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博物人生(第2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自然科學 -> 總論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劉華傑 
    【所屬類別】 圖書  自然科學  總論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625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262535
    叢書名:沙發圖書館·博物志
    作者:劉華傑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編輯推薦
    梁文道、江曉原、吳國盛、劉兵、田松鼎力推薦

    第八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

    第三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暢銷書

    當代中國博物學的領軍人物帶領我們親近花草,體認自然;激發人們熱愛生活、追尋知識的熱情。

    《博物人生(第2版)》:生活在冰冷都市的你,有多久沒有細嗅泥土的芬芳,有多久沒有留意過花草的旖旎?是否蟲鳴鳥叫已離我們太遠,是否簡單的喜悅已成奢望?何不隨當代中國博物學領軍人物一起親近花草、體認自然,找回那些久違的喜悅。
     
    內容簡介
    《博物人生(第2版)》彙集了作者探訪花草世界的發現與思考,以博物學家詼諧幽默的筆調、精美的花草圖片,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靜謐而活潑、和諧而生動的草木世界。引領讀者走出鋼筋水泥的冰冷都市,親近花草,體認自然,在博物的生活中重新定位人的位置,開啟人與自然的新對話。
    作者簡介
    劉華傑,東北人,1966年生,北京大學地質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繫、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作品有《渾沌語義與哲學》《分形藝術》《以科學的名義》《殿裡供的並非都是佛》《中國類科學》《看得見的風景:博物學生存》《天涯芳草》《檀島花事》等。
    目錄
    目 錄

    第二版序 / 3

    文化傳統與生活方式 / 11

    博物視角下的人類知識 / 29

    西方的博物學家們 / 129

    《詩經》與博物之興 / 191

    民國時期博物學一瞥 / 239

    博物學、科學傳播與民間組織 / 271

    走進草木世界 / 295

    參考文獻 / 355


    在線試讀
    世上的人分為兩類,一類喜愛大自然,一類不喜愛大自然。當然,還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喜愛或者聲稱喜愛,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些人應當歸在第二類當中。
    我屬於類,雖然並非總能做得好。人各有志,我喜歡我的,你喜歡你的,井水不犯河水。
    我在東北長白山的山溝裡長大,小時候一直保持著與大自然良好的接觸。在父親並非刻意的指導下、在一本有插圖的《赤腳醫生手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70年)的幫助下,認識了山裡的許多植物,特別是當地的草藥。順便指出,類似地,奧勃羅契夫主編的《研究自己的鄉土》(中國青年出版社,1955年)也沒有過時,重視“地方性知識”的建議在當下看仍然是“先進”的!
    那時,出門就是山,采蕨菜、大葉芹(鴨兒芹)、刺嫩芽,挖荠荠菜、小根蒜、孛孛丁(蒲公英)、曲麻菜(長裂苦苣菜)、山胡蘿卜(羊乳)、山凳子(大花卷丹)、黨參、細辛、龍膽草,捉喇蛄、狗蝦、鯽呱子(鯽魚),摘笸笸頭(牛疊肚)、山葡萄、山裡紅,揀地甲皮(地皮菜),打山核桃,套長尾巴簾兒(灰喜鵲)等等,每項活動做起來、想起來都是那樣有趣。那是“干活兒”、生活,也是遊戲。有些活動還可細分,如揀蘑菇包括揀楊樹蘑、小青蘑、松樹傘、掃帚蘑、黏團子(牛肝菌)、玉皇蘑、榛蘑、豬嘴蘑等等,哪一片林子何時出產哪一種蘑菇,小小的我都一清二楚。並非我有什麼特別本事,相關知識山裡人都知道。山裡人隨時上山采集,就像城裡人從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取東西、從這家商場到那家超市購物一般。家與周圍的自然世界沒有嚴格的區分,大自然是家的延伸。鼕季一到,就要上山割柴。在高山上往下放爬犁,積雪飛濺,樹叢向後面快速倒去,真是刺激、好玩。那時上山從來不帶水,隨處可見的山泉、樹液、野果、冰雪都能解渴。小時候也干些農活,用背拉犁杖(耕犁),鋤草,栽土豆(馬鈴藷)、地瓜(紅藷)、茄子、西紅柿、辣椒,種苞米、煙草、韭菜、花生、向日葵、豆子(大豆),年年都要做。
    兒時,我對土地就頗有好感,這種感情始終保持著。我固執地以為,人世間的一切價值終都依附於土地,離開了土地,個人、人類就不能存活。這可能是樸素的土地情結、農民情結。讀博士後,知道了拉夫洛克的蓋婭假說和利奧波德土地倫理思想後,這種感情上升為一種信念。
    細想起來,當時家裡的生活還是蠻艱苦的,收入很少,口糧不夠喫。為防止變成修正主義、資本主義,那時候山裡有土地卻不允許“開小片荒”(指自己開荒種地)。大自然是如此豐饒,日常所需除了按“卡片”(戶口本)供給的之外,都到山上尋找。
    從小長在山裡,方圓十幾公裡的山谷、林地可以隨意跑,一直到現在也不喜歡城裡。後來到市裡住校讀高中,甚至在高考前,我也時常到中學後山上閑逛,講給老師的理由是:到山上“背政治”效果好一些。仗著學習成績還好,老師網開一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世上的人分為兩類,一類喜愛大自然,一類不喜愛大自然。當然,還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喜愛或者聲稱喜愛,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些人應當歸在第二類當中。

