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旅遊/地圖 -> 旅遊/地圖
    【市場價】
    212-308
    【優惠價】
    133-193
    【作者】 美喬恩·克拉考爾Jon 
    【所屬類別】 圖書  旅遊/地圖  戶外探險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484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3048425
    作者:[美]喬恩·克拉考爾(Jon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4月 

        
        
    "

    編輯推薦


    *傑出探險類作家成名作。作者喬恩·克拉考爾是美國暢銷書作家、《戶外》雜志專欄作家,被譽為*傑出的探險類作家。《荒野生存》是其成名作,出版後在美國主流社會刮起閱讀旋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兩年,以二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震撼千萬讀者心靈。

    肖恩·潘執著十年編導同名電影。《荒野生存》出版後立刻引起了好萊塢著名演員、導演肖恩·潘的注意,他一口氣看了兩遍,決定將它搬上熒幕,卻一直沒能得到故事主人公麥坎德利斯家人的同意。肖恩·潘等了十年,終於如願以償,並親自改編。

    眾多媒體、名人感動推薦。《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戶外》雜志中文版總編輯楊波、《我們始終牽手旅行》作者左手、《魅力先生》雜志主編樊露薇聯袂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紐約時報》等一線媒體爭相報道,在美國主流社會刮起閱讀、討論旋風。

    1990年5月12日,一個出身於美國東海岸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他對父母說:“我要消失一段時間。”

    1990年10月,有人在米德湖國家度假區發現了一輛黃色達特桑,車主卻不見蹤影。

    1992年4月28,一位司機遇到一個搭便車的年輕人,說他要去阿拉斯加。

    1992年9月6日,幾名獵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一輛廢棄的公交車內發現一具尸體,沒人知道他是誰,來自何處,為什麼在那兒。

    是什麼讓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放棄大好前途、離開愛他的家人,孤身一人走進荒野?

    如果金錢、名譽和安穩的生活都不能給我們幸福,究竟什麼纔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作者簡介

    喬恩·克拉考爾Jon Krakauer

    美國暢銷書作家、《戶外》雜志專欄作家,美國國家雜志獎、美國藝術與文學院學院獎獲得者,被譽為“傑出的探險類作家”。

    出版多部暢銷書,其中,《荒野生存》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兩年,《進入空氣稀薄地帶》英文版銷量過百萬,譯成25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被譽為“登山者的聖經”。

    從1998年開始,克拉考爾陸續將著作所得捐贈給Educate the
    Children等公益機構,截止到2012年,克拉考爾捐款總額超過17。

    目錄
    序 言 一生的尋找
    部分 出走
    01 搭便車的男孩
    亞歷克斯從背包裡拿出相機,請加利恩為他在小道前拍一張扛著來復槍的照片。然後,他微笑著轉身上路。那一天是1992年4月28日,星期二。
    02 SOS
    一對來自安克雷奇的情侶站在15米開外,神色驚恐,就像是見了鬼一樣。站在巴士車外的所有人都能聞到一股惡臭,車門虛掩著,門上有一張紙條,讓人隱隱感覺不安,上面寫著:“SOS!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03 再見,亞特蘭大
    離開亞特蘭大,他打算為自己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為了完全脫離過去,他甚至為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他再也不叫克裡斯·麥坎德利斯了,現在,他是“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
    04 流浪,流浪
    麥坎德利斯四處遊走,被大地的廣袤和力量而吸引,被小灌木所展現的自然法則震撼,享受著和沿途其他流浪者之間迸發的短暫情誼,任憑機緣巧合引領自己前往任何地方。
    05 一路向西

    序 言 一生的尋找

    部分 出走

    01 搭便車的男孩

    亞歷克斯從背包裡拿出相機,請加利恩為他在小道前拍一張扛著來復槍的照片。然後,他微笑著轉身上路。那一天是1992年4月28日,星期二。

    02 SOS

    一對來自安克雷奇的情侶站在15米開外,神色驚恐,就像是見了鬼一樣。站在巴士車外的所有人都能聞到一股惡臭,車門虛掩著,門上有一張紙條,讓人隱隱感覺不安,上面寫著:“SOS!
    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第二部分 新生

    03 再見,亞特蘭大

    離開亞特蘭大,他打算為自己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為了完全脫離過去,他甚至為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他再也不叫克裡斯·麥坎德利斯了,現在,他是“亞歷山大超級流浪漢”。

