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徐霞客遊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旅遊/地圖 -> 旅遊/地圖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明)徐弘祖 
    【所屬類別】 圖書  旅遊/地圖  旅遊隨筆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5366897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6689718
    作者:(明)徐弘祖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9月 

        
        
    "

    編輯推薦
    《徐霞客遊記》是徐霞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日記體裁撰寫的一部寫實著作。它生動、準確、詳細地記錄了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景觀,為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社會效益,開創了我國地理學史上實地考察並繫統描述自然的先河。比如,他繫統地考察了我國西南地區的石灰地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早的有關岩溶地貌的珍貴文獻,比歐洲人於18世紀後半期纔開始的岩溶地貌的考察,要早100多年。《徐霞客遊記》也被稱為“千古奇書”、“古今一大奇著”。雖然《徐霞客遊記》篇幅浩大,是部洋洋60多萬字的大著作,卻不顯冗長,它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感情趨勢,表達細膩深刻。人們讀起來,如身臨其境,愛不釋手被清代康熙朝文壇總盟主錢謙益贊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內容簡介
    徐霞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自22歲新婚那年開始一直到去世前一年止,33年矢志不渝地從事旅遊考察,足跡遍及了我國19個省。徐霞客被譽為“千古奇人”:以他的遊記和日記整理而成的《徐霞客遊記》,也被譽為“千古奇書”。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認為,該書對地理學的貢獻甚至達到了西方地理學的現代水平。
    《徐霞客遊記》不僅是一部地理學名著,而且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開創的日記體遊記,至今仍然是寫作者重要的參閱文本。閱讀該書。讀者不僅可以立即跟隨作者的筆觸體味中國山水之美,而且可以細致體察到也許已經消失於歷史塵煙中的一方水土或一地風情。正如清代著名學者錢謙益評價的那樣,《徐霞客遊記》“文字質直,不事雕飾,又多載米鹽瑣屑,如甲乙帳薄。”
    目錄
    前言
    關於徐霞客
    遊天臺山日記
    登天之臺,濟公故裡
    遊天臺山日記(後)
    遊雁宕山日記
    海上名山,襄中絕勝
    遊雁宕山日記(後)
    遊白嶽山日記
    一石插天,與雲並齊
    遊黃山日記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見嶽
    遊黃山日記(後)
    遊武彝山日記前言
    關於徐霞客
    遊天臺山日記
    登天之臺,濟公故裡
    遊天臺山日記(後)
    遊雁宕山日記
    海上名山,襄中絕勝
    遊雁宕山日記(後)
    遊白嶽山日記
    一石插天,與雲並齊
    遊黃山日記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見嶽
    遊黃山日記(後)
    遊武彝山日記
    武彝奇秀甲東南
    遊廬山日記
    匡廬奇秀甲天下
    遊九鯉湖日記
    九鯉飛瀑天下奇
    遊嵩山日記
    嵩高維嶽,峻極於天
    遊太華山日記
    奇險天下山
    遊太和山日記
    天下仙山
    閩遊日記(前)
    境轄武彝,媽祖故鄉
    閩遊日記(後)
    遊五臺山日記
    文殊道場,佛教聖地
    遊恆山日記
    絕塞名山,道教聖地
    浙遊日記
    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江右遊日記
    昊頭楚尾,粵戶閨庭
    楚遊日記
    楚越之境,洞庭之濱
    粵西遊日記
    百越之地,山水甲天下
    黔遊日記(一)
    八山一水一分田,天下奇景黃果樹
    黔遊日記(二)
    滇遊日記(一)
    雲嶺之南,民俗勝境
    遊太華山記
    雲氣千峰出,煙霞一徑通
    滇中花木記
    天時地利,花木冠絕
    遊顏洞記
    西南洞天
    滇遊日記(二)
    滇遊日記(三)
    盤江考
    黃金水道,珠江之源
    麗江紀略
    高原姑蘇
    前言
    前言:
    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在言及徐霞客時,曾評價說:“他的遊記不像17 世紀的學者所寫,倒像是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把《徐霞客遊記》對地理學的貢獻,提高到了西方地理學的現代水平,對出現在十七世紀上半葉,由一個中國的旅行
    在線試讀
    關於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一生獨遊三十年,縱橫數萬裡,遊歷了今京津、蘇浙、閩粵、陝晉、豫冀、皖贛、湘鄂、雲貴等19省市自治區。其遊歷分為記遊準備階段(1613年以前)、記遊前段(1613—1633年)和記遊後段(1636—1639年)三個時期。他在準備階段僅憑興趣遊覽了太湖、泰山等地,但並未作記。在記遊前段,徐霞客遍遊浙、閩、黃山、嵩山、華山等名山勝地,但作記僅一卷。雖然記遊後段的時間跨度不及前段,但他遊歷了蘇浙、湖廣、雲貴等諸多名山巨川,共作記九卷。
