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移動與無線通信
    該商品所屬分類:工業技術 -> 電子通信
    【市場價】
    392-568
    【優惠價】
    245-355
    【作者】 顏春煌 
    【所屬類別】 圖書  工業技術  電子通信  無線通信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4618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461845
    作者:顏春煌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完全針對移動與無線通信主題設計,廣泛且深入地探討核心內容,並結合*應用與技術,如LTE、無線局域網的發展、軟件定義的無線電、物聯網、雲計算、App、NFC、Femtocell、MIMO等。 
    內容簡介
    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地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應用與技術,廣泛且深入地探討核心內容。全書共分5篇20章,內容包括解析電磁波的秘密:正確認知電磁波的無線通信作用和生物效應;認識無線通信的術語:1G、2G、3G與4G,合作式通信與中繼技術,無線寬帶上網;了解無線通信的環境:詳解基站、無線基站與天線塔臺等無線通信設施;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 SMS、MMS、MVPN、公共無線局域網絡、WiMAX、LTE、NFC、RFID以及移動商務等相關應用與開發技術; 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App、移動定位服務或雲服務。
    本書每章前有學習概念的提示,章末附常見問題和課後習題,適合作為移動與無線通信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手機應用開發、雲計算課程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臺灣大學高級講師,出版多部作品。
    目錄
    目 錄
    篇 認識電磁波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電磁波 1
    1.1 簡易電磁學 2
    1.2 認識電磁波 4
    1.2.1 電磁波的來源 4
    1.2.2 電磁波的種類 5
    1.2.3 電磁波的傳播 5
    1.3 從電磁波的應用開始認識無線通信 8
    1.3.1 電磁波的應用——衛星與太空通信 8
    1.3.2 電磁波的應用——數字電視的原理 10
    1.3.3 與個人計算機有關的無線通信小常識 11
    1.4 電磁波的生物效應 12
    1.4.1 電磁波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 12