    我屬於類,雖然並非總能做得好。人各有志,我喜歡我的,你喜歡你的,井水不犯河水。

    我在東北長白山的山溝裡長大,小時候一直保持著與大自然良好的接觸。在父親並非刻意的指導下、在一本有插圖的《赤腳醫生手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70年)的幫助下,認識了山裡的許多植物,特別是當地的草藥。順便指出,類似地,奧勃羅契夫主編的《研究自己的鄉土》(中國青年出版社,1955年)也沒有過時,重視“地方性知識”的建議在當下看仍然是“先進”的!

    那時,出門就是山,采蕨菜、大葉芹(鴨兒芹)、刺嫩芽,挖荠荠菜、小根蒜、孛孛丁(蒲公英)、曲麻菜(長裂苦苣菜)、山胡蘿卜(羊乳)、山凳子(大花卷丹)、黨參、細辛、龍膽草,捉喇蛄、狗蝦、鯽呱子(鯽魚),摘笸笸頭(牛疊肚)、山葡萄、山裡紅,揀地甲皮(地皮菜),打山核桃,套長尾巴簾兒(灰喜鵲)等等,每項活動做起來、想起來都是那樣有趣。那是“干活兒”、生活,也是遊戲。有些活動還可細分,如揀蘑菇包括揀楊樹蘑、小青蘑、松樹傘、掃帚蘑、黏團子(牛肝菌)、玉皇蘑、榛蘑、豬嘴蘑等等,哪一片林子何時出產哪一種蘑菇,小小的我都一清二楚。並非我有什麼特別本事,相關知識山裡人都知道。山裡人隨時上山采集,就像城裡人從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取東西、從這家商場到那家超市購物一般。家與周圍的自然世界沒有嚴格的區分,大自然是家的延伸。鼕季一到,就要上山割柴。在高山上往下放爬犁,積雪飛濺,樹叢向後面快速倒去,真是刺激、好玩。那時上山從來不帶水,隨處可見的山泉、樹液、野果、冰雪都能解渴。小時候也干些農活,用背拉犁杖(耕犁),鋤草,栽土豆(馬鈴藷)、地瓜(紅藷)、茄子、西紅柿、辣椒,種苞米、煙草、韭菜、花生、向日葵、豆子(大豆),年年都要做。

    兒時,我對土地就頗有好感,這種感情始終保持著。我固執地以為,人世間的一切價值終都依附於土地,離開了土地,個人、人類就不能存活。這可能是樸素的土地情結、農民情結。讀博士後,知道了拉夫洛克的蓋婭假說和利奧波德土地倫理思想後,這種感情上升為一種信念。

    細想起來,當時家裡的生活還是蠻艱苦的,收入很少,口糧不夠喫。為防止變成修正主義、資本主義,那時候山裡有土地卻不允許“開小片荒”(指自己開荒種地)。大自然是如此豐饒,日常所需除了按“卡片”(戶口本)供給的之外,都到山上尋找。

    從小長在山裡,方圓十幾公裡的山谷、林地可以隨意跑,一直到現在也不喜歡城裡。後來到市裡住校讀高中,甚至在高考前,我也時常到中學後山上閑逛,講給老師的理由是:到山上“背政治”效果好一些。仗著學習成績還好,老師網開一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高二參加過一個地學夏令營,全國的總營長是地學大師侯仁之先生,吉林分營的營長是長春地質學院的董申葆先生(後來調入北京大學)。兩位都是學部委員(院士)。董先生親自帶隊,夏令營生活有趣極了:采化石、觀玄武岩節理、量沉積岩產狀、尋找水晶晶體等等。玄武岩的英文basalt就是董先生在伊通一個火山口處教我們的,自然記得頗牢。高考時毫不猶豫就報了地質學繫。

