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古今茶文化概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烹飪/美食 -> 烹飪/美食
    【市場價】
    123-179
    【優惠價】
    77-112
    【作者】 田真 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烹飪/美食  茶酒飲料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24380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11243802
    作者:田真編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

    內容簡介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朵絢麗的奇葩,也是我國對世界品飲文化的貢獻。本書分為五章:我們祖先的茶緣;儒釋道與我國茶文化;茶與中國文學藝術;茶、水、器的融合;茶與國政、貿易、文化的傳播。闡釋了茶與華夏民族的深深緣分;中華民族茶飲習俗和茶文化的形成,我國傳統思想儒釋道對茶文化的影響;我國歷代茶詩、茶歌、茶戲、茶畫、茶文從茶的視角勾勒了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腳步;茶、水、器的融合恰是天地人的合一,唐代烹茶、宋代點茶和明清至當今的瀹茶茶藝映襯著歷史的氣息;茶與我國封建社會的國政、經濟、貿易及文化傳播絲絲相連,在綿延的歷史發展中,中國茶香飄四海,流芳眾口,中國茶文化更因其人文和審美價值而走向世界。
    目錄
    章 我們祖先的茶緣
    一 茶的故鄉
    二 茶字的演變和飲茶的沿革
    三 我國制茶的歷史與茶葉的種類
    四 我國歷代貢茶和名茶
    思考題
    第二章 儒釋道與我國茶文化
    一 儒家思想與茶文化
    二 佛家思想與茶文化
    三 道家、道教思想與茶文化
    思考題
    第三章 茶與中國文學藝術
    一 茶與詩詞
    二 茶與小說、歌舞、戲曲章 我們祖先的茶緣
    一 茶的故鄉
    二 茶字的演變和飲茶的沿革
    三 我國制茶的歷史與茶葉的種類
    四 我國歷代貢茶和名茶
    思考題
    第二章 儒釋道與我國茶文化
    一 儒家思想與茶文化
    二 佛家思想與茶文化
    三 道家、道教思想與茶文化
    思考題
    第三章 茶與中國文學藝術
    一 茶與詩詞
    二 茶與小說、歌舞、戲曲
    三 茶與繪畫、楹聯
    四 歷代茶著擷英
    思考題
    第四章 茶、水、器的融合
    一 選茶——瑞草之魁
    二 擇水——水為茶之母
    三 取器——器為茶之父
    四 茶藝——習茶之技
    五 我國各地飲茶的民俗
    思考題
    第五章 茶與國政、貿易、文化的傳播
    一 歷代治邊政策與茶馬古道
    二 茶葉貿易與普世茶飲
    三 茶在東方文化圈的影響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後記
    茶藝圖片
    綠茶中投衝泡(瀹茶安吉白茶)
    綠茶上投衝泡(瀹茶碧螺春)
    烏龍茶茶藝(瀹茶武夷水仙)
    紅茶茶藝(瀹茶滇紅)
    在線試讀
    章 我們祖先的茶緣
    一茶的故鄉
    茶作為健康飲品深受世人的喜愛,尤其在我國更被視為“國飲”。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上至達官顯士、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販卒、布衣百姓,飲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飲茶的認識已從日常生活之需升華到精神層面,並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制茶、品茶中體味人生之道,天地之道,進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境界。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這是茶聖陸羽所著《茶經》的開篇之言。說起茶,我們的祖先與這一大自然恩賜人類之物有著深深綿長的緣分。我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興起和傳播的源地。當今世界上種茶、制茶的技術和飲茶習俗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我國外傳出去的。從植物學角度看,茶樹屬於被子植物門,雙葉子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據考證,茶樹所屬的被子植物起源於中生代早期,由此推斷茶樹生長在地球上已有6000萬~7000萬年的歷史。至今所發現的野生喬木茶樹高可達30餘米,基部於圍可達2餘米,壽命在數百年或上千年。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已提到野生大茶樹。在茶樹被人類認識和利用後,經馴化演變為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從史料考證,人們認識茶、利用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一)茶樹起源之爭
    中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中國是茶的故鄉,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公認。然而,在19世紀初,關於茶的母地在何處卻起爭執。起因是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當時駐印度的英國少校勃魯士(R.Bruce)在印度北部阿薩姆省沙地耶(Sadiya)發現了野生茶樹,由此對茶起源於中國提出質疑,隨後國際上掀起了持續上百年的有關茶樹原產地的爭論。