    目  錄


    篇  認識電磁波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電磁波 1


    1.1  簡易電磁學 2


    1.2  認識電磁波 4


    1.2.1 
    電磁波的來源 4


    1.2.2 
    電磁波的種類 5


    1.2.3 
    電磁波的傳播 5


    1.3  從電磁波的應用開始認識無線通信 8


    1.3.1 
    電磁波的應用——衛星與太空通信 8


    1.3.2 
    電磁波的應用——數字電視的原理 10


    1.3.3 
    與個人計算機有關的無線通信小常識 11


    1.4  電磁波的生物效應 12


    1.4.1 
    電磁波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 12


    1.4.2 
    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電磁波的危害 13


    1.5  科技新發展——電磁波屏蔽材料 13


    常見問題 14


    課後習題 14


    第2章  承載信號的傳輸介質 15


    2.1  傳輸介質的種類 16


    2.2  導向介質 17


    2.2.1 
    雙絞線 17


    2.2.2 
    同軸電纜 19


    2.2.3 
    光纖 20


    2.3  非導向介質 25


    2.3.1 
    紅外線 25


    2.3.2 
    無線電微波 25


    2.3.3 
    無線電波 26


    2.4  可靠的通信方式 26


    常見問題 27


    課後習題 27


    第二篇  通信的原理與技術


    第3章
    信號與通信 30


    3.1  認識信號 30


    3.1.1 
    信號的特征 31


    3.1.2 
    數據與信號之間的轉換 35


    3.2  無線通信裡使用的信號 36


    3.2.1 
    無線電頻譜 37


    3.2.2 
    有線世界裡的無限資源與無線世界裡的有限資源 38


    3.3  傳輸的減損 38


    3.3.1 
    衰減 39


    3.3.2 
    延遲失真 40


    3.3.3 
    噪聲 40


    3.3.4 
    信道容量與奈奎斯特帶寬 41


    3.3.5 
    香農容量公式 41


    3.4  無線電波傳輸的原理與特性
    43


    3.4.1 
    理論上預測的模型——大規模的傳播模型 43


    3.4.2 
    理論上預測的模型——小規模的傳播模型 47


    3.5  無線電信號強度的迷惑 56


    3.5.1 
    電壓駐波比 56


    3.5.2 
    EIRP的定義 57


    3.5.3 
    測量的單位 57


    常見問題 59


    課後習題 60


    第4章  隱藏在信號中的信息 61


    4.1  通信信道的特征 62


    4.1.1 
    頻域的特征 62


    4.1.2 
    時域的特征 63


    4.1.3 
    數字通信信道的基本限制 64


    4.2  數據與信號的轉換 65


    4.2.1 
    數字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 65


    4.2.2 
    數字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 66


    4.2.3 
    模擬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 67


    4.2.4 
    模擬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 68


    4.3  調制技術簡介 68


    4.3.1 
    模擬調制技術 69


    4.3.2 
    數字調制技術 70


    4.3.3 
    數字調制技術的分類 75


    常見問題 78


    課後習題 79


    第5章  通信工程:多路復用與交換
    80


    5.1  網絡的形成 80


    5.1.1 
    交換的起源 81


    5.1.2 
    交換與多路復用在網絡中扮演的角色 82


    5.1.3 
    多路復用的起源 82


    5.2  架構網絡的通信技術 83


    5.2.1 
    多路復用技術 84


    5.2.2 
    通信的協調 85


    5.2.3 
    交換技術 85


    5.3  多路復用與交換的設備 87


    5.3.1 
    多路復用器 87


    5.3.2 
    交換機 89


    5.3.3 
    網絡接口 90


    5.4  容量工程 91


    5.5  移動交換中心 92


    常見問題 93


    課後習題 93


    第6章  無線通信的多路訪問技術
    94


    6.1  共享傳輸介質的原理 95


    6.2  有趣的隱藏節點問題 97


    6.3  無線訪問技術簡介 98


    6.3.1 
    無線多路訪問技術的簡單分類 98


    6.3.2 
    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99


    6.4  各種多路訪問技術 99


    6.4.1 
    頻分多址 100


    6.4.2 
    時分多址 101


    6.4.3 
    擴頻多址 102


    6.4.4 
    空分多址 104


    6.4.5 
    正交頻分多路復用 104


    6.4.6 
    其他多路訪問技術 107


    6.4.7 
    多樣性的概念 107


    6.5  蜂窩繫統的容量 108


    常見問題 108


    課後習題 108


    第三篇  從有線通信網絡到無線通信網絡


    第7章  電信網絡 110


    7.1  從我們自己家裡的電話談起
    110


    7.2  通信繫統的架構 111


    7.2.1 
    通信網絡的由來 113


    7.2.2 
    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 114


    7.3  通信網絡與電信服務 115


    7.3.1 
    電信網絡的服務與市場化 116


    7.3.2 
    國際電信法規變革一覽 117


    7.4  無線網絡與傳統電話網絡相連
    118


    7.4.1 
    互連的組成 119


    7.4.2 
    互連的操作 119


    7.4.3 
    互連的類型 119


    7.5  通信運營商互連 120


    7.6  展望電信網絡的未來 120


    7.6.1 
    PSTN的發展 120


    7.6.2 
    VoIP的原理 121


    7.6.3 
    無線智能網絡 123


    7.7  企業電話繫統的規劃 124


    7.8  無線交換機 125


    7.9  無線本地回路 126


    7.9.1 
    無線本地回路的繫統與架構 128


    7.9.2 
    WLL所采用的各種技術 129