    徐霞客在旅行途中每日必記,白天依石為案,晚上執燈奮筆,真實地記錄所觀之勝景和當時之感受,以禿筆之能事記下六七十萬遊記文字。他還數次遇盜,絕糧乞食,但均未挫其意志,至雲南麗江,因足疾而悵然終其旅程。1640年,徐霞客被送歸故裡,次年正月溘然長逝,其遺作經季會明、王忠紉整理成書。但《遊記》手稿因戰亂被焚,經季氏整理本亦散佚殆盡,幸世上尚有數種抄本流傳,後又經季會明、李寄(霞客的第四子)等搜集整理成書,纔使得這部巨著免於湮滅。清乾隆四十一1776年),徐霞客的族孫徐鎮又進一步對季本(季會明整理)重新編訂,考其缺失,訂其異同,其所成之版本流傳至今。
    天臺山路線圖(一)
    天臺山位於今浙江天臺縣北,東連寧海,西接盤安,南鄰仙居,北接新昌,以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以及活佛濟公的故鄉而聞名於世。自古有“大八景、小八景、無名無姓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數來數去數不清”之說。天臺山集諸山之美,古、幽、青、奇為其顯著特點。東晉文學家孫綽在《遊天臺山賦·序》雲:“天臺山者,夫其峻極之狀,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清人潘耒驚嘆:“臺山能有諸山之美,諸山不能盡臺山之奇。”這裡既有道教煉丹的“仙山”桃溪、碧玉連環的“仙都”瓊臺,又有佛教的國清寺,天臺山也因此博得了“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美稱。天臺山多奇峰、怪石、幽洞、異瀑。主峰華頂海撥1110米,外層八重高山圍繞如莢蓉含蕊,登頂東望滄海,雲海茫茫,如至仙境。現在,以天臺山為中心,涵蓋浙東的兩小時旅遊經濟圈正逐步趨於成熟,有“天臺居中,遊遍浙東”之說。
    該記先略敘沿途風光美景,再著力記述登華,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景色以及草木異狀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臺等各景皆逐一描繪。
    此為徐霞1613年初遊天臺山時所記(1632年,徐霞客重遊此地並另作《遊天臺山日記(後)》),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臺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準確,這也是徐霞客遊記的基本風格。關於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一生獨遊三十年,縱橫數萬裡,遊歷了今京津、蘇浙、閩粵、陝晉、豫冀、皖贛、湘鄂、雲貴等19省市自治區。其遊歷分為記遊準備階段(1613年以前)、記遊前段(1613—1633年)和記遊後段(1636—1639年)三個時期。他在準備階段僅憑興趣遊覽了太湖、泰山等地,但並未作記。在記遊前段,徐霞客遍遊浙、閩、黃山、嵩山、華山等名山勝地,但作記僅一卷。雖然記遊後段的時間跨度不及前段,但他遊歷了蘇浙、湖廣、雲貴等諸多名山巨川,共作記九卷。
    徐霞客在旅行途中每日必記,白天依石為案,晚上執燈奮筆,真實地記錄所觀之勝景和當時之感受,以禿筆之能事記下六七十萬遊記文字。他還數次遇盜,絕糧乞食,但均未挫其意志,至雲南麗江,因足疾而悵然終其旅程。1640年,徐霞客被送歸故裡,次年正月溘然長逝,其遺作經季會明、王忠紉整理成書。但《遊記》手稿因戰亂被焚,經季氏整理本亦散佚殆盡,幸世上尚有數種抄本流傳,後又經季會明、李寄(霞客的第四子)等搜集整理成書,纔使得這部巨著免於湮滅。清乾隆四十一1776年),徐霞客的族孫徐鎮又進一步對季本(季會明整理)重新編訂,考其缺失,訂其異同,其所成之版本流傳至今。
    天臺山路線圖(一)
    天臺山位於今浙江天臺縣北,東連寧海,西接盤安,南鄰仙居,北接新昌,以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以及活佛濟公的故鄉而聞名於世。自古有“大八景、小八景、無名無姓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數來數去數不清”之說。天臺山集諸山之美,古、幽、青、奇為其顯著特點。東晉文學家孫綽在《遊天臺山賦·序》雲:“天臺山者,夫其峻極之狀,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清人潘耒驚嘆:“臺山能有諸山之美,諸山不能盡臺山之奇。”這裡既有道教煉丹的“仙山”桃溪、碧玉連環的“仙都”瓊臺,又有佛教的國清寺,天臺山也因此博得了“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美稱。天臺山多奇峰、怪石、幽洞、異瀑。主峰華頂海撥1110米,外層八重高山圍繞如莢蓉含蕊,登頂東望滄海,雲海茫茫,如至仙境。現在,以天臺山為中心,涵蓋浙東的兩小時旅遊經濟圈正逐步趨於成熟,有“天臺居中,遊遍浙東”之說。
    該記先略敘沿途風光美景,再著力記述登華,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景色以及草木異狀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臺等各景皆逐一描繪。
    此為徐霞1613年初遊天臺山時所記(1632年,徐霞客重遊此地並另作《遊天臺山日記(後)》),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臺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準確,這也是徐霞客遊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明萬歷四十一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末一天)