    一部分學者和茶人認為茶樹起源於印度,持這種觀點以英國的勃魯士為代表,l824年他首度在印度發現野生茶樹後,經過進一步考察,於l838年發表言論,列舉在印度阿薩姆發現了多種茶樹,尤其是在沙地耶發現的一顆野生茶樹高達43英尺,樹圍3英尺。以此為據,勃魯士斷言印度為茶樹原產地,認為中國有自生之說但尚未證明。與此相應,1877年英國人貝爾登(S.Baidond)撰寫《阿薩姆之茶》提出茶樹產於印度。隨後數十年,英國學者勃萊克(J.H.Blake)所著的《茶商指南》、勃朗(E.A.Brown)的《茶》、易培遜(A.Ibbetson')的《茶》以及日本人加籐等許多著作,均指出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尚未發現野生茶樹,故此斷定茶原產於印度。章 我們祖先的茶緣
    一茶的故鄉
    茶作為健康飲品深受世人的喜愛,尤其在我國更被視為“國飲”。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上至達官顯士、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販卒、布衣百姓,飲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飲茶的認識已從日常生活之需升華到精神層面,並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制茶、品茶中體味人生之道,天地之道,進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境界。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這是茶聖陸羽所著《茶經》的開篇之言。說起茶,我們的祖先與這一大自然恩賜人類之物有著深深綿長的緣分。我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興起和傳播的源地。當今世界上種茶、制茶的技術和飲茶習俗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我國外傳出去的。從植物學角度看,茶樹屬於被子植物門,雙葉子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據考證,茶樹所屬的被子植物起源於中生代早期,由此推斷茶樹生長在地球上已有6000萬~7000萬年的歷史。至今所發現的野生喬木茶樹高可達30餘米,基部於圍可達2餘米,壽命在數百年或上千年。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已提到野生大茶樹。在茶樹被人類認識和利用後,經馴化演變為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從史料考證,人們認識茶、利用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一)茶樹起源之爭
    中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中國是茶的故鄉,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公認。然而,在19世紀初,關於茶的母地在何處卻起爭執。起因是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當時駐印度的英國少校勃魯士(R.Bruce)在印度北部阿薩姆省沙地耶(Sadiya)發現了野生茶樹,由此對茶起源於中國提出質疑,隨後國際上掀起了持續上百年的有關茶樹原產地的爭論。
    一部分學者和茶人認為茶樹起源於印度,持這種觀點以英國的勃魯士為代表,l824年他首度在印度發現野生茶樹後,經過進一步考察,於l838年發表言論,列舉在印度阿薩姆發現了多種茶樹,尤其是在沙地耶發現的一顆野生茶樹高達43英尺,樹圍3英尺。以此為據,勃魯士斷言印度為茶樹原產地,認為中國有自生之說但尚未證明。與此相應,1877年英國人貝爾登(S.Baidond)撰寫《阿薩姆之茶》提出茶樹產於印度。隨後數十年,英國學者勃萊克(J.H.Blake)所著的《茶商指南》、勃朗(E.A.Brown)的《茶》、易培遜(A.Ibbetson')的《茶》以及日本人加籐等許多著作,均指出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尚未發現野生茶樹,故此斷定茶原產於印度。
    對於茶樹原產地的質疑,我國學者和其它國家的多數學者及茶人都確定茶樹的母地在中國。在印度發現大茶樹不久,印度茶業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科學調查團,對印度發現的野茶樹進行了多次實地勘察和研究,其成員植物學家瓦裡茨(wallich)博士和格裡弗(Griffich)博士經反復研究確定印度阿薩姆的茶樹是從中國傳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變種。不僅如此,許多著名學者通過多年對茶樹細胞染色體的研究和比較,確認茶樹的母地在中國,如1892年美國學者瓦爾茨(J.M.Walsh)的《茶的歷史及其秘訣》;美國學者威爾遜(A.Wilson)的《中國西南部遊記》;1893年蘇聯學者勃列雪尼德(E.Brelsehncder)的《植物科學》;1960年蘇聯學者K•M•傑姆哈傑的《論野生茶樹進化因素》。當代日本茶樹原產地研究會的學者志村橋、橋本實等研究成果也與上述觀點相同。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者認為中國和印度都是茶的原產地,1935年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W.H.Ukers)撰寫《茶葉全書》認為凡中國、印度等地自然條件適合茶樹生長的地帶皆是茶源。1958年英國植物學家艾登(T.Eden)發表《茶》,提出茶樹原產地在依洛瓦底江發源處的中心地帶,等等,但這些觀點論據不足。但有一點無可爭議,當印度人還不知印度有茶樹,不知種茶和飲茶的時候,我國發現和利用茶樹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