    7.9.3 
    市場上WLL的設備與繫統 130


    常見問題 130


    課後習題 131


    第8章  計算機網絡 132


    8.1  數據通信與網絡模型 132


    8.1.1 
    通信網絡模型 133


    8.1.2 
    標準化 138


    8.2  常見的分類法 138


    8.3  局域網 139


    8.3.1 
    局域網協議與標準化 139


    8.3.2 
    共享傳輸介質的原理 140


    8.3.3 
    局域網的未來發展 141


    8.4  廣域網 141


    8.5  網絡軟件繫統 143


    8.6  鳥瞰計算機網絡世界 144


    8.7  網絡的規劃 145


    8.7.1 
    需求分析與環境評估 147


    8.7.2 
    規劃方法 149


    常見問題 150


    課後習題 151


    第9章  無線通信網絡 152


    9.1  無線通信的定義與簡單的分類
    152


    9.1.1 
    無線通信網絡簡介 153


    9.1.2 
    從覆蓋範圍來看無線通信網絡 154


    9.1.3 
    無線網絡的架構 155


    9.1.4 
    無線網絡的主要介質 156


    9.2  無線通信網絡的歷史 157


    9.3  無線通信的產品 159


    9.4  無線通信的網絡模型 159


    9.5  無線通信的服務與覆蓋的範圍
    164


    9.6  與無線通信相關的標準
    165


    9.7  無線通信應用的分類 167


    9.8  無線網絡中的隱私與安全問題
    167


    9.8.1 
    隱私與安全問題 168


    9.8.2 
    無線病毒的作用 168


    9.8.3 
    蜂窩手機的危機 168


    9.8.4 
    與網絡安全相關的協議 168


    9.9  建立無線通信的背景知識
    170


    常見問題 170


    課後習題 170


    第10章  無線通信繫統的工程實踐
    172


    10.1 
    件設計的層次 172


    10.1.1 <件 173


    10.1.2 
    電路 174


    10.2 
    無線通信繫統的設計 174


    10.3 
    無線通信網絡的工程 175


    10.3.1 
    無線通信繫統的塔臺 175


    10.3.2 
    基站 177


    10.3.3 
    天線的作用與種類 179


    10.3.4 
    天線與基站的外觀 184


    10.3.5 
    無線通信工程的設計工具 186


    10.4 
    客戶端設備的演進 187


    10.4.1 
    手機 187


    10.4.2 
    個人數字助理 189


    10.4.3 
    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 189


    10.5 
    無線通信網絡的設計實例 189


    10.5.1 
    網絡設計與構建的實例 190


    10.5.2 
    無線網橋
    191


    10.5.3 
    無線通信改造工程的實例 193


    常見問題 195


    課後習題 195


    第四篇  無線通信的代次發展


    第11章  無線通信的代次 198


    11.1 
    移動通信繫統的發展 198


    11.2 
    代 199


    11.3 
    第二代 199


    11.4 
    第2.5代 201


    11.5 
    第三代 202


    11.5.1 
    各種已經發展出來的3G標準 203


    11.5.2 
    開發3G標準的組織 205


    11.6 
    3.5G 206


    11.7 
    3.75G 207


    11.8 
    什麼是 4G 208


    11.9 
    各代次特征的整理 209


    11.10 
    無線生活的起源 210


    11.10.1 
    3G/4G網卡上網 210


    11.10.2 
    如何申請移動寬帶的服務 211


    11.10.3 
    移動網卡的外觀與安裝 211


    11.11 
    建立無線通信繫統的常識 212


    11.11.1 
    無線電廣播的原理 212


    11.11.2 
    電視廣播的原理 213


    11.11.3 
    家庭無線電服務是什麼 213


    11.12 
    網絡規劃的實例 214


    11.13 
    網絡的設計 216


    11.13.1 
    計算機網絡的設計 216


    11.13.2 
    網絡設計的方法 217


    11.14 
    計算機網絡的構建 221


    11.14.1 
    計算機網絡構建工程 221


    11.14.2 
    網絡部署以後的工作 222


    常見問題 222


    課後習題 223


    第12章  無線廣域網 224


    12.1 
    個人通信服務 224


    12.1.1 
    個人通信服務簡介 225


    12.1.2 
    常見的PCS 226


    12.2 
    尋呼網 228


    12.3 
    GSM 229


    12.3.1 
    GSM的架構 229


    12.3.2 
    GSM網絡的基本特性 231


    12.3.3 
    GSM提供的服務 232


    12.3.4 
    GSM的網絡信令機制 233


    12.3.5 
    GSM的移動性管理 234


    12.3.6 
    GSM的漫遊機制 235


    12.3.7 
    GSM網絡的管理與應用 236


    12.3.8 
    GSM構建的實踐 237


    12.4 
    CDMA2000 239


    12.5 
    UMTS網絡 240


    12.6 
    無線數據通信簡介 243


    12.6.1 
    早期的發展 245


    12.6.2 
    分組無線網絡 245


    12.7 
    蜂窩數字分組數據 246


    12.8 
    GSM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 247


    12.8.1 
    GPRS網絡的架構 248


    12.8.2 
    GPRS手機 250


    12.8.3 
    連上網絡 251


    12.8.4 
    GPRS的面面觀 252


    12.9 
    從CDMA來看無線數據通信 253


    12.10 
    其他無線數據通信繫統 254


    12.11 
    與應用繫統相關的協議 255


    12.12 
    移動性管理 256


    12.12.1 
    轉接 257


    12.12.2 
    漫遊管理 260


    常見問題 261


    課後習題 262


    第13章  無線局域網 263


    13.1 
    認識各種與我們切身相關的無線網絡 264


    13.2 
    IEEE 802網絡技術概觀 266


    13.3 
    802.11網絡的架構 268