    04 流浪,流浪

    麥坎德利斯四處遊走,被大地的廣袤和力量而吸引,被小灌木所展現的自然法則震撼,享受著和沿途其他流浪者之間迸發的短暫情誼,任憑機緣巧合引領自己前往任何地方。

    05 一路向西

    麥坎德利斯從孩提時代就迷戀傑克·倫敦,深深痴迷於他關於阿拉斯加的誇張描寫,一遍又一遍地讀《野性的呼喚》和《白牙》,沉浸在這些故事中不能自撥,卻忘了它們都是虛構的產物,是傑克·倫敦浪漫的想像,而非北部極地荒原的真實描寫。

    06 生命中的空白

    弗朗茲特別享受和麥坎德利斯一起度過的時光,然而,他們的友情也反過來讓人意識到,從前的自己多麼孤單。這個男孩揭開了弗朗茲生命裡缺失的那一面,也幫他填補了些許空白。

    07 貞潔無瑕的道德

    貞潔是男人的花朵,所謂的天賦、英雄氣概和神聖等優秀品質,無非是它的果實而已。我們很容易被性的快感撩撥,對它愛恨交加,而一個健康的人,尤其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竟然能夠抵抗肉欲的誘惑,實在讓我們驚奇。

    08 愚蠢?傲慢?瘋狂?

    自成年以後,我一直堅持一個假說,即人類是可以回到石器時代的。在過去的30年裡,我身體力行地實踐這樣一種生活狀態。近10年來,我可以說,我已經從身體上、精神上和情感上全面體驗了石器時代的生活。

    09 不同尋常的人生

    我一直都不喜歡大部分人過的生活,我想要活得更熱烈、更豐富。對我來說,這些孤獨的小道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我將永遠這樣流浪下去,當死期來臨,我將選擇一個荒涼、孤獨、與世隔絕的地方,安靜地死去。


    第三部分 追尋

    10 噩耗還是來了

    照片中的他很憔悴,但我還是立刻就認出了他。我開車去馬裡蘭州,準備親口告訴爸爸和比莉這個不幸的事實。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說,我該如何開口告訴一對父母,他們的孩子已經死了?”

    11 權威與叛逆

    克裡斯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理會沃爾特和比莉的意見,這一次他居然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乖乖地去上大學了,但是,克裡斯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仍然不少,他經常抱怨沃爾特和比莉,把他們描述成專制的暴君。

    12 無法原諒的錯誤

    他無法原諒父親年輕時犯下的錯誤,也無法原諒他們隱藏這段歷史的行為,沃爾特和比莉的欺騙讓他覺得“整個童年都是個謊言”。但他從來沒有告訴父母他知道他們的秘密,而是以其他方式來發洩憤怒,比如沉默和孤僻。

    13 冒險的代價

    每當她看到這些照片,眼淚總是止不住地往下流。這是一位中年喪子的母親無法遏制的悲愴,它如此巨大,如此不可挽回。在這樣的傷痛面前,任何對克裡斯的冒險行為所做的辯解都是蒼白無力的。

    14 野性的呼喚

    當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上時,我不經意間避免了年輕時代典型的迷茫和迷失。危險把世界置於強光下,綿延不斷的岩石,橘色和黃色的地衣、絲織般的雲朵,無不被光明籠罩。生命揚起高亢的音調,世界變得無比真實。

    15 兩個不安的靈魂

    當你年輕時,你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想要的東西就是你該得到的東西,當你十分渴望某樣東西時,就有天經地義的權利得到它。和麥坎德利斯一樣,我決定前往阿拉斯加時,知識一個誤把激情當成智慧的毛頭小子,憑借模糊不清的邏輯行動。


    第四部分 覺悟

    16.荒野重生

    我重生了,這是我的黎明,真正的生活正在我面前展開。認真地生活,關注生活的本質,關注身邊的環境和相關的事物,例如一份工作、一項任務、一本書或者任何需要保持專注的東西。

    17 靈魂的原鄉

    麥坎德利斯走進荒野並不是為了思考大自然和世界,而是為了探索自己內心某些尚未開墾的領域。是,他是失敗了,但他嘗試去做的精神令人欽佩。像他那樣月復一月、完完全全地生活在荒野中,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而他幾乎就要成功了。

    18.真實的幸福

    真想逃離那些毫無意義無聊之極的人雲亦雲,逃離那些高尚莊嚴的陳詞濫調,到寂靜的大自然中去隱居,沉浸在冗長安靜的辛苦勞作、甜美夢鄉、純粹的音樂或無言的認知中去!