    (二)我國是茶的故鄉
    我國是發現野生茶樹多的國家,20世紀以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和茶人對我國野生大茶樹資源進行了繫統的普查,結果表明,我國野生茶樹分布廣泛,已有10個省區發現了野生大茶樹,而且有的地方還生長著成片的野茶樹林。我國發現野生大茶樹地區主要在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福建以及兩廣等地,其中以滇西、滇南居多。在雲南省分布著直徑在100釐米以上的野生茶樹就有十多棵,思茅地區鎮源縣九甲區和平鄉千家寨有野生茶樹群落數千畝,在南糯山、巴達山等地有約1700餘歲的茶樹,在千家寨茶山的野生古茶樹群落中,一棵古茶樹的樹齡約為2700年,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為古老的茶樹,已被國‘家列為文物保護起來,這些野生茶樹可謂世界之。目前,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24屬40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主要在雲南、四川和貴州一帶。至今全世界發現山茶屬約100種,我國雲貴西南地區就有60餘種。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茶學科研人員對茶葉的染色“體核型”和化學成分“兒茶素”進行了分類研究比較,確定了野生茶樹進化等級序列,證明四川金佛山野生大葉種茶樹為原始,其次為雲南雙江大葉種、雲南慶豐和臺灣大葉種、印度阿薩姆大葉種、海南大葉種、越南大葉種等。這為中國是茶的故鄉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另外,大量的史料記載了我國先民發現和利用野生茶樹的歷史,我國部字書《爾雅》中有“槚,苦荼”、“茗,苦荼”的記載,槚是古代對茶的一種稱謂,漢之前稱茶葉為茶。我國早的詩集《詩經》中有“誰謂苦茶,其甘如荠”之句。三國《吳普•草本》中就有“南方有瓜蘆木(大茶樹)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的記載。唐代陸羽的《茶經》中也寫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由此推斷,早在4700多年前的神農時代還是母繫氏族社會時,茶樹已被人們認識並利用,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先民的一大貢獻以及和茶的深深之緣。無論是野生茶樹的實體發現,還是大量史料的記載,都無可爭辯地表明茶樹的母地在中國。隨著中外貿易和文化的交流,中國茶已傳播到世界50多個國家落根生長。當今世界主要產茶國為:非洲的喀麥隆、肯尼亞、南非、馬拉維、坦桑尼亞、布隆迪、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毛裡求斯、莫桑比克、盧旺達、烏干達、津巴布韋。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秘魯、阨瓜多爾。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亞洲的中國、印度、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伊朗、馬來西亞、尼泊爾、土耳其、越南、俄羅斯(外喀爾巴地區),世界茶區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東非、南美等,其中亞洲產茶量多。
    二 茶字的演變和飲茶的沿革
    在我國茶史上,對茶的稱謂和飲用的方式經歷了不同時期的沿革。我國是世界上早確立“茶”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的國家,歷代史料記載了茶字演變的脈絡。在世界各國語言中,“茶”的發音都是從中國直接或間接音譯傳播的。我國先民飲茶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人們對茶的認識和利用也大致經歷了藥用、食用和飲用三個階段的沿革。
    (一)茶字的演變
    在我國唐代以前,茶有多種別名,如荼、茗、梗、詫、荈、蔎、皋蘆、葮萌等10餘種稱謂。《詩經》是我國部詩歌總集,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詩歌,約成書於春秋後期,《詩經•邶風•谷風》寫道:“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宴爾新婚,如兄如弟……”這裡的“茶”字就是指的茶。《爾雅前2世紀秦漢間成書,其中寫道:“槚,苦茶。”早在漢代就出現了茶字字形,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提到“舜詫”。西漢末年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西漢劉沂的領地稱為荼陵(今湖南省茶陵),劉沂稱作荼陵侯。約成書於漢朝的《神農本草經》稱茶為“荼草”或“選”。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寫道:“茶,苦茶也。”對此,宋代徐鉉在《說文解字注》注解道:“此即今之茶字。”而吳人陸璣《毛詩•草木疏》則提到“茗”。三國魏時張揖所作《廣雅》寫道:“荊巴間采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吳普《本草》有“苦茶,味苦寒,……”的記載。西晉陳壽的《三國志•韋曜傳》寫道:“或密賜茶荈以當酒。”西張華的《博物志》有“飲真茶,令人少眠”的記載。東晉裴淵的《廣州記》則稱茶為“皋蘆”。東晉郭璞寫的《爾雅注》有這樣的記載:“樹小如梔子,鼕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在這些有關茶的稱謂中,荼為常見,古代荼和茶為一字並同用。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