    13.3.1 
    802.11 網絡的基本結構 269


    13.3.2 
    802.11網絡的類型 270


    13.4 
    802.11網絡的工作方式 275


    13.4.1 
    802.11的網絡服務 275


    13.4.2 
    移動性的支持 277


    13.5 
    無線局域網的應用 278


    13.5.1 
    應用的分類 278


    13.5.2 
    Wi-Fi是什麼 279


    13.6 
    802.11 WLAN標準的比較 280


    13.7 
    組成部件 281


    13.7.1 
    PoE設備 281


    13.7.2 
    其他常見的附件 282


    13.8 
    基礎設施設備 287


    13.8.1 
    無線接入點 287


    13.8.2 
    無線網橋 289


    13.8.3 
    無線工作組網橋 290


    13.8.3 
    無線家庭網關 291


    13.8.5 
    企業無線網關 292


    13.9 
    客戶端設備 293


    13.9.1 
    薄形卡片 293


    13.9.2 
    無線網絡的轉換器 294


    13.9.3 
    支持USB接口的客戶端 294


    13.9.4 
    傳統的PCI與ISA擴展卡 295


    13.9.5 
    安裝與設置 295


    13.10 
    認識Wi-Fi 296


    13.10.1 
    讓Wi-Fi成為簡易的上網方式 297


    13.10.2 
    讓Wi-Fi成為安全的網絡通道 299


    13.10.3 
    移動性的支持 300


    13.10.4 
    網絡的管理問題 301


    13.10.5 
    Wi-Fi的商業模式 301


    13.10.6 
    認識 WISP 302


    13.10.7 
    企業對於Wi-Fi的運用 302


    13.11 
    下一代無線局域網 303


    13.11.1 
    無線局域網與Wi-Fi的普及 303


    13.11.2 
    IEEE 802.11的發展經過:回顧與整理 303


    13.11.3 
    進入下一代無線局域網的關鍵技術 304


    13.11.4 
    延伸學習 306


    常見問題 306


    課後習題 306


    第14章  短距離無線通信 307


    14.1 
    自組網絡 308


    14.2 
    紅外線 309


    14.3 
    藍牙的起源 311


    14.3.1 
    藍牙協議棧 313


    14.3.2 
    藍牙技術的使用與管理 318


    14.3.3 
    藍牙的市場與未來發展 320


    14.4 
    認識ZigBee 322


    14.5 
    專屬短距離通信 323


    常見問題 323


    課後習題 324


    第15章  無線寬帶技術 325


    15.1 從固網的概念談起 326


    15.2 
    固定式的無線通信技術 327


    15.2.1 
    本地多點分配業務 327


    15.2.2 
    多路多點分配業務 330


    15.3 
    無線城域網 332


    15.4 
    無線寬帶技術簡介 333


    15.4.1 
    無線寬帶技術的發展 334


    15.4.2 
    無線寬帶技術的歷史 335


    15.4.3 
    無線寬帶的市場與應用 336


    15.5 
    WiMAX與其他無線寬帶技術的比較 337


    15.5.1 
    蜂窩繫統 337


    15.5.2 
    Wi-Fi繫統 337


    15.5.3 
    其他相關的技術 338


    15.6 
    無線寬帶繫統與WiMAX面臨的挑戰 338


    15.6.1 
    商業發展上的挑戰 338


    15.6.2 
    技術發展上的挑戰 338


    15.7 
    長期演進 338


    15.7.1 
    4G發展的關鍵角色 340


    15.7.2 
    從UMTS到LTE 340


    15.7.3 
    從LTE到LTE-Advanced 341


    15.7.4 
    技術的特征 341


    15.8 
    協同通信與中繼技術 343


    15.8.1 
    協同通信 343


    15.8.2 
    中繼技術 343


    常見問題 347


    課後習題 347


    第五篇  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


    第16章  移動因特網和移動IP
    350


    16.1 
    因特網的由來與簡介 350


    16.1.1 
    從網絡到因特網 351


    16.1.2 
    IP地址與域名 352


    16.1.3 
    TCP/IP網絡協議 353


    16.1.4 
    因特網的架構 355


    16.2 
    因特網的重要協議與原理 356


    16.2.1 
    MAC層上的尋址
    357


    16.2.2 
    較高層上的尋址 359


    16.3 
    因特網中IP地址的概念 361


    16.3.1 
    IP地址的分級 361


    16.3.2 
    IP地址與網絡結構的關繫 362


    16.4 
    因特網ARP協議簡介 363


    16.4.1 
    為什麼要有ARP 363


    16.4.2 
    衝突域與廣播域的概念 366


    16.4.3 
    揭開網絡通信的奧秘 366


    16.5 
    認識路由機制 368


    16.5.1 
    路由器的種類 368


    16.5.2 
    路由器作用的原理 368


    16.5.3 
    路由機制的穩定性 369


    16.6 
    移動因特網 370


    16.7 
    移動IP與IPv6 373


    16.7.1 
    移動IP工作的原理 373


    16.7.2 
    IPv6對於移動計算的支持 375


    16.8 
    移動IP的研究發展 376


    常見問題 376


    課後習題 376


    第17章  基於位置的服務與移動商務
    377


    17.1 
    “移動定位”的定義 377


    17.2 
    位置識別技術 379


    17.2.1 
    定位技術的種類 380


    17.2.2 
    移動定位繫統的類型 383


    17.2.3 
    移動定位的標準化 386


    17.2.4 
    定位技術的應用 387


    17.3 
    LBS應用的實例 388


    17.4 
    移動商務 388


    17.4.1 
    電子商務簡介 389


    17.4.2 
    移動商務的定義 391


    17.4.3 
    促成移動商務的技術 393


    17.4.4 
    無店鋪商戶的概念 393


    17.4.5 
    支持移動商務應用的網絡架構 396


    常見問題 396


    課後習題 397


     