    後記 /209

    附錄 克裡斯· 麥坎德利斯行程及周邊地圖/213

    譯者後記/219

    前言
    世界探險類作家人 喬恩·克拉考爾
    美國暢銷書作家、《戶外》雜志專欄作家,多部作品榮登《紐約時報》書榜,暢銷全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探險類作家人。美國藝術與文學院曾稱贊他“集職業記者堅忍不撥、勇往直前的優良調查傳統與天纔作家敏銳的洞察力於一身”。

    享譽世界的探險類作家
    克拉考爾根據葬身阿拉斯加荒野的美國少年麥坎德利斯的故事著成《荒野生存》一書,出版後在美國主流社會刮起閱讀旋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兩年,克拉考爾也因此被譽為傑出的探險類作家。

    與肖恩·潘共導經典大片

    世界探險類作家人 喬恩·克拉考爾

    美國暢銷書作家、《戶外》雜志專欄作家,多部作品榮登《紐約時報》書榜,暢銷全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探險類作家人。美國藝術與文學院曾稱贊他“集職業記者堅忍不撥、勇往直前的優良調查傳統與天纔作家敏銳的洞察力於一身”。



    享譽世界的探險類作家

    克拉考爾根據葬身阿拉斯加荒野的美國少年麥坎德利斯的故事著成《荒野生存》一書,出版後在美國主流社會刮起閱讀旋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兩年,克拉考爾也因此被譽為傑出的探險類作家。



    與肖恩·潘共導經典大片

    1996年的一天,著名導演肖恩·潘走進洛杉磯的一家書店,立刻被《荒野生存》深深吸引了。當晚,潘一口氣將這本書看了兩遍。他找到克拉考爾,決定將《荒野生存》搬上電影銀幕。肖恩·潘和克拉考爾一起重走麥坎德利斯的阿拉斯加之旅,拜訪麥坎德利斯生前居住的142路巴士,走訪他的親友,並聘請他在南達科他州認識的好朋友韋恩·韋斯特伯格擔任影片顧問。經過長達10年的執著努力,該片在2007年羅馬電影節上映,並獲得奧斯卡、金球獎多項提名。


    死裡逃生著就“登山者的聖經”

    1996年,克拉考爾作為《戶外》雜志特派記者跟隨一支商業登山隊攀登珠峰,不料下山途中遭遇暴風雪,4支探險隊共有12人死亡。作為幸存者,克拉考爾對此次山難事件做了認真的回顧、調查和分析,著成《進入空氣稀薄地帶》一書,1997年出版後迅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名,長踞排行榜52周,榮膺《時代》周刊“年度圖書”、1997年美國國家書評獎、1998年普利策獎非小說類獎項,英文版銷量過百萬,並被翻譯成25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被譽為“登山者的聖經”。



    命中注定要登山

    克拉考爾的父親路易斯是一名醫生,打從兒子生下來就為他設計好了將來進軍醫學界的成功之路。每到聖誕節和生日,克拉考爾收到的禮物都是顯微鏡、化學儀器和大英百科全書,父親要求他門門功課都要優秀,還要成為學生社團的領袖。8歲時,愛好登山的父親送給他人生中把冰鎬和捆繩子,帶他到喀斯特山脈攀登南姐妹峰。當時父子倆都沒有想到,有一天克拉考爾會以登山為志。大學畢業後,登山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主題,不顧父親的意願,流連於科羅拉多、阿拉斯加和美國西海岸,以做木匠和捕鮭魚為生。


    執著於真相的慈善家

    1998年,為紀念在珠峰上遇難的隊友,克拉考爾籌建了“1996珠峰紀念基金”,將《進入空氣稀薄地帶》一書所得捐獻給Educate
    the
    Children等慈善機構,此後,克拉考爾又陸續出版了多部作品。從2011年開始,他的全部著作所得都捐獻給了美國喜馬拉雅基金會的Stop
    Girl Trafficking項目。截止到2012年,克拉考爾捐贈總額超過17。

    媒體評論
    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說給更多的人聽,是因為這個孩子身上有某種東西在閃光。他在短暫的生命中,獲得了如此豐富的人生體驗,令我羨慕不已。
    ——肖恩·潘
    一個探索人類心靈深處某種追尋的令人震撼的故事。
    ——《紐約時報》
    任何想流浪荒野、擁抱自然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扣人心弦的書。
    ——《華盛頓郵報》