    我順利考上北京大學地質學繫,專業是“岩石礦物及地球化學”。1984年9月初入學,馬上就趕上國慶閱兵、遊行。本科期間,地質學專業學得還湊合,聽了大量各學科的講座。社會活動也沒少參與,比如擔任過班長、繫學生會主席,與同學合作在全校創辦了北大學生攝影學會。不知道為什麼,幾年下來,我卻變得與大自然隔膜了,對數理和純哲學發生了興趣。由本科而碩士、博士,竟然差不多把大自然忘卻了。1987年在一教聽了力學繫黃永念教授主講的一門研究生課《渾沌與穩定性理論》,決定考研1988年考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繫,研究生階段我關注科學意義上的渾沌(chaos)、分形(fractal)和復雜性,而這終又把我從虛幻的理想世界引回到五彩繽紛、復雜多變、堅實可感的現實世界。1994年我博士畢業後,童年時全身心投入大自然的記憶被喚醒,再次找到親近大自然感覺。我一直在琢磨科學哲學、科學史如何與博物學深度結合。十多年來,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留意周圍的花草;一有空閑,我便上山看植物。如果有一陣子沒有上山,就會渾身不自在。一點一點地我發覺,還是在大自然中,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因而也喜歡與同類人打交道。我招研究生,就明確寫出了要求:首先要真的喜愛大自然。

    我們的祖先是熱愛大自然的,中國的古代文明有著濃厚的博物色彩。也可以不無誇張地說,中國人本來是靠博物而生存下來的。隻是在近兩百年裡,由於中西踫撞,受外在的壓力,我們迅速拋棄了傳統、遺忘了自己的文化。拋棄傳統的一個主要理由是,我們的文化不夠科學、沒有力量,因而沒有競爭優勢。這套邏輯成立嗎?



    2011年6月我們在四川雅安的一個偏僻古鎮,冷清的小街上個性鮮明、堅固而雅致的“花礎”,依然散發著明清時濃濃的文化。那時的建築,哪怕隻是一個普通小村莊的建築,也是十分講究的。現在有多少人能解析其雕刻的含義,甚至有多少人知道那東西叫“花礎”?

    兩百多年來,特別是近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中國人已經很難稱中國人了,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文化陌生起來,空具一身皮囊。現代學校培養出來的高中生、大學生,基本讀不了中國古文,讀洋文也不輕松。好在我們當今使用的漢字,雖經簡化,依然部分保持了原有的博物特點。比如“草芸芋艽莪芍芨葒芎葛苞荠茶荞蕁菱荷蕭葚菔蕨”。無需專門解釋,這些漢字與認知和文化有關繫,包含著分類的信息。

    博物學的基本功是分類,分類也是人類所有知識當中基礎、核心的部分。

    分類,未必是當今課堂上某某學問中講的科學分類。從知識社會學、人類學的角度看,歷史上出現的任何分類,必有其依據。如今我們思考那些分類,就涉及名物學、博物學、知識社會學。看一個例子,有一組植物:茄子、椰子、梨、榆葉梅、櫻花、辣椒。對此能有哪些分類呢?可以很多,比如按產地分、按用途分、按草木分、按“科”分。中間四種是木本,椰子是檄木(中國古人的一種分類),梨和櫻花為喬木,榆葉梅為灌木。茄子與辣椒為茄科,椰子為棕櫚科,其餘三者為薔薇科。

    隻鑽研歷史而忘卻了現在,隻顧及理論而不親自實踐,不劃算、不聰明。

    阿加西(Louis Agassiz,1807-1873)曾說:“Study nature, not books.”他的意思並非不要讀書,而是不要成為書獃子,博物學家要盡可能直接探究大自然。比較平衡的說法是雜志、紙書、電子書要讀,大自然這部大書更要讀,兩者可以相互補充。關注博物學,好一階與二階同時進行,知行統一。二階探討指史學、哲學、社會學方面的學術研究,一階則側重個人體驗和自然科學探究。光說不練,當然也可以,隻是有些遺憾。把日常生活與花鳥魚蟲等分類結合起來,便能開拓自己的視野,找到無窮的樂趣。分類是步,分類與其他工作也是有密切聯繫的。分類能夠溝通宏觀與微觀、人為體繫與自然體繫,由分類終必然進入“演化論”(進化論),站在無機界和有機界綜合演化的層面看待結構、功能、知識、目的、價值、倫理、神性等等問題。