    第18章  射頻識別技術 398


    18.1 
    射頻識別技術簡介 398


    18.1.1 
    RFID的概念 399


    18.1.2 
    RFID標簽 401


    18.1.3 
    RFID普及面臨的挑戰 403


    18.1.4 
    思考RFID的應用方向 406


    18.1.5 
    增廣見聞 407


    18.2 
    RFID的應用案例 409


    18.2.1 
    天津海關引入RFID技術 409


    18.2.2 
    中國物聯網RFID優秀應用案例 410


    18.3 
    近距離無線通信 411


    18.3.1 
    技術特征 411


    18.3.2 
    技術的應用 413


    常見問題 413


    課後習題 413


    第19章  無線通信平臺的軟件開發技術與安全問題 414


    19.1 
    無線通信的技術與應用 415


    19.2 
    無限可能的無線通信 416


    19.2.1 
    移動和無線計算網絡 417


    19.2.2 
    無線通信服務 418


    19.3 
    JINI與無線世界 418


    19.3.1 
    網絡精靈JINI 419


    19.3.2 
    無線世界 422


    19.4 
    無線通信的開發工具 423


    19.4.1 
    手機上執行的程序要如何開發 424


    19.4.2 
    J2ME 424


    19.4.3 
    WAP與WML 425


    19.4.4 
    i-mode 428


    19.4.5 
    其他語言與工具 428


    19.5 
    以WEP為例介紹無線網絡安全 429


    19.5.1 
    WEP的基本原理 430


    19.5.2 
    WEP的運行 431


    19.5.3 
    WEP的問題 435


    19.6 
    WPA 437


    19.6.1 
    加密的作用 437


    19.6.2 
    無線局域通信加密安全的演進 437


    19.6.3 
    家用的無線路由器 438


    19.6.4 
    通信安全後操作繫統纔會安全 440


    19.7 
    WTLS 440


    19.8 
    建立安全的網絡商務環境 440


    常見問題 441


    課後習題 441


    第20章  無線通信未來的發展(4G及以上) 443


    20.1 
    從應用的趨勢談起 444


    20.1.1 
    從短信服務到多媒體短信服務 444


    20.1.2 
    公共無線局域網 444


    20.1.3 
    移動虛擬專用網絡 445


    20.1.4 
    移動家庭與移動生活 447


    20.2 
    政府對於無線與移動通信的推動 447


    20.3 
    無線傳感器網絡 451


    20.3.1 
    傳感器網絡的基本概念 451


    20.3.2 
    傳感器網絡的架構 451


    20.3.3 
    傳感器網絡的設計 452


    20.3.4 
    傳感器網絡的協議 453


    20.4 
    無線通信的未來 456


    20.4.1 
    移動通信的代次交替 457


    20.4.2 
    什麼是MMS 459


    20.4.3 
    無線版權管理 460


    20.4.4 
    移動學習 460


    20.5 
    二維碼 461


    20.6 
    雲計算 462


    20.6.1 
    雲計算的層次化架構 464


    20.6.2 
    雲計算的特性 465


    20.6.3 
    雲生活的想像 465


    20.7 
    認識物聯網 466


    20.7.1 
    物聯網的定義 466


    20.7.2 
    物聯網的應用 468


    20.7.3 
    與物聯網一起生活的一天 469


    20.8 
    軟件定義無線電 470


    常見問題 471


    課後習題 471


    參考文獻 472

    前言
    序移動與無線通信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非常大,經常低頭玩智能手機的人都是移動與無線通信的用戶,要以一本書的篇幅來仔細探討這個領域是不容易的。本書試著從初學者的角度來看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當我們贊賞移動通信帶來的神奇應用時,不妨花點時間思考一下是什麼造就了這一切?未來可以期待什麼樣的新用途?這些都是本書的內容希望帶來的啟發。本書的起源與目的中國(含港澳臺地區)無線通信的產業與市場相當龐大,手機的數量、GSM網絡和3G網絡的部署早已經是世界,現在4G以後的服務也開始迅速推廣。無線通信的原理與無線通信網絡的特征卻少有書籍進行詳細而完整的介紹。本書在內容上分成以下幾個部分。(1)解開電磁波的迷惑:無線通信帶來的方便是大家所喜愛的,但是電磁波的生物效應卻是個隱憂,所以建立正確的認知是很重要的。(2)通信的原理:詳細介紹通信的信號(signal)、調制(modulation)與多路訪問(multiple access)技術,幫助讀者建立在通信原理方面的專業背景知識。(3)認識無線通信的術語:移動與無線通信的專業術語多且有分歧,如1G、2G、3G與4G代表什麼?CDMA與TDMA有什麼不同?IMT 2000與UMTS有什麼關聯?什麼是無線寬帶上網?在本書裡均有相當直白而清楚的解說。(4)了解無線通信的環境:天線在生活中經常看得到,但是我們可能很少去注意它。本書中有基站、無線基站與天線塔臺等無線通信設施的照片與介紹,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引導大家發現這些生活中的鄰居。(5)想像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電視廣告裡已經開始有很多這類影片,非常有趣,本書將介紹相關的應用與開發技術,包括SMS、MMS、MVPN、公共無線局域網(Public Wireless LAN)、WiMAX、LTE、NFC、RFID與移動商務等主題。(6)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應用開發:大家一定聽到過App、基於位置的服務(也叫移動定位服務)和雲服務,這些都跟移動與無線通信技術有關,要成為這類應用的開發者,同樣需要該領域的基本背景知識。建議哪些人閱讀本書移動與無線通信是相當專業卻又十分貼近生活的科技,對於不同的讀者來說,本書的作用也是不同的。(1)“通信一族”增長見聞:對電信網絡、計算機網絡與無線通信感興趣的人,可以在本書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介紹,加深對這些領域的了解。(2)進修的基礎:移動與無線通信的人纔需求目前依然十分看好,研究領域也相當寬廣。如果有意在這個領域中發展,那麼可以將本書當成入門的基礎讀本。(3)學校或從事職業培訓的老師: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審慎考慮了教學上的需求,所以在內容的編排上可對應約36小時的密集課程,或54小時的正規課程,教學時間的分配可參考教學幻燈片。(4)認識潛在的商機:移動與無線通信的潛在商機來自移動因特網(mobile Internet)與移動商務(mobile business),雖然目前尚難以看清前景,但是值得提前認識與觀察。涵蓋的內容及建議的閱讀方式本書內容對於移動與無線通信領域的介紹相當完整,當然每個主題都深入研討解說是不容易的,因此撰寫時盡量加注參考文獻與數據來源,讀者對任何主題有意深入研究都可以從這些參考資料著手。在閱讀時好習慣在書上做筆記,加注自己的心得。很多有趣而重要的概念好加深印像,如蜂窩概念、遠近問題、多普勒效應、菲涅耳區、LBS、RFID等,這些都是專業進修與溝通的基礎。本書撰寫及標示方式本書分為5篇20章,文中對圖與表格都以編號分別標注,重點部分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表示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部分重要的關鍵詞會再加粗體,提醒讀者注意。每章所附的“常見問題&rdqu針對理論或實際工作中的常見問題進行解析。書中經常看到的思考活動是為了增加讀者閱讀時的變化,讓讀書變成“動態思維”的活動。本書習題各章後面所附的課後習題著重於學習後加深記憶與深入鑽研,讀者可以自行練習,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地鼓勵同學參與互動討論或者當作分組的作業。另有PowerPoint教學幻燈片供老師參考使用。
    媒體評論
    評論
    在線試讀
    第4章 隱藏在信號中的信息本章的重要概念1. 編碼(encoding)是什麼?2. 調制(modulation)是什麼?3. 信息是如何隱藏在信號中的?4. 數字通信技術有什麼優點?5. 信號的特性對數據傳輸速率有什麼影響?模擬或數字信息都可以轉換成模擬或數字信號,這種轉換也稱為編碼,編碼的方式取決於通信需求、所用介質與通信設施。信號在傳送之前必須調制(modulate)成承載介質所用的信號特征,例如某個頻段(spectrum),接收端收到信號以後再經過解調(demodulate)得到原來的信號。數字調制技術在無線通信繫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無線電頻譜的分配確定之後,這些技術可以幫我們將信息轉換成所分配的承載頻率能傳送的信號,而且能在接收端還原為原來的信息。
    第4章  隱藏在信號中的信息本章的重要概念1. 編碼(encoding)是什麼?2. 調制(modulation)是什麼?3. 信息是如何隱藏在信號中的?4. 數字通信技術有什麼優點?5. 信號的特性對數據傳輸速率有什麼影響?模擬或數字信息都可以轉換成模擬或數字信號,這種轉換也稱為編碼,編碼的方式取決於通信需求、所用介質與通信設施。信號在傳送之前必須調制(modulate)成承載介質所用的信號特征,例如某個頻段(spectrum),接收端收到信號以後再經過解調(demodulate)得到原來的信號。數字調制技術在無線通信繫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無線電頻譜的分配確定之後,這些技術可以幫我們將信息轉換成所分配的承載頻率能傳送的信號,而且能在接收端還原為原來的信息。