    之所以想把他的故事說給更多的人聽,是因為這個孩子身上有某種東西在閃光。他在短暫的生命中,獲得了如此豐富的人生體驗,令我羨慕不已。

    ——肖恩·潘

    一個探索人類心靈深處某種追尋的令人震撼的故事。

    ——《紐約時報》

    任何想流浪荒野、擁抱自然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扣人心弦的書。

    ——《華盛頓郵報》



    我一直堅信,人從自然中來,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親近自然的天性。在國內各地遊蕩途中,我結識眾多的當地人,他們或是馬夫、向導、山民、獵人,或是與我萍水相逢的酒友、同車路人,不少人曾這樣嘆息:“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像你一樣登山、探洞、滑雪、旅行……”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天性卻因為各種限制無法付諸行動,人生難免遺憾。更多的人則終其一生都無法發現自己的天性,這接近於悲劇。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荒野生存》,我相信有助於審視自己的內心,發現潛藏的天性。

    ——《戶外》雜志(OUTSIDE中文版)總編輯 楊波



    自由和夢想的口號究竟靠什麼來實現,如何實現?這些事情的意義是什麼,這隻在乎你眼中的世界如何。好還是不好,因為Alex這樣一個切口,我們得以窺視到無比巨大的命題,幾乎關繫到未來走向的一個命題。感謝帶來這本書的作者和譯者,因為事實上,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Alex

    ——《我們始終牽手旅行》作者 左手



    喬恩·克拉考爾采訪了麥坎德利斯生前接觸過的人,探尋了他一路上留下的各種線索,以紀實的方式寫成了《荒野生存》。那些碎片,如同七巧板,讓大家根據各自的揣測拼貼出不同的款式,然而無論怎樣,這些都是我們的思維,至於麥坎德利斯,他隻是簡單地選擇了自己要走的路。

    ——《魅力先生》主編 樊露薇

    在線試讀
    一生的尋找

    1992 年4 月,一個來自東海岸殷實家庭的年輕人徒步走進麥金利山以北的阿拉斯加荒野。4個月後,幾個獵人發現了他腐爛的尸體。
    尸體被發現後不久,《戶外》雜志的編輯請我調查這個年輕人撲朔迷離的死亡經歷。我了解到,他的名字叫克裡斯托弗· 約翰遜·麥坎德利斯,出生於華盛頓郊區一個富裕的家庭,學習成績優異,還是一名出色的運動員。
    1990 年夏天,麥坎德利斯剛從埃默裡大學畢業不久,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他改了名,把僅有的24 0存款捐給慈善機構,燒掉了錢包裡所有的現金。完成這一切以後,他啟程上路,為自己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做一個社會邊緣人,遊走於北美大陸,去尋找一種原始的、超然的生活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家人從未得到半點消息,直到人們在阿拉斯加發現他的尸體。
    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一份長篇報道,發表於《戶外》雜志1993 年1月刊。隨著時間流逝,當這個故事被更新鮮的資訊取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時,我卻發現,我對麥坎德利斯依然久久不能忘懷。我忘不了他饑餓致死的事實,忘不了我和他之間某種模糊的、隱約的聯繫。接下來,我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追溯那條帶領他走向死亡的撲朔迷離的路,了解他旅行途中所經歷的種種細節,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為了理解麥坎德利斯的行為,我把他的故事擴展到更廣的主題:動人心魂的荒野、高危運動對年輕人的致命誘惑以及父子間復雜而緊張的關繫等。種種這些,都包含在你面前的這本書裡。
    我承認,我並不是一個公正的傳記作家,相反,我被麥坎德利斯傳奇的一生深深吸引,無法對他的悲劇故事保持中立。在這本書裡,我盡量避免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敘述的影響,我想我也確實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但我仍要提醒讀者:在描述麥坎德利斯的故事時,我穿插了一些我個人年輕時的故事,這樣做是希望通過我的故事從側面解釋克裡斯·麥坎德利斯那些讓人費解的行為。
    麥坎德利斯是一個熱情的年輕人,有著固執的理想主義,和這個社會有些脫節。他崇拜托爾斯泰,尤其欣賞這位偉大的作家放棄畢生的財富和地位,甘願與貧困為伍的精神。麥坎德利斯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嘗試著效仿托爾斯泰的禁欲主義和嚴格的道德觀,他的親朋好友覺察到了他行為的轉變,先是感到驚詫,隨後為他產生了深深的不安。當這個孩子終走進阿拉斯加荒野的時候,他並沒有天真地以為自己前往的是一個衣食無憂的桃花源,他真正想要尋找的,是冒險、苦難和托爾斯泰式的自我放逐。而這些,正是他在阿拉斯加日夜面對的東西。

