身於教育救國事業。”
    1898年11月,張伯苓懷著上述信念,憤然離開海軍,回到天津,棄武從文,投身教育救國。當時的天津,有一位名叫嚴修的愛國人士。嚴修(1860-1929),字範孫,天津人,曾授晚清翰林院編修,任貴州學政。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嚴修在痛心疾首之餘,更多地是在思考中國的圖強之路,痛感“欲強中國必須變法維新,而變法維新則非創辦新教育不可”。1897年10月,他在戊戌變法的前一年,就奏請清廷廢除科舉,開設經濟特科,被梁啟超稱為“戊戌變法之源點”。
    張伯苓回到天津的時候,恰逢嚴修也辭官返回天津。嚴修是革新派,不讓子弟死讀“四書五經”,而要學習英文、數學、物理等新課程、新知識,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的張伯苓正長於這些課程。於是,嚴修聘請張伯苓到自己的家塾當了教師,以新學傳授嚴家子弟。張伯苓平素景仰嚴修的道德文章,視嚴修為師,嚴修也視張伯苓如友,兩位先生志同道合,聯手開始教育救國的奮鬥。不久,天津邑紳、鹽商王奎章也設家館,延請張伯苓教授王家子弟,是為王館。彼時,嚴館、王館共有學生十餘人,張伯苓分為上下午兩處授課。
    張伯苓在嚴館肩負英語、數學、理化等課程的教學,同時增加操身(即體育)課程。他依照北洋水師學堂的體操用具,繪制啞鈴及木棒圖樣,請木匠制作,供學生使用。練習跳高沒有竿、架,他就用椅子架一條帚竿。學生的辮子起初常把竿踫掉,他們後來索性盤起辮子、脫下長衫去跳。練習體操沒有木馬,他就讓學生曲身,兩手撐膝,代做木馬練習騰越。張伯苓用西式體育教學實踐,第一次敲開古老的中國塾館的大門,它比清廷《奏定學堂章程》中規定的學堂開設體操課要求提早了五年。
    1904年,張伯苓隨嚴修赴日本考察大中學校教育制度,使他對日本的教育發達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提出了“中國教育之兩大需要:一為發達學生之自創心;一為強學生之遵從紀律心。”回國時,他們帶回許多教育和科學的儀器。回國後,張伯苓致函嚴修,提出辦理中學的若干具體問題,隨後他們合並了嚴館、王館,借用四棵樹嚴宅偏院一部分房屋做教室,將私塾改為新式中學,同年10月開學,有學生七十三人,每月經費200兩紋銀,由嚴、王兩家撥助。學校初名“私立中學堂”,後改名“敬業中學堂”,次年又改稱“私立第一中學堂”,嚴修為校董,二十八歲的張伯苓任監督,即校長,主持日常校務。
    隨著入學學生人數的增加,原有校舍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這時,適逢天津邑紳鄭菊如捐助坐落在舊城西南城角的空地十餘畝,建起新校舍,因其地名為南開窪,1907年2月學校喬遷並改校名為“私立南開中學堂”,後以此為發祥地,興辦南開大學、南開女子中學、南開小學,逐漸發展起南開繫列學校。
    南開中學堂的穩步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開展體育活動的環境更好了,張伯苓的教育、體育思想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張伯苓的教育體育觀歷來是與國家發展聯繫在一起的,他曾在《以教育之力量使中國現代化》一文中寫道:“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國現代化,俾我中華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適當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達此種目的務須對癥下藥,即:注重體育,鍛煉健強之國民。”所以他認為:“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體育的宗旨應“以訓練團結,合作,健全之身心為目的。”他說:我國“國民體魄衰弱,精神萎糜,工作效率低落,服務年齡短促。原因固屬多端,要以國人不重體育為其主要原因。”
    如此開闊的視野使得張伯苓形成高人一籌的見地。他說:“教育一事非獨使學生讀書習字而已,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三育並進而不偏廢。”但“德智體三育之中,我中國人所最缺者為體育。”因為“歐美人之知識發達,我國人固望塵莫及,然其學術發達之年代尚不為久,我國人竭力追之,猶可及也。至體育,則無論歐美,與日本人較,已相差遠矣。”
    他又說:“教育裡沒有了體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覺得體育比什麼都重要。我覺得不懂體育的,不應該當校長。”提出要將學校體育放在與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並進一步認為:“無論學校與社會,必須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不可偏於求知的智育。”他說:“自認教育與體育,絕對不能分離。”
    由此,張伯苓大聲疾呼:“強我種族,體育為先”。他強調,過去人們誤以為“提到強便有一種聯想,就是軍隊、軍火等。”他說:“其實不然,乃是關於我們個人身體的鍛煉。”張伯苓舉在美國學習的幾個大學礦科畢業生與他談話的例子說:“他們都是在美國Ford車廠做工的,並且在我們大學時非常強壯。中國人中之較健者,這次他們都感到體力的缺乏,身體不如外國人,工作的效率不能與外國人相較。”
    他說:“這不是個人的不健全,乃是我們的歷史使然,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形成了我們危弱的身體,所以我們身體的健壯是要緊的。我們的身體強不見得是要打仗,就是做事也很要緊。”他還說:“外國人四五十歲是正當工作的時間,我們中國人三十歲以後便做整壽,大概四十歲便入黃土了。體力、腦力不充足,做事的效果如何能好?我們在學校裡絕不應該像現在一般人一樣。”
    因此,當他看到操場上一個個南開學生生龍活虎的樣子時,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說道:“有了好身體,纔能有堅強的意志,擔起建設國家的重任。身體若不好就失掉做事的本錢,什麼也談不到了。”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