    假如數據傳輸時必須以數字信號的形式來處理(digital signaling),那麼不管原來的數據是數字還是模擬的,都要先編碼(encode)成數字信號。若數據傳輸時必須以模擬信號的形式來處理(analog signaling),則不管原來的數據是數字還是模擬的,都要先調制(modulate)成模擬信號。圖4-1所示為編碼與調制技術的信號處理示意圖。 圖4-1  編碼與調制技術調制時的輸入信號稱為調制信號(modulating signal)或基帶信號(baseband signal),調制的結果是載波信號(carrier signal),也稱為已調制信號(modulated signal)。傳輸時所用的模擬信號的帶寬可以用中心頻率(center frequency,fc)來表示,可以算是一種帶限(bandlimited)信號,或稱為帶通(bandpass)信號。4.1  通信信道的特征通信信道(或通信頻道)是指物理介質與設備組成的繫統,可用來傳送信息。通常通信信道可以用來進行數字或模擬通信,數字通信所傳送的信號取決於所要傳送的0與1的序列,模擬通信所傳送的信號取決於原來的模擬數據的特性。一般我們可以從頻率或時間的角度來分析通信信道的特征,通過這樣的分析來了解頻道對所收到的信號有什麼樣的影響。4.1.1  頻域的特征圖4-2顯示了一個以頻率f(Hz)振蕩的正弦波通過一個頻道後的特征,通常頻道輸出的信號頻率也是f,但是在振幅與相位上會改變,假設輸入的信號為 ,那麼輸出的信號y(t)可以如下表示:  圖4-2  頻域的頻道特征頻道對於信號振幅的影響可以用振幅響應函數(amplitude-response function)A(f)來表示,也就是輸出信號的振幅除以輸入信號的振幅。另外,對相位(phase)的影響稱為相移(phase shift)?( f ),表示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之間相位差。振幅響應函數與相移都與信號的頻率有關,從前面的式子可以看到y ( t )是輸入x( t )被衰減A( f )與延遲?( f )的結果。我們可以改變頻率f,然後計算A( f )與?( f )。得到的結果代表頻道在頻域(frequency domain)的特征。通常頻率越高,頻道的衰減也越大,圖4-3所示為典型的低通頻道(low-pass channel)的特性,頻率非常高的部分可忽略,低頻的信號組成相位幾乎不變,頻率非常高的部分相移幾乎達90度。 圖4-3  振幅響應函數與相移函數簡單地說,從頻域來了解信號與通信頻率就相當於探索通信使用的各種信號頻率,由於復合信號(composite signal)是由多種頻率的信號所組成的,以這種方式來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組成的信號有哪幾種頻率。4.1.2  時域的特征圖4-4顯示了時域(time domain)的頻道特征,在時間t = 0的時候有一個方波進入了頻道,接收端在一段傳送時間之後收到的信號的能量變成h(t),h(t)被稱為頻道的脈衝響應(impulse response),我們可以看到h(t)擴展的效應,波形的寬度代表輸出信號是否跟得上輸入信號,以及信號在頻道上傳送得有多快。在數字通信中,單位時間內傳送的脈衝越多代表數據傳輸速率越高,因此連續脈衝之間的間隔長短是很重要的因素,基本上取決於相鄰信號之間的干擾情況。 圖4-4  時域的頻道特征假設我們在頻道上使用0Hz~W Hz的頻率,而且經由濾波器(filter)的使用讓頻道具有低通(low-pass)的特性。也就是說,若A( f ) = 1、?( f ) = 2πftd,則繫統的脈衝響應可以表示如下:  相當於下面s(t)延遲的結果: 圖4-5所示為s(t)的曲線,當t=0時,s(t)=1,脈衝主要集中在-T與T之間,所以脈衝的寬度約為1/W秒。當帶寬W增加時,脈衝的寬度變小,脈衝之間的間隔更短,表示數據傳輸速率可以提高。我們可以看到輸出的h(t)在t=0之前就有輸出,在實踐中隻能看成是一種理想濾波器的情況,無法實現,不過s(t)可以在真實的繫統中做到。 圖4-5  s(t)的曲線4.1.3  數字通信信道的基本限制基頻傳輸(baseband transmission)是指在低通(low-pass)信道上傳送數字信息,數字傳輸繫統的質量取決於數據傳輸速率,即比特率(Bit Rate)與位誤碼率(Bit Error Rate,BER),這兩個因素會受到信道帶寬與SNR的影響。下面用一個簡單的傳輸繫統來探討相關的概念,假設p(t)代表接收端收到的基本波形,t=0時送出個脈衝,若輸入的位為1,則收到的信號為 Ap(t),若輸入的位為0,則收到的信號為?Ap(t),假設傳送延遲為0。T秒之後,發送器送出另一個脈衝,可能的值為 Ap(t?T)t或?Ap(t?T)t。接收端所收到的信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來表示: 當接收端在查看所收到的脈衝時,所見到的其實是上面的式子,也就是在查看時間之間所有抵達的脈衝的和,這樣會造成碼間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假如所用的基本波形在t=kT(k不為0)時剛好為0,例如圖4-5的s(t),那麼t=kT時剛好都無碼間干擾,s(t)是一種奈奎斯特脈衝(Nyquist pulse)。奈奎斯特數據(Nyquist rate)可以定義為在沒有碼間干擾的情況下,一個低通信道所能達到的信號速率(signaling rate),這就是數字通信信道的基本限制。假如帶寬為W Hz,那麼奈奎斯特信號速率可以表示為:rmax=2W脈衝/秒4.2  數據與信號的轉換既然數據在傳送前必須先轉換成信號,通信技術要能夠把數字或模擬形式的數據轉變成數字或是模擬信號。我們可以考慮4種可能的轉換技術:數字數據→數字信號、模擬數據→數字信號、數字數據→模擬信號以及模擬數據→模擬信號。雖然數據和信號之間的轉換有這些復雜的步驟,對於現代通信設備來說,諸如此類的操作都能在瞬間完成,而且相當穩定。4.2.1  數字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線路編碼(Line Coding)技術就是數字通信繫統中把二進制信息(binary information)轉換成數字信號的方法。數字信號(Digital Signal)可以看成是一連串不連續的電壓脈衝(Voltage Pulse),每個脈衝代表一個(Signal Element)。數字數據(Digital Data)是一連串0與1的組合。把0與1的組合(即數字數據)轉換成(即數值信號)的技術叫作“編碼方案”(Encoding Scheme)。另一種說法是把二進制信息轉換成數字信號,這種方法也叫作線路編碼。圖4-6所示為兩種編碼方法的例子。0或1各代表一個二進制位。這兩種方法分別代表兩大類的數字信號編碼。(1)以當前狀態來編碼:例如高電壓表示0,低電壓表示1。(2)以狀態轉變來編碼:例如在時限內由高電壓到低電壓表示0,由低電壓到高電壓表示1。 圖4-6  兩種編碼方法的例子非歸零反相編碼(Non -Return to Zero Inverted,NRZI)在傳送一個位(bit)的時間內(也稱作One-bit time)保持一定的電壓,假如傳送之初有電壓的變化(即從低電壓到高電壓或從高電壓到低電壓),那麼所傳送的是1,假如傳送之初沒有電壓的變化,所傳送的就是0;曼徹斯特(Manchester)編碼方法則是以傳送一個位的時間內所產生的電壓變化來代表0或1,假如在位傳送時間的中點電壓由高變低,就代表0,假如電壓由低變高,就代表1。有兩個和編碼相關的重要概念:數據傳輸速率(Data Rate)與調制速率(Modulation Rate)。數據傳輸速率以每秒傳送的位數來表示(b/s);調制速率以每秒產生的數量來表示,以波特(Baud)為度量的單位。我們把數字信號調制編碼技術的主要概念綜合一下,數字數據用數字信號的形式來傳送,需要用到編碼方案,編碼方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1.非歸零(Non-Return to Zero,NRZ)編碼(1)非歸零電平(NRZ-L)編碼(2)非歸零反相(NRZ-I)編碼2.雙相(Bi-phase codes)編碼 (1)曼徹斯特(Manchester)編碼(2)左分曼徹斯特(Differential Manchester)編碼NRZ編碼以不同的電壓來代表0與1。NRZ-L用負電壓代表1,正電壓代表0,常用於非常短距離的傳輸。NRZ-I以電壓變化來表示1,無電壓變化表示0。NRZ的缺點是同步(Synchronization)控制不易,造成信號發送者和接收者失去對據起止的認定。雙相編碼解決了同步控制的問題,曼徹斯特編碼以每位信號中點由低到高電壓的變化表示1,由高到低電壓的變化表示0。差分曼徹斯特編碼以每位信號起點有電壓變化來代表0,無變化則代表1。圖4-7所示為數字信號編碼技術(或編碼方案)的實例。注 意雙相編碼中,位信號中點是用來進行同步控制的。