    自寧海(今浙江省寧海縣)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裡,至梁隍山(即梁皇山)。聞此於菟(wu tu,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裡,路有岐,馬首西向臺山,天色漸霽(ji,指雨或雪停止,晴)。又十裡,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明代隸屬寧波府,今浙江奉化縣)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後新霽(放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令人攀歷忘苦。又十五裡,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餘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餘與蓮舟上人(蓮舟,江陰迎福寺的一名僧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梁道。行五裡,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閭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裡,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後,雨始止。遂越潦(1 ao,路上的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裡,暮抵天封寺。臥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以雨停天朗為攀峰登頂的緣分),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陽光很盛的樣子),決策向頂。上數裡,至華頂庵;又三裡,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二裡,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甏(zhou,堆砌)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滿眼)。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e,滿足)所望。二十裡,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裡,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彙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u,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裡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汨汨。餘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暝色(暮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
    梁隍山
    即梁皇山,又稱“桐柏山”,位於浙江寧波寧海縣前童鎮境內,因南北朝時梁宣帝為避侯景之亂曾至此隱居而得名。梁皇山山勢險峻,奇峰異石,古深澗幽,飛瀑流泉,滿目撲綠,風景旖旎,美不勝收,古今眾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詩篇和足跡,自宋代起即為江南名山之一,徐霞客盛贊梁皇山景色“峰縈水映,木秀石奇”。梁皇山中有南宋名士洪浩隱居地和拱臺書院、亮岩、雙門洞、仙人塔、隱字石、百花谷、一線天、彩石灘、三峽谷、六深潭,以及十八瀑等人文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被世人譽為“江南奇山”。
    國清
    即國清寺,“江南十剎”之一,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後因該寺創建者——智(豈頁)大師“寺若成,國即清”之遺言而更名為國清寺。它位於天臺山麓,坐落於“五峰層疊郁苕繞,雙澗回環鎖佛寮”的世外桃源式地理環境之中,被認為是天臺宗的祖寺,天臺山的勝跡也主要集中於國清寺附近,稱為“國清風景區”。國清寺占地7.3萬平方米,是由8000餘間屋宇構成的大型建築群,它以五條縱軸為主體,正中軸由南而北依次為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還有五樓(鐘樓、鼓樓、方丈樓、近塔樓、藏經樓),四堂(妙法堂、安養堂、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文物室),是我國現存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唐代以後,國清寺屢有興廢,現有的建築為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建。