    2011年4月30日我在新浪博客中遊蕩,發現山東濟寧一位小伙子的博客上寫著:博主“閑時嗜觀鳥,以觀為主,以探索其習性為樂”。他是一位鳥類愛好者,列出自己觀察過的“我的鳥種”:“白頭鵯、白鹡鸰、斑嘴鴨、小、夜鷺、麻雀、喜鵲、灰喜鵲、雲雀、達烏裡寒鴉、大嘴烏鴉、灰椋鳥、珠頸斑鳩、山斑鳩、紅隼、縱紋腹小鸮、大天鵝、綠翅鴨、白秋沙鴨、大山雀、棕頭鴉雀、烏鶇、金翅雀、戴勝、環頸雉、家燕、綠頭鴨、北紅尾鴝、棕背伯勞、池鷺、青腳鷸。”我相信,在中國熱衷觀鳥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在北京大學校園也能看到許多鳥,因為自己在觀鳥方面不在行,相當多不認識。也認得若干鳥,比如喜鵲、家麻雀、灰椋鳥、鴛鴦、綠頭鴨、紅嘴藍鵲、烏鴉、戴勝、灰喜鵲、灰頭綠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等。對於認得鳥的人,我都很羨慕。誰比我多認識一種,誰就是我的老師。隻要留心,就容易發現我們生活的社區、學校,生物多樣性通常比我們想像的要多。2011年據我初步統計,北京大學承澤園(僅限於鐵欄和圍牆圈起來的範圍)共有37科70種(species)植物,特色植物有流蘇樹、石榴、大花野豌豆、蠟梅、君遷子、枸杞、大丁草、雀兒舌。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植物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如學生一般有的走了有的來了。

    分類、博物,頗在乎名字。行博物一道,為何如此在乎名字?類似的事情,我被問過無數次。北京水毛茛、偏翅唐松草、川赤芍、金蓮花、高烏頭、牛扁、雲南翠雀花、野棉花、白頭翁、長瓣鐵線蓮、鐵筷子,等等,都是些什麼東西,簡直不知所雲!為何要知道這些?隻是為了“顯擺”一下?回答是,如果沒有這些名字,恰好“不知所雲”!名字是入口、是敲門磚、是鑰匙。有時,當場說出幾種小草的名字,就能贏得一些信任,甚至交上朋友。打個比方,就好像同學、同事在討論美女,而你沒聽說過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不知道夢露、奧黛麗·赫本、費雯麗、莎朗·斯通、莫妮卡·貝魯奇,也不曉得林徽因、章子怡、張曼玉、林鳳嬌、林志玲,或者你隻是聽說過若干名字,卻把貂蟬、夢露的風流韻事錯誤地安排在了林徽因、林志玲頭上。設想一下,那會怎樣?植物與美女,其實是一樣的,隻不過一個是小眾話題,一個是大眾話題。這樣看問題,是否貶低了人物而抬高了植物?非也!上述植物分屬於毛茛科的11個不同的種,而上述美女都屬於人科的1個種!

    如果再追問下去,知道了名字又怎樣?干脆的回答是:“也不怎麼樣!”作家狄勒德其實已經講過了:“我想做的,並不是去學得這山谷中各種蓬勃生命的名稱,而是要讓自己對其意義保持開放的態度,也就是要嘗試讓自己時時刻刻感受其存在所可能具有的力量,並留下印像。”(狄勒德,2000:166)這一回答適用於植物,也適用於美女。願我們有同樣的興致談論美女和植物。當然,首先要清楚談的是哪一個、哪一位。

    名稱十分重要,但所有名稱不過是由頭、代號,是途徑、方法、手段。目的嗎,你知,我知。藉由名稱,人們明確指稱,事物的內容,以及人生理想。

    對於博物學愛好者,或者對於有此意願的朋友,可提出一項建議:按名稱排列,建立自己的自然檔案!用5年、10年,甚至一生的時間不斷擴充之。題材可以任意選擇,但不宜多。一開始,必須隻能選擇一個具體的題材。有收縮纔有擴張,以窄見寬,穩步拓展自己的世界。隻要嘗試一下,就會驗證這決不是虛言。

    在當今時代,不鼓勵采標本,但鼓勵拍攝、繪畫、筆記。有必要購買一部還過得過去的相機。一開始,不要幻想拍得多麼藝術,而是要拍得清晰,把對像的分類特征拍出來。第二步是把片子拍得漂亮一點。拍出滿意的照片相當困難,可能一年當中也拍不出一張像樣的片子,這也沒關繫,因為我們不是職業攝影師。天氣不好時,要不要拍攝?一定要拍,機會可能隻有一次。但要記住,好片子一定是光線組合恰當的片子,我們要盡可能找好天氣外出拍攝。不要迷信在電腦上後期調整,要把功夫花在按快門的瞬間。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