     圖4-7  數字信號編碼技術的實例4.2.2  數字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在傳輸介質隻能傳送模擬信號的情況下,數字數據必須先轉換成模擬信號纔能傳送。模擬信號的傳送是在連續而有固定頻率範圍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個頻率也稱為載波頻率(Carrier Frequency),必須和傳輸介質的特性兼容。將數字數據調制成模擬信號,可以借助振幅(Amplitude)、頻率(Frequency)、和相位(Phase)3種載波信號參數的變化來進行。圖4-8所示為3種常見的調制編碼技術。 圖4-8  3種常見的調制編碼技術幅移鍵控調制(Amplitude-Shift Keying,ASK)利用載波頻率的兩種不同的振幅來代表0與1。頻移鍵控調制(Frequency-Shift Keying,FSK)利用接近載波頻率的兩種不同頻率來代表0與1。相移鍵控調制(Phase-Shift keying,PSK)以相位的改變來代表0與1。我們把調制編碼技術的主要概念綜合一下,信號頻率的轉換也常被稱為調制(modulation)。把數字數據用模擬信號的形式來傳送,要用到調制技術,有3種常見的數字數據轉換的調制技術,圖4-9所示為調制技術的實例。(1)ASK:ASK用不同的振幅(Amplitude)來表示0與1,突然的電流強度變化有可能造成錯誤。在一般的語音級線路上可達到1200bps的傳輸速率。(2)FSK:FSK以不同的頻率(Frequency)來代表0與1,比較不受電流強度變化的影響。(3)PSK:PSK以相位(Phase)的反轉來代表1,無相位反轉則代表0。PSK比FSK更穩定,在語音級的線路上可達到9600bps的傳輸速率。 圖4-9  3種常見的數字數據轉換的調制技術4.2.3  模擬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模擬數據可以先數字化(Digitization)成數字數據後,再轉換成數字信號或模擬信號。由於轉換的方法已在前面兩節中介紹過了,我們這裡直接探討模擬數據數字化的方法。常見的數字化方法是“脈衝編碼調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或簡稱脈碼調制),其由來是根據“采樣定理”(Sampling Theorem):若將連續產生的信號用固定的時間間隔采樣,而采樣的速率高於信號有效頻率的兩倍,則采樣所得的不連續數據可以用來重建原來的連續信號。采樣定理是可以證明的,我們常聽到的“編解碼器”(Coder-Decoder,CODEC)就是把模擬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的設備。我們可以用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技術把模擬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其實可以看成是1與0的成串組合,要用這些組合來描述模擬數據,必須能定時采樣(sampling),這是針對模擬數據來進行的,采樣取得的值要用0與1的數字串來表示。所以PCM隻是盡量描述原始的模擬數據,並非精確。在學術理論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叫作奈奎斯特準則(Nyquist Criterion),根據這個理論,為了合理的描述模擬數據,得到可接受的結果,采樣率至少要是模擬數據頻率的兩倍。所以要用數字信號來傳送一般的語音數據,采樣率大約是4KHz的兩倍,也就是每秒采樣8000次,假設采樣值以8位來表示,那麼一般承載語音的數字線路的數據傳輸速率大約是8×8000=64000位/秒=64Kbps,所以常聽到64Kbps的數字傳輸速率,就是這個道理。圖4-10的例子可用來了解PCM的原理。 圖4-10  PCM的原理4.2.4  模擬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模擬數據可以直接以模擬信號的形式傳送,因為很多模擬數據本身就是以電信號的形式產生的,也稱為“基帶信號”(Baseband Signal)。例如,聲音可以直接在語音級(Voice-Grade)的線路上傳送。為了要共享傳輸介質,提高介質使用效率,可以讓基帶信號經過調制,使其帶寬位移到頻譜(Spectrum)上的另一段位置,配合傳輸介質所用的頻段。這是模擬數據有時也要轉換成模擬信號的原因。調制的方法有“振幅調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頻率調制”(Frequency Modulation,FM)與“相位調制”(Phase Modulation,PM)。4.3  調制技術簡介調制技術已經很廣泛地應用在各種通信領域中,移動無線電通信也是其中的一種。數字調制優於模擬調制,但是模擬繫統目前仍然在使用中。調制(modulation)是一種把原始信息編碼(encode)成傳輸形式的過程,通常原始信息的信號屬於基帶信號(baseband message signal),經過調制後成為頻率高的帶通信號(bandpass signal)。原來的信號稱為欲調制信號(modulating signal),調制以後的信號稱為已調制信號(modulated signal)。調制的方法是按照原始信號的振幅來調整高頻載波(high frequency carrier)的振幅(amplitude)、相位(phase) 或頻率(frequency)。接收到信號的另一方則利用解調(demodulation)來獲取原始的信息。(1)模擬調制(analog modulation):應用於代(First Generation,1G)無線電通信繫統,利用信號振幅、相位與頻率的變動來表示所傳送的信息。(2)數字調制(digital modulation):應用於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2G)以及第二代以上的無線電通信繫統。4.3.1  模擬調制技術簡單地說,調制是把含有信息的信號轉換成可以經過網絡傳送的形式,不但信息要隱含在信號中,而且信號的特性必須滿足傳輸繫統的要求。假設載波信號c(t)可以表示如下: 若m(t)代表信息的信號(message signal),則振幅調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的信號sAM(t) 可以由以下式子來表示: 上面的式子中kɑ代表調制指數(modulation index),相位ф=0。AM的調制指數是信息的振幅與載波信號振幅的比值。頻率調制所得到的信號sFM(t)可以由以下式子來表示: kf 為頻率偏移(frequency deviation),以Hz/V為單位。相位調制所得到的信號sPM(t)可以由以下式子來表示: K?為相位偏移(phase deviation),以幅度/伏特(radians/Volt)為單位。