    寺內有中國佛教天臺宗第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的“隋梅”,紀念唐代著名詩僧寒山、拾得、豐干的“三賢堂”,重13噸的明代釋迦牟尼青銅像,代所雕的楠木羅漢以及王羲之、柳公權、黃庭堅、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跡;寺外有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歷》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禪師之塔”等。現在的國清寺已成為名揚中外的佛教旅遊勝地。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此指深藍色)。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闊尺餘,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賾(kui,原為垮塌,蚴旨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餘從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人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梁。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裡,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全都)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餘欲向桐柏宮,覓瓊臺、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裡,中過龍王堂(今作龍皇堂,位於天臺縣北境)。每下一嶺,餘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五十裡至步頭,雨止,騎去。二裡,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曹娥江,源自天臺山北麓,向北流經新昌、嵊縣、上虞入杭州灣)。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裡,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唐代二僧,均能詩,各有《寒山子集》兩卷、《豐干拾得詩》一卷)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苁(weng conq,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日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裡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梁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峻(chfin,險峻、陡峭)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裡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裡,今從小路,返迂回三十餘裡。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
    自坪頭潭(今坪橋鎮,位於天臺縣西境)行曲路中三十餘裡,渡溪入山。又四五裡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日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臺”、“雙闕”,競無知者。去數裡,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que,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嘹望的樓,通常左右各一個,中央缺而為道。此處形容峰崖如一對闕樓);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臺。臺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餘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裡。
    初八日
    離國清,從山後五裡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石梁
    石梁位於國清寺東北方。此處兩山門立,山腰間橫空的巨石將兩山銜接起來,因此巨石頗似屋梁,故稱石梁。石梁長約7米,梁面寬不盈尺,巧奪天工,如蒼龍聳脊,橫亙在兩山峭壁上。梁下有飛瀑直瀉深谷,形成落差30餘米、寬10餘米的飛瀑,蔚為壯觀。人若立於石梁上,頓生涼險之感。若遇大雨滂沱,瀑水穿梁而過,勢如奔馬,聲若驚雷,極為雄偉壯麗之致。古人有“冰雪三干丈,風雷十二時”之句,來形容石梁飛瀑的壯觀。今人將此景稱為“石梁飛瀑”。
    天封寺
    位於天臺山主峰華之南,佛教天臺宗祖師智(豈頁)所建,為天臺山十二道場之一,是天臺幽絕之處。據說寺成之後,大殿比皇宮高出三磚,皇帝得知後欲毀此寺,智(豈頁)回復日:“此寺為上天所封,毀之不祥”,皇帝方罷休,遂得名天封,可惜寺廟的主要建築在20世紀50年代毀於火災。徐霞客兩次遊天臺山都夜宿天封寺。
    天臺山路線圖(二)
    此篇日記為徐霞客第二次遊天臺山時所作。作者此次仍從寧海起程,經松門嶺直入天臺山。雖是1日地重遊,但第二次到過的景點更多,其遊覽路線更為合理。徐霞客次遊天臺山時26歲,歷時9天,主要記述天臺山之自然景觀。再次遊天臺山時已是45歲。歷時10天。這次遊覽分兩時段,時段從3月14日至20日,賞北片眾景,第二時段從4月16至18日,覽西片諸勝,其間曾去雁蕩。此次除覽勝之外,還進行了地理考察,對天臺水繫做了比較符合實際的分析。無論前後,作者遊記的內容都呈現出厚山水而薄人文的風格,如對瓊臺、寒明岩等自然景觀描寫詳盡,對桐柏宮、寒岩寺、高明寺等人文景觀描寫簡略。再比較作者兩遊天臺山可知,他已完成了從欣賞自然到認識自然的轉變,完成了從旅遊愛好者到地理學家的轉變。徐霞客兩次遊天臺山都夜宿天封寺,以便觀日出,但均未如願。
    此篇遊記重點記錄了作者探石筍奇觀、覽螺螄潭大水、登桐柏山、閱百丈龍潭等所見,其後急變遊蹤,忽趨桃源澗,後對天臺山水繫作了較為完整的分析與介紹。該記語言十分優美,對山峰、山洞、溪流、林木、宮闕等景觀所顯示的不同特點皆點化成趣,而對水態溪流的分析介紹皆準確實在,可見其考察的細致與追求科學的精神,比起篇《遊天臺山日記》來,更見功夫。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