    一生的尋找



    1992 年4 月,一個來自東海岸殷實家庭的年輕人徒步走進麥金利山以北的阿拉斯加荒野。4
    個月後,幾個獵人發現了他腐爛的尸體。

    尸體被發現後不久,《戶外》雜志的編輯請我調查這個年輕人撲朔迷離的死亡經歷。我了解到,他的名字叫克裡斯托弗· 約翰遜·
    麥坎德利斯,出生於華盛頓郊區一個富裕的家庭,學習成績優異,還是一名出色的運動員。

    1990 年夏天,麥坎德利斯剛從埃默裡大學畢業不久,就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他改了名,把僅有的24 000
    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一份長篇報道,發表於《戶外》雜志1993 年1
    月刊。隨著時間流逝,當這個故事被更新鮮的資訊取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時,我卻發現,我對麥坎德利斯依然久久不能忘懷。我忘不了他饑餓致死的事實,忘不了我和他之間某種模糊的、隱約的聯繫。接下來,我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追溯那條帶領他走向死亡的撲朔迷離的路,了解他旅行途中所經歷的種種細節,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為了理解麥坎德利斯的行為,我把他的故事擴展到更廣的主題:動人心魂的荒野、高危運動對年輕人的致命誘惑以及父子間復雜而緊張的關繫等。種種這些,都包含在你面前的這本書裡。

    我承認,我並不是一個公正的傳記作家,相反,我被麥坎德利斯傳奇的一生深深吸引,無法對他的悲劇故事保持中立。在這本書裡,我盡量避免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敘述的影響,我想我也確實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但我仍要提醒讀者:在描述麥坎德利斯的故事時,我穿插了一些我個人年輕時的故事,這樣做是希望通過我的故事從側面解釋克裡斯·
    麥坎德利斯那些讓人費解的行為。

    麥坎德利斯是一個熱情的年輕人,有著固執的理想主義,和這個社會有些脫節。他崇拜托爾斯泰,尤其欣賞這位偉大的作家放棄畢生的財富和地位,甘願與貧困為伍的精神。麥坎德利斯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嘗試著效仿托爾斯泰的禁欲主義和嚴格的道德觀,他的親朋好友覺察到了他行為的轉變,先是感到驚詫,隨後為他產生了深深的不安。當這個孩子終走進阿拉斯加荒野的時候,他並沒有天真地以為自己前往的是一個衣食無憂的桃花源,他真正想要尋找的,是冒險、苦難和托爾斯泰式的自我放逐。而這些,正是他在阿拉斯加日夜面對的東西。

    然而,麥坎德利斯沒能挺過16 個星期的嚴酷考驗。若不是那麼一兩個表面上看起來並不嚴重的失誤,他本可以在1992 年8
    月默默走出阿拉斯加荒野,就像他默默走進時一樣。他犯下的小失誤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永遠離開我們以後,他的故事成為了小報頭條,而他的家人則承受著外人無法想像的喪親之痛。

    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有很多人對克裡斯·
    麥坎德利斯的故事表示了關注。《戶外》雜志刊載我的文章後幾個月的時間裡,雜志社收到的讀者來信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些信件表達了兩種尖銳踫撞的觀點:有些讀者非常欣賞這個男孩的勇氣和高尚情操;而另一些讀者則強烈譴責他是一個魯莽的傻瓜、一個怪胎和一個死於傲慢和愚蠢的自戀狂,根本不值得媒體廣泛關注。我將在這本書裡陸續表達我的觀點,但我也希望,在讀完這本書以後,讀者能對克裡斯·
    麥坎德利斯的故事做出自己的評價。



    02 SOS

    在阿拉斯加山脈的北緣,麥金利山聳立的山牆伏下身姿,降為低矮的坎蒂什納平原,在那之前有一串小型山嶺,又稱為“外嶺”,散臥在這個地勢變換的過渡帶上,像一團皺巴巴的毯子隨意鋪在凌亂的床上。外嶺外緣兩個山峰的峭壁之間,有一條長約8
    公裡、東西走向的山谷,鋪滿沼澤地、赤楊林和縱橫交錯的細瘦雲杉。斯坦佩德小道就從這條山谷裡蜿蜒穿過,帶領克裡斯·
    麥坎德利斯走進阿拉斯加的漫漫荒野。