AM利用載波信號振幅的改變來表示所傳送的信息,載波的頻率維持不變。以語音通信(voice communication)為例,語音形式的信息以模擬信號的形式產生。調制器(modulator)將信息加入載波(carrier wave)中,所收到的信號與原來的信息是成比例的(proportional),所以AM是一種線性調制(linear modulation)。在FM與PM的情況中,所收到的信號的包絡(envelope)不會跟著原來的信息改變,也稱為非線性調制(nonlinear modulation)。FM與PM都是角度調制(angle modulation),因為兩者都會改變正弦波的信號使得載波的角度(angle)根據欲調制的基帶信號(modulating baseband signal)的振幅而變化,但是載波信號本身的振幅是維持不變的,即恆定包絡(constant envelope)。AM的調制方式比較容易受到干擾(interference)與噪聲(noise)的影響,而且AM有一些變化的使用方式,假如要用載波信號傳送一個以上的信息,可以使用多種頻率,每種頻道一個信息調制,如此一來,傳送信號的帶寬加大了。還有一種方式是以傳送單一信息的帶寬來傳送兩種信號,也就是正交振幅調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正交(quadrature)是指載波同時使用正弦與餘弦的波形(waveform),頻率隻有一種,我們後面會詳細介紹QAM的原理。圖4-11所示為振幅調制的例子,注意原始信號的大小與所接收到的信號的振幅大小之間的關繫,同時與前面的公式一起比較思考一下。圖4-12所示為頻率調制(Frequency Modulation,FM)的例子,注意原始信號的大小與所接收到的信號的頻率大小之間的關繫,同時與前面的公式一起比較思考一下。 圖4-11  振幅調制 圖4-12  頻率調制4.3.2  數字調制技術數字調制(digital modulation)其實就是前面介紹的把數字數據轉換成模擬信號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隻讓某個頻率範圍內的信號組成通過,一般的調制解調器(modem)就有這樣的功能。現代的移動通信繫統都使用數字調制技術,由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與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不斷發展,使數字調制技術變得比模擬調制更經濟而有效率,而且有以下優點:(1)對噪聲所受的影響比較小(noise immunity)。(2)對頻道減損(channel impairment)的處理比較健全(robust)。 (3)各種多媒體的數據多路復用(multiplexing)容易。(4)安全性高。(5)含數字差錯控制編碼(digital error-control code),可以用來檢測與修改傳輸的錯誤。新的多用途可編程數字信號處理器可以完全以軟件的方式提供調制與解調的功能。圖4-13是一個數字通信繫統的架構,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模擬還是數字信息都能通過數字通信繫統來傳送,中間除了調制以外還有以下幾個重要的成員。 圖4-13  數字通信繫統的架構(1)模數轉換器(A/D converter):可以把模擬信息轉換成數字信息。(2)信源編碼器(source encoder):對信息進行編碼(encoding),使整體的帶寬需求在可以處理的範圍內,編碼的方式取決於無線通信繫統所采用的標準。(3)信道編碼器或頻道編碼器(channel encoder):為了減低噪聲與衰落的影響。數字通信繫統必須產生數據符號(data symbol),同時使用脈衝(pulses)來表示符號,頻道上傳送的脈衝序列(pulse train)承載一連串的符號。假如每個符號有m個可能的值,那麼每個符號所承載的位(bit)數量為log2m。若一個符號有兩種可能的值,則每個符號能承載一個位的信息,這是二進(binary)的情況,若一個符號有4種可能的值,則每個符號能承載2個位的信息,(quaternary)的情況,一旦符號表示方式決定了,接下來的調制方法就是要將這些含有符號的脈衝轉變為可以傳送的形式。1.選擇數字調制的因素模擬通信的方式很簡單而且容易構建,但是數字調制技術提供了更好的結果。除了降低噪聲的影響之外,就如前面提到過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與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數字調制技術變得比模擬調制更經濟而有效率,在成本與帶寬雙重的考慮下,數字調制技術可以大幅降低接收端的誤碼率,同時讓通信繫統更安全。2.數字調制的基本原理圖4-14中的基帶信號(baseband signal)是原來的輸入信號,也代表原始的信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要傳送的是101101的位串。在原始信息是1時,調制以後的信號為 Acos(2πfct),在原始信息是0時,調制以後的信號為?Acos(2πfct),這時候所得到的信號並不是純粹的正弦波,在每T秒的時候波形會有不連續的變化,即毛刺(glitch),不過頻率維持在固定的fc。 圖4-14  信號的調制圖4-14中的Yi(t)代表調制後的信號(modulated signal),照理說就是可以傳送出去的信號。信號到達接收端以後要解調(demodulate),圖4-14中的做法是將Yi(t)乘以2cos(2πfct),得到圖4-14下方的結果,然後利用低通濾波(low-pass filtering)將信號還原成Xi(t)。整個調制與解調的過程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之所以要調制就是為了讓信號能通過載波(carrier)來傳送,原始的信息必須隱含在調制以後的信號裡,在噪聲與信號衰減的情況下,收到的信號必須能夠還原為原來的信號。那麼為什麼叫作數字調制呢?因為現在所承載的信息是數字的,不是模擬的。這些概念要仔細地思索一下。圖4-15所示為調制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圖,每隔T秒,調制器接收一個新的二進制信息,Ak代表輸入的信號。若數據是1則Ak= A,若數據是0則Ak=?A。因此,輸出的Yi(t)在符號是1時值為 Acos(2πfct),輸出的Yi(t)在符號是0時值為?Acos(2πfct)。 圖4-15  調制器工作的實例接著要考慮的是在解調時如何把信號還原成原來的信息,圖4-16所示為解調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圖。首先,將收到的調制信號Yi(t)與2cos(2πfct)相乘,得到 ,信號的波形看起來像圖4-14下面的輸出信號圖。這時候要注意低通濾波器的功能與上面算式之間的對應關繫。 圖4-16  解調器工作的實例3.數字調制的變化正交振幅調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將原來的信息流分成兩部分,包括原來序列中奇數與偶數的符號。圖4-17為正交振幅調制器工作原理的示意圖,我們將偶數序列(even sequence)Ak乘以cos(2πfct),得到 的調制信號,奇數序列(odd sequence)Bk乘以sin(2πfct),得到 的調制信號,復合的信號(composite signal)可以用下面的式子來表示: 這就是二維調制方案(two-dimensional modulation scheme),Ak是同相分量(in-phase component),Bk是正交相位分量(quadrat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