    這條小徑是阨爾· 皮爾格林在20 世紀30
    年代開拓的,他曾是阿拉斯加的一位傳奇人物,在斯坦佩德溪擁有一處礦戶,位於托克拉特河的支流克利爾沃特河的上遊,而斯坦佩德小道正通往那裡。1961
    年,費爾班克斯的育坦建築公司得到新成立的阿拉斯加州政府的許可擴建這條小路,把它改成可供運礦卡車終年行駛的大道。育坦公司購買了三輛報廢巴士車,裝上床鋪和簡易爐灶,用裝載機把它們拖進小道,供修路工人們居住。

    可是,擴建計劃在1963 年被叫停了。育坦公司一共修建了80
    公裡左右的新路,但沒有建跨河路橋,而且,路面很快因凍土層融化和季節性洪水變得無法通行。育坦公司把兩輛巴士車隨施工隊一起撤回公路,剩一輛留在斯坦佩德小道上,供獵人們臨時休息。30
    年來,許多當年建好的路基都因雨水衝刷、灌木生長和海狸挖塘而損毀,唯有巴士車始終留在原地。

    這輛被遺棄的老古董是國際收割機公司20 世紀40 年代的產品,它蹲守在希利以西32
    公裡、迪納利國家公園邊的斯坦佩德小道上,在群鴉亂飛、雜草叢生的荒野裡慢慢鏽蝕,成為大自然裡一處極不協調的風景。它的引擎早已不見,車窗要麼破碎要麼不見,破威士忌酒瓶滾得滿地都是,綠白相間的漆皮也氧化得模糊不清。車身上斑駁的字跡表明,這輛車曾經是費爾班克斯城市巴士繫統的一員:142
    路巴士。平時,一連六七個月都不會有人經過它,而在1992 年9 月上旬的某個下午,有6 個人分3 批先後造訪了它。

    1980
    年,德納裡國家公園擴建,將坎蒂什納山和外嶺北部的山嶺劃入園區,唯獨漏掉一片名叫沃爾夫鎮區的狹長地帶,正好包含斯坦佩德小道的前半段。這片長約30
    公裡、寬約10
    公裡的地區三面都被國家公園環繞,是狼、熊、馴鹿、駝鹿等野生動物的家園。這是當地獵人們公開的秘密。每到秋天獵鹿季節來臨,總有幾個獵人會前往這片被遺忘的土地,來到距離國家公園邊界不足3
    公裡的地方,造訪這輛老巴士。

    1992 年9 月6 日,安克雷奇一家汽車店的老板肯· 湯普森和他的雇員戈登· 薩梅爾以及他們的朋友建築工費爾迪·
    斯旺森來到斯坦佩德小道,準備追尋駝鹿的蹤跡。其實要到達那裡並不容易,小道前16
    公裡好走路段的盡頭,特科拉尼卡河咆哮著橫在面前,河水湍急、冰冷,被冰磧攪得渾濁不清。沿小道下到河岸邊以後,需要通過一道狹窄的峽谷逆流而上,特科拉尼卡河穿過峽谷,激起瘋狂洶湧的白色浪花。一想到要穿過這條渾濁的激流,大多數人都會望而卻步。

    然而,湯普森、薩梅爾和斯旺森都是不輕易認輸的阿拉斯加人,喜歡駕車挑戰難走的路段。沿斯坦佩德小道抵達特科拉尼卡河後,他們繼續駕車在河邊探路,直到找到一片寬而淺的河網,纔準備渡河。

    “當時是我打頭陣,”湯普森回憶道,“河面看起來大概20 米寬,水流很急。我的車是一輛改裝過加高了的1982 年產道奇四驅車,裝了1
    米高的輪胎,但水還是快要漫過引擎蓋,我覺得肯定過不去了。戈登的車前裝了一個3.6
    噸的絞盤,我讓他緊跟在我後面,這樣,萬一我出事,他還能把我拽出來。”

    終,湯普森順利穿過特科拉尼卡河,薩梅爾和斯旺森分別駕著卡車緊隨其後。卡車上載有兩輛輕型全地形車,一輛三輪的,一輛四輪的。他們把大車停在碎石灘上,卸下全地形車,然後換上這種更小更好開的車繼續向巴士車的方向駛去。向前行駛了幾百米後,小徑消失在一個個齊胸深的海狸水塘裡。這些水塘並沒有阻止三個阿拉斯加人前進的步伐,他們用炸藥炸掉海狸用小木棍築成的水塘,放干塘水,駕車一路向前,爬上亂石遍布的河床,穿過茂密的赤楊林,終於在黃昏時分到達巴士車所在的地方。當他們到達那裡時,看到“一對來自安克雷奇的情侶站在15
    米開外,神色驚恐,就像是見了鬼一樣” 。

    站在巴士車外的所有人都能聞到“一股從車裡傳出的惡臭”。有人把跳舞用的紅色綁腿襪當成緊急信號旗掛在車後門的赤楊枝上,車門虛掩著,門上有一張紙條,讓人隱隱感覺不安。紙條是從果戈理的小說上撕下來的,上面工整地寫著:

    救命!我需要你們的幫助。我受了傷,就快要死了,身體太虛弱,沒法徒步離開這裡。我孤身一人。這真的不是開玩笑。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停下來,救救我。我在附近采漿果,晚上就會回來。謝謝!

    克裡斯· 麥坎德利斯

    8 月?

    來自安克雷奇的情侶被這張紙條的內容和車裡的腐臭味嚇得不輕,不敢鑽進車裡證實他們的猜測,於是,薩梅爾鼓起勇氣走了過去。他從窗外向裡望去,看到一支雷明頓來復槍、一塑料盒子彈、八九本書、幾條破牛仔褲、幾件炊具和一個很貴的背包。車尾,一張胡亂搭起的床上放著一個藍色睡袋,看上去好像有什麼東西或什麼人在裡面。但是,薩梅爾說:“當時真的很難確定裡面到底是什麼。”

    “我站在一個樹樁上,”薩梅爾接著說道,“把手伸進後窗,使勁拽了拽睡袋,發現裡面確實有東西,但重量很輕。我轉到巴士另一頭向裡看,看到一個人頭伸出睡袋,這纔確定睡袋裡究竟是什麼。”當時,麥坎德利斯已經死亡兩個半星期。

    薩梅爾堅決主張立即把尸體運走,可他和湯普森的小車都裝不下尸體,安克雷奇情侶的全地形車上也沒有足夠的空間。過了一會兒,第6
    個人出現了,他是來自希利的獵人,名叫布奇·
    基利恩,駕駛一輛八輪大型全地形車。薩梅爾提議由基利恩來運送尸體,但是被基利恩拒絕了,他覺得這事兒由阿拉斯加州警察來處理更合適。

    基利恩是煤礦工人,工作之餘在希利鎮志願消防隊做隨隊醫生。他的車上有一部對講機,但是在巴士周圍無法聯繫到任何人,於是,他駕車朝公路方向開去,沿著斯坦佩德小道開了8
    公裡以後,終於在天黑以前聯繫上希利鎮發電廠的一位無線電通訊員。“快點派人過來,”他喊道,“我是基利恩,麻煩您盡快報警,有一個人死在蘇珊娜河邊的巴士車裡,已經死了好長一段時間了。”

    第二天早晨8:30,一架警察局派出的直升機轟轟隆隆地降落在巴士車旁,卷起漫天塵土和白楊葉的旋風。警官檢查了巴士及周邊的情況,排除謀殺嫌疑後,帶著麥坎德利斯的遺體、相機、5
    卷拍過的膠卷、求救紙條和日記本離開了。日記本的後兩頁上寫有可食用植物的清單,還有113
    條簡短得令人費解的日記,記錄了這個年輕人在生命後幾周的生活。

    麥坎德利斯的遺體被送往安克雷奇進行尸檢。他的身體已經極度腐爛,就連死亡時間都無法確認,法醫沒有發現明顯的內傷或骨折跡像。尸體已經沒有皮下脂肪,肌肉在死亡數日甚至數周前就已經開始萎縮,整個人隻有約60
    斤重。這些證據都表明,麥坎德利斯有可能的死因,是饑餓。

    求救紙條上有麥坎德利斯的簽名,衝洗後的照片裡也發現不少他的自拍照。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能夠告訴警察他是誰,他是哪裡人,以及為什麼會出現在阿拉斯加荒野。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